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学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二年级小学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的归类识字儿歌,儿歌共4句话,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等11种树木的特征。儿歌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二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把识字和朗读指导有机结合。文中的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直观展示了树木的特点,教学可以依据二年级学生图文学习的特点,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读懂儿歌。

本课要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8个,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字经验基础上,重点指导木字旁的字,注意左窄右宽,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二、说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生字的共同特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通过据文找树、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能背诵课文第一、二句。

3.会写“杨、枫、松、杉、桂”5个带有木字旁的生字,书写时能注意写好笔画有穿插的部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据文找树、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

四、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

乐于识字,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还能根据课文内容主动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但如何根据课文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课文韵味,还有待更多的阅读实践来训练。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小区、街道、校园,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树呢

2﹒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认识更多的树,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树之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价。

3、分句读,评价

师:儿歌中的树木太多了,我们来给它们点点名(出示树木图片)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没有了图片,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认读。

6、这些生字宝宝太调皮了,它们摘掉了拼音的帽子,你们还能认吗?

7、火车来认读

8师: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奖励大家做个小游戏。请把你们的生字卡片取出来摆在桌子上。我读树木的名称,你们迅速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相对应的卡片举起来。准备好了没有?生摆放卡片,示意准备好了。

三、认读生字,认识形声字。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从卡片上溜了出来,跳到了摩天轮上,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十个要求写的字)课件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生:认识。

师:能给它们找个好朋友吗?

生认读并组词。

师读,学生组词

师:这些生字不仅会认了,还给它们找了好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这八个生字,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都有“木”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下子就发现了它们共同的部分。再仔细看看,

还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你关注了它们的结构。

师:同学们请看,“木”加“风”就读“枫”,读一读其余的生字,你能发现什么?

生:右边的字就是它们的读音。

生:它们都是形声字。

师:你太厉害了,你的发现真了不起。左边的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提示了它们的读音,真有趣。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认识很多生字,你们猜猜它们是什么树?(出示棕树、椰树、石榴、楠树、香樟、橡树)

四、指导书写生字

师:出示带木字旁的生字,同学们看看,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我们怎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你有好的建议吗?和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说一说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一起数笔画再次书空一遍,请大家在田字格里练习写一写。生练习书写。强调书写姿势,头正肩平足安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黑板上的字.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根据老师给出的评价意见,同桌互评,教师统计得星情况。

五、采用不同方法识字。

儿歌里木字旁的字都会认了,还会写了。儿歌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

生读

师: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去掉拼音,谁还能读?

生读。

师:这些字,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

师:太棒了,你们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这些字中有一个笔画最多的字就是“疆”它很有意思。古时候疆字写成这样,仔细看看这个字,左边像什么?右边像什么呢?

生:左边像弓箭,右边是田地。

师:古时候的弓箭除了打仗还有一种作用就是用来丈量土地。“疆”字的本意就是丈量土地。中国的汉字有趣吧!

六、再次朗读课文

儿歌中的生字我们都会认了,相信同学们再回到儿歌中会将儿歌读得更好。指名读,分句读,师生合作读!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儿歌中所有的生字,还学写了木字旁的生字,课后请同学们将其余的生字在田字格里再练习写一写。回家可以上网查查有关树的知识,比如说世界上最高的树,最矮的树,千年银杏等等!下节课我们一起在来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2、树之歌

形旁一枫一声旁

八、说教学反思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时间设计不合理,读课文占用了书写的时间,导致书写时间过少。

改进措施∶

在备课时,在多关注一下备学生,减少一位学生的原因而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年级小学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部编版)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很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各种树木,并了解各种树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相结合的方法熟悉课文,教师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各种树木,了解其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激发学生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各种树木,并了解各种树木的特点。

四、说学情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了解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师出示谜语:

像伞不是伞,整天土里站。

学生回答,师揭示谜底:树。

揭示题目:今天,我们来学习《树之歌》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将了解认识很多的树木朋友。

二、复习生字词语

通过“开火车”,“摘橙子”的游戏让学生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铺垫。

三、情境教学,解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一共讲了多少种树?圈一圈。

(师用课件展示文中树木种类)

2、师用课件逐一展示课文中描述的树木图片,组织学生观察树木的特点。(1)如:杨树——高(师先展示杨树图片,让生观察,再对比课文,了解特点)(2)“梧桐树叶像手掌”要让学生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句.

