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作业答案(修订版)

管理会计课程作业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CACDC 6~10 DADAC 11~15 DACDD

16~20 CBDBB 21~25 DACB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CDE

3.BDE

4.ABCD

5.ABCE

6.ABE

7.AB

8.ABC

9.BCDE 10.ABCDE

11.ACDE 12.ABC 13.ABC 14.ABCD 15.ABE

16.ABCDE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ADA 6~10 BCBBD 11~15 BBABA

16~20 AACDB 21~25 DACBD 26~30 CABA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E

3.BCD

4.CD

5.BC

6.ABCD

7.ABC

8.AE

9.ABC 10.ABE

11.AD 12.ACD 13.BDE 14.BCD 15.BCE

16.BC 17.ABCDE 18.DE 19.BC 20.ABCE

21.ABE 22.ABCD 23.ABCD 24.ABCDE 25.AD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四、计算题

答案:(1)a为固定成本,b为单位变动成本,x为业务量,y为混合成本,△x为最高点与最低点业务量之差,△y为对应于高、低点的成本之差,则

b=△y/△x=(93000-72000)/(1400-700) =30元/千小时

a=72000-700×30=51000 元

y=51000+30x

(注:x=125 y=95000 不属于该项业务活动的正常情况,故不能作为最低点)

(2)r=0.18 a=79767 b=4.34

(3)x=1800 y=51000+30×1800=105000元

五、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Sam采用了分步分析程序;Elvis采用了同步分析程序

(2)同Sam和Elvis所建立的总成本性态模型一样。因为,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若业务量最高点、最低点与成本最高点、最低点不一致时,高低点坐标的选择以业务量为准。

(3)y=70000+125x模型的经济含义:企业即使不生产产任何产品仍有70000元固定成本要发生,而每增加生产一件产品将增加成本支出125元。但该模型并不能真实模拟反映Woody 公司2006年各月的成本水平,因为所建立的成本模型只是对高低点相关范围量本关系的近似描述。

(4)模型不能继续使用,成本模型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是在相关范围内表现出来的,相关范围包括业务量范围和期间范围。

(5)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将发生变化,首先为扩大生产规模固定成本将增加,由于高低点业务量及对应成本都将发生变化,因此总成本模型将发生变化。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DBDCA 6~10 ABCAD 11~15 CCDCB

16~20 CBBBC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ABCDE

3.BC

4.ABC

5.ABC

6.BDE

7.BC

8.ACDE

9.CDE 10.CDE

11.DE 12.ABCDE 13.ABCD 14.ABD 15.ABCDE

16.ABC 17.ABC 18.ABC 19.ABCDE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四、计算题

1.答案:

(1)2002年:

完全成本法:

单位产品成本=10+5+3+36000/12000=21元/件

期间成本=10000+4000×1=14000元

销售成本=4000×(10+5+3+4)=88000元

期初存货成本=8000×(10+5+3+4)=176000元

期末存货成本=4000×(10+5+3+4)+12000×(10+5+3+36000/12000)=340000元

变动成本法:

单位产品成本=10+5+3=18元/件

期间成本=10000+4000×1+36000=50000元

销售成本=4000×(10+5+3)=72000元

期初存货成本=4000×18=72000元

期末存货成本=16000×18=288000元

2003年:

完全成本法:

单位产品成本=10+5+3+36000/4000=27元/件

期间成本=10000+2000×1=12000元

销售成本=2000×(10+5+3+4)=44000元

期初存货成本=4000×(10+5+3+4)+12000×(10+5+3+36000/12000)=340000元

期末存货成本=2000×(10+5+3+4)+12000×(10+5+3+36000/12000)+4000×(10+5+3+36000/4000)=404000元

变动成本法:

单位产品成本=10+5+3=18元/件

期间成本=10000+2000×1+36000=48000元

销售成本=2000×(10+5+3)=36000元

期初存货成本=16000×18=288000元

期末存货成本=18000×18=324000元

(2)完全成本计算法下的损益表

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损益表

(3)02年税前利润差异=4000×4+12000×36000/12000-8000×4=20000元

02年税前利润差异=(2000×4+12000×36000/12000+4000×36000/4000)-(4000×4+12000×36000/12000)=28000元

2.答案:

(1)变动成本法下各年的税前利润:

第一年:6000×(25-12-25×4%)-(18000+12000)=72000-30000=42000(元)

第二年:5000×(25-12-25×4%)-(18000+12000)=60000-30000=30000(元)

第三年:7000×(25-12-25×4%)-(18000+12000)=84000-30000 =54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各年的税前利润:

第一年:6000×25-[0+6000×(12+18000/6000)-0]-6000×25×4%-12000

=150000-90000-6000-12000 =42000(元)

第二年:5000×25-[0+6000×(12+18000/6000)-1000×(12+18000/6000)]-5000×25×4%-12000

=125000-75000-5000-12000=33000(元)

第三年:7000×25-[1000×(12+18000/6000)+6000×(12+18000/6000)-0]-7000×25×4%-12000

=175000-105000-7000-12000 =51000(元)

