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药理学膜片钳技术原理

广州药理学膜片钳技术原理

广州药理学膜片钳技术,也称为离子通道钳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细胞膜的电流和电压的实验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微电极(一种非常细的电极)将电流和电压测量与细胞刺激、光照和其他刺激相结合,以研究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生命科学研究。

广州药理学膜片钳技术原理基于两种类型的电流- 漏电流和容积电流,这些电流与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有关。该技术将一个非常细的电极放置在细胞膜上,此时另一个电极作为地线连接在溶液中。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类型的离子通道,不同的离子通道通透不同种类的离子,从而产生电流。这个微小的电流可以用来获取离子通道的信息,包括通道开合状态、离子通道的电荷、阈值等,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广州药理学膜片钳技术可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药理学、神经元和疾病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不同类型和直径的钳子,以及自动化的记录系统,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研究需求。

膜片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膜片钳的发展和应用 1.背景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元,细胞外围有一层薄膜,彼此分离又互相联系,细胞间与细胞内的通信、信号传递依靠其膜上的离子通道来进行,离子和离子通道是细胞兴奋性的基础,亦是产生生物电的基础。生物电信号通常是用电学或电子学的方法进行测量。早期多采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作胞内记录,近年来逐渐被膜片钳所取代,这项技术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了解生物膜离子单通道“开启”和“关闭”的门控动力学及各种不同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和选择性等膜信息提供了最直接的手段。 膜片钳记录(patch clamp recording)是利用玻璃微电极吸引封接面积仅为几个um2的细胞膜片,在10-12A水平,记录单个或几个通道的离子电流,已达到当今电子测量的极限。此技术广泛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的测量和细胞分泌、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科学、脑科学、植物细胞的生殖生理等领域的研究。从而点燃了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的生命之火,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膜片钳技术简介 2.1 基本原理和记录方法 电压钳(V oltage-clamp)是由英国学者Huxley和Katz最先应用的[1]。其实质是通过负反馈微电流放大器在兴奋性细胞膜上外加电流,保持细胞跨膜电位不变,并迅速控制其数值,以观察在不同膜电位条件下膜电流的情况。膜电流的改变反映了膜电阻和膜电容的变化,因此电压钳可用来研究整个细胞膜或一大块细胞膜上所有离子通道的活动,但该技术由于在细胞内插人两根电扳,对细胞损伤很大,在小细胞中难以实现,又因细胞形态复杂,很难保持细胞膜各处生物特性的一致,而逐渐被膜片钳所取代。 膜片钳技术(patch-clamp)是在电压钳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新技术,与电压钳的主要区别有二:一是钳制膜电位的方法不同;二是电位固定的细胞膜面积不同,即所研究的离子通道数目不同。与电压钳一样,膜片钳也是利用负反馈电子线路,将微电板尖端所吸附的一个至几个平方微米的细胞膜电位固定在一定水平,观察流过通道的离子电流。其实现膜电位固定的关键是在玻璃微电极尖端边缘与细胞膜之间形成高阻封接,使电极尖开口处与相接的细胞膜小区域(膜片)形成无论是从机械上还是电学上都极为紧密地封接,从而可反映细胞上单一(或多数)离子通道的分子活动[2]。1976年,德国科学家Neher和Sakmann首先用此技术对蛙胸皮肌细胞膜上的己酰胆碱受体通道进行了研究,记录出了量值在皮安级(10-12 A)的微弱电流[3,4]。1981年,经Hamill等[5]后人的进一步完善,其电流测量灵敏度已达1pA,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达10 us和1 um。 随着膜片钳技术的出现,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1)细胞吸附式(cell-attached patch)将两次拉制后,经热抛光的微管电极置于清洁的细胞膜表面, 形成高阻封接,在细胞膜表面隔离出一小片膜,即通过微管电极对膜片进行电压钳制,从而测量膜电流。 (2)内面向外模式(inside-out patch)高阻封接形成后,将微管电极轻轻提起,使其与细胞分离,电极端形成密封小泡,在空气中短暂暴露几秒钟后,小泡破裂再回到溶液中,使小泡的外半部分破裂即得。

