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翻译的特殊性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摘要:随着外来影视剧的大量涌入,字幕翻译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本文具体分析电视记录片的字幕翻译。
纪录片作为影视剧目的一种形式,有着自己的特点,本文着重探索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字幕;记录片;策略一、前言影视剧是一种具有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且受众多的文化形态。
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人们了解其他社会的重要渠道。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批影视作品通过网络技术或各线影院等手段进入了中国人的事业,它们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
字幕翻译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
字幕翻译既属于文学翻译,又有别于其他文学翻译的显著特点。
字幕翻译的功能应该是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下,最大限度地传递原文的信息,同时实现原语与译文之间的文化转换。
电影又分为不同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系的电影翻译的方法特点也有所区别。
常用的划分影片类型有三个:场景、情绪、形式。
场景是指影片发生的地点,情绪是指全片传达的感情刺激,影片也可能在拍摄时使用特定的设备或呈现为特定样式,即形式。
根据形式,我们可以把电影分为动画片、传记片、纪录片、音乐片等,不同形式电影表现方式不同,自然其字幕呈现的内容特点也不同,因此在翻译时的方法策略也有所不同,本文旨在具体阐述电视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二、记录片字幕翻译的特点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一)特殊性。
字幕翻译必须关注电影信息传递媒介的特殊性。
观众总是同时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来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电影众多信息的传递不只依靠文字符号,还依靠画面音乐等其他符号形式。
也就是说,电影是通过视听两种媒介同时给予观众眼、耳两种感官以刺激,从而传递众多的信息。
这两种形式可以而且必须互为补充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影视艺术的多维度审美特色。
而记录片的字幕翻译又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不像影视剧目那样从头到尾的对白,也不像文艺片类大篇幅的描述,纪录片则是两者的结合,精简的描述加上真实的对白。
浅议电影《我们天上见》的字幕翻译

浅议电影《我们天上见》的字幕翻译作者:任珉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论是功能理论的核心理论,它的准则——目的准则也是所有翻译的最高准则。
“目的准则”认为一种翻译的行为的目的决定。
影视翻译的目的决定了字幕翻译要迎合目标语的观众的审美文化和审美习惯,使目标语观众真正体验到与源语观众同样的共鸣和感动,从而实现文化交流与传播。
关键词:目的论影视翻译字幕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30-01随着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国产影视作品冲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蒋雯丽导演的影片《我们天上见》是唯一一部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与其它十一部影片角逐电影大奖“最佳影片奖”。
影片不仅向外国介绍了中国式的温情,也为搭建了中外交流的平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该片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其英文字幕功不可没。
本文尝试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对该影片的英文字幕翻译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1 字幕翻译当今世界,沟通就是关键,字幕在传播信息和文化方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字幕指翻译电影、电视等大众音像交际类型时使用的两种方式转换的术语,字幕既可以是语际的,也可以语内的。
(谭载喜,2005: 257)《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的作者张美芳对字幕分类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语内字幕翻译是指将话语转换成同语言文本;语际字幕指的是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
(张美芳,2005:83)因此,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是指语际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虽比不上文学翻译,但它也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我国较早研究影视翻译的著名翻译家钱绍昌曾说“影视语言既含一般文学语言的要素,但也有自身的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
”(钱绍昌,2000)。
因此,字幕具有限制性和通俗特性点。
字幕受制于时间和空间。
“一般来说,英语字幕每行最多只有35个字符,每次只能容纳两行同时在荧幕上出现。
影视剧脚本的翻译及审美特征

⽂学翻译的共同特征是情感化和⼈物性格再造,⽽⽂学形态的多样性⼜赋予了翻译重建形式美的不同艺术品格。
这三个⽅⾯便构成了⽂学翻译艺术审美的主要内涵,同时也赋予了翻译作为艺术的特殊品质。
影视剧脚本的翻译是⽂学翻译的⼀种特殊形式,其典型特征不仅体现了媒介跨⽂化传播的⼈⽂品质,⽽且反映了⽂学翻译再创作的审美特征。
本⽂以下从五个⽅⾯说明影视剧脚本的基本翻译⽅法,并从审美的⾓度分析这些⽅法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品质。
⼀、⼝语会话原则 “信、达、雅”是传统的翻译准则,现在⼀般理解为“忠实、通顺”。
影视剧脚本的翻译⾃然不能离开这⼀原则。
但是如何实现“忠实、通顺”则值得研究。
仅从 “通顺”的要求来看就未免过于笼统。
影视剧中⼈物对话的翻译不是供读者去慢慢阅读品味的,⽽是要转化为配⾳演员的声⾳,使观众在观赏的瞬间去理解接受。
