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岳阳楼记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岳阳楼记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岳阳楼记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

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

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

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

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

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

站有

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

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

由是什么?(2分)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分)

5.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2分)

a

r e

o

八下语文《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登斯楼也 微斯人 B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C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文: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3.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

答:

4.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 ,歌颂古仁人 。

5.用“/”下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

l s e a

r g o o r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 (2)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

8.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 ___。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0.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 9.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去国怀乡( ) (2)春和景明(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

11.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答:

⒒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2分)

答:

⒓ 第二段与第三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2分)答:

⒔ 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3分)

答: 12.概括选文第一段文字的中心。(2分)答: 13.“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答: 14.“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

15.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答: 16.“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写在括号内。(2分) 去: A .距离 B .离开 C .除掉,去掉

h b

i a

o

r s ①去国怀乡 ( )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③委而去之 ( )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18.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 (2分)

19.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4分)

2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21.翻译下列句子。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 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感极/而悲/者矣

B .而/或长烟/一空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先/天下之忧/而忧23.选段②③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选段④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

24.请从选段②③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1)“以物喜”________ (2)“以己悲”________

25.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答:_______ 26.文段中与“进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

27.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2分)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2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薄暮冥冥 薄: 长烟一空 一 连月不开 开 山岳潜形 潜: 把酒临风 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谪守: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朝晖夕阴 晖 2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

i n A

n h i a

r o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文:

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译文: 。

30.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2分) 31.“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2分)

3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33.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④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

34.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答:

3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①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3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答: , 38.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

答: 。

39.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

40.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41.“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 .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e d

A

h s n b

e

o 4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44.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 ,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45.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46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2 分)

47、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48、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9、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0、《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

51、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52、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

53、(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粮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l n n o

r 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2.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2分)答:

5.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3分)

答: 5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

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 ) 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译文:

a g a

o

o o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

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 表达方式。(3分)

4.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

55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共10分)〖甲〗(《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 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译文:范仲淹在邠州(大概在陕西凤翔府)任职的时候,一天有空闲率领下属登临楼阁,置办酒席。大家还没有开始酒宴的时候,看见几个人身穿丧服,带着葬礼的物品。范公急忙命令下属去询问情况,告知是寄居他乡的人死在邠州(陕西彬县),将要去城郊埋葬,而死者的棺材寿服等下葬的东西都没有置备,范公得知后很忧伤,立即撤下酒席,给了出殡的人很多钱,让他们办完丧事。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2.翻译句子(4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

3.〖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答:

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答:

56.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迁客骚人的情:

b

g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57、(甲文)《岳阳楼记》

(乙文)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前人之述备矣(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岁衣缣一匹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5、《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岳阳楼记答案

1.A 2.(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得1分,共3分)

6.(1)放晴(2)日光(3)一起(4)这,这样(每空l分,共4分)1

9.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2分)

9.(1)国都1分。(2)日光,1分

10.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患;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1分,

意思对即可。

11.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可。

11、(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的毫无边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

12、

13、略

7.4分。每小题1分。(1)在……之前(2)归依(3)建筑,建造(4)让

8.2分。每小题1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我)只

看见了血山,哪里(怎能)看到假山?

9.4分。姚坦关心百姓,敢于直言。(2分)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写照。(2分)

10.胜:美好晖:日光11.这就是岳旭楼的雄伟景象12.写洞庭湖全景(2分) 13.唐贤今人诗赋

14.日光(或阳光)

15.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 (标准同4)

16.①B②C③B④A 17.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18.壮阔、浩渺 19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 20.答案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21.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22.D23.描写;议论、抒情24.(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5.考生应先理解“古仁人之心”的含义,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后扣住这一点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7.C

28.薄:迫近景:日光

29.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 30.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1.个人的遭遇外物的触发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3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4.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5.(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36.(2分)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7.(2分)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38、(3分)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

胸怀和高尚情操。

39.(3分)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

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

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40、(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每空1分)

41.(3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42. A(A中全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3.答案示例: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忠贞不渝。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绝唱。评分:3分,举例恰当,内容具体,语言通顺即可得分。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4.因己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5.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46、答:“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通俗一点即是说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

47.(2分)个人的遭遇(以己悲)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48.(3分)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

好之态。(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49、(2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0.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51.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抓住景物的特点,符合对联营的要求即可。

52.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答案中抓住“少

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刻苦自励”等关

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即可)

53.1.⑴交错相通⑵有时(2分,答对一处给1分)2.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此题2分,答对一处1分)

3.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2分,答对一处1分)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分)

