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水设计说明

雨污水设计说明
雨污水设计说明

污雨水管道设计说明

SⅣ-3-1

一、设计依据

1、规划局提供的该路的红线图、道路标准横断面图、地下管网规划图;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施工图设计文件。

二、设计概况

1、本工程设计污水主管道1根,管径d800,主管长约1.585km;设计雨水主管道1根,管径d600、d800、d1000,主管长约1.580km。管径的大小、坡度均按规划拟订。

2、污、雨水管道位置:雨水位于道路中心线以西2.5m,污水位于道路中心线以东2.5m。

3、排水走向:根据成都市温江区规划局提供的规划资料:

污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入预留管道。

雨水:分3段收集雨水后分别流入既有涵洞和石鱼河。

三、技术要求

(一)、管道

1、管道类型、等级、基础及接口

①雨水进水管采用d300钢筋混凝土平口管(Ⅱ级管),360°混凝土带基满包,坡度i=0.001。

②当管顶覆土<1.5m时,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口管(Ⅱ级管),360°混凝土加固基础,详见95S516-7。

③其余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道。且当覆土高度1.5m≤H≤4.5m时,管级采用Ⅱ级,当覆土高度>4.5m时,管级采用Ⅲ级。采用180°天然级配砂石基础,其最大粒径≤25mm,具体要求详见国标《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11。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具体要求详见国标《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23。

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的规定,管道强度满足覆土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不小于100KP a,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加固处理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换填深度根据现场情况由建设、监理、施工以及设计院等单位有关人员共同商定。

2、管道回填

为确保道路路面的工程质量,应特别重视管道工程的沟槽回填质量,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选用适当回填机具设备。采取各种有效技术措施,加强检测手段,设专人负责沟槽回填土工作的自监和检查。管顶上0.5m以下全部采用8%灰土回填(上图中(Ⅱ)),其余管沟回填均采用连砂石。

管道回填前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第10.3条进行严密性试验。沟槽回填土须分层(每层厚度小于或等于0.2米)夯实,管道两侧要同时进行,均匀上升,不得一边超载而另一边空载。

沟槽回填土密实度要求(重型击实标准)如下(参见上图):管道胸腔(Ⅰ)K≥93%;管道以上0.5米(Ⅱ)K≥93%(要求用木夯夯实);管顶以上0.5~2.5m(Ⅲ) K≥90%;土路床下0.6m(Ⅳ) K≥87%;土路床下0.6m~1.5m (Ⅳ) K≥87%;若Ⅲ、Ⅳ区域与道路设计路基重合,应按道路回填土要求的具体作法施工。沟槽回填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的13~17页。

(二)检查井

检查井盖座、雨水井蓖、井座均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其材料应分别符合CJ/T211-2005(井盖座)及CJ/T130-2001(雨蓖子)的规定。井盖座与雨蓖子荷载等级与道路设计等级一致。外观颜色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1、检查井:一律按照02S515施工,均采用圆形页岩砖砌井。污雨水检查井一律按有地下水情况处理,要求内外抹面至井顶。平面图中检查井桩号与道路中心桩号一致。

道路红线范围内位于行车道上的检查井,井盖面应与设计路面齐平。位于道路交叉口,预留出入口等处均用Q20等级。位于人行道上及道路红线外农田内的检查井,采用轻型(Q15)。位于绿化带内检查井,其盖面高出地面10cm,位于农田内检查井,其盖面高出地面30cm。检查井盖面上应有“雨”或“污”标志。

位于平交范围内的预留井,应按污雨水管道平面设计图中标示长度施工,外接2m预留支管堵头。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检查井间距可作1m以内的调整。

检查井回填:井周下部与管道回填同,井周上部0.8m范围采用砂砾材料进行回填。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其余要求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的规定。

当检查井在行车道上时,检查井采取井周加固,详见检查井周围加固图。

2、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双蓖或单蓖雨水口(具体布置见污雨水管平面设计图)。雨水口深度为1m。平交路口处的设置施工中应根据路口竖向设计进行调整,设于低点。雨水口位置要安装正确。进水井蓖面必须低于周围路面2cm,并且严格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与设计路面顺接以利进水。若因道路纵坡调整等原因致使道路最低点发生变化,雨水口必须随之调整至新的最低点或者在最低点增设雨水口。

由于高分子雨水井蓖、井座现暂无国标图,因此雨水井的砌筑尺寸施工时参见所列的铸铁雨蓖子的标准图。

四、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对已建污、雨水管道预留管高程进行核查,如与设计数据不符,请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2、施工时遇到管道平面及高程发生矛盾时,应“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管”的原则现场调整。排水管道施工顺序应按先下游、后上游原则进行。应充分考虑与已建管道的衔接问题。

3、雨、污水管道与其它管道竖向交叉时,若净距较小(小于0.5米),则相交时处于下层的管道肥槽部分用砂砾石(砾石占30-50%)填实至上管基础底面。砂砾石应分层夯实,每层不超过0.20米,压实系数不低于0.95。各种管道相交时,若垂直距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管道须进行局部加强处理,具体做法可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第3.4条执行。