膜片钳技术原理与基本操作

膜片钳技术原理与基本操作 1976 年Neher 和Sakmann 建立了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这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上单一的或多数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1981 年Hamill, Neher 等人又对膜片钳实验方法和电子线路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当今广泛应用的膜片钳实验技术。该技术可应用于许多细胞系的研究,也是目前唯一可记录一个蛋白分子电活动的方法,膜片钳技术和克隆技术并驾齐驱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前进动力,这一伟大的贡献,使Neher 和Sakmann 获得1991 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一、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 用一个尖端直径在1.5~3.0μm 的玻璃微电极接触细胞膜表面,通过负压吸引使电极尖端与细胞膜之间形成千兆欧姆以上的阻抗封接,此时电极尖端下的细胞膜小区域(膜片,patch)与其周围在电学上分隔,在此基础上固定(钳制,Clamp)电位,对此膜片上的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进行监测及记录。 基本的仪器设备有膜片钳放大器、计算机、倒置显微镜、示波器、双步电极拉制器、三轴液压显微操纵器、屏蔽防震实验台、恒温标本灌流槽、玻璃微电极研磨器。膜片钳放大器是离子单通道测定和全细胞记录的关键设备,具有高灵敏度、高增益、低噪音及高输入阻抗。膜片钳放大器是通过单根电极对细胞或膜片进行钳制的同时记录离子流经通道所产生的电流。膜片钳放大器的核心部分是以运算放大器和反馈电阻构成的电流-电压(I-V)转换器,运算放大器作为电压控制器自动控制,使钳制电位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二、操作步骤 1.膜片钳微电极制作 (1) 玻璃毛细管的选择:有二种玻璃类型,一是软质的苏打玻璃,另一是硬质的硼硅酸盐玻璃。软质玻璃在拉制和抛光成弹头形尖端时锥度陡直,可降低电极的串联电阻,对膜片钳的全细胞记录模式很有利;硬质玻璃的噪声低,在单通道记录时多选用。玻璃毛细管的直径应符合电极支架的规格,一般外部直径在 1.1~1.2mm。内径1mm。 (2) 电极的拉制:分二步拉制。第一部是使玻璃管中间拉长成一窄细状,第二次拉制窄细部位断成二根,其尖端直径一般在1~5μm,充入电极内液后电极电阻在1~5MΩ为宜。调节第一步和第二步拉制时加热线圈的电流强度,即可得到所需要的电极尖端直径。电极必须保持干净,应现用现拉制。 (3) 涂硅酮树酯:记录单通道电流时,为了克服热噪声、封接阻抗噪声及电极浸入溶液产生的浮游电容性噪声,需要在电极尖颈部(距离微电极尖端50mm)的表面薄薄地涂一层硅酮树酯(sylgard),它具有疏水性、与玻璃交融密切、非导

膜片钳技术SOP

膜片钳技术SOP 关键词:膜片钳 目的: 研究膜片上几个甚至一个离子通道的电流,对单个离子通道在各种电位状态及每种电位状态下对产生电流的离子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来反映细胞膜上离子通道活动,为研究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关系提供关于生物电特性的新资料。基本原理: 膜片钳制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是对一块单独的细胞膜片(或整个细胞)的电位进行钳制的一项电生理技术。 通过对膜电位的钳制可以观察通过离子通道的电流,膜片钳放大器正是通过维持电压的恒定而测出这种电流。运用膜片钳技术记到的最小电流可达到pA级(10-12 A)。膜片钳的本质属于电压钳范畴,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采用经典的负反馈放大技术作电压固定,但改用细胞外微吸管作电极,将微电极管尖端与细胞膜表面接触,经负压抽吸,形成具极高阻抗的紧密封接,其电阻值高达10-100千欧(即GΩ=109Ω)。只有在这种封接存在时,通过膜电极引导记录的电流才是通过该膜的离子通道电流。 膜片钳技术原理示意图 Rs是膜片阻抗相串联的局部串联电阻(输入阻抗),Rseal是封接阻抗。Rs通常为1~5MΩ,如果Rseal高达10GΩ(1010Ω)以上时,IP/I=Rseal/(Rs+ Rseal)-1。此Ip可为在I-V转换器(点线)内的高阻抗负反馈电阻(Rf)的电压降而被检测出。

药品和试剂: 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选择不同的药品和试剂。 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 ①屏蔽防震实验台(TMC 63-544) ②数字式超级恒渐浴槽(HSS-1 CHENDU INSTRUMENT China) ③微管电极拉制器(PP-83 NARISHIGE Japan) ④微管电极抛光仪(ME-83 NAEISHIFE Japan) ⑤电子刺激器(SEN-2030, NIHON KOHDEN, Japan) ⑥膜片钳放大器(AXOPATCH 200B Axon Instruments U.S.A) ⑦倒置相差显微镜(AXIOVERT 135 ZEISS Germany) ⑧计算机(PⅢ 800) ⑨A/D、D/A转换器(DIGIDATA-1200 Axon Instruments U.S.A) ⑩pClamp软件(10.0)Axon Instruments U.S.A ) 实验对象: 兔、大鼠、猪、和人的组织细胞(直径小于30μm的细胞),都可用于膜片钳实验。动物由泸州医学院(许可证号:SYXK(川)2008-063)提供;人体组织来源于临床手术丢弃物。本SOP以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为例,选取体重约120~150 Kg的猪,雌雄不拘,猪心脏购自泸州市屠宰场。 实验环境: 常温(22o C)下进行, 湿度(70-80%) 操作步骤: 1.液体配制 主要根据研究通道的不同,所用细胞的不同,配制相应的液体,可参考相应的文献进行调整。包括:电极液;细胞外液等。基本原则是保持2个平衡,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另外,所有液体在使用前必须过滤,以保持液体洁净。(详见细胞的分离与培养SOP:L Y-XJD-SYJS-014/015) 2.标本制备 膜片钳实验一般是在单个细胞上进行。实验用单细胞主要来自培养细胞或急性酶分离的细胞,也可来自脑片细胞中的原位细胞。常用的酶是胶原酶和蛋白酶,

