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5.12 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 省(区、市、兵团)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4、6 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9 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 万余人受灾

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 省(区、市、兵团)

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 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 人,失踪 4 人,紧急转移安置166 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 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 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1 月29 日,根据上述 6 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1 月31 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 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 6.4 级。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 年唐山7.8 级地震,经济损失和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 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 万人,因灾死亡69227 人,失踪17923 人,受伤37.4 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 亿元。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 (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 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 千公顷;倒塌房屋 4.1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6 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降雨过程,降雨导致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8 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严重洪涝受灾,其中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受灾较重,针对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省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此次大范围

洪涝过程共造成299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7 人,失踪10人,紧急安置转移254.0 万人;农作物受灾1429.9千公顷,绝收207.2千公顷;倒塌房屋12.4 万间,损坏房屋36.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6 亿元。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5月至9月,新疆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异常偏高,降水明显偏少。其中,北疆地区气温偏高16C,

天山山区偏高1.8C,偏高幅度均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全疆有64个气象站气温偏高幅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新疆全疆平均降水量59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4.0%,北疆地区平均降水量62.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2.6%。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全区大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春夏连旱,旱情仅次于1974年,是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全区有1867.6万公顷天然草场严重受旱,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8%,天然放牧场及打草场产草量普遍下降30-40%。其中,阿勒泰地区各类草场受旱面积达433.3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的60%;塔城地区则遭受了30多年来未遇的罕见干旱,有373.3 万公顷天然草场严重干旱,占该地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0%以上;伊犁河谷受灾严重的草场面积达185.5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54%。受干旱影响,新疆粮食产区大面积受灾,尤其是北疆主要产粮区的小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受灾严重,一些地

方几乎绝收。7 月22 日,针对新疆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10 月下旬至11 月初,长江沿江及其以南地区出现较大范围强降雨,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4倍,其中贵州东部和北部、云南西部、广西西部、湖南中部和西藏东南部地区雨量为 1 00-200毫米,广西郁江及云南元江等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洪水量级达到历史同期最大,南方多条河流11 月份集中发生历史同期最大洪水。此次秋涝过程造成云南、重庆、湖南、广西、贵州5省发生严重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421.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1 人,失踪46人,紧急安置转移 1 8 .3万人;农作物受灾201.7千公顷,绝收37. 6千公顷;倒塌房屋 1.4万间,损坏房屋 5 .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其中云南省因洪涝导致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普洱、文山、昭通、曲靖、保山、玉

溪、德宏、版纳等 1 3个州市24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3人、失踪46人、受伤29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 6. 1 8万人;农作物受灾 1 1 8.2千公顷、绝收26.8千公顷;民房倒塌3149户10484 间,损坏30507间;死亡大牲畜1430头(只);灾区电力、交通、水利、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针对云南灾情,11 月 2 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后根据灾情发展,于1 1月3日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三级,同日,针对广西灾情,启动了四级应急响应。

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8 月30 日16 时30 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处(北纬26.2度,东经1 01 .9度)发生里氏6.1 级地震,震源深度1 0公里,之后又发生余震千余次,最大震级5.6级,给四川省和云南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共造成川滇两省 1 26 . 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1 人,紧急转移安置22.7 万人;倒塌房屋 2.2 万间,损坏房屋64.3 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6.2 亿元。8 月30

日,针对川滇两省的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了四级应急响应。

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9 月24 日至25 日,四川震区东部部分地区降了大到暴雨,导致四川地震灾区发生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共造成220万余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5万余人,因灾死亡19人,失踪40人;倒塌民房3600余户、1.3万余间,损坏民房2.4万余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其中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市部分地区活动板房集中安置点一度进水。针对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9 月24 日上午 1 0时紧急启动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下午,根据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三级。

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3 月份以来,宁夏大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3-6 月份,中部干旱带累计降水量仅为17.0-57.0 毫米,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1960年以来同期最少;南部山区3-6 月份累计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 5 成以上,原州区降水量为1957年以来最小值。7 月至9月中旬,全区仍然未出现大范围有效降水。持续干旱给宁夏南部山区及中部干旱带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干旱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空秕率增高,豆类作物荚果数和荚粒数减少,粒重下降,造成减产;玉米、马铃薯等秋粮作物生长缓慢,苗情较差,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受干旱影响,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水库、塘坝、窑窖等蓄水不足,普遍出现人蓄饮水困难并日益加剧。特别是中部干旱带的同心、盐池和海原等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宁夏中部干旱带以及固原市辖区内53 个乡镇、542 个行政村旱情严重,15.6 万户、70.