4、施工时如遇不良地基现场协商处理。

5、管道施工与安装时,施工方应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管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规程,在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及《市政市政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的有关规定及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

6、施工时避免施工机械直接碾压井座,且路面施工时采取薄铁皮覆盖或废机油等涂刷盖面,防止沥青直接喷在井盖上,面层铺完后,应及时将打开清扫,防止沥青将井盖与座浇成一体,影响开启。

7、跌水处检查井采用混凝土检查井,检查井加深0.8米,下铺0.5米卵石消能。检查井深度>D+0.6m应采用混凝土检查井,井墙应加厚一级或其他加固。

8、其他未尽事项请参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参考)氧化沟处理污水设计说明书

1.1设计依据和设计任务 1.1.1原始依据 1.设计题目: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2.设计基础资料: 平均水温:T=15 原始流量:Q=38000 m3/d 进水水质: BOD5=200mg/l COD=500mg/l SS=200mg/l NH3-N=50mg/l 出水水质: BOD5<30mg/l COD<20mg/l S<30mg/l NH3-N<40mg/l 1.1.2设计内容和要求 1.根据以上水量水质条件和设计资料,设计二级污水处理厂一座。建议该污水处理厂 生物处理工艺采用氧化沟技术,处理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二级标准。 2.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确定; 污水、污泥处理单元构筑物的详细设计计算;厂区总平面布置说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初步分析等。 3.完成设计图纸3-4张: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图,高 程图;管线布置图,主要构筑物设计施工图(选择)。 2.1工艺流程的确定 工艺流程图如下图: 氧化沟工艺处理流程图

2.2.1 格栅 本污水处理厂设置粗、细两道格栅。格栅的主要租用是将污水中的大块污染物拦截,以免其对后续处理单元的机泵或工艺管线造成损害。按格栅条的种类可分为直接式栅条格栅、弧形格栅、辐射式格栅、转筒式格栅和活动式格栅。由于直接式格栅运行可靠,布局简洁,抑郁安装维护,本工艺选用直接式格栅。 2.2.2沉砂池 沉砂池的形式,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旋流式;按池形可分为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式沉砂池,旋流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是常用的形式,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流动,具有构造简单、截留物及颗粒效果较好的优点。竖流式沉砂池是池水自下而上由中心管道进入池内,无机物颗粒籍重力沉于池底,处理效果一般较差。曝气式沉砂池是在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前进,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恒速环流。曝气式沉砂池的优点是通过调节曝气量,可以控制污水流速,便除沙效率较稳定,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 比较之下,考虑到拟建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特点,从实际处理效率和经济运行成本出发,决定采用平流式沉砂池。 2.2.3氧化沟 采用Carrousel氧化沟 2.2.4沉淀池 a)平流式沉淀池 由流入装置、流出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排泥装置等组成; 流入装置由配水槽、档流板组成,流出装置由流出槽与挡板组成,缓冲层的作用时避免已沉污泥被水流搅起以及缓解冲剂负荷,污泥区贮存、浓缩和排泥作用,排泥方式有静水压力法、机械排泥法。 b)辐流式沉淀池 池型呈圆形或方形,直径6—60m,池内水深1.5-3.0m,用机械排泥,池底坡度不宜小于0.05。可用作初沉池或二沉池。 c)竖流式沉淀池 池型可用圆形或正方形。为了池内水流分布均匀,池内不宜太大,一般采用4-7m。 沉淀区呈柱形,污泥斗呈截头倒锥体。 辐流式沉淀池工艺成熟,适合范围广,故采用之。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1污水、污泥处理工艺 1?1污水处理工艺 (1)预处理及污水二级处理工艺选择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应根据现状工艺条件、进水水质、出水要求、污水厂规模, 污泥处置方法、气象环境条件及技术管理水平、工程地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 根据本工程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率如表4-1所示。 表4-1 :设计进出水水质及去除率(单位:mg/L) 从已经批复的可研知,本工程工业废水量约占60%由于工业集中区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本工程采用混凝沉淀法+水解酸化,是否需要加药或者加药量的控制,根据后续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情况来调整。从表4-1可以看出,对TN NH3-N及TP的去除率要求较高,因此为满足处理要求,水解酸化池后续需采用脱氮除磷污水二级处理+ 深度处理工艺。 1)常用脱氮除磷处理工艺 目前,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的污水处理工艺大致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按空间进行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 第二类为按时间进行分割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①按空间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 按空间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是指各种处理功能如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不同的空间(不同池子)内完成。较成熟的工艺有A/O (厌氧/好氧)法、A2/O法和氧 化沟法等。 ② 按时间分割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目前常用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有:传统SBR X艺、CAST工艺、UNITAN工艺、MSBR

