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55例的临床疗效研究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效 不佳 ; 或者 操作 困难 , 伤大 , 发 症 多 。吻 合 器 创 并 痔 上黏 膜环切 术 ( P 通过对 直肠 黏膜及 黏膜 下层 组 P H) 织进行 环形切 除 , 缩短 、 紧松弛 的直肠 黏膜 而达 到治 拉 疗 直肠 内脱 垂 的 目的 , 有安 全 、 具 无痛 、 伤 小 、 复快 创 恢
者排 便更 加用力 , 于是形成 恶性 循环 。因此 , 中药联 合
吻合 器 痔上黏膜 环切 术 ( P 既能 纠正病 变部 位形 态 P H) 学 上 的改变 , 又能从 根 本 病 因 人手 , 体 调 理 , 合 治 整 综 疗, 取得 了较 好 的长期疗 效 。
参 考 文献
[ ] 张有生, 春雨. 用 肛肠外 科学 [ ]北 京 : 民军 医出 版社 , 1 李 实 M . 人
苁蓉 、 何首 乌补 益精血 , 肠通 便 ; 润 陈皮调 理 中气 , 补 使 而不滞 ; 草调 和诸 药共 奏奇效 。 甘
[ ] 荣 文 舟 . 秘 [ . 京 : 学 技术 文献 出版 社 ,0 13 8 2 便 M] 北 科 20 :1 , [ ] 王吉甫. 3 胃肠 外 科 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0 0:1210 . M] 北 人 20 10 —13 [ ] 袁志勇 , 慧. 合器痔上黏膜环切 治疗直肠 内脱垂 的观察 [] 4 马 吻 J.
的特点 。
为实 , 出者 为虚 , 门脱 出 , 虚而 何 ? 《 岳全 书 》 肛 非 ”景 载
“ 大肠 与 肺 为 表 里 , 热 则 大 肠 燥 结 , 虚 则 大 肠 滑 肺 肺 脱 , 其要 也 。故 有 因久泻 、 此 久痢 、 肾气 陷而脱 者 ; 脾 有 因 中气 虚寒 , 能收 摄 而脱 者 ; 因劳 役 吐泻 , 肝脾 不 有 伤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56例临床疗效论文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56例临床疗效论文
66
内蒙古中医药
临床研究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56 例临床疗效观察
李晓玲 *
摘 要:目的:通过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本文将选取2009年 4月-2011年10月间我院门诊所收治的56例慢性胃 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将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取中药治疗法,而对照组16例采用西医治疗。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0%,而对照组则为7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治疗组明显 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通过辩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并且选择不同的治疗慢性胃炎的特效药联合相关药方进行加减治疗,其 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药;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30g,人参 12g,炙 甘草 5g,陈 皮 10g,法 半 夏 8g,白 术 12g,大 枣 4.2 辨证论治“瘀”:一般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舌质有暗
12g,茯苓 9g,生姜 9g。如果患者是以热症为主,需添加蛇床子 沉或瘀斑、胃疼如针扎且无固定痛处,其脉象沉弦而细涩。经中
9g、半枝莲 12g、蒲公英 15g,另外可根据病情添加疏肝散辅助治 医论证其病变主要由于瘀滞不通,而不通则痛,而对于慢性胃炎 疗;如果患者以血瘀凝滞为主,需添加蜥蜴、伍丹,另外可根据病 病症,病症时间越久,其瘀滞现象就越是严重[2]。因此,临床治疗
完全消失பைடு நூலகம்且无复发。有效:在服用药物 21d 后患者的消化道 以及病邪犯胃。若采取西药治疗,其可在短时间内起到显著疗
症状基本消失且病情未加重,在治疗后 3 个月之内未复发;无 效,但是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且易于复发。而在本文的临床研究
效:患者在服用该药 3 周之后 病症仍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病 中,治疗组患者均采用纯中药治疗,且辅助使用特效药,进而有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和中医药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临床研究方法、常用中药方剂、治疗机制等方面的进展。

重点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治疗效果,以及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展望了未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中医药研究者投身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为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日益丰富和成熟,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文献综述与数据挖掘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机对照试验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随机分配患者接受治疗,以评估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中医药治疗的效果,为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观察性研究也是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中医药治疗的实际效果和患者的反馈。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56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56例分析