膜片钳技术的原理

膜片钳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Intro: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内和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的重要途径是通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进行的。1976年,德国的两位细胞生物学家埃尔温. 内尔(Er win Neher)和贝尔特. 萨克曼(Bert Sakmann)建立了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上单一或多数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成为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这一技术使对细胞电活动的研究精度提高到1pA的电流分辨率,1μm的空间分辨率和10μs的时间分辨率水平,是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与基因克隆技术(Gene Cloning)并驾齐驱,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为此,1991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授予了这两位学者,以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这一能精确描述细胞通道特征的实验方法在问世后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在生物学研究领域显示出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 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 膜片钳技术运用微玻管电极(膜片电极或膜片吸管)接触细胞膜,以千兆欧姆[gigaoh m seal,1010欧姆(GΩ)]以上的阻抗使之对接,使与电极尖开口处相接的细胞膜小片区域(膜片)与其周围在电学上分隔,在此基础上固定电位,对此膜片上的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pA级)进行检测记录。(如图1) 图1 膜片钳技术原理图 Rs是与膜片阻扰相串联的局部串联电阻(或称入路阻扰),Rseal是封接阻抗。Rs通常为1-5MΩ,若Rseal高达1 0GΩ以上时成为Ip/I=Rseal/(Rs+Rseal)-1,此Ip可作为在I-V转换器(点线)内的高阻扰反馈电阻(Rf)的电压下降而被检出。实际上这时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中包括着膜电阻成分,这部分将在通过第二级场管效应运算放大器(A2)时被减掉。 用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图1-A1)构成的I-V转换器[converter,即膜片钳放大器的前级探头(Head stage)]是整个测量回路的核心部分。在场效应运算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子为等电位。向正输入端子施加指令电位(Command Voltage,V CMD)时,由于短路负端子和膜片都可等电位地达到钳制的目的,当膜片微电极尖端与膜片之间形成10 GΩ以上封接时,其间的分流电流达到最小,横跨膜片的电流(I)可全部作为来自膜片电极的记录电流(Ip)而被测量出来。(如图1) 二. 膜片钳技术的各种模式 图2是表示膜片钳技术各种模式(mode)的示意图。首先建立的单通道记录法(Singl e Channel Recording)是细胞吸附模式(Cell-attached Mode),其后又建立了膜内面向外(Inside-out)和膜外面向外(Outside-out)的模式。后来又建立了开放的细胞吸附式膜内面向外(Open cell-attached inside-out mode)和穿孔囊泡膜外面向外(Perforated vesicle out side-out mode)模式。全细胞记录法是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附加穿孔膜片(perforated patc h mode)的模式。 图2 膜片钳技术的各种模式 1. 单通道记录法-细胞吸附模式(Cell-attached Mode)

膜片钳技术

膜片钳技术 1、膜片钳技术原理 膜片钳技术是用玻璃微电极吸管把只含1-3个离子通道、面积为几个平方微米的细胞膜通过负压吸引封接起来,由于电极尖端与细胞膜的高阻封接,在电极尖端笼罩下的那片膜事实上与膜的其他部分从电学上隔离,因此,此片膜内开放所产生的电流流进玻璃吸管,用一个极为敏感的电流监视器(膜片钳放大器)测量此电流强度,就代表单一离子通道电流。 膜片钳的基本原理则是利用负反馈电子线路,将微电极尖端所吸附的一个至几个平方微米的细胞膜的电位固定在一定水平上,对通过通道的微小离子电流作动态或静态观察,从而研究其功能。膜片钳技术实现膜电流固定的关键步骤是在玻璃微电极尖端边缘与细胞膜之间形成高阻密封,其阻抗数值可达10~100 GΩ(此密封电阻是指微电极内与细胞外液之间的电阻)。由于此阻值如此之高,故基本上可看成绝缘,其上之电流可看成零,形成高阻密封的力主要有氢健、范德华力、盐键等。此密封不仅电学上近乎绝缘,在机械上也是较牢固的。又由于玻璃微电极尖端管径很小,其下膜面积仅约1 μm2,在这么小的面积上离子通道数量很少,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通道,经这一个或几个通道流出的离子数量相对于整个细胞来讲很少,可以忽略,也就是说电极下的离子电流对整个细胞的静息电位的影响可以忽略,那么,只要保持电极内电位不变,则电极下的一小片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就不变,从而实现电位固定。

膜片钳技术的原理图[51] Rs是与膜片抗阻串联的局部串联电阻(或称入路阻抗),Rseal是封接阻抗。RS通常为1~5MΩ,如果Rseal高达10GΩ以上是成为Ip/I=Rseal/(Rs+Rseal)-1。此Ip可作为I~V转换器(点线)内的高阻抗负反馈电阻(Rf)的电压下降而被检测出。实际上这是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中包括着膜电阻成分,这部分将在通过第二级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A2)时被减掉。 本实验采用的是全细胞记录模式。全细胞记录构型(whole-cell recording)高阻封接形成后,继续以负压抽吸使电极管内细胞膜破裂,电极胞内液直接相通,而与浴槽液绝缘,这种形式称为“全细胞”记录。它既可记录膜电位又可记录膜电流。全细胞记录模式是向膜片电极施加正压同时使电极尖端接近细胞表面。此时,将电位固定在0mV,连续给与强度为1mV,间期为10~20ms的去极化或超极化脉冲波,并对此时的电流变化进行监视。当电极尖端接近细胞表面时,可以看到应答脉冲波的电流减小。这是将电极内压从正压转变为弱的负压,从而使电流进一步减小,即在电极尖端和细胞膜之间形成了阻抗高的封接。如将固定电位像负电压侧移动,则可以促进封接的形成。当将固定电位调到细胞的静息膜电位近傍时,如果流动的电流大致上成为零时,脉冲波波幅增大,把电流测定增益提高就可测定封接电阻。密闭封接形成之后,封接电阻可达10GΩ以上,这时观测到的电流是单一离子通道电流,他是判断电极阻塞或者已形成很好的密闭封接的良好指标。与脉冲波向上或向下浮动时,可测定出一过性电流[52]。 2、全细胞记录的程序 (1)玻璃微电极的拉制 拉制微电极用的玻璃毛胚外径在1.5mm,内径在0.86mm,用PB-7电极拉制器分两步进行拉制而成。第一步热力为13.5时可使玻璃软化,并拉开一个距离,形成一个细管,第二步用热力为9.4拉断电极细管部,成为两个基本相同的玻璃微电极,此步控制电极的尖部。由于玻璃电极尖端易于粘附灰尘,因此要求现用现拉制。 (2)玻璃微电极的充灌 充灌前,电极内液必须用微孔滤膜(0.2um)进行过滤,目的是除去妨碍巨阻抗封接形成的灰尘。用1ml注射器在玻璃微电极尾部充灌电极内液,

