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以及PAEs降解菌筛选方法
聚苯乙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第44卷 第1期2024 年2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PETROCHEMICAL UNIVERSITYVol.44 No.1Feb. 2024引用格式:庞哲宇,赵晶晶,万天丽,等.聚苯乙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24,44(1): 15-20.PANG Zheyu,ZHAO Jingjing,WAN Tianli,et al.Screening, Identification and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 of Polystyrene Degrading Bacteria[J].Journal of Liaoning Petrochemical University,2024,44(1):15-20.聚苯乙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庞哲宇,赵晶晶,万天丽,李佳俊,杨凌森,周思宇,苏婷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摘要: 石油基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的处理方式既耗能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研究发现,大蜡螟幼虫肠道内存在降解塑料的细菌,可有效加快塑料的降解,分离纯化其肠道内菌株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因此,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聚苯乙烯(PS)包装盒作为唯一食物来源喂食大蜡螟幼虫,富集大蜡螟幼虫肠道内的PS降解菌;经解剖、培养、分离,最终获得4株菌株(PD⁃1、PD⁃2、PD⁃3和PD⁃4)。
将各菌株接种至以PS薄膜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MSM培养基)并测定了其降解率。
结果表明,PD⁃1对PS薄膜降解率最高,为1.8%。
对PD⁃1进行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PD⁃1为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同时,采用紫外或硝酸对PS薄膜进行了预处理,以期提高菌株降解率。
结果表明,PD⁃1降解硝酸预处理的PS薄膜的降解率为2.5%,而对紫外预处理的PS薄膜的降解率为0.8%,PS薄膜经硝酸预处理后更易被PD⁃1降解。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及降解性能研究共3篇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及降解性能研究共3篇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及降解性能研究1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由于在生产、运输等环节中不当处理而形成的污染物使得PAH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而PAHs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降解速度缓慢,引发环境问题和生态危害,因此,在环境治理和污染修复方面,PAHs的降解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
多环芳烃降解菌因其在PAHs分解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是研究PAHs降解的关键步骤。
目前,已经成功分离得到了许多对PAHs具有高水平降解能力的菌株,例如Sphingomonas、Pseudomonas和Mycobacterium等。
这些降解菌在土壤、水源等环境中都能有效地分解PAHs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机理和降解能力是研究重点之一。
多环芳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降解机制也各异不同。
常见的PAHs降解途径包括:氧化、脱氢、脱环等反应,这些反应的发生都需要通过特定酶类的催化作用才能实现。
例如,多环芳烃阵列氢氧化酶(PAH-OH)可以将PAHs转化为相应的二元酸或酮类物质。
据研究表明,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能力与菌株自身的代谢活性、酶类酶学特性等密切相关。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性能研究将对其应用于实际环境治理具有指导作用。
因为PAHs的化学结构复杂,降解过程中需要较高反应能量和完整的降解途径。
由于不同的菌株在PAHs降解稳定性、耐受性、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选择适合的菌株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因此,深入研究PAHs降解菌株的降解性能,探究其在不同养分、温度、pH等环境变化下的生存、刺激响应和降解速率等特性,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整体性能和应用潜力,并为之后的环境修复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综上所述,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和降解性能研究对PAHs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研究人员将在这个领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努力为保护环境、构建共享绿色家园做出贡献综合研究表明,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和降解性能研究是解决PAHs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聚乙烯醇生物降解菌群的结构分析及优势菌株降解特性

