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电影与戏剧——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

30CROSS-BORDER DIALOGUE跨界对话[嘉宾] 王晓鹰 田卉群 王可然 张 越[整理] 王曼茹 叶大扬电影与戏剧——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张越:对话沙龙开始之前,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到场专家,他们是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导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学者、编剧田卉群女士;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戏剧制作人王可然先生。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电影与戏剧的关系。
电影与戏剧的关系非常有趣,既像佳偶又像怨偶,总是分分合合,但在这个纠缠的过程中,都收获了各自的成长。
一、电影与戏剧的渊源张越:上一期我们聊电影与文学,电影在出现的时候,与文学毫无关系。
同样,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好像也是如此。
因为电影刚出现,在卢米埃尔的时候,它也没戏剧什么事,但是在梅里埃时代,他自己就转行去拍戏剧去了。
田卉群:电影诞生之初,它接过的是造型艺术的移情冲动的接力棒。
它想给流逝的时间涂上防腐剂,【嘉宾】王晓鹰,著名戏剧导演,导演学博士,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中央直接联系的国家级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及“新世纪杰出导演”称号;主要导演作品:话剧兰陵王《伏生》等、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音乐剧《花木兰》《花儿与号手》等、京剧《北平无战事》。
田卉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著述:《经典影片读解教程》《探寻:中国电影本土化与类型化之路》《那个洞是哪里来的:试论中国电影困境的形成及发展战略》;主要创作作品: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五》,电影《唐卡》编剧(影片获邀戛纳、上海、北京等国际电影节、巴黎中国电影节展映),剧本《司徒雷登》(获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夏衍杯创意电影剧本奖)、科幻电影剧本《灰色星球》(获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夏行杯创意电影剧本奖)。
如何区分话剧和电影的表演技巧

如何区分话剧和电影的表演技巧如何区分话剧和电影的表演技巧戏剧和电影是载体完不同的两种综合艺术形式,戏剧和中国传统的戏曲一样是属于现场的艺术,现场的魅力在于它的每一次都应该是完整的和全新的,因此戏剧表演必需每一次都保证是完整、全新和创作过程。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如何区分话剧和电影的表演技巧的知识,欢送阅读。
首先你的声音必需足够洪亮——因为戏剧最初是没有扩音设备的,它和歌剧一样,需要用肉嗓子灌场,即使后来有了天麦地麦,对于戏剧演员最根本的技术要求依然是声音。
这也是为啥同样演影视剧,焦晃的声音为什么就是比唐国强有表现力的原因所在。
焦晃是戏剧演员,几十年的舞台演出打磨出来的声音就是比唐国强立体,有穿透力。
日本舞台剧界为何把在影视作品中表演稍嫌夸张的藤原龙也称之为舞台天才,除了他的舞台感觉外,很大程度就是他的声音。
他一冒出来,还没有训练过,就已经具备了很有戏剧张力的声音表现。
当下科技越来越兴旺,舞台剧表演也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很多非戏剧培训出身的人士也敢于上台演话剧,当然这得益于小蜜蜂的普及,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听到,没有正规戏剧表演训练的演员,再怎么弩着,声音的质量和台词的清晰度也是无法和真正的戏剧演员相比。
即使同样出身科班,不同的戏剧演员在声音上也有高有低。
秦海璐的大赤包在四世同堂里抢足风头,除了角色的色彩实在出跳外,她刻意扩大声音管道,造成粗门大嗓的音色,同时以流畅利索的台词,足够撑起这份色彩。
当然,中戏的演员现在台词也越来越不咋地。
仅此一项,费雯丽在舞台上的光荣令劳奥嫉妒一说就可以休矣。
费雯丽或许在舞台上很漂亮,我见犹怜,但现场艺术不是看花瓶,你声音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费雯丽的声音不够宏亮是当时剧评公认的技术短板,甚至她自己也毫不讳言声音不能打远的弊病。
没有声音,仅靠形体、走位和漂亮就想在几十上百场的舞台演出中抢戏,那是作梦。
台词是戏剧的灵魂,你的声音压不住剧场,在客观上就已经失去了成为舞台绝对中心的可能。
谈如何看待电影与文学和戏剧的关系

谈如何看待电影与文学和戏剧的关系学号:20084011475 08级2班:赵笃华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电影的和文学及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文学是电影和戏剧的根基。
没有文学就没有电影和戏剧的存在及发展。
而戏剧是电影的前身,在舞台上的电影是戏剧为电影提供一种结构形式。
