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普通师范院校对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4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9期

Apr2012

[摘要]从心理素养的角度看,师范院校教育中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明确新的角色职责、发展多种心理品质、不断地自我完善。其中,形成新的角色意识是发展心理品质的

基础,而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真正担负起自身的角色职责。

[关键词]师范;教师;心理素养;角色职责;心理品质;自我完善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4-0096-02

浅论普通师范院校对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李莎,姜玉叶

(山西省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大同0374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子课题(课题编号0901989B-E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普通师范院校对未来语文

教师教育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反思。一直以来,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人们关注较多,而针对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不断地提高他们自身的素养,不论是自觉地实践还是理论探讨,都显得薄弱了。论文试从师范教师教育的角度来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

教师的心理素养,是指他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的特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作用更加彰显出来,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重要的在于在师范院校教育中培养他们形成全新的角色意识,同时要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一、论形成新的角色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使语文教师的角色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兼有不同的角色。下文将按照师范院校教育培育的他们在角色丛中的主次来论述:

(一)角色之一:学习活动的主导者

这是语文教师最基本、最主要的角色。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师的职责主要就是传授知识,但是在知识更新的周期呈加速度地缩短、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观点、新的视野在不断拓展,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将越来越多地替代传统意义上的传递知识,语文教师将是更重要的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即他是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小学语文教师的这种主导性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阶段都体现出来。

1.第一个阶段:设计语文教学活动

(1)设计语文教学目标

首先是科学的分解。即把智育、德育、美育的目标分解成可以进行训练的项目。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有关言语技能、思维训练又紧密相联,思想道德、审美情感也互为渗透,所以还要整体综合,这样才是真正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同时,鉴于教育的真正目标不在于要教师从事某些活动,而是要使学生行为方式发生有重大意义的变化,所以,只有教师首先处理好设计目标中的这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才有可能在施教中把发展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

(2)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影响学生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遵循这一点,才是真正在教学中变“塑造对象”为创造主体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起点能力之间,就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天地。

2.第二个阶段:实施语文教学程序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因为学生都不是带着空白的头脑来学习自己的母语文化的,这就容易在语文学习中流于浮浅的形式,陷入疲软的状态。走出这个误区,就是要让质疑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始。从某种角度来说,培养问题意识,开启心智大门,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这与教学的过程是一致的。这里的关键是: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全在于教师的引导。

(2)营造探讨和表达的氛围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言者无罪的表达,会多方作用、积极影响,形成“课堂集体的动力”。这种动力又有助于语文教学的程序,在富有活力与节律中推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师生多向互动的场景尤其需要教师发挥引导、组织和调控的才智,所以在师范教学中应该加强这种观念的输入。

3.第三个阶段:评价语文教学效果

从语文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评价语文教学效果,就要更新观念:从多角度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不应只局限于笔试卷子,因为“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从发展的角度作肯定性的评价,把语文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测评学生;以主观性的测试题为主,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和创见。要实践这样的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挑战,也对师范教学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二)角色之二: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96··

这是语文教师崇高的职责。因为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自觉而自然地为塑造学生的灵魂而努力。在论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时候,柳青一语中的地指出:如果说学生的知识技能不合格,是社会的废品,身体素质不合格,是社会的残品,那么思想品质不合格,就将是社会的危险品。所以,这里所谓自觉地育人,是指教师应该具有这样的教育信念:教书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育人。因此,师范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把思想品德、审美情操的教育因素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润物无声。

(三)角色之三: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经验型的教师、教书匠的教师越来越显得落后于时代,学者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将成为未来教师不可缺少的角色。作为师范科学校的教师,现在更应该有危机感、紧迫感,投身于教育科学的研究。师范类教学中应使之明确作为研究者角色的语文教师,在本学科领域的教育科学研究,既责无旁贷,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不会走向宏观领域,或偏重普遍性的规律作理论探讨,而是会更多紧扣实际问题,用学习来充实头脑,再用新的实践去尝试解决。教师们如果都能尽早地、自觉地用科学的理论来丰富自己的视野,用创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语文教育的领域必将出现全新的境界。要形成新的角色职责,语文教师就要在三个层面上去提升自己,即从明确角色职责开始,到认同角色职责,最后建立角色信念。

二、论发展心理品质

就一般意义上论,语文教师在培养心理素质上包括: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加强教学反思、教学监控能力,善于运用教育机智,不断追求言语的艺术。但结合新的角色定位,笔者认为还应该发展和锻炼以下三方面的心理品质。

1.教学设计中的思维品质

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学设计必然地成为一个艰苦的思维过程,其主要特点有:深透性、综合性和动态性与创造性。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通过语言现象去把据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具有深入教材挖掘它潜藏的智育、德育、美育价值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把从教材中提出来的知识教学点、能力训练点以及德育、美育渗透点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在限定的时间里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思维的这种多方面的目的性,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和无条件地成为一种教育才能。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的思维,有人喻之为是以教材为中介,一场教师作者、编者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边对弈,它在虚拟中演绎着互动,在想象中实现着创造。当教学设计中的思维酝酿成熟,写成教案、记录下来时,一个独创性的教学活动就有可能诞生了。

2.教学实施中的注意品质

有学者指出:课堂可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有六个特征:①多维性,即课堂上充满了人、任务和时间的压力;一个信息的出现,会引发多重效应。②同时性,即课堂上往往会同时发生不同的事情。③即时性,教师是连续不断地大量在与学生即时交流。④不可预测性,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是难以预料的。⑤公开性,即教师的思考、评判都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⑥历史性,师生的每一种行为都与以前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频繁、更多向、更深入。加上语文课程目标的多元性特点,使得整个施教过程头绪更纷繁、层次更复杂,对教师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方面都较于其他学科增加了难度。

3.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以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又要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包括情感的倾向和情绪的表达方式去影响学生。在情感育人上,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该成为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敬业爱生,就是一个教师情感投入的最起码的标志。

敬业,就是对自己的工作怀有一种敬畏的情感,深感教育事业的博大情深,需要毕其一生去追求。因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富有热情、积极性、创造性、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热爱教育事业,同时也表现为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爱师之情,就是一个教师献身事业的精神动力。

三、论完善自我

师范教育中必须知道所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树立不断去实践完善自我的信念。

1.终身学习

当今国际教育界的共同认识之一,就是强调在职进修比就职前的教育更为重要。21世纪的教师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科学的研究者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能。

2.教学研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的教师,投身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是必由之路。尤其是教育改革呼声最高的语文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越多,教研与创新的天地越广。

3.完善人格

有教育家提出,教师职业是以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笔者很赞同这一观点,因为在培育学生人格、创造学生主体这一事业中,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在人格修养中增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每一位教育者都不容忽视。因为没有创新型的教师,就不会有创新型的学生,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建芹.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M].哈尔滨:黑

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倪海珍,杜旭林.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