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第二单元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课程内容学习内容 学识水平 识记 A 理解 B 简单情境 中应用C 复杂情境 中应用D 数与代数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 称 √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加法和10以内数的 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 示数的大小 √ 图形与几何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会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 趣,建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准备课 学习内容 学识水平 识记 A 理解 B 简单情境 中应用C 复杂情境 中应用D 准备课通过数数活动,展示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 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 初步了解计数物体的个数的基本方法√√ 比多少在比较物品的多少的过程中,对“同样多” “多”“少”等含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对比较多少的基本方法有所掌握。√

第二单元位置 学习内容 学识水平 识记 A 理解 B 简单情境 中应用C 复杂情境 中应用D 一、认识上下前后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感受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认识左右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 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习内容 学识水平 识记 A 理解 B 简单情境 中应用C 复杂情境 中应用D 1-5的认识能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养成 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 整 √√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 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 含义) √√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 行分与合) √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 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 5以内数的大小 √√√ 5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 方法口算5 以内的加减法 √√ 理解有关于0的含义,能计算5以内的关 于0的加减法 √√

高中化学必修2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2双向细目表 序号内容知了理应 道解解用 第一章第一节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 ?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等概念 元素周期表 2、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 律间的关系 3、通过对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的 ? 探究,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以及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相互关系, 掌握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 递变性 4、原子核结构,理解质量数的含义, ? 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元素、核 素、同位素的涵义 第二节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20 ? 元素周期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最外 律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 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 ? 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元素和?A族,?A族元素为 ? 例,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 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 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 ? 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学会 运用周期表

第三节 1、化学键的含义及离子键和共价键 ? 化学键的形成,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构成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 能区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书写常见简单化合物、单质的电 ? 子式;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物质的形 成过程 第二章第一节 1、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生成化 ? 化学反应化学能与学键要放出能量 与能量热能 2、化学能和热能是相互转化的,并 ? 且符合能量守恒 3、什么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 ? 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放热反应和吸热 反应,记住常接触的化学反应中哪些 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4、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普遍存在 ? 的,它们符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 律 第二节 1、火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 ? 化学能与 电能 2、原电池的原理 ? 3、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 ? 电能的关键 4、通过对原电池装置的分析,掌握 ?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方法 5、通过原电池装置来判断金属的活 ? 动性顺序 6、几种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 7、学会自己设计原电池 ? 第三节 1、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及表示方法, ? 化学反应并能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的速率和2、浓度、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催 ? 限度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项题 号 题目 分 值 题 型 试题 来源(参 考、创 作) 本册或本学段对应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点、情感点等) 识 记 √ 理 解 √ 分 析 √ 运 用 √ 评 价 √ 考查意图说明 一、 口算直通车8 × 7 = 67 + 7 = 5 × 1 = 38–4–34 = 63–40 = 1 × 1 = 9 × 6 = 5 ×7 + 6 = 2 × 9 = 9 + 41= 7 × 4 = 4 ×5 + 5 = 8 + 48 = 4 × 6 = 52 –7 = 9 ×9–60 = 20计 算 创 作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对100以 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 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二、用心思考,认真填空1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树高12()铅笔长13() 3 填 空 参 考 长度单位 √ 考查学生对长度单 位的理解 2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者庄玉春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4 鸡、鸭、鹅进行赛跑比赛,比赛结果是:鸡不是第一名,鸭跑在中间,第一名是(),最后一名是()。 A、鸡 B、鸭 C、鹅1选 择 创 作 数学广角 √ 考察学生通过分析对 可能性德理解 5 右图中,()是②号照相机拍摄的图案。1选 择参 考 观察物体√ 考察学生对物体的 观察 五、列 式计算57 + 24 = 80–43 = 42–28 + 69 = 8 + 52–35 = 12 计 算 创 作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考查学生对100以 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和 计算习惯 六、看图列式计算1 = 3 看 图 列 式 创 作 表内乘法√ 考查学生乘法的认 识与理解

数学双向细目表数学年中考

数学双向细目表数学年 中考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卷(数学)双向细目表

各题考点分析:

1、根据:“性质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求解即可. 2、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3、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 4、本题考查整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整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5、本题考查分式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知识点,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6、完全平方公式,代数式的值,整体思想。 7、本题利用二次函数平移规律。 8、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2﹣4k(﹣1)<0,且k≠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9、根据扇形面积的计算;等腰三角形知识求解。 10、本题画树状图展示所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11、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判断出两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12、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相似,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13.此题考查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公因式的先提公因式,利用公式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14.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方法。 15.此题考查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注意按键顺序与特殊键的意义。 16.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函数表示边以及三角函数的值。 17.此题考查规律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和边与边的关系。 18.此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先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样,但最后系数化为1时,注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 19.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利用SAS证明。 20.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运用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量,然后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注意,分式方程要检验。 21.(1)此题考查众数、中位数。(2)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3)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4)此题考查数据统计样本估计总体。 22.(1)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此题考查中心对称的性质并根据反比例函数求解线段的长。(3)此题考查正方形的判定,先证明平行四边形,在证明邻边相等时是菱形,有一个角是90度,是正方形。 23.(1)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2)此题考查外接圆的作法。(3)此题考查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4.(1)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B点坐标后,把 A、B两点坐标代入求值。(2)此题考查由点的坐标,表示线段的长,从而表示面积,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根据点C在抛物线上设点的坐

二年级数学双向细目表-许

二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双向细目表 e 说明:检测方法:a填空b判断c选择d操作e解决问题 试卷说明 一、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目前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为命题依据。命题范围: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测查的内容是《数学(低段)课

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分析、运用的相关内容。 命题原则: (一)、注重数学内容的基础性,强化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试卷中无疑要占绝对大的份量. 但在编拟试卷时,对单纯的再现性、记忆性的基础则尽量少考或不考,对数学“双基”的评价则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注重数学内容的生活性,强化对学生应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 在命题改革实践中我们重视《课标》基本理念的实施,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注重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强化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探索能力的评价。 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形式就应富有创意. 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突破传统数学命题纯文字叙述的枯燥藩篱,而换之以图像、表格、对话、等丰富的形式加以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使数学命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发展载体. 这样命题有收、有放,体现了命题形式的多样化、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的思维活动,能综合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内容、形式的人文性,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考试评价改革的真正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制定了数学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1双向细目表 章节内容(知识点)知 道了 解 理 解 应 用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2、钠、氯气的物理性质√ 3、钠及其氧化物、氯气的化学性质。√ 4.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既简单计算√ 5.物质的量浓度及其简单计算,溶液稀 释时有关的计算 √6.气体摩尔体积及其简单计算√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8.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 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 关系及有关计算 √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 √ 2、分散系√ 3、丁达尔效应√ 4、胶体的渗析、胶体的吸附作用√

5.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离子共存、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7、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氧化剂、 还原剂等概念 √9.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1、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 √3、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 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 4.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 环的影响; √ 5、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的性质; √ 6、NH3性质及制取、铵盐的性质及铵态 氮肥的使用问题; √ 7、HNO3的性质。 √

8、硫的主要性质; √ 9、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 10、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11、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及酸雨 的危害 √ 12、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13、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 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 途。 √ 14、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 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 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1、硅的存在及用途。√ 2、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硅酸的性质(弱酸性、水溶性、硅胶 的吸水性)及制备方法。 √ 4.硅酸钠(Na2SiO3)的性质、用途。√5.硅酸盐工业√6.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 一、试卷编制的具体步骤 1、进行总体构思,确定试卷的目标要求 明确考试的目的(为什么考)和性质:是期前预备性(摸底、预测、分组)的,或者是期中形成性(诊断、激励)的,还是期末总结性(评定)的; 根据考试目的确定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合格标准)。 2、拟订命题计划,设计多项细目表 命题计划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编制试题的原则和要求,说明试题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二是规定试卷中试题的分布,即具体考试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和所占比例。 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考试目的、性质与要求,设计好试卷多项细目表,这是试卷编制的依据。 3、选择题型,实施编制 4、编选和审查试题,组编试卷 5、检查、修改、试做、复核、调整、编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二、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目前在“学习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 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

