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方法与步骤

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

陈述句与把字句

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句末用句号。

陈述句的结构可以是:主语+动作。如:我的作业全部做完了。可以记为:A怎么样(了)。也可以是:主语+动作+宾语。如:我吃完了一整块蛋糕。可以记为:A怎么样(了)B。

能够与把字句和被字句互相转换的一般是第二种结构模式的陈述句。

把字句: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用来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表主动,主语在前。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为:A把B怎么样。

陈述句转换为把字句的基本步骤为:

1.分析句子成分

2.调整句子成分,加上“把”字。【A把B怎么样】

3.完善句子,保持句子通顺且语意不变。

例: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句话的结构

根据把字句的句式结构(主语+“把”+宾语+动作)我们将这句话转化为把字句

→大水把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注意】句式转换后语句可能不够通顺,这时候就需要对句子加以完善。

例: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谷的“野”》)

这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转换也很简单,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动作词语(请……帮忙)在句中出现分离,但并不影响句子结构,按照纯粹的句式结构应转换为

它把树木大叔请帮忙。

这时候语句明显不够通顺,转换时可以在句中添加简单的字词,并保持语意不变

→它把树木大叔请来帮忙。

【注意】句式中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需要保留。

例: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彩色的翅膀》)这句话中,“去年”用来表明时间,对句子主干没有影响,转换时,将其保留,并按转换规则转换即可

→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把几颗西瓜子撒下了。

【练习】

将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珍珠鸟》)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她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茶。(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炊烟》)

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

把字句转换为陈述句的基本步骤为:

1.分析句子成分

2.调整句子成分,去掉“把”字

3.完善句子,保持句子通顺且语意不变。

请同学们自行将上文转换过的把字句再按照步骤转换为陈述句并多加练习,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陈述句与被字句

被字句中的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跟“把”字句里的动词差不多,因此其句子结构和把字句相似,只是其表被动,宾语在前。基本的结构为:宾语+“被”+主语+动作。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为:B被(A)怎么样。

陈述句转换为被字的基本步骤为:

1.分析句子成分。

2.调整句子成分,加上“被”字。【B被(A)怎么样。】

3.完善句子,保持句子通顺且语意不变。

我们还以上文中的例句进行转换

例: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句话的结构

根据被字句的句式结构(宾语+“被”+主语+动作)我们将这句话转化为把字句

→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例: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索溪谷的“野”》)

这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转换也很简单,按照纯粹的句式结构应转换为

→树木大叔被它请来帮忙。

例: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彩色的翅膀》)“去年”是时间状语,仍然将其保留

→去年,几颗西瓜子被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

被字句转换为陈述句的基本步骤:

1.分析句子成分。

2.调整句子成分,去掉“被”字。

3.完善句子,保持句子通顺且语意不变。

例:五十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被开辟出来。(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分析句子成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句子成分残缺,主语(人们)被省略掉了,转换为陈述句时需要加上。完整的句子应该是:

转换时,时间状语保留,主语和作动提到宾语前面,去掉“被”字。

→五十分钟后,人们开辟出来一个安全的小出口。

被字句与把字句

上文中学习了陈述句与把字句、陈述句与被字句之间的转换,把字句与被字句之间的转换就更加简单了。把字句与被字句主要是主动与被动,主语与宾语之间的转换。根据两种句子的结构模式我们继续来学习。

把字句:主语+“把”+宾语+动作。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为:A把B怎么样。

被字句:宾语+“被”+主语+动作。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为:B被(A)怎么样。

被字句与把字句互换的基本步骤:

1.分析句子成分。

2.调整句子成分,去掉“被”字,加上“把”字/去掉“把”字,加上“被”字。

3.完善句子,保持句子通顺且语意不变。

【注意】为使得句子更加通顺,句中一些字、词需要变换或增添,但是这边改变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例: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实这个句子省略掉了主语,保留了与主语基本一致的地点状语。

完整的句子应该是:

