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广义、狭义“发展心理学”的含义: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学

2、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伦理性原则

4、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式交叉设计

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 (3)调查法 (4)问卷法(5)测验法

6、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机械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是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的,从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7、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种类: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上的焦虑

8、皮亚杰关于适应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

10、格赛尔的成熟决定论:关于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他主张: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其中成熟更为重要。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小。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当发育没有达到成熟水平时,学习或训练不起任何作用。格赛尔上述观点得到了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支持。

12、性别恒常性的发展:2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分辨照片上的性别,但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也就是说,此时他们还没有性别的恒常性。性别恒常性的发展要经历以下阶段:阶段1,性别认同阶段(2—3岁)。阶段2,性别稳定阶段(4—5岁)。阶段3,性别一致性阶段(6—7岁)。

13、几种知觉的类型:(1)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

14、自我意识:个体对其自身特点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16、高尔顿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

17、不同心理学家关于人格个别差异的理论:(1)人格类型差异;性向说、独立—顺从说、机能类型说、场独立—场依存类型说、文化—社会类型说 (2)人格的特质差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吉尔福特的特质理论

18、智力诊断的工具:(1)筛选性测验;分类测验、画人测验、图片词汇测验(简称PPVT)、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简称DDST)(2)诊断性测验;儿童智力筛选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斯丹福—比纳智力量表、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

20、桑代克的学习的规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

21、程序教学: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原理所设计的程序进行的一种自动化教学方式。程序教学把学生学习的教材分成许多小单元,然后按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分层次排列起来,学完第一小单元,就按程序学习第二小单元,依此程序前进。

22、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和条件: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24、替代强化:是通过观察榜样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简介引起的强化作用。

26、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含义: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27、脚本:是人们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图式表征。

2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

30、高原期: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其表现为在这段时间内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31、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4)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5)远迁移和近迁移

32、传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移说、学习定势说、分析概括说

33、品德含义、特点: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质,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特征:一是道德必须以某种社会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为基础,并与道德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二是品德具有稳定性特征。

34道德结构:(1)我国传统的观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林崇德的品德系统结构观点;品德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 (3)章志光的品德形成三维结构;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

35、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1—12岁)

36、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1)前世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2)世俗水平;社会的习俗定向,秩序和法规的定向 (3)后世俗水平;社会契约的定向,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

38、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39、归因理论: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后经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等人的创造性研究使该理论日臻完善。

41、斯金纳的五种强化时程表:第一种是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强化;第二种是正确反映不是每次出现均予强化,而是按一定次数比率予以强化;第三种是不管正确反应的次数,而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第四种是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第五种是以不定长的时间间隔来强化。

43、信度及其种类: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表示测量的可靠性。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和内部信度。

44、效度及其种类:效度是指测验准确地测量出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45、诊断性学习评价:是以诊断学生学习现状为目的的一种评价。就教学过程而言,诊断学习评价不是事后的反思和检查,而是在教学过程之前为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准备状态,或者为准确地了解学习落后学生困难原因而进行的学习评价。因而,诊断性学习评价又称为事前评价。

46、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47、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即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常用方法。

48、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