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8大气环流

合集下载

核技术应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分析_1

核技术应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分析_1

核技术应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4T08:59:46.69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期作者:王绍杰章赐明[导读] 在核能及辐射技术应用中,由于技术故障、管理不善、认知程度等原因,核辐射事故时有发生。

王绍杰章赐明首宏检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在核能及辐射技术应用中,由于技术故障、管理不善、认知程度等原因,核辐射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加强对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并贯穿核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核设施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各个阶段、提高公众对辐射污染危害的了解,做到科学防范,Xt保护环境、保护公众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以下对核技术应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技术应用;辐射安全;防护分析引言目前,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研究核技术的应用。

核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带来了能源和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

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辐射事故,不仅造成污染,甚至直接威胁到工人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当前,中国正处于核心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核电站规模居世界前列,核心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加强相关安全保障和监管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核辐射安全形势当前,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核工业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核心产业体系。

根据相关实践和经验分析,放射性废物的排放、核事故和辐射事故的泄漏等容易导致各种放射性污染问题。

据相关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有78 802个单位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辐照设备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其中10 707个单位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销售和使用,68 095个单位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核辐射安全管理是以非常高的要求制定的。

据相关统计,中国2019年发生了5起辐射事故,均为一般辐射事故,包括2起放射源泄漏事故和掉进井里的事故,以及1起人员受到过量照射的事故。

一般来说,中国的核辐射安全形势良好,总体形势可控,保持良好的安全平衡。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GIS遥感地理学全国考研中心,由GIS、遥感、地理学几个学长创办,专业为大家提供地学考研全套资料。

用我们的劳动节省你复习的时间,用我们的知识提高你专业课的复习,用我们的人脉提供给你最详实的资料,用我们的经历告诉你怎样走过考研全过程。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淘宝:;拍拍:/771843105。

下为我们整理的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手册的目录。

目录序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重要版块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资料使用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资料接受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长眼中的地理科学学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学院实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研究生生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星的大气层:宇宙中一颗独特的气候试验室

土星的大气层:宇宙中一颗独特的气候试验室

土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之一,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天体。

除了其壮观的环系统外,土星还拥有一个独特的大气层,这使得它成为宇宙中一个令人着迷的气候试验室。

下面将介绍土星大气层的一些引人注目的特点,以及科学家们对其进行的研究。

1.巨大的大气层厚度土星的大气层是非常厚的,约有8000公里。

这使得土星成为太阳系中大气层最厚的行星之一。

大气层主要由氢和少量的氦组成,但还含有一些其他化合物,如甲烷、水蒸气和氨。

这种丰富的成分使得土星的大气层变得复杂多样。

2.独特的大气环流土星的大气层具有独特的环流模式。

观测显示,土星的大气层中存在着许多风暴和旋涡。

其中最著名的是土星北极的风暴,被称为“北方极光”。

这个巨大的风暴持续存在了数十年,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风暴眼。

3.奇特的气候现象土星的大气层中发生了一些奇特的气候现象。

例如,科学家们观察到土星南极的气候现象类似于地球上的风暴。

这些风暴产生了强烈的降水和闪电。

此外,土星的大气层中还有许多大型的云层系统,这些云层在行星表面上形成了各种有趣的图案。

4.土卫六的神秘大气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也有一个神秘的大气层。

土卫六的大气主要由氮气和甲烷组成,但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化合物。

科学家们发现,土卫六的大气中存在着丰富的有机物质,这使得土卫六成为潜在的生命存在地点之一。

5.研究土星的挑战虽然科学家们对土星的大气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土星距离地球较远,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观测土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而且土星大气层中的气候现象变化非常快,使得研究变得更加困难。

6.探测器的任务为了更好地了解土星的大气层,科学家们派遣了多个探测器进行观测。

最著名的是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它在2004年进入了土星的轨道,并对土星的大气层进行了详细的观测。

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的任务持续了13年之久,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数据。

7.土星大气层的重要性研究土星的大气层对于了解行星大气层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土星的大气层能够为科学家们提供有关行星形成和太阳系演化的重要线索。

2021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2021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2021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2021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一、概述2021年8月,世界各地的大气环流和天气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全球范围内的天气现象和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1. 议题一:洋流和海洋环流洋流和海洋环流是影响全球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2021年8月,北大西洋的北大西洋洋流对欧洲南部的天气产生了明显影响,造成暖湿空气进入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等地,导致了高温和干燥的天气条件。

与此同时,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洋流也对南美洲西北部的天气形成了效应,导致墨西哥和厄瓜多尔等地的豪雨和洪水。

2. 议题二:季风和热带环流季风和热带环流是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时期,南亚季风系统对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地造成了强降雨,尤其是孟加拉国东部地区受到了洪水的威胁。