首先我们了解电影与文学的区别:1、文学是静态的,可慢慢的审视;电影是动态的,它只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象。
2、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电影艺术记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形容词。
3、文字语言要通过概阔性的理解才能到达读者;电影语言是通过感知直接到达观众。
4、文字可以表现人的内心活动;电影停留在表象,外部或表象化的内心活动。
具体分析电影和文学、戏剧的关系:一、文学是电影的根基,是优秀电影的创作源泉电影以科技为基础。
从戏剧脱胎,集成音乐美术,符合现代人直观、轻松的审美需求,诞生至今早已获得人们的认可。
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电影已经成为了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
在电影的发展历程当中,文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大量的影视作品都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电影导演最初接触到的文学剧本是由编剧用文学语言创作的。
影片中大量的人物对白和画外音也要经过文学语言的润色和锤炼。
这充分体现了电影的文学性。
二、电影是文学的延续。
凭着独特的魅力与先进的技术支持得到不断的发展,技术急速改变着千百年来的生活状态。
不断积聚的神秘能量通过两次战争释放后。
世界进入漫长的整合期。
电影也就是文学的延续了。
三、电影语言可以通过多媒体传达信息而文学语言只能通过文字表达。
电影通过多种媒体传播信息,电影语言是一种和文学语言完全不同的语言。
电影语言可以借助蒙太奇镜头组接来充分的调动时间空间,而不会破坏它的真实性。
例如,它可以从冰天雪地直接转入百花盛开,让观众去感受冬去春来的时空转换。
这种形象化的时空过渡是文学难以做到的。
文学主要依靠文字来传达信息,读者无法看到具体形象,只能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延伸。
简析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艺术特点

简析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艺术特点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开始喜欢欣赏戏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为此表演者也开始重点重视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中必须体现的艺术特点。
掌握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艺术特点不仅能够让表演者了解不同类型表演艺术的特征,还能让表演者更加了解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特点。
本文通过分析戏剧表演的艺术特点和影视表演的艺术特点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希望能够给以后的表演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标签:戏剧表演;影视表演;艺术特点一、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概念1、戏剧表演概念戏剧表演是一个统称,里面包括:戏曲、话剧等很多内容。
戏剧表演要求表演者在接到剧本的时候先分析自己表演的角色,准确把握角色的人物性格,然后在经过服装、化妆等一系列的定妆之后在整体进行排练,最终进行表演。
戏剧表演在进行的时候表演者会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肢体把情节展现出来,演员的创造过程和观众之间会有一定的同步存在。
2、影视表演概念影视表演就是表演者通过自己表情和动作的方式在镜头面前表达角色内心的感受进而展现出一种生活的艺术。
影视表演是无顺序的,主要在摄像机前面展示自己的表演。
因为影视表演在进行的时候会受到很多限制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能按照顺序一场一场的拍摄,一般都是由导演根据日程按照成本选择拍摄顺序。
另外影视表演在现场拍摄的时候都是以分镜头为主,所以影视表演在进行的时候不仅要求演员要了解剧本,还要了解导演的分镜头程序,这样才能在表演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戏剧表演的基本特征1、艺术综合性一场完整的戏剧表演是所有演员集体合作的成果。
例如:一场戏剧表演需要化妆师、灯光师、舞美、音乐师、戏剧演员等角色共同完成工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自己的工作,化妆师主要负责演员的妆容,舞美负责演员的舞蹈动作,灯光师负责表演过程中所有的燈光设置,在这些所有的角色中最重要的就是戏剧演员。
在戏剧表演进行的时候戏剧演员会通过自身的表演抒发情感,把观众吸引到剧情中。
论文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

论文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是艺术表演的两种形式,虽然它们都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但它们在表演手法、形式以及艺术表达上有着许多异同之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点。
