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
论俄罗斯东正教历史影响

论俄罗斯东正教历史影响【摘要】俄罗斯东正教作为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宗教,对俄罗斯政治、文化、社会、教育以及国家认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东正教在俄罗斯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塑造了俄罗斯独特的东正教文化。
东正教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体现在政治与宗教的紧密联系,影响了政治决策和统治者的合法性。
在文化领域,东正教为俄罗斯传统文化提供了精神支柱,并影响了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的发展。
在社会方面,东正教规范了俄罗斯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育方面,东正教为俄罗斯的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最终,俄罗斯东正教在塑造俄罗斯国家和民族认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东正教文化传承和发展至今。
【关键词】俄罗斯东正教、起源、传播、历史影响、政治、文化、社会、教育、国家认同、深远影响、塑造、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发展。
1. 引言1.1 俄罗斯东正教的起源俄罗斯东正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88年,当时基辅公主奥尔加成为基督徒,使基辅罗斯正式接受了基督教。
而这种基督教信仰正是源自于东正教,即由拜占庭帝国传播而来的基督教教派。
东正教的传播者是拜占庭的传教士,在他们的努力下,东正教逐渐在基辅罗斯以及周边地区传播开来。
东正教在俄罗斯的传播过程中,受到了当地原始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俄罗斯东正教传统。
这种传统在俄罗斯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俄罗斯的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俄罗斯东正教的起源不仅标志着俄罗斯社会的宗教改革,也奠定了俄罗斯东正教在国家认同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俄罗斯东正教的起源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在宗教信仰上的联系,也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东正教在俄罗斯的传播东正教在俄罗斯的传播可以追溯到10世纪,当时基督教传入基辅罗斯。
在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并将其宣布为国教。
随后,基督教开始在俄罗斯各地传播,东正教成为俄罗斯人民的主要信仰。
论俄罗斯东正教历史影响

论俄罗斯东正教历史影响东正教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它对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它对俄罗斯社会的影响。
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当时基督教传入了这一地区。
它成为了俄罗斯人民的信仰,也成为了俄罗斯政治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世纪时期,东正教成为了俄罗斯公认的官方宗教。
这一地位的确立有助于俄罗斯形成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身份。
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政治方面。
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俄罗斯通过东正教与拜占庭帝国和其他基督教国家保持了联系,这一点对俄罗斯的政治独立性至关重要。
东正教对俄罗斯统一的形成和巩固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莫斯科大公国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东正教的捍卫者,在东正教的名义下,他们反对外来的入侵者,扩展了自己的领土,最终建立了俄罗斯帝国。
除了影响俄罗斯的政治演变,东正教还对俄罗斯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正教艺术和建筑风格成为了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的许多教堂和修道院都采用了拜占庭式的建筑风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
东正教的艺术作品通常以宗教题材为主,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对信仰的热爱和对上帝的敬畏之情。
东正教对俄罗斯的礼仪和传统也有很大的影响。
教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它在婚姻、葬礼等仪式中的参与。
东正教的传统节日如复活节和圣诞节也成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和节日不仅是宗教仪式,也是俄罗斯文化和民族认同的体现。
