碳碳复合材料标准

碳碳复合材料标准

碳碳复合材料(Carbon-Carbon Composites)由碳纤维和炭素基体组成,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工业等领域。为了确保碳碳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碳碳复合材料的标准规范。

一、材料要求

1. 原材料要求:

碳纤维:采用高强度、高模量的碳纤维,纤维直径要求在6-10μm 之间,纤维拉力强度不低于5000MPa。

炭素基体:炭素基体的热处理温度要求控制在2300℃以上,炭素密度不低于1.5g/cm³。

2. 成品要求:

拉伸强度:拉伸强度不低于200MPa;

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不低于400MPa;

硬度:表面硬度要求在90HRA以上;

热导率:热导率不低于100W/m·K;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在80-100×10^-6/℃之间。

二、制备方法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硅烷浸渍法、炭化热处理法、化学气

相沉积法等。具体制备方法需根据产品要求确定,但需符合以下通用

要求:

1. 前处理:

将碳纤维经过表面处理,去除杂质和纤维端面脱落层。

2. 浸渍:

将碳纤维浸渍在浸渍剂中,使其充分浸润,并控制浸渍时间和温度。

3. 热处理:

将浸渍后的碳纤维进行热处理,使其炭化,形成炭素基体。

4. 各向异性控制:

通过调整碳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和取向,控制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

三、产品检测方法

为了确保碳碳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产品检测。以下是常用的检测方法:

1. X射线探伤检测:

利用X射线对产品进行探伤,检测内部是否存在裂纹或缺陷。

2. 金相显微镜检测:

通过金相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行组织结构观察,检测材料是否均匀

致密。

3. 热导率测量:

采用热导率仪对样品进行测试,检测材料热导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4. 抗拉强度测量:

利用拉伸试验机对样品进行拉伸测试,检测其抗拉强度是否符合标准。

四、贮存和包装要求

为了防止碳碳复合材料受潮、氧化等影响,贮存和包装时需要符合

以下要求:

1. 环境要求:

存放环境应干燥、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大于60%。

2. 包装要求:

用塑料薄膜密封包装,防止材料受潮和污染。

3. 包装标识:

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质量等级、厂家名称和联系方

式等信息。

五、质量控制

为保证碳碳复合材料的质量,需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以下方面:

1. 原材料供应商评估:

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其提供的原材料符合要求。

2. 生产过程监控:

严格控制各个生产环节,监控材料的浸渍、热处理等工艺参数。

3. 抽样检测:

进行抽样检测,检验产品的性能和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4. 不合格品处理: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结语

碳碳复合材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材料要求、制备方法、检测方法、贮存和包装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通过制定标准,能够为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保证,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碳碳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的分类 定义:碳碳复合材料是指用碳纤维或石墨纤维为增强 材料,以碳化或石墨化的树脂或用化学蒸气沉积的碳作 为基体材料的复合材料。 特点:比强度大、比模量高、高温烧蚀性能好、耐热冲 击、化学惰性好等优点,而且升华温度高,高温下仍 能保持很高强度。适用于高温的最佳的最佳先进复合 材料。 根据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的不同,碳/碳复合材料可分为三种:碳纤维增强碳、石墨纤维增强碳、石墨纤维增强石墨。 根据纤维的类型或编制方式,碳/碳复合材料可分为短纤维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单向连续纤维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层合织物(碳布重叠或原丝制毡)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及三维立体编织物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等多种。 短纤维复合材料的成本低,容易加工,但强度不高;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仅在纤维方向具有较高的强度; 层合织物可在纤维平面上提供高强度和良好的抗冲击性能,而在垂直于纤维平面的方向上力学性能较差; 三维织物增强的复合材料比其他几种形式的复合材料性能皆佳,整体性强,层间剪切强度高,但制造成本亦高。 由于碳在常压下不熔化,也不能溶解于任何溶剂中,因此不能直接用作基体材料。基体制造工艺有两种。 第一种是先制成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然后在氧气中缓慢热分解,使树脂基体分解,并在沥青、酚醛树脂等溶液中反复进行浸渍并热解,最后只残留碳基体,得到碳/碳复合材料。 第二种是化学蒸气沉积法,即用碳氢化合物气体,如甲烷、乙炔等,在1000~1100℃下进行分解,在三维织物、碳毡、纤维缠绕件的结构空隙内进行沉积。形成致密的碳/碳复合材料。 第一种制造方法常用的基体材料主要有沥青、酚醛、糠醛等含碳量高的树脂。由于热分解时树脂中非碳元素的分解逸出,在基体中易产生空隙。因此,制造时一般应利用化学蒸气沉积技术在空隙中沉积碳,以提高材料的致密性。 碳/碳复合材料与其他碳素材料一样,在空气中加热到400℃以上就会发生氧化。即使很少量的烧蚀也会导致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劣化。改善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最常用方法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溶胶一凝胶、等离子喷涂等技术在材料表面施以抗氧化陶瓷涂层。 力学性能 C/C复合材料强度与组分材料性质、增强材料的方向、含量以及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程度有