这样分析之后,转换起来更为简单。

野马脱缰般的激流把数不清的牛皮船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但是这句话因为重复而显得累赘,因此可以将与主语重复的地点状语省略,句子的意思也不

会发生转变。

→野马脱缰般的激流把数不清的牛皮船掀翻了。

例: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长生果”》)

这个句子分析起来有些许困难,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出宾语是“小画片”,但是主语是“我最早的读物”,还是“孩子们”有些同学可能分析不出来了。如果直接转换为:孩子们把我最早的读物叫做“香烟人”,很明显改变了句子意思,也去掉了句子成分。

其实,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一个陈述句:我最早的读物是小画片。在陈述句当中又套了一个描述“小画片”的被字句: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这个被字句的语序不同于一般的被字句,正常语序的应该是:小画片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

转换时,要保持语句意思不变,即陈述句的主体不变,我们只需将后边描述小画片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并放回原文即可。

→我最早的读物是小画片,孩子们把它叫做“香烟人”。(为了避免重复,把后边的小画片用“它”字来代替读起来更为顺畅,或者用“这些小画片”也可以。)

例:乌鸦把他放在院子里的肉一块一块地都叼走了。(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伙伴》)

→他放在院子里的肉被乌鸦一块一块地都叼走了。

【练习】

把下列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

这就是被誉为“世界居民奇葩”的客家民居。(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长生果”》)

感叹句与陈述句

感叹句带有浓厚的感情,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感叹句一般用降调,句末都用叹号(!)表示。感叹句一般都有感叹词,如:多、多么、真、好、太、可、啊、呀、啦,等等,因此感叹句与陈述句之间的互换主要是感叹词和感叹号的增减。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时在句中加上“太、多、多么、真”这类词语根据句子灵活运用也可不加,并在句末加上“啊、呀、啦”等感叹词并加上感叹号。

我多想去看看。(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啊!

井里的水清凉可口。(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井》)

→井里的水多么清凉可口呀!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界的一切。(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界的一切啊!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树和喜鹊》)

→树多么快乐,喜鹊也多么快乐呀!

感叹句改为感叹句时根据句子意思去掉“太、多、多么、真”这类词语有事也可不去,并去掉句末加上“啊、呀、啦”等感叹词,将感叹号换成句号。

这真是个好主意!(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新年礼物》)

→这是个好主意。

我多么得意啊!(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虫的村落》)

→我多么得意。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

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秋色》)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二泉映月》)

→他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肯定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

陈述句可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表示肯定某一事项的陈述句叫做肯定句,表示否定的陈述句角否定句。

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

反问句:反问句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答案就在句子之中,且是唯一的。运用反问句主要是为了加强语气,使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引起人们的反思。

反问句一般包含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这么、为什么……同时还要在最后加上疑问词如:呢、吗……一般情况下以问号(?)结尾,有时也可以用感叹号。

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是通过设定两次否定,来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双重否定句一般包含双重否定词,如:没有……不、非……不、不……不、不是不、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没有一个……不、无不,等等。

通过解释肯定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种句式都是表达肯定的意思,因此在做题时也会出现这三种句式之间的转换,下面我们来分别说一说。

反问句与陈述句

①反问句的句式是通过反问词+否定词语对肯定的意思表示肯定,如:

难道是你不热爱你的祖国吗?

通过反问词“难道”+否定词语“不热爱”表示肯定热爱的意思:你热爱你的祖国。

②反问句还可以通过反问词+肯定词语对否定的意思表示肯定,如:

难道你喜欢这种被人嘲笑的滋味吗?

通过反问词“难道”+肯定词语“喜欢”表示肯定不喜欢的意思:你不喜欢这种被人嘲笑的滋味。

了解了反问句句式所代表的的含义,二者转换起来就简便多了。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步骤:

1.找出句中的肯定词或否定词。

2.将肯定词改为否定,将否定词改为肯定。

3.在句首或句中加上反问词,在句末加上疑问词,

4.将句号改为问号。

5.完善句子,使语句通顺。

例:是你带头望天的呀。(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天》)

根据转换步骤,先找出肯定词“是”并将之改为“不是”,然后在句首加上反问词“难道”,最后将句末的“呀”改为疑问词“吗”,将句号改为问号。

→难道不是你带头望天的吗?

