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兔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办法

兔兔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办法

兔兔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办法

熊猫兔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仔兔、幼兔肠道传染病,以水样或胶冻样粪便和严重脱水为特征。

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较多发。

2.症状便秘病兔常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废食,有的磨牙,兔粪细小,呈老鼠屎状,常卧于兔笼一角逐渐消瘦死亡。腹泻病兔,拉稀便,食欲减退,尾及肛周有粪便污染,精神差,病后期两耳发凉,卧伏不动,不时从肛门中流出稀便。急性病例通常在1~2天内死亡,少数可拖至一周,一般很少自然康复。

3.防治腹泻病兔治疗可用下列药物:5%诺氟沙星,每公斤体重0.5ml肌肉注射,一天2次;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2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曰2次。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保育猪腹泻病的治疗措施及预防办法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发生腹泻的猪主要发生在这三个年龄群:出生后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年龄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在日益增加,尤其是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菌毛抗原疫苗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已使新生仔猪腹泻大为减少。个别猪场使用口服同源奶制疫苗,但一般需要两次免 疫才能获得满意的预防效果。然而,菌毛疫苗对新生仔猪腹泻不一定有效,控制这种年龄的腹泻病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仔猪腹泻的病原是比较多的,而且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最容易感染的病原 就是针对某种病原的母源抗体消退时又同时感染的这种病原。当有大量的病原感染 超过初乳或乳中抗体免疫控制力时腹泻就会发生。产仔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卫 生状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仔猪腹泻的严重程度和成活率及预防有重大影响。 仔猪腹泻最常见的传染性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和 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 。线虫(如Sarongyloides ranSomi) 在美国东南部也 常常引起猪腹泻。据报告,美国中东部的许多州也有增加的趋势。据设在GaIebUrg 的伊利诺州诊断室的调查统计,在哺乳猪流行的病原有:球虫占32%大肠杆菌21% TGE病毒20%轮状病毒10%产气荚膜梭菌11%未诊断6%从同一个猪分离鉴定出的病原常常不止一个。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有增加的趋势。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作为原发性病原在仔猪要比幼年仔猪少见。伊利诺州诊断室对144头发生腹泻的猪作了调查分析,从6日龄到断奶时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 菌比例较少(14%),而1?5日龄仔猪比例较高(53%)。新生仔猪腹泻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常常可能是继发性病原。这些大肠杆菌可能不一定溶血,也不是肠毒性的。 Moxley报道了大肠杆菌K88株感染哺乳猪和断奶猪出现内毒血症休克。他认为看到小肠

大肠杆菌病的常用药物

- - .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多种疾病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带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全眼球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关节炎、肉芽肿等,并能导致胚胎和幼雏死亡。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给免疫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药物防治仍是控制禽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手段。yz.ag365yz.ag365 本文就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常用药物作一简述。- - 考试资料

- - . yz.ag365yz.ag365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yz.ag365yz.ag36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病作用机理均为抑制细胞壁的合成。yz.ag365yz.ag365 1、青霉素类。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主- - 考试资料

- - . 要为半合成广谱抗生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耐酸、不耐酶,内服或肌注易吸收。阿莫西林耐酸较氨苄西林强,该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作用迅速,阿莫西林的血清浓度比氨苄西林高1.5-3倍。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体外抗菌谱等同于氨苄西林,但体内效果则增强2-3倍。yz.ag365yz.ag365 用法与用量:⑴氨苄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升或肌注为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升,1日2-3次。- - 考试资 料

