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划分和构造超网

子网划分和构造超网
子网划分和构造超网

实验十二子网划分和超网构建

一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使用子网掩码划分子网和构建超网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划分子网。

2 构建超网。

三实验设备

四台安装有Windows 操作系统并只配置了TCP/IP协议的计算机,一台交换机。

四实验拓朴

按以下拓朴连接实验设备。

PC_A PC_B PC_C PC_D

图12.1 实验拓朴

五实验步骤

1 连通性测试

⑴启动每台计算机,配置PC_A、PC_B、PC_C、PC_D的IP地址分别为192.168.1.1、192.168.1.2、192.168.1.5、192.168.1.6,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⑵在PC_A上,运行PING命令,测试是否PING通其它三台计算机。

2 改变子网掩码划分子网

⑴保持PC_A、PC_B、PC_C、PC_D四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不变,将四台计算机划分为两个子网,计算其子网掩码,并分别为四台计算机设置子网掩码。

·2·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

⑵在PC_A上,运行PING命令,测试是否PING通其它三台计算机。

3 改变子网掩码和IP地址划分子网

⑴保持PC_A、PC_B的IP地址不变,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将PC_A、PC_B、PC_C、PC_D划分为两个子网,计算PC_C、PC_D的IP地址范围,并为PC_C、PC_D 设置IP地址。

⑵在PC_A上,运行PING命令,测试是否PING通其它三台计算机。

4 改变IP地址,使其处于不同的子网内

⑴保持PC_A、PC_B的IP地址不变,PC_C、PC_D 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2.5、192.168.2.6,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⑵在PC_A上,运行PING命令,测试是否PING通其它三台计算机。

5 改变子网掩码,将不同子网构建为超网

⑴保持PC_A、PC_B、PC_C、PC_D四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不变,使这四台计算机处在一个超网内,计算其最大的子网掩码,并分别为PC_A、PC_B、PC_C、PC_D四台计算机设置子网掩码。

⑵在PC_A上,运行PING命令,测试是否PING通其它三台计算机。

六实验报告

1 讨论划分子网和构建超网的方法和原理。

2 写出划分子网和构建超网的实验过程。

3 写出实验的结论和体会。

七相关知识

1 子网

IP地址等级的设计虽然有许多好处,但有一个缺点,便是弹性不足。假设某单位分配到Class B的IP地址,若将六万多部计算机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中,势必造成网络效率的低落,因此在实际上不可行。但是,若在Class B网络中只连接几十部计算机,就会浪费掉许多IP地址。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便是将网络分割为子网(Subnet)。例如:某单位将分配到的Class B网络分割成规模较小的子网,再分配给多个实体网络。

⑴子网分割的原理

分割子网的重点便是让每个子网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子网地址(Subnet Address),以此识别子网。

由于企业分配到的网络地址是无法变动的,因此,如果要分割子网的话,必须从主机地址“借用”前面几个Bit作为子网地址。原先的网络地址加上子网地址便可用来识别特定的子网。

这样IP地址就由二级变为三级,即:

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这样从其它网络发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IP数据报,仍然是根据IP数据报的目的网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 ·3·

络号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但此路由器在收到IP 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和子网号找到目的子网,将IP 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

图12.2 划分子网后的路由示意

假设某单位申请到Class B 的IP 地址如下:

10010001 00001101 00000000 00000000 (145.13.0.0)

按照原先等级式IP 的规划,前面16Bits 是网络地址,后面16Bits 则是主机地址。若要分割子网,必须借用主机地址前面的几个Bit 作为子网地址。假设我们现在使用主机地址的前3Bits 作为子网地址。

子网地址与原先的网络地址合起来共19Bits ,可视为是新的网络地址,用来识别该子网。原先16Bits 的网络地址当然不可更动,但是子网地址却是可以自行分配。

若子网地址使用了3Bits ,则产生了23=8个子网:

10010001 00001101 000 00000 00000000

10010001 00001101 001 00000 00000000

10010001 00001101 010 00000 00000000

10010001 00001101 011 00000 00000000

10010001 00001101 100 00000 00000000

10010001 00001101 101 00000 00000000

10010001 00001101 110 00000 00000000

10010001 00001101 111 00000 00000000

换言之,从主机地址借用了3Bits 之后,便可以分割出8个子网。当然,相对地主机地址长度变短后,所拥有的IP 地址数量也减少了。以上例而言,原先Class B 可以有216=65536个可用的主机地址;而新建立的子网,每个子网仅有213-2=8190个可用的主机地址。

由于子网地址必须取自于主机地址,每“借用”n 个主机地址的位,便会产生个n

2

·4·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

子网,同时子网内的主机数据也将减少,变为原来子网的1/,划分子网只是将IP 地下的本地部分进行再划分,而不改变IP 地址的因特网部分。分割子网时,子网的数目必然是2的次方,也就是2n

22、23、24、25等数目,对于B 类网络,可借用的主机位数目为1到14,因为不能使主机地址只剩下1Bit ,若只剩下1Bit 主机位,每个子网只能有2个主机地址,扣掉全为0或1的主机地址,就没有可用的主机地址了。下表列出了Class B 网络可能分割子网的方式。

子网地址位数

形成的子网数目 每个子网可用的主机地址 0

1 65536 1

2 32768 2

4 16384 3

8 8192 4

16 4096 5

32 2048 6

64 1024 7

128 512 8

256 256 9

512 128 10

1024 64 11

2048 32 12

4096 16 13

8192 8 14

16384 4 15 32768 2

上表只是表示使用多少个位作为子网地址时,可产生的子网与可分配主机地址的数目。但在实际应用上,必须记得主机地址不得全为0或1的原则。

⑵ 子网掩码

子网不仅是简单地将IP 地址加以分割,其关键在于分割后的子网必须能够正常地与其他网络相互连接,也就是在路由过程中仍然能识别这些子网。此时,便产生了一个问题:无法再利用IP 地址的前导位,来判断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有多少个位。

