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一、三县的基本县情

县位于省东部,交界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全县共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146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万人,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7.87万亩。该县属暖温带亚湿润区,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555毫米,是一个传统的雨养农业县。,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04.7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7.13%,先后荣获“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生态小康县”等称号。

县位于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辖5镇8乡1个街道办事处,2个居委会,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2.69万人,其

中农业人口21.24万人,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3.51万亩。年平均气温8.6℃,正常年份平均降水量650mm。,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22元,森林覆盖率达到35%,曾两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县位于省东南部,地处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全县辖6镇9乡,344个村委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4.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87万人,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1.95万亩。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以蔬菜之乡、玉器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闻名于省内外,享有“中国韭菜之乡”等称誉。,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115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3.9%,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

二、三县的基本经验

三县均属山区县,境内崇山逶迤,沟壑纵横,田少山多,坡陡路窄,山区

面积都在90%以上,制约发展的因素很多,群众收入水平低于我县近一半。三县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体系和机制,真正呈现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重点突出、分批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三县均把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来抓。县按照塬区果品、山区草畜、川区果菜的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果、菜、草、畜四大特色产业。果品产业按照“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创品牌”的思路,整村整乡整区域推进,培育形成了南北部塬区优质红富士苹果、泾汭河川区优质梨、泾河南北面山特色杂果经济林、加工原料型澳洲青苹四大果带。近三年新建果园8.95万亩,全县果树经济林达到29.98万亩,果品产量18.57万吨;畜牧产业坚持健康养殖为方向,以

培育专业村、专业大户和发展集约化养殖小区为重点,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暖棚圈舍1.7万座,建成万头养牛乡9个、养殖大村35个,全县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7.62万头、35.2万口和180.3万只;蔬菜产业坚持果菜间作与扩大复种相结合、设施栽植与大田种植相结合,大力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新建蔬菜拱棚6400座,带动全县种植各类蔬菜12万亩。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县基本实现了人均1亩果,户均1亩菜、2头牛、4口猪的产业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还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泾龙”牌红富士苹果通过国家A级绿色产品认证,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品博览会金奖等6项大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回中”牌蔬菜、“陇新”牌生猪完成了名牌产品商标注册,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围绕特色产业开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建办了恒兴果汁、旭康食品、陇新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新建果品保鲜库3600座,贮藏能力达到8.6万吨,建成肉牛交易、生猪交易、果菜批发等农产品市场16个,建成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331个,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有力地带动了县域农业发展。县把以苹果为主的种植业和以肉牛、生猪为主的养殖业作为主攻方向,提出了人均一头牛、半亩果的奋斗目标。止目前,全县累计新植优质苹果4.3万亩,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规模化工程11处;建成养殖小区20个,修建温棚牛舍3844座,饲养量达到19.68万头,收入达到9200万元以上。县按照“川区抓蔬菜、山区抓洋芋、集中抓养殖、普遍抓劳务”的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片和产业带。止目前,全县种植洋芋30万亩,扶持发展养殖专业村80多个。全县注册了“盘龙”韭菜等12个蔬菜品牌,蔬菜面积达到24.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4亩,设施蔬菜8万亩,年产值达 5.8亿元,其收占农民纯收入的

41%;全县注册了“鲁班建筑”等4个劳务品牌,发展劳务基地241个,年输转劳务人员10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左右。三县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

新农住宅亮点凸现。三县新农住宅建设力度都比较大,基本采取以群众自筹为主,政府统一规划,统一配套补助基础设施的办法。县党原乡丁寨—李家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共涉及5个村、40个村民小组,2191户。示范区坚持住宅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按照“建一户小康住宅、修一栋百口圈舍、兴一项致富产业”的思路,采取“控制区域、控制特色、控制红线”的办法,统一倒兑土地,统一设计建设图纸、划拨建设庄基地、协调建设资金、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宅建设。新建具有民俗建筑风格的小康住宅211户,改建134户,示范区农民小

康住宅累计达到667户,占到总户数的30.4%。集中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累计建成温棚猪舍805栋,鸡舍387栋。县西屯乡穆村村在村庄建设上采取“五统一”(统一规划放线、统一地基兑换、统一户型设计、统一质量监管、统一配套设施)、“四自主”(报名自愿、资金自筹、工队自选、价格自定)的办法,完成投资750万元,新建文明生态家园60户,配套了沼气池、节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卫生厕所、自来水,架设输电线路2100米,开通道路3.5公里,完成了村委会、卫生所和农民活动中心工程建设。县也按照高起点定位、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建设的要求,采取整村搬迁,建成了城关镇陈门村、山丹乡车川村、四门镇三衙村等18个新农宅示范区。

