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三十年代上海唱片中的国语流行歌曲的兴衰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那个时候,流行音乐被引入中国,受到了西方乐器和音乐风格的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流行音乐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许多变化。

以下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些重要节点。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

上海滩有着繁华的夜总会和舞厅,引进了大量的西方乐器和乐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流行音乐主要以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结合为特色。

到了40年代,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中国的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停滞期。

然而,在抗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复苏,社会气氛渐渐积极起来,流行音乐再次迎来了繁荣时期。

此时,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变得更加多样化,流行歌手和乐队开始崭露头角。

到了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流行音乐受到了严重压制。

只有官方认可的歌曲才能够被演唱和传播,音乐产业几乎被禁止。

这段时期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70年代中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复苏。

大批音乐人开始创作和演唱歌曲,其中包括邓丽君、邓沙利文和林忆莲等。

他们的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流行音乐行业开始兴起。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涌现出来,创作了许多经典歌曲。

此时,流行音乐开始吸收国际音乐的元素,中国摇滚乐也开始兴起。

到了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多元化。

流行乐队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一些独立音乐人也开始兴起,这些音乐人通过互联网和独立音乐厂牌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进入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融入国际音乐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歌手和乐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他们的音乐作品也受到全球关注。

同时,中国音乐市场也逐渐扩大,音乐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总结来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起伏。

在各个时期,流行音乐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然而,流行音乐始终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人民特别是年轻人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轨迹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轨迹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轨迹2010级mfa 杨燕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不仅是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我国内地流行音乐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十年。

有人说,流行音乐是时代的印记,每个人的青春都伴随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旋律度过。

那么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是如何记录这种巨变历程,如何诉说着我们的成长呢?今天就让我们主要来回顾一下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十年:启蒙与发轫(1978-1988)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百废待兴的局面。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有25万多人次参加评选,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

这些歌曲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苏小明《军港之夜》挑战传统遭批评。

李谷一《乡恋》因“气声”唱法惹争议。

13岁的程琳因演唱《小螺号》成为内地第一代流行歌星,1982年,中国唱片公司成立,翻唱歌曲时代来临:女学邓丽君(程琳),男学刘文正(张行),1984年,张明敏穿中山装上CCTV春晚《我的中国心》,大热。

《酒干倘卖无》和苏芮流传,崔健、刘元等组建“七合板”乐队,1986年,“世界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举办,崔健唱《一无所有》,中国摇滚乐“诞生”。

张蔷和惠肯尼·休斯顿、珍尼佛·拉什、邓丽君等一起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最受欢迎女歌手。

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设置“通俗唱法”,流行音乐初获认可。

1987年,费翔因《冬天里的一把火》大火特火,内地首批追星族产生。

1988年,“西北风”流行,《信天游》和《黄土高坡》成为热门金曲,“囚歌”走红。

《便衣警察》和《雪城》的主题歌以及歌手刘欢大热第二个十年:发展与壮大(1989-1998)在之前多年的铺垫之后,流行音乐终于在外界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井喷。

这是华语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

上海老歌(1931-1949)

上海老歌(1931-1949)

上海老歌(1931-1949)《上海老歌(1931-1949)》这歌声,从时代隧道的那一端传来,缭绕着这美酒加咖啡的奇香,氤氲丰云裳霓虹的异彩,袒露着追求爱情的执着,飘溢着万家灯火的温馨。

这歌声,淀积在历史的回音壁上,谱写出海派文化中一段华丽的乐章,树立起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座丰碑。

聆听老上海的歌声,追忆歌声中的老上海,感受世情的变迁和延续。

《上海老歌》——时间创造的永恒的美!陈志远&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alt="音乐泰斗陈志远&音乐交响诗路专辑" src="" width=453 height=84real_src=""> 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经过4年整理编撰,对数千张制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唱片金属模版进行梳理、清洗,最终选择了393首在中国原创歌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利用音频工作站对老歌母版进行修复,尽量去除杂音,加以适当修饰,配以详实的文字及照片,出版发行了《上海老歌》系列唱片。

