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宋体小三加粗)

【教学内容】(宋体小四加粗)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22~23页,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宋体小四)

【教材简析】(宋体小四加粗)

教材的信息窗中呈现的是快乐农场——为校园绿化采购花土和花肥的场景。信息窗中以采购记录单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共购买多少千克花土?”和“一共购买多少千克花肥”的问题,展开对乘法运算律的学习。

学生学习乘法的运算律是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乘法的运算律是对乘法计算规律的概括,是计算经验的提升。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宋体小四)

【教学目标】(宋体小四加粗)

1.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创设具体的情境,学生发现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进行表示,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3.通过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学生形成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和习惯。(宋体小四)

【教学重点】(宋体小四加粗)

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宋体小四)

【教学难点】(宋体小四加粗)

探索乘法结合律,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宋体小四)

【教学方法】 (宋体小四加粗)

谈话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宋体小四)

【教学具准备】(宋体小四加粗)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宋体小四)

【教学过程】(宋体小四加粗)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宋体小四加粗)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微课,大家和综合实践小组的同学一起经历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回顾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花卉市场,看看还可以为校园绿化做哪些准备?

出示信息窗:

1、仔细观察花土和花肥的采购记录单,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信息。

2、根据花土和花肥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

(1)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

(2)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

3、同桌合作学习:

(1)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算一算,并说说你的理由。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对于算理正确的及时肯定,出示算式:

(2×25)×20 2×(25×20)

(5×8)×10 5×(8×10)(宋体小四)

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宋体小四加粗)

1、观察思考:上面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各抒己见

3、初步得出猜测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宋体小四)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宋体小四加粗)

怎样验证?举例子

(1)谈话:在答题纸上把你的例子写出来,并仔细观察有没有反例。

(2)分享验证过程

(3)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4)尝试给规律命名

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从而得出了结论。前面我们研究了加法运算律,你能根据加法的运算律给我们刚刚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

(5)字母表示运算律

(6)猜想:大家大胆地猜想一下,乘法还有其它的运算律吗?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小结:二年级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就根据一句口诀些两个算式,5×8和8×5的积都是20,还有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和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进行,这都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宋体小四)

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宋体小四加粗)

1、基础练习(宋体小四)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订正。

2、变式练习

学生在答题纸上自主完成后集体订正

进一步体会运算律,比较感受加法运算律和

乘法运算律的区别。

3、拓展应用练习

学生直接解答,并说出理由,让学生感受运用乘法运算律的可以使得计算简便。

五、反思总结,自我建构。(宋体小四加粗)

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上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能力方法上、情感态度上进行总结。(宋体小四) 【教学反思】(宋体小四加粗)

运算律的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模型”的思想,数学模型源于原型、又高于原型。学生在本节课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成功的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从数学原型到数学模型的知识创造过程,消除数学原型对概念学习的干扰,深化数学理解。 (宋体小四)

全文1.5倍行距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简便运算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专项练习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班别:姓名: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1、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乘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a×b=b×a 4、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 125×(80×8) 125×32×25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内容如下: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生具有很好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在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知识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有了一些探究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只要教师注意指导、指点,就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应用。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今天又会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吧!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由前面学习的知识引入新课,继续学习、探索。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精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公开课教案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内容、例7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铺垫迁移 1.不计算,直接把上、下两排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7×12 8×(5×4)(24+36)×5 (8×5)×4 24×5+36×5 12×7 (1)指名学生口答。 (2)说明连线理由。 2.指名学生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个乘法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演示课件。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师:我们知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数乘法计算变得更为简便,那么在小数乘法计算中是否也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相等算式连线和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势联想,以旧引新,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思考,为方法的迁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猜测验证,发现规律 (一)引导观察,提出猜测 1.出示教材第12页的教学内容(PPT课件演示)。

乘法运算律的推广和运用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律的推广和运用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 tion of multiplication operation law