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三县坚持从优化机制入手,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措施。县集中建立和完善了八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是创新组织保障机制。

县、乡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增加人员编制,加强工作力量,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指导、督查考核、评比表彰等工作,建立了完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体系。二是创新科学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县、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抓总职能,引导成立村民理事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农民群众热情参与,把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群众,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奠定了群众基础,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有机互动。三是创新规划先导机制。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导性工作来抓,结合《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规划设计院专家指导制定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公共事业发展、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五个配套规划。四是创新推进落实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包抓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县、乡领导包

抓工作责任制,将每一项重点工作细化到具体领导和相关部门,提要求、定时限,逐级靠实工作责任,形成了领导抓点示范、部门全力帮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五是创新服务指导机制。深入开展“千人学技术、万人进果园”、“千名干部助春耕”等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重心下移,深入一线,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抽调优秀干部81名,组成15个新农村建设服务队,常年驻村蹲点,面对面地给群众示范传授。组建乡镇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和信访、司法、综治、科技咨询、便民服务“五位一体”办公室,县、乡设信息站,全力为群众开展服务。六是创新资金融通机制。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提出县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意见,依靠项目资金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建办龙头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全县三年共融

通资金3.75亿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七是创新督查监督机制。对各乡(镇)和试点村工作进展情况,坚持月调度、季督查、半年观摩评比、年终综合考核。实行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和资金使用公示制度;重点项目和资金使用全面实行预决算制度、招投标制度、施工监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分阶段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督查和评价,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八是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坚持激励与考核并举,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县政府与乡镇及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靠实工作责任。坚持把新农村建设绩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实行重奖重罚,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县和县四大班子领导亲自挂帅,调研指导,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确定1名县委常委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全力抓建,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

题,健全推进机制,形成抓建合力,确保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整合项目保障投入。三县结合县情,通过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来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了“四两拨千斤”。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把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补助项目直接整合为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从项目申报开始就实现了项目资金的有效整合。县按照“项目优先向示范村安排,资金优先向示范村倾斜”的要求,在保证项目资金性质、投资方向、管理部门、管理程序、管理办法”五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全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试点工作,由县上统一组织、统一审核、统一申报,多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交通、教育、卫生、农村能源、人饮工程等项目资金,充分挖掘土地、产业、人力等资源潜力,集中物力财力,打造精品亮点,建成了党原、玉都、窑店、飞云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党原

丁寨、樊家,飞云坡头、南峪,王村墩台等新农村示范村36个,实现了资源最佳配置,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抓点示范、以点串线、扩线成面、联片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三年来,县共整合各类项目40多项,捆绑使用资金845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撑和资金保障。

三、三县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三县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经验,使大家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不仅要解决建设新农村“为了谁”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依靠谁”的问题。建设新农村,既源于实际又指导实际,既

来自群众又造福群众,既体现全面性又体现科学性。

对新农村的主要建设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通过学习和考察,我们认为新农村的主要建设内容应体现在“新产业、新农民、新村庄”等方面。一是新产业。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县的经验使我们深切感到,加强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这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最直观的体现,但更重要、更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产业,增强农民经济实力,这对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地方来讲尤为重要,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最为根本的环节,否则新农村建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开天开地莫若开心做人,藏金藏银不如藏书教子。”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科技文化知识的哺育和支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

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大计,也是当务之急。三是新村庄。村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所以,应该把村庄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之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

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着力点有了更准确的定位

第一,抓好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抓好产业规划。加速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另方面抓好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应该体现三性。一是前瞻性。要充分考虑到村庄布局的长远变化,突出中心村建设,对边远村庄和人口较少的村,按照“三连三跨”的要求规划和管理。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庄的客观实际出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

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和农村社区,防止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三是具有包容性。尊重民俗特点,注重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民居,注重农村文化传承和时代特征的结合。

第二,抓好新产业,奠定新农村发展基础。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节水增收种植业、劳务产业等,依托优势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打响农产品品牌。

第三,建设新村庄,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在搞好规划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时就势,加快农民住宅建设。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大村容镇貌的改造力度。

