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颂》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风颂》

周卿-皆罗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濮阳457000)

摘要:《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它

含有丰富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语言优美、形象、热

烈。在诗中,雪莱歌颂了强劲的西风。表达了他想摆脱

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未来

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关键词:西风象征拟人比喻

波西比希雪莱(Per cy B y s s h e S hel l e y。1792—1822)

是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与拜伦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一提起他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脍

炙人口的抒情诗名篇《西风颂》。这首诗尤以其终句“如

果冬天已经到来,春天岂会遥远?”而著称于世。因此。

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西风颂》表面上

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实质上却是一首歌咏即将

到来的革命风暴的颂诗。它预言了旧世界的毁灭及新

时代的即将到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西风颂》的创作背景

《西风颂》的创作是和雪莱的生活、经历密切相联

的。雪莱于1792年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是男爵爵

位和一大笔财产的继承人。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有很强

的反叛意识。在校求学时。他就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

强权,甚至还写作并出版了诗集发表对战争的看法.赞

美法国大革命中的英雄。1811年.由于撰写反宗教论文

《无神论的必然性)(T h e N ec es si t y of A t l l ei sm)而被牛津

大学开除。为此,他被倔强的父亲剥夺了家产的继承

权。随后,他就参加了爱尔兰解放运动。自那以后,雪莱析

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解放运动和政治活动之中,由于雪莱大力支持劳动人民反对统治阶级统治的斗争。他的生活和个人感情都受到了英国反动阶级的严厉攻击。1818年,他带着第二任妻子永久地离开了英国。并于1819年定居于意大利。1822年,雪莱出海迎接朋友途中遭遇风暴,不幸溺死。年仅30岁。但在他最后的几年中.他仍密切关注和支持意大利及其他国家人民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雪莱出生并成长在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年月,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思想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他的大部分诗歌也是猛烈地抨击政府的独裁统治、宗教和传统的婚姻的。在他的抒情诗中.自然的一切仿佛都是活的。花草、树木、大海、山川和云层不仅被拟人化处理。而且还被赋予了灵感和精神。诗人自身也和周围的一切融合在了一起。在他看来。自然的力量就是人类的力量。《西风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西风颂》的艺术特色

1.纵观全诗。品味诗歌意境。

全诗共分五段.第一段描写西风吹起了号角(T h i ne

a zur e s i s ter of t he Spr i ng shal l bl o w her cl ar i on…)。大地上,落叶随风飘舞,像逃离巫士的魉魅,躲进了寒冬的

坟墓。第二段,诗人看到散云被从云层吹散,(就像枯叶

飞离树枝),白水和雷电的使者(就像酒神闪亮的头发)

聚集力量。倾泻而降。第三段描写海洋深处动荡不安。

海底苔藓及植物变弱、枯萎。根据雪莱对自然界观察得

出悲剧。源头是清教主义和被所谓的宗教道德所创造出来的社会习俗。它们的广泛传播使得人们真正的热情与人性被当作丑陋和罪恶而被抛弃:无爱的婚姻被颂扬;追求幸福的人被认为有罪;人性被当作叛逆和羞耻而被谴责。在这里,人的本质被推入了炼狱。人们都生活在一个看上去圣洁的谎言中。而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女主人公海丝特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说话,为人的真实情感说话。为纯洁的爱情说话。她的反抗一度震撼了教会。但是,就算是她,有着反抗和自由本性的新女性,也逃脱不了宗教无孔不人的影响,逐渐沉默了下去。不管思想如何先进,她还是在宗教道德的池塘中溺水了,无法逃脱。这样一个精神女战士,也毫无例外地在忍受着宗教道德的压迫和折磨。在这样的宗教道德下,追求幸福和人性是邪恶的。人生来就有罪。所以生命就是邪恶的。所以,生命意味着服从,而服从就是28虔诚。只有对上帝这样虔诚才能成为圣徒去天堂而且能够不朽。然而,人生来脆弱,容易被引诱.因而人的一生会被矛盾所颠覆。人会劝说自己服从这些规则但心里却抵制着。人可以放弃一切只为成为上帝的羔羊。但在期间却会赞美撒旦的自由。这体现了人的本性被残忍地压迫和扭曲着。也反映出了人本质的脆弱和人类生命的悲哀。

参考文献:

[】]N at hani e l H aw t hor ne:T he Sca r l et L e t t er.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2,第4次印刷.

[2]关涛.女性新形象——第三类女性——评<红字>中的海丝特.西安外院学报,2004.3.

[3]甘文平.惊奇的回归——<红字>中海丝特的形象演变.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7.

出的结论。正如自然学家所熟知的:海底、湖底及河底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时常受西风的影响。第四、五段作者表达了对西风无限自由的羡慕,希望能像西风一样自由地向人类传播他对未来的预言.他盼望着一个自由、公平、真实的新世界,并为新世界的诞生而鞠躬尽瘁。。。

纵观全诗.前三段诗人分别从大地、天空、海洋描写了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情景。后两段抒发了作者的渴望和信念。全诗一气呵成。气势宏大.使人仿佛置身于暴风雨的世界中,任风声肆虐,波涛翻涌,想与诗人一起大喊:“西风啊,快来吧.暴雨快下吧!风雨之后的世界将是崭新、洁净而安宁的新世界!”