碳碳复合材料标准

碳碳复合材料标准 碳碳复合材料(Carbon-Carbon Composites)由碳纤维和炭素基体组成,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工业等领域。为了确保碳碳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碳碳复合材料的标准规范。 一、材料要求 1. 原材料要求: 碳纤维:采用高强度、高模量的碳纤维,纤维直径要求在6-10μm 之间,纤维拉力强度不低于5000MPa。 炭素基体:炭素基体的热处理温度要求控制在2300℃以上,炭素密度不低于1.5g/cm³。 2. 成品要求: 拉伸强度:拉伸强度不低于200MPa; 抗压强度:抗压强度不低于400MPa; 硬度:表面硬度要求在90HRA以上; 热导率:热导率不低于100W/m·K;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在80-100×10^-6/℃之间。 二、制备方法

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硅烷浸渍法、炭化热处理法、化学气 相沉积法等。具体制备方法需根据产品要求确定,但需符合以下通用 要求: 1. 前处理: 将碳纤维经过表面处理,去除杂质和纤维端面脱落层。 2. 浸渍: 将碳纤维浸渍在浸渍剂中,使其充分浸润,并控制浸渍时间和温度。 3. 热处理: 将浸渍后的碳纤维进行热处理,使其炭化,形成炭素基体。 4. 各向异性控制: 通过调整碳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和取向,控制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 三、产品检测方法 为了确保碳碳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产品检测。以下是常用的检测方法: 1. X射线探伤检测: 利用X射线对产品进行探伤,检测内部是否存在裂纹或缺陷。 2. 金相显微镜检测:

碳纤维复合材料 冲击 astm 标准

标题:深度探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及ASTM标准分析 引言: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的先 进材料,其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对其安全可靠的使用至关重要。ASTM国 际标准作为全球公认的材料测试标准,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 测试提供了指导和规范。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全面评估碳纤 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及ASTM标准,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 了解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冲击条件下的表现及相关标准要求。 一、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特点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和树脂基体构成,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 耐腐蚀、抗疲劳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 直接关系到其在受外力作用下的表现和使用安全性。 1.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受冲击载荷作用下会发生破损、开裂,甚至可能导 致结构失效。对其冲击性能的评估至关重要。ASTM D7136标准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进行了规定,涵盖了冲击强度、损伤面积、破坏模式等参数的测试要求,能够全面揭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冲击条 件下的性能特点。

2. ASTMD7136标准概述 ASTM D7136标准是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测试的标准,通过对冲击试样的遭受冲击加载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标准规定了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设备、测试方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结果报告等方面的要求,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规范。 二、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深入分析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与其微观结构、纤维类型、树脂基体性能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其在不同冲击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便合理评估其可靠性。 1. 纤维类型对冲击性能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具有不同的增强效果,因此其冲击性能也会有所差异。研究表明,炭化纤维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外部冲击载荷的作用,减轻复合材料的损伤程度。 2. 树脂基体的影响 树脂基体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粘结剂,其性能对整体的冲击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优质的树脂基体能够有效地固定碳纤维,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减缓外部冲击对材料的损伤。 3. 结构设计对冲击性能的优化

cfrt材料标准

cfrt材料标准 CFRTP,全称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一种在航空、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由于其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介绍CFRTP材料的标准。 一、概述 CFRTP材料是一种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等优点,而热塑性树脂则具有加工性能好、韧性好、耐冲击等特点。因此,CFRTP材料具备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 二、标准内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CFRTP材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制造、检验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文件: (1) GB/T 2567-2008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 (2) GB/T 3398.1-2008 塑料硬度测定方法 (3) GB/T 3398.2-2008 塑料耐磨性试验方法 (4) GB/T 3398.3-2008 塑料抗冲击性试验方法

