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中的人文精神——有感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救治现状

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中的人文精神——有感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救治现状
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中的人文精神——有感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救治现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中的人文精神——有感于晚期癌症患者

的救治现状

作者:田晓山, 周宏灏, 胡春宏, 刘珈, TIAN Xiao-shan, ZHOU Hong-hao, HU Chun-hong , LIU Jia

作者单位:田晓山,周宏灏,TIAN Xiao-shan,ZHOU Hong-hao(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78), 胡春宏,HU Chun-hong(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长沙,410011), 刘珈,LIU

Jia(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长沙,410013)

刊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英文刊名:CHINESE MEDICAL ETHICS

年,卷(期):2009,22(2)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7条)

1.何裕民大灾后的沉思:医学为何[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8(07)

2.郑宝森癌痛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2008

3.Zbigniew Zylicz Ethical Consid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in a Hospice Environment 2000

4.田晓山;欧阳冬生;周宏灏浅议生命伦理学中的民主自由[期刊论文]-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03)

5.肖魏疼痛,生命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期刊论文]-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03)

6.蔡明;王国斌对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思考[期刊论文]-社会与医学 2007(06)

7.田晓山医疗行业期盼文化改革[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 2005(10)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发布终末期姑息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2008,11(8)

2.王岩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探讨[期刊论文]-吉林医学2009,30(4)

3.杨平癌症的姑息治疗[期刊论文]-海军总医院学报2009,22(3)

4.郭敏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0)

5.马玲浅谈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期刊论文]-中外医学研究2009,7(11)

6.刘方毅晚期癌症患者对临终关怀需求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外医学研究2009,7(7)

引证文献(4条)

1.李宁.吴晓明癌症患者临终治疗现状及家属决策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北京医学 2011(1)

2.叶丹菲从模糊数学看后医学时代的混沌医学观[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11(7)

3.叶丹菲从"职业生涯要求"到"生命人文关怀"——后医学时代的继续医学教育刍议[期刊论文]-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4.傅静.鞠梅.陈丽.李雨昕临终关怀机构服务现状及发展的必要性[期刊论文]-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3)

引用本文格式:田晓山.周宏灏.胡春宏.刘珈.TIAN Xiao-shan.ZHOU Hong-hao.HU Chun-hong.LIU Jia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中的人文精神——有感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救治现状[期刊论文]-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2)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

关于临终关怀 什么是临终关怀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而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病人,如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痛苦,安度余生,这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于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临终关怀,成为保护生命的重大举措。 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我国大陆与港台的汉译略有差异,香港译文为“善终服务”,台湾译文“安宁照顾”。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用权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午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监终关怀心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临终关怀和肿瘤预防、治疗一样,是癌症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临终关怀的实践,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癌症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贡献: ①研究影响癌症发生与扩散的心理及社会因素; ②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估价; ③缓解症状与控制癌症疼痛的措施; ④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过程。 为了实现现代医院的管理目标及处理好病人的临终关怀,需要有相对独立或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目前国内外已发展起来的几种形式是: ①附属于医院的临终关怀; ②附属于基层保健网的临终关怀; ③社会及家庭护理项目中的临终关怀; ④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 但无论哪一种,其宗旨与任务是相同的。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 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

护士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

护士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 1 临终关怀的定义 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全身心的护理程序,它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的需要,一直持续到丧亲悲伤阶段。其目的是减少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维护患者尊严、提高生命质量。同时给患者家属精神上支持,帮助其坦然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 2 临终关怀与护理职业的关系 临终关怀是现代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护士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在临终关怀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她服务的对象是直接面临死亡。在国外,护理人员特别重视护理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他们认为应把临终病人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正在完成他全部生命过程中重要阶段的人,护士应给病人真诚的关心。在发达国家临终关怀服务大部分纳入医疗保险之中,使病人能享受这一福利,但在有着传统文化的我国推行还有着一定阻力。对于一个合格的护士,要做好临终关怀,首先应接受死亡教育,敢于挑战自我,用自己具有的死亡知识和综合技能去影响、帮助临终病人及家属,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帮助他们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从而接受临终 关怀。 3 临终关怀的实施过程 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即预防、治疗、临终关怀。“无病预防、有病治病、治不好则临终关怀”。当病人知道自己的疾病治不好时,医护人员要从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更着重对病人进行全身心的护理、提高生命质量、使病人安静、相对舒适、有尊严的走完人生历程。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实施: 3.1 控制疼痛:临终关怀首先要控制和减轻各种症状来满足临终病人的身体舒适。疼痛是折磨临终病人的首要问题,解除疼痛是直接关系到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所以,正确评估疼痛,并及时有效地处理是很重要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止痛原则,可采用阶梯止痛法,按疼痛程度分别采用口服、注射、按时给药如阿斯匹林、美菲康、度冷丁、吗菲等药物,使疼痛在尚未开始或刚开始时便得到控制。护士还可指导病人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痛。如:教病人松弛术、意念止痛、转移注意力、热敷、冷敷、按摩等,帮助病人从疼痛的刺激中解脱出