2.细细品味。鉴赏艺术风格。

(1)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如H er cl ar i on O’e r t he

dr eam i ng ea r t h(Par a I.L i nel0)中,dre a m i ng ear t h形象地比喻一个新世界:梦想中的世界一定很完美,很理想。又如T he l oc ks of t he a pp r oa c h i ng s t or m(Par a I I.L i ne9)中l ocks(头发)此处指云层,即与第6行的br i ght hai r呼应又描写了暴风雨来临之时水天之际云层的状态。还有第14行中。B l ack r ai n an d f ir e and hai l w i l l burst.burs t(迸裂)一词形象地描写了大雨(B l a ck ra i n),雷电(fi r e and hai l)来得突然、狂暴。此类例子诗中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2)音韵、格律。诗歌讲究语言的乐感。分析诗歌时.语音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语音配合文字以其丰富、独特的表达手段。传递直接、间接、明了、含蓄、曲折的各种信息。还可以发出双关之语。表述言外之意。语音的文体特征诗歌中尤为明显。诗的文体形式讲究音韵和格律。《西风颂》的格律是但丁《神曲》所采用的三行诗节(T e啪R i m a)和莎士比亚十四行体(Sonnet 或译为“商籁体”)两者的混合。全诗共五章,每章十四行.由四个三行的诗节和一个双行的偶句组成。每行基本上是五音步抑扬格(i am bi c pent am et r e)韵律是abc beb cdc de d ee。诗的节奏感强。动听又上口,是它流传广久的原因之一。同时全诗五章格律一致,通篇成为衔接紧密的一个整体.使其更加优美而流畅。

除压尾韵外.诗中还使用了头韵(al l i t erat i on)。如第一节中的w i l dw es t w i nd。第二节中的w i nt r y,第三节中的w her e、w i nged、w i t hw i n.第四节中的w i t h,第五节的w i l d、w hi ch、ever yw her e(此为暗头韵110hi dden al l i t e r at i on)。围绕“西风”(W est W i nd)这个中心词。每小节都使用了与其头韵相同的词。以此渲染诗境.烘托气氛,使全诗极具音乐之美。

诗的每一行用词都含有,趴s,z,等摩擦音,产生动感。犹如风声阵阵。同时响亮的双元音l u/ai/的使用又配合表达出语意.使人感到西风的“狂暴”和“不羁”。

(3)修辞。诗歌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体,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想象是诗的灵魂。诗的语言极富想象又优美精练。诗人巧妙地使用了象征、拟人、比喻等修辞法。所成佳句可以说俯拾即是。

a.象征诗人以西风为中心描绘了一系列自然现

象,写出了树叶、流云、海洋等在西风影响下发生的变化.以此象征当时的社会现实:“枯死的树叶”(t he l e ave s dead)正是英国反动势力的象征,“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肺痨.呵.重染疫病的_群”(Y el l ow an d bl a ck an d pal e,and hec t i c r ed,Pes t i l e nce—st r i k en m uct i tudes)它们气息奄奄却又人多势众.但“有翼的种子”The w i ng ed s eeds),即不胫而走的革命思想却暗藏地下,只等“春天

的喇叭”(H er cl撕on卜一响,就将它的“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11w i t h l i vi ng hu e s and od ours pl ai n and hi l l)。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象征将自己的革命思想和浪漫情怀寓于笔端,使读者受到诗歌强烈的感召和影响。

b.拟人将事物人格化则更形象生动。雪莱将秋天大写人格化。“A ut um n’s bei ng”即“秋之生命”。将春季的西风称为“S i s t er of t he Spr i ng”即“春季的姊妹”.年轻而具魅力和生命力:“D hi vi ng s w e et buds l i ke f l o cks t o

f e e d i n ai r”嫩芽呼吸空气如羊群吃草,也就是把春风比做牧羊人。诗人给春风以生命.以有形的手轻轻挥鞭驱赶羊群。诗人又呼唤“西风”这“不羁的精灵”(W i l d spi r i t)来倾听(hea r,oh hear!)他自己的歌唱.给西风以灵性,以聆听的耳和放歌的喉,诗人大胆奇特的构思,酣畅淋漓的描绘带读者进入了诗的意境.感受到狂暴西风的呼吸.像飞云那样随风翱翔.像波浪那样在风力下喘息……

C.比喻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拟.是文学作品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诗中的比喻则更具特点。将“西风”说成“秋之生命的呼吸”(O W l d W es t W i nd,t hou br e at h of A ut u m n’s bei ng).人们似乎听到狂暴西风的巨大喘息之声。“落叶”“如同鬼魅碰上了巫师,纷纷逃避”(1i ke gh ost s

f r o m an e n c ha nt e r f l eeing):“有翼的种子”(t he w i n ged s eed s)躺在“黑暗的冬床”(dar k w i nt r y bedl“嫩芽像羊群觅食空中”(D ri vi n

g s w ee t bu ds l i ke f l oks t o f e e d i n ai0……句句鲜活奇特而生动.毕加索说画家有“第三只眼”,我们也可以说诗人有“第六感官”。因而他能感受常人所未有的感受。抒发他人所未抒发的心绪和情感.用生花妙笔写出惊人之句.令人感而慨之。

综上所述。作为十九世纪浪漫派大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的《西风颂》,充满了优美而蓬勃的幻想,精力充沛的现实刻绘,浪漫的感情、自然而浑圆的艺术.音乐及形象的美,所有这一切,无可争辩地使《西风颂》成为了世界诗歌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参考文献:

[1]雪莱.西风颂[A].王佐良.英国诗选[C].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吴翔林.英诗格律及自由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雪莱.诗辩[A].西方文论选(下编)[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步雅芸.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西风颂>意泉赏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1期.

[5]肖亚娟.《西风颂》赏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4.04期.

[6]孟宪杰.《西风颂》文体特色赏析[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8.01期.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