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二 一三年八月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 2 -

一、发展优势 ................................................................... - 2 -

二、机遇和挑战 ............................................................... - 5 -

三、战略意义 ................................................................... - 6 -第二章总体要求................................................................. - 7 -

一、指导思想 ................................................................... - 7 -

二、发展原则 ................................................................... - 7 -

三、发展定位 ................................................................... - 9 -

四、发展目标 ................................................................. - 11 -第三章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 - 14 -

一、做大做强六大主导产业集群.................................. - 14 -

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 - 20 -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 - 22 -

四、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 24 -

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 - 25 -第四章优化产业布局 ...................................................... - 28 -

一、发展主轴 ................................................................. - 28 -

二、先进制造业产业园 ................................................. - 28 -

三、临港产业园 ............................................................. - 31 -

四、科技项目区 ............................................................. - 32 -

五、滨海产业园 ............................................................. - 33 -

六、科教创新区 ............................................................. - 35 -

七、中央商务区 ............................................................. - 36 -

八、生态商住区 ............................................................. - 37 -

九、海港经济区 ............................................................. - 37 -

十、滨海旅游度假区 ..................................................... - 39 -

十一、特色产业园 ......................................................... - 40 -第五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 41 -

一、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资源.......................................... - 41 -

二、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 42 -

三、加强生态建设 ......................................................... - 43 -

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 - 43 -第六章完善支撑体系 ...................................................... - 45 -

一、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 - 45 -

二、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 - 47 -

三、产城一体化支撑体系 ............................................. - 50 -

四、政策支撑体系 ......................................................... - 51 -第七章强化保障措施 ...................................................... - 54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 54 -

二、创新协调推进机制 ................................................. - 54 -

三、创新合作激励机制 ................................................. - 55 -

四、打造统一招商引资平台.......................................... - 55 -

五、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 - 56 -

六、加强督促考核 ......................................................... - 58 -

前言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湾南畔,是连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板块的重要结合部,战略位置重要,土地资源富足,发展潜力巨大。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四化”同步发展和“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引导先导性强、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环渤海南岸经济聚集带的重要增长区域、高效生态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构筑与中心城区双核驱动发展的新格局,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突破滨海加快蓝黄战略实施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决定》等,特制定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陆域总面积约67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公里,海域面积510平方公里,下辖大家洼、央子两个街道。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

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目标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编制相关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和山东科学发展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土地资源丰富,政策叠加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在带动全市转型发展,促进全市乃至蓝黄“两区”科学发展、支撑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发展优势

(一)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湾南畔,东临青烟威城市群,北靠京津冀都市圈,与辽东半岛、天津滨海新区隔海相望,是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板块的重要结合部。距潍坊市中心30公里,距潍坊港2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济青、荣乌高速公路连接区内外,贯通南北的潍日高速加快推进,益羊、德龙烟铁路将滨海与中国铁路大动脉相连接,区内潍坊森达美港为中国一类开放口岸,可直接通航世界各地。

(二)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区内大部分为

工业用地,集中连片分布,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海岸线长69公里,浅海滩涂20余万亩;随着沿海防潮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将持续增加。地下卤水、地热、风能等资源丰富,其中地下卤水静储量60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原盐和溴素生产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近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鱼、虾、蟹、贝、藻等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贝类之乡”。

(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开发区已形成以盐化工、精细化工、海洋装备制造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临港物流快速发展,海洋化工产能居全国前列。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2.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9.7亿元,实现利税26.6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3亿元、148亿元、27.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优化为2.4:82.1:15.5。借助丰富的土地资源、先进的发展理念和高起点规划的引导,将为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高水平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坚实支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四)科技人才支撑能力较强。潍坊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700多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拥有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地

方联合工程实验室、7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1家院士工作站。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级研发机构18家,市级技术中心45家;2012年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0家,专利申请达607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17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87%。特别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建设高层次技能人才基地提供了重大机遇,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的科技人才支撑。

(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012年新引进外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4105万美元,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15家,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8168万美元,出口总额达到66943万美元。随着产业配套协作能力的加强,对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智力资源的吸引力显著提高,开放型经济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六)政策叠加优势突出。享有国家和省支持蓝黄“两区”发展的政策、省支持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政策,以及市级更具激励动力的“飞地政策”,有利于借助政策优势,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和企业、项目加速向滨海区集聚发展。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到位,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推进,集成效应日益显现,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更加优化。

二、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助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集聚各种资源要素,推动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关于“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在更高层次上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产城一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提高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水平,建设美丽新城指明了方向;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海洋经济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国家正在研究环渤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为其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国家新一轮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发展经济的自主权越来越大,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营商环境,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挑战。产业发展刚刚起步,配套协作能力较弱,招商引资面临一定挑战;重大交通设施相对滞后,港口建设规模较小、功能较弱、配套能力不强,疏港铁路及与周边区域连接贯通的干线铁路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支撑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淡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为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岸防护设施不完备,风暴潮威胁较大;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的势头强劲,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对