- - . ⑵阿莫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升,1日2次。yz.ag365yz.ag365 2、头孢菌素类。为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具杀菌力强、抗菌谱广、毒性小、对酸和β-内酰胺酶比青霉素类稳定等优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较贵而多用于宠物、种畜禽及贵重动物。临床上应用的有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yz.ag365yz.ag365 - - 考试资料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最常发生于初生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因哺乳仔猪下痢,机体迅速脱水,导致全身衰弱而死亡.另外,本病还见于断乳仔猪,使断乳仔猪拉白痢.现将本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2003年3月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某养猪场发现有1头6日龄哺乳仔猪拉黄痢,1头断乳仔猪拉白痢。随后又相继有3窝哺乳仔猪拉黄痢和2窝断乳仔猪拉白痢,在2d时间里,哺乳仔猪因黄痢先后死亡5头,断乳仔猪因白痢死亡1头。 2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初期拉黄色糊状粪便,其中混有乳凝块,并沾污尾、后肢等处,后期水样腹泻.病畜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行走、不合群、吃乳减退或停止,消瘦、脱水、衰竭、昏迷而死亡。断乳仔猪拉灰白色糊状粪便,表现为精神沉郁、被毛粗糙无光、拱背、不愿行走、消瘦而死亡。 3病理变化 剖检自然病死哺乳仔猪,可见肠道臌气、充满黄色液状内容物,肠粘膜有充血、出血,肠壁变薄、松弛,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并有弥漫性的小出血点、切面多汁;胃粘膜红肿,肝、肾有小点坏死。断乳仔猪肠系膜毛细血管瘀血,肠道内充满灰白色糊状内容物。 4实验室检查 4.1触片镜检取自然病死的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的心血、肺、肝、脾、肾分别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发现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卵圆形的短小杆菌,用显微镜测微尺测其大小为(1μm~3μm)×(0.4μm~0.7μm)。 4.2分离培养取自然病死的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的心血、肺、肝、脾、肾分别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形成圆形、隆起、光滑、湿润、无色的菌落,直径约为2~3mm。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其形态与病料中一致。 4.3生化试验取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接种生化培养基(半固体为穿刺接种),每种生化培养基接种3支,另设有对照管,将试验管与对照管同时放入37℃培养,每日观察至14d.可见分离菌株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果糖、木糖、树胶醛糖、山梨醇、甘露醇、蕈糖产酸,三糖铁琼脂斜面变黄;不发酵蔗糖和肌醇;赖氨酸脱羧酶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阴性;甲基红、硝酸盐、吲哚试验为阳性;H2S、V-P、柠檬酸盐和尿素酶试验为阴性。 4.4动物接种试验选健康仔兔5只,随机分成2组。第1组3只仔兔为试验组,每只仔兔臀部肌肉接种分离菌株18h的肉汤纯培养物1mL.第2组2只仔兔作对照,每只臀部肌肉注射肉汤1mL。第1组3只仔兔于接种后18~24h死亡,剖检3只病死仔兔均有相同的病理变化.取其心血、肝、脾、肾、肺做涂片、触片和分离培养,均能回收到与自然死亡仔猪相同的细菌。第2组2只仔兔观察至24d仍然健活。 4.5血清学试验从自然病死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中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鉴定,其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为09、078。 4.6药敏试验将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接种肉汤,培养18~20h取出,镜检无杂菌,在每个琼脂平板上放入菌液0.2mL,用灭菌“L”棒将菌液均匀涂抹在乎板上,待30min后,放入“套装新药敏纸片”(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生产),每种药敏片重复1次,置37℃培养24h。其抑菌结果(测量抑菌圈直径,取平均值,单位mm):复方磺胺(SXT)35有反弹现象,头孢哌酮(CPP)29、妥布霉素(TOB)28.5、头孢唑啉(CPZ)27.5、庆大霉素(GEN)26、羧苄青霉素(CAR)24、头孢噻肟(CTX)23.5、链霉素(STR)23、丁胺卡那霉素(AKN)21.5、卡那霉素(KAN)21.2、利福平(RIP)20、四环素(TET)20有反弹现象、万古霉素(VAN)20、氨苄青霉素(AMP)19.9、

春季猪的常见疾病与预防

春季猪的常见疾病防治 春季气温变化大,易滋生致病性细菌、病毒、支原体。以猪而论,常发疾病有猪瘟、副伤寒、仔猪水肿病、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感冒、仔猪低血糖症和疥癣等病。 1 猪瘟 贯彻免疫程序,常发地区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肉注射1~2头份/头,1~2 h 后再喂初乳),35日龄进行二次免疫(4头份/头),65日龄进行第三次免疫(6头份/头)。安全区35日龄首免(4头份/头),65日龄二免(6头份/头)。 种母猪春、秋季各免疫一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0 d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发生猪瘟的猪场应紧急“超”剂量接种猪瘟疫苗。 早期发病猪只根据临床症状应用抗病毒药品和抗菌素类药物标本同治,主要措施是用相应的抗病毒药品增强猪只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和杀灭病毒,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具体处方如下:增强机体抵抗力,用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同时用氨苄西林钠配合长维舒和维生素C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 d。重症病例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维生素C,将氨苄西林、5%葡萄糖、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 d。如果病猪开始吃食,每头猪可喂1~2个生鸡蛋和适量奶粉,以增加机体能量,增强抵抗力。假定健康猪防控措施:饲料中添加相应抗病毒药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病毒,降低应激反应。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推荐处方:清瘟败毒散1 000 g、奇毒康颗粒500 g、可立克500 g,拌料1 000 kg,连喂5~7 d。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2 仔猪大肠杆菌病假定健康猪防控措施:饲料中添加相应抗病毒药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病毒,降低应激反应。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推荐处方:清瘟败毒散1 000 g、奇毒康颗粒500 g、可立克500 g,拌料1 000 kg,连喂5~7 d。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治疗肉鸡大肠杆菌的方法和治疗大肠杆菌的特效药