(2)第1年税前利润差异

=期末存货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0-期初存货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0=0元

第2年税前利润差异

=期末存货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1000×18000/6000-0=3000元

第3年税前利润差异

=期末存货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初存货包含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0-1000×18000/6000=-3000元

五、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东亚公司对利润的计算采用完全成本法。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所计算的分期损益,有时其结果令人费解,会造成企业盲目追求产量的不良后果。变动成本法具有以下优点:(1)能提供各种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2)更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会计原则;(3)能促使企业更加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4)便于正确进行企业不同部门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

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甲、乙分公司利润如下:

甲分公司利润=[100-(25+15+10+100×1%)]×15-(600+50+10)=75万元

乙分公司利润=[100-(25+15+10+100×1%)]×20-(600+50+10)=320万元

可见:在完全成本法下,甲分公司利润505万元要高于乙分公司利润420万元;但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甲分公司利润75万元却低于乙分公司利润320万元。变动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CAD 6~10 DADBB 11~15 CDDBA

16~20 ACABA 21~25 DCCBD 26~30 ABCDB

31~35 CCACD 36~40 CCBD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CD

4.CD

5.ACE

6.AC

7.BC

8.ABCDE

9.ADE 10.ACE

11.ACD 12.ABCDE 13.BCDE 14.ABD 15.ABE

16.ACD 17.CD 18.ABCDE 19.ABCE 20.ABCDE

21.ABCD 22.ABCE 23.AD 24.ABD 25.ABCDE

26.ABC 27.CDE 28.ABCD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26~30 ××√××

四、计算题

1.(1)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差量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即:32000=8000/边际贡献率得:边际贡献率=25%

变动成本率=1-边际贡献率=75%

(2)未增加8000元以前的固定成本总额

=未增加8000元以前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边际贡献率=240000*25%=60000(元)

2.(1)贡献毛益率×20%=8% 则:贡献毛益率=40%

售价=30/(1-40)=50(元)

(2)盈亏平衡点=27000/(50-30)=1350(件)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1350×50=67500(元)

(3)销售收入=67500/(1-20%)=84375(元)

利润=84375×8%=6750(元)

3.目前利润=1000×(200-120)-40000=40000(元)

增加后利润=40000×(1+20%)=48000(元)

(1)销量需增加至(48000+40000)/80=1100(件)

增加幅度为(1100-1000)/1000=10%

销量的敏感系数=20%/10%=2

(2)单价需增加至(48000+40000)/1000+120=208(元)

增幅为(208-200)/200=4%

单价的敏感系数=20%/4%=5

(3)单位变动成本需降低至200-(48000+40000)/1000=112(元)

增幅为(112-120)/120=-6.67%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0%/(-6.67%)=-3

(4)固定成本需降低至40000-8000=32000(元)

增幅为(32000-40000)/40000=-20%

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20%/(-20%)=-1

4.(1)CMR甲=1-60000/80000=25%

CMR乙=1-60000/120000=50%

综合CMR=CMR甲×W甲+CMR乙×W乙=25%×40%+50%×60%=40%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a/综合CMR=30000/40%=75000元

甲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销售额×W甲=75000×40%=30000元

乙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销售额×W乙=75000×60%=45000元

(2)综合安全边际额=200000-75000=125000元

预计利润=125000×40%=50000元

(3)CMR甲=1-b原/[p原×(1+20%)]=37.5%

CMR乙=1-b原(1-20%)/p原=60%

销售收入甲=[p甲原×(1+20%)]×[x甲原×(1-10%)]=1.08×80000=86400元销售收入乙=120000元

W甲=41.8605% W乙=58.1395%

综合CMR=CMR甲×W甲+CMR乙×W乙=37.5%×41.8605%+60%×58.1395%

=50.5814%

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a/综合CMR=25000/50.5814%=49425.2828元

甲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销售额×W甲=20689.6705元

乙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销售额×W乙=28735.6123元

5.(1)CmR甲=(100-60)/100=40% W甲=50%

CmR乙=(80-40)/80=50% W乙=40%

CmR丙=(40-28)/40=30% W丙=10%

综合的CmR=40%*50%+50%*40%+30%*10%=43%

综合保本销售额=129000/43%=300000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额=300000*50%=150000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量=150000/100=1500件

乙产品保本销售额=300000*40%=120000元

乙产品保本销售量=120000/80=1500件

丙产品保本销售额=300000*10%=30000元

丙产品保本销售量=30000/40=750件

(2)综合保利销售额=[75000/(1-25%)+129000]/43%=532558元

甲产品保利销售额=532558*50%=266279元

甲产品保利销售量=266279/100=2663件

乙产品保利销售额=532558*40%=213023.2元

乙产品保利销售量=213023.2/80=2663件

丙产品保利销售额=532558*10%=53256元

丙产品保利销售量=53256/40=1331件

五、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假定每个航班平均要搭乘多少乘客为m

全年收入=[2500*6*5*52*2+2000*(4*5+12)*52*2]*m=14456000m元

全年变动成本=120*(6*5*52*2)*m+100*[(4*5+12)*52*2]*m=707200m元

全年固定成本=[6*5*52*2+(4*5+12)*52*2]*2*(8000+6000)