膜片钳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膜片钳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膜片钳技术是一种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可以用来记录和操纵神经元的电活动,为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提供重要的工具。本文将介绍膜片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膜片钳技术是一种通过在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形成一个微小的孔洞,并利用微电极记录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的方法。这种技术可以精确地记录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从而了解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膜片钳技术的原理基于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即神经元的电活动是由离子通道的开关控制的。通过在神经元膜上形成一个微小的孔洞,可以通过微电极记录到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从而了解离子通道的开关状态和神经元的电活动。 膜片钳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首先,它可以用来研究神经元的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在神经元膜上形成一个微小的孔洞,并利用膜片钳记录到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从而了解神经元的电活动。这对于研究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和信息传递过程。 膜片钳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离子通道的功能。离子通道是神经元膜上的蛋白质通道,它们控制着离子在神经元膜上的通透性,从而调节神经元的电活动。通过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记录到离

子通道的电流,并分析离子通道的开关状态和功能特性。这对于研究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有助于揭示离子通道与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膜片钳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突触传递神经信号。膜片钳技术可以用来记录到突触传递的电位变化,并研究突触的功能特性和可塑性。这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非常重要。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膜片钳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单细胞蛋白质表达、药物筛选和基因编辑等方面。通过将膜片钳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探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膜片钳技术是一种在神经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记录和操纵神经元的电活动,为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提供重要的工具。通过膜片钳技术,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神经元的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研究离子通道的功能,研究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等。膜片钳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单细胞蛋白质表达、药物筛选和基因编辑等方面。膜片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神经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为我们揭示神经系统的奥秘提供更多的线索。

膜片钳技术及应用

膜片钳技术及应用 膜片钳技术及应用是一种常见的力学装置,由薄膜片、夹持手柄和支撑结构组成。膜片钳可用于夹持和固定物体,并且在广泛的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面将对膜片钳的技术原理和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膜片钳的技术原理主要基于材料的力学性质。一般情况下,膜片钳采用弹性薄膜片作为夹持物体的夹持部分。当施加外力使薄膜片发生形变时,薄膜片会产生力与形变量成正比的特性,这种力被称为弹性力。通过调整薄膜片的形变程度和位置,可以达到对不同物体的夹持和固定的目的。 膜片钳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医疗行业:膜片钳被广泛用于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制造。例如,在手术中,膜片钳可以用于夹持和固定组织、血管和器官,以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膜片钳的特点是夹持力均匀,不会损伤组织和血管。 2. 实验室研究:膜片钳在实验室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细胞学研究中,膜片钳可以用于夹持、拉伸和操纵细胞,以研究细胞的力学特性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膜片钳还可以用于微流体实验中的液滴操纵和胶体粒子的固定。 3. 微机电系统(MEMS):膜片钳是制作微机电系统中常用的工具。在MEMS 器件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微米级物体进行精确操纵和固定。膜片钳结构简单,加

工工艺成熟,可以实现对微米级物体的夹持和固定。 4. 机械制造:膜片钳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精密加工中,膜片钳可以用于夹持和固定零件,以确保加工精度。另外,膜片钳还可以用于装配过程中的夹持和定位。 总的来说,膜片钳技术及其应用在医疗、实验室研究、微机电系统和机械制造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膜片钳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持力均匀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力学装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膜片钳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大,为各个领域的科研和应用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膜片钳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膜片钳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前言 德国物理学家Neher和Sakmann[1.2]建立的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上单一的(或多数的)离子通道活动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作为先进的细胞电生理技术,它一直被奉为研究离子通道的“金标准”。应用膜片钳技术可以证实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存在,并能对其电生理特性、分子结构、药物作用机制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以离子通道为靶标的药物研究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膜片钳技术;药学研究;应用 Abstract [ ]The patch-clamp technique , a dominant technique in cellular electrophysiology , is always being regard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ion channel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the patch-clamp technique can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s of ion channels and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on channels, including their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the mechanism of drug action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research ha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rugs for ion channel target would be very promising in future. Key words Patch-clamp technique ; Study on Medicinal chemistry ; Application 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为了解生物膜离子单通道的门控动力学特征及通透性、选择性膜信息提供了最直接的手段,该技术的兴起与应用,使人们不仅对生物体的电现象和其它生物现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以离子通道为靶标的药物研究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突破由于筛选技术所造成的对离子通道为靶标的药物开发的瓶颈,近年来,对膜片钳技术进行了改进以适合药物高通量筛选的要求,由此产生了一些技术。 一、膜片钳技术原理及特点