此外,非洲的干旱带扩大,沙漠扩大到了苏丹和乍得等国家。

三、全球范围内的天气现象1. 议题一:极端高温事件2021年8月,全球多地出现了极端高温事件。

尤其是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等地,达到了历史最高温度纪录,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北美洲和亚洲地区也出现了高温天气,其中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温度更是超过了50摄氏度。

2. 议题二:热带风暴和台风2021年8月,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发生。

大西洋季风期间,热带风暴“弗雷达”在墨西哥沿海登陆,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太平洋地区也发生了多次台风,对日本、菲律宾和韩国等地造成了严重影响,包括洪水、风暴潮和水土流失等。

四、未来趋势展望1. 议题一:气候变化的影响如今,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在未来几十年,随着全球变暖的发展,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

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采取更多措施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2. 议题二: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天气灾害,各国应加大对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投入。

【初中地理】大气环流

【初中地理】大气环流

【初中地理】大气环流大气运动状况极为复杂,运动形式千姿百态,规模差别很大,活动的时间和发展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

按照它们规模的大小可概括为行星尺度系统、大尺度系统、中尺度系统和小尺度系统。

行星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超过数千米,活动时间超过一周,如西风带、副热带高压等波动较大;大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从数百公里到1000公里不等,活动时间一般为3~5天,如气旋、台风等;中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从几十公里到100公里不等,维持时间约为一天,如山谷风、海陆风等;小规模系统的水平范围在10公里以下,通常只存在几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如龙卷风、雷暴云等。

这些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大气运动的总体。

在这些系统中,以行星尺度系统的大气运动最为稳定,它又是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基础。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和变化特征,并制约着规模较小的气流活动。

通常把这种大规模的行星尺度的大气运动总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不仅是各种尺度运动系统形成和活动的基础,也是局部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条件。

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都是热力因素形成的环流,所以从成因上说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因动力因素形成的,所以属于动力环流。

早在1735年,英国气象学家哈德利就提出了大气环流模型。

到了19世纪,美国气象学家佩里尔修改了大气环流模型。

后来,许多气象学家对大气环流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大气环流模型越来越完善。

为了纪念哈德利和佩雷尔气象学家的贡献,人们有时把低纬环流称为哈德利环流和中纬度环流称为佩雷尔环流。

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是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对各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分布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信风原本是干燥、炎热和稳定的,在穿过广阔的海面时变得越来越潮湿。

这两股高温湿气流在赤道地区会聚上升,凝结云团引发降雨,形成了赤道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特征。

赤道地区的降雨主要是雷暴,主要在下午。

每年平均有大约100天的雷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学硕招生专业目录(学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学硕招生专业目录(学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学硕招生专业目录(学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以大气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为特色,理、工、商为主,兼有其他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

我校于1960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隶属中央气象局。

1963年5月,更名为南京气象学院。

1978年2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校,并获准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0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在学校设立“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并于2003年4月成立北京分部。

1999年3月,设立大气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0年2月,学校由中国气象局管理划转为江苏省管理。

2004年5月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关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拟招收学术型硕士生680名(含国家计划内招生及计划外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生)。

目录中公布的人数仅供参考,确切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为准。

在录取时,根据报考情况在全校统一调剂使用招生计划。

我校只有大气科学类专业(专业代码前四位为0706)招收单独考试考生(只接受报考委托培养),单独考试考生报名、考试时间同全国统考,报名信息确认、考试地点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我校2012年硕士招生的复试方式为笔试、综合面试及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笔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

考生如有疑难问题,请与我校研究生招生与就业办公室联系。

单位代码:10300学校网址:电子信箱:yzb@通讯地址: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邮政编码:210044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与就业办公室联系电话:(025) 58731201说明:招生专业前的标记分别代表☆:国家级重点学科▲ :省(部)级重点学科● :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备案)*目录公布的招生数仅供参考,确切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为准。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北极
300N
00
地图册P24
1、全球的气压
带风带随太阳直
请射观点察移动分:析:
12.、气由压于带气风压带的带 风位带置的随移什动么,而使 30移°动-4?0°大陆
2西. 气岸压地带区风冬带季移受 西动风对影响而温和 湿3润0°,~夏40季°受大副 高燥陆气控,西候制形岸有,成地何炎独区影热特的响干的?
3、下列地区处于上升气流位置的是: A、赤道地区 B、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区 C、南极大陆地区 D、副热带地区
( AB)
4、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太阳辐射时高低纬的加热不均 C、地球自转偏向力 D、地势的高低起伏
( BC)
图是“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箭头为气流方向,读图回答7~9题。
1、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南北半球三圈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B、高、中、低纬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C、南北半球中纬西风带风向是相同的
D、水平方向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2、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温高 B、副热带高压带气温低 C、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地中海气候;
风带移动.swf
小结:
全球大气运动的形成 ( 地 表 均 质)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近地面 六气候的影响
90 °
极地高压带(干)
60 ° 30 °
极地东风带(干) 副极地低压带 (雨)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请观察分析:
冷热不均会形成 热力环流,赤道 和极地之间冷热 不均,会形成类 似的热力环流吗

遥感.

