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1)
“传神写照”——小议中国人物画的写意造型观

“传神写照”——小议中国人物画的写意造型观作者:林志军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3期“传神”作为人物画的创作理论,最早在绘画界明确地使用这个概念并系统地加以论述的是东晋的顾恺之。
相传他画人物,有时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阿堵之中。
”“写照”一词源于佛学,代表着主体的神妙感知能力,就应表现出人的心灵、智慧,由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画之妙不在形体塑造本身,而妙处在于能传其神,要做到传神关键在于人物画像的眼睛。
画论中就记载了顾恺之为殷仲堪画肖像,对其眼疾“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巧妙地处理了写实和美化的关系,存其缺点又不伤其精神。
顾恺之在《论画》中又言:“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
”文中第一次提到了“以形写神”说,虽然并不是作为独立肯定的概念提出的,并存在着重神轻形的倾向,但对形与神的探讨是很有价值的。
“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此句意为:凡是有生气的人,没有在举手致礼时,眼睛向前看,而视线竟无所对者。
“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意为:以形写神而人物面前没有实在的对象可以对视,采用的手段相违背,传神的目的就不能实现了。
顾恺之以形写神思想的提出,表明,我国的绘画艺术,特别是人物画,自汉以来已发展到一个神主形次的新阶段,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新的变化。
魏晋以后,人物画家无不把传神作为绘画表现的最高标准,在对形神的把握上,由于有不同的侧重,概括地说,大致表现出两种思想观念,一种是主张形神兼备,在形似中求神似的以形写神观;一种是重神轻形、离形得似的以神写形观。
从传统人物画作品所呈现出的特征分析,重视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观念并不是要求创作的形象与客观形象之间的一对一的视觉直观相似性。
他们只是在对形的要求上相对更严格一些罢了;重神轻形、以神写形的观念也并不是完全否定形似,他们要求的只不过是约形而已。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顾恺之因而在人物绘画上提出了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传神论。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了解古代人物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目标: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时间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
但有没有想过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代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新授: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1、古代人物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第3组问题: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2、分组讨论,欣赏古代传神写照人物作品:步辇图---阎立本唐簪花仕女图---周昉唐古代帝王图---阎立本唐太白行吟图---梁楷宋明代画家徐渭像关天培像孔昭靳清结果:学生能够把每幅画的特点基本上说出来,还能把有关历史上有关人物功绩说出,能够把部分画的内容通过动作演示。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主备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师备课内容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欣赏评述教学班级七年级班教学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
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1/ 3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个性思考■ 以形写神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 1. 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 27. 1厘米572. 8 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
岭南版美术八上第6课《传神写照的人物画》教案1.docx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研制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尾页☆补充设计☆品味人生1、很多时候,看的太透反而不快乐,还不如幼稚的没心没肺。
2、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顾城《生命幻想曲》3、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4、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
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愈合就无人晓得我内心挫折。
5、永远不要隔着屏幕说分手,最大的遗憾是连离开都不能当面说清。
6、最先道歉的人最勇敢,最先原谅的人最坚强,最先释怀的人最幸福。
7、好像每次都是这样,没有例外。
在我们最需要有一个人去依靠的时候,往往到最后都是自己一个人挺过去。
8、对我不满意,请直接来给我说,别到别人那里去宣泄你无处安放的情绪。
9、有些事,你把它藏到心里,也许还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
10、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对自己太苛刻的人只会消耗掉更多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11、人,相互帮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简单;路,有人同行才不觉漫长;爱情,要相互记挂才体味情深。
12、只有当痛苦在可以承受的时候,我们会自怨自艾。
当痛苦无法承受,我们就只会一笑置之。
13、爱情是一颗心找到另一颗心,而不是一张脸找到另一张脸。
为了找到那颗心,我们要学会不要脸。
14、比失去你更令我伤心的事是,你都没有为了和我在一起而努力过。
15、这世上有一条路无论如何也不能走,那就是歧途,只要走错一步结果都会是粉身碎骨。
——《千与千寻》16、保持一份自信,做最好的自己,宁可高傲地发霉,不要低调地恋爱。
17、亲爱的,我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流浪流浪。
灯火阑珊或是烟火灿烂,我总是愣在某个角落,静静的等你走来。
18、其实爱情里处得好不好,标准就两个字:不累。
因为,对的人,不会让你觉得累。
19、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20、如果曾有那么一个人,跟我说只要心里想一想我,就会铺天盖地地难受。
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word教案1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讲课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二、讲课时刻:2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深切明白得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二、能力:运用欣赏方式,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及生平的介绍,使学生体会韩熙载青年励志念书习武胸怀远大理想,年老时南唐统治朝不保夕政治理想和理想完全破灭时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
增进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切明白得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五、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式,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六、课业类型:教学,提问探讨七、教学方式:教学,演示法,提问探讨八、教具学具:教材,ppt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进程:第1课时一《韩熙载夜宴图》提问1:看看那个名字——《韩熙载夜宴图》什么意思?v 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绘写的是夜宴的全进程。
提问2:猜猜韩熙载是谁?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问题3: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v 夜宴只是家里人吗?v 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v 猜猜画家画了多少个人?v 宴会上都做什么情形?v 气氛什么样子?二欣赏《韩熙载夜宴图》v 顾闳中五代,绢本,宽——长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问1:顾闳中什么缘故要画这幅画?想一想:细致观看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
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什么缘故韩熙载还常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提问试探:显现的宾客较多。
猜一猜画面整体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第一段是“听琵琶演奏”,刻画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霎时。
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
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
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好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画家关于不同的人物,依照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
高二教学设计传神写照中国古代人物画

