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手法治疗 100例
推拿配合中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因搬抬重物不慎将腰扭伤 , 当天下午腰部疼痛 , 3天腰疼 第
伴右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 查体 , 腰椎右侧弯脊柱生理 凸明显
变直 , 向病侧侧弯时疼痛加剧 , 活动受限。腰 3 5 — 椎体棘突 旁压痛明显 , 并放射到右侧小腿后外缘及足跟部。C T扫描 查 腰 : 4 5 间盘 突 出 。经 用按 摩 , 引 理疗 治 疗 ,0天 腰 椎 牵 2 后痊愈 , 以正常工作。随访无复发。 可 5 讨论与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是 由于在要椎 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
3 治 疗结 果
者几天。经 C , R诊 断为 6 例 , T MI 5 其余根据 临床与体征明 确诊断 , 的是单侧 肢体放射性 的酸 、 、 , 的是双侧 有 胀 痛 有
性的活动功能严重障碍 ,主要症状与体征 ,脊柱侧弯 , 腰 痛, 下肢放射痛 , 关节活动受限 , 腿抬高试验 3。 以下 。 0
引力( 4 ~ 0 g 约 0 6k) 使患者感觉腰及下肢症状消失。 用手掌或
掌根推揉侧腰部 , 重揉患侧腰部, 特别是压痛点, 然后用拇指
或肘尖部拨压腰部压痛点 ,再增加牵引力至患者能够忍受 为度( 6 ~0 g用两手叠掌 以手根部闪按腰 4 5椎棘 突 约 0 8k) , ~ 间 隙 或腰 椎 间盘 突 出 的相 应 部位 数 次 ,停 留 3mi 松解 0 n先
有效 , 往往还在 于施用力的方 向与作用部位的准确法 。 22 牵引方法: . 让患者俯卧在单引床上, 将胸背部和两下肢
分别裹 以棉垫, 用厚布带 固定 于牵 引床两端, 然后用螺杆牵 拉两端至腰和下肢, 症状 自觉基本缓解( 牵引力约 2 ~ 8 g 0 4 k) ,
三步法治疗腰突症

腰部肌肉毛细血管随之损伤 , 毛细血管断裂后 , 血液 溢 出血管处 , 伤处瘀血凝聚 . 出现肿胀疼痛不能转 侧, 髓核虽 回位 , 腰伤点处仍有刺痛现象。 2 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动 . 脉血管 , 随之静脉瘀血引起毛细管逆流 . 使神经根发 生水肿 , 可持续一段时间 , 这是在解除压迫后腰臀部 疼 痛不减 的主要 因素之 一 。 3 .由于腰椎 间盘 纤维 环 破裂 后 释放 出如乳 酸 、 氢离子及神经根周围局部炎性反应所释放 , 缓激肽 组织胺前列腺素等有害物质的刺激 , 即使解除髓核 对神经根的压迫也可引起腰臀部 的疼痛。 为了使瘀血消散 , 水肿吸收 , 无菌性炎症解除 , 可采取中药外治疗法效果理想方 1 急消膏( : 外敷) 处
中, 承山, 阴陵泉 , 足三里 , 三阴交 , 涌泉。
4 . 患者俯卧位两手抱住床头 。 第一助手护住患 者腋下两肋 , 向头部方向用力 , 固定住患者上半身。 第二三两助手分别握住患者两踝部 。 为牵引作好准 备。 此时嘱患者医生喊 12 3 3 、 、 的 时患者要深吸气 , 用力大声 咳嗽 , 目的是让患者腹 内压增高 , 施术步 骤: 让二 、 三助手同时牵引下肢 。 力量由七成 、 八成 、
三步法治疗腰突症
刘 耀 元
辽宁省抚顺市腰脱骨伤整复按摩院 (13 0 14 0 )
关键词 腰 突症 按摩治疗 三步法
临床 中腰椎 间盘突出症 的诱发因素有很多 。 但 最根本的因素还是退行性变 。 近年来据专家研究发
现腰 问盘的退变从 2 0多岁起就开始 。0岁时间盘 3 的退变已到了很 明显的程度。此时在组织学方面可 见软骨板的柱状排列生长层消失 , 其关节逐渐钙化 , 并伴有骨形成和血管侵入髓核 由婴儿时期 的胶冻状 逐渐脱水纤维化 , 脊索细胞退化坏死 , 成人时逐渐变 成纤维软骨组织 , 为了适应增加体重和外力作用 , 间 盘的纤维退变表现为胶原纤维增粗并 出现细小裂 隙, 随退变进程逐增宽。 若在代应力和旋转应力的反 复叠压下 , 可造成纤维环撕裂 , 发生髓核突出。髓核 突出以后 , 就会直接压迫它相对应的神经根 , 压力越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按摩手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按摩手法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5-10-14T16:30:00.873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作者:郑云广[导读] 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北京对照组使用仰卧位盆骨牵引法,在牵引床上患者仰卧,屈膝屈髋后在床上平放双脚,腰部需紧贴于床。
郑云广(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摘要】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采用按摩手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45例采用仰卧位盆骨牵引法,观察组45例基于对照组采用按摩手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2.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按摩手法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腰痛症状,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手法;牵引【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24-02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现代医学名,祖国医学将其纳入痹症、腰痛范畴,其诱发原因为退变、外伤等,致使腰椎间盘髓核突出与纤维环破裂,对神经根产生压迫或刺激后表现为腰腿痛症状[1]。
当前治疗方法较多,比如牵引、针灸、按摩等。
本文为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采用按摩手法的临床效果,选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45例采用仰卧位盆骨牵引法,观察组45例基于对照组采用按摩手法。
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为24至67岁,平均(47.3±7.5)岁。