2)可用于本工程的污水处理工艺 常用的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都有其适用性及优缺点。根据《城市污 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对于二级强化处理,“日处理能力 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除采用 A/O 法、A 2 /O 法等技术,也可选用具有脱 氮除磷功能的氧化沟法、SBR 法、水解好氧法和生物滤池法等”。根据 XX 镇污水厂进 出水指标的要求,污水处理工艺宜选择成熟、稳妥、易于维护管理、运行费用低的工 2 艺。我们选择MSBR A/O 法作为工艺比选方案。 CDA7O 对于A 7O 法,其技术原理说明如下: A 2 /O 法即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其构造是在 A/O 工艺的厌氧区之后、好氧 区之前增设一个缺氧区,好氧区具有硝化功能,并使好氧区中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区 进行反硝化,使之脱氮。污水在流经三个不同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在不同微生物菌群 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得到去除,达到同时进行生物除磷和生物除氮的 目的。该工艺是最简单的除磷脱氮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 抑制丝状菌的繁殖,克服污泥膨胀,使得 SVI 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泥水分离。由于 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脱氮除磷效 果好。目前,该法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其运行效果稳定,脱氮除磷效果好。 图4.1典型的A 2 /O 工艺流程框图 A 2 /O 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污水和回流污泥、混合液回流的合理布点,可以实现不同的工况;根据进水水 质、水量的变化,通过调整实现不同的工况,对污水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整个生物池布置简洁,分区明确,池数适中,对称布置,配水、配泥、配气灵 进水 混合液回流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及方案(模版).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华东某市在城西地区兴建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完善该地区的市政工程配套,控制日益加剧的河道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该城市现状叙述如下: 1、2号居住区人口3万,污水由化粪池排入河道;3、4号居住区人口5万,正在建设1年内完成;5号居住区人口4.5万,待建,2年后动工,建设周期2年。还有部分主要公共建筑,宾馆5座,2000个标准客房;医院2座,1500张床。以上排水系统均采用分流制系统。同时新区内还有部分排污工厂:电子厂每天排水1500m3,BOD5污染负荷为3000人口当量;食品厂每天排出污水量500 m3,污染负荷为1500人口当量。 旧城区原仅有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的改造和建设工程计划在10年内完成,届时整个排水区域服务人口将达到18万。 依据上述情况,整个工程划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建设阶段,现在实施的工程为近期建设。近期建设周期大概在3年左右,设计服务范围应该包括新区5个已建和待建的居住区、新区内部分主要公共建筑以及2个工厂。依据环保部门以及排放水体的状况,排放水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1.2 设计依据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标准》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技术经济 城市污水处理以及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200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81-2000 1.3设计任务和范围 (1)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废水水量水质及其变化特征和处理要求; (2)对废水处理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适宜的处理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 (3)确定为满足废水排放要求而所需达到的处理程度; (4)结合水质水量特征,通过经济技术分析比较,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型式; (5)进行全面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各构筑物尺寸和设备选型; (6)进行废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及主要管道的布置和高程计算; (7)进行工程概预算,说明废水处理站的启动运行和运行管理技术要求 2 原水水量与水质和处理要求: 2.1 原水水量与水质 一期工程: Q=36000m3/d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总论 一、设计任务和内容 针对一座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确定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污水处理厂高程图) 。设计深度一般为初步设计的深度。 二、基本资料 1)污水水量与水质 污水处理水量: 2万m3/d; 污水水质: CODcr 450mg/L,BOD5200mg/L,SS 250mg/L,氨氮15mg/L。 2)处理要求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 CODcr﹤70mg/L,BOD5﹤20mg/L,SS﹤30mg/L,氨氮﹤5mg/L。 3)气象和水文资料 风向: 多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 气温: 最冷月平均为—3.5℃; 最热月平均为32.5℃; 极端气温, 最高为41.9℃, 最低为-17.6℃, 最大冻土深度为0.18m; 水文: 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728mm; 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210mm; 地下水水位, 地面下5~6m。 4)厂区地形 污水厂选址区域海拔标高在64~66m之间, 平均地面标高为

64.5m。平均地面坡度为0.3‰~0.5‰, 地势为西北高, 东南低。厂区征地面积由设计确定。 第二章: 工艺流程说明 考虑到现阶段的污水处理厂都需要脱氮除磷的效果因此用传统的脱氮除磷A/A/O法作为此项设计的主要工艺来减少氮、磷在环境中造成的富营养化污染。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A/A/O法的主要工艺流程特点: 污水进入系统后在好氧池形成硝态氮再经过内回流完成脱氮的目的。而除磷则主要靠嗜磷菌的作用, 它在好氧的条件下高强度地吸磷而在厌氧的情况下释磷, 由此完成整个系统的运转, 而在脱氮的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的有机碳。 第三章: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一、粗格栅 设计目的: 拦截污水中漂浮物, 以及不可生化处理的大颗粒物质, 防止其进入水泵造成堵塞, 影响水泵的正常运 行。格栅井污水经过格栅后自流进入集水井中, 进 水总管上设一电动阀门, 控制总进水及出水。 设备参数: 采用1台机械格栅。栅条间距20mm;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城市日处理水量130000 m3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二、设计资料 1.废水资料 (1)污水水量与水质 污水处理水量:130000 m3/d; 污水水质:COD Cr=560mg/L、BOD5=280mg/L、SS=300mg/L。 (2)处理要求: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 COD Cr≤70mg/L、BOD5≤20mg/L、SS≤30mg/L; 2.气象与水文资料 风向: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气温:年平均气温15℃,冬季最低气温-10℃,夏季最高气温38℃,最大冻土深度600mm。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728mm; 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210mm; 地下水位,地面下9~10m。 三、设计内容 ①对工艺构筑物选型作说明; ②主要处理设施的工艺汁算 ⑦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四、设计要求 1. 方案选择应论据充分、具有说服力。 2. 计算时所选用公式要有依据、来源,参数选择应合理,计算应有足够的准确性。 3. 图纸应能正确表达设计意图。 4. 计算说明书应层次清楚、语言简练、书写工整、说明问题。 五、设计成果 1. 设计计算说明书1 份。 2. 完成图纸2 张 ①厂区平面布置图1 张(A1); ②处理系统高程布置图1 张(A1) 六、主要参考资料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三、五、六、九、十一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图集》S1、S2、S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泵站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 [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 [6]《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等。 [7]高廷耀等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9]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 (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张自杰等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张自杰主编.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2]于尔捷,张杰主编.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孙连溪等主编.实用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高俊发,王社平主编.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5]建筑制图标准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严煦世主编.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曾科,卜秋平,陆少鸣主编. 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污水处理站设计技术说明

