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美 元的外 汇储备( 占现有外汇储备总 量的 1 % ,作 为官方其他外 约 0 ) 汇 资产建 立国家能源基金 , 由指定机构专门进行石油和稀缺资源的购 买。 基金 用途单一 , 易于管理 , 便于有关部门根据市场状况对石油等 资源 与外 汇的配置 比例做 出灵活调整。
(-建立外 汇平准 基金 -) 我 国可以设立外 汇平准基金作 为调节外汇 市场和稳定汇率 的专 用基金 。当外汇市场供求发生较大变化 、汇率 出现动荡时 ,央行运用
低位 时期 ,政府 可以依 照中投公司的成立模式 ,一次性置换 2 0 亿 00
量。通常 , 适度规模 的外汇储备在调节 国际 收支 失衡 、 维持本 国汇率 稳定、 当向外举债保证及提高国家信誉等方面有着重要作 用。 充 但就 本质而言 , 外汇储 备是将本 国的资金 置于海外 , 以供他 国使 用, 持有 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是国内的投资收益率。 据 中国人 民银行公布的数据 ,截至 2 0 09年 1 2月末 ,我 国外汇 储备余额已经达到 2 . 4万亿美 元。 这是一笔庞大 的外汇储备 , 当于 相 我 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5 % 且其 中有近 1万亿 的美国债 券。能够拥有 0, 这么大一笔财富并成为美国的债主当然可以带给我们成就感 , 但同时 也产生了巨大隐忧 , 因为美元贬值的风险一直存在。 特别是这次金融 危机以来 , 府为 了救市又一次采取强力度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 美政 策, 这势必会导致美元增发 、 美元贬值 , 使美元资产实际支付能力缩 水。据中国社科 院测算 ,如果 2 0 年 9 3 09 月 0日至 2 1 年 9 3 00 月 O 日期间 , 美元对各种主要货币均贬值 2 % 0 ,以现有汇储规模计 ,中国 遭受的损失将高达 人民币 3万多亿 元。因此 ,完善现 行外汇储备管 理方式是 当前我国亟待 解决的问题。

物价上涨、增长衰退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物价上涨、增长衰退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二 、 币政 策调 控 的基 石受 到挑战 货
从我 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来看 , 货币流通 速度下 降无疑是 当 前我国货币供应量 目标 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差 的主要原 因( 夏 斌 、 强 ,0 11 B n e 和 Dxn 20 )1 据 中 国 经 济 运 行 廖 2 0 )1 e nt 8 , t i (01[ o 9 根 的现实认 为 ,中国经济结 构 中金 融体系 以银行主导 为主要特 征, 大部分 国有 企业 以银 行融 资为主 , 这使得 货币政 策不得不 更多地通 过银行 贷款来直 接影响总需 求与 总供 给 , 因而 , 与其 他 国家相 比 , 中国 的货 币供 给具 有更 强的内生性 , 无法准确地 确定货 币供给对价格 和产 出的影 响。赵 留彦 、 王一 鸣(0 5 [ 2 0 )0 1 1 认 为我 国货 币需 求 的增 长速度要 大于 收入增长 所引发 的流 通
供 给以确 定的机制影响价格 与产 出 , 外生性 的货 币供 给为货币 当局 主动 性的货 币控 制提 供条件 旦 这些 前提假设 不 断地 受 到来 自理 论 和经 验 事 实 两 个 方 面 的 冲 击 。如 E t l s ea和 rl M skn 19 )l 出 , i i( 9 7 [ h t 指 囿于各种因素 ( 经济 的 、 政治 的 ) 的冲击 , 现实的经 济运行 中我们很难 保证货 币需 求 函数 或货 币流 通速 度的稳定性 , 仅仅依靠货币 的增长 率似乎无法对通货膨胀水平 给 予 充 分 的解 释 。Fi ma r d n和 K t r(9 2 1B b 、 edy和 e ut 19 )] aaH n r e 2 、 Sl (9 2 } t 19 )j d 丌 3 以及 T o ( 9 4 H hma 19 )的研究也对上述观点提供 了支 持, 并指出货币供给 、 产出与价格之 间的均衡关 系仅在 2 O世纪 8 0年代 以前存在 , 之后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再稳定 。 进一步 , 在货 币供 给与经济之 问存在一 些长期 且稳定 的相关关 系的大 多数 国家 中 ,长期 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长之 间的相 关程 度非常高 , 几 乎接近于 l ;而真实产出增长与货币增长之间则不存在长期 的 清 楚 的 相 关性 ( o e d md Meur ( 9 4) ; oe e md K m n ia gi 18 B sh na e Mis 19 )1 C n l s mdWee(9 5 【) l ( 9 5 1: ade br 19 ) 。但 我 国经 济 运 l 6 Mc sa 行 的事 实 却 似 乎 与 之 不 符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1998年以来,针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国内消费需求疲软以及出现了通货紧缩等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持续地适当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需求不足的约束。

