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影响

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影响
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影响

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影响

19世纪80年代有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标志着电子学的诞生:即爱迪生效应的发现和赫兹关于电磁波存在的证实。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在赫兹实验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2.5公里距离的无线电报传送实验。1896年他获得无线电报专利。1899年,跨越英吉利海峡的试验成功。1901年跨越大西洋3200公里距离的试验成功。与此同时,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于1899年发明新型的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他采用谐振电路,提供可调谐的工作方式,从根本上改进了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系统。他与马可尼共同获得19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植根于19世纪90年代的物理学辉煌成就的电子学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重要分支领域,扼要分述如下。

首先是电子器件、元件和电路的发展。电子器件、元件和电路是构成各种电子设备、系统的基础,也是电子学中各门分支学科发展的先导,它一直发挥着既是基础性又是带头性的作用。

1真空电子器件

真空电子器件主要包括静电控制电子管、微波电子管、电子束管、光电管及光电倍增管等。1904年,弗来明首先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又发明了三极管。后来又导致四极管、五极管、多腔磁控管、速控管、行波管、电子束管等用途越来越广泛的真空电子器件的发明。电子束管是电视和各种显视技术发展的基础。1939年又发明了光电管,1970年代末采用微通道电子倍增器,使性能大大提高。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将微弱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真空电子器件,通常用于自动控制、光学测量仪器和光谱分析仪器中。

2电子元件和电子管电路

在真空电子器件发展的同时,各种电子元件和电子管电路也在迅速发展。

20世纪初,三极电子管诞生后,出现了系列化的第一代电子元件。其特征是工作电压高、功率耗散大、体积大。20世纪40年代初,电子管和电子元件逐渐趋向小型化,出现了微型电子管和小型元件。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晶体管后,产生了第二代电子元件,称为超小型元件。其特征是工作电压低、功率耗散小、体积明显缩小。20世纪50年代初期,电子设备日趋复杂,所用的电子元件器件数量猛烈增加,对电子元件器件进一步小型化的要求更加强烈,并出现了固体电路的构思。1958年研制出半导体集成电路后,电子学跨入了微电子学时期。与此相应,产生了第三代电子元件,微小型元件。其特征是平面化、集成化和膜层化。20世纪60年代出现激光技术后,光纤通信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光纤光缆和光学元件的发展,与之配套的电子元件,其频率适应范围也扩展到了光频段。

随着各类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种类型的电子管电路发展很快。如模拟电路、脉冲电路等。脉冲电路是为了适应电视系统和雷达系统等所需要的脉冲式信号而发展起来的。脉冲电路的发展为发明数字电路准备了条件。数字电路只要求脉冲信号的“有”和“无”对应二进制数学中的“1”和“0”。因此这种电路适合于二进制数字计算。数字电路虽20世纪3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50年代又发展了模拟-数字转换电路以及数字滤波电路等。数字电路最早应用在数字电话通信上。1946年电子计算机诞生后,数字电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现在数字电路已在数字电子计算机、数字式仪表、编码通信等领域普遍应用。

3固态电子器件、微电路和纳米电子学

20世纪20年代在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学发展的影响下,1928年瑞士物理学家布洛赫提出固体能带理论。1931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利用固体能带理论给出区分绝缘体、半导体和导体的微观判据。这些成就使人们对固体的微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推动着电子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向固体进军。

194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立了固体物理研究小组,开始研制比真空电子器件性能更好的固态电子器件。1947年底,这个研究小组发明了电流、电压具有放大作用的锗点接触晶体管。1952年单极晶体管问世。1960~1962年,硅平面型晶体管问世,为低噪声和大功率器件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晶体管发明并广泛应用大约10年后的1958年,美国开始研制微型组件。同年,美国人基尔比及同事制成世界上第一批集成电路。接着,他们又制成数字集成触发器。1959年,美国仙童公司诺伊斯等申请用平面工艺制作硅集成电路的专利。他们研制的平面工艺最终完成了集成电路的全部工艺过程,奠定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的基础。

