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1
气管插管切开呼吸机课件(1)

人工呼吸机的使用
呼吸机的治疗作用
• 改善通气功能 • 改善换气功能 • 减少呼吸功
呼吸机使用禁忌证
• 大咳血、呼吸道阻塞、窒息; • 肺大泡有发生气胸或纵隔气
肿可能者。
分类:——按通气类型
• 定压型呼吸机 • 定容型呼吸机
呼吸机的操作步骤
自身准备 装湿化器
气切适应证
1、喉梗阻 2、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3、人工呼吸维持1周以上 4、气管内麻醉,不能插管 5、气管异物不能经喉取出 6、颈椎损伤呼吸困难
气切禁忌证
1、严重出血性疾病
2、切开部位以下占位梗阻
气管切开特点
优点
1、减少死腔和呼吸功耗 2、病人易耐受 3、可以进食 4、留置时间长
缺点
1、创伤大 2、并发症多
机械故障 管道或人工气道漏气 病人与呼吸机脱离 氧气压力不足 设置报警的上、下限有误 空气-氧气混合器失灵 氧电池耗尽
使用解痉药物,对症处理 及时湿化痰液、吸出分泌物 校正气管套管的位置 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合理设置报警上限 重新连接好管道
维修或更换受损部件 正确连接管道,保持通畅 重新连接管道 调整氧气压力 正确设置报警限度 更换混合器 更换电池
3、导丝 (距开口0.5-1cm) 4、喉头喷雾器、注射器、听诊器、吸引器、
吸痰管、手套、等渗盐水、简易呼吸器, 吸氧装置
喉镜
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导管
简 易 呼 吸
器
头部位置
保持口-咽-喉三点成一直线 头部位置– 用枕头抬高 枕骨部位(打喷嚏)
常规护理
• 1、固定牢固 • 2、保持气道通畅 • 3、观察生命体征 • 4、加强口腔护理 • 5、检查气囊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主要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辅助呼吸。
正确的气管插管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操作技巧和后期护理等方面介绍气管插管护理的相关措施。
在进行气管插管之前,护士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并评估患者的咽喉部和口腔的情况,如有异物或炎症要及时处理。
同时,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如气管插管管、喉镜、止血钳、消毒剂、生理盐水等。
确保所有器械和药物的清洁和有效性,以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在操作气管插管时,要保持手部清洁,并佩戴好口罩、手套和护目镜,以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应处于半坐位或头后仰的姿势,以便于插管。
在插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以免阻塞气道。
同时,要注意插管管的选用和插入深度的掌握,以确保管道的通畅和稳定。
插管完成后,要及时固定插管管,避免误位或脱落。
插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的护理工作。
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如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插管管的位置和通气情况。
定期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同时,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和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另外,要及时更换插管管,避免管道堵塞或感染的风险。
除了上述的护理措施,还需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增加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告知他们插管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加强他们对护理措施的信心和参与度。
并定期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和协作,共同制定和调整护理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高度重视和正确执行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安全。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始终保持专注和细心,及时记录和反馈患者的情况,积极与团队成员合作,全力做好气管插管的护理工作。
气管插管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

气管插管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