因此,仅仅达到⽂字上的“通顺”、“通达”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之贴近⽣活,使之易于上⼝,便于听懂。
这样的译⽂,经过配⾳,才能与⼈物表情(包括⼝型)相吻合,才能最终求得⾃然、逼真的艺术效果。
试⽐较下列对话的两种不同译法(选⾃美国电视系列剧《亡命追凶》中“天命难违”⼀集): (⾦布尔到兽医马丁家求职) Kimble:I don't know much about animals. ⾦布尔:①我对牲畜知道得并不多。
②我对兽医可不⼤懂。
Doc:You don't have to. Fo1ks around here believe l do. Been foo1ing them for forty years…… 马丁医⽣:①你没必要知道。
周围的乡民们相信我知道。
40年了我⼀直愚弄他们…… ②呃,不⽤你懂。
乡亲们都以为我懂。
我蒙了他们40年了……(在汽车上) Doc:Well,Simmon's beliefs forbid the use of medicines……。
When his wife took to bed,I had that hospital send a doctor to her.But Joshua held him off with a shotgun. 马丁医⽣:①呃,西蒙的信条禁⽌使⽤药物,他妻⼦卧病在床时,我让医院给她派来了个医⽣,可乔舒亚⽤枪把他拒之门外。
美国电影《功夫熊猫》汉译评析

美国电影《功夫熊猫》汉译评析作者:周冠英夏宏钟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0期摘要电影翻译作为翻译苑迅速发展的重要领域,不但应当遵循翻译的一般准则,而且电影艺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电影翻译中应灵活变通、创造性地运用翻译策略,通过2008年夏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的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配音译文与字幕译文,可以看出译者如何以翻译目的论为翻译中通过翻译策略和技巧的运用以实现影片的文化和商业价值。
关键词电影翻译目的论语言风格美学价值一、电影翻译的类型及特点电影是具有鲜明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的文化形态。
在我国,电影翻译作为翻译园地的一支新军,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始于改革开放后。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进入了一个传媒多元化的时代。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加速了外国影视作品的传播速度,外语影片也由原来的仅有译制片一种方式发展成为译制片、双语片(原语影片+目的语字幕)并存的格局。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电影艺术词典》一书提出,外国影视作品的翻译有两种途径:“译配解说”或“译配字幕”,即通常所谓的配音(dubbing)和字幕翻译(subtitling)。
配音,即保留影片的国际声,但舍弃原版中的原文对白,由配音演员根据对白译文按照角色情绪和口型表演角色的对话。
配音是在听觉上对电影源语言的补充。
配音电影通常称为译制片。
字幕翻译是指在外语电影播映过程中显示在电影画面下方,对片中人物对白的文字翻译。
字幕翻译是对电影视觉信息的补充。
这种形式的出现,使观众能够从听觉和视觉上全方位地把握电影的内容,感受电影的魅力。
这类影片一般谓之字幕片。
译制片便于目标市场观众轻松地欣赏影片。
而字幕片的优势在于观众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电影作品。
电影翻译是文学翻译的特殊形式。
除了遵循文学翻译的一般准则,它还受制于电影艺术的特殊性。
电影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声音和画面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电影中流动的画面和声音转瞬即逝,观众通常没有时间思考。
因此,电影翻译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聆听性、综合性(声画结合)、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或“口语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口型化和通俗化”。
从目的论看电影《霸王别姬》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必须简洁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但由于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形式内容的取舍、文化信息的处理时,要在保持影片的艺术类型、剧中人物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更多考虑目的语观众的认知能力和欣赏习惯。归化是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这种翻译最大限度地使用目的语文化可以接受的表达。(赵春梅,2002)译者要在对原语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利用译语文化特征最大限度地调动译语观众的审美期待,而不能人为地提供文化壁垒。阻碍其对影视剧的理解。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如下例:
I’ll give you something to loak at
这个场景描述的是石头和他的伙伴在街头卖艺挣钱,却没有人给赏钱。为了吸引观众,石头决定表演点精彩的节目,他决定用石头击头部,于是他说出了上述的台词。因为演员的语素较快,话音刚落画面就切换到他就用石块击打头部,所以译者用了一个短小的句子来表达。这样既不影响观众对精彩画面的观看,又完整的表达了语意。
二、翻译理论――目的论
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汉斯?威密尔(Hans Vemeer)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一翻目的论(skopostheorie)。目的论有三个重要法则,即目的法则(skopos rule)、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语际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符合逻辑,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能过让译文读者理解,并且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语际连贯又叫“忠信原则”(the fidelity rule),是指译文不违背原文,译文与原文存在某种联系,并不要求译文和原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目的论所要求的忠实,其程度和形式是由翻译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决定的(李长栓,2004:12)。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准则”。根据目的准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iustifies the means)(张美芳,2005:83)。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方法、我们知道电影字幕的目的就是通过书面语的方式让观众欣赏精彩的原声电影,了解异域文化。电影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因此,电影的特殊性就要求译者在忠实表达原语言和文化信息时,在时间和空间受到定限制的前提下。更应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为观众提供清楚,准确的字幕。