+50000000+10000000=240544000元

令:全年收入=全年变动成本+全年固定成本

即:14456000m=707200m+240544000,

可得:m=17.4956人,因此,每个航班平均要搭乘18位乘客方能达到损益平衡。(2)假定保持损益平衡的最低票价为p

增加收入=(7*52*2*300*50%)*p=109200p元

增加变动成本=120*(7*52*2*300*50%)=13104000元

增加固定成本=100000元

令:增加收入=增加变动成本+增加固定成本

即:109200p=13104000+100000,

可得:p=120.92元/人,因此,保持损益平衡的最低票价是120.92元/人。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CCB 6~10 DCACB 11~15 DCCBC 16~20 DBCBA 21~25 DDCDC 26~30 DBCAA 31~35 CBCBC 36~40 BDDC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D

3.ABCDE

4.BC

5.ACDE

6.ABC

7.CD

8.ACD

9.ABCD 10.ACE

11.BCDE 12.ACD 13.AD 14.ADE 15.ABCDE

16.BCE 17.ACD 18.ABC 19.BD 20.ACDE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16~20 ×××√× 21~25 √×××√ 26~30 √×√√√31~35 √√×××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DABBB 6~10 CACDC 11~15 BBACB 16~20 DDCBB 21~25 DDDC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DE

4.BCD

5.CDE

6.ABCDE

7.ABCD

8.ABC

9.ABD 10.ABD

11.ABCE 12.BCDE 13.BDE 14.BCD 15.ABCD

16.ABD 17.BCD 18.BCDE 19.ABCDE 20.ABD

21.CD 22.ABCD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16~20 √×√√×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CABAB 6~10 CDBBC 11~15 CABDB 16~20 BBDAA 21~25 AADBA 26~30 CCACD 31~35 ACBC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C

4.BC

5.CD

6.ABC

7.ABD

8.AC

9.ABCD 10.ABCD

11.ABC 12.ABCE 13.ABE 14.ACD 15.BCD

16.ABD 17.ACE 18.ADE 19.ABCE 20.ABE

21.ABC 22.BCD 23.ABCE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26~30 ×××√√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BADDA 6~10 DCCAB 11~15 CABCD

二、多项选择题

1.CE

2.AC

3.BDE

4.CE

5.AD

6.ABC

7.ABCD

8.ABC

9.ABD 10.AB

11.ABD 12.AD 13.ABD 14.AC 15.ABC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CBACC 6~10 CBDBC 11~15 CADAA 16~20 DDCAB 21~25 BDADD 26~30 DCAC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

3.ABCDE

4.AB

5.ABC

6.CD

7.DE

8.ACDE

9.ACD 10.ABCD

11.ABD 12.BCE 13.ABC 14.BCDE 15.ADE

16.ABCDE 17.CE 18.DE 19.ABCD 20.BCDE

21.BC 22.CDE 23.DE 24.AE 25.ABCDE

26.BCDE 27.AB 28.BDE 29.ABE 30.ADE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16~20 ××√×√ 21~25 √×√√× 26~30 ×√√×√31~35 ×√√×√ 36~40 √×√×× 41~45 √×√√×

管理会计作业附参考答案章

第二章 某公司2005年甲产品生产工时和制造费用总额的资料摘录如下: 高点低点 生产工时(小时)75000 50000 制造费用(元)176250 142500 制造费用是由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混合成本三部分组成的。公司对低点制造费用进行了分解:变动成本为50000元,固定成本为60000元,混合成本为32500元。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 (2)当生产工时为65000小时时,预测其制造费用总额。 参考答案:(1)①由对低点的分解得:50000b’=50000,所以b’=1(元) ②对高点进行分解:176250=60000+1×75000+高点混合成本 所以, 高点混合成本=41250(元) ③对高、低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41250=a+75000b 32500=a+50000b 所以, a=15000(元), b=0.35(元) ④混合成本的数学方程:y=15000+0.35x (2)当生产量为65000小时时,其生产成本为: y=60000+1×65000+15000+0.35×65000=162750(元) 第三章 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去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00000元,期末存货量为1000件,单位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600元。本期产量为5000件,本期销量与去年相同,为4500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500000元。 要求计算本期的以下指标: (1)期末存货量= (2)单位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3)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4)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5)两种成本法广义利润差额= (6)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 (7)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 (8)如果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1000元,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 参考答案 (1)期末存货量=期初存货+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1000+5000-4500=1500 (2)单位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本期固定制造费用/本期产量=500000/5000=100元 (3)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单位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1500*100=150000元 (4)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上期单位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600*100=600000元 (5)两种成本法广义利润差额=150000-600000=-450000元 (6)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00000元 (7)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