苏珊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苏珊的画》)

→苏珊难道不会一辈子记住他吗?(反问词难道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中,保持句子通顺即可)

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鹿的玫瑰花》)

→难道你的玫瑰白栽了吗?(“看来”不合适继续保留,可以去掉。)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

→难道詹天佑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吗?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步骤:

1.找出句中的肯定词或否定词。

2.将肯定词改为否定,将否定词改为肯定。

3.去掉反问词和句末的疑问词(有些反问句中省去了反问词和疑问词)。

4.将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5.完善句子,使语句通顺。

例:为什么我不能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礼物呢?(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新年礼物》)

→我能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礼物。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也是方块字创造的奇迹?(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字的敬畏(乔传藻)》)

这个反问句中省略了反问词,因此转换时可省一步。

→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方块字创造的奇迹。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你们每个人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怎么能断定象是什么样子呢?(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盲人摸象》)

→你们每个人只摸到了象的一部分,不能断定象是什么样子的。

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

上文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设定两次否定,来加强语气,加强肯定效果,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双重否定句一般包含双重否定词,如:没有……不、非……不、非……不可、不……不、不是不、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没有一个……不、无不,等等。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步骤:

1.找出句中的肯定词。

2.将肯定词换成适当的双重否定词。

3.完善句子,使语句通顺。

下面我们做几个例题,小试牛刀。

例:双目失明的乘客们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赏花》)

首先找出句中的肯定词:都,这句话的肯定词比较明显,第二步选择适当的双重否定词与之替换,最后检查句子是否通畅。

→双目失明的乘客们没有一个不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例:时间过得那么快,我心里多么着急。(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和时间赛跑》)

同学们可以根据句子意思找出这句话的肯定词:(),然后替换成适当的双重否定词:(),最后检查语句是否通畅。

→时间过得那么快,我心里不能不着急。

它大概是满意了,又叫了几声,所有的鸟都跟着它飞走了。(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植树的鸟》)

→它大概是满意了,又叫了几声,没有一只鸟不跟着它飞走。

就因为这些,我禁不住要向它鞠躬致敬了。(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就因为这些,我不能不向它鞠躬致敬了。

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才用这个办法的。(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空城计》)→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不得不用这个办法了。

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步骤:

1.找出句中的双重否定词。

2.将双重否定词换成适当的肯定词。

3.完善句子,使语句通顺。

肯定词多是: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很、非常、十分,等等,同学们要根据语句和意思来使用,一般情况下“必须”使用频率较高。

例: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

这句话中的双重否定词很明显是不得不,根据句子意思我们用必须来代替,最后完善句子转换就完成了。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必须开凿隧道。

例: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

人》)

读完句子同学们也可以很快找出双重否定词:(),然后选择肯定词:()来替换,最后完善句子。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必须这样做。

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她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

→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她只好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

说起地道战没有一个人不承认它是个奇迹。

→说起地道战,所有人都承认它是个奇迹。

她做这件事未必没有她自己的道理。

→她做这件事一定有她自己的道理。

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

上文中我们已经详细了解了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二者句式不同,但都表示肯定的意思,所以考试中也有二者互换转换的习题。下面我们就详细学习一下二者之间的转换。

反问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步骤:

1.根据句子意思将句子转换成陈述句。

2.根据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步骤进行转换。(将肯定词换成适当的双重否定词。)

3.完善句子,使语句通顺。

例: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

→这山中的一切没有一个不是我的朋友。

例:这不是很令人赞美吗!(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首先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很令人赞美。

其次将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这不能不令人赞美。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冀教版二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得不是最弱小的。

双重否定句转换为反问句步骤:

1.根据句子意思将句子转换成陈述句。

2.根据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步骤进行转换。

3.完善句子,使语句通顺。

【注意】同学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来转换

1.找出句中的双重否定词,去掉其中一个

2.在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加问号

3.完善句子,使语句通顺。

例: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难道不用开凿隧道吗?

