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造林技术标
营造林技术标准与检查验收-北京

3 营造苗木
2、苗木质量评价
(1)评价苗木质量的形态指标包括苗高、地径(胸径)、高径比、根系指标、 茎根比、顶芽、冠幅、第一分支点、土球大小等。
苗木质量的综合指数:
(2)评价苗木质量的生理指标包括苗木含水量、根系活力和芽休眠状况。 相对含水率:
(3)苗木活力:包括根生长潜力(RGP)和苗木抗逆性(OSU活力检测法)。 生长潜力(RGP)通常用新根生长点数量、大于1cm长新根数量、大于
低效林(针对公益林)
原生型低效林:自然状态下,因林地条件差 和生长环境恶劣等形成的。如高山矮曲林、 稀树草原、沼泽岛状林等。
经营型低效林:人为干扰或经营管理不当形 成的。如林相残破型、林相老化型、结构简 单型、自然灾害型。
专业材料
25
2 封山育林
低产林(针对用材林): 因未适地适树或经营管理不当,或受自然、人为不良因素
专业材料
4
2 封山育林
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 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 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 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 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包 括:
(1)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对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实施 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使其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的一项技术措施。
两个概念
无林地
封山(沙)育林不仅作为增 加资源的造林措施,而且也 作为提高质量的育林措施
封山 育林
有林地
灌木林地
提产商森供品品提林有,林高质形属量林于
封育专对业材象料不包括未成林造林地
6
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的目的是促进进展演替
高速公路山体绿化工程技术标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二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第四章、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第五章,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措施第六章, 项目进度和措施第七章, 资源分配计划第八章,建筑设备第九章, 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第十章、有效协调绿化、土建、安装工程联建的措施第十一章、冬雨季施工措施第十二章, 总体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一节,G本项目为首个山地绿化项目,位于首个新城成渝高速北侧。
工程包括:园林、土方、绿化、水电等建设。
一、项目名称:*******山地绿化工程。
二、建设地址:*********高速公路北侧。
三、质量等级:符合国家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定要求,一次性验收合格。
四、持续时间:120 个绝对日历日。
第二节、准备的基础一、******************** 山地绿化工程招标文件。
二、******************** 山体绿化工程施工图及工程量清单。
三、国家、省和地方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建设方案及技术措施本项目为公园山地绿化工程,包括园林建设、土方开挖回填、绿化建设、水电管线安装等。
第一节土方开挖回填本项目土方工程量较大,区域较为分散。
包括土方开挖回填、沟渠土方开挖回填、石方开挖回填。
一、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填源选择及岩土试验、测量放样及工程量评审、施工场地搬迁、布署方案修订、临时排水系统设置、弃土场选择、试验段施工。
.填料源选择及土工试验:在施工前和施工期间选择填料源,按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填料进行取样,确定填料的种类、牌号、液塑限、自然密实度等详细数据,并使用重型压实。
该方法可以确定土壤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为填料的选择和压实工艺提供依据。
测量放样及工程量复核:开工前,进行现场施工测量,包括控制网的检查和复核、控制桩和标杆的增设、网格的测量和设置、截面的测量和绘制。
准确确定中心线、斜角、棱线和凹槽的位置。
施工放样时,应根据构筑物的位置,准确划定一般区、沟区等不同压实度区的界线,并标出其轮廓、工程量。
山地造林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山地造林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山地造林工程,主要是乔、灌木的种植和养护方案。
