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水力压裂技术简介
煤层气藏特点及煤层气井压裂技术

煤层气藏特点及煤层气井压裂技术压裂酸化程技术中压裂酸化工程技术中心主要内容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二、煤层气压裂工艺技术介绍三、煤层压裂施工分析及认识(以沁南区块为例)四、煤层压裂新思路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煤层储气特点割理:主要的渗流通道,同时也是水的储集空间。
主要的煤层吸附气储集空间基岩微孔:主要的煤层吸附气储集空间。
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煤层的解吸渗流特点降压解吸扩散渗流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煤层开采特点¾煤层既是煤层气的生气源岩又是其储集层。
¾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解吸压力,当煤层压力高于解吸压力时,煤层气被吸附在煤层孔隙内表面,而非处于游离状态,这就要求在开采过程中井底气被吸附在煤层孔隙内表面而非处于游离状态这就要求在开采过程中井底流压必须低于其吸附压力。
¾煤层气的产出要经过解吸—扩散—渗流的过程。
煤层气含量越高,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越高,煤层气开始解吸产出时的地层弹性能量越高,临界解吸压力与原始煤层压力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煤层气的高产。
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煤层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压裂中易造成压敏伤害煤层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压裂中易造成压敏伤害基质岩体的软硬应力敏感性缝面支撑凸体分布岩石中裂缝抵抗闭合的过程,实际上是裂缝上下两面凹凸不平的接触变形过程,煤岩在所有岩体中最软,缝面最平整光滑,因此煤岩最软缝面最平整光滑因此煤岩应力敏感性最强。
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围压增大后煤层气测渗透率急剧降低,当围压解除,渗透率只能恢复围压增大后煤层气测渗透率急剧降低当围压解除渗透率能恢复到原渗透率的45%左右,因此,压力敏感对煤层的伤害极大。
压裂过程应避免净压力的突然上升和下降,排采过程中应避免排采强度过大、避免流压上下波动,以减小压敏伤害。
一、煤层气藏特点及压裂改造难点分析煤岩具有易碎性,压裂过程中产生煤粉,对储层形成污染。
煤层气压裂技术及应用书

煤层气压裂技术及应用书煤层气是指埋藏在煤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资源。
为了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保证煤层气井的稳产和有效开发,煤层气压裂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煤层气压裂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煤层气压裂技术是指通过注入压裂液体,使其在含煤岩石中断裂,从而创造裂隙,增加天然气的流通面积和渗透率,提高煤层气的开采效果。
煤层气压裂技术主要包括水力压裂和气体压裂两种方法。
水力压裂是指通过注水泵将高压水注入煤层,增加煤层内的压力,使煤层裂开,从而促进煤层气与井筒的连接,提高煤层气的产量。
水力压裂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压裂液体,通常采用高浓度的水溶液和添加剂混合物,增加液体的黏度和稠度,提高水力压裂的效果。
水力压裂技术是煤层气开发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煤层气田的开发。
气体压裂是指通过注入压裂气体,利用气体的高压力将煤层断裂,创造裂隙,提高煤层气的渗透能力。
气体压裂主要包括液体氮压裂和临界点压裂两种方法。
液体氮压裂是指将低温液氮注入煤层中,通过氮气蒸发和煤层内部断裂,产生大量的裂隙和缝隙。
临界点压裂是指将临界点气体注入煤层,使煤层内的气体超过临界压力,从而引发煤层断裂,增加煤层气的产量。
气体压裂技术常用于较小规模的煤层气田开发中。
在煤层气压裂技术的应用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选井技术问题,包括选择合适的井位和井筒结构,以及合理布置井网,以提高压裂效果和采收率。
其次是压裂液体选择问题,包括选择适合的水质和添加剂,以及控制压裂液体的黏度和浓度,以提高煤层裂缝的渗透性和扩展性。