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另外,由于实际上不同考查点的重要性与难度不同,在所占分数上它们应当占有不同的比例;由于不同题型的解答难度不同,通常按不同题型给出不同的权重。这样通过各题型中每个得分点原有的分数值乘以各考查项目中得分的数目,就可以使不同考查得分达到需要的比例。如,选择题的权重取0.5,设每一道选择题只含有一个得分点,根据上面已定出的得分点的分数值,每个2分,则每一道选择题的实际分数为2分×1(得分点)×0.5(权重)=1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项题号题目 分值题 型试题 来源(参 考、创作) 本册或本学段对应的教学目标(知 识能力点、情感点等) 识 记 √ 理 解 √ 分 析 √ 运 用 √ 评 价 √ 考查意图说明 一、口算 直通车8 × 7 = 67 + 7 = 5 × 1 = 38–4–34 = 63–40 = 1 × 1 = 9 × 6 = 5 ×7 + 6 = 2 × 9 = 9 + 41= 7 × 4 = 4 ×5 + 5 = 8 + 48 = 4 × 6 = 52 –7 = 9 ×9–60 = 20 计 算 创 作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对100以内 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计算 能力和计算习惯 二、用心思考,认真填空1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树高12()铅笔长13() 3 填 空 参 考 长度单位 √ 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 的理解 2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二十一五八() 6 填 空 参 考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乘法表的识 记 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者庄玉春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5 右图中,( )是②号照相机拍摄的图案。 1 选择 参 考 观察物体 √ 考察学生对物体的观察 五、列式计算 57 + 24 = 80–43 = 42–28 + 69 = 8 + 52–35 = 12 计算 创 作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 考查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六、看图列式计算 1 = 3 看图列式 创 作 表内乘法 √ 考查学生乘法的认识与理解 2 8枝 ?枝 = 3 看图列式 创 作 表内乘法 √ 考察学生对被的认识与理解。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 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

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每一道选择题只含有一个得分点,根据上面已定出的得分点的分数值,每个2分,则每一道选择题的实际分数为2分×1(得分点)×0.5(权重)=1分。 权重也叫权数,或加权。是表示每一个知识点在全部测量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权重的总和为100。在命题时,权重的分配一般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对每章指定的要求,

权衡每章应占的比重。小的章节可以少占一些,重点内容可以多占一些,各章的权重分配完毕之后,再具体分配学习水平的权重。 ?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这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目标分类划分的,是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 (6)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这六个层次是从学习过程的理解能力来划分的,它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高考数学双向细目表(精)(20200616150705)

2020届理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模块知识点考查内容知识要求2015 分 值2016 分 值 2017 分 值 备注 了解理解掌握集合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列举法、描述法√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识别给定集合子集√ 全集与空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含义与运算√ 补集含义与运算√ 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函数简单定义域值域, 了解映射√ 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分段函数√ 函数单调性、最值及几何意义√ 函数奇偶性√ 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模型背景√ 有理、实数指数幂、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概念、单调性√ 指数函数图像过定点√对数函数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换底公式、自然对数、常用对数√ 对数函数的概念、单调性√ 对数函数图像过定点√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幂函数幂函数概念√ 幂函数图像√ 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零点与方程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结合图像, 用二分法求近似解√

函数模型及应用指、对、幂的增长特征√ 函数模型的应用√ 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的结构特征√ 三视图√ 斜二测画出直观图√ 平行、中心投影√ 会画视图和直观图√ 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点线面位置关系线面位置关系定义√ 线面平行判定√ 面面平行判定√ 线面垂直判定√ 面面垂直判定√ 线面平行性质√ 面面平行性质√ 线面垂直性质√ 面面垂直性质√ 用已获结论证明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方程结合图形, 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 要素 √ 直线倾斜角和斜率√ 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 判定直线平行或垂直√ 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 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 圆与方程圆的几何要素, 标准方程和一般 方程 √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年级数学双向细目表

二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双向细目表 单元课 题 教学要点 学习目标检测方法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操 作 兴 趣 a b b c c d d e e 数据收集整理1 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能 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 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 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 2 统计数据的方法,学会用简 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 说明:检测方法:a填空b判断c选择d操作e解决问题二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双向细目表 单元教学要点 学习目标检测方法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操 作 兴 趣 a b b c c d d e e 表内除除法 的初 步认 识 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 方法 √√√√√√√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 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 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 分的名称。