第四、培育新农民,改造新农村建设主体。全面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第五、发展农村经合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培育各类协会

和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资金、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规范管理。

第六、切实改善民生,全面体现新农村建设成果。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体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机制。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支农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农民负担监管体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机制。

四、对我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从宣传教育入手,统一思想认识。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刷写标语、办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和先进典型,把上级政策宣传到千

家万户,消除干部群众的思想误区,明确建设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从制定规划入手,明确建设目标。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原则,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和落实工作,特别是各试点村,要严格按规划实施,坚决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制度。在建设过程中,要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分步实施。

第三,从抓好试点入手,积极探索经验。充分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一片一模式、一村一特色、片片有亮点、村村有突破”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原则,着力抓好“八片五乡二十村”的试点工作。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总结经验,连线扩面,逐步推开。

第四,从整合项目入手,打造精品亮点。一方面要按照“项目优先向试点村安排,资金优先向试点村倾斜”的要求,

在保证项目资金性质、投资方向、管理部门、管理程序、管理办法“五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全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试点工作,由县上统一组织、统一审核、统一申报,多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交通、教育、卫生、农村能源、人饮工程等项目资金,充分挖掘土地、产业、人力等资源潜力,集中物力财力,建设好20个试点村;另一方面要严格管好用好省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力打造好三雷镇中陶村、大滩乡下泉村、收成乡中和村、昌宁乡永安村、薛百乡更名村等精品亮点。

第五,从落实政策入手,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尽快研究出台有关土地流转、投资开发、中介服务、用地用材、项目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县直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要研究制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和帮扶措施。同时,研究建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奖惩制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措施,对行动快、

效果好的试点村和农户给予奖励和扶持。

第六,从完善机制入手,形成建设合力。要加强党和政府对新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部门协作,加强社会各界的配合,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合力。县上要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与要求,制订考核措施和办法,并加强指导,定期检查督办。

关于江镇、赣州、南通、成都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正式版_1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江镇、赣州、南通、成都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正式版

关于江镇、赣州、南通、成都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关于江镇、赣州、南通、成都等市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赣州、南通、成都等地在新农村建设 方面率先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初步成 效,其中赣州、成都被国家建设部列为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最近,我们赴三 市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 一、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 情况 (一)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 赣州自去年9月开始部署启动新农村建 设,基本内容是“五新一好”,即建设新

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各个方面。 (二)南通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南通在今年年初提出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以建设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启动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富民强村、村镇规划、人居环境、文明程度和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 (三)成都市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成都去年底提出城乡一体,加快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我们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自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关键词:新农村沙上发展成就 一、“新农村”的概念 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二、“新农村”的基本要求 “新房舍”要求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 “新设施”要求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

“新环境”要求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都应按卫生标准进行建设和规划。 “新农民”要求即“四有公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新风尚”要求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实践时间及地点 时间:20**年10月2日地点:赣榆县金山镇沙上村 四、实践内容 时隔几个月我又回到了我的老家,我的老家是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县的一个小农村,响应我们县争创“百强”县的口号,我们县由于靠海,渔业发展的比较好,另外招商引资,吸引大量企业来此建厂,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也顺利的进入百强县,由于本着目的而来,以前经常在外面上学,没有多少注意,这次回来发现从我一出生住的那个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真没有注意,村子已经有了巨变,这让我更加想要了解一下这些的变化。 (1)、农村的教育在加强,传统的观念在转变。 由于退耕还林政策,农村大片的土地都种上了树木,只留了一些好的土地来种。国家还给种地的给补助。由于劳动力多了,近几年来出外打工致富的人也多了,恋家安守的人也少了。每当春节过后,成群结队的打工者络绎不绝,如今百分之八十的青年都奔走在城乡之间,不少年轻人已经融入了城市人的行列。生孩子的观念也变了,生

2020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2篇

2020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2篇 2020 Research Report 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2020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2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2、篇章2:某县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文档 篇章1:2020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XX

年6月24日至 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 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XX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 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 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 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 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 菜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城 关 镇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报 告 材料1004班 1014054105 张伟

一、调查目的 1、按照学校教育计划要求,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2、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3、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提出建议。 二、调查地点 陕西省宝鸡陇县城关镇北关村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年龄段主要在20—70岁之间,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北关村一组到五组人民。 四、调查方式 本次我们主要是以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 五、调查结果及建议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新修公路30公里,实现了村村道路畅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等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出台了《城关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