影视剧本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影视剧本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影视剧本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影视翻译和其他翻译形式并列,比如小说翻译、诗歌翻译和散文翻译。
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与文学翻译的相通之处,但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受制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
译者应当尽可能完整地表达原作的主题和精髓。
因此,他们不仅要翻译荧屏上的字幕,还要译出其中蕴含的信息,甚至应该考虑话语环境以及情节和主题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因素。
一、影视译制片的基本特点及翻译方法译制片就是经过翻译和对口型配音后播出的电影和电视剧。
译制片不仅要求把台词译成目的语,而且还需要配音演员对准口型进行配音。
它包括语言翻译和语言配音,是“译”和“制”两个连续的阶段。
“译”既是“制”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制”的内容。
所以,翻译在译制片的制作过程中举足轻重。
译制片译者接受原语的渠道不只是书面的,还必须另外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接受原语信息。
也就是说,译制片译者在翻译操作过程中还要受限于影视画面和声音(对白),其操作成果必须与影视画面和声音(对白)相协调。
其实,这就给本来就“带着脚镣跳舞的”译制片译者又加上了“手镣”。
因为,影视观众接受译者成果的同时也在欣赏画面。
如果观众发现听到的对白(即译文)与画面中演员的口型不吻合,就会感觉很别扭,不真实,从而影响他们欣赏影片的情绪。
所以在种种约束之下,影视片翻译呈现出几大特点:1、还原词意,表达准确在翻译对白时,译文的长短要和口型吻合,不仅要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丰富性。
同时影视翻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翻译人员对来源的风土人情、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医学都应了解。
剧本翻译的好坏,是译制片质量好坏的关键,如果台词意思不准确或者不符合影片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那么就是再高明的配音演员也无法使人物性格和原词意能够还原。
2、忠实和通顺译制片的翻译也需要做到“信、达、雅”。
“信”就是要译得准确、传神;“达”就是要表达清楚;“雅”就是要生动有味。
论翻译的特性

论翻译的特性作者:王小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9期摘要: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实践活动,人们对于翻译的思考也是由来已久。
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翻译的五大本质特征,即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旨在进一步揭示翻译的价值和其本质。
关键词:翻译;特性;本质[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21、引言何谓翻译?谭载喜在《西方翻译简史》一书中指出:“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翻译都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两个原始部落见的关系,从势不两立到相互友善,无不有赖于语言和思想的交流,有赖于相互理解,有赖于翻译。
”(谭载喜,1991)翻译的定义和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不同的学派持有不同的见解。
但归结起来,翻译就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
2、翻译的特性正如许钧在《翻译概论》中论述道:“翻译活动具有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
(许钧,2008)在多元视角下笔者对翻译活动的五种特性分别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加以案例对翻译的特性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从而明确了翻译活动的本质和价值。
2.1 翻译的社会性范存忠在《漫谈翻译》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
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社会目的,翻译带上了时代的烙印。
翻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会因为社会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由此可见,翻译的标准也必然具有深刻的社会性。
如果忽略翻译的社会性而去评价翻译活动将毫无意义可言。
因此,翻译标准也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结构主义强调用动态、辩证、发展的哲学观来看待翻译。
因此,相同文本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翻译也存在好坏之别。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最好的译文不一定是语言意义忠实的译文,相反,文本内容不忠实原文的译文也有可能被认为是最好的译文。
以鲁迅翻译标准的社会性分析为案例。
在“五四”时期,由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解放,中国的翻译界也随之产生了诸多变化。