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为23至68岁,平均(48.6±7.1)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腰椎间盘突出症英文名称: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定义: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骨伤科疾病(二级学科);筋伤(三级学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所以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症”范畴。
目录基本概述临床表现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心理康复治疗•预防•保健•注意事项•并发症•图书信息基本概述解释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腰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象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间盘突出。
由于脊髓由间盘的后方经过,当突出的间盘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或大小便失禁、甚至引起瘫痪时,就称为腰间盘突出症。
简介早在1764年Contugno曾描述过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综合症状。
1857年Virchow报告一例,1896年Kocher发现因外伤所致的一例腰椎间盘脱出症。
1911年Middleton 和Teacher报告了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而致死的一例。
同年Good-Thwait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的关系。
1928-1929年Schmorl等腰椎间盘退性形变和腰椎间盘突出有关。
1934年Mixter,Barr报告于手术切除脱出的腰椎间盘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老中医8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偏方

老中医8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偏方腰椎间盘突出症注意事项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前提为椎间盘的退变和外伤,故预防重点在于避免椎间盘生理退变情况下的损伤,注意劳动保护,改善劳动姿势避免长久弯腰和过度负重,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注意加强腰背肌的功能煅炼,加强对椎间盘的保护。
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注意卧硬板床休息,避免卧软床,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缓解突出物对脊髓、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以利局部炎症的吸收,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加强腰背部的保护,佩戴护腰,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煅炼。
3.病情较轻者经适当休息或按摩即可恢复。
重症者,应去医院请医生手术治疗。
↓《方1.》↓艾叶杜仲泡足汤【组成】艾叶60克,杜仲、白芍、续断、黄芪、桑寄生、牛膝、红花、伸筋草、肉苁蓉各30克。
【做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共放入锅中,加入3000毫升水,煎至1000毫升,滤去渣滓,留药汁备用。
【用法】待药液稍凉后,将双足放入其中,浸泡30分钟。
每日1次,每剂可洗3天。
【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2.》↓羌活萆薢牛膝酒【组成】萆薢、牛膝各100克,附子、杜仲、桂心各30克,桑寄生60克,独活、羌活各15克,白酒2000毫升。
【做法】将上述所有药材洗净后,风干,研成碎末,混合均匀后装入布袋中,系好,放入白酒中浸泡10天,注意要密封保存。
【用法】每日饭前1小盅,温服。
【功效】用于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3.》↓杜仲骨碎补方【组成】杜仲20克,山楂10克,骨碎补、小茴香各3克。
【做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1小时,加入米酒1汤匙。
【用法】每日1剂。
【功效】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4.》↓全蝎、土鳖、乌梢蛇、穿山甲各9g,地龙20g。
急性期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恢复期用散剂,将5味药物共研细末。
每次3g,每日2次,用白酒送服。
↓《方5.》↓活瘀舒筋汤【组成】桂枝15g,赤芍15g,丹参15g,元胡10g,当归10g,鸡血藤15g,伸筋草15g,刘寄奴15g,续断15g,桑寄生15g,王不留行15g,川乌6g,草乌6g【制用法】1日1剂,上药加水煎煮2次,取药汁混合后,每日分2次口服,若患侧酸麻胀痛,游走不定加防风10g,羌活10g,片姜黄10g;麻胀酸楚重着、口黏不渴加防己10g,木瓜10g,独活10g;酸胀冷痛甚,川乌、草乌加至10g;麻木刺痛加土元10g,丹参加至30g,元胡加至15g。
按摩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按摩 牵 引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孙 文 龙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是 临床按 摩 的常见 病 、 多发 病 ,
以 2 ~4 0 0岁 的青 、 年最 为 多见 , 具 有发 病 急 、 壮 且 病
程 长 、 复 发 的特 点 , 易 男性 多 于 女性 。笔 者通 过 2 0
多年 临床经验 , 认为 以按 摩手 法 为主 , 合牵 引等综 结
1 临床 资料与 方法 11 资料 本组 8 . 5例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患 者 中, 男 性 5 3例 , 性 3 女 2例 , 做 过 C 得 到 临 床 明 确 诊 均 T, 断 。其 中 , 年龄 最 大 者 7 0岁 , 龄 最 小 者 1 年 6岁 , 平 均 年龄 4 3岁 ; 程 最 长 者 1 病 7年 , 短者 2天 ; 般 最 一
重而变化 。
参 考 文 献
[ ] 朱 安 善 . 性 肝 病 患 者 红 细 胞 分 布 宽 度 变化 的 观 察 [] 上 海 医 1 慢 J.
