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测井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建模

合集下载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建立与评价方法的探析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建立与评价方法的探析

0前言页岩气储层表现出的测井特征主要有低光电截面指数、低密度、高中子、超声波时差、高电阻率、自然伽马,这些特征极具隐蔽性和复杂性,使测井解释工作面临较大困境。

而页岩储气层的测井解释模型以及相关评价方法和常规油气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使页岩气勘探以及开发工作更加科学与高效,有必要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建立与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2建立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模型与常规储层相比,页岩油气储层具有更复杂的岩石物理体积模型,它涉及到的常规三组合相关测井信息相对有限,无法对岩石体积模型进行精确求解,同时很难获取岩电参数和地层水参数,另外还要对吸附气含量和有机碳含量作出计算,所以和常规储层相比,页岩油气储层参数要实现评价会面临更大困境。

本文结合某页岩储层特征,立足测井岩芯刻度层面出发,通过测井数据以及实验结果有关回归方法,对页岩气关键参数实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1、矿物含量与孔隙度模型本文研究中的某页岩矿物涵盖了干酪根、灰质、泥质、砂质等,结合岩芯刻度相关测井方法,同步通过数理统计软件实现多元统计回归,可获得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干酪根、孔隙度和其他矿物含量相应关系式[1]。

1.1有机质含量针对有机质含量相关模型,具体计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声波电阻率计算、密度计算。

经交汇分析,可发现有机质含量和密度保持着密切相关性,具有越低的密度值,相应有机质含量就会越高。

在密度计算法运用下,经回归获得公式1:TOC =-37.172×DEN +89.408R=0.955公式当中的R 属于相关系数;DEN 属于密度测井值,单位是g/cm 3;TOC 属于有机质含量,单位是%。

通过分析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可发现声波曲线和页岩有机质含量保持正相关,也就是具有越大的声波值,就会获得越高的有机质含量。

通常情况下,泥质岩会保持较低视电阻率值,如果泥岩裂缝分布有油气层段,那么其视电阻率值则会表现较高,这代表电阻率曲线和油气富集状态下的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相关性[2]。

第4章4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讲解

第4章4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讲解
时,几乎所有测井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要受到泥质的影响,在应用测井资料计算 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以及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时,均要用到地层的 泥质含量参数,泥质含量求取精度直接影响着其它参数的求取精度。因此,准确
地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Vsh是测井地层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泥质存在降低物质渗透率K,使孔隙度变小并使孔隙结构变得复杂,增加了物 质的束缚水等的存在可能性。同时泥质存在,使储层:SP幅值、△t、Φ、K、GR 值、CNL
一般常用的经验方程如下:
2GCURSP 1 Vsh 2GCUR 1
SP (SP SBL SSP) / SSP
5.4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4 粒度中值 现场的实际资料表明,组成岩石骨架的泥质、粉砂、细粉砂
都具有一定的自然放射性,尤以粒径最小的泥质,其放射性强 度最大。在储集层不富含放射性矿物的条件下,自然伽马测井 读数与砂岩粒度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粒径的大小能反 映出在沉积过程中砂岩“颗粒”吸附放射性元素的能力,以及 反映出沉积速度的大小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可以证明,除快速 堆积的粗相带外,砂岩粒级的累积曲线基本上服从正态分布规 律,粒度中值则相当于正态分布的均值,因此,粒度中值与自 然伽马之间的关系,无论从沉积原理或数理统计的角度来看, 其相关性甚至比自然伽马与泥质含量之间的关系还要好。
D、双水模型
Sw