乘法运算律的推广和运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5、通过运算检验、验证的感悟过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理的思维。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 10×1.3 = 0.32×100 = 24+0.24 = 2.4× 5 = 15-0.15= 1.9×0.02= 0.4×0.5= 1.25×8 = 2.5×4 = 3.2+1.8 = 200×0.16= 0.6×0.1 =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 125×88 76×81+19×76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2、提出问题 师: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学生猜想。 二、观察验证。 1、教师提出验证要求 (1)先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0.6×3.9○3.9×0.6 (0.3×2.5)×0.4○0.3×(2.5×0.4) 2.8×1.7+7.2×1.7○(2.8+7.2)×1.7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揭示课题 三、实际运用 1、试一试: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15×43

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

课题: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7+73)×840×9+40×114×(10+2)10×6+10×42.用简易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25×63×43.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1250+125)×8(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 二、新授: 1、出示算式:(18+7)×6=18×6+7×6= (1)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2)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20×15+20×9=48020×(15+9)=20×15+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反馈练习: 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32+35)×4=__×4+__×4(62+12)×3=__×__+__×__教师:为了简易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a+b)×c=a×c+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易,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易。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1,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知识重点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翻牌游戏,桌上有9张反面向 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 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 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观察能否使所有 的牌都正面向上? 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纸牌,以小组的形 式开展试验,并且在课件中用动画的形式不 停地翻动其中的任意两张牌.让其中一个小 以游戏的形式,激 起学生的探究欲 望,使学生以饱满 的热情投入到课堂 中来.学生亲自动 手,验证自己的想 象,得出结论,再 经过交流、思考,

组的代表发表试验后的结论:不论翻多少次,都不会使9张牌都正面朝上. 提问:从这个结果,你能想到其中的数学道理吗?升华认识. 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才能解释其中的选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分析问题探究新知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4)×(-5), (-2) ×(-3) ×(-4) ×(-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 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例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利用所得到的规律,引导学生探讨翻牌 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这组式子利用负因 数的个教逐个增加 的形式,让学生马 上可以淆出积的符 号和负因数的个数 有关.培养学生善 于观察,勤于思考 的习惯,让学生体 验获得结论的过 程.使学生灵活应 用所学知识,提高 认识并通过活动,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说明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麻城小学四(1)班贺朝智教学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练习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乘法分配律在小学教材中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出现,随着学生对所学容的逐步加深,在后面的练习题中又引申出“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三个数或四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容,在练习中演变出现许多扰乱学生视线的题目,甚至还推广到除法运算,给教学造成了多次重复教学的干扰,因此我大胆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把乘法分配律的定律归纳成“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数学乘法的简便算法

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比价使同学们掌握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略) 2.板演 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答:一共可以卖360元。答:一共可以卖360元。 引导学生比较,由于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教师明确: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教师提问:在这道题里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算法后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数,因此,第二种算法简便。) 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写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比较简便。(板书课题: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乘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 (2)怎样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乘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得出结果。如果把后两个因数相乘,正好是10,再和第一个因数相乘,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算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质疑: 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45×2)×9? 3.练一练 (二)出示例2: 1.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规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乘两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2.组织学生讨论: 口算不容易算出结果,我们可以把16改写成哪两个一位数相乘?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4×4,2×8 。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第二种方法把它改写成25×2×8 或25×8×2哪种简便?(显然前者简便,因此我们采用前一种。)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篇一学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 1.情景 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出示照片)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 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 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 ③交流算式的意义 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 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 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 现在,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乘法简便计算练习

乘法简便计算练习(1) 姓名:家长签名: 一、填表 二、运用运算定律计算下列各题 1、(125×25)×4 2、(125 + 1 7)×8 3、 25×64×125 4、85×82 + 82×15 5、25×97 + 25×3 6、64×15-14×15 7、125×88 8、36×25 9、88×102 10、 5×289×2 11、87×99 + 87 12、 79×25 + 25 13、 76×101-76 14、 378 + 527 + 73 15、 167 + 289 + 33 16、58 + 39 + 42 + 61 17、36×45+36×56-36 18、66×93+93×33+93 19、36×97—58×36+61×36