文章栏目:环境生物技术DOI 10.12030/j.cjee.201904151中图分类号 X172 文献标识码 A陈萍,王晨媛, 贾智锐, 等. 聚乙烯醇生物降解菌群的结构分析及优势菌株降解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2020, 14(2): 560-568.CHEN Ping, WANG Chenyuan, JIA Zhirui, et al. Analysi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oly(vinyl acohol) degrada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inant strain[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2): 560-568.聚乙烯醇生物降解菌群的结构分析及优势菌株降解特性陈萍,王晨媛,贾智锐,荆硕,张毅*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第一作者:陈萍(1994—),男,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E-mail :201721044353@ 摘 要 对堆肥中降解聚乙烯醇材料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降解聚乙烯醇材料的优势菌群属于芽胞杆菌科(Bacillaceae )。
从降解了3年的材料表面筛选出了1株聚乙烯醇降解菌DG01,鉴定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p.)。
分别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浓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指标,对PVA 的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PVA 生物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 2分别为0.984 0和0.983 5。
对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实验。
最佳降解温度,初始pH 和酵母粉浓度分别为41 ℃、7和1.40 g·L −1。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检测及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特性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检测及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特性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检测及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特性引言: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复杂的有机污染物,由两个或多个苯环在不同位置上连接形成。
它们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且经常由人类活动引起。
由于PAHs的毒性和危害性,寻找有效的降解方法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利用多环芳烃降解菌对PAHs进行降解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法。
因此,本文将介绍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检测及其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特性。
一、多环芳烃降解菌筛选多环芳烃降解菌是一类具有特异性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
筛选合适的降解菌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降解能力、菌株易培养、菌株的特异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
1. 根据降解能力筛选:通过采集具有降解多环芳烃能力的样品,如土壤或废水,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分离出能较高效降解目标PAHs的菌株。
2. 菌株的培养条件:菌株易培养是进行筛选的基本条件之一。
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如菌株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pH。
3. 菌株的特异性:筛选出的菌株需要具有针对特定PAHs的降解能力,以确保其对目标PAHs的高效降解。
4. 菌株的适应性:菌株需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土壤中PAHs的降解。
二、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检测为了保证筛选出的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效果,需要对菌株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降解菌的纯化、鉴定和降解活性的测定。
1. 降解菌的纯化:采用传统的菌落计数和传代培养方法,将筛选得到的菌株纯化。
2. 降解菌的鉴定:通过菌株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化学特性,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
3. 降解活性的测定:利用色谱法或荧光分析法等检测方法,对菌株的降解活性进行测定,以评估其对PAHs的降解效果。
三、多环芳烃降解菌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特性多环芳烃降解菌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特性主要包括降解速率和降解效率。
可降解生物塑料的降解微生物筛选、鉴定及降解性能

可降解生物塑料的降解微生物筛选、鉴定及降解性能冯娟;杨佳玥;杨文婷;杨子琳;李媛媛【期刊名称】《大众标准化》【年(卷),期】2022()7【摘要】以PLA粉末为唯一食物喂养黄粉虫60 d,将其肠道提取液,涂抹在以PLA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富集、筛选及纯化筛选菌。