细胞膜片钳实验

细胞膜片钳实验 实验技术: 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的技术。膜片钳技术是用微玻管电极(膜片电极或膜片吸管)接触细胞膜,以千兆欧姆以上的阻抗使之封接,使与电极尖开口处相接的细胞膜的小区域(膜片)与其周围在电学上分隔,在此基础上固定点位,对此膜片上的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pA级)进行监测记录的方法。 实验技术原理: 膜片钳技术是用玻璃微电极吸管把只含1-3个离子通道、面积为几个平方微米的细胞膜通过负压吸引封接起来,由于电极尖端与细胞膜的高阻封接,在电极尖端笼罩下的那片膜事实上与膜的其他部分从电学上隔离,因此,此片膜内开放所产生的电流流进玻璃吸管,用一个极为敏感的电流监视器(膜片钳放大器)测量此电流强度,就代表单一离子通道电流。 实验操作流程: 1、标本制备: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细胞组织,如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肿瘤细胞等,现在几乎可对各种细胞进行膜片钳的研究。对所采用的细胞,必须满足实验要求,一般多采用酶解分离法,也可采用细胞培养法;另外,由于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现在也运用分子克隆技术表达不同的离子通道,如利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外源性基因等。 2、电极制备:合格的膜片微电极是成功封接细胞膜的基本条件。要成功的封接细胞膜需要两方面的因素保证,一是设法造成干净的细胞膜表面,二是制成合格的电极。首先要选择适当的玻璃毛细管,其材料可使用软质玻璃(苏打玻璃、电石玻璃)或硬质玻璃(硼硅玻璃、铝硅玻璃、石英玻璃)。软玻璃电极常用于作全细胞记录,硬质玻璃因导电率低、噪声小而常用于离子单通道记录。 3、膜片钳实验系统:根据不同的电生理实验要求,可以组建不同的实验系统。 4、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数据。[晶莱生物] 实验注意事项: 客户提供: 1、培养细胞:通过细胞计数取不少于2×106个细胞于EP管,加入0.5ml生理盐水或蛋白保护剂,混匀后保存于冰箱(-80℃,避免反复冻融); 2、实验信息:离子通道名称及亚型。 交付标准: 1、细胞膜电位的时程图 2、完整项目报告(材料、试剂、仪器、方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其他: 1、减少噪音,避免电极前端的污染,提高封接成功率, 2、记录模式,为记录特定离子电流 3、选择电极内、外液 4、选择阻断剂、激动剂 5、正确的数据采集 6、在形成高阻抗封接后,记录实验结果之前,通常要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参数补偿,以期获得符合实际的结果。 膜片钳使用的基本方法是,把经过加热抛光的玻璃微电极在液压推进器的操纵下,与清洁处理过的细胞膜形成高阻抗封接,导致电极内膜片与电极外的膜在电学上和化学上隔离起来,由于电性能隔离与微电极的相对低电阻(1~5MΩ),只要对微电极施以电压就能对膜片进

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 膜片钳技术是用尖端直径1~2μm的玻璃微电极吸管与经蛋白酶处理干净的细胞膜接触,通过20~30cm H2O的负压吸引造成电极尖端与细胞膜形成高阻封接(10~100GΩ),使电极尖端下的小块膜片与膜的其它部分在电学上绝缘,并在此基础上固定膜片电位,监测几个μm2膜片上1~3个离子通道活动的方法。 高阻封接的形成:高阻封接形成与否是记录细胞离子通道电流能否成功的前提,是进行膜片钳实验的关键一步。微电极尖端与细胞膜形成封接的过程,可以采用软件或刺激器发出一个脉冲电压作用于微电极,造成膜两侧电位差发生变化,产生电极电流,再通过示波器或显示屏,观察电极电流幅度的变化来确定封接程度。在电极未入溶液之前,在显示器或示波器上可见一直线。当电极入液后,软件或刺激器发出的电脉冲经记录微电极、浴液及参考电极形成回路,1mV的封接电压流径5MΩ的电极阻抗,则会产生0.2nA的电流浮动,随着微电极尖端接近、接触细胞膜,电极电阻则进一步增加,而电流幅度则随之减小,当在显示器或示波器上看到电流方波变为直线时,则形成低阻封接(50MΩ),然后经微电极给予负压(-10~-30cm H2O),即可形成高阻封接。再将电脉冲调为10mV,调节快、慢电容电流补偿,消除电容电流,就可进行细胞贴附式膜片钳实验,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次给予负压或电脉冲,使微电极尖端下膜片破裂,则形成全细胞式。

进行高阻封接时,需注意的是: ①在微电极未入液之前常施以正压,使电极内有液体从电极尖端流出,防止浴液表面灰尘或溶液中粒子附着于电极尖端,影响高阻封接。 ②如果微电极尖端与细胞膜接触后,仍不能形成高阻封接,则电极即不能再用,需重新换一根微电极继续封接。 ③电极尖端与细胞膜接触,稍加负压后电流波形变得平坦,此时,如使电极超极化,则有助于加速形成高阻封接。 ④电极入液后封接的成功率与入浴液后的时间呈反比,电极内液中的肽类或蛋白质成分也会有碍于封接形成。(入浴时间愈短,封接愈快)

