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产业实施方案

充电桩产业实施方案
充电桩产业实施方案

充电桩产业实施方案

xx发布

根据中汽协预测,预计到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160万辆,同比增长30%。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的是对充电基础设施建

设需求“体量”的进一步增长。从行业的规律来看,最合理的车桩比

应该是1:1。这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增

长空间。

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原则,加快结构调整。相关产业要持续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完善有利于发展的市

场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避免投资盲目扩张,促进相关

产业健康发展。

为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指导路线

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

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信息链、人才链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区域国民经济新支柱。

第二章指导原则

1、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产业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资金投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2、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3、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第三章产业发展分析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表示,到2022年山东电力自建充电桩将达1.5万台,广泛覆盖城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到2022年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10万个以上。日前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2018年这个公司新建扩建的114座城市充电站、高速充电站已全部接入智慧车联网平台,充电设施日服务电动汽车充电能力达万余辆。

日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传来消息,2018年这个公司新建扩建的114座城市充电站、高速充电站已全部接入智慧车联网平台,充电设施日服务电动汽车充电能力达万余辆。

截至目前,山西省11个地市城区、60%的县域、在晋国家级高速公路均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充电设施。山西省电力公司还建设了6座“风光储存”一体化功能的示范充电站,探索构建太阳能、风能、市电一体的供电系统。

按照规划,下一阶段,山西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建设重点领域为公交专用站、城市公共站、小区有序充电桩、星级供电所、高速公路服务区、县域核心城区、5A级景区等。未来几年,山西省电力公司将建成以专用充电设施为重点,城市公共充电设施及城际高速公路快充设施为主体,县城区域及供电所分布式充电桩建设为辅助,车联网平台为支撑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

随着近两年来的新能源汽车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其配套必备设施充电桩的建设规模也随之扩大。2010年—2017年七年间,我国充电桩数量已经从千余个增长至21万个。2015年11月,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

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公共充电桩50万个,私人充电桩43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近两年我国连续发布多项政策,加快居民区、停车场、单位内部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引导下,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截至11

月末,充电桩数量已达72.8万台。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

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统计数据显示,

2018年1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00万辆,目前

累计推广应用量超过300万辆。不过充电基础设施依然面临建设落地难、运营效率低等问题,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亟待提升。

目前,各地政府加速推动充电桩建设,随着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行业互联互通程度逐步提高,充电接口、信息互通日渐统一,车主寻

找充电桩、支付充电费等消费过程日益便捷,而私人充电桩建设受制

于小区物业和电网系统的多方协调,随着私家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不断

放量,私家车主会逐渐选择使用高效率的公共充电桩进行能源补给。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补贴政策逐渐向充电基础设

施建设等环节倾斜,充电桩建设步伐有望加快,同时随着城市公共类

充电桩快充需求的不断增大,充电桩充电功率将呈现明确提升趋势。

整机制造商、充电模块等电力电源设备制造商将直接受益。

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充电桩产业将加速建设,充电桩行业

发展正当时。

第四章区域发展分析

一年来,区域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考虑政策性减收因素同比增长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左右。粮食产量达到xx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长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xx%,低于全国xx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xx元和xx元,分别增长xx%和xx%。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

xx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今年是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

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左右;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增长xx%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增长xx%;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xx%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xx%以内;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

排放量继续下降。上述预期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相衔接,兼顾需要与可能,以体现既积极进取又切实可行的要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展望“十三五”,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风险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发达国家加快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其他发展中国家竞相推进工业化进程,我国产业发展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受到的冲击更加明显。同时,随着全球产业升级调整出现新趋势,新科学、新技术不断进步,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后发优势,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对外合作提供新机遇。

从国内形势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拥有的传统要素优势逐步减弱,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接替产业培育还需要较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倒逼必须激发内生动力、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

立足区域创新功能定位,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吸引区域创新资源,积极推动科技园区、

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创新联盟共建共享,为建设创新型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协同创新支撑

协作共建科技创新园区,吸引和利用区域高端创新资源,鼓励各地加强与区域知名产业园区、企业总部、科研院所校的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模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联合打造区域创新联盟,围绕全省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我省优势企业联合区域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建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联盟,共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专利信息平台和知识产权专家库,交叉许可和共享知识产权。

协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产业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水资源等领域,与区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研究,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共建科技研发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培育技术创新主体,依托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引进区域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设立成果转化企业和分支机构;加强与区域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合作,组建集研发与产业化为一体、企业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平台。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推进区域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结合、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技术交易市场网络,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集成服务。

(三)用足用好区域创新资源

推进创新平台合作,围绕我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等模式,与区域联合建立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检验检测机构。加强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

引进用好区域人才智力,加强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制度衔接,搭建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推进工程,开展区域创业导师行行动计划,支持区域高校在我省建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吸引区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到创新创业。

第五章发展目标

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行业经济总量稳步上升。到xx年,产

业销售收入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xx%以上。到xx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核心区及外围,形成xx个特色产业集中区。

第六章核心任务

(一)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工程

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行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创新招商方式,

促进行业产业重大项目向区域行业产业承载地集中。积极实施会展招商,加强与行业协会、专业会展机构、科研院所等协作,通过各类行

业的大型会议、专业协会年会、研讨会、鉴定会、展览会等宣传推介

行业承载地硬件和软件服务水平。开展专题招商,选择产业优势明显、企业集聚度高的地区,举办各类专题招商会,加强同区域内外协会和

商会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委托招商、以商招商。

(二)优化区域布局

统筹环境容量、资源能源、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引导调整产业

布局,形成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三)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第七章保障方案

(一)加强培训宣传

鼓励高等院校开展相关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学习与沟通合作,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注重宣传引导,建立区域宣传示范基地,采取主题宣传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开展产业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二)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机制

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扶持一批在品牌创建、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名品牌合法权益的行为,在工商登记、商标注册、域名注册、市场监管等环节提供支持和服务,为知名品牌的创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