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

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
影视翻译,又称字幕翻译,是一种异常复杂的跨文化翻译实践。
它涉及到翻译学、比较文化学、语言学和放映学,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重要形式。
影视翻译伴随着全球化下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流,直接根据音频来完成和谐的翻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来探讨一下这一话题。
首先,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忠实原意。
翻译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义和语法,以便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内涵,使受众对本国文化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影视翻译中的故事性内容要照顾原文的意义,使原文的语义、情感、精神和外形在受众中传达出来。
例如,当原文有特殊的口语特点时,翻译者也要尽量保留其精神。
其次,翻译时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影视翻译是文化转化的一种,其中受众的文化知识影响了原文的异化,此时翻译的实践必须使文化差异尽量缩小,使原文的表达在新语境中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由于新语境中某些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影视翻译的特殊性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我们与世界的 距离越来越小了。 电影作为西方的时尚产物曾经被中国人视为怪 物,而如今已发展成老百姓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电视 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也让我们更多 地了解了世界。在这个以电视、电影为传播媒介的传播过程中, 影视翻译功不可没。 影视翻译质量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着影片艺 术性的展示和商业吸引力的大小, 直接关系到影片的上座率及电 视的收视率, 因而成为影视传播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但 由于受世俗偏见的影响, 翻译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影视翻译的重视 却远不如文学翻译, 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 但如果外来信息未经 翻译处理,外来文化将会是纷繁复杂、难以理解的。在我国,能 看懂其他国家影视作品的人不是很多, 可是国内目前影视作品生 产的严重不足, 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 使我们又不得不大量 进口海外影片,这样翻译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影视翻译事业已走过了 50 多年的历程,在今天的网 络新闻时代,翻译在文化传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 2003 年所做的调查显示,有近 90%的观众都对影视翻译流露出不满 情绪。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双频的大众传播艺术,它面向不同 的社会群体。 纵观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外国影视翻译, 由于管理不 善造成影视翻译水平的良莠不齐。 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译者在影 视观众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影响了对影片的观赏。因此,如何理 解、欣赏并准确地翻译英语影片变得尤为重要, 影视翻译的特殊 性也就不容忽视了。 二、影视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1 翻译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 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 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通常以 “信、达、雅”为己任。其实质是要求译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与 原文保持一致。 如果不能兼顾内容与形式, 那么至少要“保意”, 这是翻译的基本原则。 而这些基本原则是针对以文学翻译为主的 各类翻译而提出的,其中并不包括影视翻译。 2 影视翻译 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特殊分支或者一种特殊的
文 学翻译, 自然也要遵循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 通常需要面对各种 翻译策略的选择, 在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最初选择上的 不同将影响整部电影的翻译。这是因为,一方面,影视作品具有 明显的文学属性;另一方面,影视文学作为文学艺术的新生代, 其作品也会有传统文学作品所不具备的自身特性。 影视翻译是翻 译领域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影视翻译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 如 钱绍昌教授提出的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 同时影视片具有的传递媒介、 艺术特点和娱乐特点等使之不同于 一般的文本翻译。 影视翻译主要包括字幕、 配音和话外音的翻译。 影视翻译和一般的文本翻译也有共通之处, 我们可以用一般的翻 译理论和翻译方法来研究和探讨影视翻译问题。 在影视翻译的过 程中,许多具体的问题如果只靠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是无法解决 的;影视翻译中的许多翻译现象,靠文学翻译的“信、达、雅” 原则是无法解释的。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影视作品的翻译必然受到跨文化交 际的影响。 作为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翻译有其独 特的语言特点:口语化、口型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和大众化 等语言特点。 