学检 验 杂 志 , 0 0 9 ( ) 1 8 2 0 , 9 2 : 1
[] 赵 颖 , 军 , 宝 珍 . 2 魏 杨 肝病 患者 血 液 检 查 五 项 指 标 变化 的 临 床 意 作 者 单 位 : 龙 江省 齐 齐 哈 尔 市 中 心血 站 ( 立 新 、 维 平 ) 黑 史 孙
3 2 从 检测 结 果 看 出 , V 和 MC . HC HC 两组 值 , 肝 硬化 组 和对 照组 大 致 相 同 , 明 肝 硬化 病 人 的单个 说
红细 胞体 积没有 发生 变化 , 小与 健康 人 相 近 , 大 每升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1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1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作者:刘小卫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20期[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 10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治愈841例,显效148例,好转95例,无效16例,治愈率达76.45%,总有效率达89.91%。
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可循序渐进的使粘连组织得到松懈,进一步兴奋神经,促进患处血液循环,使突出的椎间盘部分或全部得以还纳,疼痛迅速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腰间盘突出症;中医正骨[中图分类号] R27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0-84-0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病变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而后在患者负重或者不恰当的脊柱运动的情况下,导致腰椎间盘进一步损伤,可为急性或者慢性,致使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相邻的神经根,引起一系列周围神经症状及表现,多为急慢性的腰腿疼痛[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老年人及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更容易患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以腰痛和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性疼痛为主,治疗上非重症患者均可采用保守的药物以及手法治疗。
笔者通过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 100例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以减轻腰椎内组织的机械受压情况,改善腰间盘局部循环,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 10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673例,女427例;年龄17~69岁,平均(37.5±16.1)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3 d;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疼痛症状都能够在卧床休息后得到缓解,但是长时间的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又再次加重,其中9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42例病情严重,行走困难。
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疗法(附210例报告)

1 2 诊 断依 据 : 问盘突 出症 2 0例均有 C . 腰 1 T扫描为诊 断标 准 。分类 : 出型 1 2例 , 膨 0 单侧 型 9 5例 , 双侧 型 1 3例 ; 出 突 程度 : 隐藏型 1 2 , 出型 4 例 , 6例 突 6 破裂型 2例。
平 氧洗剂是根据 我院I 临床应用 多年的验方 , 经科学 方法 提取制备 的纯 中药制剂 , 具有消炎杀菌 、 杀虫 、 湿 、 燥 去腐 、 止 痒之功效 , 用于治疗妇女各种原因引起的外 阴瘙痒 红肿等病 症, 效果 良好 , 现介绍如下 。
1 处 方 组 成
验, 吸取上 述供 试品溶 液 5 l 对照 药材溶液 2 l对 照品溶 u ,, ,, u
・
例; 用药 3 后外 阴瘙痒及灼热感 减轻 , d 续治 4 d 上述症状 ~7 。 消失 , 局部 红 肿基 本 消失 , 阴道 清 洁度 Ⅲ度转 为 Ⅱ度 占 1 4
例; 用药 3 后 , 阴瘙痒未减 , d 外 阴道 清洁度仍 为 Ⅲ度 占3例 。
6 小 结
平氧洗剂组 方合理 , 效确切 , 用 中未 见不 良反应 发 疗 应 生, 而且 配制简单 , 价廉 易得 。
并 乙醚液 , 加碳 酸氢 钠饱 和溶 液 5 , ml振摇 。 取 乙醚液 , 分 挥