膜片钳原理

膜片钳技术原理 可兴奋膜的电学模型 细胞膜由脂类双分子层和和蛋白质构成。脂质层的电导很低,由于双分子层的结构特点,形成了细胞的膜电容,通道蛋白的开闭状况主要决定了膜电导的数值。在细胞膜的电学模型中,膜电容和膜电导构成了一个并联回路。在细胞膜的电兴奋过程中,脂质层膜电容的反应是被动的,其电流电压曲线是线性的;而由通道蛋白介导的膜电导构成了膜反应的主动成分,它的电流电压关系是非线性的。 当改变跨膜电位时,膜电容和膜电导分别引发被动和主动电流:Im=Ii+CdV/dt,其中Im是流过膜的总电流,Ii是通道电流,CdV/dt是由膜电容介导的电容电流。为了考察通道电流就必须消除电容电流的影响,此时可以令dV/dt=0,即将膜电位钳制在一固定数值,使其不随时间变化,这就是电压钳技术的实质所在。 电压钳技术 离子通道的近代观念源于Hodgkin、Huxley、Katz等人在20世纪30—50年代的开创性研究。在1902年,Bernstein创造性地将Nernst的理论应用到生物膜上,提出了“膜学说”。他认为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只对钾离子具有通透性;而当细胞兴奋的瞬间,膜的破裂使其丧失了选择通透性,所有的离子都可以自由通过。Cole等人在1939年进行的高频交变电流测量实验表明,当动作电位被触发时,虽然细胞的膜电导大为增加,但膜电容却只略有下降,这个事实表明膜学说所宣称的膜破裂的观点是不可靠的。1949年Cole在玻璃微电极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电压钳位(voltage clamp technique)技术,基本原理如下: 电压钳技术的核心在于将膜电位固定在指令电压的水平,这样才能研究在给定膜电位下膜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上图中,膜电位Vm由高输入阻抗的电压跟随器所测量。钳制放大器在比较了膜电位和指令电位E之后,通过电阻Ra将电流注入膜内以控制膜电位。钳制放大器的输出:Vo=A(E-Vm),因为这个输出由电阻Ra和膜所分压,所以输出电流:I=(Vo-Vm)/Ra。由这两个关系可推出:Vm=EA/(1+A)-RaI/(1+A)。因此若钳制放大器的增益A极大,膜电位Vm和指令电位E之间的差别就可以忽略,即实现了电压钳制。 Hodgkin、Huxley和Katz应用电压钳技术研究枪乌贼巨轴突,结合同位素示踪和胞内灌流等技术发现:动作电位的初期,细胞膜主要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胞外的钠离子迅速内流,并产生所谓的“超射”现象(overshoot);随后对钠的通透性的急剧减少并且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兴奋期的膜电位存在“超射”现象也是膜学说所不能解释的。 根据这些实验,Hodgkin、Huxley和Katz在其1949—1952年的一系列论文中提出了“离子学说”或“钠学说”。认为当膜的去极化超过一个临界值时,就会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在此期间,钠电导迅速上升,钠离子大量内流,使得膜电位接近钠的平衡电位;随后钠电导迅速失活,钾电导逐渐增加,引起膜电位的复极化。 Hodgkin和Huxley通过对电压钳位实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所谓的Hodgkin—Huxley方程。他们将膜电位钳制在不同的水平,观察钾电导或钠电导随时间的变化,然后用一个常微分方程去逼近所得到的实验曲线,而这些微分方程中的参数则假定跟离子通道上的“粒子”相关。根据H—H方程,能够推导出动作电位的阈值、形状、幅度等性质。并且在去除电压钳制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一个以电压和时间为变量的偏微分方程,由它可以给出和真实状况相符合的神经冲动的传导。 膜噪声和噪声分析 Katz等人在1970年代初期研究了蛙神经肌肉接头处肌纤维膜电位的波动。他们根据对这种膜电位“噪声”的分析,提出了量子释放的概念,认为神经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且Katz等人借助这种新的“噪声分析”方法(fluctuation analysis),能从突触后膜电位的“噪声”中推测出单位事件的幅度和时程。Anderson、Stevens、Colquhoun和Sigworth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噪声分析”。 “噪声分析”的实质在于二项分布期望和方差之间的关系。假定通道只有开和关两个状态,并且各个通道的开关是独立的。若N是通道的总数,p是通道的开放概率,i是单通道电流,I是膜电流的期望值。则有:I=Npi,var(I)=Np(1-p)i2,即:var(I)=iI-I2/N。用var(I)对I作图,这显然是一个开口朝下的抛物线。微分这个二次方程得到曲线的斜率:dvar(I)/dI=i-2I/N,当I=0时的斜率就是单通道电流,根据钳制电位和反转电位之间的差就可以算出单通道电导;在抛物线的顶点即当:dvar(I)/dI=0时,I=Ni/2,由此可算出

