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的杨卫泽们为何成高腐败
一二把手互相举报都没好结局

一二把手互相举报都没好结局书记和市长谁大谁小?级别一样大,其实市长还是要小很多。
书记和县长谁大谁小,级别一样大,其实县长还是要小很多。
在官场,市长和县长还有乡镇长,都要给自己一个定位,不要给书记抢风头,谁要犯了这个忌讳,谁就会很倒霉。
当了乡镇长,你就是再也要忍着不霸道,当乡镇的书记升迁了,你自己当了书记再霸道,不然你的结局不会好。
南京的市长季建业行事霸道,在南京说拆就拆,说扒就扒,被称为“推土机市长”。
但是你拆房子可以,扒街道可以,你千万不要扒拆书记在南京的面子,千万不要扒拆书记在南京的威信。
季建业霸道的作风,让书记杨卫泽很不高兴,因为杨卫泽的作风也很霸道。
两个人都霸道了,矛盾和积怨都冒出来了。
俗话说一个槽上不能栓两头叫驴,就是这个道理。
两个都能提能要,不是两败俱伤,就是鱼死网破。
季建业的落马在杨卫泽之前,媒体和南京坊间认为和杨卫泽或明或暗的举报有很大的关联。
一般来说,书记遇到强势霸道的市长,自然是牛大自有捉牛法,慢慢地额让市长就范。
或是让领导出面给市长做做工作,让市长收敛一些。
或是自己比市长更霸道,让市长自己就范。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杨卫泽而没有选择这两个做法,而是选择了或明或暗的举报方式,让季建业市长落马。
这个办法其实最愚蠢的办法,一枪戳死杨六郎,在官场和朋友圈都是最忌讳的。
杨卫泽选择了这个愚蠢的举报下级的办法,也就又给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的死路。
你把别人逼到死路上去,别人也会把你逼到死路上去。
结果是季建业进去了,季建业的岳父开始进京举报杨卫泽。
季建业岳父虽然八十多岁,曾任江苏常务副省长,肯定知道举报的过程和举报的程序。
杨卫泽最后也被查处了,南京坊间认为是季建业岳父举报的功劳,但是杨卫泽肯定也是很不干净的。
假若两手空空,就不怕别人举报。
就怕自己手里攥着金疙瘩,兜里装着金疙瘩,那不是已举报一个准。
何况是副部级的官员举报,就大有破釜沉舟之势,恐怕杨卫泽进去是早晚的事。
审判季建业的前夜,杨卫泽进去了。
一把手腐败与政治生态污染及其修复

一把手腐败与政治生态污染及其修复作者:何旗来源:《理论探索》2020年第01期〔摘要〕一把手腐败是政治生态严重的“污染源”,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关键少数”作为治理腐败的重中之重。
基于对党的十八大后36名省级党委书记腐败案例的研究发现,与一般省部级“老虎”相比,作为执掌一方权柄的省级党委书记,其腐败行为的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拉帮结派,更容易结成腐败圈子;边腐边升,更容易潜伏腐败;权力外溢,更容易形成家族腐败;政经交织,更容易产生严重政治危害;贪图享乐,更容易形成腐败温床;“前腐后继”,更容易损害地方政治生态;跨省感染,更容易大面积蔓延,极易产生巨大且持久的蝴蝶效应。
在其渗透污染下,扭曲政治文化的型构向度,污染政治生态植被;严重削弱政治制度的规制功能,腐蚀政治生态肌体;破坏权力运行的生态平衡,导致政治生态的恶化。
要全面净化修复被污染的地方政治生态,必须把抓反腐与促改革作为标本兼治之策,既要做好政治原生态变异的修复,又要做好政治新生态的培育。
〔关键词〕省级党委书记,政治生态,污染影响,修复路径〔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0)01-0068-112018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 〔1 〕“政治要求”“迫切需要”“重要保障”12字凸显了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政治“含金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了一大批省部级“老虎”,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担任过地方党的一把手,其腐败行为对一个地方政治生态造成的危害极大。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是新时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当前各地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的背景下,分析地方党的一把手腐败对我国政治生态的实然影响,探寻净化修复政治生态的应然路径,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议题。
杨卫泽欲跳楼自杀之决绝告诉我们什么

杨卫泽欲跳楼自杀之决绝告诉我们什么一般来说,有关贪官被调查、被双规的信息传向社会,也就中纪委网站上的短短一句话:某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显然,人们对于被查处贪官的身前身后的兴趣,其罪孽有多深重、何以落马以及会牵涉到什么人等等,是非常感兴趣的,是希望立马知晓的。
