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 下半年教师资格国考笔试真题估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科目代码:2 202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0 20 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0 40 分)

1 1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D 【解析】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通过教育

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2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答案:B 【解析】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

于动物的生存本能。

3 3 、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描述了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投身科学研究

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 叙事型

B 讨论型

C 表演型

D 体验型

答案:A 【解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

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开展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

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以及个别教育工作。班会主要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

会两大类。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班会

活动形式。在主题班会的类型里,从活动类型看,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1)

体验型;(2)讨论型;(3)表演型;(4)叙事型;(5)综合型。其中,叙事

型是通过一个事件、故事的讲述调动大家对这个故事的体验,唤起大家的共鸣。

A 项正确。

4 4 、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B、国家政策稳定的需求

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求

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说包括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其中劳动起源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

基础的学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从猿到人、

从自然到社会的演变过程也是教育逐渐产生的过程。劳动形成了人和社会,从而

也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延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了人和社会的延续发展,在

劳动中,个体每一种动作、方法的改进都必须在群体中广泛传播.使个体的知识、

经验变为人类的经验,世代相传。同时,为了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协调,人

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遵循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验、习俗、礼仪和

传统等。这些都是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保存、传递和积累。所有这些在客

观上就需要有教育,而保存、传递和积累的手段,主要是劳动中创造的工具和语

言,这便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条件。

5 5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养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答案:B 【解析】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6 6 、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疾病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A、查找传染病源

B、救治传染病人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解析】传染病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要素。针

对这三个要素,控制传染病有三个基本方法: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其中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7 7 、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 教育论文

B 教育年鉴

C 教育辞书

D 教育著作

答案:B B 【解析】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

连续出版的工具书。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书目、索引、

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

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因此,教育年鉴是最权威的、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故正确

答案为B。

8. 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的给自己点了个

赞。这种情感属于()。

A 美感

B 道德感

C 理智感

D 责任感

答案:C C 【解析】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情感分为:(1)道德

感;(2)理智感;(3)美感。其中,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

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的欣欣解决了困惑已久的

数学难题,心理高兴,属于理智感。C 项正确。

9.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 ,6-12 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 勤奋感

B 主动感

C 自主感

D 自我同一感

答案:A A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

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

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1)婴儿期(0—1.5 岁);(2)

儿童早期(1.5—3 岁);(3)学前期(3—6、7 岁);(4)学龄期(6—12 岁);

(5)青年期(12—18 岁);(6)成年早期(18—30 岁);(7)成年中期(30

—60 岁);(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其中,6——12 岁处于学龄期的儿童

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A 项正确。

10. 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为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了他的思维

已经进入了()。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C 【解析】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 世纪60 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

的积极影响。关于认知发展问题,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具体内容包括:(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2)前运算阶段(2—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题干中的

小军在幼儿园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玩具送给妈妈,说明小军当时处于前运算阶段,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喜欢玩具汽车,以为妈妈也喜欢玩具汽车;但当小明三

年级的时候,大约为8—10 岁,此时期会以妈妈的角度思考问题,出现了去自我

中心,说明小军已经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转变。C 项正确。

11. 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考题太难。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

于()。

A 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B 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C 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D 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答案:C C 【解析】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2)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3)可控制归

因与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

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其中任务的难易程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题干中小丽把考试不理想归

因于试题太难,属于归因于任务的难易程度,因此,C 项正确。

12. 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A 强化法

B 暂时隔离法

C 系统脱敏法

D 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D D 【解析】我国中小学常用矫正学生行为疗法包括:(1)强化法;(2)

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7)自我控

制法;(8)惩罚法。(9)系统脱敏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由艾利斯提出,他认为

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

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 理论,属于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不

属于矫正学生行为的常用疗法。D 项正确。

13. 我国最早记载和阐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答案:B B 【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关于教学的方法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为:不到

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

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B

项正确。

14. 上课时小明和小红都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王老师直接批评了聪明外向但

不认真思考的小明,对内向胆小的小红则耐心启发。她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创造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势利导原则

答案:B B 【解析】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

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

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题干中王老师针对小明

和小红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不同的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B 项正确。

15.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

A 教学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学模式

D 考试成绩

答案:B B 【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

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

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标准对小学教

学质量进行评价。B 项正确。

16. 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具有()。

A 层次性

B 等量性

D 主次性

答案:C C 【解析】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侧重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而选

修课注意拓展学科视野,两者差异互补,相辅相成。C 项正确。

17. 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A 融合课程

B 广域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合并课程

答案:B B 【解析】相关课程:亦称“联络课程”,由具有科际联系的各学科组成的课程。同时保持原来学科的划分,组成的各相邻学科,如语言与历史,历史与

地理,数学与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既保持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又