(3)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小组讨论:“高”“壮”“像手掌”是利用来描述树木的特点的?(形状)

(4)“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先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再对比课文,了解特点)其中“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学生练习运用。并提问这两句通过哪方面描写树的特点的?(颜色)

3、讲解较难词句。

(1)学生谈谈“桦树耐寒守北疆”什么意思。

(2)师引导学生理解“耐寒”“守”的意思,让学生认识到这句话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银杏水杉活化石”先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回答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引导生理解“活化石”。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11种树木不同的特点,大自然可真神奇啊,我们要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去观察。(生拍手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四、知识延伸,积累有关树木的句子、词语

1、课件展示句子以及图片,让生说一说意思。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2、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

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五、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回忆课文中树木名称以及特点,学生回答,师板书。

六、说板书设计

杨树——高

榕树——壮

枫树——叶儿红

松柏——披绿装

木棉——喜暖

桦树——耐寒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满院香

七、说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汁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杨的夕外开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秦"、 "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干色。在语言的清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

2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4.在课外积累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会写生字、组词。 2.熟读课文,借助图识字。 授课时间:月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认识这些树吗?课件出示一些树的图?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他们的生长习性吗?今天我们记住一首儿歌,来认识几种树木,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二、借图识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通读熟读。 2.指名读儿歌,借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小组内互相检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柏装 桦耐守银杉化桂 5.依次出图,图上配有加拼音词语. 杨树榕树枫树 松柏树梧桐树桦树 银杏水杉桂花树 (1)仔细观察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2)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木字旁的字 (3)还学过哪些与木字旁相关的字呢?木字旁一般与树木相关。 树、村、林、桃等。

三、指导书写 1.白、公、风、同四个字都学过,提示跟木字旁合作时,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矮胖瘦和避让。 2.杨、棉、桂、杉、壮 杨:第五笔是横折折钩。 棉:右半部又是上下结构,上矮下高。 桂:右半边的两个土不是一模一样,上小一点,下大一点。 杉:右半部的三撇间隔相同,方向基本一致,第三撇略长。 壮:前三笔要注意,是点、提、竖。 3.观察完之后,观看范写后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2.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梧桐手掌枫树松柏绿装桦树 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化石桂花 二、细品儿歌 (一)出示儿歌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杨树:很高 榕树:质感比较粗壮 梧桐树:树叶像手掌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枫树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红。 松树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不发生变化。 3.师补充课外知识,为什么松柏树终年长青。 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譬如寒冷,干燥),因为叶子面积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而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会变黄,落叶。而松树,冬青,柏树等,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常青。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树之歌》说课稿

《树之歌》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树之歌》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二年上册识字单元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多数孩子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形,针对个别教难的生字,还会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组词,同时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他们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同学都能读懂儿歌,并能根据儿歌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 3.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理念确定三维目标,说出理论依据) 知识目标 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4.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二、教学、学法 说教法 1、激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让学生观察校园周围的树木,了解这些树的名称及特点。课上,老师拿出杨树叶、柳树叶、榆树叶让学生猜猜。并说一说理由。 2、多种识字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大的特点(本课要认15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于是,识我设计了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如:先检查预习的识字情况,同桌互读,然后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正音,小老师提示读音,接着学生开火车读,个别读、领读等方法,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举一反三,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集中记忆8个木字旁的生字,并且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猜一猜“橡树”“楠树”“榆树”等生字的读音。 3、情境创设法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因此,范读中,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次走进文本的时候,利用课件出示相应树木的插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同树木的特点,达到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的效果。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借助电教媒体,感受课文意境,其实打开的是学生心灵的小窗,睁大的是学生智慧的眼睛。 说学法

部编版《树之歌》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识字2树之歌 本课是组织学生学习以“木”为偏旁的汉字,教材运用儿歌组织教学活动,以典型的带木字旁的字,如将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等进行归 类,然后结合这些树木的特点,编出一首儿歌。儿歌生动有趣,描写形象逼真,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在儿歌上,同时,也可以迅速记住汉字的音和形。 二年级的孩子对以儿歌形式呈现的文本一般都会很感兴趣,所以儿歌是学生识字很好的载体,通过让学生正确朗读、记忆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快速、准确、牢固地记忆生字。 小学低年级是识字的重要阶段,建议遵循低年级识字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巧妙地创设出一个新奇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内驱力。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3.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分析生字字形结构,掌握本课生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和识字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的特点。 难点 认识树木,有爱护树木的意愿。 教师:1.儿歌中出现的植物图片,儿歌中没有出现的植物图片。 2.多媒体课件。 学生:植物的叶子。 2课时 1.识记生字,能正确认识、区分每一种植物。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 案 课文原文 树啊,树啊,你是多么高大呀! 叶子啊,叶子啊,你们是多么美丽呀! 在山坡上,在沙滩上,你们到处生长。 你们的好处太多了,帮助了人类许多。在风雨中,你顶着风吹雨打。 在烈日下,你摇着头说:“别怕,我为你遮阳。” 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树的基本信息,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敬畏之情; •让孩子们认真品读《树之歌》,从中感受自然的力量,感悟树木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通过学习识字一,帮助孩子们掌握“树”字的发音和笔画。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自然环境意识,掌握“树”字发音和笔画; •难点:让孩子们认真品读《树之歌》,从中感受自然的力量,体会树木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3.教学过程 3.1. 在校园里观察树木 1.带领孩子们走进校园,观察周围的树木; 2.指导孩子们注意观察树木的高度、形状、叶子的颜色、形态等等; 3.引导孩子们了解树木的基本信息,如何分类、特点等。

