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特点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
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
比较重要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度的领土争议;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
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一、日本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东海划界之争。
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分歧很大,日本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并且以钓鱼岛作为基点单方面在中间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并开始对这条线采取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原则,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中心线。
2. 东海海底油气资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区域之一。
关于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划分:日本主张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表示不存在什么“中间线原则”,东海海底石油资源的划分,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所规定的大陆架原则来进行。
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钓鱼岛列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而日本却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并在上面修建灯塔等永久设施。
二、南海问题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
论文_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一个国家要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就离不开一个好的安全环境,尤其是周边安全环境。
近年来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着一定的威胁与挑战。
一.分析我国周边地理环境我国地处亚太地区中心位置,陆地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北亚相连,海上濒临西太平洋。
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海上与8个国家相邻。
就领土和海洋权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战略全局来看,周边热点潜在危机可能造成的影响,将成为我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再加之我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周边邻国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国人口众多导致社会关系复杂,社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各国奉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不相同等,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着一定威胁和挑战。
二.当前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1.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
美国的干预和影响渗透到了我国周边的大多数地区,中美关系时有变化,总是处在不断的摩擦和碰撞之中,但从长远看,中美之间的对抗将长期存在,美国对我国安全将构成长期、严重的威胁。
从美国的国家性质、战略目标、特别是两极格局终结后的政策走向来看,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脚步。
为此,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甚至唆使我周边国家与我对抗,从而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对我潜在威胁最大的国家。
2. 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目前,中日摩擦的焦点集中在四个问题上: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和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不断上升趋势。
5. 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诸多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的争议我国除与日、俄等存在领土争议外,与周边其他一些国家也存在领土、领海和海权争议,急待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护我国主权。
6. 台湾与祖国统一面临现实而严峻的挑战目前,台湾问题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引言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状况和威胁。
由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大国,其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进行概述,包括主要的安全挑战和威胁,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主要的安全挑战和威胁领土争议在我国周边地区,存在着一些领土争议问题,如东海、南海等海洋争端,以及中印边界问题等。
这些领土争端对于我国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海洋争端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包括与日本在钓鱼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议,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在南海的争议等。
这些争端导致了地区紧张局势的升级,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
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中印两国在边界地区存在着边界争议,这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尽管中印两国一直在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但边界问题依然对两国关系和地区安全构成了威胁。
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着一系列非传统安全威胁。
其中包括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海盗活动、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于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恐怖主义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恐怖组织在周边地区活动,给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带来了威胁。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情报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跨国犯罪也是一个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贩毒、人口走私、网络犯罪等问题在我国周边地区广泛存在。
这些问题不仅对地区的安全产生了影响,还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
外部干预除了上述的安全挑战和威胁,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外部干预的问题。
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我国周边地区的事务,干涉和破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这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安全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谈谈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谈谈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概况与趋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是指我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
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式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复杂多变的。
但是,对一国的安全形式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周边安全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它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其影响具有长久性。
我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有15个国家与我国领土接壤;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邻居",那就是美国,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它目前所处的"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使它和我国处在一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状态,它的触角伸到了我们的周边。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邻居多了,自然好邻居坏邻居也都有。