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来试着转换一下

句式转换比较灵活,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

首先,将这个双抽否定句转换为陈述句: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必须这样做。

其次,将陈述句转化为反问句: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她觉得她可以不这样做吗?

例:说起地道战没有一个人不承认它是个奇迹。

→说起地道战,难道有人不承认它是个奇迹吗?

她做这件事未必没有她自己的道理。

→她做这件事难道没有她自己的道理吗?

调换顺序语意不变

调换顺序主要是调换形容词、状语、定语的顺序。

外面,风尖溜溜的,天仍然很冷。(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阳气》)

→外面,天仍然很冷,风尖溜溜的。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

→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正是中秋节前后。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天的色彩》)

→屋檐下是一群躲雨的小鸟。

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从桂林到阳朔观赏风景。(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我们从桂林到阳朔观赏风景,乘着木船,荡舟漓江。

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长生果”》)

→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是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

刚一进门,他就被这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孔子学琴》)

→他刚一进门就被这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

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两句话主语相同

当两句话主语相同时,将第二句话主语去掉,两句话中间用逗号间隔。

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我们从桂林到阳朔观赏风景。

→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从桂林到阳朔观赏风景。

龙卷风形态特意。龙卷风气势狂暴威猛。

→龙卷风形态特意,气势狂暴威猛。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我们都为这为工友着急。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都为这为工友着急。

第一句话的宾语是第二句话的主语

当第二句话的主语是第一句话的宾语时,将第一句话的宾语去掉,将第二句话放在第一句话的宾语之处。注意有些句子需要稍加改动保持语句通畅。

渔夫叫桑娜。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渔夫叫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王顺友冒雨送来通知书。通知书是旭燕的录取通知书。

→王顺友冒雨送来旭燕的录取通知书。

老板娘叫我。我收拾一条青鱼。

→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

运用关联词连句

有时候将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需要运用关联词还能使句子更为通顺、完整。同学们要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此处我们只简单介绍几个,后续小编还会继续整理关联词的分类及详细的使用方法。

老师让我们观察这些叶子。老师让我们描述这些叶子。

→老师让我们观察并描述这些叶子。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凡卡呆呆地望着窗口。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这里环境恶劣、荒凉,生活单调、寂寞。这里因工作繁忙,过得倒也充实。

→虽然这里环境恶劣、荒凉,生活单调、寂寞,但是因工作繁忙,过得倒也充实。

她不敢回家。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

第一人陈与第三人称(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第一人称(直接引语)“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间接引语)“他”。二者之间的转换可以看做是对话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即对话双方以外的第三人,转述二人的对话。转为第三人称步骤(直接引语转换为间接引语)

1.提示语保留。

2.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互换。

3.去掉引号,将冒号改为逗号。

4.完善句子,灵活修改,切忌生搬硬套。

【注意】转换后的他/她一定是原文中说话的那个人。

奶奶沉思了一会,又看看门外,答道:“我也说不清,你去看吧。”(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阳气》)

→奶奶沉思了一会,又看看门外,答道,她也说不清,让小孙子自己去看。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猛地想起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和他儿子在一起。

这个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个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是否有人愿意帮助他。

当直接引语问疑问句时,对话内容一般变为是否……。

黄继光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把!”(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黄继光》)

→黄继光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让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他。

【注意】转换时要灵活表达,在保持句子意思的基础上使语句更加通顺。

妈妈对小姨说:“你的连衣裙真漂亮,我也想买一件。”

→妈妈对小姨说,小姨的连衣裙非常漂亮,妈妈也想买一件。

【注意】这句话如果用人称代词她来表示容易产生误会,所以转换时可以用人物代替人称代

词。

同学们要多加练习,各种转换步骤了然于胸,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大全

句式转换大全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反问改陈述) ?你看了比赛。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 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o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二、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专项训练】:部编版小学语文各种句型转换专项练习汇编

专 项 练 习姓名:

句型转换专项练习 一“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 1.父亲把我带到小房间里。(改为“被”字句)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3.女娲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改为“把”字句) 3.我们把风筝叫作“幸福鸟”。(改为“被”字句) 二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改为陈述句) 1.猎狗愣住了,它怎么能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呢? 2.鹅有什么可怕的?