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

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让生命有尊严的离去 班级: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方向)合作办学 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目的是讨论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从关怀的重要性、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对此类人群临终关怀应当注意问题并进行论述。对癌症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既可以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又能减轻患者生理上的痛苦,从而显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临终关怀、癌症晚期患者、减轻痛苦、社会意义 正文 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或多或少都会会面临疾病的痛苦,癌症患者尤其如此。临终的癌症晚期患者是一个没有希望治愈,预计生存时间仅为3-6个月的特殊群体,该人群常有天价的治疗费用负担,病程长且心理、生理均承受巨大的痛苦。临终关怀源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医疗服务模式,其重点在于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本文要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 临终关怀的性质及重要性 1.1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服务等。其目的不在于治愈疾病,延长生命。它在于强调的是缓解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生活在如家的环境中,舒适、有尊严地过完生命中最后的阶段。我国临终关怀起步较晚,于1988年正式在临床中应用。临终关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医疗、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全面照护,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使其能安宁、舒适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二是对晚期癌症患者从生理、心理上提供全面的照护。 1.2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癌症发病率逐渐升高,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超140万人。癌症晚期的病人倍受痛苦的折磨,经慢性消耗后,死于全身器官衰竭。如何在我国现有的医疗状况下使更多的病人得到良好的医疗和护理,已成为全社会所关心的问题。 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有利于医学人道主义的不断升华。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医学服务局面:对癌症晚期患者拒之门外,或者在医院里也只是延长其痛苦的生命而不注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关心和照顾。开展了临终关怀,临终病人可以享受规范的医学招呼,尊严地、更少遗憾地离开人世,病人家属也能得到精神上慰藉。 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使这类患者较长时间维持濒死状态,虽然延迟了医学界定的死亡,但这种延长既增加了病人自身的痛苦,也加重病人家属经济和心理负担,更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开展临终关怀,既保证了病人得到了必要的医学服务,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保证医疗卫生资源的公正、合理的分配。 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临终关怀倡导关爱思想,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参与这项事业。积极为这项事业捐献出自己的财力、物力和感情,给患者及其家属以全面的关怀。使病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有利于推动医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2.1临床实验 河南平顶山市解放军152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医院护理人员对其

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与生命质量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规律,当一个人患病后治疗无效,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而言,有无生存价值以及治疗有无意义,怎样实行临终护理与关怀等问题,一直为医学界所关注和讨论。但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来说,我们虽然无法挽救不可避免的死亡,但可以发扬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和对人民的极端热忱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用精湛的护理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做好方方面面的护理工作,使病人在临终前得到应有的护理和治疗,帮助病人度过他有限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尊重他们的人生权力和意愿,从生理上解除肉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缓和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1]。 一.做好临终护理 1.对患者判定临终要适时准确。 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死亡是生命活动运动发展过程的必然归宿。在从病情恶化到最终死亡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适时、准确地对病人做出临终判定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护理人员就应该认真仔细地观察病人各方面的表现,依据医生的诊断,利用自己所学的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加上日常工作中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适时的做出临终前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及早地、有准备地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地临床护理工作[2]。 2.满足病人心理需要,减轻病人痛苦,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制订其临终前的护理计划,并切实执行之。 临终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易产生如下心理[3]:①恐惧心理:病人常有一种可怕恐惧感和悲伤感。这时应让病人知道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治疗康复中起重要的作用,采取保护性心理护理,诚恳与病人进行交流,和蔼耐心让 1