以上述A 企业最后所分配到的网络地址为例,虽然其前导位仍然为10,但是经过子网分割后,网络地址长度并非Class B 的16Bits ,而是17、18个以上的位。

因此,势必要利用其他方法来判断IP 地址中哪几个位为网络地址,哪几个位为主机地址。子网掩码(Subnet Mask )正是由此而生。以下说明子网掩码的特性:

z 子网掩码长度为32Bits ,与IP 地址的长度相同。

z 子网掩码必须是由一串连续的1,再跟上一串连续的0所组成。

为了方便阅读,子网掩码使用与IP 地址相同的十进制来表示。例如:255.255.255.0。 子网掩码必须与IP 地址配对使用才有意义。单独的子网掩码不具任何意义。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 ·5·

当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起使用时,子网掩码的1对映至IP地址便是代表网络地址位,0对映至IP地址便是代表主机地址位。例如:

255.255.248.0

代表此IP地址的前21Bits为网络地址,后11Bits为主机地址。路由过程中,便是据此来判断IP地址中网络地址的长度,以便能将IP信息包正确地转送至目的网络。而这也是子网掩码最主要的目的。

上述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组合也可写成:

168.95.192.1/21

“/”前面是正常的IP表示法,“/”后面的数字21则代表子网掩码中1的数目。

原有等级式的网络地址仍然可继续使用。以Class C的IP为例:

IP地址:11001011 01001010 11001101 01101111

若不执行子网分割,则其子网掩码为: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换言之,原先使用A、B、C三种等级的网络仍然可继续使用,只是必须额外设置对应的子网掩码。Class A、B、C对应的子网掩码如下:

Class A: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255.0.0.0)

Class B: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255.255.0.0)

Class C: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255.255.255.0)

⑶子网分割实例

子网分割是相当常见的应用,假设某单位申请到如下的Class C IP地址:

IP地址:11001011 01001010 11001101 0000000(203.74.205.0)

子网掩码: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255.255.255.0)

由于业务需求,内部必须分成A1、A2、A3、A4等4个独立的网络。此时便需要利用子网分割的方式,建立数个子网,以便分配给这4个独立的网络。建立4个子网需要借用2位主机地址。

决定了子网地址的长度后,便可以知道新的子网掩码,以及主机地址的长度。由于使用了2Bits作为子网地址,网络地址变成24+2=26Bits。因此,新的子网掩码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255.255.255.192)

而原先的主机地址有8Bits,但是子网地址借用了2Bits,主机地址只能使用剩下的6Bits。因此,每个子网可以有26=64个可用的主机地址。不过,主机地址不得全为0或1,所以实际上每个子网可分配的IP地址为62个。

子网可再进一步分割成更小的子网。承上例,例如:网管人员可以再将A1网络分割成更小的子网。方法仍旧是从主机地址借用几个位来作为子网地址。

子网分割时所作的设置,都是在企业内部。换言之,远端的网络或路由器并不必知道A企业内部是如何分割子网。因此,可保持互联网上路由结构的简单性。

2 无等级的IP地址(超网)

当初在设计IP地址的等级时,网络环境主要是由大型主机所组成,主机与网络的总数都相当有限。但随着个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对于IP地址的需求也迅速增加。3种等级的IP地址分配方式,很快便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便是Class B

·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

的IP地址面临紧缺;但是相对地,Class C使用的数量则仅是缓慢成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产生了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即无等级(Classless)的IP地址划分方式。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和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IPv4的地址空间,并且可以在新的IPv6使用之前容许因特网的规模继续增长。CIDR将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

⑴ CIDR原理

假设某单位需要1500个IP地址,由于Class C地址只能提供256个IP地址,因此必须分配Class B的网络地址给这个单位。因为Class B实际可提供65536个IP地址,远超过该单位的需求,这些多出来的IP地址无法再分配给其他单位使用,因此实际上都浪费掉了。

既然Class B严重不足,而Class C还很充裕,更重要的是Class B实际上有很多是浪费掉了,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自然地便会想到是否可以将数个Class C的IP地址“合并”起来,分配给原先需申请Class B的单位。

以前例而言,我们只要分配6个Class C的IP地址给这个单位,便可符合其需求,因而节省下1个Class B的地址空间。

如何才能合并数个Class C的IP地址呢?答案便是与子网分割的原理相同,使用子网掩码来定义较具弹性的网络地址。

利用子网掩码重新定义“较短”的网络地址,以便将现有2、4、8、16等2幂方数的网络,“合并”成为一个网络。

⑵ CIDR实例

回到上述的例子,由于这个单位所需的1500个IP地址,数量介于Class B(可提供65535个IP地址)与Class C(可提供255个IP地址)的范围之间。通过CIDR的方式,我们可以分配一个长度为21Bits的网络地址给这个单位,那么这个单位可运用的主机地址将会有32-21=11Bits,总共可产生211=2048个IP地址,与这个单位所需的1500个IP地址相近。与直接分配Class B相比,节省下许多IP地址空间。

上述方式其实是将8个Class C的IP地址合并,再分配给这个单位。由于合并是通过变更网络地址长度来进行,因此会有以下的限制:

z用来合并的Class C的网络地址必然是连续的。

z用来合并的Class C的网络地址数目必然是2的次方。

因此,这个单位实际上分配到的可能是如下的8个连续Class C地址空间:

203.74.208.0(11001011 01001010 11010000 00000000)

203.74.209.0(11001011 01001010 11010001 00000000)

203.74.210.0(11001011 01001010 11010010 00000000)

203.74.211.0(11001011 01001010 11010011 00000000)

203.74.212.0(11001011 01001010 11010100 00000000)

203.74.213.0(11001011 01001010 11001101 00000000)

203.74.214.0(11001011 01001010 11001110 00000000)

203.74.215.0(11001011 01001010 11001111 00000000)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 ·7·

这8个连续的Class C地址可以利用下列方式来表示:

203.74.208.0/21

利用子网将网络地址的3Bits当成主机地址。

虽然CIDR原先是为了合并Class C地址所设计,但在实际操作上可适用于任何的IP地址范围,例如:ISP可分配长度为30Bits的网络地址给一些只有两台计算机的个人公司。