东正教也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苏联时期,宗教受到了政府的限制和迫害。
许多教堂被关闭,传教士被迫离开,宗教信仰受到了压制。
东正教在苏联的政策变化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如今它仍然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塑造了俄罗斯的政治和文化身份,并为俄罗斯的统一和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正教的艺术、建筑风格和传统节日也成为了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正教教堂建筑与艺术风格的审美价值研究

东正教教堂建筑与艺术风格的审美价值研究东正教教堂是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们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东正教教堂建筑及其艺术风格的审美价值,并分析其对当代建筑与艺术的启示与影响。
一、传统东正教教堂建筑的特点传统东正教教堂建筑在结构、布局和装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建筑结构的特殊性。
东正教教堂通常呈现出拜占庭式或俄罗斯传统木结构的形式,这些结构给人以庄严而坚韧的感觉。
其次是建筑布局的独特性。
东正教教堂一般由拜占庭式的中央穹顶和代表耶稣、圣母和圣人的圆顶组成,形成了“直指天堂”的美感。
此外,东正教教堂的内部通常被绘满壁画和壁毯,以展现丰富的宗教故事和图像。
二、东正教教堂艺术风格的审美价值东正教教堂的艺术风格融汇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拜占庭艺术和俄罗斯民俗艺术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在审美上具有以下价值:1. 融合多元文化的美感魅力东正教教堂建筑和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融合了不同文化的元素。
古希腊罗马的柱廊与半圆形穹顶、拜占庭艺术的艺术装饰与线条、俄罗斯传统木结构的建筑形态等元素在东正教教堂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种文化融合赋予了东正教教堂建筑独特的美感魅力,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建筑师的青睐。
2. 体现宗教与信仰的尊严东正教教堂建筑和艺术风格承载了丰富的宗教与信仰内涵。
其装饰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都以宗教故事和图像为主题,体现了人们对于神性的崇拜和尊敬。
严谨的结构和精美的装饰都表达了对于宗教与信仰的尊严与庄严,这使得东正教教堂在审美上具有一种超越常规的崇高感。
3. 彰显空间与光线的美学东正教教堂的建筑结构和布局设计注重空间感和光线的利用,为人们带来一种追求升华与超越的美学体验。
圆顶的设计使空间产生向上的延伸感,给人一种豪迈、无限的力量感;而壁画和壁毯的运用,则通过光线的反射和透射,营造出神秘、古老的氛围,使人沉浸于艺术的熏陶之中。
三、东正教教堂建筑与艺术风格对当代的启示与影响东正教教堂建筑与艺术风格对当代的建筑与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影响。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 乐峰 东正教从拜占廷帝国传入俄罗斯后,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适应俄罗斯的国情,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这些新特点表现为俄东正教与多神教的混合;俄东正教重视对圣徒、干尸和圣像的崇拜;俄东正教的排他性和不宽容;俄东正教的依附性;俄东正教的传教术等。
关键词:俄罗斯 东正教 多神教 传教术 作者乐峰,192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一、俄罗斯东正教与多神教的混合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出于政治的需要,将拜占廷的东方正教引入基辅罗斯,他首先受洗入教,而后命令所有基辅罗斯人入教。
由于“罗斯受洗”不是出于人民的自觉自愿,多数基辅居民对“受洗”存有疑虑或恐惧。
因此,接受东正教只是一种表面形式。
原来居民信仰的多神教经过改头换面后保存了下来,由此,便出现了“双重信仰”,说明罗斯人在其基督教化以后几百年间宗教意识的状况①。
东正教传入罗斯后,罗斯人民对它慢慢适应习惯了,新的圣像、十字架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后在民族的传统中确立了下来,成为大多数人的东正教信仰。
但是,当时在人们的观念中,不仅在老百姓,就连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头脑中,仍然没有放弃对多神教神祇的崇拜。
在人们的意识和生活中,新旧两种宗教密切的互相交织在一起,旧的多神教成为新的东正教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教会历史家伽利可夫斯基认为:罗斯人虽然已经受洗,但仍然崇拜和祭祀风神、太阳神、雷神、火神、畜神以及山妖、夜叉和吸血鬼……②东正教认为神圣的善恶神(天使、圣徒、魔鬼等)就是多神教的神灵们(山神、太阳神、山妖、林妖等);在东正教徒看来,上帝的三位一体等于三个神住在一起;东正教把多神教的神的名字换成东正教的神的名字,如:泊伦(雷神)变为伊里亚(传教士),维列斯(畜神)变为弗拉西(圣徒)。