总体来讲,货币政策收效甚微,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失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央银行层面上的障碍三大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虽然很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也较高,但其实际效果却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

(二)金融市场层面上的障碍1、货币市场。

总体来讲仍不成熟,缺乏足够的中介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交易品种或缺,金融工具和手段创新滞后,货币市场缺乏流动性,地区分割的银行间分隔严重,交易不活跃,货币政策传导缺乏广度,低速低效。

2、股票市场。

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强,长期没有退出机制,其股指变动与经济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异动状态,股市泡沫膨胀,股票价格难以产生财富效应,隔断了相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上种类不多使公开市场缺乏载体,另一方面交易不旺,以调控基础货币为目的的公开市场业务缺乏交易基础,严重阻碍了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

(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层面上的障碍1、商业银行的垄断性。

2、商业银行有风险约束,而无利润约束。

3、商业银行的集权管理。

4、商业银行发展意识不强,倾向于减少或收回贷款。

(四)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传导障碍1、企业方面。

一方面由于供给相对过剩,引起物价下降,宏观经济环境并不乐观,企业对市场前景并不看好,非意愿存货投资增加,投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面向市场的研发、营销和管理机制,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盈利条件和偿债条件都难以满足贷款条件。

2、居民个人方面。

从1994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城镇住房制度以及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居民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预期支出上升。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y2-y1<y4-y3
▪反之,LM陡峭时,货币
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
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大。
27
y1 y2 y3 y4 y
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
货币政策效果
• 证明:由公式可知
r k ym
hh
• LM曲线越陡峭,由L=m0+m1=ky-hr 可知: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h值越小,表示货币需求L受利率r影响较小,货币供给量m只要
• 结论:LM不变,IS曲线越平坦,即d越大,货币政策效果 越好。
26
货币政策效果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的斜率不同
•货币供给增加
•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 小。
•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 大。
r% IS1
IS
LM1 LM2
2
▪LM平坦时,货币供给增
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 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 小;
幅度越小,扩张的财 政政策效果越小。
16
LM:r ky m hh
r%
LM
r5
r4
IS4
IS6
IS3
r3
IS5
r2
r1
IS2
IS1
y1 y2 y3 y4 y5 y
LM曲线三个区域的IS效果
凯恩斯区域极端情况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区域, r% LM呈水平状。此时,货币政
IS1 IS2
5
主动学习
练习
经济处于衰退之中,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000亿美 元就可以结束衰退
A. 如果MPC =0.8,没有挤出效应,国会应该批准
增加多少政府购买来结束衰退?
B. 如果存在挤出效应,国会批准的政府购买应该 大于还是小于这个数量?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是备受关注。

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也受到了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二是人口结构出现了倒三角形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8.7%,老龄化程度较高。

而且老年人口的增速高于总人口增速,这意味着老年人口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这一趋势将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储蓄率的增加,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影响。

老年人口增加导致储蓄需求增加,而储蓄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储蓄增加会导致社会资金过度集中在金融机构中,从而减少了金融机构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货币政策通过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传导,但由于储蓄率的增加,金融机构可能更多地将资金用于购买政府债券或者进行金融投机,而减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需求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变化,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导向。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导致部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而另一方面则会推动养老和医疗保健领域的需求增加,这对通货膨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变化会对货币政策的导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需求将会增加,这会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结构产生影响。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作者:王先福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文章对在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各种约束进行了阐述,并实证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效果。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不能解释近年来的GDP的增长,我国可以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替代目前状况。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利率市场化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约束分析1998年,央行宣告取消沿用多年的信贷计划管理,表明货币政策模式由总量的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转变基本确立。

间接调控方式主要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作为中介指标的变量(如利率、基础货币等),从而最终控制社会货币总量的宏观调控模式。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间接调控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受到货币政策工具约束、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约束以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约束。

1、政策工具约束(1)公开市场业务。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缺点是中介机构不足,只有人民银行管理的资金交易中心发挥着大小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结算中介作用。

现实情况是:交易量较少,对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大;由于市场分割,金融工具和创新不足,资金流向同向性严重,效率低下;在目前宏观经济状况下,相对企业贷款而言稳定,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不愿出售,使得公开市场的操作基础大打折扣。

(2)法定准备金率。

1998年3月央行将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并为存款准备金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备付金率从18%~20%下调到8%,1999年又下调至6%。

一般认为准备金的下降会引起货币供应的多倍增长,但从我国目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看,其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3)再贴现业务。