1968年,集成电路进入大规律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英特尔公司首先作出随机逻辑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而发明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集成电路,为计算机微型化创造了条件。从此,集成电路进入电子系统集成阶段。

集成电路发展的特点是:技术发展快,单块集成度在1960~1978年每年翻一番。采用微米、亚微米量级微细加工技术。线条宽度已缩小到0.5~0.1微米。集成电路片已做到微功耗化,不但有利于节能和降低功耗密度,而且提高了可靠性。集成电路结构微小型化,为微电子学、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提高,版图设计的条宽不断减小。这导致微电子技术从微米技术进入纳米技术,相应微电子学也向纳米电子学发展。

研究纳米电子学和发展纳米技术的目标之一,是使人们能直接操纵单个原子来制作具有

特定功能的产品。人类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技术领域。纳米技术包括利用X射线、电子束和同步辐射光作为光刻版的光源,位置重合技术的精度可达到1纳米,还包括各种超薄膜的生长技术和超精度的腐蚀技术等。美国康乃尔大学科学家制成弹道发射电子显微镜,可以在硅片上刻写线宽仅几个纳米的小字母。美国IBM公司利用纳米机械装置在基片上操纵原子堆积成“IBM”原子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用纳米技术(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绘画迄今最小的纳米级中国地图。这些都表明纳米电子学和纳米技术正步入当代人类生活。

4真空微电子器件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固态电子器件和电路已经发展了将近40年,微电子技术正在把集成电路从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推向超大规模和特大规模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固态器件与真空电子器件相比,也还存在一些弱点。如固态器件中载流子的漂移速度较慢,抗辐照射线能力较低等。因此,人们开始考虑能否把真空电子器件技术和固态电子器件技术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固态电子器件发展过程中开拓出来的微小型化工艺技术也用到真空电子器件制造过程中,使真空电子器件也微小型化;或把真空技术用到半导体固态电子器件制造过程中,研制出真空集成电路。1986年12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研制出真空微电子管。1988年6月第一届真空微电子学国际会议在美国召开。当前,真空微电子器件正处于研制开发阶段,正向商品化发展。

其次是通信技术的发展。

20世纪真空电子器件(电子管)的成就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1926年,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话通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微波通信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一些国家已建成以微波接力通信为主体的通信网,并在不便设立视距接力站的地方建起了超视距散射通信系统。20世纪60年,数字通信开始兴起,它光用于市内电话和长途电话中断线,以扩充模拟通信的容量。随着计算机等数字数据业务的发展,用全数字网代替模拟通信网成为世界上通信的普遍发展趋势。1965年,美国发射成功第一颗实用对地静止通信卫星。从此,卫星通信发展很快,其作用越来越大,不仅承担了2/3以上的国际通信业务量,而且在国内通信、移动通信和电视广播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卫星通信适用于数字通信和多址通信后,又出现了供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的全数学化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一种新型通信技术,即光纤通信飞速发展起来。光纤通信的容量大、成本低,它是一种理想的有广阔前景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

20世纪80年代,移动通信发展迅猛。到1991年,美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过15%。

欧洲各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占世界总数的33.1%。日本的平均年增长率是150%。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随后许多城市也陆续开通。移动通信是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移动体之间通信的理想手段。移动通信已成为当前通信网络中发展最快的一种通信手段。

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欧和日本等国的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ISDN)的发展先后进入全面现场试验阶段。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是在电话综合数字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信技术。目前,美国的ISDN的应用进展最快。近20年来我国的通信技术也发展很快。也建立了向用户开放的ISDN业务。

信息高速高路

信息高速高路是1993年初提出的一种新型信息网络。它是数字化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用以把政府机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和家庭的计算机联网,能同时高速传送五种信息(语音、文字、数字、图形、图像)的通信网络。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信息高速高路已遍及全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数字地球,一个“地球村”。