m Rt
abRwb Rwf Swi Rwf (1 Swi )Rwb
式中Rwb为地层束缚水电阻率;Rwf地层自由水电阻率;Swi地层束缚水饱和度。
5.4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7 束缚水饱和度
束缚水饱和度Swi,是描述地层特性的一个重要参
数。它的求解对于确定地层的流体性质,揭示产层的 原始油气饱和度,分析水淹状况与驱油效率,以及估 算产层的相对渗透率、含水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酸性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研究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酸性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研究
层 评 价 及 开 发 需 要 。 综 合 应 用 岩 心 资 料 、 常 规 测 井 与 成 像 测 井 资 料 ,基 于 岩 石 物 理 相 建 立 了火 山 岩 储 层
渗透 率 解 释 模 型 , 其 精 度 明 显 高 于 常 规 方 法 建 立 的渗 透 率 解 释 模 型 , 经 计 算 得 到 的 渗 透 率 与岩 心 分 析 数 据 符 合 较 好 。 通 过 实 际 资 料 处 理 结 果 表 明 ,基 于 岩 石 物 理 相 建 立 的 火 山岩 储 层 渗 透 率 计 算 方 法 , 有 效 提 高 了渗 透 率 解 释 精 度 ,为 储 层 评 价 开 发 提 供 了 比较 准 确 的 渗 透 率 参 数 。
第 3 4卷 第 2期
杨 学 峰 :基 于 岩 石 物 理 相 的 酸 性 火 山岩 储 层 渗 透 率解 释模 型 研 究
层 资, 0D=I 很制的火 u 传差到法 。明 l 茎度 萎蠢' y1 达渗山・o0 低 薹无精,。. 统与需的 j( 开 料透岩 50 发到法度 己2 的精求 曩} 1 , 瑟率储 g oJ 方细 ' 。 要计。 既 4 相 算满 " e 由1曼 l 0 案 方 0 对.足 c . 孑8蓥 t 。 蓁评的 Q L得 价 编 误 隙9 E 7  ̄ 2 口 。 & 6
杨 学 峰 ( 石油大 中 庆油田 有限责 任公司石油勘探开 发研究院,黑 龙江 大庆 131) 72 6
[ 要 ] 渗 透 率 是 评 价 油 气储 层 的 主要 参 数 之 一 ,针 对 松 辽 盆 地 徐 深 气 田 酸 性 火 山 岩 储 层 存 在 岩 性 复 杂 、 摘
孔 隙类 型 多 样 、 非 均 质 性 强 的 特 点 ,应 用 单 一 的 孔 隙 度一 透 率 关 系 模 型 计 算 渗 透 率 精 度 低 , 不 能 满 足 储 渗

岩石物理相的测井精细解释方法及应用

岩石物理相的测井精细解释方法及应用

从这个流程图中 可以看出, 可以看出,岩石 物理相是岩相、 物理相是岩相、 储集相以及成岩 模型的综合反映 是油藏描述中不 可缺少的一个环 节。
岩石物 理相
引自熊绮华等《 引自熊绮华等《
、岩石物理相的概念(Petrophysical Facies) 岩石物理相的概念(
岩石物理相
2
通过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发现, 通过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发现,储层属性的好坏往往不决定于单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研究-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分析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研究-
曲线的方差 曲线的实际上反映了粒度的分选性。如果粒度分选好, 曲线的实际上反映了粒度的分选性。如果粒度分选好,物性变化不 测井曲线则近似为直线, 大,测井曲线则近似为直线,测井数据的均值主要集中在曲线元的中 只有顶底数据与均值偏差大一些,因此方差较小。 部,只有顶底数据与均值偏差大一些,因此方差较小。这种情形对应 了箱形曲线元。如果粒度分选性差,说明物性变化较大, 了箱形曲线元。如果粒度分选性差,说明物性变化较大,反映到测井 曲线上,则有一定的起伏,曲线元可能为漏斗形、钟形或者指形, 曲线上,则有一定的起伏,曲线元可能为漏斗形、钟形或者指形,其 测井数据相对分散,有相当一部分数据点远离均值, 测井数据相对分散,有相当一部分数据点远离均值,必然导致方差较 实际的计算表明,大段的泥岩层, 大。实际的计算表明,大段的泥岩层,其方差是各种沉积环境中最小 对应于河道间、支流间湾或三角洲泥的沉积。 的,对应于河道间、支流间湾或三角洲泥的沉积。
主要涉及岩石物理相的研究内容、岩石物理相的分类 主要涉及岩石物理相的研究内容、
、岩石物理相的表征方法
石物理相的表征方法
种类型的参数: 种类型的参数:
岩石骨架参数:矿物成份,颗粒大小与分布,分选,磨圆度, 岩石骨架参数:矿物成份,颗粒大小与分布,分选,磨圆度, 结等结构特征参数