东正教与多神教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们既相信善恶两种本原,又认为恶神具有巨大的力量。
一些恶神在多神教中所扮演的角色,同魔鬼在东正教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什① 参见И.А.克雷维列夫:《宗教史》,第1卷,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57年俄文版,第344页。
东正教简介

● 东正教的实体通称正教会(东正教会),全称正统天主教会。象征1世纪到11世纪的基督教会及 整体风格,融合了耶路撒冷、安条克、亚历山大港、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罗马五大原始的自 治教会。随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与国教化,君士坦丁堡成为帝国政教合一的“新罗马”首 都教会,以及整个基督教的首都教会。罗马帝国衰落和解体后,依独立政权组建的独立教会概念 诞生。
● 君士坦丁死后,帝国再次分裂。355年,东罗马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流放罗马主教理伯略,拥立斐理斯二 世,但遭到罗马市民的反抗。斐理斯被赶走,理伯略复位。东部帝国与西部教会的宗教权争端加剧。381年, 狄奥多西一世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第二次大公会议,亚历山大港主教提摩太、安条克主教默理多、大主教那他 略及其继任圣额我略 ·那西盎主议,150名东方议员参议。会后,帝国境内留存的阿里乌斯派则遭到举国迫害。 正统的基督教义确立。
新罗马教会
● 448年,君士坦丁堡的地方会议判定单性论为异端教义。449年,亚历山大港主教圣道高[Saint Dioscorus] 劝服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在以弗所召开第四次大公会议,道高主议,130人参议。会上,主张耶稣神人 融合的单性论教义合法化,得以与双性论共存。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梵为盎被处以流刑。后罗马主教利奥一世 称之为以弗所的强盗会议,判处无效。
● 公元3世纪,随着基督徒在不同文化地区的发展壮大,正统教会内部的思想逐渐多元化,而针对谁 是正统信仰、谁是异端信仰的判定,则进一步加剧。公元313年,西方正帝君士坦丁一世与东方 正帝李锡尼颁布《米兰敕令》,基督徒这一在罗马帝国境内流传近300年的民间信仰全面合法化。 后君士坦丁击败李锡尼统一帝国,成为唯一合法的罗马帝国皇帝。
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

简述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与天主教、基督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目前也是第二大教派。
“正教”在希腊语中是正统的意思,因此东正教也称为正教会或正统教会。
十世纪以前俄罗斯的主要宗教是本土的多神教,直到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才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俄罗斯的基督教化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
也就是在长期的与本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思想意识,改变了俄罗斯,培育了俄罗斯人的宗教性。
1997年的《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更是强调了“东正教在俄罗斯历史上、俄罗斯精神和文化形成于发张中的特殊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出东正教对俄罗斯的文化、艺术、生活甚至是政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东正教是俄罗斯人精神文化之源。
俄罗斯文字的形成是由东正教会的传入为前提产生的。
东正教的传播要求很多神职人员,因此他们支持开办大量的学校,虽然主要目的是培养为完成圣礼的神甫,但客观上这些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俄罗斯著名作家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理等,都把很深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感写到他们的作品中。
俄罗斯绘画的起源与基础来自于东正教拜占庭风格的俄罗斯古典绘画艺术,随着东正教的传入,俄罗斯掌握了拜占庭的艺术风格和画技。
在俄罗斯东正教的文化中,绘画成为人类与神沟通的媒介,这就给宗教绘画赋予了崇高的境界。
东正教不但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石建筑艺术的发展。
俄罗斯的建筑艺术在10-11世纪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宗教成为俄罗斯建筑艺术发展的动力因素。
还有音乐剧《圣母俄罗斯》就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示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生活的影响。
