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论文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好帮手”

小学音乐论文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好帮手”
小学音乐论文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好帮手”

小学音乐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好帮手”

[摘要]:怎样在高负担的教学中上好小学的音乐课,一直是一个难题。在那些条件相对艰苦、教学设备相对简陋的学校里,根本无法完成规定开设的艺术课程,更谈不上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改进,将严重影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进程,将在教育领域形成新的差别,使教育平等的规划无法落实。新课程中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的理念之一,以兴趣为代价,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那就需要寻找“好帮手”有效的实施艺术教学。鉴于此,使多媒体成为音乐课堂的“好帮手”,也就是在音乐课题中展开多媒体教学,让音乐课成为那些孩子们的最爱,是实现艺术教学手段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教学应用思考“好帮手”

音乐课是小学艺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审美活动,音乐课已经越来越被人重视,通过音乐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他们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很多小学中,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很多学生很想上音乐课,但是又不喜欢教材中的歌(乐)曲,这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讲述、反复的唠叨,缺乏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音乐塑造的形象好不容易有了抽象的了解,可到了下一节课,也许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作品还是混混浊浊,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里来,于是很多学生对音乐课都抱有了“排斥”的心理。

所以当务之急必须有优化音乐教学的“好帮手”,建立明确的教学理念:即有效地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浓厚的兴趣中和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中接受知识,唤起学生内心的艺术知觉,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来具体实施。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电教设备技术辅助课堂艺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引导,使课堂教学得以更具体的解决。无庸质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集文、图、声、画于一体,与以前的单一的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新颖的形式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把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了老师的身上,为教师引导和启发做了保证。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并逐渐成为音乐教学手段的主流之一,使之成为音乐课堂中真正为之有效的“好帮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觉的将现代电教设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现代电教技术与音乐艺术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想和理论,不断地更新观念,掌握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推动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担负起创新教育的重任。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以形象与视听结合

的形式对音乐构成全新的诠释,使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深刻的变化,从而打开孩子们学习音乐的通道,激发学习情趣,促进审美意识,提高审美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以往的音乐课,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上音乐课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聆听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的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和创造欲

在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这首乐曲里面乐器的形状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多媒体插播了乐器的演奏的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就能自然的分辨出乐器的音色,而且在丰富的画面中,学生真正直观的感受了当时运粮时的繁忙场面,并且在聆听过程中,让学生随音乐分组模拟演奏各种乐器,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学生对动态的、形象的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首先要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那优美的旋律、动心的节奏、诗化的意境,形成了音乐氛围特有的美感。随着流动的变幻的旋律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这样他们才能体味到音乐那不可阻止的魅力,才能进一步把对音乐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美的升华才会随之而生。儿童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也最能集中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具有变静为动的特点,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可以传递知识素材,给音乐课注入兴趣和活力,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虚拟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道趣味化。

我在教学上曾经尝试以层次分明、按角度顺序、动静结合的方法,再结合内容给学生讲析名著、名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歌曲《大海》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到波澜壮观的大海,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视听意境,学生们的心情也活跃起来,并且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充实丰富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边听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培养了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学生只有理解了音乐,产生了兴趣,用音乐要素去体会作品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这对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

过去在音乐课时,一般是由教师先介绍再聆听,或者边介绍边听录音范唱。然而这种方式使歌(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的讲解与乐曲的学习不能同步进行,支解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了其艺术魅力,而利用多媒体,可以消除弊端,使音乐作品塑造的形象更加鲜明。

如在欣赏《赛马》时,先描述乐曲的内容,然后播发制作好的电脑课件,在欢快激昂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太阳出来了,阳光照耀着美丽的大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