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
二语习得理论中文

二语习得理论--中文————————————————————————————————作者:————————————————————————————————日期:ﻩ二语习得定义二语习得理论概述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教育技巧The definition of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ﻫOverview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ﻫCritical period of second langu age acquisition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English)infour phasesﻫVariousstagesof education skills二语习得理论目录二语习得定义二语习得理论概述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教育技巧第一阶段:沉默期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二语习得定义二语习得理论概述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教育技巧第一阶段:沉默期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第四阶段:学习曲线上升期展开目录二语习得定义二语习得理论概述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教育技巧编辑本段二语习得定义196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综合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教育学、社会学多种学科,慢慢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叫“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编辑本段二语习得理论概述自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们对二语习得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各具特色。
有的研究侧重于描写 ,有的研究偏重于假设,有的研究则采用实验。
20多年来 ,第二语言的多侧面、多方法的研究格局导致了该领域中的理论层出不穷。
目前较为流行的有:(一)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乔姆斯基和其支持者们认为,遗传基因赋予人类普遍的语言专门知识 ,他把这种先天知识称之为“普遍语法”。
第二语言习得与英语语法教学

循 该 路 径 的 习 得 进 程 ,提 高 学 习者 中介 语 的 准 确 性 和 总 体 水
平。 实验 结 论 显 示 语 言 规则 的教 学 功 不 可没 。 近 年 来 , 术 界 而 学
关键词 : 二语 习得 ; 大学英语 ; 法教 学 语
中 图分 类 号 : 2 C 0 A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1 2 62 0 )7— 0 8— 3 17 —14 (0 60 0 0 0
析 。 是 这 种 教 学 思 想 同样 出 自行 为 主 义 这一 理 论 所 派 生 出来 但 的结 构 主 义 大 纲 。 着语 言是 交 际 工 具 理论 应 运 而 生 的 交 际教 本
1 语 法教 学历 史 回 顾 综 观 英 语 教 学 史 ,9世 纪 中叶 语 法 翻译 法 ( r a Tas 1 Ga mm r r . m 1 i e o ) 欧 洲 最 初 用 于 拉 丁语 和 希 腊 语 教学 , 一 方 法 ao M t d 在 tn h 这
学 法 ,在 2 O世 纪 9 O年 代 曾经 风 行 一 时 。这 种 教 学 法 不 以语 法
一
程 ; 立 以基 本 知识 、 论 、 能 为 重 点 的教 学 内容 ; 造 宽 松 确 理 技 创 的 环 境 ,让 学 生 主动 、 自觉 、积 极地 学 习, 充 分发 挥 学 生 的 潜 能 。因为 医 学模 式 已从 传 统 的 生 物一 医学 模式 逐渐 转 变 为 生 物 心理 一 社 会一 环 境新 的 医学 模式 ; 传 统 的 纯治 疗 型 模 式 向 从
读 课 英 语 教 学 中 。 种 方 法 强 调 的 是 :1 听说 领 先 , 写 置 后 ; 此 () 读 ( ) 用 对 话 和 句 型 ; 3 课 堂 上 排 斥 母 语 教 学 ;( ) 常 使 2使 () 4 经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

“参数”则反映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差异, 如方向参数、话题参数、隐含pro参数等。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目录
• 1.参数理论
• 2. 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假说 2.1 不可及假说 2.2 完全可及假说 2.3 间接可及假说
• 3. 存在问题 • 4. 结语
1. 简介
1.1 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人脑生来就具有 的一种能迅速习得语言的特殊机制。它是 一种无意识潜在的知识, 无需通过学习而存 在于大脑中,决定着人类语言的现有面貌。 正是这种机制, 才使 笨人也学会交谈, 最聪 明的猴子也不能讲话。
2.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假说
2.1 不可及假说
不可及说认为普遍语法不决定第二语言习得,因为 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和小孩子习得第一语言有着 本质的不同。在他们看来,第一语言习得者使用的 是语言习得机制, 而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的是一般性 学习策略。他们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最有说服力 的就是语言习得临界期一说。