而一些媒体随后的挖掘,由于信息的有限,亦大都局限于此前公开报道的材料,或相关熟悉情况的人士谈论一些外围的事情,并不解渴。
人们依据这些信息勉强复原一个贪官的真实、“活生生”的形象,也大都未必准确。
若有媒体挖掘出了一些一手的、令人格外感兴趣的材料,自然会令后续媒体蜂拥而上、跟风报道——仅从众多媒体在标题的提炼、“加黑”上,即能发现相关材料的重要性以及人们的感兴趣程度。
日前,媒体报道的原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被查处现场,发现中纪委有关人员后试图跳楼自杀的信息,即属于这种情况。
据媒体报道,杨卫泽被查处当日,正在南京市自己的地盘上召开一个会议。
会议进行中,他接到了省里一位领导的电话,要他去省里开会。
“杨给几个应该一起去省里参会的人打了电话,在得到确定的消息后,杨卫泽在办公室抽了十五分钟的烟。
在省委,杨发现中纪委的工作人员后,立刻做出向窗户跑欲跳楼的举动,不过被摁住了。
”从这样不太生动的描述中,人们还是不难判断出:现场,杨卫泽的动作很快,有关人员的动作更快;杨卫泽的跳楼念头当不是随机产生,有关人员的防备更是“魔高一丈”。
被“摁住”一语汇,无不表明现场“对决”之激烈以及杨卫泽的态度之决绝。
仔细思量,杨卫泽欲跳楼,无论如何还是有些惊心动魄,无论如何还是令人有些后怕——怕的不是他的死,而是查处的线索由此中断及或许早就有了些眉目的查处,由此而陷于被动。
杨卫泽欲跳楼之决绝,至少说明了如下三点。
其一,说明杨卫泽这类贪官在落马之前,对于自己行将落马,早有预感,早有思想准备,也早有“预案”。
查处这类贪官,稍有疏忽,稍不注意,就会让这些人钻空子,自残、自戕成功,或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杨卫泽落马以及季建业的矛盾

杨卫泽落马以及季建业的矛盾LT大事圆满成功,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2014年南京的经济社会稳中向好、改革创新实质突破、作风建设显著加强,各项工作取得良好业绩。
”杨卫泽说,他为南京这座城市感到由衷的自豪,更为南京人民感到由衷的自豪。
最后,杨卫泽还指出,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但也千万不能自满,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家要为创造辉煌后青奥而继续努力。
落马前疑与季建业有矛盾2013年10月17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江苏省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据最高检最新消息,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季建业涉嫌受贿一案,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后移送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014年12月,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已向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法制晚报》记者检索发现,杨卫泽和季建业之间交集颇多。
甚至有媒体报道称,在季建业“出事”前,杨卫泽与季建业之间的矛盾已成公开的秘密。
此前,南京耗资183亿元的雨污分流工程曾引发不少争议,杨、季二人在此问题上意见不合。
据江苏网2013年9月30报道,当年9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市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常委们发言进行了自我批评。
杨卫泽主动承担责任,表示,有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还有不少对市委工作和具体民生问题的意见,这些表面上看是工作和发展中的问题,或是部门和基层的问题,实质上是市委常委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存在的问题和“四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对此,我应负主要责任,其根源主要是我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我践行群众路线不到位造成的问题。
”杨卫泽说。
随后,季建业等其他各位常委都聚焦“四风”深入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患有“机关病”,有“官本位”思想,甚至出现一些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苗头。
1.无锡美女宣传部长被查传言系杨卫泽红颜知己(图)2015-01-08 09:45:00来源: 荆楚网-三峡晚报(武汉)三峡晚报讯三峡晚报讯余敏燕资料图片江苏无锡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下称无锡新区)宣传部部长余敏燕在4日晚被带走调查。