3.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4.这么深的感情怎么能忘记呢? 三、选一选,下列句子用了中哪些修辞方法。(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设问 E.夸张 F.反问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 3.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 4.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5.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 5.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

了启示。( ) 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四、把句子写具体。(扩句) 1.风摇撼着白桦树。 风摇撼着白桦树。 2.大家劝慰这个女人。 大家劝慰这个女人。 3.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隧道。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的隧道。 4.盘古这个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5.我们喊叫着,在田野里奔跑。 我们地喊叫着,在田野里地奔跑。 二、把句子写具体。 1.风摇撼着白桦树。 风( )摇撼着( )白桦树。 2.大家劝慰这个女人。 大家( )劝慰这个( )女人。 3.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隧道。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 )的隧道。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 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如:直接→间接 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 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 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好处:生动、形象) 八、直接叙述与转述 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小学语文各种句型转换的方法 2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方法 一、把字句与被字句 (一)转换方法: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二)举例分析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把字句、被字句) [分析]陈述句变“把”字句时,将宾语调到主语后加“把”字,谓语放在句子末尾。变“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加“被”字。(2)我把那本课外书读完了。(变为被字句) [分析]“把”字句变为“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删把加被字。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三、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四、缩句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五、单句扩展: (什么样的)谁(怎么样地)(在什么时间、地点)(用什么)干什么。1.添枝加叶法:此法适用于单句扩展成单句。即按题干要求,增加单句的定语、状语和补充语等修饰限制成分,添枝加叶。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方法与技巧

2017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方法与技巧,为孩子收藏(附答案) 令狐采学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同学们重点学习的就是字词句的运用。而相比较与字词的学习,句子掌握起来就要困难一些。因为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考查句子的运用,最常考的就是“句式转换”,它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转换等等内容。 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考试中最容易考到的知识点。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它们。 今天,牛老师给大家分享一篇有关小学语文各类“句式转换”的集锦,方法与技巧+练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练习(附答案)

小学语文句子变换练习(附答案) (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少先队员难道不应该讲文明,有礼貌吗? (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 (3)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同学们把一项任务交给我。 姐姐把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送给我。 陈医生把孩子的病看好了。 (4)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人们的衣服被濛濛细雨淋湿了。 (5)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6)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贝多芬说,他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您看。 (向秦王转述)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秦王看。 (向他人转述) (7)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遮黑了半边天。(被动句)(把字句)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是多么幸福啊!(陈述句)乌鸦的翅膀不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疑问句) 青少年不能没有理想。(反问句) 你们可以小点声说话吗? (析使句) 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感叹句) 激光全息缩微胶片的存储量大得惊人。(感叹句) 这是多么感人的事迹啊!(陈述句) 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疑问句) 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 走着的。(反问句) 难道你就想不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_有答案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有答案 他要去补习。(双重否定句) 他不可以不去补习. 你明天难道不来上学吗?(反问改陈述) 你明天不来上学。 他要去看书。(双重否定句) 他不得不去看书。 陈述句:你吃过饭了 反问句:难道你没吃过饭? 设问句:你吃过饭了吗?一定吃过了. 疑问句:你吃过饭了吗? 被字句:饭被你吃了. 把字句:你把饭吃了. 否定句:你没吃饭. .我们遵守纪律。 改为双重否定句:我们不得不遵守纪律 改为反问句:难道我们能不遵守纪律吗? 2.几场春雨后,娇嫩的笋芽长了出来。 改为比喻句: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像刚出生的小鸡一样露出了头。改为拟人句: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伸了个懒腰,从地里钻了出来。句式的转换: 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叹句。 例子:反问句: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 陈述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 感叹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 3、不好好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5、犯了错误,但是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