提示:CIDR仍遵守主机地址不得全为0或1的规则。因此,30Bits的网络地址虽然可以有单个主机地址,不过实际上可用的只有2个主机地址。

由于CIDR让IP地址在分配时更具弹性与效率,因此,目前都是以CIDR的方式来划分IP地址范围。下图为某大学的IP地址分配的例子。

图12.3 构建超网示意

⑶ CIDR的特点

① 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和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可以更加有效的分配IP地址空间。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而不是像分类地址中只能使用1字节、2字节、3字节长的网络号。CIDR不再使用“子网”的概念而使用网络前缀,使用IP地址从三级编址又回到了两级编址,即无分类的两级编址。

IP地址::={<网络前缀>,<主机号>}

CIDR也使用“斜线记法”,即在IP地址后写上斜线“/”,然后写上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对应子网掩码中1的个数)。如128.14.46.34/20。

② CIDR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一个CIDR地址块是由地址块的起始地址(即地址块中地址数值最小的一个)和地址块中的地址数来定义的。CIDR地址块也可用斜线记法来表示。如128.14.32.0/20表示的地址共有212个地址,

·8·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

而该地址块的起始地址是128.14.32.0。

由于一个CIDR地址块可以表示很多地址,所以在路由表中就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的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通常称为路由聚合,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表示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很多个路由。路由聚合也称为构成超网。路由聚合有利于减少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信息的交换,从而提高了整个因特网的性能。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三级网络技术 三级网络技术日期:2009-6-26查看次数:118目录: 一摘要 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三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四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五子网掩码的分类 六子网编址技术 七如何划分子网及确定子网掩码 八相关判断方法 一摘要 关于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的教程,学这篇教程需要一定的基础(高手当然除外),建议读过前面的关于ip的教程后,再读本教程。 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子网掩码是一个应用于TCP/IP网络的32位二进制值,它可以屏蔽掉ip地址中的一部分,从而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基于子网掩码,管理员可以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网。 三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虽然我们说子网掩码可以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可大家还是会有疑问,比如为什么要区分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区分以后又怎样呢?那么好,让我们再详细的讲一下吧! 在使用TCP/IP协议的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我们通过将本机的子网掩码与接受方主机的ip地址进行'与'运算,即可得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号,又由于每台主机在配置TCP/IP协议时都设置了一个本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所以可以知道本机所在的网络号。 通过比较这两个网络号,就可以知道接受方主机是否在本网络上。如果网络号相同,表明接受方在本网络上,那么可以通过相关的协议把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标主机;如果网络号不同,表明目标主机在远程网络上,那么数据包将会发送给本网络上的路由器,由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其他网络,直至到达目的地。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子网掩码是不可或缺的! 四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既然子网掩码这么重要,那么它是如何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呢?过程如下: 1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2将二进制形式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网络地址;3将二进制形式的子网掩码取'反'; 4将取'反'后的子网掩码与ip地址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主机地址。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给大家演示: 假设有一个 I P 地址:192.168.0.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子网掩码详解及子网划分教程_-_实战演练

子网掩码详解及子网划分教程 By Hi!爱创/爱创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bf16423401.html,) - 猿创动力 概念:子网掩码,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作用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PS:通俗意义理解,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各是多少位呢?如果不指定,就不知道哪些位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就需要通过子网掩码来实现。 其中子网掩码又分标准子网掩码和特殊子网掩码: [1]标准子网掩码 A类网络(1 ~ 126) 缺省子网掩码:255.0.0.0 PS:255·0·0·0 换算成二进制为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可以清楚地看出前8位是网络地址,后24位是主机地址。也就是说,如果用的是标准子网掩码,看第一段地址即可看出是不是同一网络的。 B类网络(128 ~ 191) 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 C类网络(192 ~ 223) 缺省子网掩码:255.255.255.0 [2]特殊子网掩码 这里得引入一个新概念- CIDR(无类域间路由) - IP地址后附加子网掩码的位数- 标记方法 例如:198.168.0.0/16 (二进制:1100 0000.10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 16代表16bit二进制数,即标准B 类地址。) 255.255.240.0/20 (二进制: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 20代表20bit二进制数,即特殊类地址。) - 特殊子网掩码 作用: No.1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Internet上。 No.2是用于将一个大的IP网络划分为若干小的子网络。 No.3通过IP地址的二进制与子网掩码的二进制进行与运算,确定某个设备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号,即通过子网掩码分辨一个网络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No.4判断两台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网段(网络地址)。 那么上述No.3、No.4提及的两个计算,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例:IP::161.42.33.1 / Mask(子网掩码):255.255.255.0 No.1 IP地址与子网掩码“与”运算得到网络地址。 [1]先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IP: 1010 0001.0010 1010.0010 0001.0000 0001 Mask: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 [2]将二进制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执行“与”运算得到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1010 0001.0010 1010.0010 0001.0000 0000 / 161.42.33.0