再次是压裂设计和施工问题,包括合理选择压裂参数,制定压裂方案,以及确保压裂工序的顺利进行。
最后是压裂后的油气开采问题,包括监测开采效果,调整开采方案,以及保证煤层气井稳定产量和长期运行。
总结起来,煤层气压裂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煤层气开发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煤层气的产量和采收率。
通过水力压裂和气体压裂等方法,在煤层中创造裂隙和缝隙,增加煤层气的流通面积和渗透率。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技术

适用于低渗透煤层,能够提高煤 层的渗透性,增加天然气产量, 是煤层气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
技术原理
01
02
03
高压水流注入
通过高压水泵将高压水流 注入煤层,利用水压将煤 层压裂。
支撑剂填充
在压裂过程中,向裂缝中 填充支撑剂,如砂石等, 以保持裂缝处于开启状态。
气体流动
压裂后,煤层中的天然气 通过裂缝和孔隙流动,被 开采出来。
智能化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水力压裂过程 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自动控制,提高压裂效率和安全 性。
绿色环保
研发低污染或无污染的压裂液和支撑剂,降低压裂过程对 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多层压裂和水平井压裂
发展多层压裂和水平井压裂技术,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 满足市场需求。
煤层孔隙度
孔隙度决定了煤层的储存空间和吸附能力,孔隙度高的煤层有利于 气体的吸附和扩散。
压裂液性能
பைடு நூலகம்
粘度
粘度是压裂液的重要参数,它决 定了压裂液在煤层中的流动阻力, 粘度越高,流动阻力越大。
稳定性
压裂液的稳定性决定了其在高压 和高剪切条件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稳定性好的压裂液能够保持较好 的流动性和携砂能力。
解决方案
为了降低水力压裂技术的成本,研究 人员和工程师们正在探索新型的压裂 液和支撑剂,以提高其性能并降低成 本。同时,优化压裂施工方案、提高 施工效率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此外,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 设备的利用率也是降低水力压裂成本 的重要措施之一。
06
水力压裂技术的前景展 望
技术发展方向
能力和导流能力。
裂缝网络设计
裂缝走向
煤层气井压裂技术

专题研讨
压裂
S1 S2
S3
6
图1 压裂过程示意
专题研讨
✓压裂材料:压 裂液和支撑剂
✓施工参数:排 量和压力
图2 压裂施工现场
✓压裂设备:泵 车(组)、液罐、
砂车、仪表车7来自三 压裂液专题研讨
3.1 种类
水基压裂液、泡沫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化压裂液 清洁压裂液,纯气体压裂液(液化)。
3.2 发展
憋压 造逢
裂缝延伸 充填支撑剂
裂缝闭合
4
专题研讨
2.2 压裂的一般流程
原始煤层压裂井的施工主要经过3个阶段:完井阶段、储 层改造阶段(即射孔、压裂阶段)、排水采气阶段。 (1)压裂方案设计:(裂缝几何参数优选及设计;压裂液类
型、配方选择及注液程序;支撑剂选择及加砂方案设 计;压裂效果预测和经济分析等。 ) (2)压前准备:配制压裂液,压裂车组、设备调试完毕。 (3)施工过程: ①前期:注入前置液,降低滤失,破裂地层,造缝, 降温,压开裂缝后前期加入细砂。 ②中期:注入携砂液,携带支撑剂(先中砂后粗砂)、 充填裂缝、造缝。 ③后期:注入顶替液,中间顶替液:携砂液、防砂卡; 末尾顶替液:提高携砂液效率和防止井筒沉砂。 5
另一方面较小颗粒残渣,穿过滤饼随压裂液一道进入 地层深部,堵塞孔隙喉道。 (4) 粘土矿物膨胀,煤粉运移堵塞裂隙,引起压裂压力增 大,裂缝方向改变。 (5) 压裂液与储层不配伍造成的伤害,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12
专题研讨
表1 国内外压裂液类型及使用现状
压裂 液类型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使用比例
国外 国内
水基 压裂液
9
专题研讨
前置液
携砂液
顶替液
煤层气井测试压裂解释及应用

煤层气井测试压裂解释及应用煤层气井测试压裂解释及应用煤层气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其开采与利用是当前我国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随着煤层气开采的深入,煤层气井开采压力逐步降低,致使煤层气的开采效率下降,这时需要采用压裂技术来提高采气效率,这就是煤层气井测试压裂技术。