(5) GB/T 3398.4-2008 塑料耐化学药品性试验方法 3. 分类 CFRTP材料按其碳纤维类型、增强体含量、热塑性树脂类型等不同分为若干类别。本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别的CFRTP材料的型号、规格及技术要求。 4. 技术要求 CFRTP材料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 外观质量:CFRTP材料应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无气泡、分层、开裂等现象。 (2) 尺寸及偏差:CFRTP材料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力学性能:CFRTP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耐化学药品性:CFRTP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药品性,能在特定环境下保持其稳定性。 (5) 电性能:CFRTP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绝缘性能和导电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使用要求。

碳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标准体系

碳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标准体系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是一种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以聚合物基体为基质的复合材料。因其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性、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新能源、体育器材等领域。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分类与命名:根据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纤维类型、规格等因素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命名规则。 2. 原料与材料:规定了碳纤维、聚合物基体、界面剂等原料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及验收标准。 3. 制品加工:涵盖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成型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4. 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5. 安全与环保:规定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安全环保要求。 6. 产品应用: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 7. 检验与验收:明确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检验方法、验收标准及质量保证体系。 8. 安装与维护:介绍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方法。 9. 循环利用与废弃处理:阐述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利用及环保处理方法。 这些标准体系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研发、应用和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我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标准体系仍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以提高我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业的竞争力。

uscar-37标准

USCAR-37标准 一、概述 USCAR-37标准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发布的一项关于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标准。该标准为汽车行业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测试方法和性能指标,以确保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USCAR-37标准适用于汽车领域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包括但不限于车体结构、发动机罩、翼子板等。 二、测试方法 USCAR-37标准包含了一系列关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测试方法,以确保其性能满足汽车工业的要求。这些测试方法包括: 1.密度测试:测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以评估其质量。 2.拉伸强度测试:测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下的强度,以评估其承重 能力。 3.压缩强度测试:测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压缩载荷下的强度,以评估其抗压 能力。 4.弯曲强度测试:测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弯曲载荷下的强度,以评估其抗弯 曲能力。 5.剪切强度测试:测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剪切载荷下的强度,以评估其抗剪 切能力。 6.耐温性能测试:测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以评估其 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 7.耐腐蚀性能测试:测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不同腐蚀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以 评估其耐久性。 三、性能指标 USCAR-37标准规定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满足的性能指标,以确保其适用于汽车工业。这些性能指标包括: 1.拉伸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应不低于某一最低值,以保证其在 承重时不会发生断裂。 2.压缩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应不低于某一最低值,以保证其在 受压时不会发生变形或破裂。 3.弯曲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应不低于某一最低值,以保证其在 受弯时不会发生断裂或变形。 4.剪切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应不低于某一最低值,以保证其在 受剪切力时不会发生滑动或撕裂。

碳纤维标准

碳纤维标准 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刚度、低密度的工程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高温性、抗腐蚀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碳纤维 制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方式和负荷情况不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管理,以确保其安 全可靠。本文将介绍碳纤维制品的标准。 1. 碳纤维制品分类标准 碳纤维制品按其工艺和用途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 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将预处理的碳纤维布经过浸渍树脂,然后烘干而成的制品, 具有严格的存储、处理、使用要求。 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指碳纤维和树脂复合而成的制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 等高端制造领域。 陶瓷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指碳纤维和陶瓷复合而成的制品,具有优良的耐热性、抗氧 化性、抗腐蚀性等特点。 碳纤维制品的质量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质量:包括表面平整度、外观漏截、色泽等。 (2)物理性能:包括材料强度、硬度、伸长率等。 (3)结构性能:包括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压缩强度等。 (4)尺寸精度: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 (5)热稳定性: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分解温度等。 (6)电学性能:包括导电率、电阻率等。 (1)使用安全:对于不同领域的碳纤维制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并进行安全评估。 (2)环境安全:对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3)技术安全:对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碳纤维制品的标准化管理,可以确保其质量、性能和使用安全,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制定和实施标准也可以促进碳纤维材料产业的发展,推动碳纤维制品的创新和进步。