编制好施工技术方案是保证该工程能够如期保质保量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根据现场情况我们确立以下方案。
(1)施工工序划分:乔木栽植的施工工序:清理场地一定点放线一整地挖穴一选树种一运苗一种植苗木一施基肥一施保水剂一踩实一浇水一覆土、覆塑料薄膜一养护管理(2)主要施工方法定点放线放线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只绳放线法:适用地形变化较小的平缓坡地。
按图纸上已标明的或建设、监理方指定的中心线位置,放一根直线(尺绳),根据作业设计书中对造林密度的要求,沿尺绳用白灰或标桩在场地上加以标记,确定树苗栽植的具体位置,以此为基准,向左右两侧展开。
标杆放线法:根据三点一线的原理进行放样,多在地形较为规则的造林地应用该方法。
尺徒手定点放线:适用地形不规则的山坡。
按图纸上标明的或建设、监理方指定的参照物,按造林作业设计规定的株、行距,用白灰或标桩在场地上加以标记,以此方法逐步确定树苗栽植的具体位置。
网放线法:适用于具有规则的植物构图要求的设计。
先在图纸上以一定比例画出方格网,把方格网按比例定位到施工现场(多用经纬仪),再在每一个方格内按照图纸伤的相应位置进行尺绳法定点。
在标定植树点位置的同时,要对计划栽植的树种做出明显标示,并记录数量,挖穴时如发现定点标记模糊不清时重新放线标定。
复查标定放线定点后应立即复查。
不论采用何种放线法,各相邻栽植点误差,以设计书规定的株、行距为基准,平坡不大于5%,复杂山坡不大于15%。
(3)整地挖穴1)根据造林地条件,主要围绕保土蓄水、加厚土层的目标,采取工裎措施。
我们主要运用鱼鳞坑整地和穴状整地2种局部整地方式。
整地过程中应尽量保留现有灌、草植被,防止造成造林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鱼鳞坑整地鱼鳞坑为半圆形坑穴,外高内低。
鱼鳞坑规格为穴长径0.8米,短径0.6米,深0.4米,穴距2米。
小鱼鳞坑沿等高级成行,上下呈“品”字形排列。
山西省六大植树造林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造林局)

山西省六大植树造林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讨论稿)山西省林业厅二〇〇六年四月目录通道绿化工程技术标准 0第一部分通道绿化工程 0第二部分、出省口绿化工程 (3)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技术标准 (4)村镇绿化工程技术标准 (10)厂矿区绿化工程的技术要求 (11)环城林带工程技术标准 (12)铁路通道绿化技术要求 (17)通道绿化工程技术标准第一部分通道绿化工程一、工程进度安排2006年—-2007年,所有完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防护林带建设任务(全省高速公路1680公里,一级路780公里,共2400公里).2008年-—2009年完成其他等级的公路绿化.二、防护林带宽度要求高速公路两侧护网以外植树10至25排,林带宽度不小于20米;一级、二级公路两侧植树不少5排,护坡外林带宽度5—-10米;其他等级公路两侧植树3至5排,护坡外林带宽度不小于5米。
三、配置模式(一)高速公路按照路面与地平面的高度差,分三种模式:模式一:路面与地平面大致相平第一排栽植花灌木;第二排栽植常绿(针叶)树;第三层栽植硬阔叶(观赏、珍贵、长寿乔木)树种;第四层栽植(高大、速生)树种;。
模式二:路面高于地平面第一层栽植软阔叶树种;第二层栽植硬阔叶树种;第三层栽植常绿树种。
模式三:路面低于地平面第一层栽植针叶树;第二层栽植硬阔叶树种;第三层栽植软阔叶树种。
(二)一、二级公路考虑到一二级公路车辆污染严重、人畜活动频繁、成活管理较难,且生态、景观效果较差的实际情况,原则上不安排园林类(桧柏、白皮松等)常绿树种,常绿树种以乡土(侧柏、樟子松、油松、晋城和运城盆地少量雪松)为主。
配置模式根据地形不同,采用高速公路配置模式一、三.同时要求:①适宜栽植花灌木和乡土常绿树种的地段要有花灌木和乡土常绿树种的配置;②花灌木和乡土常绿树种可在路肩和护坡下配置,也可在护坡外配置;③防护林带不宜按排、安行配置的地段,可根据地形,随形就势,按片、块、星、岛式配置,但株数或者面积不少于林带的数量要求,且要尽量靠近公路,以150米以内为宜。
造林检查和森林资源调查的有关概念及技术标准

造林检查和森林资源调查的有关概念及技术标准一、造林检查造林检查最终目的是要确定合格面积,如何确定合格面积,就必须了解两个很重要的概念,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
造林当年我们检查的是造林成活率,造林满三年,我们检查的是造林保存率。
比如2013年和2014年实施的造林补贴项目,除当年检查成活率外(当年只兑现70%的补助资金),造林满三年后还要检查保存率,达到保存标准再兑现剩余的30%的补助资金,还有2003年实施的一万亩的退耕还林项目,现在我们每年都要检查保存面积。
1、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人工造林成活率等级划分标准:达到85%为合格,41%-84%为待补植,低于41%为造林失败。
2、造林保存率造林保存率是指单位面积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一)人工造林保存标准造林保存标准根据植被配置类型分别以郁闭度、覆盖度或株数保存率确定。
郁闭度是指单位面积乔木树冠投影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灌木对地表遮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株数保存率是指单位面积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具体保存标准如下:乔木林郁闭度大于等于0.2或株数保存率达到85%为保存合格;灌木林覆盖度大于等于30%或株数保存率达到85%为保存合格。