家属陪伴,消除恐惧心理,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提高疗效。②绝望心理:由于病情的发展,病人越感病情的严重性,情绪焦虑,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帮助病人正确对待人生,消除轻生邪念,稳定其情绪,让其在生命的最后的一刻安然离去。③愤怒心理:由于病人了解到自己将要失去健康的身体和宝贵的生命,常发脾气,不配合治疗。应主动和病人交谈,让其把愤怒心理表达出来,理解同情病人,消除不良心理,帮助度过人生最后阶段。④求生心理:病人希望延长生命,他们仍然积极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这种求生心理反应,会使大脑产生良好的兴奋灶,它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传输到自律神经中枢——脑下垂体,使免疫活动增强,异常细胞下降[3]。医护人员应紧紧抓住病人这种特有心理,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维护其自信心,而不是让病人去彻底扮演病人角色,在绝望的不良刺激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痛苦。⑤抑郁心理:病情进一步发展,病人出现全身衰竭,表情呆板,已认识到自己接近死亡,心理抑郁悲伤。这时要使病人减轻心理不适,达到精神上的解脱,稳定病人心理。⑥认可心理:表现为平静而安宁,昏睡、孤独,不愿和别人交谈。此时不要强迫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陪伴病人并给与精神上的安慰、心理上的支持,同时给予生活上照顾,注意卫生,预防并发症,予以适当的保护,使之能安宁平静地度过此期。 3.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患者临终前病情复杂多变,有时症状不够明显典型,许多病人甚至不能用语言或其它方式准确表达自已的意思,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时时刻刻、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为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尽力挽救病人生命。 4.帮助接受死亡。 害怕死亡,不能接受死亡,必然给一些晚期病人心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承古到今,中国人执着谈生,淡泊言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从童年“懂事之初”就已 2

舒适护理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李红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2.059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100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约600 700万。在我国每年新增癌症人数约16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约130万[1]。临终关怀中60%是癌症患者,因此,癌症患者已成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2]。 最早有学者强调病房必须空气新鲜、条件舒适、环境清洁安静,形成了早期舒适护理的萌芽。1995年Kolcaba提出了舒适护理理论,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3]。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是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4]。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是一种特殊的作者单位:221005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 李红:女,本科在读,主管护师卫生保健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5]。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融入舒适护理,使患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充满温暖的氛围中安详、平和、舒适、尊严、无憾无怨地离开人世[6]。这就使得护理本身应当更加注重患者的身心舒适和感受的满意度。 1生理舒适 1.1环境舒适给患者提供单间或双人间的病房,要宽敞明亮,保持病室安静、通风、温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18 22?,湿度保持在50% 60%,可根据患者的喜好进行布置,如摆放花草、照片,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要考虑人性的要求和尊重患者的隐私,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允许家属陪伴,指导并允许家属参与一些护理患者的工作,病房应配备电视、沙发、卫生间,使患者有家的感觉[7]。Cameron[8]指出,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特别对于住院患者,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独处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6]吴卓娟,杨燕宁,蒋洪燕.手语对机械通气病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35-136. [7]宋磊艳.实现良好护患沟通的基本理念与方法[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18-19. [8]刘煊.浅谈PAC相互作用理论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6):69-72. [9]林兴凤,肖合存,厉淑荣,等.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演示培训的组织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41-42. [10]袁晓玲,赵爱平.医患沟通技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10):91-93. [11]黄丽红.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认知现状及实施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8(22):2087-2088. [12]刘均娥.认识阻断沟通的行为促进有效的护患沟通[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8):8-10. [13]卢珊蓉.浅谈建立有效医患沟通的现实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2-83. [14]Treece PD.Communic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bout the end of life[J].AACN Adv Crib Care,2007,18(4):406-414.[15]蔡文智,邓凌,鱼敏.医务人员遭受医院暴力先兆经历的访谈[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04-407. [16]吴亚琼,杨林.一起因告知不详引起医疗诉讼的分析和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8-60.[17]刘鑫.护患沟通障碍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6,6(7):19-20. [18]王锦帆主编.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42. [19]陈春燕,王剑云,晏姨薇.有效减少藏族地区濒死病人护患纠纷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48-49.[20]吴清香,彭卫群,王琦.深圳市三级医院临床护士组织承诺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7 -10. [21]于德志.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突破的关键措施之我见[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641-645. [22]王亚棠.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12-13. [23]郝模,孙梅,马宁,等.反思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分配制度存在的三大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19-20.[24]张玉勤.急诊科护士长防范护患纠纷的做法及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57-58. [25]张俊娥,刘宇.面对面协商:一个有效解决冲突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25-1027. [26]陈竺.医患双方是利益共同体[N].人民日报,2009-12-10(8). (收稿日期:2012-05-20) (本文编辑肖向莉) · 801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22期(下半月版)