5.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重点落实“微、斯”等词和“与谁归”这一特殊句式。)

6.略(3分,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4.1.答案:①为:心理活动,心情;②去:离开,离家。评分:本题共2分,答对一个得1分。2.答案: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

洗脸。评分:本题共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揭示主题(点明文章

中心) 议论 记叙评分:本题共3分,答对一空得1分。 4.答案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等方面回答。

55 1、(1)国都(2)全(3)摆放,放置(4)死(2分,每空0.5分)

2、(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

近即可)(2分)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2分)

3、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分)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分,事例符合即可)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2分)

56.(4分)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

国忧民)。(各1分)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

57、1.(1)通“俱”,全、皆(2)详尽(3)轻视、看不起(4)每年

(每小题1分)

2.D(3分)

3.(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以上每小题2分)

4.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2分)

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1 分,“忧国忧民”1 分,两点都能兼顾到,3分。)

岳阳楼记练习2017(含答案)

。(12分) 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①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富弼②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故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醵③譬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粥愠曰:“方欲拳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日:“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④,恐吾辈亦未可保。” 【注释】①晁仲约:人名,地方官员。②富弼:人名,朝中官员。③醵(jù):泛指聚敛(钱财)。④手滑:任意放手行事。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 (1) 度.不能御() (2)弼愠.曰() (3)谕.军中富民()(4)仁宗乃释.之() 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或.异二者之为或.遇其叱咄 B.吾谁与归.归.来倚杖自叹息 C.郡县兵械足.以战守不足.为外人道也D未尝.轻杀臣下尝.趋百里外 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4.从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7岳阳楼记 班级姓名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巴陵郡。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都)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通“嘱”)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水波浩..(胜景,好景色),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荡的样子),横.(广远)无际涯 ..(雄 ..(边);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伟景象)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 ..(虽然如此,那么)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骚.人.(诗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阅读袁中道《游岳阳楼记》选段,完成11-14题。(12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谍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予时四望惨淡()(2)泫然不能自己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数谏故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屠惧,投以骨 13、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的语段概括作者的心情。 (1)风渐劲时:(2)猛风大起时: 文中第二段所说的人物滕子京是范公在初中课文(题目)中提到的,在文中作者指出古仁人面对不同景物产生的心情是"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参考答案: 11、(2分)(1)我(2)停止 12、(3分)B 13、(5分)(1)亦甚雄快(愉快)(2)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悲伤,泪流不止) (3)《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4、(2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所作为而发的感慨。 【参考译文】 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快捷。傍晚如炮车般的黑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后来执 (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 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试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山岳潜形.则有去.国怀乡至若春和景.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薄.暮冥冥多会.于此不以.物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是进.亦忧,退.亦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长烟一空 ..也连月不开.而或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谪.守巴陵郡若夫 ..霪雨霏霏,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7.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 8.(1)山岳潜形 (2)长烟一空 (3)静影沉璧 9.(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10.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2.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三.简答题 1.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2.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③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 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杜甫顾炎武周恩来)

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请写出符合下面要求的成语: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______;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______。6.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 7.本文第⑤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11.选文第二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2.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3.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感极而悲”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你认为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选文,问答问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 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 按图, 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 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 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 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 而岳阳, 荆、潭、黔、蜀四会之冲①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 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②。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 事于州者,近且无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侯志大材高,名闻 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 [注]①冲:交通要道。②虞:忧患。 1.解释下面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占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吾谁与归____________ (3)愿有所记____________ (4)至无所寓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浯说说下面句子 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甲、乙选文,概括滕子京的主要功绩有哪些?由此看出他具有怎样 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求:探求。(2)归:归依。(3)愿:希望。(4)至:到了,到
1/5

岳阳楼记基础练习及标准答案

《岳阳楼记》基础练习 一、字词解释: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3、百废具兴 4、乃重修岳阳楼 5、增其旧制 6、衔远山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8、属予作文以记之 9、予观夫巴陵胜状10、朝晖夕阴11、前人之述备.矣 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3、然则北通巫峡 14、南极潇湘15、迁客骚人16、多会.于此 17、得无异乎 18、若夫淫雨霏霏 19、连月不开.20、阴风怒号.21、浊浪排空 22、日星隐耀23、山岳潜.形24、樯倾楫摧 25、薄.暮冥冥 26、登斯楼也 27、去国怀乡 28、忧谗畏讥29、满目萧然30、感极而悲者矣 31、至若春和景明32、沙鸥翔集 33、锦鳞游泳34岸芷汀兰35、而或长烟一.空 36、此乐何极37、心旷神怡 38、宠辱偕忘39、把酒临风4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1、.或异二者之为42、不以物喜 43、居庙堂之高44、是进亦忧 45、然则何时而乐耶46先天下之忧而忧 47、微斯人48吾谁与归 二、关注一些古今异义现象: 1.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3.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4.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 5.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 6越明年(古:到了今:超越明年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7作文(古:写文章今:学生训练的习作) 8.国(古:国都今:国家) 9.南极(古:向南到达今:地球的最南端) 10、沙鸥翔集(古义:鸟停歇在树上今义:集会,集体)。 三、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