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气管插管位置移位:病人可能因为咳嗽或其他原因导致气管插管的位置移动。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确保其位于正确的位置。
- 定期检查气管插管是否有松动或脱落,并及时固定。
2. 气管插管导致口腔干燥和嘴唇干裂:气管插管会影响病人的自然呼吸和唾液分泌,导致口腔干燥和嘴唇干裂。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给病人口腔保湿,可以使用湿化毛巾或口腔湿润剂来润
湿口腔。
- 给病人涂抹护唇膏或润唇膏,保持嘴唇湿润。
3. 唾液积聚:由于气管插管,病人无法正常咳嗽和咽喉清洁,导致唾液积聚。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吸出病人口腔和气管内的唾液,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 保持病人头部位置的升高,有助于唾液的排出。
4. 喉痛和厌食:气管插管可能导致喉部疼痛和病人厌食。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观察病人喉部是否出现红肿和溃疡,及时采取相应处理。
- 为病人提供舒适的食物,例如软食和易咽嚼的食物。
5. 气道感染:由于气管插管会破坏病人的自然防御机制,容易
引起气道感染。
护理措施包括:
- 定期检查病人气管内是否有痰液,并及时吸出。
- 保持病人插管部位的清洁,定期更换插管贴固。
以上是气管插管病人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护理操作,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气管插管手术级别分类标准

气管插管手术级别分类标准气管插管手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紧急救治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患者的病情和手术具体情况的差异,气管插管手术在复杂性、难度、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对气管插管手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级别分类,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手术决策,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1.手术复杂性根据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可将气管插管手术分为以下三个级别:一级:简单的气管插管手术,包括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等操作,不涉及其他复杂的操作。
二级:较复杂的气管插管手术,如经口气管插管时需要使用特殊器械或技术,或需要进行其他复杂的呼吸系统操作。
三级:复杂的气管插管手术,如经鼻气管插管时需要穿过病变部位或进行其他复杂的呼吸系统操作,或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
2.手术难度根据手术操作的难度,可将气管插管手术分为以下三个级别:一级:手术难度较低,一般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气管插管操作,不需要进行其他复杂的操作。
二级:手术难度较高,需要进行较复杂的呼吸系统操作或其他器官的操作,如支气管镜检、肺穿刺等。
三级:手术难度极高,需要进行复杂的呼吸系统操作或其他器官的操作,如支气管切除、肺切除等。
3.术后恢复时间根据术后恢复时间的长短,可将气管插管手术分为以下三个级别:一级:术后恢复时间较短,一般在手术后数小时内即可恢复意识,不需要长期卧床休息。
二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在手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才能恢复意识,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
三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并发症较多,需要在手术后数天至数周内才能恢复意识,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和康复。
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风险根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大小,可将气管插管手术分为以下三个级别:一级:并发症风险较低,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
二级:并发症风险较高,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大,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三级:并发症风险极高,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较大,需要加强护理和观察。
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图文ppt课件