城市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

城市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 一、社区的概念、职责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随着城市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不断转移,企业的许多社会职能也逐步剥离,一部分原本由政府企业承担的城市管理、服务职能下移到社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单位群落”成为社会人,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其管理、教育、服务等职责历史性回到了社区。由此可见,社区是城市居民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城市活力所在,它已成为政权建设,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由于社区的工作领域,工作职能,工作内涵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社区居委会这个群众性自治组织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加强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居委会是载体,是基础,是保证,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居委会的任务是: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理本地区的公共事务和

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二、民政部门的工作重心 民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肩负着指导社区建设和贯彻实施社区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主旋律,本着从实际出发,调整工作思路,依靠社会合力,同心协力,搞好社区建设,形成强大的社区建设氛围,开创了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一是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云岩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鼓励辖区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形式参与社区建设,走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区委、区政府还结合我区实际,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社区建设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整合社区居委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服务加快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云岩区城市形象建设工程的意见》,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我区社区建设工作。 二是科学合理地调整原有居委会的规模。结合实际,于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08-12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一周多的时间以来,认真学习了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听取了孙立诚教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途径”的讲座;参观考察了成都、无锡两市,双流、锦江、江阴三县(市)、华西和红砂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并进行了座谈研讨。学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学文件听辅导,聚精会神,耳目一新;学先进,看典型,流连忘返,催人奋进;谈体会,讲落实,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家反映,通过这次研讨班,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新感悟,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这个班办的非常必要,非常及时,虽然时间较短,但收获很大。

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新农村”在五十年代就提出过,人们向往的是耕地不用牛、铡草不低头,点灯不用油;八十年代讲的是三转一响;九十年代讲的是住的宽敞、穿着漂亮、吃有营养。尽管“新农村”这个概念在上个世纪曾几次提出过,但这次提出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当前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探索,既源于实际又指导实际,既来自群众又造福群众,既体现全面性又体现科学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既注重发展生产力,又注重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既注重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注重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 二、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学习、考察和研讨,大家认为,新农村的主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由我委农村经济发展司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市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xxxx市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xx市概况 xx市位于xx省南部,现辖18个县(市、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83个乡镇。总人口845万,其中农业人口677.5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23万亩。3475个行政村,49139个村民小组。2004年,全市GDP达到398亿元,人均4710元,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农业增加值11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8.3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4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 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从2004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xx市于2004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县抓2-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抓好l-2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切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 [<<] [>>] --------------------------------------------------------------------------------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工作的关系,比较关注社区建设发展情况,同时对周边城区的社区进行了调研,提出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分析,提出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区的认识有待深化。第一,对社区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而当前社区行政化现象普遍。一方面,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挥为主导,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手段还不多,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业比较滞后。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工作的下移,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街道办事处绝大部分的工作都压到了社区居委会的头上,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使得社区居委会责任大,任务多,负担重,疲于应付,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此外,社区还要应对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社区各种记录、统计报表、台账有不计其数,造成了社区工作人员整天忙于填写各种报表、记录,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20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城 关 镇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报 告 材料1004班 1014054105

张伟 一、调查目的 1、按照学校教育计划要求,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2、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3、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提出建议。 二、调查地点 陕西省宝鸡陇县城关镇北关村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年龄段主要在20—70岁之间,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北关村一组到五组人民。 四、调查方式 本次我们主要是以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 五、调查结果及建议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新修公路30公里,实现了村村道路畅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农村

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等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出台了《城关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

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6月13日至14日,***街道办事处党委组织办事处班子成员、所辖各村支部书记以及我们***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一行26人,在我市山阳县、安康市平利县专题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学习考察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并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和先进经验为我所用,达到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之目的。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两县三个镇、村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学习了山阳县高坝店镇石头梁村、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和长安镇中坝村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3村新农村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并取得显著成果,初步探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基本内容 6月13日一大早,我们首先来到了山阳石头梁村,支部书记程同仓热情欢迎了我们考察团一行,并引领我们参观了该村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容村貌等情况。在座谈会上,程同仓书记详细介绍了该村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该村的经济发展、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几年来,村上不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村两委会带领群众立足建筑业