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争夺将不断加剧。

三、战略意义

加快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有利于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强化对全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有利于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强化对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支撑,完善全省乃至全国沿海经济布局;有利于统筹海陆资源开发和海陆产业培育,推动高效生态经济与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促进蓝黄“两区”融合发展;有利于率先建立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有机统一的发展模式,提高永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四化”同步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围绕主题主线,深入实施蓝黄“两区”发展规划,实行资源开发、产业培植、区域打造、生态保护统筹推进,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着力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构建对外开放合作的新平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着力推动产城一体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互动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水平,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集聚要素资源、集聚创新功能、集聚高端产业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成为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重要增长区域和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原则

——园区带动。把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优化园区布局,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强化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要素资源、项目和产业向符合功能定位的园区集中布局,提高园区的专业化协作水平和综合配套能力,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规模优势强、产业集中度高、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大的园区,放大园区支撑经济发展、引领全市转型升级的带动示范作用。

——集聚拉动。顺应产业集群化、生产基地化趋势,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基地型龙头企业→集聚配套企业→企业集群→特色园区的思路布局发展;发挥区内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高端高质高效产业集群发展高地。

——创新驱动。把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建设改革实验区,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自主发展的主体地位;实施招院引所、招才引智行动计划,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加强创新平台、孵化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综合试验区,打造高层次技能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的轨道上来。

——合作推动。落实“飞地政策”,加快推动各县市区特色园区建设;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搭建合作平台,畅通合作渠道,鼓励市外投资者建设

“区中区”、“园中园”;加快推进滨海中外合作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基地,创新利用外资模式,扩大对外开放层次。

——港区城联动。加强港口建设,扩大通过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放大对全区的整体带动效应;遵循“四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港区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美化,统筹推进“智慧港”、“智慧园区”和“智慧小镇”建设,建设“智慧新区”,提高集聚产业和人口功能,推动港区、新区和新城联动发展。

三、发展定位

立足山东半岛,服务环黄渤海,面向东北亚,重点建设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重要增长区域、高效生态经济和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先行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和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

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重要增长区域。抓住国家统筹推进环渤海经济带规划发展的机遇,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对接环渤海大通道建设,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连互通促进与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对接与合作;加强配套协作能力建设,搭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平台,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密切跟踪国家关于新区设立的政策动向,争取建成国家级新区,打造支撑环渤海南岸经

济集聚带发展的重要区域。

高效生态经济和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蓝黄“两区”政策叠加优势,依托临港产业区和海洋经济新区,把培育环境友好产业和海洋优势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大力发展临港物流、滨海旅游、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蓝黄“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以“四化”同步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方向,以建设主导产业引领、专业化分工协作联动、支撑服务保障有力的园区为重点,加快推动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再向知识密集的转变,推动产业链条从短到长、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逐步延伸,推动产业体系向融合、创新、智能、低碳、集群方向转化,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和利用外资模式,加大招商引资、招院引所、招才引智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基地型龙头企业、战略投资者、园区投资开发商,引进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人才团队,提升滨海中外合作园区建设水平,积极争取建设保税港区和中日韩区域合作试验区,构筑全市走向世界的对外开放新平台。

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紧跟当代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以世界眼光谋划,按国际标准打造,推动企业向集团化、国际化迈进,以大企业带动产业壮大和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产业分工层次和整体竞争力;推动布局向园区化、基地化集中,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区和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推动项目向“百亿级”提升,打造一批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强化对打造潍坊经济升级版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产业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基本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成为保持全市经济稳定增长、打造潍坊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力量。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力争突破5000亿元;高端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生态海洋化工、汽车制造、动力机械等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快,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76.5:22。

2、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争取引进10家以上国家级或省级研发设计、企业孵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R&D/GDP达到3%左右,重要骨干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在优势领域形成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与自主品牌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成为蓝黄“两区”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3、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滨海中外合作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保税港区和中日韩区域合作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参与国内外分工的层次不断提高。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力争突破10亿美元,进出口总值达到30 亿美元左右。

4、产业生态化水平显著提高。循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高效低碳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形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发展新模式。“十二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分别降低15%和20%以上,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降低率和二氧化硫排放降低率减少幅度分别为10%和1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

5、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

形成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的产业体系,争取建成国家级新区,成为支撑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引领全市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20%左右;形成2—3个5000亿级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研发中心,R&D/GDP达到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到账外资超过全市一半,成为潍坊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制造低碳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章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装备智能化、产业集群化、制造低碳化、产品品牌化为方向,坚持壮大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并重,启动内力和借助外力并举,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国际标准,重点培育发展汽车制造、动力机械、工程机械、生态海洋化工、临港物流和滨海旅游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洋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到2015年,形成一批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本地配套率达到20%以上,产业集聚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

一、做大做强六大主导产业集群

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以汽车制造、动力机械、工程机械、生态海洋化工、临港物流和滨海旅游为重点,以特色园区和基地型龙头企业为支撑,着力拉长产业链条,深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产业链高端产品有突破、特色产业链较为完善、产业链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发展更加集聚的格局,打造总体规模大、核

