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岳麓版)

【教学设计】《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岳麓版)
【教学设计】《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岳麓版)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农业和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的。古代中国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有冶铁、纺织、

陶瓷等,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可以概括出它的几个重要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在金属冶炼、纺织、陶瓷方面的先进技术成果,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多种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历程,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特征; 通过课堂研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与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遵循中学生认知规律,在提供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对比、思考、探究,锻炼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主动学习与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辉煌的手工业技术成就及其领先于世界的突出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体会古代中国劳动

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古代中国在金属冶炼、纺织、陶瓷方面的技术成就及世界领先的地位。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

青花瓷,色泽清新,纹饰优美,意境深远。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一件件瓷器,就是一个个故事。它浸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也走出了国门,影响了世界。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让国人自豪,让世界尊敬。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以青花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手工业的伟大成就。

二、进入新课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教师多媒体显示材料,结合课本第15页三段小字内容,让学生讨论总结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课件显示

材料一

司母戊鼎商代的四羊方尊商代青铜器龙虎纹尊材料二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镍、磷等)的合金。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学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1.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规模较大,制造工艺已臻成熟。

2.青铜器种类齐备,使用广泛,技艺精湛。

3.西周时期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日常器具增加。

教师总结:中国人很早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到商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已经相当纯熟,掌握了青铜合金的特点和性能,铸造的青铜器造型美观,文饰华丽,工艺精湛。西周中后期,青铜铸造普遍使用了大型熔铜炉,还使用鼓风设备。战国时期,开始广泛使用鎏金、镶嵌技术,使青铜器更加华丽精美。中国的青铜制造业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关于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内容,教师讲解几个概念:块炼铁与生铁、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16页的文字,用表格的形式总结

冶铁技术发展历史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多媒体投影空白表格,指导学生逐一填表)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情况表

填完表格后,教师设计问题:冶铜、冶铁和炼钢技术的发展,

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生铁冶炼及其他冶铁炼钢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铁农具的使用与推广,从而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衣被天下

教师:我国丝织业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下面请同学们看材料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隰桑有阿(低田里桑树多美),其叶有难(桑叶儿多么丰满)。

既见君子(见着了我的人儿),其乐如何(我的心多么高兴)!

——《诗经·隰桑》

材料二缭绫缭绫何所以,不以罗绡与纨绮……识为云外

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新乐府》

材料三

商代玉蚕

宋代缂丝图

汉代素纱禅衣

教师:以上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16--17页内容,填写

各个时期纺织技术发展特点表。

教师点拨:说明丝织在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多媒体显示历代纺织技术发展特点空表格,引导学生逐一填写,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多媒体显示答案:历代纺织技术发展的特点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7页《柳南续笔》资料,思考、讨论在中国的各种纺织品中,为什么棉花和棉布能够后来居上、盛极一时?

学生讨论后回答:1.棉花种植向内地的传播。2.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3.棉布柔软结实。4.棉布价格适宜。

教师:阅读教材第17页欧洲纺织的情况,并与中国的纺织业进行对比,这种对比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中国的纺织技术在18世纪以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从烧陶到制瓷

教师:通过两组图片,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本目内容。

多媒体课件显示:

组图一

人面彩陶壶(仰韶文化)白陶鬻(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组图二

东汉青釉系瓷罐青瓷水注三国青釉莲花碗南朝

白釉双龙耳瓶南朝官窑琮式瓶宋青花荷鹭双耳罐元

明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婴戏碗清代青地五彩五彩花鸟纹花盆

五彩花鸟纹盖罐(一对)清康熙

教师:1.从组图一到组图二反映了怎样的变化?

2.欣赏了上面精美的瓷器之后,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第17~18页的内容,了解历代制瓷业的发展及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3.从瓷器的发明过程中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发展信息?

学生:1.从烧陶到制瓷的变化。

2.历代瓷器的特征

3.(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制作工艺不断进步,由生活化逐渐转向艺术化;(3)瓷器大量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教师: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8~20页的内容,回答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几种经营形态,并概括每种经营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教师多媒体显示打出表格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教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世界手工业的发展相比较,有其独特之处。请同学们课件相应的内容,总结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多媒体显示: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1、农业的补充与从属

2、历史悠久领先世界

3、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4、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课堂小结

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