3.2. 品读《树之歌》 1.将课文原文展现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朗读课文; 2.引导孩子们感受自然的力量,思考“树之歌”为什么能唱出树木的美好形象和作用; 3.与孩子们一起探讨,树木对人类的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感激树木。 3.3. 学习识字一“树” 1.教师出示“树”字的笔画,带领孩子们一起练习; 2.要求孩子们掌握“树”字的发音、笔画和意思; 3.引导孩子们了解“树”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字词的兴趣。 4.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对树木的多方面信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掌握一个新的字词,“树”。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孩子们从课文中感悟自然的力量和树木为人类所做的贡献,这有助于增强孩子们对环境的关注和敬畏之情。同时,学习识字一“树”也为孩子们积累了更多的词汇,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 树之歌》教案(两课时)

识字 2、树之歌 教学目标 1、会认“梧、桐、掌、枫”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枫”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了解各种树木的用途,增强爱护树木的意识,学会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梧、桐、掌、枫”等15个字,会写“杨、壮、桐、枫”等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 2 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2、数一数一共几句话。(4句) 指名逐句朗读。 3、每一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一共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4、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开火车认读。 杨y án ɡ树sh ù、榕r ón ɡ树sh ù、梧w ú桐t ón ɡ树sh ù、 枫f ēn ɡ树sh ù、 松s ōn ɡ树sh ù、柏b ǎi 树sh ù 木m ù棉mi án 、 桦hu à树sh ù、 银y ín 杏x ìn ɡ、 水shu ǐ杉sh ān 、金j īn 桂ɡu ì 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注意“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5、到书中插图去找一找这些树木,拿不准的问问旁边的小伙伴。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确认。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 (1) (课件出示)杨y án ɡ 壮zhu àn ɡ 桐t ón ɡ 枫f ēn ɡ 松s ōn ɡ 柏b ǎi 棉mi án 杉sh ān 化hu à 桂ɡu ì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6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6篇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一.情境导入 (1)听音乐 (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再读感悟 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 1、抄写生字 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 3、选字组词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不同,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大自然的场景和实物。尤其是本课的树木,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本课的生字,和前面课文一样数量很大,但是很有特点,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 树之歌教案(含练习与答案)

课题:2 树之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3.认真观察图画,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了解树木的特点。 【教学难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2)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 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3)填一填:本课讲了种树,分别

是 。 三、认读生字,了解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2)(课件出示4: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5: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 (4)(课件出示6: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课件出示7: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 (6)(课件出示8: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9:木棉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 (8)(课件出示10: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 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 (9)(课件出示11: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10)(课件出示12:金桂树图片)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什么?(开花满院香)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13)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 《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木字旁的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木字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在你家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2.数一数一共几句话。(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一共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4.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开火车认读。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注意“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5.到书中插图去找一找这些树木,拿不准的问问旁边的小伙伴。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确认。 三、运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 1.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二年级小学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二年级小学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的归类识字儿歌,儿歌共4句话,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等11种树木的特征。儿歌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二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把识字和朗读指导有机结合。文中的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直观展示了树木的特点,教学可以依据二年级学生图文学习的特点,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读懂儿歌。 本课要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8个,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字经验基础上,重点指导木字旁的字,注意左窄右宽,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二、说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生字的共同特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通过据文找树、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能背诵课文第一、二句。 3.会写“杨、枫、松、杉、桂”5个带有木字旁的生字,书写时能注意写好笔画有穿插的部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据文找树、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 四、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