干, 残渣加 乙醚 l 使 溶解 , ml 作为供试 品溶液 。另取 蛇床子 对照药 材 0 5 .g加冰 醋 酸—— 乙醇 ( : ) 液 lr , 13 溶 Or 浸渍 2 d 4 小时 , 滤过 , 滤液 挥干 , 滤液加 水 5 l 溶解 , 供试 品溶液 m使 按 制备方法制成蛇 床子对照药材溶 液。再 取蛇床子 素对 照品 , 加 甲醇制成 每 l 含 2 g的溶 液 , ml r n 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 色谱法(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药典) 0 0年版一部 附录 VI ) 《 20 B 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手法治疗
100例
发表时间:
2016-05-05T11:33:03.28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12期 作者: 吴君华 舒金堂
[导读] 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腿疼痛剧烈,腰及下肢功能受限,甚至卧床不起,行走需要拐杖,生活不能自理。现将近五年来我科
收治的100例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吴君华 舒金堂
湖北省京山县中医院 湖北 京山 431899
摘要: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50 例。对照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治疗。两组治疗均以一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
组总有效率为
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手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腰椎间
盘突出症;手法治疗;针刺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纤维环破裂症,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为骨伤科、康复科临床常见病。重
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腿疼痛剧烈,腰及下肢功能受限,甚至卧床不起,行走需要拐杖,生活不能自理。现将近五年来我科收治的
100
例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治疗100例,均为我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支持。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
50
例。治疗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1-56岁,平均39.4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55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者10天,
最长者
25年,平均2.5年,平均治疗次数 58 次。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要点
1
、腰痛合并下肢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肢体麻木,咳嗽打喷嚏会增加腹压,可使疼痛加重。
2
、腰椎生理曲线(改变如患椎间隙位置关系的异常):腰椎呈现侧弯、平直、后突的形态,具有某些方向的活动受限。
3
、触诊可发现患椎棘突偏歪,棘上韧带剥离,两侧腰肌张力不等,椎旁有压痛和放射痛。
4
、下肢感觉和腱反射异常,病程久者可有下肢发凉,肌肉萎缩等。
5
、直腿抬高试验、拇趾背伸试验、屈颈试验、腰部叩击试验均为阳性。
6
、腰椎CT或MRI提示椎间盘位置改变。
3
、治疗方法
3
、1 治疗组
以手法治疗为主,介绍如下
一、常规手法
1
、病人俯卧位,医者站于其旁,用手掌揉腰骶部(以患侧为主)3-5遍,同时用肘部在腰骶部做拨筋法、按压法3-5遍,重点按压肾
俞、志室、大肠腧、椎旁痛点。
2
、医者用手掌在髋部做揉法,在下肢后侧做揉拿法各 3-5遍,然后用拇指分拨梨状肌走行部位的痛点3-5遍,再点环跳、殷门、委
中、昆仑等穴。
3
、病人侧卧位(患侧在上),医者用双手拇指,在患侧腰肌,做揉拨法3-5遍,重点按压志室、腰眼穴和椎旁痛点;用肘部揉拨髋部
梨状肌走行部,按压居髎、环跳
3-5遍当按压椎旁痛点时,如指力达不到,可使用手枪式按摩器,按压时令患者患腿屈膝、屈髋至最大限
度,再令其缓慢伸直,并稍后伸,重复
3-5遍。在屈膝屈髋的同时,按腰椎痛点之手做小幅度的上下拨按,病人有明显的酸、麻、痛感,可
立即使下肢感到轻松。
4
、病人仰卧位,医者站其旁,用双手在下肢前外侧,做揉拿法3-5遍,再用拇指点足三里、阳陵泉、丘墟等穴。
二、对症手法 1、腰椎侧弯者用腰椎旋转推扳法(以左侧为例):病人端坐于方凳或者按摩床上,医者站于其后,一助手在前面固定
病人右下肢,病人右手搭于左肩,医者左手扳住病人的右肘上端,医者右手根顶住侧弯之处,使病人自动向左侧推扳,此时可听到响声,