污水处理设计说明 (1000m3/d) 第一部分 1.1 项目概况 生产项目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天总排放量约为1000m3/d(目前约500m3/d)。每小时约45m3/h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PH 等, 1.2 设计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规范以及广州市地方法规,充分体现业主对该项目的具体要求。 ●充分利用现有场地,优化平面布置,力求建构筑物造型简洁美观, 既与厂区发展相协调,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根据废水进出水要求,选用成熟可靠、高效节能、占地少、经济 实用、管理方便的废水处理先进工艺,确保废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仪表、设备及 监测仪器,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和供电安全程度,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1.3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细则》(粤府1987第25号文)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6-2001) ●《广州市污水排放标准》(DB4437-9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0-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业主提供有关资料。 1.4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包括废水处理范围内的工艺、土建、电气及自控等所有内容。需求方将本工程的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及进线电缆引入污水站界区。 1.5设计水量、水质及治理目标 (1)污水处理量 每天24小时运行,平均时流量为45m3/h。总水量约为1080m3/d。(2)设计水质 参考废水水质,具体如下: CODcr: ≤500--800mg/L BOD5:≤100--120mg/L SS:≤300mg/L 氨氮:≤30mg/L PH:9左右 (3)治理目标

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完整版可做毕业设计模版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朔州市恢河污水处理厂设计 学生:李文鹃 指导教师:杨纪伟 完成日期:2006年2月日---2006年6月日 河北工程大学城建学院 给水排水教研室 2006年2月 一、设计题目:朔州市恢河污水处理厂设计 二、设计(研究)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或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 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根据朔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和所给的设计资料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7设计。设计内容如下: 1、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污水水量的计算;设计方案对 比论证;污水、污泥、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污水、污泥、中水处理单元构筑物的详细设计计算,(包括设计流量计算、参数选择、计算过程等,并配相应的单线计算草图),厂区总平面布置说明;污水厂环境保护方案;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初步分析等。 2、绘制图纸不得少于8张,所有图纸按2#图出。(个别图纸也可画成1#图)。此外, 其组成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污水处理工艺及污水回用总平面布置图1张,包括处理构筑物、附属构筑物、配水、集水构筑物、污水污泥管渠、回流管渠、放空管、超越管渠、 空气管路、厂内给水、污水管线、中水管线、道路、绿化、图例、构筑物 一览表、说明等。 (2)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及污水回用工程高程布置图1张,即污水、污泥、中水处理高程纵剖面图,包括构筑物标高、水面标高、地面标高、构筑物 名称等。 (3)污水总泵站或中途泵站工艺施工图1张。 (4)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工艺中两个单项构筑物施工平面图和剖面图及部分大样图3~4张。 (5)污水回用工程中主要单体构筑物工艺施工图1~2张。 3、完成相关的外文文献翻译1篇(不少于5000汉字)。外文资料的选择在教师指导 下进行,严禁抄袭有中文译文的外文资料。

3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sbr工艺设计.

设计总说明 本设计是3×104m3/d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厂工艺设计。该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水质调查及其他城市水质比调查,本城市对污水的处理主要包括COD、BOD5,对脱氮除磷也有要求。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污水厂东侧的受纳水体排污渠,出水最终排入某河,该河段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8918-2002)中的Ⅲ类功能水域,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 根据设计要求,该污水处理工程进水中氮磷含量偏高,在去除BOD5和COD 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脱氮除磷处理,同时,本污水厂处理水量较小,故采用SBR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本工艺的主要构筑物包括格栅、污水泵房、曝气沉砂池、厌氧池、SBR、接触消毒池、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等。污水进入污水厂经过中隔栅后经污水泵房提升进入细格栅,在进入曝气沉砂池曝气沉砂,随后进入厌氧池对污水进行水解酸化,再进入SBR池反应,然后进入接触消毒池消毒,污水达到水质要求,经过计量槽后排出污水。SBR的剩余污泥经过污泥泵房提升后进入集泥井,再进入浓缩池浓缩,浓缩后的污泥含水量减少再进入贮泥池,随后进入污泥缩水车间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外运。 本设计污水处理采用了SBR工艺,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工艺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经过这个废水处理工艺的废水可达到设计要求,可以直接排放。产生的污泥经过浓缩、压滤等处理后,进行堆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设计书的主要内容为设计资料、污水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污水污泥的计算、污水厂平面布置的选择、人员的配置以及工程技术经济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SBR工艺;脱氮除磷;污泥