细胞生物学膜片钳成像研究方案

细胞生物学膜片钳成像研究方案 细胞膜是细胞最外层的一层膜,它扮演着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的关键角色。细胞膜的形态、运动和功能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及代谢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研究细胞膜的工具——膜片钳。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膜片钳成像研究方案。 一、膜片钳原理 膜片钳原理是通过将一根精细的玻璃针端粘附在细胞膜上,控制针的移动,形成一个小型膜片,进而观察膜片表面和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二、膜片钳制备 制备膜片钳的关键是制备尖端的玻璃微针。一般使用拉伸法制备微针,首先是将一段粗玻璃毛细管加热,使其柔软,然后拉伸成一根细长的玻璃针,最后将末端研磨成尖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微针的平衡和尖端的光滑度。 三、膜片钳成像 膜片钳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对于表面结构的观察,采用反射式显微镜对针尖下的细胞膜进行观察;对于内

部结构的观察,采用荧光染色或融合表达荧光蛋白技术对膜片内 部进行标记和观察。 四、膜片钳应用 1. 研究细胞膜的电极性通过模拟离子流动并研究细胞膜电势变化,可以为准确理解细胞生物电现象提供必要的信息。 2. 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观察膜片上的蛋白结构和对蛋白功能的研究,可以深入解析细胞膜功能的化学机制。 3. 研究膜增厚现象通过控制膜片的厚度,可以观察细胞膜增厚的过程和机制,为深入研究细胞膜生物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五、膜片钳的优缺点 膜片钳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细胞膜表面和内部结构的高清晰度 成像,是观察细胞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膜片钳技术需要精 细制备和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力和时间耗费,同时也存在损伤 细胞的风险。 六、结语 随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膜片钳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 不断扩大。通过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细胞生命的本质,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膜片钳技术在医学本科生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探索

膜片钳技术在医学本科生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探索 膜片钳技术在医学本科生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探索 引言: 作为医学本科生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关重要。其中,膜片钳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等。然而,在医学本科生中对于膜片钳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教学实践探索,以提高医学本科生对于膜片钳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一、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膜片钳技术是一种通过操纵细玻璃管中的膜片,使其与细胞膜相贴合,从而实现对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电生理事件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方法。通过这一技术,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电位变化、离子通道的活动等信息,对细胞的生理和药理学性质进行研究。此外,膜片钳技术还可以用于细胞内外钙离子测量、基因碱基序列测定等方面的研究。 二、医学本科生对膜片钳技术的认知现状 在我校医学本科生中,对膜片钳技术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之前的教学经验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虽然对膜片钳技术有所了解,但仍缺乏具体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实验设计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医学本科生对膜片钳技术的掌握水平,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探索。 三、教学实践探索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概念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示范等方式,使学生对膜片钳技术有更加深刻

的理解。同时,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膜片钳技术,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其实验技能。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将学生组织成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案例研讨与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入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膜片钳技术在医学临床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的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膜片钳技术的意义和应用领域,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 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熟练操作膜片钳技术并进行实验设计。其次,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最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验问题。 结论: 膜片钳技术作为医学本科生实验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医学本科生对膜片钳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索和总结,能够为医学本科生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细胞电生理学基本原理与膜片钳技术

细胞电生理学基本原理与膜片钳技术 细胞电生理学是研究细胞内外电流、电压变化以及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的学科。而膜片钳技术则是细胞电生理学中最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用于测量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电流。 细胞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来研究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和运动。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其中包含了各种离子通道和离子泵,这些离子通道和泵的开闭状态会导致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产生电位的变化。 膜片钳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电生理记录技术,通过将玻璃微电极与细胞膜紧密接触,形成一个微小的隔离空间,从而可以测量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膜片钳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全细胞膜片钳和单通道膜片钳。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是将玻璃微电极与细胞膜上的一个小区域接触,通过控制微电极与细胞膜的紧密接触程度,形成一个微小的隔离空间,从而可以记录到整个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离子通道的活性以及细胞内外离子的转运等。 单通道膜片钳技术是将玻璃微电极与细胞膜上的某一个离子通道接触,通过控制微电极与细胞膜的紧密接触程度,形成一个微小的隔离空间,从而可以记录到单个离子通道的电流变化。单通道膜片钳

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离子通道的电导率、选择性以及开闭状态等。 膜片钳技术的关键是保持微电极与细胞膜的紧密接触,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在进行膜片钳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微电极与细胞膜的距离、微电极的阻抗以及细胞膜的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记录到准确的电位变化或电流变化。 膜片钳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研究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离子通道与各种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比如,通过记录钠通道的电流变化,可以研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传递过程;通过记录钾通道的电流变化,可以研究细胞的稳定性和兴奋性调节等。膜片钳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通过记录离子通道的电流变化,可以评估不同药物对离子通道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具有特定药理作用的药物。 细胞电生理学基本原理与膜片钳技术是研究细胞内外电流、电压变化以及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的重要工具。膜片钳技术通过高精度的电位和电流记录,能够揭示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电活性和离子通道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对于理解细胞生理学和药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脑片膜片钳实验方法