正在发展中的新型通信系统

1可视图文。可视图文系统是计算机、电话和电视技术三者结合应用的一种新型通信手段,分为广播型可视图文系统和交互型可视图文系统。可视图文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首先提出的。后来法国的可视图文终端数遥遥领先,法国还先后和12个国家实现了可视图文网的开通。

2传真。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真发展极快,至今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开放了传真业务。

3智能用户电报。开创于1982年,受电子邮件、传真、可视图文等通信业务的影响,发展较慢,因为其费用较高。

4电子邮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现已在全球广泛使用。

5会议电视。许多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试验会议电视。20世纪8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现在已在许多国家普遍使用。

电子通信技术是应用广泛的技术,可用于农业、如气象观察与预报。可用于军事,提高了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和现代作战的能力。可用于科学研究,为物理、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也可用于教育,给教育的现代化提高了许多新的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这篇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了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通信网络逐渐迈向现代化,虽然与发达国家还在一些差距,但是在传输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传输技术经历了长期发展的过程,本文就围绕传输技术与通信工程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通信工程师论文,传输技术,应用现状 1 前言 通信网络工程在我国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一方面,通信工程进一步改变的人们的工作方式,对于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方式进行了巨大的变革,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通信工程还可以及时地获取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有利于相关人员加强对社会的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各种传输技术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文章主要讲述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

2 通信工程的发展状况 关于通信工程的含义概述 通信工程属于电子工程,也可以被叫做电信工程,该工程现在已经在我国作为一种成熟的学科出现在各大高校的开设专业当中,通信工程主要研究在通信过程中发生的信息传输以及信号处理现象,理解其原理,同时再加以应用。当前,通信工程的相关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以及网络通信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交流和通信过程,因此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目前通信工程可以从云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方面入手,来推动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 关于通信工程的研究内容概述 通信工程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以及产生的原理问题,同时还有需要关注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个人通信、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蜂窝通信以及平流层通信等问题,除此之外,通信工程还会涉及传输技术在多媒体技术、数字程控交换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三方面的应用问题。现代通信技术最初起源于19世纪,今天现代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也被广泛应用在一些行业领域当中[2]。 3 传输技术的主要内容 关于传输技术的信道及范围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的区别

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的区别: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职业通路:研发员→研发工程师→高层市场或管理人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口径宽、适应面较广。本专业以就业导向为理念,以培养职业素质优良,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强调学科交叉,重在培养宽泛的知识面,加强了电子背景的学生在人机工程、人机交互、界面美学等知识的学习。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有:掌握典型的信息系统、电子产品与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维护与营运技能;掌握信息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调试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掌握电子产品和信息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能;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工程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面很广,可在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研究所、设计院、学校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可到机关事业单位、工矿企业、能源交通、电力、家电、智能仪器、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也可在电子与计算机领域从事电子产品界面设计、外观设计、系统设计、辅助