面向岩石物理建模的测井解释方法

面向岩石物理建模的测井解释方法
2 0
2 0 1 4  ̄ I z - 第1 期 总第 1 9 9 期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W 0RL D W E1 』 I ( ) G GI NG T EC HN0I 0G Y
F e b . 2 01 4
To t a l 1 99

基 础科 学 ・
面 向岩石物理建模 的测井解释方法
图 1岩 石 物 理 解 释 流 程
作者 简介 : 石 宁宁, 女, 大庆油田勘探 开发研 究院 , 现从事测 井处理和 测井解释 工作 。
2 O 1 4 年第 1 期
石宁宁 : 面向岩石物理建模的测井解释方法
2 1
问域 数 据与 深度 域数 据 的关 系 。井震标 定 的纽带 就
分 离 出代 表 地层 性 质 的有用信 号 。该方 法 就是 在 当 前采样 点前 、 后 分别 连 续地 取 m个 采样 点数 据 , 选用
~ ~
图 3波 阻 抗 曲 线标 准化 处理 前 ( 左) 后( 右) 对 比 图
浊媵 承麓 T 艘
溅嚣
图 4 声 波 阻抗 曲线 岩 性 识 别 图
1 测 井解 释 方 法
本研究 区位于海拉尔盆地 , 研究 区 日的层为南 屯组地层 , 该地层沉积稳定 , 以湖相沉积的黑灰 、 深 灰 色 泥岩 、 粉 砂 质 泥岩 为 主 , 夹 灰 色泥 质 粉砂 岩 、 粉 砂岩 , 发育的暗色泥岩。测井特征为双侧 向视 电阻 率 曲线 呈不 规则齿 状低 阻值 央尖 峰状 、 【 J I 峰状 中、 高
与 常规 测 井 曲线 标 准化 不 同 , 仪 对 对 波 阻抗 曲线 进
适 当的滑动平均法 , 用( 2 m+ 1 ) 个采样点值 ( 包括 当 前采样点值在 内) , 依次地计算出全部采样点的滑动

imoos岩石物理建模技术介绍

imoos岩石物理建模技术介绍
实测的VP、VS计算得到的PR
Well #1 Well #2
5.校正后VP、预测VS计算的PR与1/2LN(AI)交会图-2
经编辑合成后 VS计算的PR
Shale Domain
Gas Sand Domain
Brine Sand Domain
6.校正前后合成记录对比
Uncorrected
SEISMIC SYNTHETIC OFFSET SYNTHETIC
IMOSS横波预测方法
序号 1 方法
Greenberg-Castagna方法 孔隙性岩石VS预测。
适用条件
2
3 4 5 6
Cemented方法
CriticalPhi方法 Krief方法 MudRock方法 Unconsolidated方法
弱胶结高孔砂岩及所有流体
中低孔地层。此方法假设干骨架泊松比与固体相位泊松比相等的, 并且孔隙空间里矿物是单一且各向同性。 中低孔隙压实地层 。 中高孔饱含水粉砂颗粒的泥岩地层 。 高孔非压实砂岩。 中低孔、胶结良好、深度大于5000ft地层 ,岩石必须仅由砂岩和粘 土组成。
3.基于岩石物理模型之测井校正-校正前
3.基于岩石物理模型之测井校正-校正后
4.实测VP~VS关系-1
Well #1 Well #2
Greenberg – Castagna Wet Sand Line Greenberg – Castagna Shale Line Local Estimator Wet Sand Line: Vs = (0.725* Vp) – 2265 Local Estimator Shale Line: Vs = (0.677* Vp) – 2119 Local Estimator Pay Sand Line: Vs = (0.699* Vp) – 791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测井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建模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测井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建模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储层参数; 岩石物理相; 低渗透率油气藏; 数 理统计; 模型; 方法
中图分类号: T E1221 22; P6281 3
文献标识码: A
The Fine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ethod Based on Petrophysical Faces
SHI Y u- jiang , ZHA N G H a-i tao , HO U Y u- ting , SHI Z huo ( Expl orat ion an d D evel opment R esear ch In st it ut e of Changqing Oil field C om pany, X ican, Shaanx i 760021, China)
第 29 卷 第 4 期
石玉江, 等: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 测井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建模
# 329 #
1 岩石物理相及其测井解释意义
国外 D. R. Spain 等于 1992 年提出在单井剖面上划 分岩石物理类型[ 1] , 国内熊琦华于 1989 年提出岩石物 理相的概念[ 2, 3] , 姚光庆 [ 4] 、隋军[ 5] 等相继开展过储层 岩石物理相的研究。
Abstract: M ore f ine int erpr et at io n m odel has t o be developed t o reso lve the pr oblem s such as low precision and poo r adapt abilit y in rout ine logg ing int erpr et at io n m odels f or low por ous and permeable reservo ir s. In low per meabilit y reservoir, t he petr ophysical faces have great cont rolling eff ect on the for ming o f litholo gy reservoir and dist ribut ion of w ater and o il. T he sam e pet rophy sical f ace has sim-i lar lit ho logy , physical propert y, pore st ruct ur e and log ging response char act ers. Based on t he r eserv oir's geolog ic classif ication, w e divided shan- 2 reservo ir in Yulin g as f ield of Er dos basin into t hree pet rophy sical faces by m at hem atical met ho d. T hen w e est ablished dif f erent log ging int erpret at ion models and st andards all ident ify ing g as zones f or each catego ry. T hus we t ransfo rm inhom ogeneo us and nonlinear problems int o homo geneous and linear pro blems. T he applicat ion show ed t hat t he int erpret at ion ag reement rat e of g as zone has increased by 17 percent , up t o 87 percent. A cco rding t o the new st andards all t hree oi-l t est ing w ells gained indust rial airf low ag ain. Key words: log interpretat ion; reserv oir parameter; pet rophysical f ace; low perm eabilit y reservo ir;