中南大学《管理会计》课程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管理会计》课程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投资中心与利润中心的主要区别是()。 (A) 投资中心拥有生产的经营决策权 (B) 投资中心拥有投资决策权 (C) 投资中心拥有对外销售收入 (D) 投资中心具有法人地位 参考答案: (B) 2. 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是()。 (A) 产品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 (B) 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发生变化 (C) 生产技术和工艺发生变化 (D) 市场变化导致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D) 3. 对投资中心考核的重点是()。 (A) 责任成本 (B) 销售收入 (C) 贡献毛益总额 (D) 剩余收益 参考答案: (D) 4. 年度预算的编制关键和起点是()。 (A) 生产预算 (B) 现金预算 (C) 销售预算 (D) 直接材料预算 参考答案:

(C) 5. 就某一特定时期来说,全厂的产品总成本与全厂的责任成本总和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二者相等 (D) 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C) 6. 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与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 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 (A) 采购数量 (B) 入库数量 (C) 领用数量 (D) 耗用数量 参考答案: (D) 7. 为每个成本中心编制责任预算,记录实际发生的责任成本,以及编制业绩报告,都 应限于成本中心的()。 (A) 可控成本 (B) 变动成本 (C) 标准成本 (D) 计划成本 参考答案: (A) 8. 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都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的而制定

中南大学《管理会计》课程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当期末存货为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净利润大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时, 则期初存货量必须()。 (A) 不为零 (B) 为零 (C) 小于零 (D) 与期末存货量相等 参考答案: (A) 2. 某产品年初存货100件,本期产量200件,销量为250件。上年单位产品成本10元, 本年单位变动成本8元(与上年相同),则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销货成本为()。 (A) 2500元 (B) 2000元 (C) 3200元 (D) 1600元 参考答案: (B) 3. 本期产量1000件,销量800件,本期发生的固定成本1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20 元,则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为()。 (A) 8000元 (B) 2000元

(C) 10000元 (D) 16000元 参考答案: (B) 4. 一般情况下,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但又不改变盈亏临界点的措施是()。 (A) 增加销售量 (B) 提高产品售价 (C) 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D) 降低固定成本 参考答案: (A) 5. 传统管理会计的最主要职能是() (A) 预测 (B) 决策 (C) 控制 (D) 考评 参考答案: (C) 6. 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是()。 (A) 预测决策会计

(B) 本量利分析 (C) 责任会计 (D) 规划控制会计 参考答案: (A) 7. 单一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盈亏临界点销量一定会()。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一定 参考答案: (A) 8. 管理会计所需要的资料主要来源于() (A) 销售部门 (B) 财务会计 (C) 统计 (D) 生产部门 参考答案: (B) 9. 某企业一年中最高月产量为100件,混合成本1600元,最低月产量为70件,混合 成本1000元,则混合成本中的单位变动成本是()。

管理会计作业 答案

管理会计小测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不需要任何假设条件。(×) 2.贡献毛益首先用于补偿固定成本,之后若有余额,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3.安全边际率和保本作业率是互补的,即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4.企业的贡献边际应当等于企业的销售毛利。(×) 5.固定成本在任何条件下,其总额均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发生变化。(×)6.无论哪种成本计算法,对非生产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必须在发生的当期全额计入利润表;所不同的只是计入利润表的位置或补偿的顺序上有差别。(√) 7.管理会计的资料来源主要是财务会计,而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 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 8.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外界服务,因而又可以称为“外部会计”。(×) 9.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构成了整个财务预算。(×) 10.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初存货量-预计期末存货量。(×) 11.某投资项目,若使用13%作贴现率其净现值为200元,使用15%作贴现率其 净现值为-120元,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是14.57%。 12.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计算价格差异的用量基础是实际产量下的标准耗用量。(×) 13.单位产品任何一项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都应等于该项目的价格标准与标准 用量的乘积。(√) 14.从实质上看,直接工资的工资率差异属于用量差异。(×) 15.当存货量不为零时,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存货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 的存货成本。(√) 16.在相关范围内,不论各期产量是否相等,只要销售量相等,其按完全成本 法计算的各期税前利润都相等。(×) 17.固定成本在任何条件下,其总额均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发生变化。(×)18.无论哪种成本计算法,对非生产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必须在发生的 当期全额计入利润表;所不同的只是计入利润表的位置或补偿的顺序上有差别。(√) 19.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产品成本只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 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20.按照例外原则,那些具有重要性、一贯性、可控性或特殊性特征的成本差异属于例外项目。(√) 21.全面预算是指为企业供、产、销及管理活动所编制的,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构成情况的预算。(×) 22.在编制生产预算时,应考虑产成品期初期末存货水平。(√) 23.变动成本法认为期间成本中只包括固定成本。(×) 二、单选题 1.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的差额( C )。