出血 、 严重 并发 症等 , 治疗 组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表 1 两 组 血 管 再 通 率 、 亡 率及 并发 症 比较 ( ) 死 %
[ ] 汪 丽 慧 , 树 燕 . 代心 血 管 疾 病 诊 疗 手 册 [ .北 京 : 京 医 科 2 吴 现 M] 北
大学 、 中国 协 和 医科 大 学 联 合 出版 社 ,06:9 20 4 1
者 加火麻 仁 1 g 如 胃中潴液 、 5; 漉漉 有声 者 加茯 苓 2 g 0;
急性 炎 细胞浸 润处 存 在此 种细菌 。③ 细菌 的 密度与 炎 症 细胞 浸润数 量呈 正相 关 。④ 直接 抗 H p能逆 转 或 使
如受寒 凉刺激 症状 明显 者加 高 良姜 、 附各 1 g 香 5。
发 病多 虚 。而 本病 则 以心气 亏 损 , 阴血 不足 为 主 。心
气 虚衰则 无力运 血 , 血不 足 则 血脉 不 充 亦使 血 行不 心 畅 , 阴血互生 , 因 心气 虚则 阴亦 亏 , 故心 气亏损 , 阴血不 足 均可致 瘀血 阻络 , 失所 养 而发 病 J 心 。临床 实 践证
( 文校 对 : 克栩 本 郭 收 稿 1 :0 9-0 3期 20 4—1 ) 7
中西 医结 合 诊 治慢 性 胃炎 5 6例 分 析
郭耀 东 山西 乡宁县人 民 医院消化 内科 ( 乡宁 0 2 0 ) 4 10
张 继 芳 山 西 省 祁 县 人 民 医院 ( 县 0 0 0 ) 祁 390
2 结 果 3 讨 论
目前 , 中西 医结合 方 法 治疗 老 年 急性 心 肌梗 死 日 益受到 重视 , 因部 分西药 易产 生耐药 性 , 不同程度 存 且 在 着毒 副反应 , 年 患者 体 弱 多病 无 法 忍受 。通 心 络 老 胶 囊药 势相对 缓 和 , 副作 用小 , 具有 多方 面的调节作 并 用, 往往 表现 出双 向调节 的特征 , 有利 于病情稳 定和康 复 。根 据老年人 的生 理特 点 , 迈 体 弱 , 气 渐 衰 , 年 元 其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52例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52例的疗效观察
发 病原 因所 引发 的胃部粘膜 的慢性 炎 症 或者 是萎 缩 性 的病 变 , 其 发
慢性 胃炎是 胃病 当中极 为常 见 的一 种症 状 , 其 临床 表 现为 上 腹
病的实 质 , 是 胃部粘 膜之 上的上 皮在受 到了 反复 的损伤之 后 , 加 上其 部 疼痛并 且伴 随有反 酸 、 饱 胀 等现 象 。慢 性 胃炎 是 由 于不 同类 型 的 粘膜 的特异再 生能力 , 进 而导致 不可逆 的 固有 胃腺 体的萎缩 , 严 重 时 发病 原 因所 引发 的 胃部 粘膜 的慢 性 炎症 或 者是 萎缩 性 的病 变 , 其 发 甚至 会逐步 消失 。本病较 为常见 , 在接 受 胃镜 检查 的患者 当 中 , 大约 病 的实质 , 是 胃部粘膜 之上 的上皮在 受到 了反复 的损伤 之后 , 加 上 其 占到 了 8 0 以上 , 并 且男 性患者要 多 于女 性 。并且 此病 会 随着 年 龄 粘膜 的特 异再生 能力 , 进 而 导致不可 逆 的固有 胃腺 体 的萎缩 , 严 重 时 的逐渐增 长 而导致 发病枣 的升 高 。为了进一 步 的探 讨慢性 胃炎的治 甚 至 会 逐 步 消 失 。运 用 益 气 养 阴 治 疗 手 段 治 疗 本 病 , 主 要 以 理 气 止 疗方 案 , 现将 我 院近年来 收 治 的 5 2例患 者 临床 资 料进 行分 析 研究 , 痛 以 及 温 中补 虚 为 主 , 辅助 以活血 化瘀 、 清热祛 湿 、 健脾 益气 、 祛 腐 生
1 资料与 方法 1 . 1 一 般资料
选取 我院近 年来 收治 的慢性 胃炎患 者 5 2例 , 年龄 在 2 5至 6 4岁 段 , 还 可 以很 好的促 进患者 体 内气 血 畅通 , 进 而滋 养 患者 胃部 粘 膜 ,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56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56例临床疗效观察