|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一、易考实词梳理 1. 通假字 (1)百废具兴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 | 2. 古今异义 (1)越明年 .. 古义: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增其旧制. 古义:________ 今义:制度 (3)属予作文 ..以记之[F] 古义:________ 今义:名词,文章 ★ (4)薄.暮冥冥 》 古义:________ 今义:跟“厚”相对 (5)则有去国 ..怀乡 ①去:古义:(1)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②国:古义:________ 今义:国家 (6)至若春和景.明(2) 古义:________ 今义:景色、景物 (7)微.斯人 ? 古义:________ 今义:细小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先:____________ ②后.天下之乐而乐后:____________ (2)动词作名词 ①百废.具兴废[F]:__________ ②或异二者之为.为:____________ ^ (3)形容词作名词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贤[F]:__________ 4. 重点实词 (1)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谪守:__________ (2)越.明年越:____________ (3)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__________

胜:____________ (4)横.无际涯 ..横:____________ ? 际涯:__________(5)朝晖.夕阴晖:____________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大观: (7)前人之述备.矣备:____________ (8)南极.潇湘极:____________ (9)迁.客骚人 ..迁:____________ 骚人:__________ (10)若夫淫雨霏霏 ....淫雨:__________ # 霏霏:__________ (11)连月不开.开:____________ (12)浊浪排空 ..排空: (13)日星隐曜.曜:____________ (14)山岳潜.形潜:____________ (15)樯倾楫摧 ....樯:____________ 倾:____________ 楫:____________ ~ 摧:____________ (16)薄暮冥冥 ....薄暮: 冥冥:__________(17)忧谗.畏讥.谗:____________ 讥:____________ (18)沙鸥翔集.集:____________ (19)锦鳞 ..游泳锦鳞: 鳞:____________ ) (20)岸芷汀 ..兰芷:____________ 汀:____________ (21)郁郁 ..青青郁郁:__________ (22)长烟一空 ..一:____________ 空:____________ (23)宠.辱偕.忘宠:____________ 偕:____________ (24)把.酒临.风把:____________ 】 临:____________ (25)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求:____________ 古仁人:________ (26)居庙堂 ..之高庙堂:__________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节选)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之意不在酒() 7.下面加点词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云归而岩穴暝潭西南而望 B.酿泉为酒山峦为晴雪所洗

C.属予作文以记之醒能述以文者 D.日出而林霏开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翻译句子。(5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3分)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 9.请联系甲乙两篇全文,说说“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阳修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分)与欧 3(阅读答案: 5.(2分,每处1分)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3分)规模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情趣 7.(3分)D 8.(5分)(1)(3分)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则”、“备”各0.5分) (2)(2分)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阴。(“发”、“秀”各0.5分) 9.(3分)“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1分)而欧阳修的“览物之情”是与民同乐。(1分)前者立足于个人的得失与荣辱,后者则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1分)(意思对即可)

岳阳楼记课后练习答案

岳阳楼记课后练习答案 1.A 2.(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得1分,共3分) 6.(1)放晴(2)日光(3)一起(4)这,这样(每空l分,共4分)1 1.(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每句2分,共4分) 7.(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空l分,共3分) 8.对比悲喜(每空l分,共3分) 9.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2分) 9.(1)国都1分。(2)日光,1分 10.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患;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1分,意思对即可。 11.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可。 11、(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的毫无边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 12、 13、略 7.4分。每小题1分。(1)在……之前(2)归依(3)建筑,建造(4)让 8.2分。每小题1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我)只看见了血山,哪里(怎能)看到假山? 9.4分。姚坦关心百姓,敢于直言。(2分)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写照。(2分) 10.胜:美好晖:日光11.这就是岳旭楼的雄伟景象12.写洞庭湖全景(2分)13.唐贤今人诗赋 14.日光(或阳光) 15.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 (标准同4) 16.①B ②C ③B ④A17.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