子网划分问题

子网划分问题 1、十进制算法 类范围:IP地址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方法X.Y.Y.Y,在这里,X在1~126范围内称为A类地址;X在128~191范围内称为B类地址;X在192~223范围内称为C类地址。比如10.202.52.130,因为X为10,在1~126范围内,所以称为A类地址。类默认子网掩码:A类为255.0.0.0; B类为255.255.0.0; C类为255.255.255.0。当我们要划分子网用到子网掩码M时,类子网掩码的格式如下:A类为255.M.0.0,B类为255.255.M.0,C类为255.255.255.M。M是相应的子网掩码,比如255.255.255.240。 十进制计算基数是256(下面,我们所有的十进制计算都要用256来进行)。 二、变量说明 ---- 1.Subnet_block指可分配子网块大小,表示在某一子网掩码下子网的块数。 ---- 2.Subnet_num是可分配子网数,指可分配子网块中要剔除首、尾两块,是某一子网掩码下可分配的实际子网数量。Subnet_num =Subnet_block-2。 ---- 3.IP_block指每个子网可分配的IP地址块大小。 ---- 4.IP_num指每个子网实际可分配的IP地址数。因为每个子网的首、尾IP地址必须保留(一个为网络地址,一个为广播地址),所以它等于IP_block-2,IP_num也用于计算主机块。 ---- 5.M指子网掩码。 ---- 表示上述变量关系的公式如下: ---- M=256-IP_block IP_block=256/Subnet_block或Subnet_block=256/IP_block IP_num=IP_block- 2 Subnet_num=Subnet_block-2。 ---- 6.2的幂数。大家要熟练掌握28(256)以内的2的幂代表的十进制数(如128=27、64=26等),这样可以使我们立即推算出Subnet_block和IP_block的数目。 三、举例说明 ---- 现在,通过举一些实际例子,大家可以对子网掩码和主机块的十进制算法有深刻的了解。 ---- 1.已知所需子网数12,求实际子网数。 ---- 这里实际子网数指Subnet_num,由于12最接近2的幂为16(24),即Subnet_block=16,那么Subnet_num=16-2=14,故实际子网数为14。 ---- 2.已知一个B类子网的每个子网主机数要达到60×255个(约相当于X.Y.0.1~X.Y.59.254的数量),求子网掩码。 ---- 首先,60接近2的幂为64(26),即IP_block=64; 其次,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64=192,最后由子网掩码格式B类是255.255.M.0得出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 ---- 3.如果所需子网数为7,求子网掩码。 ---- 7最接近2的幂为8,但8个Subnet_block因为要保留首、尾2个子网块,即8-2=6< 7,并不能达到所需子网数,所以应取2的幂为16,即Subnet_block=16。因为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16=16,所以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16=240。 ---- 4.已知网络地址为211.134.12.0,要有4个子网,求子网掩码及主机块。 ---- 由于211.Y.Y.Y是一个C类网,子网掩码格式为255.255.255.M,又知有4个子网,4接近2的幂是8(23),所以Subnet_block=8,Subnet_num=8-2=6,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8=32,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32=224,故子网掩码表示为255.255.255.224。又因为子网块的首、尾两块不能使用,所以可分配6个子网,每个子网有32个可分配主机块,即32~63、64~95、96~127、128~159、160~191、192~223,其中首块(0~31)和尾块(224~255)不能使用。 ---- 由于每个子网块中的可分配主机块又有首、尾两个不能使用(一个是子网网络地址,一个是子网广播地址),所以主机块分别为33~62、65~94、97~126、129~158、161~190及193~222,因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主机块共有6段,分别为211.134.12.33~211.134.12.62、211.134.12.65~211.134.12.94、211.134.12.97~211.134.12.126、211.134.12.129~211.134.12.158、211.134.12.161~211.134.12.190及211.134.12.193~211.134.12.222。用户可以任选其中的4段作为4个子网。 ---- 总之,只要理解了公式中的逻辑关系,就能很快计算出子网掩码,并得出可分配的主机块。 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引入了子网的概念。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子网:采用借位的方式,从主机位最高位开始借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讲得很清楚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讲得很清楚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目录: 一、摘要 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三、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四、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五、子网掩码的分类 六、子网编址技术 七、如何划分子网及确定子网掩码 八、相关判断方法 一、摘要 近期在我的论坛中大家对子网掩码以及子网划分的讨论比较多,因为前面也写了关于ip地址的教程,为了延续性,就写了这个关于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的教程,学这篇教程需要一定的基础(高手当然除外),建议读过前面的关于ip的教程后,再读本教程。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子网掩码是一个应用于TCP/IP网络的32位二进制值,它可以屏蔽掉ip地址中的一部分,从而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基于子网掩码,管理员可以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网。 三、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虽然我们说子网掩码可以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可大家还是会有疑问,比如为什么要区分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区分以后又怎样呢?那么好,让我们再详细的讲一下吧! 在使用TCP/IP协议的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我们通过将本机的子网掩码与接受方主机的ip地址进行'与'运算,即可得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号,又由于每台主机在配置TCP/IP协议时都设置了一个本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所以可以知道本机所在的网络号。 通过比较这两个网络号,就可以知道接受方主机是否在本网络上。如果网络号相同,表明接受方在本网络上,那么可以通过相关的协议把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标主机;如果网络号不同,表明目标主机在远程网络上,那么数据包将会发送给本网络上的路由器,由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其他网络,直至到达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子网掩码是不可或缺的! 四、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既然子网掩码这么重要,那么它是如何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呢? 过程如下: 1.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2.将二进制形式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网络地址; 3.将二进制形式的子网掩码取'反'; 4.将取'反'后的子网掩码与ip地址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主机地址。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给大家演示: 假设有一个I P 地址:192.168.0.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化为二进制为:I 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将两者做'与'运算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将其化为十进制得:192.168.0.0 这便是上面ip的网络地址,主机地址以此类推。 小技巧:由于观察到上面的子网掩码为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即未划分子网),便可直接看出网络地址为ip地址的前三部分,即前三个字节。 解惑: 什么?你还是不懂?问我为什么要做'与'运算而不是别的?其实你仔细观察一下上面的例子就应该能明白。

IP地址分类及子网掩码详解

IP地址分类及子网掩码详解 一、IP地址分类 1、分类 IP地址就是给每一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一个唯一的32bit 地址(标识符)。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Internet上很方便地进行寻址,这就是:先按IP地址中的网络号码 net-id 把网络找到,再按主机号码 host-id 把主机找到。所以IP地址并不只是一个计算机的号码,而是指出了连接到某个网络上的某个计算机。IP地址由美国国防数据网DDN 的网络信息中心NIC进行分配。按照国际规定,IP地址可分为A、B、C、D、E五类,具体划分如下: 其中A、B、C类地址由net-id (网络号)与 host-id(主机号)字段组成,是国际互联网上公共分配的地址,每一种类别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占用的位数见下图所示: 一个IP 地址可以很容易地从其第一个十进制数字上识别出来,是属于那一个类别,各类别分别有一定的数值范围,如下表所示:

D、E类IP地址组成不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D类地址是一种组播地址,主要是留给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使用。E类地址保留在今后使用。 下面详细介绍各类地址: A类地址:由1个字节的网络号和3个字节的主机号组成,默认子网掩码255.0.0.0,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为“0”,第一个八位位组值的范围从0-127。其中0.0.0.0 保留且表示任意IP地址,127.0.0.0保留用户测试回环用,实际可用的网络号126个(2的7次方-2),从1.0.0.0 到126.0.0.0,每个网络可容纳16777216个主机(2的24次方)。 B类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号和2个字节的主机号组成,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为“10”,第一个八位位组值的范围从128-191。其中保留128.0.0.0全“0”网络号和191.255.0.0全“1”网络号,实际可用的网络号16382个(2的14次方-2),从128.1.0.0 到191.254.0.0,每个网络可容纳65536个主机(2的16次方)。 C类地址:由3个字节的网络号和1个字节的主机号组成,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为“110”,第一个八位位组值的范围从192-223。其中保留192.0.0.0全“0”网络号和223.255.255.0全“1”网络号,实际可用的网络号2097150个(2的21次方-2),从192.0.1.0 到223.255.254.0,每个网络可容纳256个主机(2的8次方)。 D类地址: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为“1110”,第一个八位位组值的范围从224-239。可用的地址范围从224.0.0.0 到239.255.255.255。该地址为专门保留地址,并不指向特定网络,用于多点广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标识该组计算机共享同一协议族。 E类地址: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为“11110”,第一个八位位组值的范围从240-255。可用的地址范围从240.0.0.0 到240.255.255.254,为将来使用保留。

IP子网划分与子网汇聚

IP子网划分与子网汇聚 1. 主机通信 在网络中不同主机之间通信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 ① 同一网段中两台主机之间相互通信。 ② 不同网段中两台主机之间相互通信。 为了区分这两种情况,进行通信的计算机就需要获取远程主机IP地址的网络部分来做出判断。 ① 如果源主机的网络地址=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则为相同网段主机之间的通信。 ② 如果源主机的网络地址≠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则为不同网段主机之间的通信。 2. 子网掩码 对于一台计算机来说,如何知道远程主机IP地址的网络地址呢?这就需要借助子网掩码。 与IP地址一样,子网掩码也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对于IP地址的网络部分用“1”表示,对于IP地址的主机部分用“0”表示。和IP地址一样,子网掩码也通常用4个点分十进制表示。当为网络中的节点分配IP地址时,也一并要给出每个节点所使用的子网掩码。 有了子网掩码后,只要把IP地址和子网掩码做逻辑“与”运算,就可得出IP地址的网络地址。可以将“与”运算看成是乘法运算。

“与”运算法则:0和任何数相与都等于0,1和任何数相与都等于任何数本身。简言之,“与”运算取小。 ① 0与0等于0 ② 0与1等于0 ③ 1与0等于0 ④ 1与1等于1 A、B、C类默认子网掩码 ① A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55.0.0.0 ② B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 ③ C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 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确定IP地址中哪一部分是网络ID,哪一部分是主机ID。 IP地址和掩码与运算求网络地址实例: 有一个IP地址192.168.12.30,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求该IP地址的网络地址。 根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做逻辑“与”运算就可得出网络地址的规则,现做法如下: ① 将192.168.12.30用32位的二进制形式表示 11000000.10101000.00001100.00011110 ② 将255.255.255.0用32位的二进制形式表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③ 将32位的IP地址和32位的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实验四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一、为什么要划分子网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立Internet的工程师们并未意识到计算机和通信在未来的迅猛发展。局域网和个人电脑的发明对未来的网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开发者们依据他们当时的环境,并根据那时对网络的理解建立了逻辑地址分配策略。他们知道要有一个逻辑地址管理策略,并认为32位的地址已足够使用。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地址的设计者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如下表所示,其中 232(4,294,967,296,约为43亿)个独立的地址。这样的地址空间在因特网早期看来几乎是无限的,于是便将IP地址根据申请而按类别分配给某个组织或公司,而很少考虑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个地址空间,没有考虑到IPv4地址空间最终会被用尽。但是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它们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对于A、B类地址,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能够使用,而C类地址所容纳的主机数又相对太少。所以有类别