论我国老年临终关怀的思考与发展

老年社会学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题目:论我国老年临终关怀的发展与思考 课程名称:老年社会学 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年级: 2010级 学号: 1020020619 学生姓名:杨艳勤 指导教师:沈丽红 2013年6 月12日

目录 摘要、关键词 (3) 引言 (3) 一、我国老年临终关怀目前存在的问题 (4) 二、国内临终关怀研究回顾以及目前发展现状 (4) (一)临终关怀研究回顾 (4) (二)目前我国老年临终关怀的现状 (5) (三)目前国外临终关怀的现状 (6) 三、老年临终关怀的发展过程与方法分析 (6) (一)老年临终关怀的概念、内容以及实质意义 (6) (二)我国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发展过程的展望 (7) 四、老年临终关怀的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8) (一)社会工作VS老年临终关怀 (8) (二)社会工作个案中的老年临终关怀分析 (9) 五、我国老人临终关怀的分析思考与建议 (9) (一)、有关老人临终关怀的思考 (9) (二)、关于我国老人临终关怀发展问题的建议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有关我国老年临终关怀的发展与思考 杨艳勤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老年临终关怀的出现人口老龄化的产物。本文从老年临终关怀的定义、现状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意义等方面出发,将老年临终关怀与自己所学专业“社会工作“联系起来,并利用本专业所开设的相关学科知识对老年临终关怀做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探讨与思考。老年临终关怀的实质就是“优生、优死”,老年临终关怀最终的目的就是使老年临终患者能够舒适、安详、有尊严、无痛苦的走完人生中最后的旅程,同时使临终患者家属的身心得到保护和慰藉。希望本文的撰写能够运用优势视角帮助老年人探寻生命的意义,提高他们生命的质量。 关键词:老年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优死,生命思考 引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增大,尤其是许多独生子女家庭,“421”模式的家庭压力使得许多年轻人喘不过气来。目前,世界上已经有62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人口占总人数的32.4%。到2050年,世界上将会有约175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那时,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数的91.6%。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策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它不仅会导致劳动力的减少,而且对于许多人口稀少的国家来说还是一个挑战。许多年迈的老人连生活都不能自理,需要依靠家属照料,这就使得忙碌的家属们既要顾及工作又要花心思照顾临终患者。生命有开始就有结束,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常态,是自然规律的存在。专业的临终关怀能够给老年临终患者们带来很多帮助,可以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拥有自己的尊严。死得其所,死的安然。当然,临终关怀除了给老年临终患者医疗方面的照顾外,还可以解除临终患者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患者家属对孝的另一种理解。因此,针对目前我国老年临终关怀的这一现状,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发展老年临终关怀,更要去思考老年临终关怀给我们的启示以及意义。