测井解释基于特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成岩储集相及岩石物理相评价方法

测井解释基于特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成岩储集相及岩石物理相评价方法
8
2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划分有利沉积 微相带的方法
AS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 道叠置型河口坝、河道侧翼及分流间湾微相,不同微相带类型受岩性、沉积 环境及发育部位影响。 水下分流河道是指入湖河流沿湖底水道向湖盆方向继续作惯性流动和向 前延伸部分,水下分流河道是指入湖河流沿湖底水道向湖盆方向继续作惯性 流动和向前延伸部分,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位置不稳定,分流汇合和侧向迁 移频繁,因而同一时期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在平面上常呈宽带状和网状分布, 具有成层性好和可对比性强的特点,形成湖泊三角洲前缘的骨架砂体。 河口砂坝则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最具特色的沉积环境和标志,它位于分流 河口的前端,是河水携带的载荷在河口附近的快速卸载的产物,也是该区三 角洲前缘相带骨架渗砂体能量厚度十分活跃的含油气沉积单元。 它们在测 井曲线上反映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有各自不同的响应。 特别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叠置型河口坝骨架砂体沉积时水 动力条件、物源供应能力、沉积速度变化及特征,它们控制着储层岩石物理 性质的变化,反映出测井曲线具有的幅度、厚度、形态、接触关系及圆滑程 度。这种沉积环境中骨架砂体较大的水动力因素作用形成的沉积能量 ,集 中地反映为单渗砂层能量厚度特征。 9
白208井长332期水下分流河道 侧翼及分流间湾微相曲线
16
3
有利沉积微相带展布及其含油有利区圈定
利用上述多种测井信息,提取相对高渗的单渗砂层渗砂体能量厚度,采 用6m以上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和最大单渗砂层沉积能量的概念及其划 分方法,控制并圈定有利骨架砂体沉积微相带展布,并结合特低渗透储层含 油有利区圈闭条件和分类评价预测标准,分别从该区长6目的层段预测和筛 选出不同类型相对高渗高产含油有利区32个。其中长611-2期沉积微相及含油 有利区筛选成果图,长611-2期是三角洲建设鼎盛时期,由于湖底地形已被前 期沉积填平,三角洲前缘斜坡比较平缓,三角洲沉积范围进一步扩大,稳定 性加强,水下分流河道的推进作用十分显著,由西向东主要有三支水系水下 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和较大规模、范围河道侧翼砂体分布: ① 西支水系由北部塞413井、沿106井进入,沿南西方向的砖2井、砖3 井延伸展布。水系在区内长约40~50km,宽约5~15km,最大单渗砂6~16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 L ) ) ) 测井补偿中子值, % ; D EN ) ) ) 测井密度值, g/ cm3;
储层岩性为中粗粒( 含砾) 岩屑石英砂岩, 岩屑含量 相对较低, 孔隙以岩屑、杂基溶孔为主, 含高岭石晶间
孔, 孔隙度一般在 6% ~ 12% , 渗透率一般在( 01 3~ 1) @ 10- 3 Lm2 , 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点, 压汞曲线为缓 坡型, 分选较好, SHg 01 1 平均 60% 。测井响应特征为 / 三中一低0, 即中低自然伽马、中低补偿中子、中低 Pe, 低电阻率特征, 主要分布在山 2 砂岩中上部。 2. 3 杂基微孔型( PF3)
Abstract: M ore f ine int erpr et at io n m odel has t o be developed t o reso lve the pr oblem s such as low precision and poo r adapt abilit y in rout ine logg ing int erpr et at io n m odels f or low por ous and permeable reservo ir s. In low per meabilit y reservoir, t he petr ophysical faces have great cont rolling eff ect on the for ming o f litholo gy reservoir