27
8、气管导管的深度
导管尖端在气管 的中段,距离隆 突4cm。
男性:门齿不超 过22cm
女性:21cm 儿童:双唇
12cm + (年龄 /2)
21
22
23
24
弯型镜片前端应放在舌根部与会厌之间,向上提起镜片,即可显露声门
5、导管插入气管
右手以握毛笔状持气 管导管从口腔的右侧 进入,将导管前端对 准声门后,轻旋导管 进入气管内,直至套 囊完全进入声门。
25
6、气管插管困难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引导管芯鱼钩状、 S 形,当遇到阻力时左右边 转动导管 。
15
8、Wilson 评分 (1988 年)
因
素
0分 1分 2分
体重 (kg)
< 90 90~110 > 110
头颈最大屈伸度 下颌活动度
> 90° = 90° < 90°
张口度 (cm)
≥5 <5 <5
下门齿超越上门齿前移 > 0 = 0 < 0
下颌退缩 上门齿增长
正常 中度 严重
正常 中度 严重
35
指 探 引 导 法
36
2、光索引导法
光索是前端装有灯泡、后端连接电池把柄的 导管芯 插管时在环甲膜处见清晰透光 光索前端正位于环甲膜后 推进导管可通过声门
37
颈前光斑
38
3、 喉罩引导法
先置入 3 号或 4 号喉罩 当通气罩位置正确时 经通气管置入 ID 6.0 mm 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将滑入气管 首次成功率 75% 总成功率 90%
气管插管操作规程1

• 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需要长时间机 械通气者;
• 随时有误吸危险者; • 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
者; • 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影响正常通气
者; • 心肺复苏,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者。
整理课件
禁忌症
• 喉头水肿; • 急性喉炎; • 喉头粘膜下水肿; • 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 • 出凝血障碍等。
整理课件
判断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 用简易呼吸器给较大容量送气,听诊双肺 呼吸音
• 胃部听诊无气过水音 • 插管末端放置轻薄的纸或棉花絮观察动静 • 压胸部可有较大气流自导管喷出。
整理课件
• 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固定导管及牙垫, 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气约4~5ml,密 闭气道
整理课件
53
注意事项
• 操作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组织损伤,显露声门 力求清楚。
整理课件
常见的三种错误
• 喉镜插入不到位或过深; • 没有用镜片的侧翼把舌体推向左侧,影响
视线; • 插管时眼睛靠的太近,失去视觉的空间和
立体感,插管出现误差。
整理课件
导管插入气管的确认
• 双侧胸廓同时起伏; • 两侧肺部呼吸音对称; • 呼吸囊回缩有弹性(手感),自主呼吸时呼吸囊
有相应的起伏; • 腹部(胃部)不隆起; • 呼气时导管管壁出现雾气,吸气时消失; • 按压胸廓时能从气管导管听到气流排除出; • 脉搏氧饱和度正常。
• 气管切开病人导管拔出前1~2天放出套囊的 气体,间断堵塞导管外口,观察自主呼吸 情况;
• 拔管后发生喉痉挛,应面罩紧闭加压给氧。 严重者给镇静剂或肌松剂,再次插管。
整理课件
弯形喉镜片按装法
整理课件
弯型喉镜进入到会厌上部
气管插管名词解释

气管插管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气管插管不?气管插管啊,就好比是给生命开了一条特
别的通道!比如说,人就像一辆汽车,气管就是汽车的输油管(例子:汽车没了输油管可就跑不起来啦,人要是气管出问题了那也不得了呀!),而气管插管呢,就是在输油管出问题的时候,赶紧给它接上
一根管子,让油能顺畅地流。
它就是将一根特制的管子,通过嘴巴或者鼻子,插进气管里。
这可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事儿哦!这得专业的医护人员来操作(例子:
就像只有专业的赛车手才能在赛道上飞驰一样!)。
气管插管有时候真的能救命呢!当人没办法自己正常呼吸的时候,
它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例子: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时,那束光就是
希望呀!),给生命带来希望。
总之,气管插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操作,关键时刻能起到大作用!。
气管插管相关知识

气管插管相关知识1、基本概念①气管插管定义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的一项急救技术。
②拔管失败被定义为在拔管48小时内需要重新插管,并且最近关于脱机的共识将成功拔管定义为拔管后48小时无需机械辅助。
③目的:这一技术能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防治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辅助呼吸等提供有效条件。