心竞争力强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对滨海区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

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基地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坚持发展整车制造与提高零部件配套相结合,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相结合,全面提升汽车制造业整体实力,打造集总部经济、研发设计、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物流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基地和全球优质汽车配件基地。加快推进潍坊瑞驰汽车超级平台、荣昊特种车和冷藏车等项目建设,打造特种车辆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家用轿车、多用途车(MPV)、混合动力汽车,大力推动汽车外观的个性化设计、产品轻量化设计及汽车新材料的研发应用。支持常州云豪、上海泰诺、乳山玉龙等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开发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和安全气囊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积极推动汽车制造与信息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汽车动力控制系统、底盘及安全系统、车身电子系统、车载汽车电子装置等,提高汽车制造业的电子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比德文新能源科技园和新能源汽车工业设计中心,积极推进齐美新能源汽车项目,尽快突破电机、电池、控制器三大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扩大新能源旅居车和新能源专用车生产规模,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到

2015年,形成完善的汽车制造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动力机械产业集群。抓住国家大力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顺应动力机械产业“节能、环保、智能”发展趋势,依托国际动力城,以潍柴重机为龙头,重点发展船用柴油机、重型发动机、高档大型发动机等系列产品,研发一批具有专业化、系统化、集成化和区域化特色的拳头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力机械产业中心。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制造服务化为导向,加快推进与国际大公司的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发动机技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产业集成化、制造数字化水平。积极推进潍柴重机、华坤柴油机、格锐船用燃气发动机等整机生产项目建设,支持萧山滤清器、上海峥嵘机械、浙江天力等零配件配套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完善传感器与执行器、供油系统等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船舶动力制造基地和产业配套基地。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顺应工程机械产业向集约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加快改造传统制造工艺,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着力研发制造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端化、大型化、智能化、多元化产品,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机械产业体系。加大对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组建行业科技

潍坊旅游资源推荐景点及历史名人归纳

潍坊周边乡村游景点归纳与潍坊历史名人归纳 目前旅游政策非常利好,各地都在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古村落游、采摘游、自驾游、垂钓游、野营、摄影游等多种特色乡村游,为游客提供一体化、个性化、全方位信息化服务。八喜旅游网在2018年整合了众多潍坊乡村游的景点资料分享给大家,以下是内容:(1)沂山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临朐县城南45公里处,总面积6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8.6%,主峰海拔1032米。沂山又名东泰山,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自之特点,其崎胡、石膏、谷擊、水秀,松涛、云霭相映成趣,被誉为。鲁中仙山。十朝十六帝曾登封訢山,是座集历史、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山。(2)青州古城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总揽青州古城景区、云门山景区、青州博物馆三大板块,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城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区。 (3)诸城恐龙博物馆:诸城恐龙博物馆坐落于景色秀丽的恐龙公园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建于1997年,是一座集收藏、陈列、研究恐龙和其它古生物为一体的博物馆。它建筑风格独特,俯视似八条巨龙相抱互拥,给人以腾飞的动感,平视似古埃及金字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骨架“巨大诸城龙”(高9.1米,长16.6米)就陈列于馆内。诸城恐龙博物馆成为展示诸城恐龙文化

的重要窗口、诸城“恐龙之旅”的必游之地。 (4)昌乐中国宝石城:中国宝石城是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命名的国内唯一冠?“中国”名称的大型宝玉石首饰专业交易批发市场,以蓝宝石为特色,钻石、黄金、白银、玉器、翡翠、水晶、珍珠、玛瑙等上百种珠宝产品汇集于此。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购物景点,是国内第一家珠宝类国家AAAA级旅游购物景区。 (5)诸城恐龙文化旅游区:距诸城市中心城区7公里,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包括暴龙巢(诸城中国暴龙馆)、万龙壁(恐龙涧化石长廊)、龙立方(龙立方展馆)三个景点。被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 (6)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杨家埠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最具特色景区,山东省十佳旅游休闲场所。这里是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的故里,是江北 民俗文化的摇篮。年画、风筝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制作传承工艺古老,源远流长,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7)青州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仰天山位于山东青州城西南46公里处,主峰海拔834米。因千佛洞有天窗,“一窍仰穿,天光下穿”而得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公园集森林、地貌、人文景观于体,森林覆盖率达到97%以上。有山东地区保存完好的一块天然林景观,是华北地区天然植物园。景区的森林旅游内容丰富,主要景点有:文殊寺、摩云崮、佛光崖、千佛洞、望月亭、灵泽洞等。

2011年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名单

2011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单 01 中关村科技园 02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03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4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5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 06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7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08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09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0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4 广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7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 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电谷 23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4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6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27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 28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0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1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2 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3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4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5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6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7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8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9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0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1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2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3 包头稀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4 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5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6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7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8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9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0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1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2 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3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54 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7年1月8日新增) 55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6 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9月26日新增) 57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9月26日新增) 58 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59 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60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1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9月26日新增)

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330页)