在习得过程中, 语言环境所能提供的只是目 的语语料刺激, 而对习得起决定作用的仍然 是这种机制。凭借这种机制, 人们便可以从 有限的语言刺激中迅速内化目的语语法, 同 时产生无限的语言输出。
1.2 普遍语法的原则参数理论
普遍语法由“原则”(principle)和“参 数”(parameter)构成。
PG=α · UG PG: particular grammar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课堂教学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38179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课堂教学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课堂的功能除了为学习者提供知识性的学习之外,还应具有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实际应用和交流的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实际的语言应用的环境。
一、正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正规课堂教学”都被看作是语法教学,语法被置于二语习得研究的中心,体现了语法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正规课堂教学按照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以认知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及以元认知为目的的课堂教学。
认知目的主要指语言或交际能力的发展,而元认知目的旨在对学习策略的有效应用上。
以认知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又分为两种:一种以语言为中心,所有的学习者都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上接受同样的教学;另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会针对学习者的特点选择教学类型,即不同的学习者接受不同的教学。
二、以语言为中心的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正规课堂教学对?W习者总体语言水平的影响。
正规课堂教学对学习者的总体语言水平是有正面影响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很多研究没有对学习者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量进行控制,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可能是因为总的语言接触量增加,而非正规课堂教学的缘故。
其次,这些研究都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另外,这些研究只是简单地把正规课堂教学等同于学习者在课堂学习的课时量,我们也就无从了解课堂学习者比自然学习者学的好的原因到底是因为正规课堂教学还是可理解性输入。
(2)正规课堂教学对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准确性的影响。
受试者在接受了半小时的语法教学之后,其语法判断的准确性比测试之前的提高了。
课堂教学对经过有准备的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会产生影响,而对未经准备的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则没有影响。
正规课堂教学有助于语言输出的准确性。
其决定性因素在于学习者所处的语言发展阶段。
正规课堂教学要想获得成功,此时的学习者必须处于有能力处理某一语言结构的语言发展阶段。
未达到能够处理某一语言结构的语言发展阶段的话,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水平将会受到限制,甚至影响二语习得者学习的积极性。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语法教学问题的回顾

3 W h ns o l a hg a . e h u dwe e c mma ? s t e tota h ga t r r I s t c r m- ib e
ma e e r e s f s tr o la n a 2 o o w i u t r wh n la n r rt sat t e r n L r t a t n i i l ltr h n e r es a e l a y c u r d o l g it ae w e la r h v ar d a q i s me i u s c n e e n i
编译者按 :0 6 3月 T S 20 年 E OL杂志四十周年纪念特刊上 , 奥克兰大学 Ro l 教授撰 长文 C r n se ec i d l Ei s ur tsusi Tahn e I n g o r a: nS A P r et e, fGa rA L e p ci . mm s v 从二语 习得 角度 对近年 来语 法教学研究 中的八个重要 问题进行 了全 面细 致的讨论 。文章 涉及语法教学的话题广泛 , 材料丰富 , 立论公允。国 内英语教 学中对语 法教 学的必要 性 、 法教 学的内容和方法等重要 问题 语
1 8 /9 8 9 3 1 8 ;Wht, p d , ihb w , Ra t,1 91 ; 请 法 i S a a Lg to n & e na 9 )
接着文中分别讨 论了语法教学 中的八个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S o l eta h ga . h u d w e c r mma ,o h u d w i l r ae r rs o l e smpy c e t t e c n i o y w i h l an r an n t r l ? h o d t n b h c e r e sl r a u al i e y 2 W h tg a . a mma h u d we ta h r rs o l e c ?