6、我们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吗? 7、没有爸爸采大赛的成功吗? 9、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10、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应该吗? 11、父母辛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该伤他们的心吗? 二、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我把作业做完了。 2、农民伯伯把果园里的果子摘下来了。 三、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比喻句填空,看谁写得最美。 1、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悬挂在天空。 2、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 3、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 4、洁白的云朵像一样,轻轻地漂浮在空中。 5、美丽的西湖多么平静,就像一块 6、星星犹如在夜空中闪烁。 7、小姑娘的心灵像一样纯洁。 8、春天就是一位,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9、母亲真像,让我心中充满了幸福。 10、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 11、一到夜晚,整个长沙就成了。 12、.棉花像。 1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 14、火红的枫叶像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15、运动员像一般向终点跑去。 16、北极星好像一样挂在天空。 17、妈妈的爱像一样温暖着我的心。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练习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含练习与答案) 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二 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

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3. 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之句型转换教学设计教案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之句型转换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学习,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几种句子的类型。 2.通过复习,能掌握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3.通过复习,能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的方法; 4.通过复习,能掌握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的互换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 通过复习,能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能进行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的互换。 复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一句话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老师今天也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a、走进六(3)班,我认识了许多爱学习的好孩子。 b、这里的学习氛围是你们喜欢的吗? c、危险!快走开。 d、我们的校园环境多美呀! (从老师读的语气中,你能告诉我这几个句子的类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3.小结: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谁”或“什么”,另一部分是“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按句子的用途和语气,一般分为四种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课件出示) 二、练习归纳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句子这一部分你都遇到过哪些题型,你积累了哪些成功的小窍门?谁来汇报?)

1.学生归纳 2.教师小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句式互换(课件出示)(把字句与被字句,反问句与陈述句、双重否定句,直接叙述与转述等的互换。) 三、复习 (一)复习扩句和缩句。 1.出示例句:脸蛋印着酒窝。 (可爱的)脸蛋印着(迷人的)酒窝。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长组织组员讨论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2)每人举出1~2句相关的缩句和扩句的句子。 3小组汇报,我能行:(让学生出来投影两个句子) 4.小结: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修饰的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形象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在句子中找出“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去掉附加成分,留下句子主干。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扩句和缩句的方法,非常好,那现在接下来我们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1.复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例句引路: 我们是小学生,难道不要好好学习吗?(改为陈述句)

小学语文基本句型大全

疑问句 用的,在句尾加上问号,这样的问句通常来表达说话者的“设问”,“疑惑”等。比正常的疑问句感情更为强烈。这样的问句不是侧重提问题,而是注重表达感受。汉语当中的疑问句与“”、“”等问句不同,汉语疑问句是我们词语表达最常见的问句。汉语中,一般对疑问句有以下四种分类方式: 是非问句 是非问句是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是”或“否”的疑问句。是非问句与一般陈述句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但语调要变为升调,或者句末加上疑问语气词。是非问句中经常使用的疑问语气词有“吗、吧、啊”等,但不能使用“呢”。 特指问句 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的部分进行提问,要求对方针对未知的部分做出回答的疑问句。特指问句既可以使用升调,也可以使用降调。特指问句只能使用“呢、啊”等语气词,不能使用“吗、吧”。 选择问句 选择问句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的疑问句。选择问句经常使用“A还是B”、“是A还是B”等固有格式。使用疑问词时,选择问句常用“呢”,一般不用“吗、啊、吧”。 正反问句 正反问句使用肯定和否定叠和的方式进行提问,希望对方从肯定和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的疑问句。正反问句一般不使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需要时可用“呢、啊”,一般不用“吗、吧”。 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这是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句子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1、我得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5、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6、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不是不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改为夸张句 1.这个足球场太小了。 2、他的鞋真大。 3、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 4、这里一只鸟飞起来,那边鸟又落下去,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 (4)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例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例2】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 令我们感动。 练习: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例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 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 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指示代词(这、那)和倾 向性动词(来、去)要根据语境发生变化。四、弄懂句子意思,知道谁对谁说话。五、提示语在 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六、问句要改成陈述句。七、 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可做改动,但不能改变意思。 (1)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 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 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3)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 天还要去开会。 (4)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A、“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 要去开会。 B、“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5)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6)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7)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 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二 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设计