设计和测试工作;还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系统基础、软件基础、电子系统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人机界面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与案例、电子产品可用性测试等。其中电子产品设计与案例为专业特色课程。 通信工程专业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主体和前沿。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通信领域内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综合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各类通信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和技术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置数字通信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数字通信技术方向是侧重于通信系统中数字通信、移动通信、光通信等方向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掌握通信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与维护,熟悉通信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通信网络技术方向是侧重于通信网络的构建、通信网络分析与设计方法、网络的运行、安全与维护等方面技术人员的培养。本专业是杭州市首批重点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的青睐,就业率均在95%以上,并且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本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就业质量名列各行业前茅,毕业生可在通信企业的各知名公司从事设计与研发工作,如华为、贝尔、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也可以进入电信、移动、铁通、网通、数据交换局、广播电视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所、设计院、学校从事科研、教学与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还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光纤通信技术(现阶段主流):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光波频率极高以及光纤介质损耗极低,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要比微波等通信方式带宽大上几十倍。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它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包层的作用就是确保光纤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线不受水气侵蚀及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线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光纤的内芯非常细小,由多根纤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非常小,用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可以使传输系统占极小空间,解决目前地下管道空间不够的问题。 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因光纤体积小、重量轻、传输频带极宽、传输距离远、电磁干扰抗性强以及不易串音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纤通信在邮电通信系统等诸多领域发展迅猛,光纤通信优越的性能及强大的竞争力,很快代替了电缆通信,成为电信网中重要的传输手段。从总体趋势看,光纤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式。 量子通信技术(特殊需求必须): 在量子通信网络中,主要有量子空分交换技术、量子时分交换技术、量子波分交换技术等。量子空分交换是通过改变光量子信号的物理传输通道来实现光量子信号的交换;量子时分交换是在时间同步的基础上对光量子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波分交换是将光量子信号经过波分解复用器、波长变换器、波长滤波器、波分复用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通信网络有三个功能层面:量子通信网络管理层、量子通信控制层和传输信道层。由量子通信控制层进行呼叫连接处理、信道资源管理和建立路由,进而控制光纤通道建立端到端量子信道,管理层负责资源和链路等的管理,控制层和管理层的功能由经典通信链路完2016 年底,北京和上海之间将建成一条全长2000 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它是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主要开展远距离、大尺度量子保密通信关键验证、应用和示范。此干线可以实现远程高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系统和其他多媒体跨越互联应用,也可以实现金融、政务领域的远程或同城数据灾备系统,金融机构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2016 年7 月份中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通讯卫星,这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标志着中国同时在军用通信领域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之后会陆续发射的更多量子通讯卫星,就可以建成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网络。正如潘建伟院士所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将表明中国正从经典信息技术的跟随者,转变成未来信息技术的并跑者、领跑者,量子通信将会尽快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就像计算机曾经做到的一样,改变世界。量子通讯卫星和“京沪干线”的成功将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的形成。 量子通信与传统的经典通信相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且时效性高传输速度快,没有电磁辐射,它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其无法估量的应用前景。通过光纤可以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连接实现城际量子网络,通过卫星中转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最终构成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未来数年内,量子通信将会实现大规模应用,经典通信的硬件设施并不会被完全取代,而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在通信发送端和接收端安装单光子探测器、量子网关等量子加密设备,即可在电话、传真、光纤网络等原有的通信网络中实现量子通信,这将大大地提升通信的安全性。量子通信有望在10 到15 年之后成为继电子和光电子之后的新一代通信技术,这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将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通信关键技术的运用

电子通信关键技术的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社会中国家之间的较量更 多的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科技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构成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现代世界上 个协作的世界,人们之间的沟通很大程度上依靠电子通信 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便利,而且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电子通信关键技术应用网络构架展望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成为日益联系紧密的 经济体,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的缩小了各国的距离。伴随着世界一体化的推进,电子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来满足人类社会通信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子通信技术,加强对电子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关于电子通信技术的简单概述 现代的电子通信则就是简单、快捷、方便。手轻轻一动,信息就瞬间在千里之外了,还可以在视频通话中与对方联系。 当然电子通信技术不仅仅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现在社会人们喜欢自驾游去不熟悉的地方观光旅游,车载导航 仪或者手机上的百度、高德地图等就解决了路径不熟悉的难题。还有如今我们手机上都会自动提示:明日有雨,带上雨伞,这都是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在生活的运用。还有关系国家军事安全的雷达测试间谍技术,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等)的预测预警,都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 电子通信关键技术应用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通讯 技术,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由原来的相隔千里之外到今天的近在耳边,在得益于电子技术带来的方便同时,人们也会创造出更多的生产价值和财富,积少成多,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多都在电子通讯技术上分高低,在高新科技产业上分高低,如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国防电子安全系统以及卫星定位系统。 2.1 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 术的广泛运用,人们与 网络的关系也日益密切。现在很多人都选择不用出家门、省时省力的网上购物和快捷方便的网上支付。由于网上支付是 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无形的存在,因此,随之而来的支付 安全问题也日益显露。很多注册带来的个人信息外漏、和支付隐患等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来预防、防范这些隐患的发生,把这些隐患、安全所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有的通信安全防护措施中,防火墙、身份认证、木马入侵检、漏洞扫描和虚拟专用网技术的应用是其中代表: 2.1.1 防火墙技术由于人们与网络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很多与 生活相关的 应用程序的下载也是必要的,当木马程序伪装成人们看不懂的一种程序,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电脑安装时,防火墙便可以自动识别,禁止安装。因而,保护了人们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的外漏。 2.1.2 身份认证技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一人一身份,即有一个 身份证来证明 是否是本人操作。比如人 ??在注册网上支付工具“支付宝” 时,就要进行相关的身份验证。当这些信息确认后,也就默认了这个账号只有客户本人可以登录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们信息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电子通信类专业全国排名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电电子略强与西电,西电通信略强于成电, ?电子科大: 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电子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 电子与通信重点学科分布: 电子科大 6 清华 5 西电 5 北邮 4 北大 3 东南 3 北理工 3 上交 2 哈工大 2 复旦 2 北京交大 2 华南理工,华中科大,西安交大,中科大,浙大,西北工大,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各一个信号与信息处理(134)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2 北京邮电大学 A+ 3 电子科技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6 北京交通大学 A+ 7 北京理工大学 A 8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9 华中科技大学 A 10 上海交通大学 A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2 北京大学 A 13 西北工业大学 A 14 大连理工大学 A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6 南京大学 A 17 四川大学 A 18 山东大学 A 19 天津大学 A 20 浙江大学 A 21 西安交通大学 A 22 武汉大学 A 23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24 南京邮电大学 A 25 上海大学 A