集中”,突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三大工程”,做到规划、指导、实施“三个到位”,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先行、部门联动、群众参与、资金捆绑、整体推进”总体思路,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走进包括中坝在内的每个村庄,“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特色独具的陕南徽派建筑,让山里的乡村美不胜收。在管理制度上,各地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了新农村建设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并进行定期督查兑现。 (三)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地强化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了村“两委”及农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石头梁村在计划生育方面的探讨值得各地借鉴和学习。他们村上出资购置B超等计生设备,定期对育龄妇女提供“三查”、“妇女病普查”“婚检”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这在全市尚属首创。同时,各地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

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参加者:*** 主题:浅析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 时间:寒假期间 地点:县城小区 转眼间大学生涯的第二个寒假又匆匆度过了,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管理的现状,为了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更好的与社会接轨,与专业发展相融,我利用寒假期间在本市居民小区进行了一次调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已迫在眉睫步。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社区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都市社区,此后提及的社区主要是指都市社区。这些特点要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 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有着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又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文化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 在许多人看来,物业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维修、园林绿化、保安、清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务,却忽略了物业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区文化方面。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文化开展得好与坏,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还能够综合地反映该小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及反映该小区居民的素质、精神境界和道德规范等。人们已经接受了买房子是买70年生活方式的观念,而这种生活方式直接体现于社区文化中,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反映了小区的生命力,关系到安居乐业,关系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这就是大概的建设社区文化的意义,建设社区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1.老少相结合2.大小相结合3.雅俗相结合4.远近相结合。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人都怀念以前的社区文化,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发达的社会,农业社会结构自然具有村社组织的各种特征。“中国传统社会是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富有社区色彩的社会。但这种社区色彩并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自由、独立人格基础上的现代社区的性质。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这种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区”色彩在目前城市社会中就越来越淡薄,难怪有许多人兴起“人情淡薄”的感慨。这些感觉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概括而言,就是“社区的衰落”。而这一“社区的衰落”,可以归咎三项因素: 1.都市化。城市人踏出家门,就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必须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准备。这种防御性心理机制,使人时刻精神紧张,不敢松懈,有意无意用冷漠与敌意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一种安全的距离,使人与人间不会无缘无

新农村建设典范考察报告

新农村建设典范考察报告 新农村建设典范考察报告【内容摘要】 10月9日-14日,我带队组织市政府办、规划局、国土局、建设局、城市四区政府有关人员,赴**市锦江区**乡“五朵金花“考察, 一、耳闻目睹,走近“五朵金花“,**市锦江区**乡“五朵金花“在全国很有名气,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是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五朵金花“其实就是**乡的5个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占地12平方公里,分别是红沙村的“花乡农居“、万富村的“荷塘月色“、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附马村的“东篱菊园“、江家堰村的“江家菜地“,“春有花香夏有荷,秋赏菊韵冬梅香“, 二、辨色识香,细研“五朵金花“,“五朵金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争奇斗艳,关键之处是在于依托“花产业“,融入“花文化“,突出“四化“的建设方式, (一)产业化发展, (二)景观化打造, (三)城市化建设, (四)市民化生活。