管理会计作业题与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作业题与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记账、算账,并定期编制报表的专门方法,提供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状况,以及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情况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2、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3、管理会计循环:是指从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编制全面预算开始,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采用变动成本法与标准成本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直到分析、评价与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实绩,查明差异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修订经营目标、政策和方法提供参考。 4、规划与决策分析:是为企业管理中预测前景和规划未来服务的会计。它首先要对利润、成本、销售和资金等专门问题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然后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再按照责任制的要求加以分解,形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 5、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是为企业管理中分析过去和控制现在服务的会计。它首先要利用标准成本制度结合变动成本法,对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追踪、收集和计算;然后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评价与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措施。 二、填空题 1、管理会计; 2、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 3、管理会计循环; 4、财务会计学。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B。 四、多项选择题 1、BDE; 2、ABE。 五、判断题 1、×; 2、×; 3、√; 4、√。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成本习性:它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总数的依存关系,亦称成本形态。 2、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的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 3、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则随业务量的增减呈反比例变动。 4、混合成本:是指同时兼有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它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和延期变动成本。 5、合同确认法:是分解混合成本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检查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的具体规定,来确定成本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 6、技术测定法:是分解混合成本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消耗量的技术测定和计算,来划分成本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 二、填空题 1、成本习性; 2、变动成本; 3、混合成本。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B。 四、多项选择题 1、ACD; 2、ABE; 3、BE; 4、BCD; 5、ABE。 五、判断题 1、×; 2、√; 3、√。

《管理会计》课程作业答案(修订版)

管理会计课程作业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CACDC 6~10 DADAC 11~15 DACDD 16~20 CBDBB 21~25 DACB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CDE 3.BDE 4.ABCD 5.ABCE 6.ABE 7.AB 8.ABC 9.BCDE 10.ABCDE 11.ACDE 12.ABC 13.ABC 14.ABCD 15.ABE 16.ABCDE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ADA 6~10 BCBBD 11~15 BBABA 16~20 AACDB 21~25 DACBD 26~30 CABA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E 3.BCD 4.CD 5.BC 6.ABCD 7.ABC 8.AE 9.ABC 10.ABE 11.AD 12.ACD 13.BDE 14.BCD 15.BCE 16.BC 17.ABCDE 18.DE 19.BC 20.ABCE 21.ABE 22.ABCD 23.ABCD 24.ABCDE 25.AD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四、计算题 答案:(1)a为固定成本,b为单位变动成本,x为业务量,y为混合成本,△x为最高点与最低点业务量之差,△y为对应于高、低点的成本之差,则 b=△y/△x=(93000-72000)/(1400-700) =30元/千小时 a=72000-700×30=51000 元 y=51000+30x (注:x=125 y=95000 不属于该项业务活动的正常情况,故不能作为最低点) (2)r=0.18 a=79767 b=4.34 (3)x=1800 y=51000+30×1800=105000元 五、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Sam采用了分步分析程序;Elvis采用了同步分析程序

《管理会计》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选择题 1、企业管理具有以下职能() A 决策 B 规划 C 考核评价 D 预测 E 控制 2、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 A 参与经济决策 B 控制经济过程 C 规划经营目标 D 预测经济前景 E 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3、()属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A 预测决策会计 B 责任会计 C 预算会计 D 规划控制会计 E 以上都是 4、()的出现标志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形成 A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B 变动成本法 C 预算控制 D 责任考评 5、管理会计正式形成和发展于() A 20世纪初 B 5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6、属于在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 A 规划控制会计 B 管理会计师职业 C 责任会计 D 管理会计专业团体 E 预测决策会计 7、管理会计的主体有() A 企业整体 B 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所有责任单位 C 企业的最高领导 D 责任人 E 企业的主管部门 8、管理会计在企业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评价经济活动与业绩时,其可以使用的计量单位有() A 货币单位 B 非货币单位 C 以货币单位为主,也广泛采用非货币计量单位 D 以非货币单位为主,也采用货币单位 9、管理会计信息在质量上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则说明管理会计信息符合() A 效益性原则 B 最优化原则 C 及时性原则 D 决策有用性原则 10、管理会计是() A 活账 B 呆账 C 报账型会计 D 外部会计 E 经营型会计 11、下列关于管理会计的叙述,正确的有() A 工作程序性较差 B 可以提供未来信息 C 以责任单位为主体 D 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 E 重视管理过程和职工的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学的关系。 2、为什么称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会计? 3、简述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管理会计作业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作业参考答案(华网10春会计) 2011-05-28 9:10 管理会计作业参考答案(华网10春会计) 第1题 (2) 分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是指( B )。 A、固定生产成本 B、变动生产成本 C、全部生产成本 D、变动生产成本加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 第2题 (2) 分 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以称为(A)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第3题 (2) 分 混和成本可以用直线方程y=a+bx模拟,其中bx表示(D) A、固定成本 B、单位变动成本 C、单位固定成本 D、变动成本总额 第4题 (2) 分 下列项目中,只在变动成本法下才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是(A)。 A、固定制造费用 B、变动制造费用 C、固定管理费用 D、变动管理费用 第5题 (2) 分 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000元,该期产量为2000件,销售量为1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D)。 A、0 B、1000 C、5000 D、6000 第6题 (2) 分 成本性态是指(D)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 A、成本绝对量与相对量 B、成本实物量和空间量 C、成本时间量与空间量