20、45×52+48×52 练习题(2) 1、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①(36+64)×13与②36×13+64×1 3 () ⑵①135×15+65×15与②(135+65)×1 5 () ⑶①101×45与②100×45+1×45 ()⑷①125×842与②125×8 00+125×40+125×2 () 2、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①(7+8+9)×10=7×10+8×10+9 () ②12×9+3×9 = 12+3× 9 ()

③(25+50)×200 = 25×200+50 () ④101×63=100×63+6 3 () ⑤98 ×15= 100 ×15 + 2 ×1 5 ()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28 + 70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⑴(57+140)4= 57+140×4 () ⑵42×(28+19)=42×28 +19×42 () ⑶(25×4)×8=25 ×8 + 4 ×8 () 5、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教案

乘法分配律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通过有步骤地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定律内容,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个定律,掌握其数学特点和结构形式,会用字母表示这个定律。 三、重点难点 1、能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2、理解乘法分配率的特点和结构。 四、教具准备 例题情境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以前我们学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谁可以用语言来叙述一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指名让学生回答。 谁说一说下面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简便? 板书:25X125X32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0+20)X3 10X3+20X3 5X(20+40) 5X20+5X40 提问: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结果相同吗? 老师: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结果却相等,那么两个算式之间究竟有什么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实施 1、教学例题 (1)、观察比较 问:从例题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老师买5件上衣和买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钱?) (2)、怎样理解“一共要付多少钱?”这句话(买5件上衣和买5条裤子共用多少钱)(3)、根据题意,怎样列式计算?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学生1、(65+45)X5 =110X5 =550(元) 65+45表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价钱,再乘以5,也就是5套衣服的价钱。 学生2、65X5+45X5 =325+225 =550(元) 65X5表示买5件上衣的价钱,45X5表示买5条裤子的价钱,加起来就是5件上衣和5条

《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0-04-11 数学教案 《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一、素材的选取。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二、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依次是:单元知识分析单元教材解读信息窗1的解读已学的知识乘法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数量关系。本单元新学知识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第8课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一、教学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P29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选择合理的、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验乘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或相除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口算。 4×( ) =12 100÷( )=25 4×()=32 1000÷( )=125 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就算出了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想) 教师板书: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简便计算。 5×13×4 32×(200+4) 5×99+5 让学生说一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8。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生交流后,教师可选择重要问题进行解决。 (1)解决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学生尝试计算,探索简算方法。 师:我们先来研究12×25应该怎么算更简便些。 展示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算理。 交流预设: 方法一: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方法二: 12×25 ‘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 方法三: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个)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25×12时,方法一把12写成4与3的乘积,目的是4个25的乘积是100,可得25×12=25×4×3=100×3=300; 方法二是把12写成10与2的和,目的是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先计算10个25是多少,再计算2个25是多少,最后把计算的结果相加。 方法三是把25看成100,扩大到原来的4倍,为使积不变,再除以4。 引发思考:想一想,大家为什么不用竖式计算呢?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

《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24-25页红点内容信息窗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步骤的观察、猜测、比较、概括,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2.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其数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拟定自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24页情境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认真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 (教师把这两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究一辆大巴车和一辆中巴车在济青高速上相遇的问题继续探索乘法运算的规律。 2.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

(1)运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方法,通过自主解决上述问题,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会用自己的话表述,会用字母表示。 (2)乐于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困惑、体会与大家分享,乐于与同学合作。 教师引导:有信心达到这两个目标吗?(有!) 老师的指导会对你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请看自学指导: 3.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4页到25页第二个红点前的内容,重点 看图上同学的对话。思考: (1)如何求济青公路的全长,有几种解法,如何列式计算。 (2)比较两种解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猜想?再举几个例子来 验证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5分钟后汇报自学成果,看谁能独立用多种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并能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4.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调查学情: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放下。 1.小组交流: 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困惑和体会,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班内汇报: 师指小组选代表按顺序汇报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其余同学随机质疑、补充。 课堂生成预设: (1)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教师追问: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种算法呢? 预设一:先算两辆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再算两辆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 预设二:先算大巴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中巴车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再算两辆车2时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 (2)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 110×2-90×2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执教:课型:研究学科:数学 (展示、研究、汇报课) 教前思考: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 以前教学“乘法分配律”,那时候用的还是人教版的老教材,我按照书上的例题进行教学,但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有部分学生不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素材显得枯燥,课堂上自主探索的热情不高,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比较困难。之后我对此进行了思考,我认识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一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使部分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出现脱节;二是没有挖掘学生这一潜在的资源,没有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供丰富的素材,因而,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心里暗暗打定主意,要是下次再教这个内容我一定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本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准备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