一、煤层气井测试压裂技术概述煤层气井测试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向煤层注入高压液体,使煤层产生裂缝,扩大煤层气通道,从而提高开采效率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单硝酸甘油压裂、液压压裂、液体碎岩压裂、沙弹压裂等多种方法,其中以液压压裂最为常用。
液压压裂技术是一种将高压液体注入井内,通过井口充放口向井下送液强行将煤层撑起并裂开,煤层裂缝在拆除撑开压力后能够自行保持半永久性和可使煤层通气性和渗透性增加的技术。
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液压压裂可分为水力压裂、气体压裂、泡沫压裂和混合压裂等,水力压裂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
在进行煤层气井测试压裂前,需要进行试压并测定井下地质参数,根据实测参数进行压裂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通常包括压裂液种类的选择、注入量、注入压力及持续时间等。
在进行压裂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井下压力、压裂液注入量及煤层气产量等参数,及时进行控制和调整。
二、煤层气井测试压裂技术的应用煤层气井测试压裂技术在煤层气井的开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煤层气井开采效率通过测试压裂技术可以扩大煤层裂缝,增加煤层渗透性,使煤层气开采效率得到提高。
2. 优化煤层气井的产能分布煤层气井测试压裂可以改善煤层裂缝的分布情况,促进煤层气的集中开采,提高整体产能。
3. 降低生产成本测试压裂技术可以提高开采效率和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井产值。
4. 提高井下安全性煤层气井压裂需要对井下地质参数进行测量及压裂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提高井下施工的安全性。
5. 推进煤层气井开采技术进步煤层气井测试压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开采技术,其应用可以带动煤层气产业链的升级,推进煤层气井开采技术的进步。
水力压裂工艺技术

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汇报人:目录•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概述•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流程•水力压裂工艺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案例与实践•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前景与展望01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概述定义及工作原理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水流将岩石层压裂,以释放天然气或石油等资源的开采技术。
工作原理通过在地表钻井,将高压水流注入地下岩层,使岩层产生裂缝。
随后,将砂子或其他支撑剂注入裂缝,防止裂缝闭合,从而提高岩层渗透性,便于油气资源流向井口,实现开采。
技术革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20世纪中后期,水力压裂工艺技术逐渐成熟,并引入了水平钻井技术,提高了开采效率。
初始阶段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在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石油工业,当时技术尚未成熟,应用范围有限。
现代化阶段进入21世纪,水力压裂工艺技术进一步完善,开始采用更精确的定向钻井技术和高性能支撑剂,降低了环境污染,并提高了资源开采率。
技术发展历程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是石油工业中最重要的开采技术之一,尤其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采。
石油工业水力压裂工艺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天然气领域,通过压裂岩层提高天然气产能。
天然气工业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如页岩气、致密油等)的开采价值日益凸显,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成为实现这些资源商业化开采的关键技术。