10月9日-14日,我带队组织市政府办、规划局、国土局、建设局、城市四区政府有关人员,赴**市锦江区**乡“五朵金花“考察。通过考察,大家受益匪浅,启示颇多。 一、耳闻目睹,走近“五朵金花“ **市锦江区**乡“五朵金花“在全国很有名气,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是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 “五朵金花“其实就是**乡的5个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占地12平方公里,分别是红沙村的“花乡农居“、万富村的“荷塘月色“、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附马村的“东篱菊园“、江家堰村的“江家菜地“。 “春有花香夏有荷,秋赏菊韵冬梅香“。“五朵金花“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品牌,成千上万的人群来此体验农耕生活,结伴度假、旅游、休闲和娱乐。近几年,“五朵金花“年均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左右,年产值 1、8亿元,村集体收入3583万元。 二、辨色识香,细研“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争奇斗艳,关键之处是在于依托“花产业“,融入“花文化“,突出“四化“的建设方式: (一)产业化发展。**乡充分发挥传统种植梅花、菊花、荷花的优势,围绕做大做强观光休闲农业,破解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将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开发,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格局。“花乡农居“培育花卉基地;“幸福梅林“形成梅花森林;“江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 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 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 “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 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 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 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 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 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 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 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 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 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 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 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 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 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 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 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 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 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 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 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 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 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 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 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 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综合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我市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根据市政协2011年工作安排,7月以来,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深入到市民政局、白塔区、文圣区、太子河区、宏伟区部分街道社区,对我市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集中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走访了8个街道和所属32个社区,召开有民政干部、街道主任、社区书记和主任参加的座谈会4次。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几年来,我市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推进居民自治为工作方向,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关键性措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工作目标,营造安居乐业、文明祥和、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白塔区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宏伟区成为我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社区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我市社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市下辖7个县(市)区、37个乡(镇)、24个街道、141个社区。近几年,社区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相关部门及社区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可喜成绩。 1、强化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社区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全市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民间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社区发展新格局。社区普遍建立(党委)党支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宏伟区于2008年大胆突破,在新建的龙鼎山庄新区实行了“直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为我市第一家街道社区体制改革的试点,也是全省第一家没有设置街道办事处的区政府直管社区,直管社区的模式使社区服务更加贴近民生。为解决社区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的问题,文圣区、宏伟区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在社区设立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三个组织机构,这种形式有效地整合了社区内的组织、功能、资源,理顺了社区关系,更好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工作条件明显改善 市委、市政府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发展规划,通过财政投入,部门帮扶、驻区单位共建等渠道,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城市社区基本完善了“一站四室”(社区服务站、办公室、医疗室、警务室、活动室)建设,社区公共用房总面积68000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用房面积为482平方米。其中市内5区的社区公共用房面积62000平方米,平均没个社区用房面积为534平方米。每个社区配齐了

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 近段,有幸到湖南、江西等地参观学习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其中,有靠投资、靠项目砸出的美丽乡村,也有靠群众参与、村民高度自治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美丽乡村,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整的来说,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文化贯彻始终。不管是浏阳的墙面宣传,还是江西的祠堂文化、红色文化,都有文化元素贯彻其中。各地充分挖掘当地名人、古建筑、有政治意义的地方,通过寻根、寻史、寻故事,使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加丰满,更加有内涵,提高了村民的自我归属感,激发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二、建设与环境和谐统一。在学习考察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整齐划一的街道,而是大家集思广益,根据当地的房屋、道路、田地、树木,进行的一些“奇思妙想”。譬如中洲屋场的瘦身栅栏、路旁轮胎上栽种的花草,东龙村的生态渠、石子路,大土楼村的竹制栅栏都很符合村情,都很有当地特色,并没有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水泥钢筋铸成的统一模式的城镇。 三、卫生整治情况好。在参观的点中,卫生情况都很好。一是村民高度自觉。在参观的点中,卫生维护的方式不一,有的是清洁人员长期打扫,有的是村民进行“三包”,但是根据当地村委的介绍,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大家的环境意识普遍提高,主动自觉维护家园卫生。二是垃圾处理设施齐备。除了常见的垃圾桶,

有的地方修建了漂亮的焚烧池,并专门修建了垃圾回收屋,对玻璃瓶、纸板、废旧电器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并通过奖励生活用品鼓励村民集中进行处理。三是修建了污水处理池。影响居民生活的不仅有垃圾,更有污水,特别是农村家庭养鸡、养鸭比较多的村落很有必要学习推广。 通过学习外地经验,我觉得可以抓好三项工作推进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 一、抓好农村建房管理。受老思想影响,农村建房贪多、贪大的问题比较普遍,修围墙、多占面积挤占公共资源也是普遍问题,影响整个村(居)的外形外貌和出行方便。所以,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要首抓住房管理。一是制定建房规划。每村应预留地块进行房屋建设,同时预留公共地块,在确保建房集中的前提下,不过分拥挤,有一定的公共资源空间。如公路两旁修建房屋要距道路多远,前排和后排房屋应距多远。二是限制新建住房的申报。凡不符合宅基地申请的人员坚决禁止,同时,新申报的宅基地面积应该从严控制,按照人口数量限制宅基地面积。三是制定围墙修建标准。对村居比较集中,道路狭窄的村落不推荐修建围墙,如果修建围墙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如应距道路多远,围墙应限多高。四是对废旧房屋进行集中拆除。对新申报另址修建房屋的应要求村民将老房屋拆除。同时,对长期闲置、年久失修的房屋应组织村民拆除,特别是对已经弃用、倒塌房屋的宅基地进行集中拆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