的IP地址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不适用于网络规划。二、如何划分子网 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引入了子网的概念。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子网:采用借位的方式,从主机位最高位开始借位变为新的子网位,所剩余的部分则仍为主机位。这使得IP地址的结构分为三级地址结构:网络位、子网位和主机位。这种层次结构便于IP地址分配和管理。它的使用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层次结构--如何既能适应各种现实的物理网络规模,又能充分地利用IP地址空间(即:从何处分隔子网号和主机号)。 三、子网掩码的作用 简单地来说,掩码用于说明子网域在一个IP地址中的位置。子网掩码主要用于说明如何进行子网的划分。掩码是由32位组成的,很像IP地址。对于三类IP地址来说,有一些自然的或缺省的固定掩码。(参考 P189) 四、如何来确定子网地址 如果此时有一个I P地址和子网掩码,就能够确定设备所在的子网。子网掩码和IP地址一样长,用32bit组成,其中的1表示在IP地址中对应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对应比特,0表示在IP地址中的主机号对应的比特。将子网掩码与IP地址逐位相“与”,得全0部分为主机号,前面非0部分为网络号。参考(P190表7-5) 要划分子网就需要计算子网掩码和分配相应的主机块,尽管采用二进制计算可以得出结论,但采用十进制计算方法看起来要比二进制方法简单许多,经过一番观察和总结,我终于得出了子网掩码及主机块的十进制算法。 首先要明确一些概念: 类范围:IP地址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方法X.Y.Y.Y,在这里 X=1--126时称为A类地址; X=128--191时称为B类地址; X=192--223时称为C类地址; 如10.202.52.130因为X=10在1--126范围内所以称为A类地址 类默认子网掩码:A类为 255.0.0.0 B类为 255.255.0.0 C类为 255.255.255.0 当我们要划分子网用到子网掩码M时,类子网掩码的格式应为 A类为 255.M.0.0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讲得很清楚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讲得很清楚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目录: 一、摘要 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三、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四、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五、子网掩码的分类 六、子网编址技术 七、如何划分子网及确定子网掩码 八、相关判断方法 一、摘要 近期在我的论坛中大家对子网掩码以及子网划分的讨论比较多,因为前面也写了关于ip地址的教程,为了延续性,就写了这个关于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的教程,学这篇教程需要一定的基础(高手当然除外),建议读过前面的关于ip的教程后,再读本教程。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子网掩码是一个应用于TCP/IP网络的32位二进制值,它可以屏蔽掉ip地址中的一部分,从而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基于子网掩码,管理员可以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网。 三、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虽然我们说子网掩码可以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可大家还是会有疑问,比如为什么要区分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区分以后又怎样呢?那么好,让我们再详细的讲一下吧! 在使用TCP/IP协议的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我们通过将本机的子网掩码与接受方主机的ip地址进行'与'运算,即可得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号,又由于每台主机在配置TCP/IP 协议时都设置了一个本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所以可以知道本机所在的网络号。 通过比较这两个网络号,就可以知道接受方主机是否在本网络上。如果网络号相同,表明接受方在本网络上,那么可以通过相关的协议把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标主机;如果网络号不同,表明目标主机在远程网络上,那么数据包将会发送给本网络上的路由器,由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其他网络,直至到达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子网掩码是不可或缺的! 四、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既然子网掩码这么重要,那么它是如何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呢? 过程如下: 1.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基础知识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基础知识 IP地址的概念 1.IP地址组成 IP地址源于Internet,是一种层次结构的地址,适合于众多的互联网。Internet中每一台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且这个IP地址必须是全网唯一的。一个IP地址标识一个网络和与此网络相连的一台主机。IP地址由4个字节32位二进制数组成,使用点分十进制数表示。4个字节的IP地址分为两个层次部分:网络号(Network ID)和主机号(Host ID),如202.93.120.44。 在网络寻址时只需要网络号,从网络中经过多个网络(网关)最终到达目的网络,用网络号即能判断是否到达目的网络,与主机号无关,主机号用于在目的网络中区分某台主机。 一个基本的地址分配原则:要为同一网络的所有主机分配相同的网络标识号,同一网络内不同主机必须分配不同的主机标识号(主机号)以区分主机。不同网络内的每台主机必须有不同的网络标识号。 要使自己的主机加入Internet,为了避免IP地址与其他网络相冲突,必须向Internet NIC (网络信息中心)获得IP地址和域名。 2.IP地址的类别 因特网标准定义了五种类型的IP地址。三种基本种类是A类、B类和C类。如表1-1所示: 种类IP地址网络ID 主机ID A W.X.Y.Z W X.Y.Z B W.X.Y.Z W.X Y.Z C W.X.Y.Z W.X.Y Z 表1-1 IP地址的八位组 图1-1显示了根据地址种类划分网络ID和主机ID的情况。A类网络地址为主机ID分配了24位,为网络设备提供了更多可用的主机ID;B类网络地址提供的网络ID数与每个网络ID 的主机ID数目是一样的,使管理员能够配置大量的网络,但每个网络允许拥有较少的主机数;C类网络地址提供的网络ID较多,但允许每个网络ID拥有的主机数目很少。 (1)A类地址:一个字节的网络地址,最高位为0,允许有126个网络,每个网络中用3个字节表示主机地址,能够容纳多达16 777 214个主机ID。其格式如表1-2所示。使用A 类地址时可分配的网络ID范围是:1.X.Y.Z~126.X.Y.Z。A类地址适合大型网络。 网络ID 主机ID 0 8 16 24 32 表1-2 A类地址格式

组网中子网掩码及子网划分方法(很实用)