2、气管插管的适应症①患者自主呼吸突然停止或呼吸微弱、意识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紧急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和治疗。
②不能满足机体的通气和氧供的需要、严重酸中毒、严重呼吸肌疲劳。
③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返流或出血随时有误吸者。
④存在有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影响正常通气者。
⑤急性呼吸衰竭;不能满足机体通气和氧供的需要,而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⑥中枢性或周围性呼吸衰竭,不能满足机体通气和氧供的需要,而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⑦麻醉手术无绝对禁忌症。
3、气管插管的禁忌症(1)绝对禁忌证:喉水肿、急性喉炎、喉头黏膜下血肿、插管创伤可引起严重出血,除非患者急救,否则以上情况下禁忌气管内插管。
(2)相对禁忌证:①呼吸道不全梗阻者有插管适应证,但禁忌快速诱导插管。
②并存出血性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等)者,插管创伤易导致喉头、声门或气管黏膜下出血或血肿,继发呼吸道急性梗阻。
③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可能导致动脉瘤破裂,为相对禁忌证。
如果需要施行气管插管,动作需熟练、轻巧,避免意外创伤。
④鼻道不通畅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息肉或有反复鼻出血史者,禁忌经鼻气管内插管。
⑤操作者对插管基本知识未掌握、插管技术不熟练或插管设备不完善者,应列为相对禁忌证。
4、气管插管的并发症①气管插管操作过程中心跳、呼吸骤停。
②口腔舌咽部损伤出血及血肿形成。
③咽喉部、会厌感染。
④牙齿脱落、环杓关节脱位、气管软骨脱位。
⑤喉头水肿、声带水肿、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
⑥长时间应用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感染、肺不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手术室邓华玲一、气管导管的构成气管导管套囊衔接管牙垫1、气管导管:都是质地坚韧、无毒性,对咽、喉、气管等组织无刺激,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一般都是用聚乙烯,聚氯乙烯或橡胶等材料。
2、套囊:是气管插管的防漏装置,既可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口咽分泌物流入气管,也可防止控制呼吸时漏气。
可自充气口注入4-8ml空气。
如气管持续受压72h,有可能严重损害气管壁,甚至造成气管食管漏。
所以长时间插管,应每4~6小时放气5-10分钟为宜。
3、衔接管:由硬塑料制成,直接接在气管导管的外口,以便随时与呼吸机相接。
4、牙垫:气管插管后应用牙垫垫于磨牙间,防止麻醉初醒或病人烦躁时咬闭气管导管。
可用应塑料、橡胶或木条自制成长4cm,比气管导管略粗的圆条。
二、气管插管的适应症1、颅内压增高致深昏迷者。
2、头、颈、胸部外伤致呼吸困难者。
3、心搏骤停及中枢性呼吸衰竭者。
4、全麻者。
5、肌瘫痪,呼吸肌麻痹及药物、食物中毒致呼吸抑制者。
三、气管插管的禁忌症1、急性咽喉炎、喉水肿、咽侧壁脓肿。
2、主动脉瘤压迫气管。
3、有明显的出血倾向。
四、气管插管的方法1、经口气管插管2、经鼻气管插管用物插管钳,喉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材大小、插管的途径选择导管,管芯,衔接管,蚊氏钳,牙垫,注射器,氧气,呼吸器,胶布,吸引器,吸痰管,2%地卡因。
五、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1、经口插管①协助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SpO2低时予面罩、简易呼吸器辅助给氧,使SpO2回复到较高水平。
口咽部分泌物多时要及时吸净痰液,以免影响插管视野。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电图和SpO2的变化。
取下义齿,检查有无牙齿松动,松动明显可拔除,尤其是左侧上齿1~4颗。
以防插管时脱落坠入。
②护士递喉镜给医生。
术者站于病人头顶部操作,将喉镜从病人口腔右侧伸入,把舌推至左侧,见悬雍垂后继续向前推,显露喉头、声门。
③用2%地卡因1ml行表面麻醉,消除咽喉反射。
④插入后护士协助医生取出导管内芯,吸痰。
⑤一边固定插管位置,一边辅助通气,观察胸廓起伏,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SpO2是否下降。
然后向气囊注气6~8 ml,塞入牙垫,退出喉镜,用胶布妥善固定牙垫和导管。
测气囊压力,气管内给氧。
⑥连接麻醉装置或呼吸机。
五、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2、经鼻插管①检查病人鼻腔情况,如有无鼻中膈弯曲、鼻息肉、纤维疤痕。