二语习得的显性与隐性研究

二语习得的显性与隐性研究作者:陈翠翠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二语习得研究者如何区分显性与隐性教学、显性与隐性知识及显性与隐性学习,进一步讨论显性与隐性知识的接口问题,为在以后实验研究中正确使用概念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语习得显性隐性本文介绍显性与隐性教学、显性与隐性知识及显性与隐性学习的区别,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显性与隐性知识的接口问题。
一、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语法教学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显性语法教学(Explicit Instruction)和隐性语法教学(Implicit Instruction)作为两种主要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关注。
在语法教学中解释或要求学生注意目标语言规则,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显性语法教学;相反,在语法教学任务中,呈现学习资料时,不介绍规则,不刻意让学生讨论,也不要求学生注意规则的教学方式就是隐性语法教学。
R.Ellis(2009)认为,显性教学鼓励学生发展关于规则的元语言意识,而隐性教学的目的是给学习者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推断出规则,结果就是尽管他们没注意,但掌握了规则。
二、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定义根据二语习得教学理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是关于两种语言知识状态的观点。
显性知识是关于规则的陈述性的知识,是二语学习者能意识到、能说出来的语言规则知识,如动词过去式的构成和使用;隐性知识是内化了的、程序性的知识,使人们可以在即时情况下恰当地使用二语,这种知识来自学习者个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直接经验,是自动、无意识获得的,不需要操练或刻意构建假设并加以检验,是能用但不能直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直觉知识。
(二)语言知识二分法的相关假说Krashen (1985)提出的学得——习得假说就是建立在语言知识二分法基础上的,他认为语言学习者会使用两个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方式掌握二语能力,第一种方式是“语言习得”,这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不为习得者觉察到,习得的知识也是潜意识的,能启动自发性输出;第二种方式是“语言学得”,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得到语言知识,实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需要具备二 语习得理论的知 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不断提 高自身的语言能 力和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关注学 生的学习需求和 学习特点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和更新自己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理念
汇报人:
学生语言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和策略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教师需要具备二语习得理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学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如缺乏语言环境、教学设备等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二语习得理论,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语 言障碍等,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解决。
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体系应包括语言能力、文化素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多方面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考试、项目等
评价反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 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课程设置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基本概念:包括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语言习得、语 言环境等
语言输入:指学习者接收 和理解的语言信息
语言输出:指学习者使用 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语言习得:指学习者通过 理解和使用语言来掌握语 言的过程
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处 的语言使用环境,包括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认知派: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语言 习得的内在机制
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4.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解释
•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 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 相关的过程。
• 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 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
• 通过过程的分析对作为产出结果的偏误进 行解释。基于过程的偏误分析和解释才有 意义。