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 电路与系统(91)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2 电子科技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北京邮电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7 清华大学 A 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西北工业大学 A 10 浙江大学 A 11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南京大学 A 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 14 华南理工大学 A 15 安徽大学 A 16 北京工业大学 A 17 太原理工大学 A 18 重庆大学 A 通信与信息系统(121) 1 北京邮电大学 A+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3 清华大学 A+ 4 电子科技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 A+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8 北京交通大学 A 9 北京大学 A 10 浙江大学 A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2 北京理工大学 A 13 华南理工大学 A 14 华中科技大学 A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6 西安交通大学 A 17 武汉大学 A 18 西南交通大学 A 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20 西北工业大学 A 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2 南京邮电大学 A 23 东北大学 A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前景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 姓名:姚彬 指导教师:项莉萍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0802 所在系部:信息工程系 二○一一年六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及相关知识,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网,发展历程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f concern to people, s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e main research topic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prospec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and ou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电子与通信工程考试大纲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1、本学科硕士点情况及研究方向 电子与通信工程覆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2010年开始招生。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无线传感器与射频通信、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技术、移动通信、光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DSP 技术与应用、光电显示技术等。 近几年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和企业技术进步需要,在可信可控通信网络协议、广义编码与时空编码理论及应用、IPV6的实时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目标识别与图像处理、视频通信与高效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无线测控网络、消费电子产品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大部分成果已得到应用。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 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从事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基础理论课包括:矩阵论、随机过程;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泛函分析、现代通信原理、压缩编码理论、神经网络原理与应用;必修课包括: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导师队伍情况及部分导师简介 学科目前已拥有一支年龄、专业知识、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34名教师,包括8名教授和16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8人,协作导师3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5人,其中2人为兼职博士生导师。拥有江西省百千万第一、二人选3名,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3名。 张小红:博士、教授,省级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混沌扩频通信、细胞神经网络、信息隐藏与伪装;

关于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关于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前言 世界经济逐渐增强,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电子通信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之一,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开始成为了市场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点支柱产业。但是随着人们需求不断提高,市场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电子通信技术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它必须实技术创新。保证创新的速度以及技术程度紧跟时代脚步,推动电子通信行业稳步前进。 一、创新电子技术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通信行业虽然是先进技术行业,但目前的发展依旧存在障碍,电子技术中存在缺陷。 我国在通信产业的领域中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目前电子通信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多数企业并未掌握电子通信技术的核心部分,导致我国电子通信行业无法发展,受到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的排挤。如今,许多企业的电子通信技术是购买国