在周边的这些邻国中,有些国家和我们的关系很好,有些国家和我们关系很不好,有些国家也好也不好;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邻国,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邻国越多越不利。
如此看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从来就是复杂的。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中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多是军事强国,几乎都在我们旁边,或把手伸到了我们周围。
历史上这些国家中,俄罗斯、印度、越南、韩国、日本与我国发生过军事冲突,它们现在仍然是潜在的军事对手。
中国与8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尤其复杂的是我们的海洋国土,按照国际海洋法,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区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然而,在这些海洋领土中却有近150万平方公里是有争端的。
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冷战结束,为中国进一步稳定周边的和平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教案

课程
理论教学
课题(章节)
第二章第三节
主讲人
内容
分析
重点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难点来自正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性
关键
客观理性地分析和对待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威胁。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认识到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策略,妥善处理和解决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忧患意识和报国热情。
3.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教学
后记
教法设计
课堂讲授、提问互动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提纲)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
(一)我国周边环境概况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
1、邻国众多,关系错综复杂
2、边界线长,领土、领海存在争端
3、热点问题集中周边地区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趋势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中朝传统友好关系
(三)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干涉西藏问题
3、视中国为主要对手
(五)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存在南海岛礁和领海争端
(六)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问题
四、我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一)践行新战略安全观
(二)完善周边安全机制
(三)增强综合国力建设
(四)扩展安全战略视野
作业或思考题
1.周边安全环境对一国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2.长期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五)中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六)中巴战略伙伴关系
(七)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应对之策讲解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的应对之策摘要:中国是一个地处亚洲东方的陆海兼备的大国,陆地边界线、海岸线都很长,邻国众多,地缘形势复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既有“先天不足”一面,又有“后天可塑”的一面。
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周边安全环境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我国要发展经济,保持足够防御的军备水平,依托周边、搞好睦邻关系。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应对之策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和主要战略目标是“安全与发展” 。
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是中国实现发展的前提。
周边安全形势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思考应对之策很有必要。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 (一中国的“魅力”总在吸引他国“眼球” 中国地处亚洲东方,陆海兼备,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 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
陆地边界线总长2. 2万余千米,海岸线总长1. 8万千米。
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 海洋国土面积300 余万平方千米。
陆海相连,总面积达 1260万平方千米。
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长期以来,浩瀚的太平洋、漫长的陆地边界既给我国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 同时又是国家安全面临双重风险与挑战。
近代以来,西方依靠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制造出来的坚船利炮,开始从陆上和海上同时蚕食中国,中国边防和海防同时告急,导致安全危机持续不断,使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牵动着中国安全与发展的神经。
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但在整个冷战时期,社会主义的中国始终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借重和制衡的对象,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国际战略地位的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中国安全环境的险恶。
我国背陆面海,但陆与强国接壤,海有岛屿环锁,虽为陆海兼备,但陆海兼备的利益享受不够,在我国积贫积弱时甚至相反。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上升, 国际影响的扩大,源于日本、美国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现。
然而,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中国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无论在军事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有很大差距,与其说“中国威胁论”是表达了这些国家对充满活力魅力的中国的惧怕,不如说是一些人想通过散布“中国威胁论”挑动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警觉与不安。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4: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趋缓和,我 国周边环境安全 在总体上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 及综合国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5: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周边环 境面临一系列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对中国施压,采取了“制裁”和“遏制”政 策。 • 6: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得
此外:
1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正处于历史 上的最好时期。 2我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 加强。 3我国与中亚各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双方的安全和经济合作不断得到深化。
二:我国周边环境发展趋势 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挑战 和潜伏的危机
• 1、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使我国面临的战略压力增 大 • 2、美日军事战略的调整,对我国周边安全产生直 接影响 • 3、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增加了我国周边局势的动 荡因素 • 4、民族分裂主义等问题引起的西部边疆安全问题 • 5、(南海、东海)领海主权和战略资源争夺日趋 激烈,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战略 利益的形势趋于复杂
• 正确理解军民兼容的国防发展战略思想应 注意三点: • 首先,军民兼容集中反映了国防建设与 经济建设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 其次,无论是军兼民,还是民兼军,都 要有主有次。 • 再次,无论是军兼民还是民兼军,都要 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综合国力上。
By:
NJAU 生命科学学院
Thanks!!!!