②协助病人取平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③从通气良好的一侧鼻腔插入,经后鼻腔接近喉部时,术者在推进导管的同时,用耳倾听通气声响,根据声音大小,来调整病人头的位置和导管的位置,调至气流声最大时,将导管插入。
④向导管内吹入空气,用听诊器检查导管的位置及是否插入气管内。
用胶布固定导管,连接呼吸机。
六、气管插管术的护理1、气管插定管的固定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要与硬牙垫一起固定,可用胶布、寸带交叉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
寸带固定不宜过紧,以防官腔变形,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
同时用约束带束缚双手,防止病人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
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保持头颈肩基本在一条直线,避免头颈过伸过屈,减轻插管对咽后壁、气管黏膜的压迫。
2、保持气管导管通畅—吸痰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口腔-鼻腔,不能用一根吸痰管吸引气管、口鼻腔。
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
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以免堵塞气道。
吸痰时,首先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2~3 min后,打开吸引器连接吸痰管,试吸后迅速将吸痰管送入插管内,吸痰管应超出气管导管内口,边旋转边吸,痰液多的地方适当停留。
吸痰前充分润滑吸痰管,以防管壁太涩提插吸痰管时引起气管插管的松动而致滑脱。
吸痰间歇时间应根据患者分泌物的多少及黏稠度而定,以1~2 h为宜。
3、保持气道内湿润气管插管后,患者原有湿化功能丧失,加上通气又会使气道水份散失,导致气道干燥,痰液干结,形成痰阻气道而造成患者窒息。
因此呼吸道湿化是气管插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①雾化器雾化是应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成小颗粒,输入呼吸道,对下呼吸道和支气管的分泌物有更好的稀释作用。
常用2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进行雾化,每日2~3次,每次20~30min,吸气的温度在35℃左右。
②气管内直接滴注用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 000u,每2h滴入2~3ml,可以减轻气管粘膜损伤,达到消炎化痰、湿润气管、防止感染的作用。
③湿化器湿化呼吸机湿化器湿化起到一个人工鼻的作用,它包含一个可自动控温加热装置,可将湿化器中的蒸溜水加热,改善吸气气流的湿度和温度,并能直接供给患者蒸发丢失的水份,温度34~35℃。
4、随时了解气管导管的位置保持气管插管下端在气管分叉上1~2cm,插管过深导致一侧肺不张,插管过浅易使导管脱出。
可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或X线了解导管位置和深度,若发现一侧呼吸音消失,可能是气管导管插入一侧肺,需要及时调整。
5、气囊松紧适宜气囊注气后,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灌注压-25cmH2O(以6~8ml为宜)。
每4~6h放气5~10分钟,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
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气管黏膜缺血、坏死。
6、做好病情的观察应采用连续心电监护,每5~10min测一次血压,随时观察SaO2及面色,有无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严密观察心率及心律变化,并详细记录。
定时听诊两侧肺呼吸音是否相等,如一侧强、一侧弱可能是导管过深,应拔出少许。
观察患者行为,如咬管、手抬起试图接触导管、头向两侧摆动等,要对病人加以约束,并耐心解释,以防导管扭曲或拔出。
7、做好护理记录需记录的项目有:插管日期、导管型号、插管途径(经鼻或经口)、导管外露的长度、气囊的充气量。
每班护士均应检查导管外露长度是否与记录的一致,如有出入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8、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进行健康宣教,病情缓解后,教会患者使用手势或其他方式表达意愿,如准备好纸笔及图片示意卡,以书面交谈代替谈话。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说明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及非计划拔管的严重性及危险性。
对有意识障碍患者的家属说明肢体约束的重要性,使其理解,积极配合治疗。
9、口腔护理10、并发症的护理处置1) 误入食管原因:常因声门暴露不清、口咽部分泌物过多影响视野所致。
措施:协助取得适当的体位,可行头低斜坡卧位,肩部放一枕垫,头尽量后仰,使口咽喉三轴线接近为一直线。