非常规资源开采技术应用领域02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流程在施工前,需要对目标地层进行详细的地质评估,包括地层厚度、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以确定最佳的水力压裂方案。
地质评估准备水力压裂所需的设备,包括压裂泵、高压管线、喷嘴、砂子输送系统等,确保设备完好、可靠。
设备准备对井口进行清理,确保井口无杂物、无阻碍,为水力压裂施工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
井口准备施工前准备通过压裂泵将大量清水注入地层,使地层压力升高,为后续的压裂创造条件。
注水当地层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喷嘴将携带有砂子的高压水射入地层,使地层产生裂缝。
压裂随着高压水的不断注入,砂子被携带进入裂缝,支撑裂缝保持开启状态,提高地层的渗透性。
煤层气水力压裂技术简介-中国矿业大学讲解

16
专题研讨
图5 煤层压裂后电位(Vm)纯异常等值线图
17
图6 压前和压后的井温测量
弱面处造成一个低应力区(遮挡层)。压裂
裂缝垂向延伸至弱面时由于受到应力阻挡,
裂缝将沿弱面处的低应力区延伸,形成“T”
形缝或“工”形缝,对裂缝高度扩展影响较
大。
“T”、“工”型20 缝
专题研讨
4.3.2 地应力
地应力大小和方向控制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压力、 起裂位置及裂缝形态。(晋城西)
A、B处压力集中:
专题研讨
煤层气井压裂技术
汇报人:周龙刚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
2011年12月3日
1
专题研讨
提 纲: 一 压裂的目的及意义
二 压裂机理及一般流程
三 压裂液
四 压裂裂缝
2
专题研讨
一 压裂的目的及意义
①压裂消除了井筒附近储层在钻井、固井、完井过程中 造成的伤害。
②压裂使井孔与煤储层的裂隙系统更有效的联通。 ③压裂可加速脱水,加大气体解析率,增加产量。 ④压裂可更广泛地分配井孔附近的压降,降低煤粉产量。
生物酶破胶剂 ) 杀菌剂:压裂液中的稠化剂多糖聚合物在细菌作用下会发
生降解,导致粘度下降。(甲醛液) PH调节剂:调节压裂液PH值 表面活性剂、降滤剂等
11
专题研讨
3.4 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
类型:吸附伤害、堵塞伤害、水化膨胀伤害和化学伤害
(1) 煤比表面积较大,容易吸附物质(特别是有机物)。 (2) 压裂液滤失、反排不彻底,滞留储层造成液堵。 (3) 压裂液残渣,返流堵塞填砂裂缝,降低裂缝导流能力;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技术

水平裂缝
单一垂直缝 单一水平缝 复杂缝
第一次停泵裂缝形态(近井)
第二次停泵裂缝形态(近井)
第三次停泵裂缝形态(远井)
一、煤层特征及压裂的特点
7、 裂缝形状与煤层埋深关系
3.5 3
y = 18.732x -0.4143
© ¨psi/ft£ È £ Ý ¶ ¹ Ì Æ Ñ
2.5 2 1.5 1 0.5 0 0 500 ® É ¾ î £ ¨m£ © 1000 1500
二、煤层水力压裂工艺技术
1、施工参数------携砂液量和顶替液量 (1)携砂液量在砂量(有时地质要求)确定后根据平均 砂比计算。或者给定改造范围, 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得出。
(2)顶替液量根据进液管柱结构考虑地面管线后计算得
出。
(注:上述内容与普通油气田水力压裂基本相同,同时应
该指出,合理的加砂程序非常重要,也是施工成功的关键)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技术
内
容
一、煤层特征及压裂的特点
二、煤层水力压裂工艺技术
1、施工参数 2、压裂材料 3、裂缝诊断 4、压后管理 三、影响煤层压裂效果的因素
一、煤层特征及压裂的特点
一、煤层特征及压裂的特点
1、煤岩的结构煤层气储存方式
面割理 微 孔 隙 吸 附 储 气 端割理 孔隙 油 气 储 存 空 间
实验结果
体积压缩系数 (1041/MPa) 1.26 / 1.65 5.27 2.12 抗压强 度 (MPa) 191 168 81 43 125
1 2 3 4 5
0.19 0.16 0.28 0.30 0.07 0. 17
一、煤层特征及压裂的特点
煤岩力学特征参数
杨氏模量低:煤岩的杨氏模量在1135~8800MPa之间,为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研讨
4.3.3 其它因素
天力发生了改变,对压裂裂缝的启 裂和延伸产生影响。
控缝高压裂技术(油气) •控缝高压裂技术就是通过上浮式和下沉式导向剂在裂 缝的顶部和底部形成人工遮挡层,阻止裂缝中的压力 向上下传播,继而达到控制裂缝在高度方向上进一步 延伸的目的。