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

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为了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其生产、加工和使用。本文将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材料。 首先,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标准主要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能、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和使用规范等方面。在材料的基本性能方面,标准规定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强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等物理和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其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性能要求。这些基本性能的标准化可以帮助生产厂家和用户更好地选择和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在加工工艺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标准规定了材料的成型、固化、表面处理等工艺要求,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这些标准化的加工工艺可以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质量检测是保证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的关键环节。标准规定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样品的制备要求,以及对材料表面缺陷、内部缺陷、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要求。这些质量检测标准可以保证生产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最后,标准还规定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规范,包括材料的存储、运输、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这些使用规范可以帮助用户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减少因使用不当而导致的损坏和事故。 综上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守这些标准,可以帮助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质量,帮助用户

热失重法测定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含量对应的标准

热失重法测定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含量对应的标准 热失重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是一种常用的 测定材料中某种成分含量的方法,特别是在测定高分子材料中树脂含量时得到广泛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含量测定是工程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树脂含量的准确测定可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下面介绍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供参考使用。 1. ASTM D4018-20 -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Properties of Continuous Filament Carbon and Graphite Fiber Tows 该标准规定了测定连续纤维碳纤维和石墨纤维捻线性质的一般试验方法,其中包括测定树脂含量的测试方法。 2. ASTM D2584-16 -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Ignition Loss of Cured Reinforced Resins 该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化增强树脂的烧失量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测定树脂含量。该测试方法适用于固化树脂含量高于5%的材料。 3. GB/T 22366-2008 碳纤维与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测性质测试方 法 该标准描述了一系列测试方法,用于对碳纤维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预测。其中包括测定树脂含量的测试方法。 4. YB/T 5128-2003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进行热失重法测定碳 纤维、纤维树脂含量 该标准指定了用热失重法测定碳纤维和树脂含量的测试方法,适用于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合格评估。

5. 孟习华, 王生生, 张宏.热失重法测定碳纤维纤维树脂含量的研究[J].耐火材料, 2018(5): 50-52. 该文献介绍了用热失重法测定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和树脂含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失重曲线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准确测定树脂含量。 除了以上的参考内容,还可以使用相关文献、研究论文等来支撑热失重法测定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含量的标准。在具体的实验中,需要遵循相关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炭炭复合材料产品检验规程

1、目的 规范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对材料、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程适用于炭炭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3、检验依据 检测依据根据企业标准。 4、流程图 全沉积工艺检测控制流程图

浸渍炭化工艺检测控制流程图 5、检验标准

5.1原材料检验标准 5.1.1检验范围: 公司常规C/C复合材料主要生产原材料,预制体、丙烯、树脂、固化剂、氮气、氩气的检验。 5.1.2检验项目: 5.1.2.1预制体 (1)外观无断针,无夹层,无硬化层,针刺密度。 (2)测量密度、几何尺寸是否在所给的图纸公差范围。 (3)检测编织方式是否按照工艺方法编织(目测)。 (4)检测预制体碳纤维强度(外协检测)。 (5)体积密度测定,依据预制体定制图提供的密度检验。 4.1.2.2固化剂 对于浓磷酸浓度要求85%。 4.1.2.3树脂 外观无颗粒状夹杂,无沉淀物。 黏度:≤1.69pa.s ----25℃ 黏度:≤0.032pa.s ----70℃ 残炭率:60-65% 碳元素含量:大于等于70% 4.1.2.4丙烯丙烯含量≥99% 4.1.2.5氮气要求纯度99.99% 压力≥12.5Mpa 4.1.2.6.氩气要求纯度99.99% 4.2半成品检验标准 4.2.1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C/C复合材料的半成品检验。 4.2.2检验项目: (1)外观检验:观察外观,成品棱角无磕碰产生的缺口,无裂纹,无分层。 (2)质量称重:通过电子称进行称重。 (3)体积检验:使用游标卡尺进行尺寸测量,计算出产品体积(对于异形件使用CAD 按测量尺寸绘图,并且通过CAD计算出体积)。 (4)密度检验:密度(g/cm3)=质量(g)/体积(cm3)。 (5)增重检验:增重(△g)=本炉次质量(g)—上炉次质量(g)。 (6)增密检验: 增密(△g/cm3)=本炉次密度(g/cm3)—上炉次密度(g/cm3)。 4.3成品检验标准 4.3.1本标准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常规C/C复合材料成品,对生产环节中半成品检验具有指导意义。 4.3.2检验项目: (1)密度检验:根据客户图纸要求密度为准,密度控制在大于客户要求密0-0.05g/cm³的范围内,对于图纸无密度要求,密度检验标准如下: 埚邦:≥1.35 g/cm³ 导流筒(热屏):≥1.35 g/cm³ 保温桶:≥1.2 g/cm³ 垫环:≥1.2 g/cm³ 电极:≥1.0g/cm³