“能人”腐败危害更烈

“ 能人 ” 腐 败践踏法 规制度 的权威 尊严 。有 些 “ 能人 ”
无视法 规 , 不守规矩 , 另行 一套 ; 有些 “ 能人 ” 钻 制度 的漏洞 ,
L U N T A N l 论 坛 l
将制 度视为 掩盖 非法 图谋 的摆设 。 f 门 破 坏各种 管理规 范 , 败 ,其 手段 更加 隐 蔽 ,“ 保护 伞 ”更 加密 实 ,形 成的 利益 堡 垒体 量更 大 ,干 扰 对 抗 调 查 的能 力 更 强 ,给 及 时 查处 造 成 的 困难 和 阻 力 更 明显 。他 们 动 用 手 中权 力 和早 已织 就 的 关 系 网给 调 查 工作 设 置 种种 障碍 ,使违 纪 违 法 案件 特 别 是 涉及 “ 能 人 ”腐 败 的 大要 案 难 以 得到 及 时 有 力 的 查处, 导 致 清正廉 洁 的正 气难 以抬 头 , 搞腐 败 的邪气 横 行 , 严 重削 弱干 部群 众对 党 风廉 政建 设 的信 心 。
为进一步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 ,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和管理 ,营造 良好氛 围 。
黼 人 能干再 加上权 力 大 ,一旦腐 败起 来如 虎添翼 ,往往 都是 “ 大手笔 、大买 卖 ” 危害更大 、影 响更恶劣——
“ 能人 ’ ’ 腐败危 害更烈
当前 “ 能 人 ” 腐 败 问 题 突 出 ,社 会 舆 论 比 较 关 注 , 人 们 对 此 认识 不 一 。中 央 巡 视组 去 年 向江 苏 反 馈巡 视 情 况 时 ,将 其 作 为 重 点 问题 列 出 来 ,时 隔 不 久 ,被 一些 人
权 力 、腐 蚀权 力 ,致使 权 力 失 控 ,辜 负 了 组织 的 信 任 和 人 民的重 托 ,最终 蜕 化为 腐败 分子 。 “ 能人” 腐 败违 背市 场配 置 资源 的基 本法 则 。“ 能人” 对资 源具 有 明显 吸 附 陛 ,一 些行 政 的 、市场 的 、有形 的 、
被巡视组刷落的“金陵大员”

18关注·反腐报道2016年8月3日,备受关注的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受贿一案,在浙江省宁波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
杨卫泽是2015年落马的第一个省部级官员,也是十八大以来,江苏省进入法庭审理的第二名省部级官员……2016年12月14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江苏省委原常委、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受贿案,法院认定被告人杨卫泽受贿超1600万元,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百万元;对杨卫泽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被巡视组刷落的“金陵大员”文/周勇“政治明星”如过往云烟出生于1962年的杨卫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许多人看做是江苏官场的“政治明星”。
多地主战线上的官员对他的评价比较一致:杨卫泽是个“能人”。
“他年轻、仪表堂堂,会说话会办事,备受领导青睐。
后来又有了个博士研究生的头衔。
”杨几乎保持着每两年上一个台阶的晋升速度。
1981年自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毕业后,杨卫泽在江苏省交通厅工作了19年。
“具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长江大桥的建设经验,杨在36岁时就荣升为厅长,成为‘专家中的专家’。
”有干部感慨,杨卫泽的本事在于大干快上,客观地说他为江苏摘下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和密度全国第一“帽子”,打实了基础。
2001年,杨卫泽由省交通厅长转任苏州市长。
到了苏州,杨卫泽开始把自己最擅长的搞交通那一套经验成功嫁接到了地方上。
苏州环城高架,就是在他任上推动并竣工的。
当时还有人骂他是“杨拆迁”,但直到现在,苏州人还记得这条高架快速路的好。
此后,江苏多个城市都开始学着修建环城高架了。
杨卫泽最得意的是:在他任上,苏州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苏州所辖的5个县级市也全都成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
由此,杨卫泽的主政理念开始从修公路向做文化、抓人才转变。
他后来在无锡、南京主政时,把这种理念延续了下去。
刚到无锡时,杨卫泽就提出要修建环城高架和惠山隧道,把无锡过去“一体两翼”的城市规划拉扯成一座大城市的骨架。
圈子化腐败见不得阳光