年山东省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 前言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邻青岛、烟台,西连淄博、东营,南接临沂、日照,北濒渤海莱州湾,是山东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是东西连接沿海与内陆、南北承接环渤海湾与长江三角洲的枢纽城市,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现辖潍城、奎文、坊子、寒亭四区,青州、诸城、寿光、高密、安丘、昌邑六市和临朐、昌乐两县,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潍坊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是年由同济大学和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年省政府以鲁政字[]号文批复实施的。实施以来,在调控城市发展、指导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日趋合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潍坊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但是由于规划实施时间已经较长,城市区划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之快,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测,现行规划已明显不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同时,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全面开始修编,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与之协调和衔接。 为此,潍坊市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号)的要求,根据山东省政府统一部署,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重新修编潍坊市总体规划。获得建设部批准后(建设部建规函[]号文),由潍坊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大学、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六家单位组成项目组联合编制新一版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资深教授陶松龄领衔主持。 规划按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行业联动、专家领衔指导、社会公众参与、科学民主决策”的原则进行,旨在贯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通过对城市定位做出合理判断,对未来的发展确定方向,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有机建构,使之成为功能完善、结构清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高品位现代化城市。 本次规划自年初启动,经过市府相关部门参与研究,向市民公示、征询意见,举行专家研讨会、征询专家建议,并先后向市五大班子汇报、 本资料由皮匠网制作整理,更多方案下载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bf18304525.html,/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教案

力 专题一标题力课 型 新授教案序号 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 弹簧、小车、橡皮泥、磁铁、小铁球、ppt课件 专题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 引入课题: 活动一:捏橡皮泥比赛 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捏初出自己最拿手的物体,老师展示并表扬。 活动二:让小球动起来 比赛要求:1、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碰到小球。2、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小球动起来了? 学生展示:用尺子拨用嘴吹用书托着往下掉磁铁吸两个小球碰撞等 师总结:是力让小球动起来了,前面捏橡皮泥也用到了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知识点一: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三:1、利用身边的物体,并使物体受力。 2、说出物体受力后产生的效果。 提示:可以参考课本的图7.1-1和7.1-2 学生板书展示 施力物体作用受力物体作用效果 人推车运动 人拉弹簧伸长 运动的小球碰静止小球拐弯 人压气球变形 磁铁吸引钉子运动 手挡运动小球静止一、引入课题 1、利用捏橡皮泥的活动热身,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让小球动起来的活动使得学生对力能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意识到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或是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的改变都称之为运动状态的改变) 三、什么是力 1、生活中把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称为“作用”,所以我们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表示符号:F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

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单

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单发表时间:2010-09-12 11:58:00 阅读次数:184 所属分类:新三板专题 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单如下: 中关村科技园区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市科技园区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湽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成立于1995年8月,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四港四区一带"优先发展区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个集中集约用海区和三个海洋经济新区之一、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2010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该区自然资源尤其是地下卤水资源极其丰富,是全国最大的盐场——羊口盐场的一部分;在该区正式成立之前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氨碱法纯碱生产企业——潍坊纯碱场。并最终以山东羊口盐场、潍坊纯碱厂和寿光市大家洼镇为依托,成立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283平方公里。 可以说,地下卤水资源是该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地下卤水,即矿化度大于50克/升的地下水,其中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是新型盐矿资源。至今,许多人对海盐的生产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盐都是海水蒸发得到的。其实不然,海水晒盐是比较传统的晒盐方法,在我国的众多大规模盐场中,只有海南省莺歌海盐场因为没有发现有地下卤水存在,同时由于周围海水含盐度较高,仍然采用海水晒盐。地下卤水晒盐有其巨大的优势,其浓度比海水高2-6倍,利用高浓度地下卤水不仅可直接提取溴素等化工产品,还可节约盐田面积60-80%。地下卤水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在盐滩附近打井,抽取地下卤水至浓缩池,经浓缩后,流入结晶池蒸发结晶。因为地下卤水层位于淡水层之上,所以只要控制打井深度即可抽取,开采方便。 在该区成立之初,海盐和纯碱的生产对环境影响有限,工人人均工资收入已经远高周边地区。然而,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开发区领导过分重视经济发展,大力引进外资,同时由于产业集聚效应,众多以卤水或海盐为原料的化工厂落户该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以合作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溴化物生产厂以及一些私营的农药生产厂。这些厂家投产后,高薪雇佣了很多工人和农民工,创造了巨额利润。然而由于该区环保局工作不到位;企业自身只追求利益,毫无社会责任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海水污染尤其严重,同时还有在2010年出现的卤水污染。 毫无疑问,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各个化工厂的未处理废弃,海水污染主要来自未处理的工业废水。该区许多化工厂为了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只在夜间生产,最终导致该区居民许多时候晚上睡觉不敢开窗。相应的,海水污染也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浅水区域海水发黄,近岸出还会有许多黄色的泡沫,该区居民已经开始拒绝使用本区捕捞的海产品。如果说这些污染仍然不能引起只重视经济发展的领导的重视,那么卤水的污染则是对该区环境和经济的一个严重警告。 2010年前后,该区内的许多盐场生产的海盐被测不达标,原因是这些生产的海盐中存在农药杂质。经调查,该区内的一些农药生产厂,将未处理的废水用高压的方法通过卤水井压入地下卤水层。大家都知道,要想治理地下水是非常困难的,至今也没有出现什么很有效的办法。因此这种行为必将会造成长期持久的严重后果。 现在,该区正在努力转变从前的发展方式,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确定了"一城四园"的规划布局。"一城"就是滨海水城,包括科教创新区、中央商务区、高档商住区、旅游度假区四部分。"四园"就是规划建设四大产业园区,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临港工业园、绿色能源产业园、海港物流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潍坊滨海国际风筝冲浪邀请赛和首届中国国际风筝冲浪公开赛,创造了海上万人风筝放飞吉尼斯记录。打造环渤海地区最大的职教园区和蓝色高端产业科教基地,商务、办公、金融、会展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山东“蓝色逍遥游”国内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 该区的经验再次告诉我们,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弃环境保护于不顾,只会在日后的发展中自缚手脚,不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数据分析报告从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营业收入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趋势变化。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及发展趋势。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比 重统计 (3) 四、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指标分析(以下均指国家级高新区企业) (7) 一、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万盛股份:关于拟与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生产项目合同书的公告