在各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确定了相关科目的联系点,使各科教材之间保

持密切的横向联系。

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例如把动物学、

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融合比关联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

科内容融合为一门学科。

广域课程:亦称“综合课程”。合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综合性课程,如有的

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把物理、化学生态、生理、实用

技术综合成“综合自然科学”。

18. 虽然小明的期末测验成绩不高,但与期中相比有所提高,老师仍颁给他“学习进步奖”。这种评价属于()。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答案:C C 【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或者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题干中老师将小明期中和期末

的成绩进行比较来评价学习情况,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C 项正确。

19. 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分

组讨论,合作探究。这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 在线课堂

B 网络课堂

C 虚拟课堂

答案:D D 【解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

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题干中学生课

前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课上与老师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属于翻转课堂的教

学组织模式。D 项正确。

20. “同学们,每到春天校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花儿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下面这一课。””张老师所运用的导课方

式属于()。

A 设疑导入

B 温故导入

C 释题导入

D 故事导入

【答案】A 【解析】设疑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维,引出信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题目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入新课,属于设疑

导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每小题0 10 分,共0 30 分)

21.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的能力。

【参考答案】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抹杀学生的兴趣

和爱好。

(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

丰富学生的表象。

(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需要创设合适的想象情境。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例如,语文教学中的分角色朗

读、表演、给故事编结尾,自然学科中确切地运用比喻,绘画中的自由创作等,

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2. 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参考答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

(1)双轨制。以欧洲国家为代表,把学校分成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为资

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由小学到大学的普通学校,另一轨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由小

学到中等职业学校。该类型学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2)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由小学一直到大

学,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

及,但教育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较大。

(3)分支制。以前苏联为代表,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教育,到中等教育阶

段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也被称为中间型学制或“Y”型学制。

(4)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3.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你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20 世纪60 年代,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包括各个年龄阶段

和各种方式的教育。《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教

育理念主要是说,身为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2)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3)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2 小题,每小题0 20 分,共共0 40 分)阅读材

料,并回答问题。

24 、材料

小辉个子矮小,家境又不好,常常受到同学们歧视,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对同学们

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王老师只好另辟蹊径。小辉生日的早晨,同

学们走进教室,惊讶地发现小辉的课桌上有一个漂亮的盒子,上面写着“天使的

礼物”。小辉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惊喜地看到一个生日蛋糕。在同学们“生日

快乐”的歌声中,他愉快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蛋糕。同学们边吃蛋糕边猜测这位

送礼物的“天使”是谁?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王老师说道:“天

使代表着圣洁、善良,专门为人们传播真、善、美。她是不愿意披露自己姓名的,

但她确实生活在我们中间。小辉是咱班第一个收到天使礼物的人,我相信天使不

但会把爱带给小辉,也会带给别的同学。而我们每一个同学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

使,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需要温暖的人。从那以后,班里“天使的礼物”经常

出现,同学间都能够互相关心、平等相处。

问题:

(1 1 )请对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进行评析(0 10 分)

(2 2 )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0 10 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中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值得肯定,很好的践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将班主任的力量履行到了实处。

①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中的教师观。新课改的教师观表明

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材料中,王老师面对班级同学之间对于小辉的歧视,采用“另辟蹊径”的活动,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互相关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实现了品德成长。

②王老师的活动设计符合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的角色。材料

中,王老师发现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于是积极采取措施,利用这一活动,很好的协调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③王老师的这一活动符合德育过程基本规律中利用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

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规律。材料中,王老师针对有同学歧视小辉的现象,并没有一味的进行说教,而是利用道德情感这一切入口,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从而实现了学生品德的提升和班级良好氛围的建设。

④王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材料中,面对同学之间

关系的不和谐这一复杂情境,王老师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创造性的利用“天使的礼物”这一活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⑤上述四点皆说明了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

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不仅维护了小辉的尊严,也让全班学生受到了教育。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学习。

(2)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情况,才能使班主任

很好的把握学生,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②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并践行活动民主的原则。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

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感染学生;

③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利用班级舆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

班风;

④利用主题班会。通过相关的主题班会,使学生们认识到班级氛围的重要性;

⑤通过班级活动,营造和谐班级。班主任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

在活动中切身感受班集体的魅力。

⑥培养学生自信心,利用“期望效应”激励学生进步;艺术批评,在进行必

要批评时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

25、材料:

肖老师是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他问同学们:“大

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热烈,黄色代表富贵、权力,蓝色代表大海、和平,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您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么

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打‘x’?”“不喜欢!”从那以后,

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而且不用“x”,改用“?”和批语。这一“绿

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

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

(1 1 )请对肖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0 10 分)

(2 2 )谈谈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0 10 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中肖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这

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①肖老师的做法符合了教育观中的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和关

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老师针对批改作业这一主题,与同学展开讨论,鼓励

大家发表意见。同时询问大家喜欢的颜色,这都是关注人的一种体现。

②肖老师的做法符合了学生观中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师的意志

为转移。材料中的肖老师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以后用绿色的笔批改作业,用“?”