传神写照——中国古代人物画适用学段:高一或高二年级类型:欣赏课课时:45分钟教学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的活动性教学教学设备:挂图或多媒体一、教学目标a.培养学生全面和细致的观察能力。
b.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独特的艺术传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深入理解的目的,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c.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学习兴趣,通过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并尝试美术实践活动,同时能运用一定的专业术语表述感受。
d.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a.认识、理解、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b. 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独特的艺术传统——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三、教学难点a认识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画面构图,以及对作品传神写照之处的理解。
b.如何调动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学习的兴趣。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若干图片和资料,古典音乐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资料:毛笔、纸和自制的笔。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与尝试同学之间互相观察,用文字、语言描述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用毛笔或自制的笔(树枝、棉签等工具),尝试描绘某位同学的形象,并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同时简要说明该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
由自己的绘画作品导入教学,以一系列的设问:这个人物外表有什么特征?他在干什么呢?通过他的形象你能看出他的身份吗?你能通过外表看出人物的心情吗?等,引起学生对作品中的主人公---韩熙载研究的兴趣。
(媒体展示一组韩熙载的头像)活动二:分析与交流单元活动(一)“排序”(准备《韩熙载夜宴图》的5个片断)根据老师给出的五个片断,要求同学们按照一定线索把该画串联成一幅完整的长卷(把排列顺序的序号写在各组的答题板上),并且给每个片断起一个恰当的标题。
单元活动(二)“他是谁”找一找,这个人物在长卷的什么位置,他是谁?画家为什么画他呢?画家是谁?等.围绕一组问题师生查阅资料,共同讨论。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

——《虞美人》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 画家顾闳中 绢本设色,横335.5 厘米,纵28.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五代)
问题1: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方式? 问题2:画面的每个段落是如何做到既独立又连贯的呢? 问题3: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问题4: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 问题5:这幅画的色彩和线条上有什么特点? 问题6:在内容和形式上整幅作品存在着哪些对比?最主要的对比是什么?这 些对比对人物的塑造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传神写照
“传神写照”是指既要描绘物象的外貌又要描绘物象的精神。没有外部体貌 特征,就没有人物的存在;没有传神的内在气质表达,人物就没有精神。所 以二者缺一不可。“传神写照”成为画家塑造人物形象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也成为品评人物画艺术作品的标准。
思考 探究
1、作品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2、画家用什么样的线条描绘出人物的身份和特性?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篇》画的一幅插图性画卷,现存唐代摹 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仅剩9段。 作品采用游丝描手法,笔法如春蚕吐丝,画面中的线条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 形象生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 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形神兼备。
《女史箴图》局部 绢本设色 顾恺之 长348.2cm,高24.8cm,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请同学们对比这两幅帝王图,他们分别有什么特性神韵,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得出来?
有所作为的帝王, 冠带轩冕、威严肃 穆、睿智颖悟,一 派雍容大度的神态。
曹丕在画中的形象, 虽有皇帝的气势, 但心地狭隘,显得 外露不含蓄,目光 逼人,一副骄横不 可一世的神态。
初中美术_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导入新课由学生喜欢的、正能量的TFboys图片导入,询问了解他们生活情况通过的方式,引出一千多年前的小朋友的生活情况,导出本课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欣赏感悟1、童年生活《小庭婴戏图》宋佚名引出中国人物画的核心:传神,指生动逼真的刻画出人或物的神情。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传神,通过一个演员的演技来更好地了解传神。
2、演技传神陈坤,电影《龙门飞甲》里扮演雨化田,带着问题观看电影片段。
小组讨论:(1)、你觉得雨公公是一个怎样的人?(2)、从哪几方面感知到其性格特征的?师总结:自傲、话语里不给人留情面、比较刻薄、甚至有些狂妄。
从语言、动作、表情、情节。
(二)发展探究1、画笔传神官员的生活《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1)画面时代背景。
(2)画作内容:听乐、观舞、休憩、轻吹、告别。
(3)夜宴中的主要宾客。
(4)韩熙载在画面中出现了几次?怎样的神奇?师总结:我们看到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的心事重重、忧郁寡欢的精神状态,揭示了主人公在当时形势下之身置华宴歌舞中的苦闷、空虚、无可奈何的复杂心境。
(三)深入研究1、“神仙”的生活(1)《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师介绍:画作时代背景及内容。
(2)《泼墨仙人图》南宋梁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两幅作品画法的不同。
师总结:中国画按技法分,工笔:造型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设色精致素雅。
写意:笔意恣意奔放,造型洒脱简约,不拘一格,言简意赅。
2、军旅生活《免胄图》北宋李公麟师介绍:画作相关背景、画面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其绘画手法,不同于《洛神赋图》和《泼墨仙人图》,得出中国画的另一种特别画法:白描,用细笔勾勒一些轮廓,纯用墨线勾勒形象,不施色彩。
3、帝王生活(1)《步辇图》唐阎立本师介绍画面内容及相关背景,生观察画面右侧(李世民)这一局部。
(2)《历代帝王图》(局部)唐阎立本作品中的两位,晋武帝司马炎和陈后主陈叔宝,把司马炎的脸、身形与周围的人物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