句式转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白句式转换的分类、特征。 2、掌握句式转换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述句与转引诉句的转换 2、肯定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教学流程: 1、把被转换 2、肯否转换 3、陈反转换 4、引转转换 教学过程: 一、随机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大家是那个班的。请你完整的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师:难道你们不是六年级的吗?老师的意思是:我们是六年级的。 孩子们可见,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句式转换”(板书句式转换) 二、自主探究: A、把字被子句的转换 出示例句:战士们把敌人消灭了。 “把”或“被”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

找出施动者:战士们受动者:敌人 请同学说一说你们的方法。 施动者和受动者的位置换一下,其他不变。 把字句和被字句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今天你就像大家展示一下的才华吧!请看下一题 出示: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蓝蓝的天空遮住了 我渴望已久的这本书被爸爸买回来了。 看来太简单了,都没难住大家,那我的使出我的杀手锏了。 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再改成“被”字句:(提醒学生注意读题) 1、我写完了作业。 2、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3、小喜鹊在白杨树上搭了窝。 小喜鹊把窝搭在白杨树上。白杨树上被喜鹊打了窝 看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大家都掌握了。那我们一起去继续探讨下一关: 请看这句话: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反问句是什么?反问句就是问中有答 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又是一个什么句。陈述句。其实呀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句式转换:出示 B、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同学们老师想提醒大家一点,陈述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所以我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句式变换练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句式变换练习 一、陈述句改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犯了错误就不敢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5、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6、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8、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3、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8、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9、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11、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12、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13、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14、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16、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17、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1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1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20、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1、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三、缩句练习: 1、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许多货物。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练习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练习 (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参考答案: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少先队员难道不应该讲文明,有礼貌吗 (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参考答案: 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 (3)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参考答案: 同学们把一项任务交给我。 姐姐把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送给我。 陈医生把孩子的病看好了。 (4)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参考答案: 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人们的衣服被蒙蒙细雨淋湿了。 (5)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参考答案: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6)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参考答案: 贝多芬说,他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您看。(向秦王转述)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秦王看。(向他人转述) (7)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1、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 例如: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肯定句) 多学些知识不是坏事。(否定句) 反问句: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无疑而问,答案就在句子里面,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小姑娘纯洁的心灵,难道不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 陈述句变反问句要注意以下三点: 1)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怎么??呢难道??吗 2) 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即原来肯定的变否定,原来否定的变肯定】3)变标点。句号变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过程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相反。 例如: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不耕耘不会有收获,不学习不会有知识。 【练习与训练】 1)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2)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3)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2、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 1)改标点。将句子中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冒号改逗去双引】 2)改人称。将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你们)应该分辨你、你们在句中指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替换,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变也可。 【一改三,我改他;第二人称若出现,特殊情况巧转换】

部编版小学语文 中的句式变换知识点归纳

句式变换 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练习:(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2.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二、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练习: 1.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2.你周末要写完作业。 三、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而是用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练习: 1.他是一个好人。 2.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

句型之间的转换 一、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 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改成第三者转述。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是直接引语。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是将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改成转述语句。 例: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三者转述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特殊:老师问我:“我讲课,你能听懂吗?”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例: 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直接叙述) 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间接叙述) 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如:“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这两句话中,

小学句型转换类型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题方法汇总+练习+含答案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三.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3. 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李老师兴奋地说,他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四.缩句 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练习: 1.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话包蕴着哲理。) 2.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四团取得胜利)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工人师傅把钻安装好。) 五.修改病句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来暖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