D、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 第7题 (2) 分 会计服务侧重于(D) A、股东 B、外部集团 C、债权人 D、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第8题 (2) 分 下列不属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的是(C) A、预测 B、决策 C、确认与计量 D、控制、评价 第9题 (2) 分 从保本图得知:(B)。 A、保本点右边,成本大于收入,是亏损区 B、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保本点越高,盈利就越大 C、预计销售量超过保本点销售部分即是安全边际 D、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保本点越低,盈利就越大第10题 (2) 分 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将(B) A、随业务量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 B、在各种业务量水平下保持不变 C、随业务量变动而呈反比例变动 D、在不同业务量水平下各不相同 第11题 (2) 分 变动成本计算法,将固定成本(D)。 A、在已销售产品、库存产品之间分配 B、在已销售产品、库存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C、结转到下期 D、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 第12题 (2) 分 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保本点越高,则(D)。 A、只引起盈利区的变化 B、盈利区的面积越大,亏损区的面积越小 C、只引起亏损区的变化 D、盈利区的面积越小,亏损区的面积越大 第13题 (2) 分 利润=(实际销售量—保本销量)×(D) A、贡献毛益率 B、单位利润

《管理会计》作业4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作业四 第四部分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采用科学的方法预计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行为,实在描述管理会计的哪个目标(A)。 A.规划目标B.控制目标C.预测目标D.决策目标 2.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与决策会计、规划与控制会计和(A)。 A.责任会计B.成本会计C.内部会计D.外部会计 3.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是根据成本按其(A)分类的。 A.应用情况B.经济用途C.与决策的关系D.发生可否加以控制 4.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各种方法中,必须先计算固定成本a,再计算单位变动成本b的方法是(B)。 A.直接分析法B.散布图法C.回归直线法D.高低点法 5.贡献毛益,又称边际贡献、边际利润等。它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A)后的余额。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期间成本D.全部成本 6.已知某企业生产电水壶,产品单价为500元,变动成本率为40%,固定成本总额为90 000元,则企业的保本量为(B)件。 A.200 B.300 C.500 D.600 7.因果预测分析法是根据某项指标与其他有关指标之间的相互依存来预测的一类分析方法,在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因果预测分析法。(A) A.本量利分析法B.指数平滑法C.边际成本D.增量成本 8.(D)只适用于销售业务量比较稳定的产品的预测,如不存在季节性差别的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和文具等。 A.移动加权平均法B.移动平均法 C.指数平滑法D.算术平均法 9.在产销量上升时,经营杠杆率(C)。 A.上升B.下降C.不变D.成正比例变动 10.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的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成本。相关成本不包括(A)。 A.沉没成本B.差量成本C.边际成本D.专属成本 11.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中,(B)是金额低的方案为优。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A )。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2.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 D ) 。 A.成本的目标 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3.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法是( C )。 A.高低点法 B.散布图法 C.回归直线法 D.直接分析法 4.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围是指( B ) 。 A.成本的变动围 B.业务量的变动围 C.时间的变动围 D.市场容量的变动围 5.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A ) 。 A.最高的业务量 B.最高的成本 C.最高的业务量和最高的成本 D.最高的业务量或最高的成本 6.企业根据经营针,由高层领导确定一定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成本,称之为( B )。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混合成本 D.变动成本 7.某企业生产量在 10 000 件以时,只需质检员3名,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产量2000 件,需增加1名质检员。则质检员的工资成本属于( A )。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混合成本 8.在财务会计中,应当将销售费用归属于下列各项中的( D )。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加工成本 D.非生产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固定成本具有的特征是( AB ) 。

A.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 B.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 C.固定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D.单位固定成本的不变性 2.变动成本具有的特征是( CD ) 。 A.变动成本总额的不变性 B.单位变动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 C.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D.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 3.下列成本项目中,( AD )是酌量性固定成本。 A.新产品开发费 B.房屋租金 C.管理人员工资 D.广告费 4.成本性态分析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分为( AB )。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混合成本 D.半变动成本 5.成本性态分析的法有( ABD )。 A直接分析法 B.历史资料分析法 C.加权平均法 D.技术测定法 6.在我国,下列成本项目中属于固定成本的是( ABC ) 。 A.按平均年限法计提的折旧费 B.保险费 C.广告费 D.生产工人工资 7.成本性态分析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分为( AB ) 。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半变动成本 8.在相关围保持不变的有( BC ) 。 A.变动成本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固定成本总额 D.单位固定成本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打“√”,错误的打“×”): 1.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半变动成本。 ( × ) 2.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是回归直线法。 ( √ ) 3.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 ( × ) 4.在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a,然后才能计算出 b 的法是回归直线法。 ( × ) 5.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最高的业务量和最高的成本。 ( × )

22春“会计学”专业《管理会计》在线作业含答案参考2

22春“会计学”专业《管理会计》在线作业答案参考 1. 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为5000元,该期产量为2000件,销售量为1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为( )。 A.0.0 B.1000.0 C.5000.0 D.6000.0 参考答案:D 2. 安全边际的绝对量指标说明企业距保本还有多大的距离,该距离(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没有影响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A 3. 在科学管理阶段,工程师与会计人员一道建立了诸如原材料、劳动力的标准成本系统。到 20世纪初,这种成本系统已经能够记录并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即进行差异分析。(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 )。 A.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B.固定性制造费用 C.变动性制造费用 D.直接材料 E.直接人工 参考答案:CDE 5. 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参考答案:A