由于我国商业信用不发达、规模小、信用低下,再贴现市场对利率水平和货币需求没有太大的作用。

同时商业银行手中持有大量的超额准备金,再贴现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也不大。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的挑战 。关 于货 币政策有 效性 问题成 为学术研究 的前 沿课题 。货 币供 给 的变动 对 于经济 增 长 、物 价稳 定和 长期充 分就业 的影 响需建 立相关 理论模 型 ,进 行实 证检验 。
二 、实证分析
1 .衡 量货 币政 策效果 的标 志 。我 国中央 银行 现行 货 币政 策 目标 是 四个 :稳定 物 价 、经济 增 长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 衡 。不 同 的国家 、同一 国家 不 同的历 史时 期 ,所 面 对 的并 不 是所有 货 币政 策 四大 目标 问题 。换 言之 ,货 币政策 四大 目标 的存 在形式 不是并 存性 而是 继起 性 ,从 中央银




第2 2卷第 6期
21 0 0年 l 2月
广 东行 政学 院学报
J u n lo a g o g I si t fP b i mi it t n o r a fGu n d n n t u e o u l Ad n s ai t c r o
Vo . 2 No 12 如6 .
城 镇 总人 口 。
了新 的发展 阶段 :市场 供 求 结构 变 化 ,
收稿 日期 :2 l—O — 2 O0 6 4 作者 简 介 :张杰 (9 4 ) 18 一 ,男 ,湖 南 湘潭 人 ,南 京 审 计 学 院金 融 学 院 教 师 ,博 士 。 7 5
出现 了阶段 性生产 过剩 ;经济结 构调整 虽有实 质性进 展 ,但 矛盾仍然 突 出 ;企 业 和商业 银行 的经 营机制正 发生深 刻变化 。我 国经济进入新 的结 构调整 时期 。同时 ,国 际供 给 过剩 ,国际市场 竞争 激 烈 ,我 国的外 部经济 环境不 容乐 观 。在这 个 经济 阶段 ,通 货膨 胀 已不 是经 济 增长 的 主要 矛盾 , 经 济增长速 度会有 所降低 ,就业 压力将 持续居 高不下 ,这对 我 国货 币政策 的制 定 和实施 提 出了新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分析——基于“三元悖论”视角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分析——基于“三元悖论”视角