污水管网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第一章总论 1.1、前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江油市新农村建设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江油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以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五水共治”决策为契机,逐步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更好地优化农村水环境,推进转型升级,改善农民生活品质。通过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督查推进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激发工作热情,深入开展村庄污水整治,不断夯实农村污水治理基础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治水攻坚的决策部署和《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见》(省委办发[2014]2号)文件精神,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保护饮用水源、“五水共治”改善水环境相结合,统筹城乡资源,一体化改善全市水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1.2、规划目标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生态市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实现天尊寺水库地段引用水 源质量的基本改善,有效恢复农村河网的自净能力,改善该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本工程设计污水收集率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85%以上,满足规划目标要求。 1.3、工程概况 江油市新安镇天岭村共有村民62户,约208人。该村处于场镇附近山区,常住人口较多,本次污水收集处理从天岭村至新安中学段DN400双臂波纹管2300污水井检查井58座采用砖砌检查井。收集污水经检查井过滤后直接排放至新安镇污水处理厂。根据该村情况及要求,该村处理水排放标准需达到一级B标准。 第二章设计标准 2.1、设计依据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 1

生活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 周黎 (商丘市环境监测站,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设计了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方案。为了寻求投资和运行费最低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分别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和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现场试验,通过对两种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及技术经济进行比较,决定采用气浮-曝 气生物滤池工艺。 关键词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引言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 物,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经济、实用的生物 法进行处理。在生物法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 物膜法两大类。生物膜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工 艺有: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曝气生物 滤池、生物转盘等[1~4]。笔者针对商丘市某生 活污水处理厂设计了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和 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两种方案。在2004 年4~8月期间分别采用这两种工艺进行现 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 分析选择。 1 设计进水水质 综合考虑该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设 计进水水质和选择排放标准。处理后排放废 水的水质必须达到GB 8978-1996《综合污 水排放标准》中三级排放标准。水质状况及 排放标准限值见表1。 2 方案一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 2.1 工艺流程 主体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试验处 理规模30 m3/d。工艺流程见图1。 2.2 试验结果(表2) 表2显示:出水CODCr≤60 mg/L、SS≤ 20 mg/L、BOD5≤20 mg/L,排放废水的水 质达到GB 8978-1996《综合污水排放标 准》中的三级排放标准。 2.3 工艺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是一种生物膜法工 艺,具有以下特点: (1)氧化池内设置弹性立体填料,池底 设置可变微孔曝气管。在曝气过程中弹性立 体填料对气泡有多层次的切割能力,可以提 高充氧效率,减少消耗。可变微孔曝气管氧 的传递效率高,不易堵塞、造价低、便于维 护管理。

(完整版)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说明书1

污水处理A2\O工艺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15万m3天)工艺。主要任务是完成个该地区污水的处理设计。 其中初步设计要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图一张及污水处理厂污水与污泥高程图一张;单项处理构筑物施工图设计中,主要是完成平面图和剖面图及部分大样图。 该污水处理厂工程,规模为15万吨日。 A2O工艺的生物处理部分由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组成。厌氧池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缺氧池的主要功能是脱氮。好氧池是多功能的,能够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 该污水厂的污水处理流程为:从泵房到沉砂池,进入反应池,进入辐流式二次沉淀池,再进入清水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反应池排出的剩余污泥进入集泥配水井,再由污水泵送入浓缩池,再进入消化池,最后进入脱水机房脱水,最后外运处置。 关键词:A2O;同步脱氮除磷;设计说明书

Abstract The topic of this graduate design is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sewage disposal plant in the area of a City. The technics of the plant is the Anaerobic-Anoxic-Oxic. The main task is the primary design of the plant . The task of the primary design is that a design book、a plan of the plant、the the single disposal build design ,the plane drawing、the plan and some part magnifying drawings of the Anaerobic-Anoxic- Oxic.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lant is 160000 tones a day. T-oxidize ditch and unoxidize pool are two important part and water flows into three ditchs in turn, also T-oxidize ditch plays the role of secondary settling. The unoxidize pond release phosphorus. Along with aeration distance, the dissolved oxygen density reduces. This make oxidize area and unoxdize area present in ture. Namely appears the nitration and the counter- nitration process in succession , get the result of denitrogen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ine oxygen district absorbs the phosphorus, get the result of getting rid of phosphorus. The process of the sewage in the plant is that: The sewage runs from pump tank, enters disinfection pond, then enters calculation trough ,at last lets out. The process of the sludge is that: Surplus sludge from the sedimentation tank enters concentration pond, enters digestion pond , enters automatically translated text: then enters automatically translated text:, at last it is carried out of the plant. Key words:The Anaerobic-Anoxic-Oxic; Taking off the nitrogen and the phosphorus; Automatically translated text.

