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社会历史的主体PPT模版教学(高中政治)1-PPT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共23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共23张PPT)教育课件
①“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包括交响乐、舞蹈、越剧、 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 式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此次演出由著名导演张艺谋亲自执导,演出节目共9
个:《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梁祝》、 《高山流水》、《天鹅湖》、《月光》、《我和我的 祖国》、《难忘茉莉花》、《欢乐颂》,这些艺术作 品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试问:
这天下,那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那一片庄稼不是人们栽,哪一间房屋 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人民造,哪一件商品不是人民产......没有人 民群众,何来天下!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还直接创造 了精神财富。书籍、影视、文艺作品、科学技术等,无一不是人民的杰作!
从古至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 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完成导学案P87知识体系梳理
2 固学案:P43——1、2、3、4、5
P44——1、2、3
凡 事都 是 多棱 镜 ,不 同 的角 度 会看 到 不同 的 结果 。 若能 把 一些 事 看淡 了 ,就 会 有个 好 心境 , 若把 很 多事 看开 了 ,就 会 有个 好 心情 。 让聚 散 离合 犹 如月 缺 月圆 那 样寻 常 ,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共29张PPT)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共29张PPT)

点拨拓展
区别
二者对“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 (最根本的区别)
二者对“谁是历史的创 造者”这一问题的回答 不同
唯物主义历史观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能 动作用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 动作用,但强调这种推动作用不 起决定性作用,它必须通过广大 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为什么都要坚持 “人民至上”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目标展示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自主学习提纲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 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唯心主义历史观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出现 各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认为人的思想、主观意志是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特别强调伟大人物的思想和 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者对“人类社会有没 有自身的客观规律”这 一问题的回答不同
认为社会历史领域同自然界一样, 认为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 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生产力和 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 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 堆积 的基本规律
抗日英雄杨靖 抗洪英雄
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 抗疫英雄钟南山

高中政治必修配套课件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中政治必修配套课件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二页,共18页。
一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哲学依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fāzhǎn)。 (2)内容。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fāzhǎn)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第三页,共18页。
一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相信人民群众(qúnzhòng)自己解放自己。知识点二。人民群众 (qúnzhòng)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的关系。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 (qúnzhòng)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第二框 社会历史(lìshǐ)的主体
第一页,共18页。
--11-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知识目标 (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qúnzhònglùxiàn)的基本内容。 (2)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分析、说明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qúnzhònglùxiàn)。 2.能力目标 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培养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qúnzhònglùxiàn)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qúnzhònglùxiàn),自觉站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第八页,共18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第九页,共18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 5.3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共21张PPT)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  5.3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共21张PPT)

2.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这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个人总会对社会
新知导入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注定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春节,疫情的突然降临把每一位国 人牢牢地锁在了家中束缚了匆忙的离去的脚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无疑我们 是恐惧和害怕的,铺天盖地的疫情报告、疫情分析让我们毛骨悚然。 “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或许生活中的事情总是那么的奇怪,疫情的爆发无 疑是可怕的,可偏偏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总是有那么一群真正的勇士向其宣 战,总是有那么一群又一群可爱的人在为守护人民的安全而冲在危险的最前沿。 如果没有这些守护者,此次疫情能如此迅速地阻止蔓延吗?
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
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生产发 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思考: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是什么?
劳动群众
人民 群众
全体 公民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理解)P65-67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B.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 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人民群众推动改革 实现社会变革的。 C.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 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思考: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有关知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P66
注意: 人民群众是一 个历史范畴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5张PPT)
第三,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第四,在我国,人民群众包括--------
(政治生活中的“人民”)
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劳动群众
人全

体 公
群民

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这种 说法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点拨
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观点错误。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同步精练
【典例1】(2021·浙江高考真题)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电视
剧《石头开花》用10个故事向观众展示: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
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并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
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生动地说明,人民群众是( A )
①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 群众路线的。(12分)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 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12分)
答案: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 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①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 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②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 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 02 主。 03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核心考点
4.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何者是第一性(根本区 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 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
同步精练
【典例2】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 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 《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 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党 生命线和根
群 众
本工作路线

线
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 就无从谈起。
力党 量的 在根 人基 民在
人 民 、 血 脉 在 人 民 、
2.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要求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 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 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课堂小结:全面理解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地位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方法
群众
观点 基本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
内容
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地位 群众 路线 基本
内容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
➢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强调社会历 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 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对人民群众的认识
(1)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 们,既包括普通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产 力
创造和改变
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的
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 史进步和发展。
进步和发展
课堂小结: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原 理及方法论
【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优质课件6: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高中政治必修4优质课件6: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探究三: 陈毅
材料一:“ 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 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人民提 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 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战争取得胜利后, 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 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 出来的。” 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 个解放区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
3、人民群众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探究二: 材料一:《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西游记》等名著, 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材料二: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 地。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曾使中国农 民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结果是饭越吃越 少,人越过越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 坐牢的危险,偷偷摸摸将土地承包到自己 家里种植,搞起了“包产到户”。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就在18位农民手中起步了。
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探究一: 他们都在做什么?如果少了他们会怎么样?
他们都在做什么?如果少了他们会怎么样?
看人间,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 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 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 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思考: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什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