口咽部分泌物多时协助医师吸痰,由一人一手持喉镜一手持气管导管,另一人吸痰后迅速插入。
如果确定误入食管应立即重新置管。
2) 误入一侧支气管原因:多为插入过深或插入后未及时固定移位所致。
措施:在插管前评估患者支气管开口位置,选择大小粗细合适的导管,插入后要及时固定,记录插管距门齿的距离,并固定牢固,防止固定不牢导致下移入一侧支气管造成单侧肺通气。
3) 心律失常原因:常见有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易发生于病情严重及全身状况不稳定的患者。
插管时常因导管刺激咽喉部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或交叉神经兴奋所致。
措施:插管时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汇报病情遵医嘱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发现心搏骤停后,要立即行心肺复苏,同时要继续完成气管插管。
4) 低氧血症原因:常见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气道开放不充分,或面罩过度通气时,面罩与脸部有漏气。
措施:充分开放气道,及时吸尽痰液,选择合适的面罩,插管前后充分给氧。
5) 误吸原因:胃内容物反流措施:选择合适的插管辅助用药可减少误吸的发生,对有胃潴留者要及早予留置胃管抽取胃液,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6)口腔、牙齿、声带损伤原因:由于未使用插管辅助用药或使用药物后肌肉松施不完全或操作粗暴不熟练所致。
措施:选择大小适合镜喉、放置位置适当,使用喉镜时不使用强力,肌紧张者待肌肉松弛后再行置管。
7)低血压原因:多为使用麻醉镇静剂所致。
措施:使用剂量精确,备好升压药。
七、拔管程序1、拔管指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2、拔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备好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3、吸出口腔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并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一分钟。
4、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八、拔管后的护理1、观察病人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2、床旁备气管切开包。
严重喉头水肿者,雾化吸入20分钟或静滴地塞米松5mg仍无缓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
3、拔管后并发症创伤气管塌陷气道梗阻喉痉挛喉水肿声带麻痹与上呼吸道梗阻有关的肺水肿喉功能不全创伤气管导管拔管后的气道创伤可能涉及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任何结构,但是困难拔管后更常见的是喉与声带损伤。
气管塌陷气管软化可能为原发性或继发于甲状腺等病变后。
这种病人气管导管拔管后可能立即发生呼吸道梗阻。
必须紧急重新插管;其它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受累气管,气管内部或外部支持,或受累气管下通过气管造口术作为气道改道。
气道梗阻拔管后立即发生上呼吸道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喉痉挛、喉水肿和声带麻痹,亦应考虑异物所致,如咽部填塞物、牙托和血凝块等。
气道梗阻亦可能与手术有关,如甲状腺手术或其它颈部手术并发出血。
对甲状腺切除术后出血病例,立即松解伤口缝合线以颈部减压可能明显改善气道梗阻。
确实可靠的治疗措施必需气管插管,而后手术减压,充分止血。
喉痉挛喉痉挛喉痉挛为喉部肌肉本身作用而引起的声门关闭。
喉痉挛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其作用在于防止异物进入气管与支气管。
常见于小儿上气道手术后。
当麻醉深度过浅,不足以预防喉痉挛反射时,分泌物或血液刺激声带局部可引起喉痉挛。
在清醒与深麻醉状态之间的麻醉状态病人,气管拔管后最容易发生喉痉挛。
利多卡因可用于防止扁桃腺切除术后拔管后的喉痉挛。
气管导管拔管后喉痉挛在明确病因、直接喉镜去除病因以及咽喉吸引前,必须给予紧急处理。
喉痉挛的处理1、给予纯氧吸入,必要时纯氧正压通气,直至病人清醒,喉痉挛消失。
2、应用静脉或吸入麻醉药加深麻醉,直至喉痉挛及其它反射消失。
3、必要时,可给予短效肌松药,需要的话应行气管内插管。
一般认为,拔管后喉痉挛病人SpO2<85%,必需进一步处理。
4、可选用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以减少腺体分泌,使口咽分泌物刺激减小。
喉水肿喉水肿是小儿气管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新生儿与婴儿。
喉水肿发生的部位及易发因素1、喉水肿可能局限于声门上、杓状软骨后或声门下区域2、水肿发生率与下列因素明显相关:①<17岁,发生率1%;②<4岁易发生;③导管过粗;④插管损伤;⑤导管留置>1h;⑥留置气管导管时咳嗽;⑦术中变换头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