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前人之述备矣。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5、连月不开。 6、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7、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9、或异两者之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选择 15、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 16、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17、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瞧不起。 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的意思是:宠辱偕忘”“心旷神怡,C.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一)课文第一、二段 1.请概括第1段的内容要点: 答案:滕子京谪守的时间、政绩(重修的背景)和作者作记的缘由。 2.表明滕子京的政绩的文字是:“,。” 答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第2段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照应文题;②为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2分)答案:壮阔、浩渺 5.“前人之述”指的是“”。作者不详细写岳阳楼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①“前人之述备矣”,不用多写;②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写景,而是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而引出自己的胸襟和伟大抱负。 6.作者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为了引出古代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从而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2分) (二)课文第三、四段 1.两个画面景物的特点分别是、,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气语调(或“给人的感受”或“抒发的情”)。(都用四字回答) 答案: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 2.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2分) ①;②。 答案: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3.这两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3分) 答案:对比悲喜(每空l分,共3分) 4.作者写不同景色产生不同感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①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的思想感情。② 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抱负)”。 5.《岳阳楼记》虽然表现了登楼者的两种不同的情感,但是产生的原因相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登楼者产生悲喜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景物的变化;(2)他们是容易因外物的变化、个人得失而引起心理变化的人。(答成“以物喜,以己悲”或者“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不得分。)6.赏析:(1)“阴风怒.号”,赏析加点字。 答案:“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赏析句子。(3分)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1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 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 2.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 3. 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 句子是:,;,。 4. 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 5.“进”“退”分别照应:进:;退:。 6. 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7. 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8. 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 9.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10.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12. 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 ,。 14.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15. 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 16.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17. 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8. 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 《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悲伤心情。 20. 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21. 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22.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23.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24.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 答案 1. 浮光跃金。 2. 静影沉璧。 3.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 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 增其旧制。 9.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 属予作文以记之。11. 唐贤今人诗赋。1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3.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14.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5.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0.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2.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的阅读及答案

《岳阳楼记》的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20—23 题(11 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 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 【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馑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 存饷, 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 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 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自春 www.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 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 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③叙:所以宴 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蚜,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 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 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①殍馑(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 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 样子。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则有去国怀乡 ( ) (2)至若春和景明 ( ) (3)而或长烟一空 ( ) (4)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 的意思。(4 分)
1/5

《岳阳楼记》基础练习

岳阳楼记 一、基础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汤._____ 晖._____ 楫._____ 薄.暮冥冥_____ 嗟._____ 樯._____ 谪.守____ 属.予作文_____ 浩浩汤.汤_____ 霪.雨霏.霏____ _____ 岸芷汀 ..兰____ _____ (二)、写出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意义。 1、极南极潇湘()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感极而悲者矣() 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或王命急宣()或闻无罪() 4、开连月不开()旁开小门()开我东阁门() 5、和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 6、空而或长烟一空()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7、一而或长烟一空()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8、以不以物喜()属予作文以记之() 9、归吾谁与归()朝而往,暮而归() (三)、通假字 1、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四)、解释加点的词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________(2)大观 ..________(3)南极.潇湘________ (4)薄.暮冥冥________ (5)骚人 ..________ ..________ (6)春和景.明________(7)沙鸥翔集 (8)锦鳞 ..之高________(10)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游泳________ (9)居庙堂 (11)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12)微.斯人________ (13)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或长烟一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A、前人之述备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七)、填空题。 1.《岳阳楼记》这篇散文叙事、写景、舒情、议论相结合。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所见之景,触景生情,用一问句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在岳阳楼上刻唐代和当代贤人名家的诗和赋,(并)嘱托我用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巴陵那优美的景色,在洞庭湖一带。(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际。早晚阴晴变化,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从这里)向北面直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人,诗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看到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细雨连绵,连续一个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倒下,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咆哮,猿猴悲啼。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滩上的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上浮,时而下潜;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茂盛青翠。有时大片烟

岳阳楼记习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璧。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 际涯。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 楼”就会产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峡江寺飞泉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 B. 或异二者之为或:有时 C. 余年来观瀑屡矣屡:多次 D. 而游者皆暴日中暴:同“曝”,暴晒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得从容以观 B.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游者皆暴日中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公爱之,何不记之 D.增其旧制当时建亭者,其仙乎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⑵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13.【乙】文第2段作者写“天台”“雁宕”“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瀑布的用意是什么(3分) 14.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二)(15分)

岳阳楼记练习题附答案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登斯楼也微斯人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 3.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 答: 4.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歌颂古仁人。 5.用“/”下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横线的词。(4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与译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与译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