证券代码:603010 证券简称:万盛股份公告编号:2020-045 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拟与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签订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生产项目合同书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特别提示: 1、本次《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生产项目合同书》涉及的项目土地使用权的取得需要通过挂牌出让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能否竞得、土地使用权的最终成交价格、土地使用权的最终面积及取得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2、本次《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生产项目合同书》中涉及的项目用地面积、投资金额、建设周期、政府奖励等数值为预估数,项目建设、投产及生产经营需要一定的时间,实施进度存在不确定性,并不代表公司对未来业绩的预测,亦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3、本次项目的实施尚需政府立项核准及报备、环评审批和施工许可等前置审批工作,尚存在不确定性。 2020年7月30日,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与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生产项目合同书的议案》,同意公司与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滨海管委会”)签署《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生产项目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在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本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具体事项如下:

一、投资项目概况 为巩固并提升公司在全球磷系阻燃剂龙头优势,进一步扩宽磷系阻燃剂品种及丰富公司目前功能性新材料产品线,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公司拟在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新建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通过前期沟通协商,公司拟与滨海管委会签署《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生产项目合同书》,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00亩,总投资约21亿元,分期、分阶段实施,项目名称和建设内容最终以相关政府主管机关的批准文件为准。 本次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亦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本次投资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本次投资的金额、建设周期等数值为预估数,公司将根据项目推进进展,依据法规履行相应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 二、合作方基本情况 1、名称: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性质:地方政府机构 3、与公司的关系:无关联关系 三、拟签合同的主要内容 甲方: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乙方: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 1. 项目名称: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生产项目。 2.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7万吨三氯氧磷、12万吨新材料阻燃剂及特种阻燃助剂、2万吨高端环氧树脂及助剂、2万吨表面活性剂,共计23万吨新材料助剂;设计和建设全套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 3、项目用地: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00亩,具体面积以自然资源规划部门的批复为准。 4、项目建设要求:项目总投资21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4亿元,容积率、投资强度等建设指标按自然资源规划部门的批复执行。项目总建设周期为48个月,其中一期项目建设周期36个月,二期项目12个月。 5、甲方主要责任与义务 (1)在收到乙方缴纳的项目开发保证金后,负责项目用地土地平整,并将

2012年最新国家级高新区名单

2012年最新国家级高新区名单(105家) 2012-10-09 | 分类:【城市经济】|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2012年9月,17家省级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至此,国家级高新区总数达到105家。 按国务院批复时间排列 1988年 1家 1991年26家 1992年26家 1997年 1家 2007年 1家 2009年 2家 2010年26家 2011年 5家 2012年17家 1988年批复1家 1、中关村科技园 1991年批复26家 2、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3、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4、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20、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3、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4、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6、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7、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批复26家 28、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0、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1、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2、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3、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4、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5、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6、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7、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8、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9、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 40、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1、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2、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3、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4、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5、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6、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7、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8、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9、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0、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1、吉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52、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3、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批复1家 54、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07年批复1家