治疗肉鸡大肠杆菌的方法和治疗大肠杆菌的特效药 大肠杆菌是一种以埃希大肠杆菌引起的金急性或慢性疑团细菌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包括败血型、脐炎型、眼球炎型、出血性肠炎型和肉芽型、卵黄性腹膜炎型、生殖系统炎症型等多种类型,在临床中感染两种以上的情况占多数。 近年来,肉用仔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造成仔鸡的成活率下降,蛋鸡产蛋率下降,鸡蛋品质差,软壳蛋、砂壳蛋、砂壳蛋、薄壳蛋等增多。 目前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影响养鸡业的传染病之一。在临床中,大肠杆菌病不是单独发生,常与支原体、新城疫、禽流感、球虫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混合感染,导致治疗难度加大,鸡群的死亡率升高。 温和型禽流感混感气囊炎型大肠杆菌的治疗 发病情况: 山东平原县一养殖户李某现养AA肉鸡3500羽,13天免疫完法氏囊疫苗后,鸡群中出现“咔”“呼噜”“甩鼻”等呼吸道症状,连用三天泰乐菌素没有完全治愈。19天做完新城疫疫苗后,呼吸道症状就有所加重,又用了大肠杆菌药和呼吸道药不见好转,且病情越来越重。大肠杆菌气囊炎特效药 第24天,来我处就诊,鸡群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了200多斤,拉绿色、黄白色黏稠的稀便,鸡群中有5%站立打盹,不吃不喝,伸脖喘,当天死亡了60多只鸡。剖检变化: 腺胃乳头水肿,个别的出血,整个肠道呈弥漫性出血;气囊混浊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腹膜炎,胰腺上有白色的坏死灶和针尖状的出血点;脾脏呈大理石样的花纹,肝脏肿大出血,肾脏暗红肿大。气管环状出血、个别鸡支气管被黄色干酪样物堵塞。诊断结果: 根据发病史和剖检变化诊断为温和型禽流感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治疗措施: 1、普抗1+1禽流感新城疫特效药每公斤体重0.05-0.07ml肌肉注射+头孢拉定,连用两天;