34近期无论是“没吃上饺子”的令计划,还是“搭档杀手”杨卫泽,都让公众对反腐的关注度进一步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从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案例来看,无论是“老虎级”的腐败大官,还是“苍蝇级”的腐败小吏,其腐败过程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家族化、圈子化及“山头主义”。
腐败呈现出以一个“主要的权力人物”为中心,按照“亲缘信任”的原则,以“水波涟漪”的方式逐步扩散,形成“圈与圈”相套的系统化腐败圈子和链条。
这其中,不但网罗了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直系血缘关系,而且还包括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朋好友及同学、同事和战友,形成了一个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而且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腐败家族”,把组织权力变成了个人权力、家族权力,明目张胆地利用组织权力、以组织的名义干坏事,极大地损毁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
家族化腐败为何死灰复燃传统的官本位社会的家族化腐败之所以能够死灰复燃,要从现实的土壤中找原因。
也就是说,要从社会主义社会权力结构、权力形成和运行过程中找原因。
要消除权力的家族化腐败现象,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本质,并通过良性的民主制度安排,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把权力切实关在用“人民权利”打造的制度笼子里。
我们知道,权力腐败的本质是公权私化或异化,即把组织权力个人化、家族化、圈子化。
在大力推进“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今天,权力之所以能私化,原因虽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体制机制上的。
因此,要防止权力私化现象,根除家族式腐败,说到底还是要从民主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要真正通过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规范、约束、监督权力,防止权力腐败,前提是把权力摊在阳光下,让群众有一个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民主评判的制度性平台。
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传统上注重人情关系的社会,在一个先天地赋予官员以道德优势和政治优势的社会,公共权力极易通过暗箱操作演化成个人权力和家族权力,从而产生家族化、圈子化的系统化腐败现象,并从根本上消解公共权力的合理性,动摇社会主义的国家体制。
贪腐搭档为祸政治生态

贪腐搭档为祸政治生态作者:龙在宇来源:《廉政瞭望》2017年第02期陈树隆落马仅一个多月以后,曾与他在芜湖搭班子任市长的杨敬农也落马。
芜湖由此成为我国又一个市委书记、市长双双落马的城市。
此前,已有济南的王敏、杨鲁豫,南京的杨卫泽、季建业,呼和浩特的韩志然、汤爱军,大庆的盖如垠、韩学键,鞍山的谷春立、王阳,乌兰察布的王学丰、陶淑菊等多对曾经的书记、市长搭档双双出了问题。
有意思的是,这些搭档关系非常微妙,有的沆瀣一气,有的窝里斗,有的看别人落马后还洋洋自得。
事实上,他们一起落马都是班子功能弱化的表现。
班子成员放弃了监督自己和监督别人的职责,一个地方的工作怎么可能弄得好!贪官内斗,商人也分成阵营南京市原市委書记杨卫泽与原市长季建业,就是窝里斗的典型。
杨卫泽曾被人戏称为“搭档杀手”,他在江苏省交通厅任厅长时搭档的副厅长章俊元、在主政苏州时所共事的副市长姜人杰、在无锡任市委书记时共事的市长毛小平,均因违纪行为而被处理或已获刑。
这么多搭档落马,杨卫泽并未反思自己在班子团结以及履行主体责任方面的问题,反而乐于被别人吹嘘为“出淤泥而不染”。
主政南京后,杨卫泽与同样个性强悍的季建业又一次大打内战,两人的矛盾几乎公开化。
据媒体报道,2013年9月,季建业趁杨卫泽出国访问,带领多家南京媒体走访自己一手主导的“雨污分流”工程,要求做正面报道。
10月2日杨卫泽回国后大为不悦,短信通知南京市委宣传部和南京市广播电视总台,要求媒体批评“雨污分流”工程。
在季建业落马前夕,杨卫泽又对“雨污分流” 工程进行公开批评。
明争暗斗多年,见季建业落马后,杨卫泽不禁沾沾自喜。
季建业被调查消息传出的当天,杨卫泽在会议上的讲话以“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令人心旷神怡”开头,随后提到,要“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不能拘泥于陈旧的思路举措”,要“多点道法自然的传统,少点人定胜天的霸气”,“要看到大自然对人们总是坚持‘人定胜天’执念的报复”。
“人定胜天”是季建业常用的说法,杨卫泽此时大加批判,意味不言自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学历的杨卫泽们为何成高腐败?