行业标准《单晶炉用碳碳复合材料发热体》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单晶炉用碳/碳复合材料发热体》 (预审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立项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光电转换效率高的单晶硅更是备受青睐,当前,生产单晶硅的单晶硅直拉炉(简称单晶炉)的数量猛增,随即单晶炉中所使用的发热体用量随之大增。传统的石墨制品不仅力学性能差、易碎、加工难度较大,而且在当前单晶硅产量的增大和生产设备的大型化形势下,耗材型、成型尺寸受限更是弊端显露。作为新一代热场材料的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之一,本项目的碳/碳复合材料发热体既具有足够的强度,又可采取近净成形方式加工,可满足硅晶棒大尺寸化的需求,较好的抗热震性和较高的电阻率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年,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不少碳/碳复合材料生产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开发了碳/碳复合材料发热体,并在单晶硅生产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制定单晶炉用碳/碳复合材料发热体标准,有利于规范其生产、经营、使用行为。 2、任务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第三批行业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14]628号)精神,由湖南金博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金博科技)负责《单晶炉用碳/碳复合材料发热体》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计划号为:2014-1285T-YB 要求完成时间为2015年。 3、标准项目承担单位简况 金博科技成立于2005年6月,是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领导的创新团队在先进碳/碳复合材料领域历时十余年科技攻关于200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中南大学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向碳/碳复合材料民用工业领域进军而注册成立的现代化公司,是一家集生产、方案设计、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应用碳纤维进行碳/碳复合材料制品生产的企业,为新能源、粉末冶金、机械等领域客户设计、生产各种系列的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制品。 4、主要工作过程 金博科技负责单晶炉用碳/碳复合材料发热体的设计和研制工作,征求、收集、汇总碳/碳复合材料发热体的使用情况、用户需求及相关专家的意见,起草完善《单晶炉用碳/碳复合材料发热体》标准;并负责将按本标准生产的发热体在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 1

碳纤维复合材料 冲击 astm 标准

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 astm 标准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用品等领 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能显得 尤为重要。ASTM标准作为评价材料性能的权威标准,对于评估碳纤 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碳纤维是一种由碳原 子构成的纤维,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刚度,且比重轻、耐腐蚀、电磁性 能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高端制造领域。而碳纤维 复合材料是将碳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通过不同比例和布 局方式的碳纤维叠层,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复合材料。 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ASTM标准为我们提供了评估的方 法和指标。其中,ASTM D7136标准是用来测试测定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在这一标准中,包括了试样的准备、冲击试验、损伤评价等内容,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这为工程师 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客观、标准的测试手段,确保了对碳纤维复合材料 冲击性能的客观评价,从而指导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了解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十分重要。特别