污水厂设计说明书

污水厂设计说明书 一、污水厂的设计规模 设计规模: 污水厂的处理水量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污水厂的日处理量为:该厂按远期2010年一期2.6万吨/天建设完成,污水厂主要处理构筑物拟分为二组,每组处理规模为1.3万吨/天。这样既可满足近期处理水量要求,有留有空地以三期扩建之用。 远期2.6万吨,一期建设,计算主要按远期计算,由于没有工业废水的变化系数,所以按生活污水量来取其时变化系数。 二、进出水水质 该水经处理以后,水质应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中的一级标准,由于进水不但含有BOD 5,还含有大量的N ,P 所以不仅要求去BOD 5 除还应去除不中的N ,P 达到排放标准。 单位:mg/L CODcr BOD 5 SS NH 3-N TP 进 水 380 190 238 49 4.9 出 水 60 20 20 15 0.5 三、处理程度的计算 1.溶解性BOD 5的去除率 活泩污泥处理系统处理水中的BOD 5值是由残存的溶解性BOD 5和非溶解性BOD 5二者组成,而后者主要是以生物污泥的残屑为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是去除溶解性BOD 5。因此从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来考虑,应将非溶解性的BOD 5从处理水的总BOD 5值中减去。 处理水中非溶解性BOD5值可用下列公式求得:(此公式仅适用于氧化沟) L mg e e C BOD e f /6.13)1(42.1207.0)1(42.17.0523.0523.05=-???=-?=?-?- ∴ 处理水中溶解性BOD 5为20-13.6=6.4mg/L ∴ 溶解性BOD 5的去除率为:%63.96%100190 4 .6190=?-= η 2 .COD cr 的去除率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一、总论 (4) 1、设计题目 (4) 2、设计资料 (4) 1.2.1城市概述 (4) 1.2.2自然条件 (4) 1.2.3规划资料 (4) 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5) 1、方案确定的原则 (5) 2、可行性方案的确定 (5) 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5) 4、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6) 2.4.1进出污水水质 (6) 三、处理构筑物设计 (7) 1、格栅 (7) 3.1.1栅条间隙数n: (7) 3.1.2有效栅宽: (7) 3.1.3过栅水头损失: (8) 3.1.4栅后槽的总高度: (8) 3.1.5格栅的总长度: (8) 3.1.6每日栅渣量: (9) 2、污水提升泵房 (9) 3.2.1设计计算 (9)

3、沉砂池 (10) 3.3.1平流式沉沙池的设计参数 (10) 3.3.2平流式沉砂池设计 (10) 4、氧化沟 (12) 3.4.1氧化沟类型选择 (13) 3.4.2设计参数 (13) 3.4.3设计流量 (14) 3.4.4去除 (14) 3.4.5脱氮 (15) 3.4.6除磷 (16) 3.4.7氧化沟总容积及停留时间 (16) 3.4.8需氧量 (17) 3.4.9氧化沟尺寸 (18) 3.4.10进水管和出水管 (18) 3.4.11出水堰及出水竖井 (19) 5、浓缩池 (19) 3.5.1设计参数 (19) 3.5.2中心管面积 (19) 3.5.3沉淀部分的有效面积 (20) 3.5.4浓缩池有效水深 (20) 3.5.6校核集水槽出水堰的负荷 (21) 3.5.7浓缩部分所需的容积 (21)

3.5.8圆截锥部分的容积 (21) 3.5.9浓缩池总高度 (21) 四、参考文献 (23)

(完整word版)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MBR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 度假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原始资料 1、污水水量、水质 (1)设计规模 某度假村管理人员共有200人,另有大量外来人员和游客,由于旅游区污水水量季节性变化大,初步统计高峰期水量约为300m3/d,旅游淡季水量低于70m3/d,常年水量为100—150m3/d,自行确定设计水量。 (2)进水水质 处理的对象为餐饮废水和居民区生活污水。进水水质: 项目COD BOD5SS pH NH3-N TP 含量/(mg/L) 150-250 90-150 200-240 7.0-7.5 35-55 4-5 2、污水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后水质应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项目BOD5SS pH NH3-N TP 含量/(mg/L) 6 10 6.0-9.0 5 0.5 3、处理工艺 污水拟采用MBR工艺处理 4、气象资料 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需要回用于度假村内景观湖泊,最高水位为103米,常年水位为100米,枯水位为98米 6、厂址及场地现状 进入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端点的地面标高为109米

三、工艺流程图 图1 工艺流程图 四、参考资料 1.《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 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18921-2002) 3.《给排水设计手册》 4、《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 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6.《MBR设计手册》 7.《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顾国维、何义亮编著8.《简明管道工手册》第2版 五、细格栅的工艺设计 1.细格栅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h=0.1m; (2)过栅流速v=0.6m/s; (3)格栅间隙b 细=0.005m; (4)栅条宽度s=0.01m; (5)格栅安装倾角α=60?。 2.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选用两细格栅,一用一备 1)栅条间隙数:

污水厂设计说明书

污水厂设计说明书 一、污水厂的设计规模 设计规模: 污水厂的处理水量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污水厂的日处理量为:该厂按远期2010年一期2.6万吨/天建设完成,污水厂主要处理构筑物拟分为二组,每组处理规模为1.3万吨/天。这样既可满足近期处理水量要求,有留有空地以三期扩建之用。 远期2.6万吨,一期建设,计算主要按远期计算,由于没有工业废水的变化系数,所以按生活污水量来取其时变化系数。 二、进出水水质 该水经处理以后,水质应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由于进水不但含有BOD5,还含有大量的N,P所以不仅要求去BOD5除还应去除不中的N,P达到排放标准。 单位:mg/L CODcr BOD5SS NH3-N TP 进水380 190 238 49 4.9 出水60 20 20 15 0.5 三、处理程度的计算 1.溶解性BOD5的去除率 活泩污泥处理系统处理水中的BOD5值是由残存的溶解性BOD5和非溶解性BOD5二者组成,而后者主要是以生物污泥的残屑为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功

能,是去除溶解性BOD 5。因此从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来考虑,应将非溶解性的BOD 5从处理水的总BOD 5值中减去。 处理水中非溶解性BOD5值可用下列公式求得:(此公式仅适用于氧化沟) L mg e e C BOD e f /6.13)1(42.1207.0)1(42.17.0523.0523.05=-???=-?=?-?- ∴ 处理水中溶解性BOD 5为20-13.6=6.4mg/L ∴ 溶解性BOD 5的去除率为:%63.96%100190 4 .6190=?-= η 2 .COD cr 的去除率 %21.84%100380 60 380=?-= η 3.SS 的去除率 %60.91%100238 20 238=?-= η 4.总氮的去除率 出水标准中的总氮为15mg/L ,处理水中的总氮设计值取15mg/L ,总氮的去除率为: %39.69%10049 15 49=?-= η 5.磷酸盐的去除率 进水中磷酸盐的浓度为4.9mg/L 计。如磷酸盐以最大可能成Na 3PO 4计,则磷的含量为4.9×0.189=0.93mg/L.注意:Na 3PO 4中P 的含量在可能存在的磷酸盐(溶解性)中是含量最大的,这样计算出来的进水水质中的磷含量偏大,对整个设计来说是偏安全的。 ∴ 磷的去除率为 %20.46%10093 .05 .093.0=?-= η 四、城市污水处理设计

污水设计说明

污水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市**路排水工程,**路自**路南侧路边至**路中心道路长度约471.3m,道路断面形式为18米一块板形式。 本次污水工程设计范围为K0+000至K0+440,采用雨污分流系统,城区污水收集后拟分别排入**市第一污水处理厂。 2.管道布置 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两侧,污水距离道路中线13m,距离规划路沿石4m。 二、设计依据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2011年版);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5.《**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2011-2030); 6. **路两侧1:1000地形图; 7. **市规划勘察测绘院实测道路高程。 三、管材及基础 1. 道路两侧污水管使用塑钢缠绕管(CJT270-2007),环刚度≥8kN/m2,连接方式为卡箍式弹性连接;过路预埋管使用双平壁钢塑复合管(CJ/T 329-2010),环刚度≥1 2.5kN/m2,连接方式为热收缩带连接。 2.道路两侧污水管采用中粗砂基础,厚度15cm; 3.管道基础下方应为未扰动的原状土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柔性接口不小于0.1MPa(刚性接口管道不小于0.12MPa)。 4.过水渠段污水管道需加钢套管; 5.管道基础位于回填区域的处理:当管道基础有不足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如地基为碎石,则该部分用碎石回填,分层夯实,如地基为普土,则该部分管基以下0.6m厚用8%灰土加强。当雨水管道地基有超过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如地基为碎石,则先将原状碎石石层挖0.6m。在用砂石回填,分层夯实,如地基为普土,则先将原状土部分超挖0.6m 深予以扰动,再统一用8%灰土加强。 6.若遇流沙,污泥,松散杂填土等软弱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由设计人员现场处理)。 四、沟槽开挖及回填 1.排水管道(渠)沟槽开挖应满足《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基坑宽度按GB50268-2008执行,沟槽宽度为D0+2(b1+b2+b3);对条件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 2.沟槽回填压实系数按国标04S516《总说明》之6.12执行,并应满足《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 3.管顶50cm范围回填压实系数为0.80~0.86,用木夯夯实。若因特殊因素需要增加管顶压实系数时,管侧回填压实系数也应相对增加,必要时应对管道采取加固措施;做法详见图纸。 4.膨胀土地区,管顶50cm以下沟槽,采用6~8%灰土回填。 五、管道敷设 1.管线设计桩号与道路桩号一致。施工时特别注意转弯处井位桩号与中线桩号的关系。 2污水预留支管一律应作出道路红线或绿线外1m设检查井。 3.检查井若与单位出入口、其他管井等冲突,请现场调整位置。 六、管道基础及沟槽回填初步处理意见 根据现场调查,本道路两侧有边沟,雨水管道敷设位置将位于原边沟附近,部分路段位于边沟中心,淤泥较多,管道基础应清除淤泥后回填,或者做其他加固处理。基础回填后后应分层夯实,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换填宽度为实际槽底开挖宽度。所有槽底及换填必须夯实,压实系数>95%。沟槽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必须进行验槽,沟槽承载力以实测数据为准。 管道的沟槽回填应严格按照管道基础及沟槽回填标准施工,沟槽回填前,应先将槽内杂物清除干净,然后分层回填并夯实,回填密度要求不小于95%,严禁回填淤泥、腐殖土、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计算书

