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加方初级中学——蓝芳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前提,素质教育与数学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过程,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

一、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挖掘教材兴趣因素,鼓励学生动手体验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兴趣因素可以挖掘,尤其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既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又具可操作性的动手实践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并因此产生由此及彼地教学效果,例如,在几何内容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简易制作,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再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这样的动手活动,学生兴趣很浓,既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又触及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问题,学生动手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

(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渲染数学教学气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让学生根据投影仪投出的问题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不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的问题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教师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与教师一道再进行讨论,

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然后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分组讨论,组内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引导他们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别人的问题中启迪他们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的精神,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融合数学于生活中,体现数学学习意义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并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要注重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及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课要尽可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授课形象、生动,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教师讲课方法欠佳,学生的兴趣会必然下降。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的得失,提高教学水平。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兼收并蓄。关注社会生活,将时代的新鲜血液注入课堂。名师出高徒,教学是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能力驾驭课堂,才能使学生兴趣倍增。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众多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意境,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从而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优势,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既可以减少板书量,减少学生在课上的书写,节约时间;也可以把精选的习题通过多媒体更清楚更准确地展示出来;还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制成更生动、更直观的动画。数学偏重于逻辑推理,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使生活中的一些数学

问题的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如在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时,可以制作一个课件,上面演示一个动画过程,将两个圆的相对运动在屏幕上动态地展现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两个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两个圆之间的五种基本位置关系,以及各种位置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知。这样就使静态的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动态化了,让学生从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的结果来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使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的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

四、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如,在学习《关注三角形的外角》这节课中,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足球比赛中的视频,学生惊异于本节课竟然和足球赛有关,兴趣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了。紧接着提出问题:将球传给B处的球员还是C处的球员?选择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生学习完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后,就可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了,从而发现数学也和生活息息相关,进而诱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不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 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老师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男孩举起了手,“一本书a元,6a 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五、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

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无论是概念背景或例证,还是应用题内容的选择或练习题的设计,都应注意贴近实际,富有趣味性。如,在学习《打折销售》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周末和家长一起去商场,亲自感受打折销售这一活动。由于有了之前的亲身经历,学生上课时兴趣极高。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所学内容。可见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乏味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寓教于乐”,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得学习内容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吸引力,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运用的学生学习情趣培养法是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源于生活其学习成就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