作品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上海乐坛的风貌,介绍了那个时代名流艺人的成名经历。

《上海老歌》——缘起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兴盛的国际都市,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源地。

1927年,由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黎锦晖创作、黎锦晖之女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作为中国第一首原创流行歌曲,在上海滩不胫而走,从而开创了这一新音乐潮流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历史时期。

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上海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演出、录音制作以及出版发行的大本营。

一批才情卓越的音乐家应运而生,众多题材相迥、风格各异的歌曲,自这里问世而在全国传唱与流行。

不少佳作,诸如《玫瑰玫瑰我爱你》、《香格里拉》等,当时即已被译成英文而风靡全球;那个时代的经典老歌,诸如《蔷薇处处开》、《何日君再来》、《花样的年华》、《夜上海》、《明月千里寄相思》等,历经后代歌手的翻唱,穿越时光隧道,至今脍炙人口;最为雄辩的例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便是那个时期的左翼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时代金曲 岁月的歌

时代金曲 岁月的歌

时代金曲岁月流歌中国近现代的流行音乐,最早出现在上海,20世纪30年代,以《天涯歌女》《夜上海》为代表,一方面反映了上海一片繁华之景,灯红酒绿的城市风貌,也反映了门户大开后,上海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演奏乐器和音乐风格的变化,《天涯歌女》的伴奏是中国传统乐器,比如箫,笛等,《夜上海》则以西方管弦乐器为主。

30年代后,随着九一八东北沦丧和七七事变华北沦丧,出现了大量的抗战歌曲,这个时期代表作有《旗正飘飘》《长城谣》,主要是鼓舞士气,激励着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护家卫国。

我们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战争过后,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候以各种民乐为代表为新时代歌功颂德的歌曲就出现了,代表作《浏阳河》,49到76年,那些《读毛主席的书》《大海航行靠舵手》《俺是公社饲养员》这些政治意味比较强的歌,很明显的体现了时代特色。

80年代的音乐相对前一个时期,更加丰富。

一方面,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歌颂社会主义的像《我为祖国献石油》依然很流行。

另一方面,香港,台湾流行曲进入内地,大家都熟悉的邓丽君也是这个时候进入内地的,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她的歌被评价为靡靡之音。

但是,很快就走遍大江南北,挡不住人民群众的热情,我小时候我爸经常买磁带,印象中第一首就是《小城故事》。

还有,大陆以崔健,黑豹乐队为代表的摇滚开始出现,代表作《一无所有》《无地自容》。

摇滚反映了人民控诉或者说宣泄的需要,80年代也是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

香港主要以张国荣为代表,台湾主要以邓丽君和刘文正为代表,这两个人都是小清新,走的也是文艺清新路线,刘文正的校园民谣像《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一时广为传唱。

很快,出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罗大佑,当时在80年代,台湾经济一片繁荣,怎么会出现了他这么奇怪的人,罗大佑的代表作《未来的主人翁》创作于1984年,当时真的是让人不能理解。

但是,很可惜,30年后,歌词里那个想要避免的世界已经全部实现了,“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成为电脑儿童。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引入和本土音乐的创新,中国的流行音乐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最早的流行音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上海,当时上海租界成为了中国的音乐中心,西方音乐文化通过唱片、广播等形式传入中国。

主要流派有国乐流行和上海流行。

国乐流行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流行音乐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而上海流行则融合了爵士、摇滚和流行音乐的元素。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李双江、周璇等。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基本上停滞不前。

不过,尽管如此,中国的流行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家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产生了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作品。

如1972年发行的《葡萄成熟时》和1978年的《春天的故事》等。

改革开放的改革政策为中国的流行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音乐的进一步引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多样化和国际化。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邓丽君、陈淑桦等。

同时,一些年轻的音乐人也开始崭露头角,如齐秦、杨洪基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流行音乐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创新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音乐产业的发展,音乐创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音乐平台的兴起为更多的音乐人提供了展示才华和获得回报的机会。