1 \ B ■ 「 C D E G J K L % || JOO 1UJ 21X ) )1 1000 760 300 300 ---- 1 ---- son 1 goo noo 5000T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设 计水量: 3 3 近期(取 K 总=1.75 ): Qve =5000T/d=208.33m /h=0.05787 m /s 3 3 Q max =K 总 Q ve =364.58m /h=0.10127m /s (截留倍数 n=1.0 ) Q 合=门 Q ave =416.67m /h=0.1157m /s 远期(取 K 总=1.6): Q ve =10000T/d=416.67m 3 /h=0.1157m 3 /s 3 3 Q max =K 总 Qve =667m /h=0.185m /s 一?粗格栅(设计水量按远期 Qax =0.185m 3 /s ) (1)栅条间隙数(n ): 设栅前水深h=0.8m ,过栅流速v=0.6m/s ,栅条间隙b=0.015m ,格栅倾角a=75 Q max Sin bhv 0.185. sin75° 0.015 0.8 0.6 =25 (个) (2)栅槽宽度(B ) B=S ( n-1 ) +bn=0.01 (25-1 ) +0.015*25=0.615m 3 二.细格栅(设计水量按远期 Qax =0.185m/s ) (1) 栅条间隙数( Q max U sin ~ n bhv (2) 栅槽宽度(B ) B=S ( n-1 ) +bn=0.01 (43-1 ) +0.003*43=0.549m n ) : O.185 ,'s in 60 =43 (个) 0.003 2.2 0.6=43(,) .旋流沉砂池(设计水量按近期 Q 合=0.1157m 3 /s ),取标准旋流沉砂池尺 寸。

2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套设计排水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原始资料分析 1.1 城市概况 该城市地处东南沿海,北回归线横贯市区中部,该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未能与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仅仅为30%,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使该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建设良好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必须把环境问题处理好,筹建该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已经迫在眉睫了。 该市人口17万人,规划10年后发展到24万人。该市是一个以轻工业、冶金、家电、外贸为主题的新兴现代化城市。 1.2 自然条件 该市具有中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历年最高气温38oC,最低气温4 oC,年平均温度为24 oC,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该市内河流最高洪水位+2.5米,最低水位-0.5米,平均水位为+0.5米,地下水位为离地面2.0米,厂区内设计地面标高为+5.0米 1.3 污水量 1.3.1 生活污水量 该市地处亚热带,夏季气候炎热,由于气候和生活习惯,该市在国内一向排水量较高的,据统计和预测,该市近期水量210L/人﹒d。远期水量260L/人﹒d。 1.3.2 工业污水量 市内工企业的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总量2.0万m3/d 1.3.3 污水总量 市政公共设施及未预见污水量以4%计,总污水量为生活污水量、工业污水量及市政公共设施与未预见水量的总和。 1.4 污水水质 进水水量:生活污水BOD5为130mg/L;SS为180mg/L; 工业废水BOD5为190mg/L;SS为200mg/L; 出水水质:BOD5≤20mg/L,SS≤20mg/L。 混合污水温度:夏季28OC,冬季10 OC,平均温度20 OC。 1.5 工程设计规模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主要按远期需要考虑,以便预留空地以备城市的发展。 1.6 方案选择 1.6.1 工艺的确定 由于该污水处理只需去除BOD5与SS,不考虑脱氮与除磷方面, 所以选择两个比较好的方案. 方案一. 传统活性污泥法,其流程为: 污水→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池→处理水排放 方案二. 厌氧池+氧化沟,其流程为: 污水→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接触池→处理水排放 1.6.1.1 工艺流程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两个方案都能达到处理水质的要求,BOD5,SS去除都能达到出水水质,工艺都是比较简单的,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最终选择厌氧池+氧化沟处理工艺是因为:氧化沟是活性污泥系统的新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法比较,期暴气系具有以下各项效益:1.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2.污污龄一般可达15-30d,为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3-6倍. 可以存活,繁殖世代时间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如硝化菌,在氧化沟内可能产生硝化反应.如运行得当能够具有反硝化脱氮的效应.3.污泥产率低,且已达到稳定的程度,不需要再进行肖化处理.这一点可以少了硝化池,在运行费用方面又可以省下一部份。在与技术上经济上的造价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