法2~6 的乘 法口 诀求 商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 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 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 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 说明:检测方法:a填空b判断c选择d操作e解决问题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双向细目表 单元教学要点 学习目标检测方法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操 作 兴 趣 a b b c c d d e e 图形的运动学会 辨认 轴对 称图 形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 本特征。使学生理解对称 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 图形的对称轴。 √√√√√√√√ 初步 感知 平移、 旋转 现象 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 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正确 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 √√√√√ 说明:检测方法:a填空b判断c选择d操作e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双向细目表-朱

二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双向细目表 说明:检测方法:a填空b判断c选择d操作e解决问题 试卷说明 一、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目前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为命题依据。命题范围: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测查的内容是《数学(低段)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分析、运用的相关内容。 命题原则: (一)、注重数学内容的基础性,强化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

工具,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试卷中无疑要占绝对大的份量. 但在编拟试卷时,对单纯的再现性、记忆性的基础则尽量少考或不考,对数学“双基”的评价则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注重数学内容的生活性,强化对学生应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 在命题改革实践中我们重视《课标》基本理念的实施,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注重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强化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探索能力的评价。 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形式就应富有创意. 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突破传统数学命题纯文字叙述的枯燥藩篱,而换之以图像、表格、对话、等丰富的形式加以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使数学命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发展载体. 这样命题有收、有放,体现了命题形式的多样化、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的思维活动,能综合评价学生

数学双向细目表

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数 学 模 拟 试 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运动场馆之一,它的外层膜的展开面积约为260000平方米,将260000平方米用科学技术法表示 是 平方米. 2.函数 y= x x 1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3.如图,AB=AC ,要使△ABE ≌△ACD,可添加一个条件: . 4.当X= 时,二次函数y=x 2 -6x+10的值最小. 5.如图,把长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D 落在点 E 处, 已知∠BAC=50°,那么∠BC E 等于 度. 6.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提高5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 结果每件仍获利20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 元. 7.有一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长度,先从中截下1米长 的一段,称出它的质量为a ,再称出剩下电线的质量为b , 则这捆电线的总长度等于 米. 8.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质地均相同的2个红球和1个黄球, 摇匀后摸出一个球,放回摇匀后再摸第二个球,两次取出的恰是同颜色 球的概率是 . 9.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6, ∠CAD=30°, A E B C D 3题图 A E B D 5题图 装 订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10.在△ABC 中,∠B=25°,AD 是BC 边上的高,且AD 2 =BD ·CD 则∠BAC 等于 度.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2 = 6 1 (B)X ·X=X 2 (C)(-x 2·y)3=-x 6y 3 (D)(x 2+y 2)2=x 4+y 4 12.在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13.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5,BC=6,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A)sinB= 65 (B) sinB=53 (C)cosB=54 (D)tanB=3 4 14.某博物馆免费对观众开放后,一段时间内共接待参观的人数统计如表(单位:万人) ( ) 其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万人,2万人 ; (B)2万人,2.5 万人; (C)1.2万人,2.5万人;(D)1.2万人,2万人; 15.不等式组??? ??--≥12 512>x x x 的所有整数解有 ( ) (A) 0个 (B)2个 (C)4个 (D)无数个 16 . 反 比例 函 数 y=a 和一次函数y=ax -a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大致是 数学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命题人:周传璞 校对人:马达

高中化学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2双向细目表 序号内容知 道 了 解 理 解 应 用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 周期、族等概念√ 2、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 表中位置间的关系 √ 3、通过对碱金属、卤族元 素性质的探究,理解元素性 质与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在 周期表中的位置的相互关 系,掌握碱金属和卤族元素 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 4、原子核结构,理解质量 数的含义,构成原子的微粒 间的关系,元素、核素、同 位素的涵义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 律,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示意图;原子最外层电子排 √

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 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 期性变化。 √ 3、第三元素和ⅰA族,ⅶA 族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 初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周 期表 √ 第三节化学键1、化学键的含义及离子键 和共价键的形成,进一步认 识物质的构成 √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 物的概念,能区分离子化合 物和共价化合物 √ 3、书写常见简单化合物、 单质的电子式;能用电子式 表示简单物质的形成过程 √ 第二章化学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生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