5.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
• 对比分析的两种版本:
• 强势版本:用对照分析方式来预测困难等 级的方法。
• 弱势版本:使用对照分析法来解释可以观 察的到困难。Oller和Ziahosseiny提出细微 差异(subtle differences)版的对照分析假说 理论:“不管在单一或多种语言系统间, 即使他们的差异极为渺小,终究还是会产 生困惑。”
• 事实上,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许多困难以及 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都与汉语和母语之间文化 方面的差异有关。
从“偏误分析”到“中介语” 到“学习 者语言
•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学习者的水平、母语背景、习得的环境 • (3)语料收集的方式: • 自然表达、面谈、诱导、实验;横向与纵向;
2.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鉴别
• 问题之一: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 题
• 鉴别困难的原因: • 把学习者“语言能力”看做是“单质”
(homogeneous)的,因而无法解释学习 者语言偏误中出现的“变异” 现象; • 问题之二: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 和“隐性偏误” 。
• 选择。由于不可能对有关的两种语言所有的方面 都进行比较,因此,必须对要比较的某些语言形 式做些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
1.引言
自20 世纪70 年代交际教学法产生以来,外语学习中传统的语法教学备受冷落。
许多二语习得研究者认为此种教学收效甚微,反而会阻碍外语学习的进程。
其中领军人物为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 。
根据他提出的监控模式,认为有意识学习语言与无意识习得语言是有区别的,有意识学到的内容无法转变成无意识的能力。
语言应该通过接触语料而自然习得,而不应该通过正式学习学得。
正式的语法课只能使学生获得陈述性知识,而不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法形式的过程性能力。
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一方面,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各个层次外语教学的重点,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语法课程。
另一方面,在现行考试体系的压力下,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时往往又会插针见缝地给学生补充语法知识,其结果通常是事倍功半。
然而,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语法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认真的考量。
在认同其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地位的前提下,研究者们发现虽然语言习得顺序改变不了,但是语法教学可以加速某些结构的掌握。
再者,交际教学法强调意义的交流,忽视语法的形式,教学效果不明显。
语法教学不仅对提高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的准确性有着积极的促
进作用,而且能加强习得,从而提高二语水平。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语法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重新激发了学者们研究语法教学的兴趣,赋予语法教学新的生命。
2.语法教学作用的再认识就语法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部分学者均采用辨证的观点,即在肯定语法教学必要性的同时,也质疑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
近些年来语言学研究成果已经证明仅仅是掌握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并不能使学习者掌握全部的语法结构,更不能自然地发展起他们的语言能力。
传统语法教学把语言本身看成一个学习目标,其理论假设是学习者通过对语法结构反复和有意识的实践会自然地发展起他们的语言能力。
通常情况下,教师将各种语法结构以显性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即在毫无上下文背景的情况下讲授语法结构来实现。
即使是支持显性语法教学的研究者也认为这种陈述加练习的显性语法教学不会直接转化成隐性的语言知识。
N.Ellis (2002)也同样认为,语言学习从最终意义上来看应该是隐性的,其中包括“语言形式和语言作用的匹配及其内在规律的缓慢习得。
这一技能需要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练习本身不是靠提供一些规律就可以取代的”。
当然,肯定上述观点并不意味着否定语法教学的价值。
相反,这不仅肯定了语法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必要性,而且映射出语法教学的长期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识别、加工、处理并使用语言的
各种形式,从而提高在交际过程中的准确性。
毋庸置疑的是,当学习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再次使用通过正规语法学习而学到的语言形式时,他们对这些形式的记忆就会加深,而且在输出语言过程使用相关语法知识点的准确性也明显提高。
之后,N.Ellis (2002)提出,范围广泛且时间持久的语法教学有利于语言习得,提高内在语言能力。
同时,语法教学也可以保证和促进较为困难的语言形式的使用准确率。
因此,他建议在任务型交际语言教学中适当插入语法知识的讲授,以达到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3.语法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是教师将各种语法结构以显性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仅仅把语言作为学习目标。
虽有大量证据证明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测试成绩,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自如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许多语言学家以发展语言交际能力为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就语法教学与语言交流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以期达到使用语言形式的准确度和表达语言意义的统一。