晚期癌症病人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体验

晚期癌症病人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体验 发表时间:2015-09-29T16:10:26.04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作者:谢金红王咏梅[导读] 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有效地止痛疾病可以伤害肉体,而疼痛可以摧毁灵魂,癌性疼痛更是令人难以忍受,因此缓解或控制疼痛是护理晚期癌症病人的重要内容。谢金红王咏梅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 239300 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意味着即将走向死亡,在这难以抗拒的阶段里,病人在生理及心理上均承受极大痛苦,除了使病人得到现代医疗外,更重要的给予其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尽可能的减轻病人痛苦和家属的悲痛,维护病人的尊严,提高生命质量,使病人在平静中度 过人生最后的旅程。我科于2012年1 月至2014 年4 月共收住晚期癌症病人100 例,对晚期癌症病人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55 例,年龄最大80 岁,最小32 岁,女性45 例,年龄最大81 岁,最小26 岁,其中胃癌22 例,食道癌20 例,肺癌18 例,宫颈癌20 例,恶性淋巴瘤8 例,胰腺癌12 例2.护理措施2.1 保持安全舒适2.1.1 个性设置住院环境:根据病人的病情性格特点及文化素养,设置病房环境,均满足其单间,其中一部分朝阳,一部分朝阴,有一部分要求靠近护士站以安定病人情绪,一部分远离护士站,满足其对安静的需求。允许病人在病房放置自己喜好的物品以会客要求,尽量让病房多些家的氛围,淡化病人角色,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移情作用,因此提倡个性化的设置,可使病人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2.1.2 加强基础护理:切实做好每天晨晚间护理,及时巡视病房,遵循马斯洛的需求论,生活上给予照顾,精神上给鼓励,满足晚期肿瘤患者自尊需求,“过好临终生活”:大小便失禁,分泌物流淌等及时处理,以保持仪表整洁;暴露性操作用屏风遮挡,如:乳腺癌的病人触诊乳房、心脏检查时、褥疮病人进行褥疮护理时保护个人隐私,即或病人处于昏迷状态,也应有所顾忌,不应鄙视冷漠(听觉最后消失),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及娴熟的护理技术,努力温暖病人的心灵,使病人获得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带给病人更多的安全感舒适感。 2.2 有效地止痛疾病可以伤害肉体,而疼痛可以摧毁灵魂,癌性疼痛更是令人难以忍受,因此缓解或控制疼痛是护理晚期癌症病人的重要内容。 2.2.1 药物止痛:无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采用WHO 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工作中医护人员不断学习掌握疼痛知识,运用多种方法如做好家属支持宣教、患者现身说教、每月开展科普知识宣教、组织收听癌痛空中课堂等形式宣教,切实做到首选口服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与按需给药结合、治疗中全面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注重个体化的规范化疼痛治疗,控制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患者有尊严地过好临终生活。 2.2.2 分散注意力:每个病房设置数字电视,可根据病人的喜好选择相应的电视节目,以分散其注意力,使病人的疼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3.协调和指导家属参与临终护理,提倡居家临终模式2.3.1 为病人提供精心护理主要责任者是护士,但是不可忽视家属的作用。家属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最了解,对病人的关心照顾在某种意义上是其他人所不可替代的。 2.3.2 癌症病人病期长,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种说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活着的人还要生活,可以根据病情建议家属建立照护者支持系统,取得亲朋好友的支持并合理安排亲朋好友的陪护时间,如假期或休息时轮流守护,尽量避免影响工作,也能使病人坦然接受陪护。 2.3.3 指导家属协助做好临终护理,为了满足患者居家临终的意愿,可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并定期电话回访和家庭访视,保证护理质量,用实际行动让病人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增强其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感受到最后的温情。 2.4 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4.1 幻想期:尽管病人知道自己是癌症晚期,但是在整个临终阶段都怀有强烈求生欲望,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向往美好生活,根本不会想到死亡。在护理过程中尽以可能热情理解和负责的态度顺应病人的想法,必要时可请同病种经治疗后恢复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心境处于最佳的状态。 2.4.2 绝望期:当病人已知治疗无望时,会表现得恐惧和悲伤,出现失眠、纳呆、流泪,这时要加强巡视,多与病人交谈感兴趣的事,除了转移病人思绪外,还可以根据当前发生的新闻故事讲解生命的多维度和幸福度而并非注重生命的长度,树立癌症并非等于死亡的积极乐观,掌握生与死的客观规律,指导病人认识生命价值,使病人能以比较客观地心理状态正确面对现实。 2.4.3 平静期:病人面临死亡的到来而呈现出相对平静的心理,宜选择适当的方式、适当的机会,将真实病情告之患者,可通过留下遗嘱的方式自己选择身后事的安排,此时,协助家属尽可能满足病人的愿望及灵性需求,提升患者的幸福感。 3.讨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更是触手可及的话题,对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需求,不能视为一种负担而消极等待病人死去,社会医院家庭都应该重视,每个医务人员都有责任让病人在临终阶段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珍惜生命的价值,适时做好辞世教育工作,满足患者身心社灵的需求。临终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属、医务人员共同配合、协调、做到严肃而不冷漠,温柔而自然,操作轻柔稳重,满足他们的所有愿望,提升病人的幸福感。希望人虽然是哭著来到世界的,但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病人带着尊严地离开……这就是临终关怀的价值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1]化前珍,刘芳娥,张如黄.重视家属在老年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5):298[2]莫远雁,吴慧.临终病人获得心理满足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10);627[3]左德翠.临终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原医刊,2006,33(4):93-94