一些新的音乐流派也逐渐兴起,如摇滚、嘻哈、电子音乐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周杰伦、王力宏、邓紫棋等。

近年来,中国的流行音乐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影响力。

一些中国音乐人在海外举办演唱会,赢得了全球粉丝的喜爱。

同时,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各种音乐节、比赛和奖项的举办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尽管中间有一些限制和挑战,但中国的流行音乐艺术家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和创作,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华语流行音乐源远流长,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

在过去的百年间,华语流行音乐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走向国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

在今天,流行音乐已成为横跨各个社交圈层的文化交流载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初,来自欧美和日本的音乐开始传入中国,为当时的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新的发展。

这时期的华语流行音乐主要受到影响来自欧美的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以及来自日本的流行歌曲。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音乐产业主要是在上海,以“大中华唱片公司”为代表。

虽然此时期产生出了许多经典的歌曲,但是当时的华语流行音乐还存在着西化程度过高以及向内地的传播力度还较小等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的音乐开始朝向更加革命性的方向发展。

因为这个时期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于流行音乐也有了具有革命性的要求。

这时期华语流行音乐以红歌、工农兵歌曲为主,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和时代背景。

这个时期的代表歌手有邓丽君、三毛、林子祥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向世界敞开大门,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得以迎来新阶段。

80年代,香港的流行音乐市场开始崛起,成为当时的亚洲音乐中心。

台湾和大陆的音乐市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兴歌手和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个时期的华语流行音乐以学院派和摇滚为代表,表现出越来越自由开放的态势。

代表歌手有刘德华、张国荣、王菲、陈奕迅、周杰伦等。

新世纪的华语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不仅大批年轻人在学校和工作中借助流行音乐进行文化交流,更是成为国际接轨和推广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当今的华语流行音乐市场上,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包括华语电子、唱作人、摇滚等。

出现了许多备受瞩目的音乐人和乐队,如五月天、田馥甄、李荣浩等。

除此之外,随着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华语流行音乐的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边远地区和海外华人也更容易接触、了解和喜爱华语流行音乐。

探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

探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

2018-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探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李唯一(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我们如今说的流行音乐,这是指一种深受大众热爱,并且通俗易懂,易于在当今社会流传的音乐体裁。

这种音乐实质就是抒发情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通常将人生感悟,恋爱经历,怀念往日,向往未来这些题材作为创作的思路。

流行音乐主要强调的是娱乐大众,具有很明显的商业效应在其中。

19世纪末上世纪初爵士乐兴起,并成为了世界性的流行音乐,这样的流行风潮也慢慢的挂到了中国,并且逐渐在中国乐坛发展生根。

在上世纪30年代变产生了在当时成之为“家庭爱情歌曲”或“时代曲”的作曲家,作品和歌星。

本文通过四个部分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

关键词:流行音;通俗易懂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86-01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前期阶段我们中国的流行歌曲是从黎锦晖先生的创作开始起步的,当时为了歌舞的演出的需要,黎锦晖先生谱写出了例如《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妹妹我爱你》,《家庭爱情歌曲》一百首等最早的爱情歌曲。

黎锦晖先生所创作的流行歌曲其风格主要是以中国民间小调为基调来发展的,其旋律优美动听,富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在其作品用西洋乐队伴奏的时候其也借鉴了爵士乐节奏的特点,并且融合的十分和谐。

早期我国流行音乐的开拓者还有徐如辉先生,他先后创作了《永别了,我的弟弟》、《阁楼上的小姐》、卖油条》、《夜月之歌》等等。

在那时还有许多著名的歌星,如我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首唱者黎锦晖的女儿黎明辉;当时“明月歌剧社”的“四大天王”之一的王人美,她的代表作如《渔光曲》,《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其他还有黎莉莉,薛玲仙,胡笳等。

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后期阶段这一时段的流行音乐结合了更多的听觉和视觉效果,特别黎锦光和陈歌辛这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使当时的流行音乐十分丰富多彩,浪漫温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