组网中子网掩码及子网划分方法(很实用) 相信对于IP地址这个概念,大家应该不陌生,但本篇文章笔者将详细为大家叙述 一、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子网掩码是一个应用于TCP/IP网络的32位二进制值,它可以屏蔽掉ip地址中的一部分,从而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基于子网掩 码,管理员可以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网。 二、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虽然我们说子网掩码可以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可大家还是会有疑问,比如为什么要区分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区分以后又怎样呢?那么好,让我们再详细的讲一下吧! 在使用TCP/IP协议的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我们通过将本机的子网掩码与接受方主机的ip地址进行'与'运算,即可得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号,又由于每台主机在配置TCP/IP协议时都设置了一个本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所以可以知道本机所在的网络号。 通过比较这两个网络号,就可以知道接受方主机是否在本网络上。如果网络号相同,表明接受方在本网络上,那么可以通过相关的协议把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标主机;如果网络号不同,表明目标主机在远程网络上,那么数据包将会发送给本网络上的路由器,由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其他网络,直至到达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子网掩码是不可或缺的! 三、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既然子网掩码这么重要,那么它是如何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呢? 过程如下: 1.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2.将二进制形式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网络地址; 3.将二进制形式的子网掩码取'反'; 4.将取'反'后的子网掩码与ip地址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主机地址。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给大家演示: 假设有一个I P 地址:192.168.0.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化为二进制为:I 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将两者做'与'运算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将其化为十进制得:192.168.0.0 这便是上面ip的网络地址,主机地址以此类推。 小技巧:由于观察到上面的子网掩码为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即未划分子网), 便可直接看出网络地址为ip地址的前三部分,即前三个字节。 解惑: 什么?你还是不懂?问我为什么要做'与'运算而不是别的?其实你仔细观察一下上面的例子就应该能明白。 '1'在做'与'运算时,不影响结果,'0'在做'与'运算时,将得到0,利用'与'的这个特性,当管理员设置子网掩码时,即将子网掩码上与网络地址所对应的位都设为'1',其他位都设为'0',那么当作'与'时,ip地址中的网络号将被保留到结果中,而主机号将被置0,这样就解析出了网络号,解析主机号也一样,只需先把子网掩码取'反',在做'与'。 四、子网掩码的分类 1)缺省子网掩码: 即未划分子网,对应的网络号的位都置1,主机号都置0。 A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0.0.0 B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 C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255.255.0 2)自定义子网掩码: 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几个子网,需要每一段使用不同的网络号或子网号,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是将主机号分为两个部分:子网号、子网主机号。形式如下: 未做子网划分的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做子网划分后的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子网主机号 也就是说ip地址在化分子网后,以前的主机号位置的一部分给了子网号,余下的是子网主机号。 五、子网编址技术 前面几点介绍了子网掩码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子网划分,不要认为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没有关系哟,子网划分也是靠子网掩码来实现的。 子网是指一个ip地址上生成的逻辑网络,它可以让一个网络地址跨越多个物理网络,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摘要]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划分时,子网掩码设置的不同,所得到的子网不同,每个子网能容纳的主机数目不同,若设置错误,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关键词]子网掩码;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Internet组织机构定义了五种IP地址,用于主机的有A、B、C三类地址。其中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A类网络可能有16,777,214台主机,它们处于同一广播域。而在同一广播域中有这么多结点是不可能的,网络会因为广播通信而饱和,结果造成16,777,214个地址大部分没有分配出去,形成了浪费。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连网应用的不断扩大,IP地址资源越来越少。为了实现更小的广播域并更好地利用主机地址中的每一位,可以把基于类的IP网络进一步分成更小的网络,每个子网由路由器界定并分配一个新的子网网络地址,子网地址是借用基于类的网络地址的主机部分创建的。划分子网后,通过使用掩码,把子网隐藏起来,使得从外部看网络没有变化,这就是子网掩码。 1子网掩码 RFC 950定义了子网掩码的使用,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2进制数,其对应网络地址的所有位都置为1,对应于主机地址的所有位都置为0。由此可知,A类网络的缺省的子网掩码是255.0.0.0,B类网络的缺省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C类网络的缺省的子网掩码是2 55.255.255.0。将子网掩码和IP地址按位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IP地址的网络地址,剩下的部分就是主机地址,从而区分出任意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我们还可以用网络前缀法表示子网掩码,即“/<网络地址位数>”。如138.96.0.0/16表示B类网络138.96.0.0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 子网掩码告知路由器,地址的哪一部分是网络地址,哪一部分是主机地址,使路由器正确判断任意IP地址是否是本网段的,从而正确地进行路由。例如,有两台主机,主机一的IP 地址为222.21.160.6,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主机二的IP地址为222.21.160.73,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现在主机一要给主机二发送数据,先要判断两个主机是否在同一网段。 主机一

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实验报告 篇一:Ip地址及子网划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实验名称Ip地址及子网划分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20XX年4月11日 一、实验目的:熟悉Ip地址及子网掩码,熟练掌握子网划分。二、试验配置 三、实验内容: 1.按图示完成网络连接。 2.使用c类地址:202.112.x.0(x为每人的学号后两位)分配给每台计算机,现需对其进行子网划分,公司要分为5个部分子网,请给出其子网掩码及子网Ip地址范围。 3.要求每两台相互之间不能ping通。 四、问题反思 1.若使用缺省子网掩码能ping通吗?缺省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不能ping通

2.若要保证每子网40台pc,最多可以划分为多少子网?最多两个,40至少26等于64台,大于32台。 3.若使用b类Ip:175.16.8.0网段划分为10个子网,其子网掩码为?10个子网至少四位二进制,剩下四位,最终结果为:255.255.255.230 篇二:计算机网络实验3-子网掩码与划分子网实验报告上机实验报告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子网掩码的算法。 (2)了解网关的作用。 (3)熟悉模拟软件packettracer5.3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1)172.16.0.220/25和172.16.2.33/25分别属于那个子网 ? (2)192.168.1.60/25和192.168.1.66/26能不能互相ping通?为什么? 所以不能互相ping通。 (3)210.89.14.25/23,210.89.15.89/23, 210.89.16.148/23之间能否互相pIng通,为什么? 第一个和第二个之间能ping通。 第一个和第三个之间不能ping通。

子网掩码换算方法

255.0.0.0 -------1111.0000----/8 255.128.0.0 -----1111.10000 ---九个1---/9 255.192.0.0----1111.11000/10 255.255.252.0 ---11.11.11100.00/22 255.255.255.0 ---11.11.1111.00/24个1 255.255.255.128--11.11.1111.1000/25个1 255.255.255.192--11.11.1111.1100/26个1 255.255.255.224--11.11.1111.1110/27个1 255.255.255.240--11.11.1111.11/28个1 255.255.255.248--11.11.1111.111000/29个1 255.255.255.252--11.11.1111.11100/30个1 1.多少个子网?由于192——11000——有两位。结果就是2^2=44个子网 2.每个子网中,有多少个主机?这里有六个主机 (11000)于是==2^6-2=62个主机数。 3.哪些是合法的子网?256-192=6 4.我们是从0开始的并以分块大小来计数的 这样我们的子网是 0、64、 128、192. 一、摘要

近期在我的论坛中大家对子网掩码以及子网划分的讨论比较多,因为前面也写了关于ip地址的教程,为了延续性,就写了这个关于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的教程,学这篇教程需要一定的基础(高手当然除外),建议读过前面的关于ip的教程后,再读本教程。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子网掩码是一个应用于TCP/IP网络的32位二进制值,它可以屏蔽掉ip地址中的一部分,从而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基于子网掩码,管理员可以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网。 三、为什么需要使用子网掩码 虽然我们说子网掩码可以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可大家还是会有疑问,比如为什么要区分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区分以后又怎样呢?那么好,让我们再详细的讲一下吧! 在使用TCP/IP协议的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我们通过将本机的子网掩码与接受方主机的ip地址进行'与'运算,即可得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号,又由于每台主机在配置TCP/IP协议时都设置了一个本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所以可以知道本机所在的网络号。 通过比较这两个网络号,就可以知道接受方主机是否在本网络上。如果网络号相同,表明接受方在本网络上,那么可以通过相关的协议把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标主机;如果网络号不同,表明目标主机在远程网络上,那么数据包将会发送给本网络上的路由器,由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其他网络,直至到达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子网掩码是不可或缺的! 四、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既然子网掩码这么重要,那么它是如何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呢?过程如下: 1.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子网划分超详细的实例_看完必会