外产权,企业内部没有进行电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致使电子通信行业发展道路出现障碍。就企業的未来发展来说,国外发达国家掌握着高端电子通信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一旦国外企业大批进军国内电子通信行业,电子市场将会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电子通信行业将无法立足,同时我国电信行业失去了重要的市场发展保障。 第二,我国电子通信企业并未对电信技术研发以及创新方面进行大量投入,虽然企业电子通信技术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世界范围内分析,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电子通信技术依然存在严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电子通信行业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变成我们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许多企业的电子通信技术仅仅对国外技术的模仿以及利用,企业内部并未有实质性进展,企业的电子通信技术长时间没有提高,这也是我国电信技术领域当前影响技术提高及研发能力迟缓的原因。此外,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分化严重,导致地区间的电子通信技术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创新电子通信技术无法稳步前进。 二、创新电子通信技术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综上所述,我国电子通信技术还有许多严重的问题有待解决,为了让我国电子通信行业能够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方

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现代通信的发展现状,所采用的最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主要为通信网中“三网”现状和趋势、宽带网核心技术(ATM与IP)、宽带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蓝牙、超宽带等。 1 引言 在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NII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三网”发展现状和趋势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和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尤其是多媒体业务。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网是电话网、有线电视网(CATV)、计算机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计算机网络虽能很好地支持数据业务,但实时性(QoS,服务质量)差,宽带性不够,不支持电话和实时图像业务,网络管理的让费和安全性不够。 电话网虽可高质量地支持话音业务,但带宽不够,所有的程控交换机均按传输话音的带宽设计(64kbit/s)。同时智能不够,虽有部分智能网业务(如800),但目前还达不到计算机网络的智能。

有线电视网虽然实时性和宽带能力均很好,但不能双向通信、无交换和网络管理。 三种网都在逐步演变,使自己具备其他两网的优点,电信网通过采用光纤、xDSL、以太网和ATM,提供Internet的高速接入和交互多媒体业务;CATV铺设光缆,以更换同轴电缆,采用HFC技术进行双向化改造;网络公司围绕Internet技术建网,力争在同一个网上,支持全业务。目前*单一网络的发展,难以实现通信网的发展要求,因此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不是指三网在物理上的兼并合一,而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技术上互相渗透,网络层上实现互通,应用层上使用相同的协议,但运行和管理是分开的。三网将在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概念下,共同存在,向互通融合的趋势发展。 “三网融合”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共享现有资源,为推动“三网融合”,ITU提出了GII概念,其目标是通过三网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可接收的质量和费用,安全地享受多种业务(声音、数据、图像、影像等)。 下一代网络中软交换、能动网和分布式面向对象的网络结构(DONA)将是新的发展思路。 在现代通信新技术中,主要为大家介绍宽带网核心技术(IP与ATM)、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蓝牙、超宽带等无线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_柴远波