寿光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寿光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原寿光县,1993年6月1日撤县设市。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是中国最主要的蔬菜和原盐产地之一。 寿光历史:寿光为县最早见于史载是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关于北海郡的记载,是说北海郡中辖有寿光县,不是指寿光的立县时间。寿光地名起源有两说。一是“年长曰寿,地平为光”,说寿光建县于秦,因为“秦之郡县,汉初因之,寿光为县当在秦时”,清康熙《寿光县志》如是说。二是与闾丘先生向齐宣王“乞寿”有关。史传齐宣王狩猎遇闾丘率众前来慰劳,宣王命免各老赋税,众谢丘不谢,宣王又命免各老夫役,丘亦不谢,齐宣王问闾丘王有错乎,丘曰,叟等来慰是欲求王于寿、富、贵,王曰,寿由天主,吾何增之,仓不能散,岂可富尔,官位充盈,难为其贵。丘曰,叟等愿王命正官平法可得寿,王使民安可得富,王诏孝顺可得贵,非乞王免赋役也,故不谢于王。王悦,拜为相。闾丘即闾丘邛,为秦大夫闾丘婴后裔,齐宣王时在齐为官。寿光开发甚早,历史悠久。境内现已发现北辛、大汶口、龙山等古文化遗迹150多处。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始创了象形文字。世界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在这里字句成章。2003年至2005年,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支线西水东调工程建设,山东省文化厅组织考古队对寿光北部双王城水库工程范围内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盐业生产遗址39处和烧制盔形器的陶窖群,考古专家指出寿光双王城“制盐遗存分布如此密集,制盐规模如此之大,这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属于首次发现”。夏朝,属斟灌国。商朝,寿光地是逄伯陵的封域。西周,属纪国。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秦朝,废封建,置郡县,寿光地为剧县、益县,属齐郡。西汉,公元前148年(景帝中元二年),置寿光县,属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辖,自此史书始见寿光县之名。西汉初置寿光时,县治在今县城东北洛城镇牟城村(王莽曾改名“翼平亭”)。东汉时,寿光县属青州乐安国。三国魏时,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郡。西晋,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国。南北朝时,无寿光县名,在今县境内有隶属青州北海郡的剧县、隶属青州齐郡的益都县、隶属青州乐安郡的博昌县以及南朝宋侨立的隶属冀州河间郡的南皮县、乐城县。隋代,公元586年(文帝开皇六年),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复置寿光县,隶属青州北海郡。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于寿光县南置闾邱县。到大业初年,撤闾邱县,并入寿光。此后,寿光县境域基本趋向固定。唐、宋、元、明、清各代,寿光县治均在今县城。唐代隶属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隶属京东路青州北海郡,金时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元代隶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隶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隶属山东青州府。中华民国前期,寿光县先属山东省胶东道。民国14年改属山东省淄青道,民国17年后,直属山东省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寿光县有两个县级政权。一个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隶属山东省清河区清东专员公署,县府在今台头镇一带。一个是国民党张景月部的县政府,隶属国民党山东省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府在北洛镇尚家庄。另外,日本侵略军也扶植汪伪建立傀儡县政权,驻寿光县城,隶属日伪山东省公署青州道尹公署。在此期间,今寿光境还划出益、寿、临、广四边县地、寿潍县地和昌潍县地。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初期,今寿光县境分为寿光县、寿南县,还有益寿县的一部分。1953年8月,寿南县并于寿光县。县级机关移至今县城,隶属山东省昌潍专区,1967年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

山东省潍坊市流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山东省潍坊市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一、潍坊市物流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潍坊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总体指导思想的实现,充分发挥潍坊市区位、交通、人力和土地资源优势,以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以“政府引导,营造环境,市场导向,企业运作”为发展原则,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统筹规划,加快构建潍坊市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健全物流政策环境平台,加速实现从交通枢纽到物流枢纽的有效转换,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对潍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把潍坊市建设成山东半岛乃至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 (二)总体构想 根据潍坊工商企业和专业市场布局及今后发展趋势需要,突出潍坊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发展强劲、商品经济发达、公铁交通便利的优势,合理规划潍坊市物流发展战略。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建设好3个物流基地、6个物流中心和4个配送中心,形成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向东,服务山东东部,以青岛为龙头,承接国际物流;向西,服务山东西部,面向全国物流。 1.以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体系为重点,培育开放、公平、有序的物流市场; 2.以深化对外开放为先导,以市场换发展,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采取多种投资和合作方式,促进它们参加山东半岛物流枢纽的建设; 3.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完善物流节点和线路的空间布局,构筑高效率的物流网络; 4.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提高潍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 5.以物流政策平台建设为支撑,提高潍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法治化水平; 6.以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提高潍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4—

潍坊市区域分析

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学实验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 2 班 姓名:李震 学号: 指导老师:王凌 潍坊市区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为了加强对区位要素的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对潍坊市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潍坊市区域内部各要素对潍坊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二、数据来源 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潍坊市国土局 三、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数学统计法、经济比较法 四、实验内容 资源条件分析: 潍坊,是山东省的重要门户,旧称潍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面积15859平方千米,人口852万。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以山丘、平原、滨海三个地貌单元为主。北部为渤海莱州湾,沿海线长113公里。市区为平原,几乎无起伏地势。西北至首都北京510公里,南依沂蒙山,北濒渤海,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山东半岛地区的咽喉。东连国际海港名城青岛、烟台,西接工矿重镇淄博、东营,南连临沂、日照。为山东省几条重要铁路线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是山东省的交通枢纽。拥有全国著名的两个蔬菜基地,为中国北方大型的蔬菜生産地之一。又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也称作鸢都。为国际风筝联合会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又称“风筝节”)庆典活动的固定举办地点。 矿藏资源 潍坊市矿产资源总量中等丰富,种类较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矿床较少,贫矿、难采、难选冶矿居多,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

