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人的社会化)【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

1.什么是人的社会化

(1)概念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社会的文化”,主要是该群体、该社会的价值观和各种规范。

(2)含义

①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

②社会化是减少或消除个人与群体和社会分立状况的机制,是通过对个体的教化,达致他们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③人的社会化不是要削弱人的生物机能。

④人的社会化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就时间而言,人的社会化一般指从人的出生到其成为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即青年这一阶段。从广义上来说,一个人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是伴其一生的过程。

⑤关于社会化的研究角度:

a.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b.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社会和群体向个体传输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文化的过程;

c.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使个体变得具有社会性,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角

色的过程。

2.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社会化的必要性

①从个人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

a.无论是人在幼年时期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必须通过参与群体生活并通过群体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b.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继承人们在以往创造的文化,并不断学习人们创造的新经验、新知识,这也是人的社会化。

②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

a.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取向,这种取向反映在社会的参与者对于未来期望的向往和为其建构基础的努力之中;

b.一个社会要延续就必然要求其新加入的成员了解已有的文化遗产,认同社会的主导价值,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这就是对新加入成员的社会化。

(2)人的社会化的可能性

①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新的个体要生存就必须依赖他人、依赖群体和社会。这种依赖性使群体和社会对新的社会成员实施社会成为可能,同时人的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也使其学习十分丰富的文化成为可能。

②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现实的学习能力是人的先天素质、社会历史遗产和个人努力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随着个体的成长及其学习能力的开发,可以不断学习社会的知识,增强自己的社会性。

③人有语言的能力。语言是被同群体成员共享或共同使用的,承载了行动者(话语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和价值的,为人类传达信息、沟通思想的工具,它可以将人类的经验保留

下来。人们也就能够借助这些语言更有效地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

3.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1)人类发展的任务

哈维格斯特在《人类发展》中将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

①在幼儿期,人主要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形成有关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学习区分善恶;

②在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一些动作技能,学习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发展道德感;

③在青年期,要与同龄男女交际,准备选择职业,为结婚和组织家庭做准备,学习作为行动指南的价值与伦理体系;

④在壮年初期,要结婚、生育、教养孩子,要选择并从事职业;

⑤在中年期要养家糊口,对下要帮助子女成为一个能被人信赖的人,对上要照顾年迈的双亲,对自己则要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

⑥人到老年,要适应退休和收入减少的生活,适应配偶死亡带来的影响,并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①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作为一个人,其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技能。

②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人就必须学会谋生的技能,即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③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行为规范也称社会规范,它是一定群体和社会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是人们进行群体活动的伴生物,并作为一种潜在结构指导着群体成员的行为。人必须学习和遵从这些规范才能有效地参与群体生活。

④明确生活目标。对于群体和社会来说,对其成员进行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向其灌

输主导的价值观,并向他指点生活目标。

⑤培养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某种社会结构中的社会地位(或社会位置)相一致、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期望的体系。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就是要培养社会角色,即将他培养成群体和社会认为合格的角色。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1.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1)社会化的机制

①人的社会化的机制是指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内在机理。它是一个相当广阔的领域,包括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模式,社会化对象的内在心理特征等。

②对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

a.教化论。教化论将人的社会化过程视为社会化的实施者向社会化对象实施教化的过程。对于社会化的对象来说,他的社会性不是内生的,而是由外部灌输的,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化对象是被动的。

b.学习论。学习论将人的社会化过程视为社会化对象主动学习的过程。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对象处于主体地位。

c.互动论。互动论将人的社会化视为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互动论认为,人的社会化是在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相互作用、相互改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然,在社会化的不同阶段,双方的作用和地位会有所变化。

(2)社会化的机构

①家庭。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化的机构。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们来到世间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群体。家庭对儿童一青年社会化的内容是全面的,包括教导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

②同龄群体。同龄群体有时也称同辈群体,它是由年龄相近的人自发结成的群体,一般指幼儿-少年群体,由于这种群体的主要活动是做游戏,所以又称游戏群体。它们一般因家庭毗邻、家长之间的友好交往等原因而形成。同龄群体对于其成员的成长即其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而实现的。

③学校。学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也是国家和社会用来传播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的机构,在现代社会里学校是对儿童一青年进行社会化的重要机构。学校对学生的社会化与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于:a.社会化的内容有所不同。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以教导生活的基本技能和教导行为规范为主,学校则以传授科学知识和传播国家或办学者的价值为主。

b.社会化方式不同。家庭是以亲情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其对儿童的社会化以感情为基础。学校是正式的社会组织,它对学生的教育是组织化的和具有强制性的。

c﹑社会化的具体目标不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全面的和综合性的,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则较具体、明确,它主要以教会学生掌握某些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

④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是以业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它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础。工作单位对青年职工进行社会化的主要特点是:

a.它以劳动技术和工作能力为基础展开,补充着学校教育之不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b.工作单位代表国家或社会对职工进行价值教育,但职工对这种教育已有一定的选择性;

c.工作单位的性质和内部工作环境对职工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