乐于识字,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还能根据课文内容主动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但如何根据课文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课文韵味,还有待更多的阅读实践来训练。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小区、街道、校园,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树呢 2﹒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认识更多的树,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树之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价。 3、分句读,评价 师:儿歌中的树木太多了,我们来给它们点点名(出示树木图片)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没有了图片,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认读。 6、这些生字宝宝太调皮了,它们摘掉了拼音的帽子,你们还能认吗? 7、火车来认读 8师: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奖励大家做个小游戏。请把你们的生字卡片取出来摆在桌子上。我读树木的名称,你们迅速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相对应的卡片举起来。准备好了没有?生摆放卡片,示意准备好了。 三、认读生字,认识形声字。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从卡片上溜了出来,跳到了摩天轮上,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十个要求写的字)课件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生:认识。 师:能给它们找个好朋友吗? 生认读并组词。 师读,学生组词 师:这些生字不仅会认了,还给它们找了好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这八个生字,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都有“木”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下子就发现了它们共同的部分。再仔细看看,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说课稿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说课稿 各位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树之歌》。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识字和写字上。这首儿歌介绍了11种树木的特征, 包括杨树、榕树、梧桐树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树木的形状、颜色和性来研究这些新字。 在这篇文章中,每句话的观察角度都不相同。第一句话描述了树木的形状,描绘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和梧桐树叶子像手掌的特点。第二句话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话观察树木的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学生经过一年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因此,在诵读文本的同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通过反复的读书体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总结识字规律,例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列举相关联的词语等等。

在本课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形声字,但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和自主识字意识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来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15个新字,会写“杨、壮”两个生字,运用形声字自主识字;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是语文精读新授课。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讲授法、圈点批注法和讨论法。对于学生对树木种类了解不多、对树木的性了解不足的情况,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料。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圈画树木种类,了解树木性。在细品儿歌环节,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树木性来找树木图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优质教案

识字2.树之歌 【课前解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十一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除第一行外,每行由七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ang”韵。这首儿歌常识性较强,同时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关注课文: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外形,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出现顺序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插图与树木名称的对应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木棉、梧桐、格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图片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关注生字:本课共15个会认字,其中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可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八个,重点指导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书写“化”字注意右部的笔顺,先撤后竖弯钩;书写“壮”字注意右边“士”不要写成“土”。 关注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2《树之歌》说课稿

2《树之歌》说课稿 2.《树之歌》说课稿 XXX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识字2《树之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全文共四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性、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在研究韵文中让学生认识杨树、榕树等树木并了解这些树木的不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学会了常用的识字方法。本文是一首归类识字儿歌,15个会认的生字中,其中8个生字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因此我通过结合图文认字,联系生活识字等方法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游戏等多种方法正确认读15个生字。 2.通过合作读、齐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重点) 3.初步认识各种树木,有喜欢并爱护树木的意愿。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并运用。(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努力表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把识字教学寓于游戏活动当中,表现《语文课程尺度》兴趣性识字的原则;二是注重把内容理解寓于情境体验当中,使学生的识字研究活动变得新鲜起来;第三是通过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树木及其他们的特性。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通过一首古诗《咏柳》导入今天的话题。接着问学生认识了哪些树呢?并说说,看谁认识 得多呢? (1)板书课题,强调“树”字和“歌”字的写法。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儿歌,开课伊始,我通过谈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认识了哪些树,首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其次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

2023年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 树之歌》教案

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 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 (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

亲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2.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 (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的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 杨yánɡ树 shù 榕rónɡ树 shù 梧wú桐 tónɡ树 shù 枫fēnɡ树 shù 松sōnɡ树 shù 柏bǎi 树 shù 木mù棉 mián 桦huà树 shù 银yín 杏 xìnɡ 水shuǐ杉 shān 金jīn 桂 ɡuì (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3.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板块二 偏旁归类,识记生字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 (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梧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 (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树之歌教案完美版

《树之歌》说课稿 教学课题识字2.树之歌 文本解读: 《树之歌》这首儿歌,写了11种树木,分别是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柏树、木棉树、桦树、银杏树、水杉、金桂,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这些树木的特点。这些树木有的是学生熟悉的,有的是学生没见过或者见过不知道树名的。如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桐和松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读句子,同桌合作读句子并互相纠正。 3、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读一读,圈一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正音指导,随文识字学词,朗读练习等,让学生在初读环节真正做到读好书,识好字,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3、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这首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它们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读一读(生圈画树名,并读树名)

2、识记形声字 梧、桐、松、柏、杉、桦、枫、桂 3、猜一猜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橡树、樟树、石榴树、梅树 4、齐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通过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并学会运用。】 5、观察图片,说说榕树和杨树有什么特点。 自由读句子,男生读句子,女生读句子,齐读句子。 6、读一、二两句话,用波浪线划出它们的特点。 理解比喻句并读好句子,识记并理解“装”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练习表达、拓展提升、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4、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字形。 2、范写“桐、松”,提醒学生要写得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3、学生自主描写、临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同时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4、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指导提高写字效率,木字旁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这一点学生已经有基础了,要把字写好,还得更细致地观察,注意左右高低的不同,以及穿插笔画的位置。] 5、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识字2 树之歌 杨树高 榕树壮 梧桐叶子像手掌 枫树秋叶红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树之歌-部编版