明显。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矿产资源分布,受成矿地质条件控制,形成分布上的区域特色。同类矿产分布相对集中。我市查明的许多重要矿产多以共(伴)生矿形式产出,尤其以金属矿产最为突出。如已查明的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贵金属矿产金、银;天然气、油页岩、重晶石、硫铁矿、珍珠岩、沸石岩矿产等,非金属矿产部分属于共(伴)生矿产。某些共伴生矿产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选冶和综合回收利用难度较大。 水力资源 潍坊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1.9mm,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7.03亿m 3。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7.28亿m 3,人均水资源量322 m 3/人。潍坊市的降水量不均匀,年内降水多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2%左右,受地形影响,全市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50mm以上,背部滨海平原区在660mm左右。潍坊市年平均降水量615.3毫米,降水量最多年出现在196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268.8毫米,其中昌邑多达1412.2毫米;降水量最少年出现在198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357.5毫米,其中高密最少仅252.5毫米;日降水量极大值为619.7毫米,1999年8月12日出现在诸城。春季降水量在25.9~176.1毫米之间,夏季降水量在232.5~629.7毫米之间,秋季降水量在22.6~205.8毫米之间,冬季降水量在3.0~ 72.6毫米之间土地资源 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472平方公里。南北长188公里,东西宽164公里,市域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区丘陵,中部为平原,北部是沿海滩涂,山区、平原、滩涂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8.7%、57.7%、和13.6%。2011年潍坊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161.43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5.39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5.29%;建设用地面积29.9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4%;未利用地面积26.1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17%。 气候资源 潍坊地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太阳辐射量大,转化度高。全市年平均风速3.0米/秒,极大风速为36.2米/秒,风力达12级,于1978年7月9日出现在潍城。 四季气候 潍坊地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四季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潍坊市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40.7℃,1982年5月25日出现在潍城,极端最低气温-24.2℃,1985年12月9日出现在昌乐。 1月平均气温在 -5.9℃~-0.5℃之间, 7月平均气温在23.8℃~28.7℃之间。 旅游资源 潍坊市旅游地质资源丰富,辖区内地质、地质地貌景观较多,已建立13处市级重点保护区,62处县级重点保护区。地质遗迹有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诸城恐龙化石、昌乐火山省级地质公园。市区内有浮烟山旅游度假区;西部有云门山风景区(包括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仰天山风景区、沂山风景区、老龙湾旅游度假区、石门坊风景区;北部海上娱乐旅游区;东南部峡山风景区、青云山、摘月山等风景区。

潍坊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

项目名称:潍坊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项目类型:绿地项目 发布日2014-4-3 投资方式:合资,合作,独资,其他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项目地点:山东省,潍坊市

建设该项目优势条件:潍坊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是经国家发改委审核确立的省级开发区,享有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是山东半岛最具活力的蓝色经济发展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之一。开发区位于潍坊市中心城区,区内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白浪河、虞河自南向北贯穿开发区中心。开发区实行“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专门成立的行政审批中心使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对进区项目及企业实行“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对进区的“大高外”工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实行政府事业收费优惠政策。项目用地集中,前期发展可依托市区配套,后期逐步升级完善。同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距潍坊现有城市中心距离仅6公里,驱车至市中心7-8分钟。 项目有效期:一年 项目招商进度跟踪:未洽谈 项目标注:普通

项目性质:鼓励类 拟吸引投资总金额:48000万美元 项目总金额:48000万美元 项目内容描述:该项目位于潍坊经济开发区民主街以南、月河路以西,总规划建筑面积2086亩,总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整个园区规划为电子、医药、生物三个专业园区和一个生活配套园区。目前,孵化器大楼和15个中试车间已建成。园区拥有山东省首个模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测、人才培训、科技咨询和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现已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入住。园区着力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节能环保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器主要引进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 项目单位:潍坊经济开发区商务局

潍坊滨海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二 一三年八月?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 2 - 一、发展优势 ................................................................... - 2 - 二、机遇和挑战5-?- 三、战略意义6 -?- 第二章总体要求7 -?- 一、指导思想 ................................................................... - 7 - 二、发展原则7 -?- 三、发展定位 ................................................................ -9 - 四、发展目标11 -?- 第三章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 -14 - 一、做大做强六大主导产业集群............................ -14- 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20 -?-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2-?- 四、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24 -?- 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25) 第四章优化产业布局 ........................................... -28 - 一、发展主轴28-?- 二、先进制造业产业园 (28) 三、临港产业园 ...................................................... -31 - 四、科技项目区32 -?- 五、滨海产业园 ....................................................... - 33-