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这一步是教学难点,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求得的都是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的钱。左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右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然后要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65、45、5这些数,所谓“抽象”是排除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的角度看这个现象。 第三步验证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安排的学习活动有写算式、算结果、比得数和交流发现。写出的每组算式都应该是两个,其中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另一个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乘那个数,再把积相加。各组算式都可以仿照(65+45)×5写出来。同组的两个算式之间能不能写等号,要分别计算、比较得数后才能进行。在这一步教学中,从个案的等式关系到若干同类现象的等式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也体现了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态度。学生交流发现包括两点内容:一点是写出的各组算式及同组两个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另一点是例题及自己写的等式的共同特点。 第四步用字母表示规律,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是乘法分配律。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是相等的。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运算律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掌握数字特点和结构形式,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课件出示口算。25×13×4= 25×24= 125×5×8= 提问:(1)、你是怎么算的?根据是什么? (2)、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课件出示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二、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续来探索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律。(板书课题) 三、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题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2、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师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解法一: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价钱。 (65+45)×5 =110×5 =550(元)答:一共要付550元。 解法二:先算出5件上衣和5条裤子各是多少钱。 65×5+45×5 =325+225 =550(元)答:一共要付550元。 4、观察比较。 (1)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板书:(65+45)×5=65×5+45×5 (2)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是110,再算5个110是多少;等号右边 先算5个65与5个45各是多少,再求和。 5、探索规律。 (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2)举例验证。 第一组:(7+3)×25 =7×25+3×25 (第二组:(24+26)×8= 24×8+26×8 (3)总结规律。 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一、导入 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植树节 你们知道植树有什么用处吗?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沙尘暴。 如果是你植树,你知道要怎么做吗? 挖坑、浇水、栽树。 现在我们来看看植树的场面吧! 看课件,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场面呢? (同学说) 二、新课 同学们劳动时,也有一些数学信息,我们来看一下好吗? 看了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每一小组有几个人? 栽树、挖坑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浇水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参加这次植树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一共植树多少棵?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板书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问题是用乘法计算的吗? 擦去不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同学们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中,哪些问题是用一步乘法计算的呢? 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自己做出来吗? (列式计算) 谁来说一说。(板书算式) 哪位同学有什么要说的吗?(板书算式) 同学们看这些算式。 出示小黑板 同学们讨论一下,你对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呢?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乘法运算律(板书)同学们,你们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A×B=B×A 同学们,还有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啊?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你们会列式吗?(25×5×2=250桶)说一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谁有不同意见呢? 25×(5×2)=250桶 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改变了运算顺序)他说的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这是不同的解题思路, 25×5×2 25×(5×2)同学们看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吗?应该用什么符号联接起来吗? 三、练习 在练习本上写写这样的两个算式,好吗?桌交流一下。 同学们观察这三组算式,现对照你自己写得算式,有什么发现吗? 谁能说说你们交流的结果。(乘法结合律) 你们能用乘法的语言来说说乘法结合律吗?(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吗?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A×B)×C = A×(B ×C ) A×(B ×C )=(A×B)×C 通过解决植树的问题,探索了乘法的一些定律,我们还学过加法的什么定律呢? 同学们说一说,老师这些算式表示什么运算律吗? 比较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并解答。三个数相加,或三个数相乘,改变运算的顺序。 请同学们完成计算和验算的任务。竖式36×16 26×37 四、巩固 请你们根据乘法运算定律,猜一猜,图片的背后是什么数吗? 小结,这些数的计算结果没有变,通过添加小括号,就改变了运算的顺序。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吗? 同学们植树很辛苦,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矿泉水,同学看,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哪些问题是用两步计算的呢? 5箱,每箱24瓶,每瓶2元,一共要多少元钱? 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24×(5×2) 你们是先计算了什么?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 五、小结