一、表演手法在影视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声音、肢体语言以及情感表达等多种手法来展现角色形象。
由于可以利用镜头、特效、编剧等技术手段,影视演员通常需要经过细致的表演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拍摄要求和观众的视觉效果。
另外,影视演员在表演中还需要与导演、摄影师等合作,共同完成影片的制作。
而戏剧表演则更加注重演员的身体表达和强调实时呈现。
戏剧演员需要通过语言、动作、台词等手法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变化。
演员在现场表演中需要面对观众直接的视线,因此他们需要更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身体力量的发挥,以便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
二、表演形式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在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影视表演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来记录、呈现故事情节,同时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对画面进行调色、剪辑等处理,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此外,影视表演通常以影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在电影院、电视剧或网络平台上播放。
而戏剧表演则是实时的现场表演,演员和观众通过这种互动方式直接交流,演员的情感和能量会即时传达给观众,观众也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以及其他舞台元素来全身心地沉浸在戏剧故事中。
戏剧表演通常在剧场或室外进行,演员和观众能够面对面地进行互动。
三、艺术表达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在艺术表达上也有一些不同。
影视表演通过电影镜头、音乐、灯光等元素来表达情感,更注重于团队合作和技术的运用。
此外,电影和电视剧通常可以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后期制作来进行多层次的叙事和突出故事主题。
而戏剧表演更加注重舞台上演员和观众的交流和情感共鸣。
演员通过角色的台词和动作等表现形式,利用声音、视觉和情感等多种手段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戏剧作品更注重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以及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演员的表演可以更加纯粹、直接地传递戏剧的艺术内涵。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摘要:戏剧表演限制地点在舞台,表演最重要是台词,影视表演是镜头下的表演,不仅台词重要,微表情也更重要。
两种表演形式都需要分寸感。
关键词:戏剧表演;影视表演;分寸感;异同;前言: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都同属表演艺术,但在表达方式、方法又不尽相同,前者表演夸张放大,后者自然细致,作为一个演员,要掌握好两种表演的表达技巧才可能把角色演好,本文即是对两种表演艺术异同点的论术。
一、两种表演形式的表演环境与观众的构成(一)戏剧表演的表演环境与观众的构成戏剧表演的地点限制在舞台,舞台的大小对于当台戏剧是固定的,各种设施(灯、服、道、效、化)均为本戏剧表现形式,观众和演员在同一时限、同一地点,观众也是对于当代戏剧是既定的。
演员的表演是连贯的,是在封闭的舞台上一次性完成故事线,即便是分场次,也是一场戏剧一气呵成的。
观众与演员可以说是零距离的,内心感受的交流也是同时的。
(二)影视表演的表演环境与观众的构成影视表演的地点限制在镜头下,各种环境中都可以表演,各种实施相互配合均可形成视听语言,观众和演员不在同一时限及地点,观众观赏表演有随意性。
演员的表演通常不按故事线来表演,要靠后期的制作在进行艺术处理。
观众和演员的内心感受交流不在一个时段,是分裂的。
二、两种表演形式在台词上的异同(一)戏剧表演的台词特点及分寸感戏剧表演的台词具有其明显的特点,就是所谓的“戏剧腔”,戏剧表演的台词有其独到的特点,他讲究声音的穿透力和语言的恰当性,戏剧舞台的中角色的台词感觉必须与角色相符,在戏剧表演中,台词在整个表演中的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语言是展现角色特点的一大因素。
在面对跟自己本身年龄段不相符的角色时,演员本身也会通过声音的“化妆”和夸张化,来使自己更加贴近于角色。
在演员表演的同时,因为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是几乎恒定的封闭的,所以演员在表演的同时必然保证每一位观众都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在一些时候会有很多带分寸感的处理。
电视剧表演与戏剧、电影表演的同异

电视剧表演与戏剧、电影表演的同异电视表演艺术和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在创作任务的要求上应该说基本上是共同的。