山东省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省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 摘要:以潍坊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潍坊市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对策,旨在为潍坊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潍坊市、生态旅游、SWOT分析 引言 生态旅游是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识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而出现的。生态旅游最先产生于国外,它是西方“人与自然”观念转变,环境保护意识觉醒,绿色消费潮涌现的产物。与国际生态旅游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生态旅游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调整性自然旅游时期、生态旅游概念创立时期和生态旅游大力发展时期。在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学者结合国实际情况,赋予生态旅游以中国特色的涵,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纵观中国生态旅游的研究历程,大致经历了概念引入阶段、概念界定阶段、实践研究阶段三个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地方生态旅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关于潍坊市生态旅游的研究并不多,且研究容多为潍坊市生态旅游的资源介绍,开发战略或可持续发展对策, 而对其发展的劣势、压力等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省潍坊市生态旅游发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

作用。 1.生态旅游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新的旅游发展思路——生态性旅游,由此产生了生态旅游的萌芽[1];1983年国际自然联盟特别顾问Cavallas Lascurain首次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独立术语提出[3];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卢召开,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此后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21世纪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热点。生态旅游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为容,是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实现生态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的旅游活动和复杂的生态工程。生态旅游有别于传统的大众旅游,具有保护性和专业性的特点。生态旅游是一种社会活动行为,同时也伴随着经济活动,因而既有社会属性也有经济属性。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潍坊市生态旅游的发展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威胁因此,充分分析自身条件,扬长避短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对实现潍坊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潍坊市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风筝之都”潍坊同样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发展,, 潍坊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年来,潍坊市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潍坊市旅游局统计,2013年潍坊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41.07亿元,2013年以来,省潍坊市按照建设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中央商务区滨水区域景观规划设计(没图)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中央商务区滨水区域景观 规划设计(没图)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中央商务区滨水区域景观规划设计 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原为大家洼镇,1958年及1986年,国家在境内分别兴建山东羊口盐场和山东潍坊纯碱厂两大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两大企业实行跨行业联合,1995年8月15日,以山东潍坊海洋化工集团总公司为依托,成立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283平方公里(大家洼镇、海化集团总面积)。2002年9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xx年12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评定为省级开发区,并定名为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2021年3月,央子镇并入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陆域面积为616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维坊中央商务区位于滨海经济开发区中央地带,南靠寒亭区,北面濒临渤海莱州湾,东以虞河为界与昌邑市接壤,西临寿光市,陆域总面积3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 规划区域地处潍坊市北部沿海,原为晒盐区;其地势较平坦,总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北方向平均坡度1/5000~ 1/10000,东西方向在一条水平线上。最高海拔3.5~3.7m,是第四系全新统的海积地层,属海岸地貌。在3m等高线以上属近海浅平洼地,3m以下是滨海滩地,系高潮水位淹没地带。1.2m以下为海岸线,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3、气候特征 地处北温带,又在东亚季风区内,西靠亚洲大陆,北临渤海莱州湾,形成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温暖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风寒干冷。 3、设计范围、内容 本次方案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内容包括沿白浪河岸线景观设计、滨水区域景观规划、广场概念性景观设计。 - 1 - 4、现状分析与评价 目前,维坊中央商务区尚未开发利用,其地块原为大片晒盐区,均为填海整平区域;在对中央商务区进行实地考察的情况下,我们得出以下评价结论: 优势:

潍坊地理重点知识提要2020 - 填空版

潍坊地理重点知识提要 一、概况 1、地理位置:山东半岛的西部,北温带(北纬35度—北纬37度);南依沂山,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临青岛、烟台;南接日照、临沂;西临淄博东营。面积占全省的。 2、行政区划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对外开放区,是世界著名的。 潍坊市辖、奎文、、坊子四个市辖区,、青州、安丘、、高密、昌邑六市,、两县,滨海、峡山、高新技术、经济区四个市属开发区。(诸城、寿光、青州为2008年全国百强县)。、、三县区临海。市政府驻地在奎文区。为潍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二、人口与民族 1、潍坊市人口稠密,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口的年龄构成由“青年型”迅速向“老年型”过渡。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和的影响。) (1)中部平原地区(包括沿岸、沿岸、铁路沿线,大致呈H形地带,是潍坊市人口最密集的地带),原因:这里,,,所以人口稠密。、是全市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2)地区(原因土壤盐碱化严重) (3)南部(原因:,,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人口稀疏。 3、民族: 潍坊市居民以汉族为主,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族和族,青州是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地区。回族乡是我市唯一的民族乡,是回族集中分布的地区。 4、潍坊市存在的人口问题: 我市人口问题主要是: (1)人口文化素质较低(2)(3)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 (4)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5)人口城市化水平依然较低 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不相适应。 解决措施:(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2)大力推进科教兴潍战略,提高人口技术和文化素质。 (3)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保健和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 5、城市分布与城市化: (1)潍坊市依据“壮大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了市域“”的城镇空间结构。 (2)潍坊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人们婚育观念的变化、青少年犯罪等。解决措施:加强管理与 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三、地形: 1、地形特征:(1)地形以为主,(2)地势。 2、主要地形:(1)南部低,其中临朐沂山玉皇顶是潍坊的最高峰(沂山主峰,海拔1032)。 (2)中部、平原区,主要由弥河、白浪河和潍河冲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