第28卷第6期 2009年12月Vol .28No .6Dec .200960 Journal of Sh andon g University of Scie nce and Tech nolo gy Nat ural Science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柴远波,戚建平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当前,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体现为传输宽带化、业务多样化、体制并存化和网络泛在化。分析了宽带无线 移动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讨论了3G 技术的后续演进L T E 及A IE 的主要特点和宽带无线移动接入技术W L A N 、 WiM AX 及M cWiL L 的发展趋势;比较了宽带无线移动技术与接入技术,指出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最后,讨论了 商业运营的技术演进路线,给出了多种无线移动技术的比较和演进关系,分析讨论了网络融合、技术融合以及接入 综合技术,指出移动通信技术、无线接入技术与固定的宽带接入在技术上的融合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演进;网络融合 中图分类号:T 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67(2009)06-0060-05 On C urrent Development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 HAI Yuan -bo ,QI Jian -ping (Co lleg e of Info rmatio n Engineering ,PL A Info rmation Enginee ring U niversity ,Z hengzhou ,Hena n 450002,China ) A bstract :T his paper analy zed the technical dev elo pments o f the ex isting mobile communicatio ns ,whose technical fea tur es a re represented by the br oadband tr ansmissio n ,serv ice versatility ,multi -sy stem coe xistence and the v ast e xpansio n o f the netwo rks .It presented an analy sis o f the curre nt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broadband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 ies and de scribed its main features of the subsequent ev olution of LT E and A IE in 3G technologies .In addition ,the paper explored the deve lopment trends in the bro adband wirele ss and mo bile access technologies ,such as W LA N ,WiM AX a nd M cW iLL and co mpar ed the w ireless mobile techno lo gie s with access technologies .Fina lly ,it discussed the technolog ical ev olution roadmap for co mmercial operato rs ,came up with the co mpa rison o f wirele ss and mo bile technolog ies and evo lutio n relatio nships and ,analyzed the conve rgence of the net - w o rks ,the re lated techno lo gie s and the acce ss technologies .T he pape r points out that the co nv erg ence of the mobile co 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access technologies and the w ire line 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ies is an irrev ersi - ble developme nt t rend . Key words :mo bile communicatio n ;broad -band wireless access ;ev olution ;conver gence o f the netw or ks 收稿日期:2009-04-14 基金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74100510023)作者简介:柴远波(1965—),男,浙江江山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移动与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009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分别发放了TD -SCDMA 、WCDMA 和CDMA2000的3G 牌照,至此,国内3G 市场全面商用的大门终于开启。 移动通信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商用,以传输语音信号为主,到了2002年,全球的移动用户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移动通信成为用户最大、使用最广泛的通信手段。此后,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以无所不在和个人化服务为特征的移动通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方面面。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凭借其强大的渗透性和带动性,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其它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先导产业。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已将“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正式列为十六个重点发展专项之一,无线通信技术正在向着宽带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接入两个方向并行发展[1]。 1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在更高层次上结合与发展,代表信息技术宽带化、移DOI :10.16452/j .cn ki .sd kjzk .2009.06.016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主要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技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及计算机设计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技术革命带来了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促使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出现,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推动通信向全光化方向快速发展,而通信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要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多媒体信息处理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由电子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提供支撑。在学科分布上,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5个。 主要研究方向: ●图像与智能信息处理●数字系统理论与通信技术●电路系统及应用 ●自动控制●电子测量技术●复杂网络系统理论及应用●移动通信●信息提取与处理●多媒体通信 ●通信与网络●光通信●光纤通信与传感 ●中远外红光纤●电磁场与电磁波●散射辐射与空间遥感信息●空间遥感信息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 ●计算机应用●管理经济学●现代通信体系统 ●网络原理与工程设计●DSP技术及其应用●网络协议与安全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现代信号处理

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掌握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即基本理论要扎实,专业知识要宽广,要比大学本科提高一个层次。 (二)掌握解决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了解电子与通信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这里技术现状是指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是指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四)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即能够进行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创新。 (五)具有科研组织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六)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力。 二、研究方向 (一)通信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研究高速信息网络流量控制、调度算法及协议,自组网络重构与自恢复技术,空天信息网络通信系统,IP电信系统平台及应用,光通信网络规划,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等。 (二)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和协议,无线通信安全性机制,网络编码与协作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数学模型,智能天线技术等。 (三)数字信号及图像处理与识别 研究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器件、系统及其应用,智能信号处理专用芯片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识别、传输及应用。 (四)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技术、通信与监控系统 研究音/视频实时压缩、编码、处理,加/解密等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软件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008-12-25 19:48 【摘要】本文概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讲述了移动、卫星、光纤等通信方式。 关键词: 通信技术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话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传输媒介、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方式的改变都是影响电信通信的因素。 二、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三、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 GSM 手机只能在GSM 网覆盖区使用, 两大系统互不兼容, 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采用CDMA 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 所以无论是数字网, 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 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 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另外, 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 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将多个卫星链接在一起, 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 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 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 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四、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 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 EO、中轨道M EO ) 和同步(同步轨道GEO ) 两大类。以低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具有时延短、路径损耗小、能有效地频率复用、卫星互为备份、抗毁能力强等特点,多星组网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典型的有“铱”系统、“全球星”系统。以静止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使用卫星少, 卫星静止可实现昼夜通信, 监控卫星系统简单。这些系统, 正在步入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防化的轨道。卫星通信还有几项新技术:小天线地球站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二零一一年五月