钻井以后,井筒周围压力重分布,使最大水平主应 力沿井筒周向呈环状分布,最小水平主应力沿井筒呈放射 状分布。应力集中的影响范围约为井筒半径的10倍。 水力裂缝起裂方位不但与水平主地应力方位有关,而 且与水平主应力差的大小有关。高水平主应力差条件下, 水力裂缝易于在井壁处沿垂直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方位起 裂并延伸,产生较为平直的水力主缝。低水平主应力差条 件下,水力裂缝容易沟通各种成因的天然裂缝,并沿天然 裂缝扩展,产生网状裂缝。 传统经验方法从煤岩本身性质出发来判定压裂裂缝 的临界转化深度,在地质构造未发生明显扭转和剪切运动 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8
专题研讨
3.3 要求
滤失少、悬浮能力强、摩阻低、热稳定性及剪切稳定性 能好、低残渣、配伍性好、破胶迅速彻底、货源广,便于配 制,经济合理。
3.4 按阶段划分
按照在压裂施工中的不同工艺作用,压裂液可以分为: 前置液、携砂液和顶替液。 前置液:是压开地层并造成一定几何尺寸的裂缝,以备后面 的携砂液的进入。在温度较高的地层里,它还可以 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携砂液:将支撑剂带入裂缝,继续扩张裂缝,冷却地层。 顶替液:将携砂液顶替进裂缝,防治余砂沉积井底形成砂卡。
18
专题研讨
4.3 压裂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
1 煤岩本身的岩石力学性质 2 地应力,不同构造部位煤层与褶皱中和面的 位置关系 (局部构造地应力) 3 割理、孔隙系统,先存裂隙 4 煤层埋深 5 温度,在深井中,也会对破裂压力造成影响 6 压裂施工作业参数,如施工规模和施工排量 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裂缝形状。
专题研讨
煤层气井压裂技术
汇报人: 汇报人:周龙刚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 2011年12月3日
1
专题研讨
提 纲: 一 压裂的目的及意义
二
压裂机理及一般流程
三
压裂液
四
压裂裂缝
2
专题研讨
一
压裂的目的及意义
①压裂消除了井筒附近储层在钻井、固井、完井过程中 造成的伤害。 ②压裂使井孔与煤储层的裂隙系统更有效的联通。 ③压裂可加速脱水,加大气体解析率,增加产量。 ④压裂可更广泛地分配井孔附近的压降,降低煤粉产量。
9
专题研讨
前置液
携砂液
顶替液
图3 SH133 压裂施工曲线图
10
专题研讨
3.3 添加剂
稠化剂:植物胶,瓜尔胶 、香豆胶 、田菁胶等 交联剂:交联冻胶压裂液,交联剂是必不可少的添加剂 (硼砂) 防膨剂:粘土稳定剂,氯化钾 助排剂:促使压裂后破胶压裂液迅速返排 ,活性水、线 性胶和交联冻胶压 裂液中都需要加入助排剂 破胶剂:线性胶,特别是交联冻胶压裂液 (过硫酸铵 , 生物酶破胶剂 ) 杀菌剂:压裂液中的稠化剂多糖聚合物在细菌作用下会发 生降解,导致粘度下降。(甲醛液) PH调节剂:调节压裂液PH值 表面活性剂、降滤剂等
12
专题研讨
表1 国内外压裂液类型及使用现状
压裂 液类型
使用比例
优点
廉价、安全、 可操作性强、 综合性能好 配伍性好、密 度低、易返排 伤害小 残渣少、滤失 低、伤害较小 密度低、易返 排,伤害小、 携砂性好 不会引入任何 流体,对地层 无伤害,有利 于压后投产
缺点
适用范围
国外 国内 60~ 60~ 65
3
专题研讨
二 2.1
压裂机理及一般流程 机理
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度压裂液在大排量条件下注入井中,在
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 ,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 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 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沟通煤层裂隙,最后 通过煤层气排水-降压-解吸的过程,达到正常排气的目的。
水基 压裂液
深度高,残渣、 除强水敏性储 伤害高 层外均可用
≥95
油基 压裂液 乳化 压裂液 泡沫 压裂液
成本高,安全 性差,耐温较 低 摩阻较高,油 水比较难控制 施工压力高, 需特殊设备
强水敏,低压 储层
≤5.0
≤3.0
水敏,低压储 层、低中温井 低压、水敏领 导
≤5.0
≤2.0
25~ 25~ 30
11
专题研讨
3.4 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
类型:吸附伤害、堵塞伤害、水化膨胀伤害和化学伤害 (1) 煤比表面积较大,容易吸附物质(特别是有机物)。 (2) 压裂液滤失、反排不彻底,滞留储层造成液堵。 (3) 压裂液残渣,返流堵塞填砂裂缝,降低裂缝导流能力; 另一方面较小颗粒残渣,穿过滤饼随压裂液一道进入 地层深部,堵塞孔隙喉道。 (4) 粘土矿物膨胀,煤粉运移堵塞裂隙,引起压裂压力增 大,裂缝方向改变。 (5) 压裂液与储层不配伍造成的伤害,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23