(二)人工造林保存面积成林标准乔木林:郁闭度不低于0.2 。
灌木林:覆盖度不低于30 %。
3、郁闭度(覆盖度)调查(一)郁闭度调查郁闭度采用样点、样线等方法调查.采用样点调查的,在小班内均匀设置30 一50 个样点抬头观察,统计在林冠遮盖下的样点数计算郁闭度;采用样线调查的,在小班内设置50 一100米长、5米宽的测线,或按小班对角线设置5m 宽的测线,量测树冠投影计算郁闭度。
(二)覆盖度调查采用样方、样带等方法调查。
采用样方调查的,在小班内均匀设置30 一50 个2m ×2m 的样方,调查灌木树冠投影计算覆盖率;采用样带调查的,在小班内设置50 一1 00米长、5m 宽的测线,或按小班对角线设置5m 宽的测线,量测灌木树冠投影计算覆盖度。
土石山区侧柏造林技术

土石山区侧柏造林技术土石山区侧柏(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造林技术引言土石山区是指山体由较多的岩石与土壤组成的地区,具有土壤瘠薄、矿物质丰富、水分不足等特点。
在土石山区进行造林,特别是引种侧柏造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侧柏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树种,以其耐旱、耐寒、耐贫瘠土壤的特性,在土石山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土石山区侧柏造林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步骤。
一、选择适宜的地块1. 高程:侧柏适合种植在山地中下部的中海拔地区,一般选择海拔800-1500米。
2. 坡度:山坡坡度应控制在25度以内,避免过陡的土地,以免发生土石流等灾害。
3. 土壤:侧柏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喜欢松软、湿润、疏松的壤土,重壤土等土壤质地不适合侧柏生长。
4. 水源:选择地块时应考虑到水源供给,侧柏生长需要水分充足,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可选择种植在水源丰富的沟谷处。
二、侧柏苗木选择与培育1. 选择优质种质:选择具有光照、土壤、气候适应性好的品种作为侧柏的种质,常用的有华南侧柏、桂侧柏等品种。
2. 苗木培育:选择1-2年生的健壮苗木,根部发达,树形完整,无病虫害,嫩叶翠绿。
3. 苗木处理:将横生根和病虫害苗木剪去,平整整理苗木根系,确保种植时根系具有固实结构。
三、侧柏造林技术操作步骤1. 土壤改良:清理地表垃圾,进行翻松,将土壤中的杂质、石块等清除,并适量添加腐熟有机物进行改良。
2. 土壤平整:将土壤进行均匀分布,保证整个地块土壤平整,避免出现积水现象。
3. 清除杂草:对于地块上的杂草进行除草处理,避免杂草对侧柏生长产生竞争,破坏造林效果。
4. 栽植侧柏苗木:根据选定的造林密度,进行侧柏苗木的整齐排列栽植,每株苗木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2米,栽植季节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5. 补植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死苗进行补植,保证植株的整齐性和密度。
6. 植后管理:侧柏苗木栽植后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提高苗木成活率。
石质荒山壕式整地造林技术规程

石质荒山壕式整地造林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质荒山壕式整地造林的术语和定义、整地、树种与苗木选择、造林、未成林抚育与管护、造林地生境保护、造林成效评价以及造林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坡度≤25°石质荒山壕式整地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15776-2016 造林技术规程DB23/T 507-1999 造林技术规程DB23/T 869-2004 容器育苗技术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石质荒山以砂石(包括风化石、岩石、石块)为主要母质、土层较薄、有零星植物分布的荒山。
3.2壕式整地沿等高线按照一定规格掘壕,并在壕内植苗穴客土的一种整地方式。
4 整地4.1 整地时间秋季和春季,以秋季为宜。
秋季在上冻前,春季在解冻后。
4.2 整地方法4.2.1 掘壕沿山体等高线掘壕,壕宽1.0m~1.2m,壕深0.5m~0.8m,壕间距3m~4m。
掘壕时,先将表土钩出放于壕上沿,底土及下方的石块、砂石放于壕下沿,然后表土回填壕内。
4.2.2 堆坝将掘出放于壕下沿的底土及下方的石块、砂石堆砌梯形坝,梯形坝顶宽40cm,底宽80cm,高50cm。
4.2.3 设置栽植点壕内按照间距1.0m~3.0m设置苗木栽植点。
14.2.4 客土作穴在栽植点处客土,客土类型为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腐殖土,与回填表土混合。
客土量根据造林苗木规格而定。
在栽植点处根据苗木规格挖栽植穴。
5 树种与苗木选择5.1 树种选择应选择抗旱性较强及其它抗逆性、适应性较强的树种。
主要造林树种如下:a)乔木树种:樟子松、红皮云杉、柞树、XX等。