遥感.

Landsat-8
• 2013年2月11日第八颗LandSat卫星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成功。 LDCM 计划是由NAS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联合运行的计划,旨在长期对地进 行观测。该计划主要对资源、水、森林、环境和城市规划等提供可靠数据。 LandSat- 8上携带有两个主要载荷:OLI和TIRS。其中OLI(全称: Operational Land Imager ,运营性陆地成像仪)由卡罗拉多州的鲍尔航天 技术公司研制;TIRS(全称:Thermal Infrared Sensor,热红外传感器), 由NASA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研制。 LandSat-8上携带的TIRS载荷,将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性能最好的 TIRS。TIRS将收集地球两个热区地带的热量流失,目标是了解所观测地带 水分消耗。Landsat TM (ETM+)7个波段可以组合很多RGB方案用于不同 地物的解译,Landsat8的OLI陆地成像仪包括9个波段,可以组合更多的 RGB方案。 OLI包括了ETM+传感器所有的波段,为了避免大气吸收特征,OLI对波段 进行了重新调整,比较大的调整是OLI Band5(0.845–0.885 μm),排除了 0.825μm处水汽吸收特征;OLI全色波段Band8波段范围较窄,这种方式可 以在全色图像上更好区分植被和无植被特征;此外,还有两个新增的波段: 蓝色波段 (band 1; 0.433–0.453 μm) 主要应用海岸带观测,短波红外波段 (band 9; 1.360–1.390 μm) 包括水汽强吸收特征可用于云检测;近红外 band5和短波红外band9与MODIS对应的波段接近,详情参考表3。
特点评价
单景覆盖较宽;数据获取容易;光谱信 息丰富;价格低廉;客户使用量大。 分辨率稍低;应用范围受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大气环流》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08
科目名称:大气环流
第一部分 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
“大气环流”主要研究行星尺度大气运动的平均状况及其维持机制。

本科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综合运用先行课程(普通气象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数值预报和统计学等)知识,建立对地球大气行星尺度运动及其规律的总体认识,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大气变化规律以及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其它有关专业打好基础。

从本科教学的实际出发,“大气环流”科目考试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控制大气环流状态的基本因子,掌握大气环流基本观测事实(风、压、温、湿场及其季节变化、半球际差异)和维持纬向平均环流的过程;大气热机效率及大气能量循环;同时要求对大气环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大气环流研究的主要方法等有所了解。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
一、绪论
1.“大气环流”的研究对象。

2. 控制大气环流状态的基本因子。

3.环流分解:时域、空域、时空域上的分解。

4. 大气环流的研究方法。

5. 大气环流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

二、大气环流的观测事实
1. 大气分层(主要是10hPa 以下)。

2. 平均纬向环流(]u [)形势;平均经圈环流(],[ων)形势。

3. 气压场及其随高度(海平面~10hPa )、季节的变化,南北半球差异。

4. 纬向平均温度场(]T [)及其随高度、季节的变化,南北半球差异。

5. 地面温度场,对流层、平流层厚度场。

6. 纬向平均蒸发量、降水量随纬度的分布。

7. 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的变化。

8. 大气的年平均辐射和热量收支。

三、大气中的角动量平衡
1. 角动量平衡与纬向平均环流(]u [)场的维持。

2. 大气西风角动量源、汇,输送途径,完成输送的环流系统及特征。

四、大气中的热量平衡与水分平衡
1.全球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

2.纬向平均温度(]T [)场的维持机制。

五、大气中的动能平衡与能量循环
1. 大气环流总有效位能(A )和总动能(K )的定义,动能平衡方程的物理意义。

大气热机效率的估计。

2. 大气环流总有效位能(A )和总动能(K )分解为纬向平均分量(以z 标示)和涡动分量(以E 标示):A=A z +A E ,K=K z +K E ;分量平衡方程中制造项(G )、
转换项(C )、消耗项(D )的物理意义。

3. 大气环流能量循环诊断结果的意义。

六、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和转盘试验
1.大气环流数值模拟方法的理论根据和基本工具。

2.控制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的概念?它们各自的目的和相互关系。

3.Hide 园盘试验得到的几类基本流型与园盘的两个控制因素间之间的关系。

4.转盘试验未考虑 效应,在结果中却出现了类似Rossby 波的波动,这对于认识地球大气环流成因有何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