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5份试卷]2021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联考试题

[合集5份试卷]2021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联考试题
[合集5份试卷]2021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联考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燃烧一定都伴随发光发热,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化合物中元素都有一定的化合价,则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相同

D.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则只含一种物质的一定是纯净物

2.下列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活性炭净水

C.木材燃烧D.火药爆炸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A.油脂B.淀粉C.纤维素D.蔗糖

4.对于如图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打开a,试管I中产生气泡,试管II中无现象

B.打开a,液体从试管II流向试管I

C.关闭a,无法使试管I中反应停止

D.先打开a,稍后关闭,试管II中产生白色沉淀又溶解了

5.过氧化氢(H2O2)具有广泛用途,医疗上可用于清理伤口,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等,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是纯净物

B.过氧化氢的微观模型可表示为

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6.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铝、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A.铝B.锌C.铜D.银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溶于水时,均出现放热现象

B.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作为溶质

C.在盛有50ml 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8.下面说法没有科学道理的是()

A.铅笔不含铅B.水银不是银

C.干冰不是冰D.合金中不一定含金属

9.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10.归纳是认识物质性质和其内在联系的一种方法,下列对物质性质归纳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碳酸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金属单质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D.碱和盐都能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地窖、深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B.合金的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优越

C.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均变小

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C.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生产白糖

D.可燃冰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一样,都是甲烷,均属于新能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事实,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____ 、生石灰做干燥剂______ 、用熟石灰改良硫酸型酸雨造成的土壤酸化___ 、

1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30℃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

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15.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1)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燃料,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可制作卫星天线。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X的数值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3)“高分五号”是我国首颗对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等多个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的卫星。

①上述四种气体可以造成酸雨的是_____(写一种)。

②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16.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A的粒子符号是_____;

(4)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请回答

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_____。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制取并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若用E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不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 NH3

B CO2

C O2

D H2

18.气体制取是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实验室用固体制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从如图中选用4个装置来制取较纯净的CO2气体。①正确的接口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a接______;②所选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

用上图中的 F 装置可

以制造十分有趣的“化学喷泉”。将胶头滴管中的 NaOH 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将烧瓶内的CO2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______仍可产生“喷泉”现象(填序号)。

A SO2

B H2

C CO

D HCl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茶是中国的国粹,曾伴随丝绸之路的驼铃大航海时代的货船远赴西亚和欧洲。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中国。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绿茶中的茶多酚有较好的抗癌、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抗辐射作用。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EGCG(化学式为C22H18O11).请回答:(1)EGCG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EGCG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

(3)EGCG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详解】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A错误;

B、燃烧一定都伴随发光发热,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的发光,故B错误;

C、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一定相同,例如硝酸铵(NH4NO3)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故C错误;

D、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则只含一种物质的一定是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

2.A

【解析】

【分析】

缓慢氧化是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反应。

【详解】

A、动植物的呼吸,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A正确;

B、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属于氧化反应,故B不正确;

C、木材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C不正确;

D、火药爆炸,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燃烧、火药爆炸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3.A

【解析】

【详解】

糖类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包括淀粉、蔗糖、葡萄糖、纤维素等,油脂也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与糖类属于并列关系。故选A。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打开a,试管Ⅰ中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开始,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试管Ⅰ进入试管Ⅱ,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

B、打开a,稀盐酸与大理石开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试管Ⅰ进入试管Ⅱ,液体不会流动,错误;

C、关闭a,试管Ⅰ中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导管中,稀盐酸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错误;

D、先打开a,打开a,试管Ⅰ中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开始,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试管Ⅰ进入试管Ⅱ,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稍后关闭,试管Ⅰ内压强增大,将试管I中的稀盐酸压入试管Ⅱ中,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先打开a,稍后关闭,试管II中产生白色沉淀又溶解了,正确。故选D。

5.C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过氧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1:16,正确。故选C。