在接受东正教后,俄罗斯人了解了“罪孽”的概念,禁止了祭祀、贩卖奴隶、限制奴役,使得他们成为最具品格的民族,在现实生活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
俄罗斯独立以来东正教不断拓展势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在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已有一千余年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已有一千余年,它已完全融入这个宗教文化氛围异常浓烈的民族之中。
自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确定拜占庭正教(东正教)为国教后,在一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东正教已成为国家的精神主宰。
总体来看,俄罗斯的政教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曲折的发展阶段:传入之初至沙俄末期的“政教一体”时期;十月革命胜利至苏联解体的“政教对立”时期;俄罗斯独立至今的“政教默契协作”时期。
一、“政教一体”时期十月革命之前是“政教一体”时期。
弗拉基米尔大公之所以选择东正教作为国家统一的宗教,主要是出于现实和政治上的考虑:拜占庭正教从一开始就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对维护帝王的统治发挥着巨大作用。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教权与皇权之间也曾存在斗争。
东正教试图保持对世俗君主政权相对的独立性,甚至一度想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但遭到专制皇权的强烈压制,使教会逐渐变得驯服。
特别是彼得大帝时期,当局从体制入手,进一步调整政教关系,削弱教会的经济实力,使其完全依附于政权。
政教一体的国家体制明显强化:沙皇既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又是东正教会最高首领;教会的全部活动都必须按照沙皇旨意进行;建立由沙皇政府管辖的最高宗教事务局,在此任职的神职人员应宣誓效忠沙皇等等。
从此,皇权把教会紧紧控制于股掌之中。
二、“政教对立”时期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共产主义成为苏联共产党整个社会的唯一信仰,在思想上,无神论占据了统治地位,当局进行广泛的反宗教和无神论宣传,不仅结束了政教合一的历史,使东正教丧失了在意识形态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宗教被看作是腐蚀人民意志的精神鸦片,遭到唾弃和打击,从此进入“政教对立”时期。
苏联建国后先后通过了《俄罗斯各族人民宣言》、《关于教会同国家分离和学校同教会分离》等一系列法令,没收了教会和修道院的土地;禁止教会干预国家事务;“废除任何民族的和一切民族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等等,使教会遭到沉重打击。
斯大林执政时期,宗教政策又出现重大失误,教会的处境更加艰难:1929-1930年关闭了696座教堂,1931年炸毁了莫斯科基督教主大教堂;许多教士和神职人员无端受到审讯和镇压;40年代还制造了大批无教堂村、区、州,如在俄联邦有25个州没有一座教堂。
论俄罗斯东正教历史影响

论俄罗斯东正教历史影响东正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教派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圣保罗时期。
东正教的历史对俄罗斯有着深远的影响,影响体现在宗教、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
东正教的历史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公元10世纪,基督教传入俄罗斯,并且成为国教。
东正教对俄罗斯人民的信仰和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正教着重强调独一无二的上帝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人们对神秘和仪式的崇拜上。
东正教教堂是俄罗斯村庄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每天都会去教堂祈祷、参加礼拜和举行其他宗教活动。
这种对东正教的信仰与俄罗斯传统和文化深深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俄罗斯特有的宗教风格。
东正教的历史对俄罗斯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东正教信仰对艺术、建筑和文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方面,东正教的图标艺术和壁画艺术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艺术遗产之一。
这些艺术作品精美而细致,表现了东正教的宗教观念和美学理念。
在建筑方面,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它是俄罗斯东正教建筑的代表之一。
在文学方面,有许多经典的东正教文学作品,比如《俄狄浦斯王》和《今日的圣经》等,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东正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