那末,电视表演艺术的特点是否与戏剧、电影表演艺术有着相同之处呢?它们之间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电视表演艺术与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在其最主要的特点上应该说与戏剧、电影表演艺术是完全相同的。
这一特点就是它们都是一种“化身成角色”的艺术。
前面已经谈到无论是戏剧、电影还是电视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都是要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使之具有审美的价值。
而这一创作任务的完成则只能是通过演员自己粉墨登场,通过自己现身说法,设身处地去扮演角色,最终达到“化身成角色”这样一个途径来达到。
“化身成角色”之所以成为戏剧、电影和电视表演艺术的最为主要的特点,是由于它指出了戏剧、电影和电视表演中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矛盾:即演员是以其自身为载体,使之变为剧本中之人物,表现出另一种性格,成为另一个人物,最终以此为媒体,使观众从中领会其审美之价值。
“化身成角色”最先见诸于记载是在著名的表现派表演大师,法国演员哥格兰所写的《演员的双重人格》一文中。
他说:“‘化身成角色’这句话,按照我记忆所及,是勒梅特尔在《吕·布拉斯》中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后才第一次被采用的。
”而所谓“化身成角色”在他看来就是要“在扮演角色时总要设法剔除我个人的特征”,最终“希望是成为进入我所扮演的角色”。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论及演员的表演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演员“应该渗透到艺术作品里整个人物性格中去,连同他的身体形状、面貌、声音等等都了然于心,他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和所扮演的人物融为一体”。
这里所说的“把自己和所扮演的人物融为一体”,也完全可以理解为化身成为角色。
“化身成角色”在著名戏剧导演、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和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创作术语中被称之为“再体现”。
这是因为“再体现”一词在俄文中的原意就是“变成另外一个人”。
亦即“化身”的意思。
他认为:“一切演员——形象的创造者,毫无例外地都应该再体现和性格化。
电影和戏剧文学人物形象塑造对比探讨

电影和戏剧文学人物形象塑造对比探讨作者:潘纯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13期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的四大悲剧作家之一,莎士比亚以他独特的表现手法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呈现出了《哈姆雷特》这部世界级名著,这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近年来,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导演开始将视野投向对名著的改编与呈现,《夜宴》便是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的。
该影片一经上映,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并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1]本文将基于电影与戏剧文学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对《哈姆雷特》以及《夜宴》的剧情设置以及人物塑造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这两者所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一、电影《夜宴》与戏剧作品《哈姆雷特》的异同(一)《夜宴》与《哈姆雷特》的共同点《夜宴》是由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一部电影作品,主要灵感来源于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可以说《夜宴》是对《哈姆雷特》的改编,因此,在欣赏影片《夜宴》这部作品时,或多或少会看到《哈姆雷特》的影子。
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夜宴》与《哈姆雷特》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夜宴》中的人物形象都能够在《哈姆雷特》中找到原型,可以说完全与《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一致。
[2]比如,《夜宴》中的皇子无鸾实际上就是王子哈姆雷特的原型;《夜宴》中的皇上厉帝也正与克劳狄斯相对应;而电影中的青女与《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也是相互对应的,甚至在影片中被无辜残害而设置的冤魂情节也是出奇的相似。
另外,在影片的情节发展过程中,甚至剧情的线索都是完全依据《哈姆雷特》来设置的。