目前比较流行且实用的语法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3.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的宗旨是:语言教学不是从语法或词汇出发,而是围绕任务的完成进行组织。
这类任务可以提高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因为学习者注意到了目标结构; 它们同时又是交际性的,因为学习者置身于以意义
为主的语言交流中Ellis (2003)将这些任务定义为:
(1)基于结构的语言输出任务,(2)理解任务,(3)提高意识任务。
“基于结构的语言输出任务”是指使用指定的目标语形式来完成某些交际任务。
任务材料本身并非语法材料的堆砌,但要求学习者必须使用特定的目标语形式来完成交际任务;Ellis (1995)认为“理解任务”是指学习者必须注意并理解周密计划好的输入中的目标形式,它们往往包括一些要求学习者必须作出反应的任务刺激。
前两种任务类型均主张在交流中明确引入语法结构,而“提高意识任务”则要求学习者互相讨论目标语法结构,因此语法形式成为讨论的内容。
这类任务往往事先提供一些目标语结构的例子,然后要求学习者使用结构,并从中总结出使用规则。
研究证明,基于结构的任务型教学更适合于某些规则较少的语法知识点。
以交流意义为主的任务型教学在处理一些难懂的、涉及较多规则的语法知识点时显得更为有效(Ellis 2003)。
与简单任务相比,复杂任务更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视。
因此,将语法结构作为明确或潜在学习内容的任务型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增强对目标语结构的注意,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2合作输出任务促进语言输出的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完成有侧重点的交流任务,即“合作输出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被迫准确地输出语言(Ellis 1997 ,2003)。
另一个方法是合作完成某一特定的语言输出任务。
例如,合作
听写就是一种合作输出任务。
老师将一篇文章读两遍,然后要
求学
习者分成小组尽可能准确地复述文章。
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听写不仅促进了外语交流,而且提高了目标语形式的使用准确性。
在合作输出目标语时,学习者会注意到他们语言知识存在缺陷,随后他们会通过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3文本加强近年来,许多研究试图发现文本加强对语言学习者注意语法形式的作用。
所谓“文本加强”,也就是通过版面的粗体、斜体、下划线或大写来强调输入语的某些特征。
这些操作在感官上凸现了目标语结构,因此使它们更容易被注意。
文本加强的另一种做法便是在语言输入时提供大量的目标语结构,即目标语结构输入流。
该理论认为加强文本的结构有利于学习者注意目标结构和发展语言能力。
然而,众多的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对文本的加强,可以促使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到语法形式,但并不足以使其被习得。
因此,“注意”是语言习得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
学习者要想有效地学习语法,必须“将语言的建构形式构建到他们的工作假设中去”。
这只有通过学习者持久地接触、注意并使用目标语形式才能得以实现。
3.4加工教学法
所谓“加工教学法”,即以交际为目的进行语法教学,对输入语言进行加工,可以使形式与功能达到有机的统一。
根据
这一模式,学习者首先接触语言形式,知道其功能,即对这些语言形式进行显性处理,然后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输入语言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理解这些语言结构形式。
这些活动有助于学习者把输入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实现了对语法的加工过程。
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目标语的理解能力,其有效性还取决于所教授语法形式的特征及其所涉及的技能。
3.5基于话语的语法教学方法“基于话语的语法教学方法”主张目标语形式的教学应广泛使用纯正和简化的话语,包括语料分析,以向学习者提供大量有上下文背景的目标语结构的使用例证,促使他们更好地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联系起来。
该方法包含双重含义:一方面建议运用语篇分析方法,从宏观层面将目标语结构与整个文本相结合,比如:通过比较口语与书面语中英语语法的不同,进行语料分析; 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微观描述的方法详细说明目标语结构的作用,比如:以句子为基础的语法教学。
事实上,语法教学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坚持进行二语习得中语法难点教学。
这是由于在二语写作中,即便接受了很好教育的学习者也会受自己文化的修辞和语言习惯影响。
传统的语法教学往往与写作分开,这不仅会出现重复教授的现象,还会破坏二语习得的系统性。
因此,写作教学应包含语法、词汇和修辞教学。
此外,尽管诸如时态、被动态等较难的语言形式确实需要明确的教授,但这些形式“不能与句法结构和实际使用相分
离”。
因此,当今的语法教学强调在广泛的语言输入与对目标语形式的注重中习得语法知识。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关于外语学习中语法教学的作用及方法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本身综合了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诸多领域,大量的实证研究不约而同地表明:语法教学是提高外语学习者准确而有效地使用目标语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有多方因素在影响和制约着语法教学的开展和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以单一以语言结构为基础的语法教学法有逐渐被新的教学方法所取代的趋势。
新的方法并没有对目标语形式及其使用规则进行明确的讨论,而是注重在大量的语言交际活动中提出语言形式,强调帮助学习者将语言形式与意义联系起来,以达到领会和掌握语言形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