脑片膜片钳实验方法 1966年,Yamamoto和McIlwain首次在脑片上记录了电生理活动(1966a, b),证实了脑组织在体外也能存活,并保持很好的活性状态。此后,该方法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为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和药理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9年,Blanton将脑片电生理记录与细胞的膜片钳记录结合起来,建立了脑片膜片钳记录技术,这为在细胞水平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离子通道或受体在神经环路中的生理和药理学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可能性。 在脑片电生理记录中,实验者可以按不同的实验目的直接准确地改变脑片灌流液的成份和条件,如温度、酸度和渗透压、通氧状态、以及离子通道或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阻断剂等;另外,实验者还能借助显微镜准确地放置记录电极和刺激电极,同时,可借助一些特殊的加药装置,将一定浓度的药物加到整个脑片或是脑片上的特定区域上,研究电信号沿神经环路的传递规律。在电生理学实验结束后,活性较好的脑片还可用于生物化学或解剖学的分析。这些优点使实验者能获得准确的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也是其应用较在位大脑广泛的原因所在。 海马脑片是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标本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海马与脑的其它部位相对隔离,较易剥离,且剥离后受到的损伤较小;2、海马具有高度分化的片层结构,一方面,海马神经环路在片层中的分布有一定的空间规律,如锥体细胞胞体分布在锥体细胞层,而雪氏侧支突触分布于辐射层,且海马中存在一个三突触联系的回路,即穿通纤维-齿状回颗粒细胞层、苔状纤维-CA3区锥体细胞层、雪氏侧支-CA1区锥体细胞层等,因此,在海马中可以较准确地记录到特定神经元或突触的反应;另一方面,这种板层结构有利于解释在某一部位记录到的细胞外场电位的意义。这些都使海马成为电生理学研究的理想标本。本文对海马脑片膜片钳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一、海马脑片的制备 脑片制备中,海马分离应在断头后10分钟内完成,5~6分钟为宜。在分离海马时,还应注意不要扭转或撕扯海马,更不要损伤海马。分离海马的速度和质量是保证海马脑片制备成功的关键所在。 评价脑片活性最简单的方法是记录脑片上的群峰。在一个状态良好的脑片上记录到的群峰在一个很宽的刺激强度范围内始终是单峰的。出现多个群峰往往提示抑制性突触功能已受损,这是脑片最早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如果仅存在突触前纤维群峰(Fiber Volley, FV),或FV峰大于突触后反应,这提示脑片活性极差,有活性的突触已所剩无几,为激发突触反应需要更多的突触前纤维参与,需中止实验。在活性较好的脑片中,FV峰几乎探测不到,或远远小于突触后反应。 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些问题,突触标本中突触后神经元看上去状态良好,但做了很多天甚至几周都没有得到有用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须要耐心地思考失败的原因,并设法解决。首先,应该检查溶液,用其它实验室制备的标本或更换实验动物。对于脑片的制备而言,切片机出现的机械故障会损坏脑片的质量。总之,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能尽量注意每一个细节问题,出现问题后反复尝试,实验就会容易起来。 二、海马脑片的膜片钳记录 1、将刺激电极放置在含突触前纤维脑片区域附近

膜电钳关键技术简介

膜片钳技术原理及应用 发布时间: -11-2 浏览次数: 2141 次 细胞是动物和人体基本构成单元,细胞与细胞内通信,是依托其膜上离子通道进行,离子和离子 通道是细胞兴奋基本,亦即产生生物电信号基本,生物电信号通惯用电学或电子学办法进行测量。由此形成了一门细胞学科—电生理学(electrophysiology),即是用电生理办法来记录和分析细 胞产生电大小和规律科学。 初期研究多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作细胞内电活动记录。当代膜片钳技术是在电压钳技术基本上发展起来。 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Neher和Sakmann创立了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recording technique)。这是一种以记录通过离子通道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单一(或各种离子通道分子活动技术)。后来由于吉欧姆阻抗封接(gigaohm seal,109Ω)办法确立和几种办法创立。这种技术 点燃了细胞和分子水平生理学研究革命之火,它和基因克隆技术(gene cloning)并架齐驱,给 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迈进动力。 这一伟大贡献,使Neher和Sakmann获得199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一、膜片钳技术发展历史 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Neher和Sakmann初次在青蛙肌细胞上用双电极钳制膜电 位同步,记录到ACh激活单通道离子电流,从而产生了膜片钳技术。 1980年Sigworth等在记录电极内施加5-50 cmH2O负压吸引,得到10-100GΩ高阻封接(Giga-seal),

大大减少了记录时噪声实现了单根电极既钳制膜片电位又记录单通道电流突破。 1981年Hamill和Neher等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引进了膜片游离技术和全细胞记录技术,从而使该技术更趋完善,具备1pA电流敏捷度、1μm空间辨别率和10μs时间辨别率。 1983年10月,《Single-Channel Recording》一书问世,奠定了膜片钳技术里程碑。Sakmann 和Neher也因其杰出工作和突出贡献,荣获199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二:膜片钳技术原理 膜片钳技术是用玻璃微电极吸管把只含1-3个离子通道、面积为几种平方微米细胞膜通过负压吸引封接起来(见右图),由于电极尖端与细胞膜高阻封接,在电极尖端笼罩下那片膜事实上与膜其她某些从电学上隔离,因而,此片膜内开放所产生电流流进玻璃吸管,用一种极为敏感电流监视器(膜片钳放大器)测量此电流强度,就 代表单一离子通道电流。 膜片钳技术建立,对生物学科学特别是神经 科学是一资有重大意义变革。这是一种以记 录通过离子通道离子电流来反映细胞膜单 一(或各种离子通道分子活动技术。些技术 浮现自然将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生理学研 究联系在一起,同步又将神经科学不同分野 必然地融汇在一起,变化了既往各个分野互不联系、互不渗入,阻碍人们全面结识能力弊端。这一技术发现和基因克隆技术并架齐驱,给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迈进动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