临终关怀论文

临终关怀论文:对于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几点思考 任雪娥 (2012春护理班) 摘要:临终关怀是尊重临终患者生命尊严的一种人文关怀,目的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让患者祥和并有尊严的度过余生。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关注弱势群体、科学助人的专业,其特有的价值观念和专业技巧使其在临终关怀团队中扮演着服务提供者、支持者、资源提供者、协调者、政策倡导者等非常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心理需求;角色 临终关怀是一种具有高度价值观和伦理意义的服务活动,强调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使其最后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精神。2012年7月,有幸看到一篇关于瑞士洛桑的瑞士西部应用科学大学沃州社会工作及健康卫生学院开展的以“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为主题的讲座,看完后,对临终关怀以及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中的角色有了以下一些见解和思考: 一、瑞士的临终关怀现状 1.跨学科、多专业合作的临终关怀团队。在瑞士,临终关怀团队是由多种专业的专家和人员组成,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甚至是志愿者等。他们分别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相互配合,针对每个临终患者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争取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帮助他们度过这个特殊的困难时期。 2.建立了很多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和组织,社会工作者正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很多有关临终关怀的机构和组织相继成立。尤其是在一些主要提供艾滋病和癌症护理的机构中,大多依靠社会工作者来帮助病人维持社区和社会的融合;近期瑞士的Canton V aud也成立了一个专门针对临终病人家属提供心理和精神支持的机构,社会工作者正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摘要: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患者患上癌症后,身心两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打击,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癌症患者进行身心全方面护理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做好肿瘤患者的护理不但可以保证治疗手段顺利进行和提高治疗率,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晚期癌症临终关怀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终点,也是生命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及临终和死亡给病人和家属所带来的影响,也备受重视,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客观需求。同时,随着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晚期癌症病人则成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癌症患者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承受着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以满足晚期癌症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临终关怀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且以晚期癌症患者为主体,正是适应了这一客观形势,同时也适应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 临终关怀是为当前医疗条件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持临终病人的尊严,使其得以舒适安宁渡过人生的最后旅程。对于临终病人,已经从过去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以对症为主的照料,以延续病人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强调尊重病人的尊严和权利,注重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而且也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提供全面照料减轻病人家属精神压力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临终和 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有关学术界学者的重视。 临终关怀的概念含义有二:其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它是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其目标在于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珍惜有限的人生时光,能够少痛苦,甚至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其二、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顾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临终关怀又可分为临终医学、临终护理学、临终心理学、临终关怀伦理学、临终关怀社会学、临终关怀管理学等分支学科。对临终病人实施临终关怀,其目的在于减轻临终病人的心理负担,其中尤其是解除病人对疼痛及死亡的恐惧和不安,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的价值,适应角色的转换,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使病人能在有限的日子里,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中,在充满人性温情的氛围中,安祥、宁静、无痛苦、舒适且有

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doc

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 陈闽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对晚期病人实行临终关怀的任务并不是使病人康复,而是使病人在有限的生存期间内,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氛围中安详而平和、舒适而尊严、无憾无怨地离开人世。因此,对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癌症晚期病人除治疗外,还包括人性上的关怀,在临终关怀工作中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需要更为普遍。临终关怀病人一般很少进行各种注射或检验,死亡被视为一种自然过程,应为平静地接受而不必无效力地延长生命,其护理重点是为病人提供舒适措施。如时常替病人翻身、沐浴、保持口腔清洁等,以便病人在最后阶段中活得更有尊严。 临终病人的护理是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实施的护理。 1 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复杂,随病情变化,除忍受着来自躯体的各种痛苦,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因此,临终病人均有忧郁、恐惧、焦虑、绝望心理交织一起,为此除实施相应的症状护理,还要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撑尤为重要,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运用良好的交流技能为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为此,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达到良好的心理支持效果。 2 临终关怀