6. 从本质上讲,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7. 不确定型投资是指决策者掌握了投资方案有关变量的概率分布,因而事先知道决策所有可能的后果,以及每一种后果出现的概率。(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8. 较大的平滑指数可用于( )情况的销量预测 A.近期 B.远期 C.波动较大 D.波动较小 E.长期 参考答案:AC 9. 责任会计的主体是( )。 A.责任中心 B.产品成本 C.生产部门 D.管理部门 参考答案:A 10. 责任会计最大优点是可以精确计算产品成本。(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11. 成本按其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 ) A.直接成本 B.变动成本 C.间接成本 D.固定成本

《管理会计》(高起专)作业答案(1)

《管理会计》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 1-5.DDDBC 6-10.BCAAA 11-15.ACADD 16-20.ADBDB 21-25.BBDDD 26-30.BADAA 31-35.BCCAB 36-40.BDCDB 41-45.BBBDA 46-50.BAACC 51-55.CBCCC 56-60.DCBCC 61-65.DACDC 66-70.DCACA 71-75.CDAAA 76-80.CADAA 81-85.DCACA 86-90.BABBD 91-95.DBBAB 96-100.CBDDC 101-105.DCDCB 106-110.BCDCD 111-115.CABBC 116-120.CADBC 二、多选题 1.A,B,C,E 2.B,D,E 3.A,B,D 4.B,C,E 5.B,D 6.A,B,C,D,E 7.C,D 8.C,D,E 9.A,B,C,D,E 10.A,C,D,E 11.B,C 12.C,D,E 13.A,B,C,D,E 14.A,C,D 15.B,C,D,E 16.A,B,C,D,E 17.A,B,C,D,E 18.A,B,C,D,E 19.A,D 20.A,D 21.C,D 22.A,D 23.A,B,C,D,E 24.C,D 25.A,C,D,E 26.A,C,E 27.A,B,C 28.A,E 29.A,C,E 30.A,B,C,D 31.A,B,C,D 32.B,C,D 33.A,B,C,E 34.B,C,E 35.A,C,E 36.A,C,E 37.A,B,C,D 38.A,C 39.A,B,C,D,E 40.B,C 41.A,B 42.A,C 43.A,D 44.A,B,D 45.A,D,E 46.C,D 47.A,B,C,D,E 48.A,C,D,E 49.C,E 50.A,C,D 51.B,D,E 52.D,E 53.A,B,C,E 54.A,C,E 55.A,C,D,E 56.B,C,D 57.A,E 58.B,C,E 59.B,D,E 60.C,D 61.A,D,E 62.A,B,C,D,E 63.A,B,C,D 64.A,B 65.A,B,C,D 66.A,B,D 67.B,C,E 68.C,E 69.A,B,C,D,E 70.B,C,D,E 71.D,E 72.A,B,C,D 73.A,B,C,E 74.A,B,E 75.B,C,E 76.A,B,D 77.B,D 78.A,B,D 79.A,C,D,E 80.A,C,D,E 81.B,C,D 82.A,B,D,E 83.A,B,C,D 84.B,D,E 85.B,C,D 86.A,C 87.B,C,E 88.B,C 89.B,C,E 90.B,C,D,E 91.A,B,E 92.A,B,D,E 93.A,B,C,D 94.A,C,D 95.A,C,E 96.C,E 97.A,C,D 98.A,B,C,D,E 99.A,B,C,D 100.A,B,C,E

中南大学《管理会计》课程作业二及参考答案.doc

(-)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口内部收益率是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値 (A)的贴现率 □(B)内部收益率是方案木身的投资报酬率 □(C)内部收益率是使方案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 □(D)内部收益率是使方案现值指数等于零的贴现率 参考答案: (D) 2.下列情况中,亏损产品应该停产的条件是()。 □(A)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零 □(B)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小于零 □(C)亏损产品的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 □⑴)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为止数但小于固定成本 参考答案: ⑻ 3.如杲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是未來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与() 的乘积。 □(A)年金终值系数 □(B)年金现值系数 (C)投资冋收系数 □ (D)偿债皋金系数参考答案:

(D) 4.当两个投资方案为独立方案时,应优先选择()。 □(A)净现值人的方案 □(B)项目周期短的方案 □(C)投资额小的方案 □(D)现值指数大的方案 参考答案: (D) 5.某公司已投资50万元于一项设备研制,但它不能使用;又决定再投资50万元,但仍不 能使用。如果决定再继续投资40万元,应当有成功把握,并冃取得现金流入至少为()。 口(A) 40万元 □⑻100万元 C (c) 140 万元 口(D) 60力元 参考答案: ⑷ 6.某公司对某投资项目的分析与评价资料如下:该投资项目适用的所得税率是30%,年税后 营业收入为700万元,税后付现成本为350万元,税后净利润为210万元。那么,该项目年营业现金净流量为()力元。 口⑷ 410 口⑻ 210 口(C) 350