b)灌木树种:山杏、锦鸡儿、沙棘、胡枝子、平榛等。
5.2 苗木选择裸根苗规格和质量应符合GB/T 6000-1999中附录A的规定;容器苗规格和质量应符合DB23/T 869-2004中第6章的规定;苗木处理按GB/T 15776-2016中8.5.2的规定执行。
山地造林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山地造林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山地造林是指在高山地区进行人工造林的一种方式,因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山地造林施工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山地造林的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一、前期准备1.调查勘测:对山地的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等进行全面调查勘测,明确山地造林的可行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制定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山地造林的年度计划,确定造林面积、树种、数量等,并安排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
3.准备物资:根据计划需求,准备好造林用苗木、种子、肥料、农具等物资。
二、制定施工方案1.选择树种:根据山地地貌、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云杉、柏树等。
2.确定造林方式:根据山地的地形、植被、水源等情况,确定采用何种造林方式,如直播、移栽、堆茬等。
4.制定施工进度:根据山地的气候特点,制定施工进度,尽量选择气温较低,降雨较多的适宜时期。
三、施工工艺方法1.准备工作(1)开路:在山地选择适宜施工的道路,并予以修整,保证运输工具的通行。
(2)营地建设:根据施工需要,建设临时营地,确保施工期间的生活、办公等需要。
2.确保苗木质量(1)培育苗木:提前进行苗木的培育工作,保证苗木的质量。
苗木一般选择一岁树。
应注意保护苗木,避免苗虫病害的发生。
(2)储藏苗木:苗木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需要妥善储藏,避免苗木的死亡和伤害。
3.实施造林(1)直播:将种子撒播在种植面上,然后采取措施加强覆土,保证种子的生长。
(2)移栽:将苗木移栽至预定位置,在栽植过程中,保证苗木的根系完整,并尽量减少根系伤害。
(3)堆茬:利用剪枝的树枝、树桩等废弃物堆积成小山,然后在上面种植树苗。
4.养护管理(1)浇水:根据山地的降雨情况,进行适当的浇水,保持苗木的湿润。
(2)施肥:根据山地的土壤质量和植物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促进苗木的生长。
(3)防治病虫害:定期巡查苗木,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 1、工程概况 2、工程特点 3、编制主要依据和技术标准 4、工程目标 5、本工程绿化施工的技术关键与原则 6、本公司的技术优势 7、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8、乔、灌木栽植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其措施 9、护林房、蓄水池的营建及围栏的建设 第二章 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施工计划管理 2、施工材料组织 3、劳动力及施工机械的配置 4、组织保证措施 5、技术保证措施 第三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现场总平布置 2、现场总平布置原则 第四章 各类绿化树种苗木来源安排及保障措施 1、苗商选择 2、早做计划,签订供货合同 3、植物检疫 4、保障措施 5、规格质量保障措施 第五章 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 1、劳动力投入计划安排 2、保证措施 第六章 主要机具设备及苗木进场及施工计划 1、机械设备投入计划安排 2、苗木投入计划安排 3、保证措施 第七章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2、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第八章 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技术措施 3、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4、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5、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第九章 成品保护方案 1、成品保护职责 2、注意防火 3、强化管理,加强巡逻,严防人畜破坏 第十章 雨季造林 第十一章 补植方案及措施 第十二章 养护期苗木养护方案及措施 1、乔灌木的一级管养 2、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3、应急抢险方案 4、施工和养护时水源供应困难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章 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睢宁县城北部边境古坯镇境内,距县城35公里;本标段面积约254亩。