大多数癌症晚期病人均被身体严重的病痛折磨,常可出现疼痛、恶心及呕吐、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多种症状,如处理好这些症状可以减轻病人痛苦,使之获得舒适感。 2 1 提供恰当的信息大多数临终患者都希望尽早知道真实情况,但告诉患者之前一定要征得其家属的同意,同时,与患者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要让患者知道的事情一定说清楚,切记行为轻率,三言两语了事。 2 2 解除患者的疼痛疼痛是晚期癌症病人常见的症状,由于肿瘤细胞累及器官、骨骼等或放疗、化疗反应等因素导致疼痛,目前,控制疼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控制和非药物控制,此外催眠术和皮肤按摩术也有一定效果。 2 3 保证营养,补充患者的基本需要晚期癌症着由于长期的消耗,饮食量摄入减少甚至,体质虚弱,出现营养不良,责任护士要鼓励并千方百计督促患者加强营养,力争经口进食,制定饮食计划,调剂花样品种,做一些色、香、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鼓励病人少食多餐,并为病人创造良好的进食状态。不能进食遵医嘱给予补充能量合剂,给予鼻饲。或进行肠外营养。 2 3 呼吸困难护理重点应放在指导并协助病人去除或减少诱发因素,如避免痰液过于粘稠,并配合医生给予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可根据需求给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指导病人做有效呼吸及有效咳痰的锻炼。

有关“临终关怀”的三篇文章

有关“临终关怀”的三篇文章 死亡的尊严 作者王慧君 应当给亲人怎样的临终关怀,生命中经历过四位重要亲人的离世,原来有些做法是不正确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一 下。 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然后,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也只允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在漫长的等待中,沮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的悲痛骤然升温... 这还算不上残忍。在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常常得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待遇”:一是过度治疗。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接受创伤性的治疗。但另一个极端却是治疗不足,也就是说,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适直到死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解 脱。 那么,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在想什么?

需要什么?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 临终期一般为10-14天(有时候可以短到24小时)。在这一阶段,医生的工作应该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临终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的血液量锐减,所以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但你不要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最好办法。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从而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一种异常欢欣感。这时即使给病人灌输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欣快感。而且,此时给病人喂食还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等后果,使病人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

临终关怀论文

阻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因素 “临终关怀”(hospice 或hosepice care或palliative care)一词起源于早年的西方,用于描述给虚弱或生病的旅行者以庇护。在当代,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提供护理,以减轻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其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病人余寿的质量,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它从无到有,从陌生到为社会了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默默地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象黑暗中温暖的火苗,让每个临终病人在有限的时光里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而无憾地走过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 临终关怀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临终关怀(Hospice)萌芽于十七世纪,指为朝圣者或旅客的途中休息重新补充体力的中途驿站。临终关怀起源于英国,经台湾和香港传入我国内地。我国内地临终关怀起步相对较晚。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崔以泰于1990年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1998年由李嘉诚先生捐助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宁养院,从而开始了国内临终关怀服务的推展工作。至今,全国已有20家重点医院。这些医院在减轻晚期绝症病人躯体痛苦的同时,也给这些即将死亡的病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慰藉。对普通公民甚至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来说,临终关怀还是个陌生的概念,几千年传统死亡文化的桎梏、“忠孝观”的束缚,给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消极的影响,许多人不能正确地理解临终关怀的真正意义,致使临终关怀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尽管社会的发展呼唤临终关怀的进一步普及,但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得人们对于临终前的生命质量亦提出了要求,临终关怀事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人们关注的焦点。临终关怀是一项美丽温暖的事业,不仅是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开展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在经济上所面临的困境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少应有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助来帮助临终关怀的发展,同时,从医院本身来说,不可能靠临终关怀服务赚取利润。临终关怀的病人不采用价格昂贵的治疗手段,用药也都是选用一些相对便宜的缓解病症的药物。临终关怀服务中,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指导和安抚极其重要,医护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情感护理,医院必须下大力气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但是这些服务项目都是无偿的。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使许多本应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望而生畏。 缺乏应有的死亡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是临终关怀理念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国人对死亡的看法深受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对死亡的认识还很原始,仅仅处于恐惧和孤独痛苦中,而科学的死亡观是“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而以减轻身心痛苦为宗旨”,实际上就是为死亡寻求心理适应,这种良好的心理适应对于临终者的家属也同样必要。此外,对于部分家属来说,死亡是更大痛苦的开始,许多人会因为亲人的去世而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精神长期得不到恢复,这些人同样需要给予死亡教育。因此,在中国发展临终关怀,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使更多的人彻底更新观念,完善死亡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现有的临终关怀机构现状堪忧。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在我国开始起步, 各种临终关怀机构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一些大城市,且普遍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医院少、设施差、患者少、病房空等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 亿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关怀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帮助患者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关键词】临终关怀;家庭;心理;临终患者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hospice 【Abstract】Hospice care for dying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providing medical and nursing,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are for all-round. To respect the lives of dying patients, the symptoms under control,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and the family'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re maintained to help patient comfort and dignity to walk life's final journey. 【Key words】Hospice care; Family; Psychological; Hospice patients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是护士应尽的责任,是临终关怀的微言大义。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此种医疗需求逐渐增多,而治疗理念与普通病人迥异。 1 临终关怀概述及现状 1.1临终的定义 目前世界上对临终的时期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日本对预计只存活2-6个月的患者称为临终者;美国对估计最多只能存活6个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而我国则将能存活2-3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1]。 1.2临终关怀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家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福关怀院,是由英国的桑德斯(D.C,Saunders)博士于1967年7月在伦敦创办的。以后临终关怀发展到欧美各国。90年代传入台湾、香港,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有临终关怀机构,