管理会计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1。解:(1)高低点法:b=△y/△x=(7000-4000)/(6—2)=750 a=4000-2×750=2500 故y=750x+2500 (2)散布图法: 0 1 2 3 4 5 6 7 产量(件)如图所示,a=2500 b=(7000-2500)/6=750 故y=750x+2500 (3)回归分析法: 故y=742.86x+2714.29 (4)当x=8时,高低点法:y=750×8+2500=8500 散布图法:y=750×8+2500=8500 回归分析法:y=742。86×8+2714.29=8657。17 3。变动成本法下: 第一年净利润=20000×(15—5)—180000—25000=-5000(元) 第二年净利润=30000×(15—5)-180000—25000=95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第一年净利润=20000×(15—5—180000/30000)—25000=55000(元) 第二年净利润=30000×15—【10000×11+20000×(5+180000/24000)】-25000=65000(元)差异原因: 完全成本法下,第一年的存货10000件,吸收了固定性制造费用60000元,使第一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减少了60000元,从而使税前利润增加60000元。到第二年,由于第一年末结转的10000件存货成本60000元成了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使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增加了60000元;而第二年的存货4000件,吸收了固定性制造费用30000元,使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减少了30000元,从而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共增加了30000元,税前利润减少了30000元. 4.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20000+32000)/4000+6=19(元/件) 期末存货成本=500×19=9500(元)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20000+32000)/4000+6+28000/4000=26(元/件) 期末存货成本=500×26=13000(元) 第二章课堂练习 1.某车间一个月的业务量为20000小时,维修成本为5000元;在业务量降低为15000小时,维修成本减少为4000元.请求出该车间维修成本的一般公式,并预计业务量为18000小时的维修成本. 解:设业务量为x小时,维修成本为y元,维修成本一般公式为y=a+bx 则由题可知:5000=a+b×20000 4000=a+b×15000 解得a=1000 b=0.2 故y=0.2x+1000 当x=18000时,y=4600(元) 2。某彩电生产厂连续两年亏损,去年亏损30万元,若今年不能扭亏,金融机构将不再贷款.该厂彩电售价2500元/台,去年生产与销售500台,生产能力只利用了一半。每台彩电变动成本1000元,全年固定制造费用80万元,固定推销和管理费用25万元.财务经理建议满负荷生产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即使不扩大销售、不提价也可以通过完全成本计算法将部分固定成本以存货方式结转到下期,以实现“扭亏为盈",以应付目前贷款所需。然后追加5万元的广告宣传费和10万元的销售奖励一扩大销售,真正做到扭亏为盈。 问:(1)财务经理建议如何?按这个建议今年将实现多少利润? (2)去年为什么亏损30万元?追加固定成本后,销量要达到多少以上才能真正盈利? 解:(1)财务经理建议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并满负荷生产,此时可获得利润

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

P15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1、某公司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计划年度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3500件,期初存货为零。预计发生直接材料20000元,直接人工3200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6元/件。固定制造费用280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计划年度的期末产品存货成本。 解:变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4000*(4000—3500)=19*500=9500 完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28000)/4000*(4000-3500)=26*500=13000 5.P16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000件和160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50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发生额为65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剧以确定的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3)具体说明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4)设立有关帐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以反映第一年和第二年发生的有关业务并通过“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帐户,在帐户体系中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确认第一年和第二年对外编制的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产成品项目列示的 解析: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6单位:元 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000/170000)×170000=660000(元) 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000/140000)×140000=570000(元) 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70000)×30000=116471(元) 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40000)×10000=40714(元)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7。 表3—6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单位:元

管理会计习题集及答案(修改后)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概念相对立而存在的是()。 A. 现代会计 B. 企业会计 C. 管理会计 D. 管理会计学 2.下列会计子系统中,能够履行管理会计“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职能的是()。 A. 预测决策会计 B. 规划控制会计 C. 对外报告会计 D. 责任会计 3.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标志之一,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是()。 A. 责任会计 B. 预测决策会计 C. 科学管理理论 D.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4.下列各项中,属于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时间标志的是()。 A. 19世纪90年代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5.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于()。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上半叶 C.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 20世纪70年代 6.西方最早的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成立于()。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7.在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被人们使用的管理会计术语是()。 A. “管理的会计” B. “管理会计” C. “传统管理会计” D. “现代管理会计” 8.20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发展阶段,该阶段被称为()。 A. 管理会计萌芽阶段 B. 管理会计过渡阶段 C. 传统管理会计阶段 D. 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9.在西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部门属于()。 A. 服务部门 B. 生产部门 C. 领导部门 D. 非会计部门 10.在管理会计学中,将“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称为()。 A. 管理会计假设 B. 管理会计原则 C. 管理会计术语 D. 管理会计概念 11.下列工程中,能够规定管理会计工作对象基本活动空间的假设是()。 A. 多层主体假设 B. 理性行为假设 C. 合理预期假设 D. 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12.下列工程中,属于“为满足管理会计面向未来决策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和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