方 面 : 一是 卵 子 发育 成 熟 障碍 ; 二是 卵子 排 出 障碍 。任何 一 术 、 附 、 其 其 香 法夏 、 实 、 星 、 枳 胆 陈皮 、 苓 、 丝 子 、 茯 菟 杜仲 、 仙灵 脾 、 巴 2, 8 。服用 方法 : 以上 四方 依 次 7 水煎 , 付 每天 方 面均 会 引起 排卵 功 能 障碍 而致 不 孕 。 最新 医学 资料 显示 , 发 戟 天各 1g鹿 角胶 1g 起
胃炎 属 于多 发 病 、 常见 病 , 主要 是 由于 多种 原 因而 引 起 的 胃黏 其
膜 慢 性 炎症 。 性 胃炎 在 中医学 中被称 之 为 “ 慢 胃脘 痛 ” “ 或 胃痛 ” 。 而进 行 临床 治 疗 时若 采取 单纯 西 药进 行 治疗 ,其具 有 很 大 的副 作用 以及 复 发 率较 高 , 因此 , 采用 中药 实 施 调 理性 的治 疗 , 取 可 得 良好 疗效 。现报 道 如下 。 注 : 对 照组 比较 ,< . . 与 PO 5 0
不 同阶段 治疗 。 治疗2 个疗程 ( 个 月经周期 ) , 察主 卵泡 的大小 、 宫 内膜厚度 、 6 后 观 子 血雌二 醇( 2 、 E )孕酮 ( ) P 水平及 受孕率 。 果 : 结 与对 照组
相 比 。 组血雌 二 醇(2 、 治疗 E )孕酮( ) 、 P 水平 主卵泡直 径和子 宫 内膜厚 度均 高于对照组 。 结论 : 采用 中药周期疗 法治疗 痰湿型排 卵障碍性 不 孕, 具有较好 的促 进E 和P 常分泌 、 主 卵泡直径增 大、 2 正 使 增加子 宫 内膜 的厚度 , 高 治愈 率 , 能提 具有较 好 的临床效果 。
病率 已经 达 4%左 右 [ 0 1 ] 对 排 卵功 能 障碍 的发 生机 制 , 医促 1 , 2次服 , 。针 西 剂 分 治疗 3 月经 周期 为 l 个 疗程 , 疗程 评定 疗效 。 2 排 卵治 疗 已获得 较 高 的排 卵 率 , 妊娠 率 较低 。 者 多年 来 在治 2 但 笔 . 照 组 :月 经 周期 第 5天 开 始 服 用克 罗米 芬 5m ,每 天 1 2对 0g 疗功 能 性 无 排 卵时 采 用 辨证 论 治结 合 中药 人 工 周 期疗 法 ,根 据 次 , 续服 5 。治 疗 2 周 期仍 无 排 卵者 , 据卵 泡 监 测情 况 连 天 个 根 月经 周 期 粉 阶段 用 药 , 与 克罗 米 芬等 治 疗 作对 比观察 。 并 结果 报 增 加剂 量 至 10 g 0m 。疗 程 同治 疗组 。

56例慢性胃炎胃溃疡临床诊疗

56例慢性胃炎胃溃疡临床诊疗

56例慢性胃炎胃溃疡临床诊疗【摘要】目的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对收治的56例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例患者。

在对照组中,给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在试验组中,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患者进行中医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6.4%)要比对照组(78.6%)明显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263)1g;奥美拉唑(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86 )20mg;克拉霉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223 )0.5g。

患者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

需要连续服用7d。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患者进行中药治疗。

中药配方为:陈皮9g、半夏10g、焦神曲10g、茯苓15g、焦山楂9g、连翘10g、丹参10g、莱菔子10g。

将这些药材加水进行煎熬,取汁液2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1剂/d。

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标准:患者在临床上的腹痛等主要症状得到消失,患者出现的体征消失,对患者进行胃镜复查,发现患者的活动性炎症已经痊愈,溃疡全部消失。

显效标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的腹痛等主要症状消失,头痛等次要的症状得到了基本治愈,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的胃粘膜急性炎症得到了基本痊愈,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

有效标准:患者表现出的主要症状已经出现好转,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病变范围缩小到原来的50.0%以上,溃疡面积缩小20.0%以上。

无效标准: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头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发现没有丝毫改变,同时也没有出现恶化的情况,溃疡面积缩小20.0%以下。

