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国际货币制度

第八章国际货币制度
第八章国际货币制度

第八章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安排和惯例。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一)为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的运行规则。

(二)稳定汇率。

(三)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①汇率机制;②对逆差国资金融通机制;③对国

际货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

(四)协调各国货币金融事务和经济政策

第二节国际金本位制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作用

(一)特点:

1、黄金是最后的国际支付手段,是价值的最后标准;

2、汇率体系呈现为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3、是一个松散、无组织的体系;

(二)作用:

1、促进了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

2、保持了汇率的稳定;

3、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

4、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5、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二、国际金本位体系的崩溃

(一)自由流通遭到破坏,大量黄金集中到少数几个国家手中;

(二)自由兑换的条件不再具备(黄金被剥夺了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

(三)黄金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各国经济贸易增长的速度;

(四)黄金自由输出入的条件不复存在;

(五)各国越来越不愿意接受金本位的基本规则;

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怀特计划

1、以基金制为基础;

2、基金货币与美元和黄金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基金货币挂钩;

3、调节国际收支;

4、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等歧视性措施;

(二)凯恩斯计划

1、建立“国际清算同盟” ,会员国中央银行在“同盟”开立往来账户;

2、“同盟”发行一种名叫“班珂”的国际货币单位,其价值由“国际清算同盟” 适时调整;

3、会员国无须向同盟缴纳黄金、本国货币或政府债券,各国在同盟的份额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额的75%来计算;

4、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

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一)主要内容

1、规定以黄金和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储备资产,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2、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主要职能有:监督会员国货币的汇率,维护国际金融与外汇交易秩序;定期就国际

经济形势和会员国经济政策举行磋商,审批货币平价的变更,协调各国重大金融问题;为国际收支逆差成员国提供贷款,以稳定外汇市场和扩大国际贸易。

3、建立国际收支调节机制(①向逆差会员国提供贷款;②当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

根本性不平衡时,可以改变汇率平价;③建立“稀缺货币”条款;);

4、建立多边支付体系,废除外汇管制;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1、重新建立了国际货币秩序;

2、缓解了各国国际收支困难,维持了各国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态势;

3、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建立多边体系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1、储备制度不稳定(特里芬难题):美国长期顺差,人们愿意持有美元,但却得不

到它;当美国长期逆差时,虽然人们对美元的需求得以满足,但美元的信用却无法

维持;

2、汇率机制缺乏弹性;

3、美元——黄金机制的缺陷;

4、缺乏协调机制(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协调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能力;②各国

经济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③内外平衡难以协调;)

5、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

6、美国经济地位的衰落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一次美元危机(1960):美国对外短期债务首次超过了它的黄金储备额;拯救:1、《互惠信贷协议》(14):双方在一定的时间和金额幅度内可以利用对方的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一种协议;

2、借款总安排(10):为了缓和美元危机,为之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可以从美国以外的9 个国家借入资金以支持美元;

3、黄金总库(8):建立黄金总库,调节黄金供求,稳定金价;

第二次美元危机(1968):由于侵越战争,美国财政金融状况明显恶化,国内通货膨胀加剧;拯救:黄金双价制、特别提款权的创造

第三次美元危机(1971):美国国际收支不断恶化,美元大量外流,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美国对外短期债务与黄金储备的比例达到战后历史上的最高点;拯救:1、“新经济政策” :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限制美国进口,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临时附加税,并压迫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实行货币升值;2、史密斯协议:美元对黄金贬值7.89%,一些国家的货币兑美元升值,扩大汇率的波动幅度,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

彻底崩溃(1973):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持续发展,外汇市场上又一次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马克、日元的浪潮,主要的西方货币纷纷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

第四节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

一.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二)黄金非货币化;

1、取消黄金官价

2、取消会员国之间、会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必须用黄金清偿债权债务的义务。

3、降低黄金的货

币作用,黄金不再作为各国货币定值标准。

4、基金组织在四年内出售它持有的1/6 黄金;

(三)扩大基金份额。

基金组织的份额由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到390亿特别提款权。

(四)特别提款权取代黄金和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

(五)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二. 牙买加协议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

(一)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二)汇率制度多样化

(三)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汇率机制和利率机制)

(四)多种政策协调机制

*三、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

(一)对现行的牙买加货币体系进行改造

1、发达国家的主张有如下几点:确保资本输出的自由;通过国际组织促使发展中国家遵守发达国家的规则和做法;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债权人的损失;

2、发展中国家则强调: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应该是渐进的、有序的;应该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

流动的管理;国际组织紧急援助的条件应该有更多的灵活性;债权人在债务重组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

二)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1、成立新的更有约束力的国际金融协调机构

2、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

3、实行全面的浮动汇率制

第五节欧洲货币联盟

一.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