护士在临终关怀工作中的作用

护士在临终关怀工作中的作用 姓名:郑红 学号:2006031211 班级:06护理二班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邮编:300070

护士在临终关怀工作中的作用 郑红 (天津医科大学,06护理二班2006031211,300070) 摘要:临终关怀涉及姑息治疗、护理、社会、心理、伦理等多学科的问题,护士的言行、举止对于被关怀对象有重要影响,在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中,需要具有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团队,为患者提供多学科的专业帮助,使患者及家属得到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支持。 关键词:临终关怀;多学科;护士作用 1.临终关怀的定义 临终就是接近死亡,临终患者是指各种物理,化学,药物治疗不再生效,估计只能存活2-6个月的患者,临终护理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关怀,它是在医学不能解决病痛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有限的时间生存的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从而以正确的态度而对死亡[1]。 临终病人的痛苦是双重的,一方面临终病人由于疼痛造成躯体不适;另一方面也因面临死亡的不安和孤独、担心与亲人永别以及不能丢下未尽的事业等,承受者极大的精神痛苦,因此对临终病人提供人道,富有同情心的护理,本着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努力控制病人症状和减轻病人的痛苦为原则进行护理。 在临终关怀的建设及发展中,世界上许多护士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护理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了护士协调、沟通、支持、照护、教育的作用[2],中国的临终关怀正规研究及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8年7月中国天津医科大学率先成立了天津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 2.临终关怀与护理职业的关系 临终关怀是由社会各层面(政府、慈善团体、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所共同完成的对终末期患者及家属进行的全面的生理的心理的团队照顾活动。在这种团队的照顾活动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护士在实施临终关怀中的主导作用[3]。护士的言行、举止对于被关怀对象有重要影响。一个护士的形象完美与否,决定临终关怀工作的成败。只有完全遵守社会主义的医疗职业道德,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才能保障临终关怀活动的圆满成功。护士在实施临终关怀活动的过程中,给家属以慰藉,能帮助患者家属树立信心、配合社会各层面,共同完成临终关怀的神圣使命。死亡是生命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处于生命最后阶段的人也应从医院和社会得到心理上的关怀和照顾,因此,临终护理在此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3.护士在临终关怀工作中的作用 3.1支持患者决定 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上基本分为积极的治愈性治疗及疾病的控制两种方式,美国护士学会对护士在患者生命末期自我决定的作用已形成论述性文件,内容如下[4]:美国护士学会相信护士在患者自我决定行动实施中应起到一个首要的作用,为生命末期照护做出选择的患者促进其作出合适的决定是护士的责任。对临终患者促进舒适和缓解疼痛对于临终患者为了能正确地做好疼痛的处理,护士应毫不犹豫地应用足够剂量的有效的止痛药物,即使在生命危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