★日美印俄等:公海(商船自由航行,军舰任意出入)
南海居太平洋与印度洋咽喉地带,是沟通亚、 非、欧海运交通的要冲。南海地处中国的 海防前哨,控制该处海域和岛屿,可确保 华南地区的安全和航道畅通,提高中国在 东南亚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地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确保在南海的战 略利益和主导地位,美国调整了南海政策, 加强对中国战略遏制。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简介

(二)地理因素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2.不利方面 ⑷周边热点多,安全面临着威胁
朝核问题
南海问题
台湾问题
(三)社会因素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1.有利方面 ⑴综合国力增强,为国家安全奠定了基础
综合国力世界第六位
(三)社会因素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1.有利方面 ⑵注重睦邻关系,改善我国战略环境
1.南沙争端的由来及现状 “六国七方”
(五)南海方向
1.南沙争端的由来及现状
(五)南海方向
岛屿被侵占 海域被分割 资源被掠夺
国家
岛礁
越南
27
菲律宾
8
马来西亚 9
印尼
文莱
1
海域面积 20万 41万 27 万 5万 3千
掠夺资源 打井60口 打井70口 打井110口 油田29 气田4 油田9 气田4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简介
总体和平 局部战乱 总体缓和 局部紧张 总体稳定 局部动荡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 二、主要战略方向我国安全面临的威胁 三、民族分裂对祖国统一构成严峻挑战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地理因素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3.台湾当局加强军队建设,企图“以武拒统”
陈水扁上台后 继续购买武器装备,增大抗衡大陆 实行“先制反制”、“境外决战”的方针 频繁进行军事演习
(一)“台独”分裂对祖国统一构成挑战
(一)基本概念
安全利益
国家的主权、领土和国民得到可靠的 保护,不受其他国家的武力侵犯或武 力威胁,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一)基本概念
经济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争取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政治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
周边多为发展中国家,在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与我国有较多共识。
很多国家长期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在国际舞台上一直与我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从经济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
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
中国的发展首先给周边带来机遇;周边的繁荣,也使中国从中受益。
我们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日益加强,周边正在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
从安全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周边环境历来对我国国内形势以及发展战略有直接牵动作用。
维护周边安全是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如果周边动荡,则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干扰。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雅尔塔体制终结,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性变化,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压力明显增大的困难局面,党中央及时调整我国的对外战略,明确提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积极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
” 而“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的提出,则是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中国周边外交方针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2003年10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并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指出积极促进亚洲的发展振兴与和平稳定,是中国的既定方针,“睦邻”、“安邻”和“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
——“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
——“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坚持“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是中国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亚太国家,亚太地区是我们根本利益所在地,是我们基本利益的立足点和归宿点。
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与亚洲邻国紧密相连,形成了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造就了“安危相易、
祸福相生”的利益共同体。
随着中国与亚洲国家互动关系的加强,双边的利害关联将更加密切,相互依存将不断加深。
只有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实现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利益互动,达成合作双赢的良好局面。
坚持“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也是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力争到2050年前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个开放的中国,要在开放的世界体系中实现发展战略,有赖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周边是我们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周边形势的变化以及我们同邻国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展战略的实现。
中国作出的“和平发展”的庄重承诺,表明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更希望国际局势的稳定,更希望周边环境的和睦,更希望与周边邻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坚持“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更是中国国际责任的现实体现。
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作为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肩负着重要的国际责任,最直接、最现实的国际责任,就是把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塑造好、维护好。
我们讲中国外交要有所作为,首先要在努力维护和促进亚太和平稳定上有所作为,在密切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上有所作为,在营造良好的合作与发展环境上有所作为,而决不是在亚太地区谋求当“头”,也不是谋求一国之利。
中国周边外交的所作所为,既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坦荡胸怀,又符合亚洲各国的根本利益。
当前,放眼亚洲,和平、发展、合作日益成为主流,亚洲正面临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的睦邻友好外交,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又将为亚洲和平与合作增色。
中国期盼的是与亚洲各国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同创造互惠共赢、春色满园的美好未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和“富邻” 周边外交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与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共同利益逐步扩大,我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争取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政治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
周边多为发展中国家,在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与我国有较多共识。
很多国家长期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在国际舞台上一直与我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从经济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
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
中国的发展首先给周边带来机遇;周边的繁荣,也使中国从中受益。
我们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日益加强,周边正在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
从安全上看,周边地区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周边环境历来对我国国内形势以及发展战略有直接牵动作用。
维护周边安全是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如果周边动荡,则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