是在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往往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需要承受各种冲击载荷。ASTM标准为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确保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安全可靠性。 除了了解标准和测试方法,我们还需思考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纤维取向、树脂性能、复合材料层压方式等因素都对冲击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其冲击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对ASTM标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推动材料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ASTM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客观、标准的评价方法。了解并深入应用这一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改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推动工程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在文章撰写过程中,我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ASTM标准的意义和作用有了全面的认识。我也意识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性能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必要性。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并引起对ASTM标准的重视和思考。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具有诸多优异的性能,其中耐冲击性能尤为重要。在工程应用中,碳纤维复合材料需要承受各种形式的冲

行业标准《单晶炉用碳碳复合板状材料》

行业标准?单晶炉用碳/碳复合板状材料? 〔预审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立工程的和意义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开展,对单晶硅片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大、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晶体硅的质量,降低制造本钱,直拉单晶炉迅速朝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开展,这对单晶炉的保温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产碳/ 碳复合板状材料的生产工艺的日趋成熟,国产碳/ 碳复合板状材料在光伏企业单晶炉的使用中,得到越来越多使用企业的认可。 碳/碳复合板状材料,是一种由碳纤维或三维针刺胚体为增强体、碳质为基体构成的纯碳复合材料加工而成的高技术产品,适用于制造单晶炉热场的板状件。采用国产碳/ 碳复合材料制作的板状件,主要有方形板状件和圆形板状件。通过制定单晶炉用碳/ 碳复合板状材料标准,完善单晶炉用碳/ 碳复合板状材料的技术要求,有利于使各生产厂家有标准可循,标准产品的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从而提高国产碳/ 碳复合板状材料 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提高和稳定单晶硅性能,促进电子行业、光伏行业的开展奠定根底。 2、任务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2021 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方案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21] 628 号〕的要求,由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从2021年8月27日起更名为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单晶炉用碳/碳复合板状材料?,方案编号为2021—1286T—YB,要求于2021 年完成。 3、标准工程承当单位简况 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7 月,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南方工业资产公司和中南大学等单位共同筹建。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新型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及相关设备。主要产品为单晶硅生长炉热场系统、多晶硅 1 铸锭炉热场系统、氢化炉热场系统、蓝宝石晶体生长炉热场系统、以及热压烧结炉热场、军工配套材料等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替代传统石墨热场系统和进口同类产品。公司共拥有大型多功能沉积炉72 台套,年产能为200吨,成为国内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产能最大的公司。2021年,本公司的碳/碳复合材料及主要的硅晶体生长热场产品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公司承当了国家发改委下达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工程、省市科技支撑工程等。 4、主要工作过程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检测标准(典藏版)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检测标准(典藏版) 提要: 汇集整理搜集的有关碳纤维复合材料检测标准项目,包括国家标准(GB)、航空标准(HB)及美国材料协会标准(ASTMD)等,供参考。部分标准的资料附后。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检测简述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检测,目的是为了:描述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体系的物化、力学及工艺特征,表征体系材料的外貌、微观结构和组成。 包括以下内容:(1)外观形貌及微观结构的观测;(2)物理及化学性能的检测;(3)力学性能的检测;(4)其他特别需要检测的项目。 •检测标准汇集 1、增强材料 检测标准汇集如下: 序号检测项目使用标准测定方法 1 原丝表面形貌及粗糙度GB/T23442-2009 原子力显微镜(AFM)法 2 原丝微空洞缺陷GB/T23442-2009 小角X射线散射法(SAXD) 3 原丝表面元素组成GB/T23442-2009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 4 原丝丙烯腈单元立构规整度GB/T23442-2009 碳13-核磁共振(NMR) 5 原丝分子量及分布GB/T23442-2009 浸胶渗透色谱(GPC)法。 6 原丝共聚组成GB/T23442-2009 红外光谱(IR)法 7 原丝共聚组成GB/T23442-2009 质子-核磁共振(H-NMR)法 8 原丝晶区取向GB/T23442-2009 X射线衍射(XRD)法 9 原丝取向函数GB/T23442-2009 红外光谱(IR)法 10 原丝玻璃化转化温度GB/T23442-2009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11 原丝预氧化热效应GB/T23442-2009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12 原丝热失重GB/T23442-2009 动态热重法(TGA) 13 原丝长丝密度及变异系数GB/T14343-2008 质量法。 14 原丝(单丝)拉伸强度GB/T14337-2008 机械拉伸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