and dist ribut ion of w ater and o il. T he sam e pet rophy sical f ace has sim-i lar lit ho logy , physical propert y, pore st ruct ur e and log ging response char act ers. Based on t he r eserv oir's geolog ic classif ication, w e divided shan- 2 reservo ir in Yulin g as f ield of Er dos basin into t hree pet rophy sical faces by m at hem atical met ho d. T hen w e est ablished dif f erent log ging int erpret at ion models and st andards all ident ify ing g as zones f or each catego ry. T hus we t ransfo rm inhom ogeneo us and nonlinear problems int o homo geneous and linear pro blems. T he applicat ion show ed t hat t he int erpret at ion ag reement rat e of g as zone has increased by 17 percent , up t o 87 percent. A cco rding t o the new st andards all t hree oi-l t est ing w ells gained indust rial airf low ag ain. Key words: log interpretat ion; reserv oir parameter; pet rophysical f ace; low perm eabilit y reservo ir;
mat hemat ical st atistics; mo del; m et hod
0引言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气藏主要特点概括为/ 两低两 非0, 即低信噪比、低分辨力、非均质、非线性。提高低孔 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测井评价效果的途径除在采集上多 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等高性能测井系列外, 在解释方法 上主要基于常规测 井资料, 研究适 合低渗透率、非均 质油气藏特点的测井解释模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 容。
系统分析榆林气田山 2 段砂岩储层沉积、成岩作用 特征、物性和微观结构特征, 将其岩石物理相类型划分 为以下 3 类[ 6, 7] 。 2. 1 石英支撑型( PF1)
储层岩性为中粗粒( 含砾) 纯石英砂岩, 碎屑组分中 石英质含量达 90% 以上, 颗粒线、面接触, 主要孔隙类型 为残余粒间孔, 具有低孔高渗、孔喉分选好的特点, 孔隙 度一般大于 5% , 渗透率一般大于 1 @ 10- 3 Lm2 , 压汞曲 线为宽平台型, SHg 01 1( SHg 01 1 为孔喉半径为 01 1 Lm 对应的静汞饱和度) 平均 75% 。测井响应特征为/ 三低 一高0, 即低自然伽马、低补偿中子、低 Pe( 光电截面指 数, b/ e) , 高电阻率特征, 主要分布在山 2 砂岩底部, 为 主力气层类型。 2. 2 岩屑溶孔型( PF2)
储层岩性为粗粒岩屑砂岩、含泥细中粒石英砂岩, 含塑性岩屑和杂基丰富的各类杂砂岩, 压实作用明显, 储层致密。孔隙类型以杂基微孔和零星分布的颗粒溶 孔为主, 孔隙度一般小于 8% , 渗透率小于 01 3 @ 10- 3 Lm2 , 压汞曲线为斜坡型, 分选较差, SHg 01 1 小于 50% 。 测井响应特征为/ 三高一低0, 即高自然伽马、高补偿中 子、高 Pe, 低电阻率特征, 在山 2 砂岩各小层均有分布。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储层参数; 岩石物理相; 低渗透率油气藏; 数 理统计; 模型; 方法
中图分类号: T E1221 22; P6281 3
文献标识码: A
The Fine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ethod Based on Petrophysical Faces
SHI Y u- jiang , ZHA N G H a-i tao , HO U Y u- ting , SHI Z huo ( Expl orat ion an d D evel opment R esear ch In st it ut e of Changqing Oil field C om pany, X ican, Shaanx i 760021, China)