在《夜宴》中,首先是皇子离奇死亡,然后太子被紧急召回宫中,却发现母后已经改嫁他人,然后便上演了一出“戏中戏”的精彩片段,双方都想对对方予以试探,并设下了阴谋诡计展开了谋害与反谋害的智谋斗争,将自己伪装成为一个善人的形象,背地里却设下圈套去进行复仇,故事最终也以一个悲剧结尾。
[3]在这个过程中,“戏中戏”情节的设置完全与戏剧作品《哈姆雷特》相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我觉得无论是戏剧还是电影,它们的创作任务都是要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
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使之具有审美的价值。而这一创作任务的完成则只能是通过
演员自己诠释,通过自己现身说法,设身处地去扮演角色,最终达到“化身成角
色”这样一个途径来达到。
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
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
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
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
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
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电影和戏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电影是用画面来表现内容的,运用的是蒙太
奇表现手法,是“视听语言”艺术。戏剧则是运用舞台来表现内容,运用对话设
置剧情冲突,场景只能用布景来转换,舞台的空间很小,戏剧属于文学范围。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
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
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
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
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而戏剧是指通过舞台演出
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的表演。因之,又被人称为“舞
台艺术”或“演员艺术”。围绕着演员的表演,戏剧包含着文学因素、音
乐因素、美术因素、舞蹈因素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在戏剧作品
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
戏剧冲突。戏剧作品总是由一个冲突的提出、发展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的。
戏剧冲突的成功与否是戏剧的关键,所谓戏剧性正是由于戏剧冲突解决得
独特、新颖、有丰富内涵而形成的。由于受演出的时间、空间和观众的限
制,戏剧的矛盾冲突应当更集中、更简练、更尖锐的反应现实生活中的矛
盾的冲突。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追求的是舞台表演美,而电影表演中演员追求的则是画
面造型之中的镜头美。突破舞台局限的首要因素是摄像机和摄影机,由此而产生
了它的纪实的特性,以及蒙太奇、再造时空和运动的画面。摄像机和摄影机是屏
幕和银幕造型中极为重要的元素,具有一种独特的创造力,它们的参与就成为电
影表演美学中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由于考虑到与观众的距离,不可避免的要有适当
的夸张甚至是变形,而且在服装与化装上都十分张、并以变形的方式来表现生活
的特征。而在电影的拍摄中,摄像机与摄影机则突破了舞台的封闭性与观众固定
的视角,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拍摄演员的表演。它不仅可以把演员放在极远的背景
上,也可以非常近距离把演员的某——部位如面部、眼睛、手和脚等拍成特写。
由于摄像机与摄影机诚实地记录下镜头前的一切,所以它也就会无情地暴露
出缺陷,能够识别出年龄,使一切虚假的东西都一览无余。但是,另一方面,摄
像机和摄影机也可以制造出骗局。例如可以选择适当的方位和角度来美化或丑化
被拍摄的人与物体;利用光学镜头的不同性能和胶片感光乳剂的化学性质,可以
使被摄的物体变形;演员正常的行走或跑动,经过加工,可以变成快速的动作或
是慢动作。
戏剧的假定性与电影的真实性戏曲和电影都属于表演(表现)艺术。不同的是
戏曲属于写意艺术,表演上用程式来刻画和表现人物的感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电影属于写实艺术,表演上以体验观察生活来表现人物,要求尽量真实而又不失
艺术地来反映生活。电影重在体验,要求剧中人与演员能融为一体;而传统戏曲则
注重形式美,演员通常游离于剧中人与自我之间。
我认为,戏剧的中心是人,是演员。演出开始时,作品的创作者,即导演,
物化演员的人,被完全隐去。人在舞台上顿时活过来,搅乱周围的空气,台上台
下所有人被卷入一个共时的情景。因为是共时的,所以对于观众和演员而言,时
间都是无法感知的。 而电影的观众则与电影中的情景保持距离,因此时间的持
续得以浮现。同时,距离感形成,则使得直接与观众对话的人成了导演,而不需
要像戏剧那样必经现场表演这一中间环节。静物化地处理人,这则是电影技术本
身的逻辑要求。
姚莎莎
经济092
096215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