自拟胃炎灵治疗慢性胃炎55例疗效观察

自拟胃炎灵治疗慢性胃炎55例疗效观察

1 1 一般情况 病人5 例 ,均 为门诊患者 ,其 中男2 例 , . 5 8 女2 例,年龄最大者7 岁,最小者2 岁,平均年龄4 岁 。经 7 2 6 5
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 ,浅表性 胃炎病人2 例 ,萎缩性 胃炎病 7 人l例 ,肥厚性 胃炎病人2例 。 O 7 1 2 处方组成 海螵蛸2 g . 0 、焦 术g 、元岑2 g 0 、元胡2 g 0、 香附2 g 0 、木 香 1g 5 、瓦楞子 ( 先煎 )2 g 0 、青 皮1 g 5 、大黄
医 , 2 0 , 2 ( ): 4 05 5 3 .
[]董建华,周仲瑛.中医内科学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20 ,2 :2 1 3 蝴 02 7 0.
5 例病人 最长者6 5 周,最短者 1 天 ,结果痊 愈4 例 ,有 0 5 效8 例,无效2 ,总有效率9 % 例 6。
综上所述,通心络胶囊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 ,副作用 低 ,效果 明显。
临 床 研 究
ai ia s a c n c I Re e r h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 u n lo t n me i n n tn p an y hn s o r a f h o dc ea d E h o h r mc E i ・1 8 ・ 2
参考文献 [] 国际心脏 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联合专题组 .缺血性 心脏病命 1 名诊断标准 [] J .中华 内科杂志,1 8 ,2 4 9 1 0( ):2 4 5. [] 郭芝芳.p y l s 。s e n B受体阻滞剂对血小板凝聚集性近期节律的 2 h!ik ti等 影响 [] J .中华心血管杂志,2 0 ,3 3 0 2 0( ):5 8 5 0 2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55例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11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好,患者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中医;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致病原因多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性物质、胆汁反流、环境变化、长期精神紧张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1-3]。

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出血等情况。

中医辨证疗法体现整体观,除了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作用突出,对患者的远期健康也起到了很好保障作用。

慢性胃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加重,引发胃黏膜糜烂、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4]。

本研究作者选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6年8月确诊为慢性胃炎的110例患者进行实验观察,探究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資料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我国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均存在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胀气、反酸厌食等症状。

且经电子胃镜检查,患者胃部均出现水肿、黏膜充血,呈现花斑状或者痘疹样改变,伴随着黄白色或者灰色分泌物附着,可见散在性或者局限性的出血点或糜烂。

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6±3.9)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4±3.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片用药单一,希望内容丰富点](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372),3片/d,3次/d。

可适量给予稀盐酸和胃蛋白酶,如1%盐酸10 ml,3次/d;胃蛋白酶合剂10 ml,3次/d。

如果患者贫血,则给予维生素B12 50~100 mg/d肌内注射,治
疗20~30 d,口服叶酸5~10 mg,3次/d,直至症状和贫血完全消失。

1. 2. 2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首先对患者的具体胃炎类型进行诊断,若患者属于脾胃虚寒型胃炎,则给予香砂理中汤,组方为:木香、砂仁、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法夏;若患者属于胃热炽盛型胃炎,给予左金丸和泻心汤,组方为:吴茱萸、黄连、黄芩、大黄、莱菔子、香附、青皮;若患者属于肝胃气滞型胃炎,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组方为:柴胡、赤芍、川芎、香附、枳壳、吴茱萸、黄连、青皮、白术、蒲公英;若患者属于瘀阻胃络型胃炎,给予失笑散与丹参饮加味,组方为:炒蒲英、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延胡、地榆;若患者属于胃阴亏虚型胃炎,给予益胃肠汤,组方为: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石斛、花粉、山楂、蒲公英。

具体用量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酌情加减,连续治疗1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5]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4,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4,P<0.05)。

见表2。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由于其发病比较缓慢,且症状不十分明显,往往得不到患者的重视,导致病情发展,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现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外,还与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6-10]。

因此治疗该病不能仅依靠正常的治疗方法,同时还应要求患者注意生活和饮食习惯,尽量少食辛辣、凉食物,不饮酒,并保证足够的睡眠及保持愉悦心情。

本次研究中,作者选取本院11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观察,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处方中黄连、黄芩性苦寒,能够起到清除中焦之热的功效;干姜、半夏辛温燥湿,具有补中益气、祛除阴邪功效;党参能够帮助受损的胃黏膜进行修复,并提高患者免疫力;木香行气止痛、消除腹胀、调中导滞的功效;青皮消积化滞、疏肝破气;甘草对以上诸药能够起到缓和作用,并对胃黏膜进行保护。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
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好,患者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岳沿江.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分析. 医学信息,2014,15(7):431.
[2] 常建华.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医药,2012,31(9):657-659.
[3] 李金臣.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14-15.
[4] 张峻山.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心理医生,2015,21(18):49.
[5] 田杏红.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7):99-100.
[6] 王菲,王会丽,娄静,等. 慢性胃炎50例临床中医治疗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186-187.
[7] 王先锋,孔令辉.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0):20.
[8] 刘天杰.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4):159.
[9] 吕光. 浅析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99-100.
[10] 陈斌,刘艳红.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研究.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5(6):2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