代替“×”。这都是尊重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③肖老师的做法符合了教师观中对学生要尊重、赞赏。材料中肖老师在教学

过程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鼓励为主,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批改作业。

④利用充满希望的绿色来批改作业,用“?”代替“×”体现了新课改所要

求的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这种方式很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肖老师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2)批改作业是老师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批改要及时,在下一节上课前必须批阅好。

②批改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完成,不得由学生代批。

③批改要认真,不可错批。

④对学生作业的评定要有适当的评语,以鼓励为主。

⑤批改作业后要及时讲评、辅导,纠正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本题有 6 6 小题,任选 1 1 小题作答, , 多答只按第1 1 小题

几分,0 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方向,选择做答。6 26 位中文与社会,

7 27 为数学与科学,8 28 为英语,9 19 为音乐,0 30 为体育,1 31 为美术。)26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识字(6)( ( 论述题) )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请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2)分析“饥”“贫”二字的构字特点。(10 分)

(3)分析学生写“暖”字时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并设计完整的写字指导过程。(20 分)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恨”、“漠”等九个生字,会写“丑”、“饥”

等八个生字,会读“冷漠”等十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的基本意思。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以读促悟的过程,提升运用反义词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朗读的过程,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培养

关爱他人的情感。

(2)构字特点

①“饥”字。饥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其中饥左边饣字旁,古意是食,右边是几。所以左边是形,右边是声,从形到声。

②“贫”字。贫是上下结构形声字,上面分是声,下面贝古意是贝壳,贝壳

是钱。所以也是形声字

(3)学生写“暖”字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错误:

①偏旁部首写错,可能会写成“目”字旁。原因在于没有理解“暖”字的字

意与“日”字旁的关系;

②右半部分写错,可能会写成“爱”。原因在于,学生对于细节的笔画没有

掌握。

写字指导过程:

①齐读生字。

老师先让同学们齐读“暖”字,然后老师说“大家读得都非常准,那大家还想不想更进一步和这个字成为好朋友呢?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他”

②认识字的结构

老师通过语言引导大家分析字的机构。

师:“大家一起来开动眼力,看一看,这个暖字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啊?”

得到大家左右结构的回应后,进一步提示同学们,偏旁部首是比较窄的,而右半

边是比较宽的。同时通过在田字格中的板书,让大家有直观的认识。

③认识字的部首及笔画

老师通过字意的解释,进一步认识暖字。师:“大家想一想,什么时候你会觉得

暖和啊?”在得到大家各种回答之后,引导大家认识到太阳晒会感到暖和,从而

让大家加深对于“日”字旁的认识。

接着,找两位同学上讲台,其中一个同学抄写暖字右半部分,另一位同学书写学

过的“爱”字,然后让全班一起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暖字的笔画。

④书空笔顺

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写,然后带领大家书空暖字。

27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 论述题) )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对应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10 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请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 分)

(1)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对应的

一般是直观图标,并以此孕附函数思想。材料中要求小学生掌握如何根据

图中连线的提示找准动物的相互对应。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教师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在钻研教材时,挖掘教材渗透的教学思想。

2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

3 在小节复习中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对应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学会两个数之间

的对比,为学习下一节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将图中动物的对应能自主运用对应思想区分不

同数值间的大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提升自身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理解

事物之间对应的思想关系。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对应的乐趣,培养分析能力。

(3)答案略。

28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图片暂无。

( ( 论述题) )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 分)

答案

暂无。

29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 ( 论述题) )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歌曲的特点。(10 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唱该歌曲,请拟定教

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综合该歌曲的学习,

设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

【参考答案】

(1)通俗简练、赋予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

乐句构成,一段体。2/4 拍,五

声宫调式。前奏明快活泼,最后一句平稳流畅。

(2)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轻而又弹性的声音演

唱歌曲,并学习运用xx/xx/xx x

xx x/的节奏进行创编活动。

过程与方法:在听赏、演唱、表现、创编等活动中游戏性的感受音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唱歌、创编等活动的快乐,增进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30( 材料) )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向前运球时,目视前方,上体稍前倾,以肘为轴,用力按拍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运球前行,球的落点在同侧脚的侧前方,跑动的步伐与球弹起的节奏协调一致。手、臂动作与原地运球相同。

( ( 论述题) )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 分)

(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请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20 分)【参考答案】

略。

31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画自己。。。。

说一说、想一想:

1.说一说,你的脸型像什么形状、五官有哪些特点?也可以请同学来补充。

2.你想突出自己的哪个特点,你打算怎样画?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1 )什么是肖像画?肖像画要着重表现什么?什么是自画像?(0 10 分)(2 2 )。。试。。拟定教学目标。(0 10 分)

(3 3 )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0 20 分)

【参考答案】

(1)肖像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自画像是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

(2)略。

(3)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自己的外型、性格等特征。

过程与方法: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流畅的线条画出自画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夸自己、畅想未来,培养爱自己的情感,从而培

养自信心及理想教育。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

云南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 (一)清末小学开设国文科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弟子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就是最早的课程。此 后,《四书》、《五经》长期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古代,我国有语文教学而没有语文学科,语文是和史学、伦理学融于一体的。明清时学校课程是以习作八股文为重点内容。 我国最早的蒙学识字课本是西汉的《急就篇》,之后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影响深远,比驰名西方的夸美纽斯的课本早一千多年。 鸦片战争以后。“废科举、兴学校”的口号,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课程方面,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高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教学内容有读文、作文、写字、习官话。该章程将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说话等科目合为一科。1907年公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里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规定初小和高校均设国文科。

(二)五四运动以后“国文”改为“国语” 1920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并通令全国各国民小学将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小学语文课程从此称“国语”科,实现“言文一体”。这是划时代的变化。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全国教育会联合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l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国语教学内容包括语文、读文、作文、写字四项,要培养听、说、读、作、写五种语文能力。 (三)建国之初“国语”改为“语文” “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此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而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建国后语文界对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 1.1950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 2.1953年,批评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缺点.但又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3.1956年,比较全面地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提出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 4.1958年,片面强调语文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语文基础训练被“政治化”; 5.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

荣合教育:2016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D促进人的发展 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B增强人的体质 3、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叙事型 B.讨论型 C.表演型 D.体验型 答案:A叙事型 4、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 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 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答案:D人类生产发展的需要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答案: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6、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是()

A.查找传染病原 B.救治传染病人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查找传染病原 7、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信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答案:B教育年鉴 8、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地给自己点了个赞,这种情感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答案:C理智感 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统一感 答案:A勤奋感 10、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为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他的思维已进入()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具体运算阶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的教育家、思想及著作 (一)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1.教育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有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2.教育对象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 3.教育目的 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教育内容 《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条原则不是孔子提出来的,而是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 第二,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第三,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道德修养 第一,立志有恒 《论语.子罕》:“三军可以多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第二,自省自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三,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第四,改过迁善。 7.教师观 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学记》 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1.教育的作用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30×1’=30分、辨析题:4 ×5’=20分、简答题:5 ×6’=30分、材料分析题:2×10’=20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 第一章:教育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我国小学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小学学校管理、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 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小学智育 、小学德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小学生的安全指导 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和班集体 、班级管理 、班级活动 、少先队活动 、课外活动 、班主任 第四章: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第五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案 、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 1 第六章:教学实施 、教学概述 、教学过程 、小学教学原则 、小学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第七章: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中国的教育萌芽 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无名氏:《中庸》 无名氏:《大学》 (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 创立条件: 、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创立的标志: 、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 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 主要教育学家: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2 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康德:德国哲学家 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洛克:英国哲学家 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科学阶段)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 主要观点:

2018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

2018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 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四个标志性事件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逐步发展和提高。 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 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 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 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 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2016上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C。解析强调发现学习人物是布旨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答案】A。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B。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 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解析:英国典型学制类型是双轨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C.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答案】B。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1)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教育思想的的产生和发展脉络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想国》、《法律篇》(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伦理学》 (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4)、卢梭(法国教育家):《爱弥儿》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多德》、《葛多德是怎样教育他的子女的》 《母亲读物》 5、熟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1)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3)蒙台梭利教育法 (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完整版)2019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2016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A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答案:C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答案:C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答案:A5.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则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答案:B 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A.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A7.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 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B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要点全概括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手抄全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 真题: 材料解析: 1、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教师在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2、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课堂教学评价 1、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 2、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五、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教育学生。 4、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 5、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6、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两个设计。 7、对于课堂吵闹现象老师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十、如何创建优良的班集体?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3、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4、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教材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基础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 6、系统性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三、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 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分为: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能力Word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学派。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认知 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A.学习800一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约700一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D.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5.如果没有(),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无法启动。 A.教师备课 B.教师学习 C.教师说课 D.教师上课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8.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A.同质性差异性 B.一致性差异性 C.一致性独立性 D.同质性独立性

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中学)

2016年上半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数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 专著是(C)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说明(A)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产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论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 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做完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 教育的哪一特性?(C)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B)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D)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锱”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锱”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 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B)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大全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

第二节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

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4.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本质及功能 1.教育的本质

2016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 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同学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评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