一、 IP和子网掩码 我们都知道,IP是由四段数字组成,在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3类常用的IP A类IP段0.0.0.0 到 B类IP段到 C类IP段到 XP默认分配的子网掩码每段只有255或0 A类的默认子网掩码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1677万多台电脑 B类的默认子网掩码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6万台电脑 C类的默认子网掩码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254台电脑 要想在同一网段,只要网络标识相同就可以了,那要怎么看网络标识呢首先要做的是把每段的IP转换为二进制。 把子网掩码切换至二进制,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子网掩码是由一串连续的1和一串连 续的0组成的(一共4段,每段8位,一共32位数)。 . ..

这是A/B/C三类默认子网掩码的二进制形式,其实,还有好多种子网掩码,只要是一串连续的1和一串连续的0就可以了(每段都是8位)。如...00000000,这也是一段合法的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决定的是一个子网的计算机数目,计算机公式是2的m次方,其中,我们可以把m看到是后面的多少颗0。如转换成二进制,那就是...00000000, 后面有8颗0,那m就是8,这个子网掩码可以容纳2的8次方(台)电脑,也就是256台,但是有两个IP是不能用的,那就是最后一段不能为0和255,减去这两台,就是254台。我们再来做一个。 这个子网掩码可以最多容纳多少台电脑 计算方法: 把将其转换为二进制的四段数字(每段要是8位,如果是0,可以写成8个0,也就是00000000) .1111111..00000000 然后,数数后面有几颗0,一共是有11颗,那就是2的11次方,等于2048,这个子网掩码最多可以容纳2048台电脑。 二、下面我们来个逆向算法的题。 一个公司有530台电脑,组成一个对等局域网,子网掩码设多少最合适

子网划分以及子网掩码计算

子网划分以及子网掩码计算 比如,我们有三个不同的子网,每个网络的HOST数量各为20、25和50,下面依次称为甲、乙和丙网,但只申请了一个NETWORK ID 就是202.119.115。首先我们把甲和乙网的SUBNET MASKS改为255.255.255.224,224的二进制为11100000,即它的SUBNET MASKS 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 这样,我们把HOST ID的高三位用来分割子网,这三位共有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八种组合,除去000(代表本身)和111(代表广播),还有六个组合,也就是可提供六个子网,它们的IP地址分别为:(前三个字节还是202.119.115) 00100001~00111110 即33~62为第一个子网 01000001~01011110 即65~94为第二个子网 01100001~01111110 即97~126为第三个子网 10000001~10011110 即129~158为第四个子网 10100001~10111110 即161~190为第五个子网 11000001~11011110 即193~222为第六个子网 选用161~190段给甲网,193~222段给乙网,因为各个子网都支持30台主机,足以应付甲网和乙网20台和25台的需求。 再来看丙网,由于丙网有50台主机,按上述分割方法无法满足它的IP需求,我们可以将它的SUBNET MASKS设为255.255.255.192,由于192的二进制值为11000000,按上述方法,它可以划分为两个子网,IP地址为: 01000001~01111110 即65~126为第一个子网 10000001~10111110 即129~190为第二个子网 这样每个子网有62个IP可用,将65~126分配丙网,多个子网用一个NETWORK ID 即告实现。 如果将子网掩码设置过大,也就是说子网范围扩大。那么根据子网寻径规则,很可能发往和本地机不在同一子网内的目的机的数据,会因为错误的相与结果而认为是在同一子网内,那么,数据包将在本子网内循环,直到超时并抛弃。数据不能正确到达目的机,导致网络传输错误。如果将子网掩码设置得过小,那么就会将本来属于同一子网内的机器之间的通信当做是跨子网传输,数据包都交给缺省网关处理,这样势必增加缺省网关的负担,造成网络效率下降。因此,任意设置子网掩码是不对的,应该根据网络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设置。

网络子网划分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使用掩码划分子网,其可用子网数为(),每个子网内可用主机地址数为() A. 14 14 B. 16 14 C. 254 6 D. 14 62 答案:B 2. 子网掩码为,下列哪个 IP 地址不在同一网段中() A. B. D. 答案:C 3. B 类地址子网掩码为,则每个子网内可用主机地址数为() A. 10 B. 8 C. 6 D. 4 答案:C 4. 对于C 类 IP 地址,子网掩码为,则能提供子网数为() A. 16 B. 32 C. 30 D. 128 答案:C 5. 三个网段,,能够汇聚成下面哪个网段() A. B. D. 答案:D 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有几位? .16 C ANSWER:C 7.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 一台IP 地址为主机在启动时发出的广播IP 是? 规划一个C 类网,需要将网络分为9 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15 台主机,下列哪个是合适的子网掩码? D.没有合适的子网掩码 ANSWER:D 10.与掩码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址是? 没有任何子网划分的IP 地址的网段地址是? 一个子网网段地址为2.0.0.0 掩码为网络,他一个有效子网网段地址是? A.2.1.16.0 2.3.48 一个子网网段地址为5.32.0.0 掩码为网络,它允许的最大主机地址是? 多选)14.在一个子网掩码为的网络中,哪些是合法的网段地址? (若单选则选D) 15.如果C 类子网的掩码为,则包含的子网位数、子网数目、每个子网中主机数目正确的是?,2,62 ,6,30 ,14,14 ,30,6 ANSWER:B (多选)16. 网络地址 : ,如果采用子网掩码,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划分了 2 个有效子网; B. 划分了 4 个有效子网; C. 其中一个子网的广播地址为:; D. 其中一个子网的广播地址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