本工程的建设为发展睢宁旅游业,向外界展示睢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现代文明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为复建睢宁的历史景点,对发展睢宁的旅游业,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标段为睢宁岠山绿化工程第五标段,以混交林、季相色相变化丰富的落叶树种等为主要内容。 我公司已派出土壤、林业、绿化等多名工程师对本工程施工地段进行了考察,经认真分析研究,针对其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及生态环境等因素,同时结合我公司长期以来的造林绿化施工经验及近几年所推广的最新防护研究成果,我们总结了施工利弊因素,特此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施工组织方案。 2、工程特点 2.1工程地段地处岠山山体西北部,为多石灰岩山地,土层薄,岩石裸露度高,石砾含量多,土壤干旱贫瘠,春夏干旱严重,因此造林难度更大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是本次造林工程的工作重点。 2.2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既要想办法满足景观生态效果,同时还要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与当地的居民产生矛盾,在施工过程中尤为注意此项环节。 2.3根据我们实地考察了现场后,了解到睢宁岠山山地因年代久远,加上累遭地震、洪水、战乱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活动的破坏,山丘多为秃山,岩层裸露、环境恶化历史上大量开采的原因,形成了大量的边坡, 边坡的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同时在坡度较大或构造不良的地方,施工中还可能造成崩塌、滑坡等,更是给造林施工增加了难度。 2.4由于山体坡度较大,将水落于坡表后,极易由于重力的作用,沿坡面往下流失,造成坡体土壤缺水干旱,养分含量一般很低,同时,经过一定时期的沉降作用后,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不利于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有效运移以及肥料的协调转移,会直接影响造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这一点在春旱严重的睢宁地区山地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3、编制主要依据和技术标准 3.1睢宁县林牧渔业局编制的《睢宁县岠山绿化工程招标文件》; 3.2睢宁县林牧渔业局编制的《睢宁县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与质量管理规范》; 3.3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编制的《睢宁县岠山绿化工程第一标段作业设计书》; 3.4《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3.5《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通则》,GB/T18337.2-2001; 3.6《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3.7《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LY5141—1999; 3.8相关造林绿化常规规范要求及工程主管部门的要求; 3.9现场实际情况及有关主管部门的建议; 4、工程目标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以及本工程造林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同时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服从工程监理及建设单位的监督和技术指导,以美化景观,生态恢复,植树造林为目的,力求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5.本工程绿化施工的技术关键与原则 造林工程的优劣是本项目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要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良标准,以下几个施工环节与技术关键需要特别重视: 5.1严格按照造林管理规范和作业设计书施工,应力求地点准确,施工方案保证切实可行。 5.2项目部各个部门的统一协作能力及管理措施的完善性。 5.3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管理水平,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运行状况。 