专题研讨
24
图4 裂缝延伸形态
14
专题研讨
4.1 裂缝形态及扩展规律
一般首先在井筒附近产生不规则水平缝,然后随着裂 缝的进一步延伸,有的井产生水平缝,有的井产生垂直缝。
表2 沁水盆地煤层气井压裂裂缝高度测试结果表
裂缝的高度超过压裂层厚度的4倍 最高达到 倍 一般在2~4倍 裂缝的高度超过压裂层厚度的 倍,最高达到6倍,一般在 倍
15
专题研讨
4.2 裂缝监测方法
包括裂缝高度测量和裂缝方位及长度的监测 走向:井眼三维地震、地震声波井下电视、井下电视照相 高度、宽度:水力阻抗监测、伽玛射线测井、井温测井、 超声波成像测井 沁水盆地: 方位、长度:大地电位法或微地震法 高度:井温测试法或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伽马测井法)
16
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
4.3.2 地应力
地应力大小和方向控制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压力、 起裂位置及裂缝形态。(晋城西)
A、B处压力集中:
σA = 3σh − 3σH σB = 3σH − 3σh
起裂压力:
Pc = 3σh − σH + T
水平主应力差系数Kh:
K
h
=
σ
H
− σ
h
σ
h
21
专题研讨
4.3.2 地应力
图5 煤层压裂后电位(Vm)纯异常等值线图
17
图6 压前和压后的井温测量
专题研讨
4.3 裂缝扩展模型
现在采用较普遍的裂缝扩展模型有二维的PKN模 型、KGD模型、RADIAL模型,以及三维的全三维模型 和拟三维模型。 主要差别是裂缝的扩展和裂缝内的流体流动方式 不同: 二维模型假设裂缝高度是常数,即流体仅沿缝长 方向流动。裂缝内仍是一维流动(缝长)。 拟三维模型和真三维模型缝高沿缝长方向是变化 的,在缝长、缝高方向均有流动(即存在压力降)。
裂缝延伸 憋压 造逢 裂缝闭合
4
充填支撑剂
专题研讨
2.2 压裂的一般流程
原始煤层压裂井的施工主要经过3个阶段:完井阶段、储 层改造阶段(即射孔、压裂阶段)、排水采气阶段。 (1)压裂方案设计:(裂缝几何参数优选及设计;压裂液类 型、配方选择及注液程序;支撑剂选择及加砂方案设 计;压裂效果预测和经济分析等。 ) (2)压前准备:配制压裂液,压裂车组、设备调试完毕。 (3)施工过程: ①前期:注入前置液,降低滤失,破裂地层,造缝, 降温,压开裂缝后前期加入细砂。 ②中期:注入携砂液,携带支撑剂(先中砂后粗砂)、 充填裂缝、造缝。 ③后期:注入顶替液,中间顶替液:携砂液、防砂卡; 末尾顶替液:提高携砂液效率和防止井筒沉砂。 5
19
专题研讨
4.3.1 煤岩本身的岩石力学性质
煤岩弹性模量E较低,泊松比u较高,决 定煤岩压裂时易形成短而宽的裂缝;煤岩不 均质性,造成了压裂裂缝形态复杂。 根据兰姆方程,岩石中压裂裂缝的宽度 与其弹性模量成反比。因此,同常规砂岩压 裂结果相比,煤岩更易形成短宽裂缝;随裂 缝宽度增加,裂缝长度将受到限制。 煤层与顶底板的交界处存在一个弱面,在 弱面处造成一个低应力区(遮挡层)。压裂 裂缝垂向延伸至弱面时由于受到应力阻挡, 裂缝将沿弱面处的低应力区延伸,形成“T” 形缝或“工”形缝,对裂缝高度扩展影响较 20 “T”、“工”型 大。 缝
――
液态CO2 压裂液
施工设备特殊, 干气气藏,低 成本远高于其 压油藏 它体系,施工 规模较小
--
0
13
四 压裂裂缝 4.1 裂缝形态及扩展规律
裂缝形态主要包括裂缝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及走向 长度: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裂缝长度将受到限制。 宽度:压裂裂缝的宽度与其弹性模量成反比。 方位:同一盆地没有明显的方向性,但是存在着在某一方向 裂缝出现机率相对较大的现象。 裂缝形态4种类型:水平缝、垂直缝、先水平缝后垂直缝、两 冀不对称缝 (一冀为垂直缝,一冀为水平缝)。形态复杂的例 如“T”、“工”,‘爪’ 型裂缝。
专题研讨
压裂
S1 S2
S3
6
图1 压裂过程示意
专题研讨
压裂材料:压 裂液和支撑剂 施工参数:排 量和压力 压裂设备:泵 车(组)、液罐、 砂车、仪表车
图2 压裂施工现场
7
专题研讨
三
压裂液
3.1 种类
水基压裂液、泡沫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化压裂液 清洁压裂液,纯气体压裂液(液化)。
3.2 发展
40、50年代,矿场原油、凝胶油、粘性乳化液; 60年代瓜尔胶稠化剂的问世——现代压裂液化学的诞生; 70年代,水基压裂液迅速发展,占主导作用; 80年代泡沫压裂液技术取代了部分水基压裂液 。 目前,泡沫压裂液、液体CO2压裂液、液氮压裂液也开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