即可得到矫正。
2
、腰椎后凸畸形者:病人俯卧位,医者站于其旁,两手掌重叠按腰椎后突之高处,令病人深吸气,当呼气时,医者有节律的用力向
下按压,可重复
3-5遍。也可在助手配合下进行,方法是:病人双手扳住床头,两助手分别握于病人的踝关节处,并向远端牵拉,在牵拉的
同时,医者使用上述的按压法。
3
、腰椎棘突偏歪者用坐式定位旋转法(以左侧为例):病人端坐于方凳或按摩床上,医者坐其后方用右手拇指按棘突的左侧,向右
侧用力,左手自病人左腋下穿过,握住病人右手腕部,令病人腰部向左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并稍前趋,此时,医者左手顺势向左后方用力
牵拉,腰椎即可发出响声。如效果不佳还可用同法施于对侧。
4
、腰椎间隙狭窄者用坐式牵引法:病人端坐于方凳上,医者站于其后,用双手从病人腋下穿过,十指交叉抱于胸前,左右摇动腰
部,待病人放松时,猛然向后上方牵拉,此时病人腰部有牵引感,并发出响声。
5
、伴有骶髂关节错位者,①向后错位者用坐式旋转复位法(以左侧为例):病人端坐于方凳或按摩床上,助手坐于其后,用左手的
掌根固定向后移位的髂骨,右手扳住髂前上棘向后用力,与左手呈相反方向用力,医者站于病人右侧,令病人躯干施向左侧,医者右手按
住病人左肩前部,左手握住病人右手腕部,向远端牵拉与右手呈相反方向用力,当旋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做快速的推拉动作,此时,骶髂
关节可闻及复位的响声。②向前错位者用仰卧旋转复位法(以左侧为例):病人仰卧位,医者站于其右侧,用右手掌根按于左髂前上棘之
高处,以固定骨盆,左手扳住病人左肩后部,令躯干旋向右侧,两手呈相反方向用力,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用力推扳,此时闻及骶
髂关节复位的响声。
6
、直腿抬高受限者:①牵拉腰疼痛者:临床可见病人直腿抬高时,如有腰椎 4-5 间盘突出,常可影响到大肠俞、关元俞一带疼痛,
故此在腹部相应位置约在天枢穴下一寸处,寻取痛点,用拇指按压,再配合点带脉穴,捏拿腓肠肌下方,即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并可使下
肢抬高角度明显增大。②牵拉髋疼痛者:直腿抬高疼痛多数伴有梨状肌损伤致使周围组织粘连,刺激坐骨神经而产生疼痛,通常可采用屈
髋屈膝挤压法使梨状肌受到牵拉,使粘连得以剥离,以左侧为例,令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其左侧,令病人下肢屈髋屈膝至最大限度,医
者左手握于足踝部,右手扶于膝关节上,两手同时向对侧肩部用力挤压,使髋关节产生屈曲及内收的动作,偶而也可听到响声。可反复做
2
-3 遍。然后再点按冲门、阳陵泉、悬钟穴。③牵拉臀后侧疼痛者(约承扶穴一带,以左侧为例):病人仰卧屈膝屈髋90°,医者站于左
侧,用拇指按于坐骨结节的下方相当承扶穴一带的痛点处,助手站于右侧,左手扶于膝关节上方,右手托于踝关节后方,两手密切配合,
做髋关节的屈伸运动,幅度不宜过大,当活动
3-4 次后,猛然向斜上方(L45°)牵拉,同时,医者用力顶按痛点处,此法重复2-3遍,
对直腿抬高受限有明显的作用。
7
、小腿外侧麻木者:除上述常规手法治疗外,应重点在小腿外侧麻木区做弹拨法,重推法,再点按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丘墟等
穴。
8
、下肢肌肉萎缩者:下肢肌肉萎缩多表现在臀肌及腓肠肌,股四头肌萎缩者少见。在治疗中,多采用局部揉法、拿法、拍打法,以
舒筋活血,增强肌力。
3
、2 对照组
针刺治疗选穴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穴为主,选取腰部夹脊2-5、八髎、肾俞、气海俞、秩边、环跳、阿是穴为主穴;配
穴为:太阳经:殷门、委中、承山;少阳经:阳陵泉、阳交、绝骨。按疼痛放射部位取穴,腰臀部穴进针后使针感下传,但不宜多次重
复,以免损伤神经,诸穴予泻法,持续行针数分钟后出针。
两组治疗均以一周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4
、治疗效果
4
、1疗效标准(1)
显效:腰腿痛消失,脊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腰腿痛明显减轻,劳累或弯腰时仍有痛感;无效:腰腿痛无减轻,活动无改善。
4
、2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00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26 16 8 84*
对照组 50 9 21 20 60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5
、体会
腰椎间突出症,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临床上均会出现脊柱曲度变直、后突侧弯、斜髋等畸形。在治疗过程中,要着眼于矫正畸形,
纠正解剖位置异常,从而使腰痛及下肢疼痛症状得以缓解,腰部和下肢的功能障碍得以恢复。本病的治疗,并非突出物的还纳,而是在按
摩手法的作用下,纠正小关节椎间隙等解剖位置的异常,减少黄韧带肥厚,侧隐窝狭窄及其邻近组织对神经根的卡压,剥离粘连,消炎镇
痛临床实践证明,此按摩手法对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还是很有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