《树之歌》教案 【教学内容】 这篇文章以儿歌的形式,让我们认识几种常见树,知道几种常见树木的基本特点。同时,通过读儿歌,我们要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几种常见树木的名称。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几种常见树木的名称。 【教学难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道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出示课题。 美丽的大自然养育着多种多样的树。它们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矮小粗壮;有的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有的到了冬天只剩枝干……大自然的树木有着各种不同的特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些大自然的装扮者——树吧! 二、整体感知 1.学习本课中要求会认的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3. 学习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

4.在生字本上练一练,写一写。 5.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精读领悟 想一想,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这些树分别有什么不同特点?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吧!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介绍的是什么树呢? 这一小节介绍了杨树、榕树、梧桐树。 2. 你能说出这些树的特点吗? 杨树长得高且挺直,榕树特别粗壮,梧桐树的叶子很有特点,像一个手掌。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介绍的是什么树呢? 这一小节介绍了枫树、松柏。 2. 你能说出这些树的特点吗? 枫树到了秋天,叶子就变得火红;松柏则是四季常青。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认真读一读。这一小节介绍的是什么树呢? 这一小节介绍了木棉、桦树。 2. 你能说出这些树的特点吗? 木棉喜暖,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桦树喜寒,生长在寒冷的北方。 (四)学习第四小节。

部编版《树之歌》优秀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单元《识字》2树之歌人教(部 编版) 《树之歌》说课稿 教学课题识字2.树之歌 文本解读: 《树之歌》这首儿歌,写了11种树木,分别是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柏树、木棉树、桦树、银杏树、水杉、金桂,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这些树木的特点。这些树木有的是学生熟悉的,有的是学生没见过或者见过不知道树名的。如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桐和松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读句子,同桌合作读句子并互相纠正。 3、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读一读,圈一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正音指导,随文识字学词,朗读练习等,让学生在初读环节真正做到读好书,识好字,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3、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这首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它们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读一读(生圈画树名,并读树名) 2、识记形声字 梧、桐、松、柏、杉、桦、枫、桂 3、猜一猜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橡树、樟树、石榴树、梅树 4、齐读: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通过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并学会运用。】 5、观察图片,说说榕树和杨树有什么特点。 自由读句子,男生读句子,女生读句子,齐读句子。 6、读一、二两句话,用波浪线划出它们的特点。 理解比喻句并读好句子,识记并理解“装”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练习表达、拓展提升、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木的不同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4、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字形。 2、范写“桐、松”,提醒学生要写得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3、学生自主描写、临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同时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4、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指导提高写字效率,木字旁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这一点学生已经有基础了,要把字写好,还得更细致地观察,注意左右高低的不同,以及穿插笔画的位置。] 5、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识字2 树之歌 杨树高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 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 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木字旁的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木字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在你家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识字树之歌教案

2.树之歌 【教学内容】 课本P18~19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并板书:树。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可以从树的用处、树的样子、树的特点等不同方面去交流。) 3.教师过渡:是啊,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里,去认识这些好朋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句话,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话,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话,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桦”字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指名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学生朗读第4句话,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学生认读,注

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鼓励学生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效果: 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认知贯通 1.学习第1句话: (1)出示第1句话,指名学生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这三种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种树的样子,教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得完整、流畅,恰当地运用一些描述性的词语。 (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第1句话,教师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 2.学习第2句话: (1)教师过渡:大自然中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呢!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2句话,说说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句话,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而松树和柏树却是四季常青,就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教师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教师拓展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如:嫩绿、碧绿、浓绿、淡黄、金黄、绿中泛黄、浅红、火红等。) 3.学习第3句话: (1)教师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多媒体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学生朗读第3句话。 (3)教师小结: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外形也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习第4句话: (1)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在树的大家庭里了解了树的外形、颜色、生活习性,接下来我们还要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 (2)教师出示银杏、水杉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3)鼓励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活化石”的意思,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小结:在亿万年前,有许多动植物曾经特别繁茂,但是后来由于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类群中的绝大多数种类都灭绝了,成了化石,剩下来的个别种类,只是在局部地域得以保持下来,一直活到今天。在我国,著名的活化石植物有银杏、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