通过菌种形态观察、ITS序列分析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确定筛选菌的分类。
将筛选菌接入可降解塑料为唯一碳源培养基及添加不同的营养物质,测定其降解效能。
结果获得了一株对PLA、PCL、PBS可降解生物塑料具有降解效能的菌株YJY-1,初步鉴定为极细枝孢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以2%的接种量,30℃摇床培养16d的发酵条件下,该菌对PLA塑料薄膜、PLA 350目粉末、100目PLA粉末、100目PCL粉末、100目PBS粉末的降解率分别为9.7%、23.3%、30.7%、21.3%、39.8%。
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到的极细枝孢霉对不同材料或同种材料不同制品的可降解生物塑料的降解率各不同,对PBS的降解率最高,具有开发为新型可降解塑料的潜力。
【总页数】4页(P186-189)【关键词】生物降解;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酯;聚己内酯【作者】冯娟;杨佳玥;杨文婷;杨子琳;李媛媛【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相关文献】1.新型可降解高效氯氰菊酯微生物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条件优化2.可降解甲嘧磺隆微生物的筛选及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3.生物可降解塑料和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比较4.可降解塑料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5.土壤中可降解塑料微生物的分离和初步鉴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乙烯醇降解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LIU Ya-lan DUAN Meng-jie LIN Xiao-shan ZHANG Yi
(School of Biology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0)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strains which can effectively degrade polyvinyl alcohol(PVA)from the composting degradation process of PVA foams and further to study the degradation eff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trains on PVA. First, the PVA foam was degraded after 3 years composting,and we us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to detec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change of the foam. Then we used Finley method to screen the strains with better degradability from the degraded foams. Further we combin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ram staining experiment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lignment to identify the strains. Finally we employed UV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to measure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PVA by various strains and the OD600 of cells in shake flask, and we also compared the degradability of PVA by the screened strains at 2 alcoholysis degrees. The results showed new carboxyl groups and hydroxyl groups appeared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PVA foam after 3 years composting degradation ;4 strains were screened and identified,including Bacillus sp. DG01,Bacillus sp. DG02,Paenibacillus sp. DG03 and Paenibacillus sp. DG04. The degradation rates by these 4 isolated strains at 3.0 g/L PVA1788 were 67.27%,74.99%,56.74% and 59.70%,respectively,and the degradation rates at 3.0 g/L PVA1799 were 58.27%,54.47%,43.32%,and 46.59%,respectively. The PVA foams presented obvious group changes after the composting ;the growth of 4 strains was coupled with the degradation of PVA,and the low alcoholysis degree of PVA was more beneficial to the biodegradation.
降解菌的筛选

降解菌的筛选
降解菌的筛选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采样点,使用铲子或样品采集器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受到污染,避免接触有机物、农药等潜在干扰物。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倒入干净的塑料袋或容器中,并将多个采样点的样品混合均匀,以获得代表性的复合土壤样品。
对于大面积的稻田,可能需要采集多个复合样品。
