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断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测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4、七色光

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

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

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磁铁的性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4、研究磁铁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大头针、水槽、泡沫片、细线、环行磁铁、塑料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磁铁的性质有: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磁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电磁铁

实验器材:电池2节、粗细不同的导线2根、粗细不同的铁钉2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1、测量呼吸和心跳

实验器材:听诊器、秒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澄清石灰水1瓶、保鲜袋2个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肺活量(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塑料瓶(大饮料瓶)、100ml烧杯、白纸条、记号笔、胶水、水槽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心脏和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心脏总是在不断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彩色水点实验(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解释

实验器材:培养皿、白纸条、夹子、水彩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红、黄、蓝是三原色,遇水保持单色调不变;其余颜色都是中间色,在一定条件下,中间色将分解还原为原色。

2023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断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测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等信息缺失,需要补充完整。同时,第四段实验步骤中的勾码数量应该为4个,而非3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年级班姓名。成绩: 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板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底板1块,手电筒1把。 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纸板竖立在桌面上,每张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2.在最后一张纸板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 孔的纸板作为屏。 3.将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纸板前一定距离,让光射 直进小孔。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4.将第二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2-3厘米左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年级班姓名。成绩: 实验名称:认识弹簧测力计 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测力计、钩码1个。 实验步骤: 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标出示意图。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 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 2)指针调零; 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

4)使用后,指针归零。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 年级班姓名。成绩: 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 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的物体放入袋中。 4.读取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 物体名称。估计重力的大小。实测重力的大小。估计和实测差距 玻璃珠。1N。1.2N。0.2N 塑料块。3N。2.8N。0.2N 橡皮擦。0.5N。0.6N。0.1N 10枚回形针。0.1N。0.12N。0.02N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篇一:小学科学五年级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篇二:小学科学四年级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将两只气球充气。 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 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2、调节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左右平衡。 3、刺破其中一只。 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 2、注意防止气球炸开,保护眼睛。 4、观察现象。 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 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 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5、观察现象。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科学实验报告1 x年级x班x组组长: 实验时间:__ 实验名称: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目的自主认识小灯泡、电池、导线的构造。 所用器材:(装置)电池、电池夹、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回形针、纸片等。 实验步骤: 1、用一根导线、一个灯泡、一节电池,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增加电池夹、小灯座、开关,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结果: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个部分组成。 认识与结论: 灯泡要亮须有电源、导线、开关等。 科学实验报告2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组天文学家对离开地球约95光年的两个双星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这两个双星系统拥有与我们太阳相类似的年轻恒星,因此研究

它们能帮助天文学家预测太阳的强烈爆发和确定地球上生命的进化,因为当时太阳对我们地球的轰击要比现在强烈得多。 天文学家在5年里对β-英仙星座(最明亮和最接近地球的双星)和V711-捷利茨(拥有两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其中一颗比太阳稍冷,另一颗比太阳稍热)双星辐射的无线电波进行不间断监测,类似太阳的恒星具有外部环流区域,该区域在激发磁场,而双星上的爆发图像表明该磁场在变化。天文学家试图发现双星上最强烈爆发时磁场变化的规律,这样的规律性已被找到,因此现在可以十分准确地预测下一次爆发什么时候发生。 双星的爆发强度取决于双星中稍冷恒星的年龄和旋转速度,上述两个双星远比太阳年轻,它们围绕自己轴的旋转速度也快10倍,因此它们的爆发大致也强烈10倍。专家们认为,为了查明这一规律性,只要观察5年时间就足够了。这两个双星中的恒星爆发频率为50~天,此外,还存在持续500天以上的活跃长周期。 我们的太阳不是双星而是单独恒星,它的磁场活性相对比较低,因此为了收集预测它爆发的统计资料,需要对太阳进行为期100年的观察。 科学实验报告3 “记录”是小学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课程标准》所给出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有众多的内容直接与研究记录有关,如“用简单的材料,设计科学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用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并用文字和图来表达”等等。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科学记录越来越得到了我们老师的重视,大部分课中都要求学生做科学记录,但许多仅仅是做一下记录方便汇报而已,大多流于形式。许多科学实验探究课的记录都与我们科学课记录的目标背道而驰,记录低效甚至是无效

2023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一、试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旳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旳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猜测假设:种子旳萌发也许需要水。 试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试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旳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旳种子。 2、保持1号内旳种子干燥,常常向2号瓶中洒某些水,使纸或棉花一直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步放在相似旳室温中,并保持光照旳状况相似。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旳萌发旳状况。 试验现象:1号瓶中旳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旳种子逐渐萌发。

试验结论:种子在干燥旳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旳萌发需要适量旳水。 二试验名称:渗水比赛 提出问题:哪种土壤旳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旳渗水能力弱? 猜测假设:沙质土旳渗水能力最佳,黏质土旳渗水能力最差。 试验器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 试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旳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步倒入同样多旳水。 2、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旳水进行比较。 试验现象:沙质土渗出旳水最多,黏质土渗出旳水至少 试验结论:三种土壤旳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三、试验名称:研究植物旳生长条件 提出问题:植物旳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猜测假设: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旳光照、空气和合适旳温度、水。 器材: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状况相似旳绿豆苗、水。 试验过程:1、将绿豆苗提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旳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旳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步浇合适旳水,一周后,观测植物生长状况并记录。2、将绿豆苗提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旳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冰箱旳保鲜室里,两组绿豆苗同步浇合适旳水,一周后,观测植物生长状况并记录。 试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试验现象:

2023年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验汇总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旳变化 (一)、地球构造模型旳制作 【试验目旳】通过制作地球构造模型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地球内部旳构造。 【试验材料】多种颜色旳橡皮泥。 【试验过程】 1、用黄色旳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旳橡皮泥在黄色球形旳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旳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旳橡皮泥在橘红色旳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种地球构造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项】 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2、便于观测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旳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 【试验目旳】模拟火山喷发 【试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试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某些土豆泥,做成山旳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某些番茄酱,用薄薄旳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测番茄酱受热后外溢旳现象。

【试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旳裂缝部分或有空隙旳地方溢出。【试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部分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试验 【试验目旳】模拟地震发生时旳情景 【试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试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旳图形。 2、在每个街道旳拐角处均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旳状况,判断地震旳中心和强弱。 【试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试验 【试验目旳】模拟地震产生旳原因。 【试验材料】竹筷——地表旳岩层 【试验过程】 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测发生旳现象。 2、同步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试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试验结论】地表受到巨大旳力时,会产生褶皱或断裂,形成地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