反应与能量 2、化学能和热能是相互转 化的,并且符合能量守恒 √ 3、什么是吸热反应和放热 反应,并通过实验亲身体验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记住 常接触的化学反应中哪些 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 应。 √ 4、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 普遍存在的,它们符合质量 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火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 2、原电池的原理√ 3、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 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 4、通过对原电池装置的分 析,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判 断方法 √ 5、通过原电池装置来判断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二年级数学双向细目表-辛

二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双向细目表 e 说明:检测方法:a填空b判断c选择d操作e解决问题 试卷说明 一、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目前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为命题依据。命题范围: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内容。测查的内容是《数学(低段)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识记、理解、分析、运用的相关内容。 命题原则: (一)、注重数学内容的基础性,强化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小

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试卷中无疑要占绝对大的份量. 但在编拟试卷时,对单纯的再现性、记忆性的基础则尽量少考或不考,对数学“双基”的评价则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注重数学内容的生活性,强化对学生应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 在命题改革实践中我们重视《课标》基本理念的实施,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注重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强化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探索能力的评价。 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形式就应富有创意. 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突破传统数学命题纯文字叙述的枯燥藩篱,而换之以图像、表格、对话、等丰富的形式加以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使数学命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发展载体. 这样命题有收、有放,体现了命题形式的多样化、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的思维活动,能综合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内容、形式的人文性,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考试评价改革的真正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制定了数学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技能”转向“关注学生发展”. 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我们在试卷命题时重视把数学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评价功能. 首先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和人文性,同时命题力求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教育性,注重让

四年级数学上册双向细目表 2

海南东坡学校小学部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双向细目表学科:________年级:________制表人:________制表时间:________________ 题 号检测知识要点 目标层次 分值 题型 识 记 理 解 运 用 综 合 合计 分数 亿以内数的读法 填空2 0 0 0 2 亿以内数的写法 2 0 0 0 2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0 0 0 2 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选择 2 0 0 0 2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判断 1 0 0 0 1 口算乘法 填空 1 0 0 0 1 速度的表示法和写法 1 0 0 0 1 乘法估算选择 1 0 0 0 1 笔算乘法竖式计算 8 5 2 0 15 积的变化规律判断 1 0 0 0 1 解决问题列式解答 6 3 1 0 10 口算除法 填空 2 0 0 0 2 商的变化规律 2 2 1 0 5 除法估算判断 1 0 0 0 1 笔算除法竖式计算 8 5 2 0 15 解决问题列式解答 8 5 2 0 15 直线、射线、和角的定义 填空 1 0 0 0 1 角的度量 2 0 0 0 2

角的分类 判断1 0 0 0 1 平行四边行和梯形的概念及特 征 1 0 0 0 1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选择 1 1 0 0 2 画垂线 画一画1 0 0 1 画平行线 1 0 0 1 画角 3 2 0 0 5 画平行四边行和梯形的高 2 1 0 0 3 统计(复式条行统计图) 画统计图0 2 0 0 2 解决问题0 1 0 0 1 数学广角(统筹安排时间)填空 1 0 0 0 1 选择 1 0 0 0 1 合计分数60 30 100 目标层次

最新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最新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模块知识点考查内容知识要求2017 分 值2018 分 值 2019 分 值 备注 了解理 解 掌握 集合集合的含义与 表示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 于关系 √ 列举法、描述法√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识别给定集合子集√ 全集与空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含义与运算√补集含义与运算√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 算 √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函数简单定义域值域,了解映射√ 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 函数 √ 分段函数√ 函数单调性、最值及几何意义√ 函数奇偶性√ 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模型背景√ 有理、实数指数幂、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概念、单调性√ 指数函数图像过定点√对数函数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换底公式、自然对数、常用对 数 √ 对数函数的概念、单调性√

对数函数图像过定点√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 函数 √ 幂函数幂函数概念√ 幂函数图像√ 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零点与方程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 根的个数 √ 结合图像,用二分法求近似解√ 函数模型及应用指、对、幂的增长特征√函数模型的应用√ 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的结构特征√ 三视图√ 斜二测画出直观图√ 平行、中心投影√

会画视图和直观图√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 式 √ 点线面位置关系线面位置关系定义√ 线面平行判定√ 面面平行判定√ 线面垂直判定√ 面面垂直判定√ 线面平行性质√ 面面平行性质√ 线面垂直性质√ 面面垂直性质√ 用已获结论证明空间图形的 位置关系 √ 平面解直线与方程结合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