6.A

【解析】

【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这四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铝>锌>铜>银,当金属与其它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的规律是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的活动性位于铝之后,故活动性最强的铝一定不会被置换出来;根据锌的质量的多少,可以依次置换出活动性最弱的银、铜,若锌过量,还有锌;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也可能是银和铜的混合物,也可能是银、铜、锌的混合物,但一定没有铝,故选A。

【点睛】

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的活动性位于铝之后,故活动性最强的铝一定不会被置换出来。

7.B

【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溶于水时,均出现放热现象错误,因为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选项错误;

B、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作为溶质,故选项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在盛有50mL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相同,故选项错误;

D、没有指明温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详解】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粘土,不含铅,选项正确;

B、水银是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不含银元素,选项正确;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不是固态的水,选项正确;

D、由合金的概念可知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合金中一定含金属,选项错误,故选D。

9.C

【解析】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写,错误;

B.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错误;

C.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正确;

D.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错误。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能与可溶性碱反应,但一氧化碳、水等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不反应,故错误。

B.所有碳酸盐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错误。

D.碱和盐反应需要一定条件,碱和盐都要可溶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

A、地窖、深洞所含二氧化碳比较多,由于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容易使人窒息死亡,所以要做一个灯火实验,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成分的硬度大,熔点低,综合了各物质的优点,所以合金的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优越,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不变,溶剂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

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分子,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正确;D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错误。故选D 。

12.C

【解析】

【详解】

A 、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及含氮化合物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 、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故可以利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白糖,符合题意;

D 、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是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CaCO 3高温CaO+ CO 2↑、分解反应 CaO+H 2O=Ca (OH )2、化合反应 Ca (OH )2+H 2SO 4= CaSO 4+2H 2O 、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详解】

(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高温CaO+ CO 2↑,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O=Ca(OH)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硫酸型酸雨中含有硫酸,用熟石灰改良硫酸型酸雨造成的土壤酸化的化学方程

式为:Ca(OH)2+H 2SO 4= CaSO 4+2H 2O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4.(1)20℃时,曱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饱和(3)蒸发结晶(4)丙

【解析】

(1)A 点表示的是20℃时,曱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30℃时,甲的溶解度为45g ,即该温度时,45g 甲溶解在100g 水中前后形成饱和溶液,那么50克水中能溶解甲22.5g ,故在30℃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3)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不大,故要提纯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4)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温后它们的溶解度变小,即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故降温后丙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5.+7 58.69 2 失去 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 42

222CH +2NO N +2H O+CO 一定条件

【解析】

【详解】

(1)在高氯酸钾(KCIO 4)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1 +X+-24=0?,可求出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

(2)由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推出X 的数值是28-2-8-16=2,由于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3)①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中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分别可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②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2222CH +2NO N +2H O+CO 一定条件。

16.三 得到 Mg 2+ 11

【解析】

【分析】

【详解】

(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图A 、B 、C 、D 四种粒子的质子数存在12、16、17三种,共表示三种元素;

(2)C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3)A 的粒子质子数是12,是镁元素,核外电子数是10,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故符号是Mg 2+;

(4)E 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10个电子,说明E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1=11,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x=11。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锥形瓶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BC B

【解析】

【分析】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 装置收集。 (3)若用E 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

反应。故选B 。

【点睛】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8.2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或2KClO 32MnO 加热2KCl+3O 2↑) fgcbe 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浓硫酸 CO 2+2NaOH=Na 2CO 3+H 2O AD

【解析】

【详解】

(1)在实验室中,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或加热氯酸钾与二

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或

2KClO 32MnO 加热2KCl+3O 2↑);

(2)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所以先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装置E 除去氯化氢,然后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B 除去水蒸气,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可,气体进入洗气瓶的方式为长进短出。正确的接口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a 接fgcbe ;装置A 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会造成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B 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aOH=Na 2CO 3+H 2O ;二氧化硫气体与氯化氢气体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减小而形成“喷泉”现象,氢气和一氧化碳与其不反应,故选AD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有机物 18:11 57.6%

【解析】

【详解】

解:(1)EGCG 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属于有机物;

(2)EGCG 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8:11;

(3)EGCG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2100%57.6%12221181611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