四年级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四年级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康家营子小学崔广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抽象归纳并能用符号表达乘法分配律。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希望同学们能探究发现乘法的又一个新知识。(简洁的导入,给学生以期待,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 电脑出示: 师:买3套这样的儿童服装应付多少钱呢?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请列式计算。 学生各自独立计算,不一会儿,纷纷举手。 生1:我先算出一套服装的价钱,再求出三套的价钱,算式是括号5加4括号乘以3。 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并故意地——)你列的算式里共有几个括号? 生1:这样说吧,5与4的和乘以3,得数是27。买3套服装应付27元。我的另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三件上衣和三条裙子的价钱,再算出三套服装的总价钱。算式是5乘以3的积加上4乘以3的积。〔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4)×3;5×3+4×3〕 生2:我的方法是: 5+5+5+4+4+4=27 生3:我的方法是: 5+4+5+4+5+4=27

生4:我觉得这两个同学的想法与前面同学的两种想法是一致的。但是,上面的算式比较简单。(众生点头以示同意) 电脑出示:小强摆木块,每行摆6个绿木块,8个红木块,共摆了4行。 师:请你想象一下,小强是怎样摆的?结合学生回答,电脑逐步出示下图。 师: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木块?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再次各自列式计算,并很快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算式,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接着上题板书如下: (6+8)×4 ;6×4+8×4 (这里,教师直接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了两种不同思考方法的计算后,便于学生发现新的知识规律。同时,产生这样一种体验,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同学们的双双眼睛注视着黑板上的算式,在寻找着其中的规律。渐渐地,一些学生举起了手,有些学生开始有些激动,急着与周围的同伴说起了悄悄话……此时,教师没有急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而是—— 师:(惊奇地)你们真的发现了这些算式中隐含着的规律,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吗?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了,同学之间指点着、交流着,一些心急的同学忍不住又高举着小手。 三、验证规律: 师:从大家的神态和脸部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能猜到。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能再举些例子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同学们认真地在本子上任意地写着算式,进行着计算。很快地举起了手,积极地汇报自己验证的结果。 生1:(8+3)×4=8×4+3×4 生2:(5+1)×3=5×3+l×3 生3:(l+9)×5=l×5+9×5 生4:我觉得不一定对的。我也举了例子,(l+l)×7≠7+1×7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24--P26例5、例6、例7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成立条件,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灵活选用计算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教法与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启发式谈话法,并辅以练习法等,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下列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80+A=A+80 (48+36)+52=(48+52)+36 321+28+79+172=(321+79)+(28+172) 2、口算抢答比赛 12×525×435×2125×845×425×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积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当两个数相乘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会使计算更加简便。) 师:再看这道题。 57×12+43×12 你还能快速算出结果吗? 要想快速算出结果需要用一样数学法宝,那就是“乘法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借助于植树活动探究乘法运算定律。 【分析:一组口算看似简单,其用意则不凡。前几题学生能很快说出得数,正在学生兴奋之时,出示57×12+43×12,学生都迟迟说不出或说不准,这样由“很快”突然到“很慢”,使学生产生了急于想知道得数的心理需要,就在这时,教师又故作玄虚地说:“需要用一样数学法宝……”短短几句,又一次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 二、探索新知 师:观察植树活动的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可以复述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也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师: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例1、例2、例3。) 1、学习例1。 1)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 预设: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2)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5 25×4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100人)那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号) 板书:4×25=25×4 4)你能再举出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举例板书。 5)归纳总结。 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左边和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乘的结果都相等。 预设2:左边算式和右边算式的两个因数位置不一样,都交换了。 师:这就是乘法交换律。(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6)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请同学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7)其实,乘法交换律早就是我们的朋友了,还记得乘法口诀吗?生说一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