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f14691695.html, 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作者:畅岭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4期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寄生在肠道当中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速度较快。 一、流行特点 致病性大肠杆菌侵染是该种疾病发生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发病日龄的不同,患病猪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存在很大差异性。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流行,7-3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高发,特别是3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更高,死亡率更高。随着日龄的升高,发病率和致死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7日龄以上的仔猪感染大肠杆菌病之后,同窝哺乳仔猪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10~30日龄的仔猪感染大肠杆菌病之后,会严重影响到机体的生长发育。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和养殖场的养殖管理有很大联系,养殖条件较差,卫生环境不良,阴暗潮湿或者气候突然发生变化,母猪乳汁不足,卫生消毒不彻底,母猪的乳房携带有大肠杆菌,通过哺乳进入到猪的消化道,从而引发该种疾病发生。 二、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不同年龄的猪感染大肠杆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存在一定差异。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感染大肠杆菌病之后被称为仔猪黄痢,该种类型的疾病发病过程较短,发病速度较快。在发病初期患病仔猪就会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粪便呈现水样稀薄状,颜色呈黄白色或灰黄色,在粪便当中夹杂很多小气泡,具有特殊的腥臭气味,随后腹泻症状不断加重,腹泻次数不断增加,有的患病猪不能够自主控制排便。腹泻症状出现之后,患病猪身体逐渐消瘦,饮水欲望增加,采食量逐渐下降,最终因为机体严重衰竭而死。10~30~0的仔猪感染大肠杆菌病之后,被称为仔猪白痢。该种疾病发生之后,患病猪会出现腹泻症状,排除灰白色或者灰黄色的粥样,腹泻物,腹泻物存在明显的腥臭味道,患病猪胃寒怕冷,机体严重脱水,采食量逐渐下降,有时还会出现呕吐症状。除一些年龄较小的猪死亡之外,其他患病猪大多呈现良性发病,一般能够恢复健康。但由于发病时间较长,一些患病猪成为僵猪,停止生长发育。断奶仔猪感染大肠杆菌之后主要呈现水肿症状。最急性发病病例发病过程较短,患病猪在短时间内卧地不起四肢全身感到抽搐现象,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在短时间内死亡。急性型较为常见,患病猪采食量逐渐下降,体温升高到40度以上,共济失调,在圈舍当中漫无目的的做转圈运动。有的患病猪出现爬行,四肢乱蹬,伴随呕吐症状触诊,皮肤具有波动感,患病猪的眼睑出现明显的水肿现象,头部颈部也会出现严重的炎症水肿。慢性病例较为少见,大多数患病猪表现为眼睛、头部和颈部出现炎性水肿,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发病初期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一般能够恢复健康。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班级牧医062班 学号200601013206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姓名石培宇 系部畜牧系 专业畜牧兽医 指导教师吉俊玲职称副教授 日期2009-6-10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石培宇 【摘要】猪大肠杆菌病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炎、肠毒症等多种症状。由于猪的生长日龄以及病原菌的血清型的差异,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本文从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具肠杆菌做分析。目的是为今后在养猪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肠杆菌;猪;诊断;预防 前言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在各地呈上升趋势,以成为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成为仔猪存活的主要原因。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早确诊本病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保证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病原 大肠杆菌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治病性菌株引起的疾病的总称。本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一般有数根鞭毛,常为无荚膜的、两端钝圆的短猪的侵害较严重,常引起严重的腹泻与败血症,是致初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原菌杆菌。对仔。按发病日龄和临床特征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本菌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60℃15min即可死亡,一般消毒药均易将其杀死。 2、流行病学特点 2.1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无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多见,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7日龄以上很少发生。同窝仔猪发病率常在90%以上,病死率几乎100%。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随着胎次的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这是由于母猪长期感染大肠杆菌而逐渐产生了对该菌的免疫力。在新建的猪场,本病的危害严重,之后发病逐渐减轻也就是这个原因。新生24h内仔猪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在生后3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天。在梅雨季节也有生后12h发病的。头胎母猪产的仔猪最易发生本病,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致死率逐渐减少。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病在我国较多的猪场都有发生,发生最多的有三种,即生后3-5天以内发后的仔猪黄痢;2-3周龄发生的仔猪白痢;断乳前后(1-2月龄)发生的水肿病。 (1)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本病在我国较多的地区和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流行特点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在产仔季节常常可使很多窝仔猪发病,同窝仔猪发病最高可达100%;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有进可使全窝仔猪死亡。 临诊症状仔猪出生时尚还健康,快者数小进后突然发病和死亡。病猪主要症状是拉黄痢,粪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下痢重时,小母猪阴户尖端可出现红色,后肢被粪液沾污;病仔猪精神沉郁,不吃奶,脱水、昏迷而死。急者不见下痢,身体软弱,倒地昏迷死亡。 剖检变化主要病变是胃肠他性炎症。表现肠壁变薄、松弛、充气,肠黏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胃黏膜红肿;肠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有的病猪无明显变化。 防治方法 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做好产房及母猪的清洁卫生与消毒工作。常发地区可以用大肠杆菌三价苗或者双价基因工程苗给开产前一个月的怀孕母猪注射。 治疗:开始发病时全群给药。常用药物有:新霉素、金霉素、磺胺甲基嘧啶、诺氟沙星等。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感染10-30日龄的仔猪。在我国很多猪场有发生。 流行特点多发生在2-3周龄的仔猪。一窝仔猪中往往陆续发生或同时发生。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严冬、炎热或气候变换季节发病比率有所增加。环境恶劣、管理不良的猪群发病率高。饲料品质差、配合不当以及换料和维生素缺乏等会加重病情。有发病史的猪群往往会出现连续不同胎次都发病。 临诊症状体温不高,排除白色、黄白色或灰白色粥状稀粪。 剖检变化胃肠道卡他性炎症,胃内常有多量凝乳块。 防治方法 预防: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好仔猪的保育工作;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在多发的猪群做好预防性投药。如果有发病史的猪群,彻底消毒是预防中最重要的措施。 治疗:及早治疗,全群消毒是治疗的基本原则。治疗的方法比较多。投药的基本原则是:抗菌消炎、收敛止泻、防止脱水、恢复体能为主。一般使用诺氟沙星、中药白头翁散、呋喃唑酮等作为抗菌的主选药;采用活性炭、普鲁苯锌作为收敛药;采用人工补液盐或者重症腹腔注射补液的方式防止脱水。现在也有采用生物治疗方法如投喂活菌制剂或者益生元(如寡聚糖),同时补充消化酶等。 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是有溶血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引发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死亡率高。通常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