2.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
例如,在富集培养基配方中,添加活性污泥,于30℃、150rpm振荡培养,直到颜色变浅后,将菌液转接入新鲜培养基中。
重复这一过程3次-4次,得到能够使溴氨酸脱色的菌群。
3.进行平板分离。
将菌液稀释,分别取0.1mL菌液于平板中,用涂棒涂布均匀。
静置几分钟后,将平板倒置于30℃的培养箱中培养。
4.进行好氧培养。
将无菌操作台的紫外灯打开,灭菌20min后,用接种环从已脱色平板中挑若干单菌分别放入不同三角瓶中,用棉塞封口。
于30℃、150rpm 振荡培养。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多环芳烃(PAHs)是由至少两个苯环组成的脂环烃类化合物,具有
高度的毒性和致癌性。
PAHs的大量排放会引起环境污染,并且难以降解,危害健康。
因此,研究PAHs的降解机制及其降解菌群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菌株,鉴定并分离出能够降
解PAHs的细菌。
通过对不同细菌的降解特性评价,确定最有效的PAHs
降解菌株,并深入研究其降解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 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收集陆地和水体环境样品,通过放大培养分
离出微生物。
2. 菌株筛选:采用原位分解实验和生物降解实验筛选出能够降解PAHs的菌株,并通过PCR技术进行鉴定。
3. 降解特性研究:通过不同培养条件和PAHs浓度等条件下的生物
降解实验,评价菌株的降解能力,并分析降解产物。
4. 降解机制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PAHs降解途径及其调
控机制,结合代谢产物分析和菌种对比研究降解机制。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研究预计能够筛选到一定数量和类型的PAHs降解菌株,并通过对其降解特性和降解机制的研究,建立PAHs的降解模型,为环境污染物的
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也为探索微生物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P AEs(邻苯二酸甲酯)降解菌的筛选
1.样品来源
南极样品,连云港海域水样泥样,最好为工业废水排污口附近海域水样。
2.特殊药品
PAEs是邻苯二甲酸与一些醇类形成的酯的统称。
其中DMP、DMI、DMT、MMI等较为常见[1]。
根据情况选择底物。
至少包含3种
同的底物[1, 2]。
3.培养基
基础无机盐(MSM)培养基(g/L): K2PHO4 5.8, KH2PO4 4.5, (NH4)2SO4 2.0,MgCl2
0.16,CaCl2 0.02, Na2MoO4 0.0024, FeCl3 0.0018, MnCl2 0.0015 pH=7按照200mg/L加
入PAEs(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
酸二正辛酯各50mg/L。
如果药品种类有变化则按总量200mg/L平均加入。
)
4.降解菌株的驯化与分离纯化方法
4.1从4个样品中分别取0.5g于PAEs-MSM液体培养基中。
4.225℃下振荡培养7d。
4.3将有浑浊样品逐步转接至PAEs浓度分别240mg/L、280mg/L、320mg/的培养基
中培养,每次转接在25℃下培养7天。
4.4纯化时,用接种针蘸取少量菌液,在PAEs平板上分离纯化。
5.降解菌降解能力的测定
根据文献,一般使用HPLC法对PAEs的降解菌降解产物进行分析[3]。
但是如果菌株可以在PAEs为唯一碳氮源的PAEs-MSM培养基中生长,则可以认为
菌株具有降解PAEs的能力。
二、聚乙烯降解菌的筛选
1.样品来源
南极土样,连云港海域泥样、水样,最好为近海潮间带塑料堆积处泥样。
2.特殊药品
分子量为2000和5000的无任何添加物的纯聚乙烯粉末
3.材料预处理
将聚乙烯粉末放在无菌操作台紫外灯下紫外杀菌3h。
并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灭菌的粉
末分别接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和高氏一号培养基。
在37℃和28℃
下培养72h。
如粉末周围均没有发现菌落生长,则粉末已彻底灭菌。
4.培养基(g/L)
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KNO3 1,NaCl 0.5,K2HPO4 0.5,FeSO4
0.01,琼脂粉20,pH 7.2
马丁氏培养基:葡萄糖10,蛋白胨5,KH2PO41, MgSO40.5 1/3000孟加拉红
100mL,琼脂18 自然pH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蛋白胨10,NaCl 5,琼脂18,pH 7.2
无碳氮源琼脂固体培养基:K2HPO4 0.7,KH2PO4 0.7, MgSO4 0.7g, NH4NO3 1, NaCl
0.005, FeSO4 0.002, ZnSO4 0.002 MnSO4 0.001 琼脂18,自然pH
培养基A:3cm*3cm膜片一张,蛋白胨10,石蜡油0.1mL,K2HPO40.7,KH2PO4
0.7, MgSO4 0.7g, NH4NO3 1, NaCl 0.005, FeSO4 0.002, ZnSO4 0.002 MnSO4 0.001,
培养基B牛肉膏3,3cm*3cm膜片一张,石蜡油0.1mL蛋白胨10,琼脂18,
K2HPO4 0.7,KH2PO4 0.7, MgSO4 0.7g, NH4NO3 1, NaCl 0.005, FeSO4 0.002, ZnSO4
0.002 MnSO4 0.001
5.菌种筛选
5.1富集培养
取0.5g样品分别加入到50mL培养基A和培养基B中,每个培养基作3个重复,在30℃,180r/min培养70d。
在培养期间,每隔10d想原培养基加入新鲜的培
养液,保证每瓶培养基50mL。
70d后挑出生长较好的菌株。
5.2选择培养
用接种环挑取富集培养混合液在基础无碳源固体培养基上划线,每份培养基含有
0.1g聚乙烯粉末。
将平板置于37℃培养14d。
参考文献:
[1] J. Wang, i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2015.
[2] D. Jin, in, Zhongnan University 2009.
[3] Z.H. Luo, Y.R. Wu, K.L. Pang, J.D. Gu, L.L. Vrijmoe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8 (2011) 1653-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