东正教的历史对俄罗斯的政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世纪,东正教和俄罗斯主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凯旋门、宗教节日和国家仪式等政治象征都与东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俄罗斯的君主们也经常通过东正教的仪式和权威来巩固其统治。
尤其是在沙皇政权时期,东正教的教会和官方圣像成为了国家权力的象征,东正教教会也在政治和社会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东正教的历史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宗教、文化和政治等方面。
俄罗斯的东正教信仰是其独特的宗教特色之一,塑造了俄罗斯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俄罗斯的艺术、建筑和文学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展现了俄罗斯独特的文化面貌。
东正教在俄罗斯政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统一和权威性的象征。
俄罗斯东正教的历史对国家和人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正教
东正教
东正教
我国的俄罗斯族,其生活习俗、服装等,基本上与苏联的俄罗斯族相同。
在宗教信仰上,也大多信仰东正教。
东正教亦称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
基督教产生后不久,逐渐分化为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
东正教
我国的俄罗斯族,其生活习俗、服装等,基本上与苏联的俄罗斯族相同。
在宗教信仰上,也大多信仰东正教。
东正教亦称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
基督教产生后不久,逐渐分化为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派。
1405年,东西两派
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大部分东派教会自称“正教”,意即保有正统教义的正宗教会。
俄罗斯东正教会成立于十一世纪,为东正教的一部分。
俄罗斯东正教传入新疆约在十八世纪后期。
到十月革命时,东正教的传教士已在乌鲁木齐、伊犁、塔城、阿勒泰、喀什等地都设有教堂,登记注册的华籍教徒有一万多人。
十月革命前后,又有更多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进入新疆。
据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调查,新疆俄罗斯族的东正教共有5个教派:
(一)正教派
DYCMS_info_next
正教派是俄罗斯东正教正统派,俄罗斯人绝大多数人信奉这一教派。
十七世纪俄罗斯正教会在沙皇的主使下进行宗教改革,依希腊正教方式,修改经文和宗教仪式,划“十”字时要求3个手指,而不再用2个手指,圣像依照希腊式样来绘画等。
改革受到各地教会的反对。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再次进行改革,宣布正教为国教,大部分俄罗斯人都信奉了改革后的正教。
中国的俄罗斯主要信奉这一教派,
信徒约占俄罗斯族总人口80%以上,此派在新疆,只有神父和教堂,没有教会组织派,教规也较宽。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苏联全俄大主教派来木拉德金诺夫斯基神父到伊犁,负责正教的教务活动。
该派在伊宁市有个教堂,教堂里原有圣母玛利亚像和大铜钟。
此外,霍城,特克斯、塔城、新源、阿勒泰、布尔津等县也有小教堂。
(二)巴布提斯特派
巴布提斯特派是正教派的反对派之一,又称洗礼派。
该派于十九世纪在俄国建立。
主张小孩入教不洗礼,成年人入教才洗礼,由其他教派转入的也应重新洗礼。
该派有教会组织,对教徒要求较严。
(三)皮提吉夏特尼克派
此派即五十日派,也是正教派的反对派之一。
其教仪、仪式等均与巴布提斯特派相近,但教规更严,对外严守秘密,念经时狂声怪叫。
此派于1937年在伊犁正式建立教会组织。
1938年因内部意见分歧,分化成两派。
一派有信徒180多人,以罗克节夫为首;另一派有80多人,以特卡力
为首。
此派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多去了澳大利亚。
(四)苏包特塔克派
苏包特塔克派意为“星期六派”,也是正教派的反对派之一。
其教义是采用耶稣降生前的旧教义(犹太教义),相信耶稣第二次降临,不做恶事,不抵抗敌人,以星期六为星期日。
此派于1943年在伊犁组成教会,有教徒21人。
在伊宁市有教堂,做礼拜的时间为星期二、五下午和星期六的早、晚。
DYCMS_info_next
(五)吉尔加克派
此派亦称旧礼仪派或旧教派,中国称其教徒为吉尔加克人。
此派是十七世纪俄罗斯东正教改革时分裂出来的教派。
它不接受宗教改革,主张保持宗教旧礼仪,故称“旧礼仪派”。
现在,俄罗斯族东正教徒已不分什么教派。
“ 文化大革命”期间,东正教堂大多被废。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不少地方重建或整修了东正教堂。
现在,新疆
的乌鲁木齐、伊宁、塔城和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等地,都有俄罗斯族建造的教堂。
伊宁市的东正教堂建筑华丽,设备齐全,供奉着珍贵的圣母像。
悬挂着八百余斤的大铜钟,是新疆俄罗斯族的宗教中心。
现在,中国俄罗斯族可以自由地在教堂作礼拜,以及举行洗礼和婚礼了。
中国俄罗斯族在东正的教义、教规、节日等与国外的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