(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 : 研究表 明, 储层岩石物理相对低渗透岩性油气藏的成藏作用 和油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同一 种岩石物理 相
通常具有相似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和含油气性特征, 测 井响应特征类似。在储层地质分类的基础上, 根 据其测井响 应
特征 , 用数学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上古生界山 2 段储层划 分为 3 类 岩石物理相, 分类建立了山 2 段气层的测 井 精细解释模型和气层识别标准, 从而将非均质、非线性问题转化为均质、线性问题解决。实际应用效果表明, 气层的解 释 符合率比原来提高了 17% , 达到 87% , 利用新标准开展老井复查, 建议 3 口井开展老井试气, 均 获得中高产工业气流。
最大值 4741 70 平均值 2921 60 PF2 最小值 381 61 最大值 9621 46 平均值 531 77 PF3 最小值 291 98 最大值 941 58
2091 02 1971 05 2241 20 2191 84 2101 46 2391 16 2291 53 2131 40 2651 10
表 1 为按地质分类时榆林气田山西组山 2 段砂岩 3 种岩石物理相储层的测井响应参数。
表 1 榆林气田山西组山 2 段砂岩测井响应特征参数表
RLLd /
A C/
CNL /
Pe/
GR/
类别 范围
8 # m ( Ls # m- 1 )
%
( b # e- 1) A PI
平均值 1901 46 PF1 最小值 101 09
第 29 卷 第 4 期
石玉江, 等: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 测井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建模
# 329 #
1 岩石物理相及其测井解释意义
国外 D. R. Spain 等于 1992 年提出在单井剖面上划 分岩石物理类型[ 1] , 国内熊琦华于 1989 年提出岩石物 理相的概念[ 2, 3] , 姚光庆 [ 4] 、隋军[ 5] 等相继开展过储层 岩石物理相的研究。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 2 气藏为例, 分析 了岩石物理相对低渗透岩性油气藏储层岩性、物性、电 性及含油性的/ 四性0关系的控制作用, 采用聚类分析及 判别分析方法,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建立了山 2 储层的 测井参数解释模型和气层识别标准, 探讨了利用测井资 料进行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研究和储集层质量评价的方 法。
2 岩石物理相分类及特征
榆林气田山西组山 2 段地层发育沼泽背景下的浅 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地层主要为一套河流相、湖成三角 洲相、含煤沼泽相沉积的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灰色 中- 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砂砾岩及深灰色含泥中- 粗粒 岩屑砂岩, 夹黑色泥岩及煤层, 一般厚度 40~ 60 m。分 流河道砂体近南北向展布, 河道的频繁摆动与迁移, 可 形成大面积的复合砂体。砂体累计厚度一般大于15 m, 最厚达 42 m。
第 29 卷 第 4 期 2005 年 8 月
文章编号: 1004O1338( 2005) 04O0328O05
测井技术 WELL LO GG IN G T ECH N O LOG Y
V ol. 29 N o. 4 Aug 2005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测井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建模
石玉江, 张海涛, 侯雨庭, 时 卓参数与储层岩石物理相之间的数学对
应关系, 利用榆林地区山 2 段 9 口井 54 个层点的岩性、
物性和测井资料建立基础数据样本集。由于岩性对岩
石物理相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 测井参数处理主要通过
规则化消除孔隙流体的影响, 集中提取反映储集层骨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