“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08 一、工程领域简介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 柱,信息产业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 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推动通信向全光化通信方向的快速发展,通信与计算机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工程领域。本领域主要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企业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并具有良好素养的专门人才。 3. 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

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专业的基础理论、 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移动通信、 多媒体通信、通信网设计与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4.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三、学制和培养方式 1.学制2年:“卓越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卓越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采用“1+1”模式,1年在校学习,1年校企联合培养。校内完成主要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学习,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完成企业课程、工程实践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在第四学期的6月上旬提交学位论文,6下旬进行论文答辩。卓越硕士生一般不能推迟毕业,但若有特殊原因,例如课程重修、休学、论文问题等原因,本人申请并经导师和领导批准,一般可延长半年至一年,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2.培养方式:卓越硕士生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相结合,但在企业培养的时间不得少于十个月;学位论文的内容应来自研究生本人参与的实践项目。 3.学生来源:主要源于本科“卓越工程师”班推荐免试的硕士研究生和其他推荐免试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同时接收当年公开招考录取全日制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申请。

浅谈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出来之后要干什么呢? 如果从工程师和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来看,电子信息专业的方向大概有 1)数字电子线路方向。从事单片机(8位的8051系列、32位的ARM系列等等)、FPGA(CPLD)、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串口、并口、USB、PCI)的开发,更高的要求会写驱动程序、会写底层应用程序。 单片机主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开发,复杂的要涉及到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VxWorks,uC-OS,WindowsCE等等)的开发、移植。 大部分搞电子技术的人都是从事这一方向,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监控等方面。2)通信方向。一个分支是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基站、机房等)。另一分支是开发,路由器、交换机、软件等,要懂7号信令,各种通信相关协议,开发平台从ARM、DSP到Linux、Unix。 3)多媒体方向。各种音频、视频编码、解码,mpeg2、mpeg4、h.264、h.263,开发平台主要是ARM、DSP、windows。 4)电源。电源属于模拟电路,包括线性电源、开关电源、变压器等。电源是任何电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5)射频、微波电路。也就是无线电电子线路。包括天线、微波固态电路等等,属于高频模拟电路。是各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 6)信号处理。这里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这需要些数学知识,主要是矩阵代数、概率和随即过程、傅立叶分析。从如同乱麻的一群信号中取出我们感兴趣的成分是很吸引人的事情,有点人工智能的意思。如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等。 7)微电子方向。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分成前端和后端,前端侧重功能设计,FPGA(CPLD)开发也可以算作前端设计,后端侧重于物理版图的实现。 8)还有很多方向,比如音响电路、电力电子线路、汽车飞机等的控制电路和协议。。。 物理专业从事电子技术的人,一般都偏向应用物理较多的方向,这样更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比如模拟电路、射频电路、电源乃至集成电路设计。 您要是有一定物理基础,又爱动手,应该考虑这些比较难的方向。它们虽然入门不易,但是都是非常专业的东东,5年以上经验的基本都月入1万以上(安捷伦在北京招的射频工程师月入4000美元),而且这些专业对外行人来说都是天书,做这些行业是越老越吃香。 但是,这些专业需要您最好读一下该专业的研究生。 如果想找工作容易,就去学学单片机、ARM、FPGA,这种工作很多,几年经验的人收入在6000元以上。 如果不畏惧编程、不怕数学和算法,信号处理、DSP也是很好的选择,能够承担项目的人收入在8千~1万/月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