三、结合具体影片探讨影视翻译的特殊性 本文针对影视翻译的特殊性,即通俗性、瞬时性、融合性、 口头性、简洁性及省略成分多,结合具体的影片翻译,探讨影视 翻译的特殊性。 首先,影视翻译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 用的特殊性。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 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译制 片。当时的电影大部分是默片,没有语言翻译的问题。后来出现 了一些有声片,一般原文放映。为帮助观众理解,不懂外语的观 众可以通过连接在座位上的耳机听即时翻译。 然而这种即时翻译 听着很不舒服,因为翻译的质量很低。 20 世纪 80 年代,大规模 的影视翻译才在中国发展起来。 人们通过影视剧的传播了解了国 外的经济、 文化和各种信息。 也是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真正 意义上的影视翻译了。 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影视翻译 的水平也在逐渐地提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人们会在通俗易懂 的英语影片中轻松地感受到来自异国的文化风情的。 如美国电影 WatedooBridge ,片名的直译应为“滑铁卢桥”,然而,这部影 片讲述
的却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 因此, 将其处理成了“魂断 蓝桥”。 这样做不仅避开了中国观众由于地域文化差异、 历史背 景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迷惑, 而且“蓝桥”也隐含中国文化, 能使 观众一看到片名便领悟到这是部爱情电影。 其次,影视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殊的翻译原则和应当 遵循的翻译理论的特殊性。传统的翻译方法有逐字翻译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与改编 (adaptation) 、直译与意 译、如实翻译
(faithful translation) 与自然翻译 (idiomatic translation) 、
归化与异化以及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由于语言 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导致了直译与意译的矛盾, 在英文影视翻译中 经常会遇到。《傲慢与偏见》汉译配音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例如:Mrs, Bennet: Ten thou 一!lsn ' t it fortunate tOhave two eligible young mencoming t0 the neighborhood?Per-haps one Ofthem willfallinlovewith your Charlotte ,,
班奈特太太:一万……,啊,来这么两个可挑选的年轻人做 邻居真是好事。也许有一位会看中你的夏洛特 ! Charlotte Lucas: Oh!Notif he sees Jane or Lizziefirst! 夏洛特?卢卡斯:噢,我可没简和莉齐漂亮。 Mrs,Lucas:You may not have beauty ,my lamb,but ,
you have character …
卢卡斯太太:也许你不算漂亮,孩子,可你有个性… 该片中采取了意译。是除了考虑口语要简易明了通俗易懂的 特点之外,还考虑到了配音对口形的特殊性, 配音演员不仅容易 对口形,而且容易用拉长的语调配上她自知 明理的语气,符 合演员的神态以及夏洛特在片中的性格特征。 再次,文学语言和影视翻译语言在翻译中所出现的差异说明 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 例如,达西先生说“ George” 一词时把 双手放在胸前,指他自己就像传说中的那个“ George” 一样,会 替莉齐解除危难。用“降龙将军”一词不仅简练, 而且给人感觉 很英勇威武,很贴切,满足了声音、画面和表意同步协调结合的 需要。再比如钱绍昌教授把《成长的烦恼》中的“ I lick Mike” 译成“我受迈克”采用了归化的翻译, 也是同样的考虑。而且这 样既能博得中国观众一笑,达到原片给英语观众几乎对等的娱乐 效果,又能享受到文字游戏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英国电影《呼 啸山庄》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Edgar: Oh, you want 8 dragon? Isabella :Yes,rd0,With a fiery mustache ,
Edgar: Oh, you want a dragon? 哦,你该不是想嫁给一个 野
蛮人吧 ? Isabella : Yes。I d0,With afierymustache ,是的,还长
着火红的大胡子。
最后,跨文化交际、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等文化因素对影视 翻译影响的特殊性。 它是对影片主旨的诠释是否贴切、 对白翻译 是否地道的关键因素。比如,“ party ”一词,在上个世纪作为 新事物进入中国时一开始译为“聚会”比较让人理解和接受。 但 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 party ”的概念非 常清楚, 知道它完全有别于中文中的聚会, 所以更倾向于用“派 对”这样异化了的音译。 影视翻译涉及文化因素时, 要考虑到译 者所在的时代特征以及译文对于当时观众的可接受性、 可理解性 和易懂性等。再如: Mm, Bonnet : And I set that arrogant Mr ,Darcy down ,
too ,before I left! 班奈特夫人:在那儿我还把那个势利眼给挖苦了一顿。 Mr,Bonnet :Well ,from the little I saw 0f him betweenthe front door and his bedroom , I should say that he was an un?commonly fine specimen ,
班奈特先生:他呀,根据我陪他从大门到卧室的观察,我可 以说,他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宝贝 ! 这里所提到的“势利眼”和 “一个非常罕见的宝贝”译得很贴切传神, 没有受原文字面形式 的影响,显示出了影片的风格。 由于中外观众知识面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电影翻译工作者应尽可能地帮助观众去理解那些与一个民族的 历史、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电影翻 译中如果对某些特定文化意象不做任何修润处理,就事论事直 译,会造成这一文化意象的缺损,文化含义支离破碎。又如中国 著名影视导演郑晓龙导演的影片《刮痧》,讲述的是一个中国移 民家庭在美国因文化冲突而经历的遭遇。影片的英译名为 The GuashaTreatment ,也是对“刮痧”这个在英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