2015-01-06 11:16阅读(50034)评论(67)高学历●高官●高腐败
洪巧俊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落马了,他是新年第一个落马的省部级官员。
1月4日晚,中纪委发布杨卫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
杨卫泽就此应声倒地,成为中纪委查处的“开年第一虎”。
杨卫泽的落马带来了不少话题。
比如“杨卫泽定律”,这个定律其实来自于江苏官场上流传的一个段子:“杨卫泽这个人啊,蛮能‘坑’的,和他搭班子老出事。
”他当苏州市长,副市长姜人杰落马了;他在无锡当书记,市长毛小平(后来继任书记)倒下了;后来到南京当书记,市长季建业也是马上面临审判了。
这回终于“坑”自己了。
有网友把杨卫泽与季建业一起跑步的照片亮了出来,还写上:“哥俩好啊,一起跑啊,奔牢房啊!”而财新网的报道,似乎是此话的注释,报道说,2011年3月,杨卫泽回到南京,担任南京市委书记。
此后的南京,在杨卫泽和季建业这两位风格迥异的博士的领导下,逐渐成为“博弈”的舞台。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季建业在2013年10月被带走调查后,杨卫泽多次点名和不点名的批评此前由季建业主推的雨污分流,是劳命
伤财的面子工程。
如今他也被带走,不知南京的官员又要如何评价他?
杨卫泽和季建业都是省部级高官,一个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一个是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在职博士,由此南京市党政“一把手”成了如此“三高”组合:“高学历、高官、高腐败”。
这种“三高”现象其实也是探讨反腐败的新课题,因为这种腐败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以省会城市落马的市委书记为例,在杨卫泽之前,2014年已有西宁的毛小兵、太原的陈川平、昆明的张田欣、广州的万庆良、济南的王敏等五位省会首府城市市委书记被调查或遭到解职,但他们都是高学历,有的还是高职称。
毛小兵是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陈川平是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张田欣是在职研究生学历;万庆良是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王敏是大学学历,法学学士。
6位落马的省会首府城市市委书记,3位是博士,3位硕士。
可见,他们的高学历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高素养、高品质。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是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在职博士,但是他让这个博士专业蒙羞,一个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博士,怎么就成了“季挖挖”和“推土机市长”,而不依法行政?扬州市的一位老领导说,季建业在城建规划中的随意性大,“他虽然是法学博士,但对很多法律程序并不尊重,有时干脆就直接用办公会议的会议纪要替代应有的法律程序。
”
其实高官高学历不仅仅是省会官员,其他地方也存在,早在2008年11月出版的《半月谈》就报道:“一些国家部委领跑了‘官员博
士化’进程,有的部委博士比例已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校集中的省份,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官员攻读博士几乎成为潮流。
”已落马的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益仅用约两年时间完成经济学博士课程遭质疑。
由于其工作地点在北京,而西南财大在成都,其如何上课、考试,都令人疑惑。
全日制博士生在正常情况下需要3年多时间才能拿到学位,在职博士生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而王益却比正常学制的学生毕业还要快。
而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季建业的高学历可能存在“官学交易”,必须彻查,“官学不分”、“权学交易”。
那么,如今的官员为何热衷于高学历?且官越大,学历越高,显然这个高学历可以助升迁,知识化、年轻化是仕途上的敲门砖。
正因为如此,这些贪官就不择手段、不惜财力去弄一张高学历文凭。
如今官员论文抄袭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季建业的博士论文就涉及抄袭。
高飞之鸟死于贪,深潭之鱼亡于饵。
多少贪官走上不归路,都是被贪火所焚,被欲水所溺。
其实贪官不仅是贪财、贪色,而且对于高学历、高职称、高荣誉,他们也“贪”,比如院士、教授、国家级艺术大师等等。
典型的如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他们花千万元,一个买中科院院士,一个买中国书协副主席。
官员读博(或攫取高称号)的背后折射出社会的浮躁与官场上的戾气,只重学历而不重实际知识,却折射出中国当下学术精神的丧失和道德的滑坡,同时也反映出了用人机制的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