4 万人受灾,有248.9 千公顷夏粮受灾, 1.26 千公顷夏粮绝产;干旱还造成 6.4 万眼水窖干枯,28.7 万人,9.2 万头家畜不同程度缺水。9 月下旬,宁夏全区出现明显降水,各地干旱得到明显缓解。但由于前期干旱持续时间长,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缺水严重,干旱造成的夏秋粮食作物减产已无法逆转。7月4日,针对宁夏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 万余人受灾

10月26至28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等地区出现强降雪过程,造成19县受灾,受灾人口10.27万人,因灾造成11人死亡,1人失踪,81 人冻伤,其中 2 人重伤;因灾死亡牲畜8705头(只);直接经济损失 1.54亿元。10月31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协助开展救灾工作,并及时调拨了帐篷、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安排灾民的生产生活。10 月31 日,针对西藏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以上资料感谢:周滔)

2009年自然灾害

中国民政部发布消息称,2009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 4.8 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 亿元人民币,死亡和失踪1528 人。

民政部所提供的资料用五个“历史罕见”概括了2009 年的中国自然灾害,分别是部分地区受旱程度历史罕见、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历史罕见、台风登陆比例历史罕见、部分中小河流洪水历史罕见、华北地区暴雪历史罕见。

——部分地区受旱程度历史罕见。2 0 0 9年我国总体偏旱,而且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时间集中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冬小麦主产区年初出现30年一遇的严重冬春连旱,局部地区旱情达5 0年一遇,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旱情严重;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等国家商品粮主产区发生严重春旱和伏旱;8月末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旱情迅速发展,许多江河和水利工程蓄水偏少二至四成,其中湖南、广西、贵州等省(自治区)旱情较为严重。旱灾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损失重于常年。

——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历史罕见。入汛后,全国先后发生30多次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过程。大范围持续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湖南、四川、重庆多次受灾;江西、广西个别县城和乡镇街道进水;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因短时强降雨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特别是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汶川大地震灾区山洪灾害频发,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部分中小河流洪水历史罕见。2009年洪水呈现“次数多、量级大、涨势猛”的特点。入汛后,

全国160多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210条河流涨幅3米以上,最大日涨幅1

5米以上;200余条多年断流或小流量的河流出现罕见的洪水;长江上游干流发生2004年以来

最大洪水,太湖出现1 9 9 9年以来最高水位。

――台风登陆比例历史罕见。2 0 0 9年全年有9个台风(热带风暴)登陆我国大陆地区,较常年偏多2个,而且时间集中在6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90天时间内,台风活动呈现“登陆集中、路径诡异、强度持久、雨量充沛”的特点。

――华北地区暴雪历史罕见。2 0 0 9年11月上中旬,北方地区先后出现暴雪过程,其中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达到60年一遇,局部地区达百年一遇。强降雪造成华北地区多条高速公路阻塞,民航班机延误,高峰期有2万多台车辆受困,疏散滞留旅客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达16万多人,大量蔬菜大棚和圈舍倒塌,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2010自然灾害

2010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主要有七个特点:

一是重大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巨大。年初新疆连续遭受9 次大范围寒潮冰雪天气过程;西南

五省区遭受秋冬春连旱;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6月中下旬南方11省遭受洪涝灾害。

二是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全国多个地方出现干旱、低温、暴雨、高温等极端性天气事件。

三是水旱灾害严重,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全国18 个省份遭受旱灾,

26 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损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较常年同期大幅增加。

四是城镇受灾情况突出。我国许多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相继遭受暴雪、干旱、洪涝灾害侵袭。

五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受自然灾害影响,部分省份铁路、公路、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多个县城停水、停电,多趟列车停开。

六是受灾范围广,群众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各省份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数量大、农作物受灾面积广、倒损房屋多、直接经济损失重,给灾区群众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七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受灾严重,受灾群众生产和生活困难加剧。

2010年2月西南五省大部地区遭百年不遇严重旱灾,6200多万人饮水困难。单云南3600多万亩庄稼受旱,农业损失上百亿元,三百多万人受灾;同期广西遭50年一遇旱,11 县市24.4 万人受灾;海南省历年向来是多雨地区,自09年11月以来近六个月只下少量雨,瓜果蔬菜供应严重下降。

由于内蒙古草原过度放牧、加之水资源逐年减少导致大量植被严重破坏,植不固沙。2010 年春季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自西向东持续遭遇恶劣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远及山东、江西、江苏、浙江、吉林等地,历史罕见。6月中下旬南方11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4 月25 日下午17 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截至12日1 6时3 0分,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共造成1 14 4人遇难,重伤住院6 4人,其中转院

5 8人,出院5人,门诊治疗5

6 7人;已解救人员1 2 4 3人,失踪6 0 0人。

国务院决定,2010年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7月下旬华北地区洪涝风雹灾害

2、“9?7”云南彝良5.7、5.6级地震

3、“5?10”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

4、8月上旬“苏拉” “达维”双台风

5、6月下旬南方洪涝风雹灾害

& 2011 - 2012年度云南冬春连旱

7、7月初四川盆地至黄淮地区洪涝灾害

8、8月末川渝暴雨洪涝灾害

9、7月中旬南方洪涝灾害

10、6月初湖南暴雨洪涝灾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