个 目标 。2 0 年 , 纲等经济学家又在此基 础上进 01 易 步完善 了“ 三元悖论 ” 型 : 模 假设 X、 z分别表示 汇 Y、

率稳定 的程度 、资本 自由流动的程度和货币政策独立 的程度 , 如果 X、 z的取 值在 O和 1 间 , Y、 之 那么 三者 必须满足约束条件 X Y Z 2 三元悖论” 型在多个 + + = 。“ 模
第 2 3卷 第 5期 20 1年 1 1 0月
重 庆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h n q n a i o r a fC o g i g R d o& T Un v ri V ie st y
VO . 3 NO 5 I . 2 Oc . 01 t 2 1
国家的金融政策实践 中已经得到验证 。
从我 国基 础货币 的来 源结构看 , 近年来 人 民银 行
对金融机构贷款 的 占比呈下 降趋势 ;外 汇 占款作 为基 础货 币的组成部分之一 , 比重逐年上升 。 多的外 汇 占 过
款对我 国货 币政 策的 自主性有 一定影 响 ,货 币供应 的
占款的成本正持续攀升 ,货 币政策 的有效性 正在受到 挑 战。可以看 出, 目前实行 的货币政策总体上 有效 , 但 货 币政策成本较高 。 2 我 国当前货 币 自由流动程度分析 .
自 20 0 9年底开始 , 国际市场上 资本大量 回流 , 这
些 急速涌入的资本大幅推升 了资产价格 ,进一步使 资
的下滑 。从 2 0 0 8年 9月 到 2 0 0 9年下半年 , 民 币对 人
美 元汇 率一 直在 6 3左 右震荡 ,并且 震荡 幅度 非 常 . 8 小。 得益于稳定 的汇率 , 国当时 出 口降幅低 于世界平 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摘 要:针对通货膨胀高企的现象,2006年至今,央行多次上调基
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是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对当前我国货
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
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7836-
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但是,在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急升,继2007年我国消费
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4.8%后,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CPI同比增
长8%。中国政府已经将治理通货膨胀视为宏观经济第一要务。这次
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⑴构成CPI的八大商品类别看,上涨幅度较
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大
部分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⑵随着次级债
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
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使中国企业背负了越来越
重的成本压力,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产品的成本推动效应,
将带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扬。⑶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推动了劳动力价格
的上升、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提高,而且就业刚性增强。
针对CPI高企的现象,2007年提出适度从紧“防止经济增
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的
货币政策,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一年内十次上调存款准备
金率,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今年以来又五次上
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一季度央行累计发行约1.7万亿元央票,
正回购额超过1.8万亿元。银行为回收流动性采用了这么多政策,但
必须看到,由于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流动性
过剩依然严重。仅到11月末,外汇占款已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
比年初增加31 639.4亿元人民币,扣除央行净回笼的2.63万亿元,
仅外汇占款一项,基础货币新增约5 000亿元。由于外汇占款的持续
增加,2006年和2007年基础货币余额只是增速放缓,但是绝对量还
是以很快的速度增长。可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挑战。
一、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
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
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
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中国人民银行调节经济的货币
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利率政
策等。这些工具都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而存在着制度缺陷,致
使货币政策不能很好地通过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制约了货币政策效
率的发挥。
(一)公开市场业务。中国人民银行灵活运用对冲工具,加大
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搭配使用中央银行票据和以特别国债为工具的正
回购操作,收回银行体系流动性。但是,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和持有
结构不合理使得国债缺乏足够的操作规模,且多为中长期国债,而适
用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短期国债却很少。2007年,通过在公开市
场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所回笼资金5.14万亿,但净回笼仅为8 200
亿元,比去年增加不到一成。原因在于今年有高达3.6万亿元的央行
票据到期,如果再加上正回购量,则到期资金量高达4.4万亿元。因
此,虽然通过央行票据等收回了部分流动性,但这些央票以后还会到
期,只是把更猛烈的流动性问题给推迟了,因此,很难通过公开市场
业务压下去。
(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信贷资金供求
情况,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
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我国再贴现操作实行
总量比例控制、期限比例控制和投向比例控制,再贴现所占基础货币
的比重偏低。这一操作规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
理和统一调度的管制下,显得缺少灵活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贴
现政策的活力。
(三)利率政策。⑴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但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加息虽然可以回笼流动性,但还
不能真正反映资金供求状况,难以灵活有效地带动经济主体行为进行
调整,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非常之小。作为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的
一年期存款利率所经历的所有调整时间点上的名义利率和扣除同月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幅度后的实际利率,从2007年,实际利率一
直呈负值,并且负值水平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意味着信贷成本、资金
成本偏低,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与从紧的货币政策
不符。⑵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与扩大,人们存钱的方式有
了很大的改变,不单是储蓄,资金还会向其他金融市场分流。同时,
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和财富的积累,消费需求逐步升级以及提前
消费的观念,带动了对房地产和汽车的消费,使居民更愿意采取银行
消费贷款的行为。因此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得不敏感且利率弹性较小,
从而货币政策失效。⑶央行今年连续五次调高准备金率而未采取加
息,也是对当前经济“把脉”的结果。因为,人民币在不断升值的同
时美元连续降息,中美利差进一步加大,国际热钱大举进入中国,因
此缩窄了人民币加息的空间,制约了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空间。
(四)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
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此项政策是
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央行一季度货
币政策报告显示,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3月
末仅为2%,比上年年末低1.3个百分点。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
对流动性风险的需要。从历史经验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都在
2%以上。因此,目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已相对不足。而目前
17.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二十年来最高,商业银行的头寸显得不
足,未来提高法定存款准金率的空间已经很小。
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政策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研究表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大,其实施货币政策的效率
就越高。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够,在行使货币政策时受到多方
干扰。在我国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安排下,在进一步加强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还要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尽量公开中
央银行采取的措施和操作的相关信息,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增强公
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预期。
(二)发展完善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操
作的基础平台,也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我国货币
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低等严重制约了我国货币政
策的有效发挥。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货币市场,建议一个
独立的部门来专门行使货币市场的管理与引导职能,以强化货币市场
管理,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全面负责和统一协调货币市场的业务发
展。一方面要培育国债市场的适度规模,以优化央行和金融机构的资
产结构,提高国债资产比重;另一方面要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
结构,保持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物质载
体。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基本上
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这种非市场化的利率,使货币市场的利率弹性
有限,从而抑制了宏观金融调控措施的高效率实施,同时不利于优化
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削弱了利率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
必须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地完善利率结构,形成以市场资
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的
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利率的市场导向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央行
调节货币供求、居民决定消费支出、企业选择投资机会的资金价格信
号。同时,以市场化的利率来约束企业的信贷行为,从而提高其对利
率的敏感度。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体制
改革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
素就是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
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允许资本有限制地流动,同时逐步放宽人民币汇
率的浮动区间,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途径,
是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当务之急。通过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大,
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分流
外汇储备,舒缓外汇占款压力,减少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
础货币。只有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才能建立市场化
的汇率形成机制,便于中央银行更好地利用汇率政策杠杆来调节外汇
收支。

参考文献:
[1]杨桂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探析[J].华北金融,2008,(2).
[2]周茂平.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探讨其有效性[J].廊坊师范
学院学报,2007,(12).
[3]何静.关于提高货币政策有效牲的对策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6,(6).
[4]徐冰.货币政策透明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金融与经济,2008,
(1).
[5]孙晶,李涵硕.货币市场的完善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6]李思敏.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内生性问题研究[J].南方金
融,20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