5.4把好技术质量关,保证所有的技术参数以及施工材料等都符合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 5.5以科学施工、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态度,争创优质绿化工程。 6、本公司的技术优势 6.1本公司是经江苏省建设厅批准的园林绿化二级企业,企业具有丰富的造林绿化经验,信誉有口皆碑,公司品牌知名度较高。 6.2本公司已通过IS09001和IS014001质量认证。所有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流程均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认证的要求; 6.3本公司一直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及荒山生态恢复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承建了城市园林绿化及荒山生态恢复等几十项工程,不仅具有丰富的绿化施工经验,也积累了常规与特殊条件下的养护处理与管理技术。 6.4本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梁珍海为生态学博士,是具有多年组织经验的研究员;其余的管理人员也多为园林、林业、土壤、植保、经济、机械专业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各学科齐全,人才结构合理。为完成本山地绿化工程配备了多学科管理人才。2008年我公司负责的“连云港云台山景观生态林营造工程一期”项目中的“花果山景区二标段”“花果山乡三标段”得到了建设单位的一致肯定。 6.5本公司是江苏省园林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我公司现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大型海藻与耐盐经济植物栽培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和江苏省重大成果转换项目“耐盐杨柳树产业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6.6本公司在苏北地区的“江都”“沭阳”拥有共计3000余亩的苗圃地,常年供应80余种绿化苗木,经济实力雄厚。 6.7本公司有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为本项改造工程提供有效实用的创新技术。 7、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7.1关键施工技术 本工程主要包括山头、山地段种植乔、灌木,关键施工技术是乔、灌木的栽植和养护,整体绿化施工在注重植树造林的同时,力求整体景观大气悦目。我们将严格按照作业设计书及工程主管部门的要求,通过栽植乔、灌木,利用不同树种的季节和色彩变化,达到协调周围环境,使整体景观生动活泼。 7.2种苗、基肥和辅助材料购置 我公司将选择具有种苗生产许可证、信誉好、质量优的壮苗供应商,并做好采购苗木的检验检疫。 选择信誉高、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采购基肥、保水剂、生根剂、塑料薄膜等植物物资。 7.3施工工艺 乔、灌木栽植的施工工艺 清理场地——布点放线——爆破开穴(挖穴掘坑)——砌筑鱼鳞坑(挖种植穴)——树种选择——起苗运输——种植苗木——培土填穴——施基肥——施保水剂——踩实提苗——浇水——覆土、塑料薄膜——养护管理 8、乔、灌木栽植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其措施 8.1施工准备 8.1.1施工前先对照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反复核对,搞好配合工作,发现问题,应先解决相关施工与技术问题。 8.1.2仔细落实苗木,落实劳力、材料、机具以及运输材料。 8.1.3认真勘察现场、气候、土质、水源、交通障碍物等条件。 8.2土壤改良措施 由于造林地多为岩石裸露地,土壤干旱贫瘠,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以后苗木生长,应进行土壤改良。拟选用土壤改良保水营养缓释剂,该产品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的能力。同时,它也是一种具有保水抗旱、营养缓释、促进生根和改良土壤等多项功能的抗旱保苗产品,再结合有机肥的合理使用,达到改良土壤和增强土壤肥力的目的。 8.2.1地形整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乔木栽植以前,第二次在乔木栽植以后。施工场地整地时,将树根、灰渣、砂石、砖块及混凝土块等垃圾清除,平整施工场地,保证排水畅通。 8.2.2对不适宜树木生长的土壤进行改良,更换肥沃土壤。PH值5.5—7.5间壤土。换土视地块土质实际情况进行,追加肥土的地块厚度至少为30cm深,以利于植物更好的生长。同时进行土壤沉降,利用灌水、机械压平的物理方法进行沉降,使土壤紧实。 8.2.3在平整、清理场地的同时下基肥,杀菌、防治病虫害及除杂草,措施有:将半干猪牛粪(0.8—1kg/m2),棉隆(70g/m2)或5%辛硫磷颗粒剂(6g/m2),草甘磷或百草枯(0.2—1g/m2)撒喷于土表,翻耕一致二次(20-30cm),浇水。 8.3放线、定点 8.3.1放线方法 8.3.1.1尺绳放线法:适用地形变化较小的平缓坡地。按图纸上已标明的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