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及季风环流
自然地理学大气环流

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
介于东南亚与西亚之 间。位于0°―北纬 40°,东经 60°―100°之间, 陆地基本在北纬 10°―30°之间。大 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
印度洋之间。南亚共 有7个国家,其中尼 泊尔、不丹为内陆国,
印度、巴基斯坦、孟
加拉国为临海国,斯
里兰卡、马尔代夫为
岛国。巴基斯坦、印
度、尼泊尔、不丹和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 除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属热带 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 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 候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性移动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
根据季风的进退,南亚地区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1~2 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
(信经向风三)圈环。流
②中纬度环流圈(Ferrel环流): 分布于中 纬度约 30 °— 65 °地带。地面由副热带高 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西风),高空由副
极地低压带返回。
③极地环流圈: 分布于高纬度约 60 °与极 地之间地带。地面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
低压带(东风),高空由副极地低压带返回
(西风)。
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
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饱含水汽,给 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 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 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0~11月为雨季 末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部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陆
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水随之减少, 很快又重新转入凉季。
全球性大气环流

而形成的。 极地高压带:是因为近地面 受冷 产生下沉 气流
而形成的。
• 2、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气流的 运动 产生下沉 气
流而形成的。 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气流的 运动 产生上升 气
流而形成的。
七个气压带的对比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极地高气压 带(2个)
南、北纬 90°附近
热力原因
高压
下沉
副极地低气 压带(2个)
南、北纬 60°附近
动力原因 低压
上升
影响气 候
干冷
暖湿
副热带高气 南、北纬 压带(2个) 30°附近
动力原因 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 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低压 上升 湿热
请再思考一个问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
•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
称为大气环流。
• 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 送到另一地区,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
• 大气环流的类型:
最典型的大气环流有三圈环流和季风 环流。
知识点回顾: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
升或下沉;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 1、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就会向哪个 方向移动。
• 2、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向 北移,冬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
• 3、在气压带和风带的中心地区,常年只受一种气 压带和风带的控制;在气压带和风带的过渡性地 区,就会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 4、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北信风和东 南信风有可能越过赤道发生偏转。
4大气环流(三圈环流)

低
高
1月份
低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高
低
亚洲 高压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 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 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亚速尔 高压
印度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北 半球的热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使 副热带高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I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G 温带季风气候 E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A
热带雨林气候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一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七月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7月份
副极地低压带
高
副热带高压带 高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全球性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的分类
(1)三圈环流 (2)季风环流
地 表 均 匀 的 , 全 球 的 热 量 情 况
这种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
(高)冷
(低) 热
三圈环流
9 6 8 7 3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5
极地高压 极地东风
2 绘制: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俯视图 (要求写出气压带、风带名称、标出纬度,绘出 风向)。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若再考虑公转则----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 23°26´S
66°34´S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A (1)乙地降水少的原因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背风侧 C.位于大陆东岸 D.受西风影响 C (2)丙地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丁地气候的成因是( A) A.海陆热力差异 B西风影响 C.信风影响 D.风带季节移动
D
▲ ▲ ▲AE温带源自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E 热带沙漠气候 C B D G
回归沙漠带上 的“绿洲”?
A
理想地球表面
世界轮廓简图
季风环流(冬季风)
东北季风
西北季风
1月南移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特征:
寒冷干燥
阿留申低压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季风环流(夏季风)
7月北移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副高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特征:
高温多雨 东南信风
夏威夷高压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甲 乙 1 2
赤道
B
3 4
1. 2. 3. 4.
图中A、B分别代表的月份是:A 月,B 月(1月或7月)。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气压中心名称 : 。 图中①~④数字代表的季风名称分别为 。 图中①③的成因是什么?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
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 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 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 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 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 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1. 介绍大气环境是指地球上大气层的特定气候条件和活动。
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地形、地球自转等。
大气环境的研究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大气环境中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2.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的环流系统。
2.1 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因太阳辐射量大,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这是大气环流的起点。
该区域的空气上升后,向高纬度方向流动,形成高空西风带。
2.2 副热带高压带高空西风带经过一定的纬度后,遇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将西风带中的空气向下压缩,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天气晴朗。
2.3 极地低压带高气压的空气汇聚到极地地区,因空气冷却而下沉,形成极地低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但由于地表温度低,天气寒冷。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演变会受到地球赤道和极地附近地形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海洋的影响。
3.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海洋季风和陆地季风之间的相互作用。
3.1 海洋季风海洋季风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温度差异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从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海洋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南部和非洲的西南部。
3.2 陆地季风陆地季风是指垂直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由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由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陆地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部、北美洲、非洲的东部和澳大利亚的北部。
4. 影响因素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决定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第4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知识串讲】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单圈环流(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三圈环流二、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规律:①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
②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北移动(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动(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幅度大约10°左右③大致是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
——幅度大约10°左右。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四、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成因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
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右表。
【反馈练习】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右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完成3~5题。
3.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A.①夏威夷高压B.②为阿留申低压C.③为亚速尔高压D.④为亚洲高压4.若图中①低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与东经70°交点附近,则A.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开罗正遇上干燥炎热季节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5.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a.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b.由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形成的c.1月,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d.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A.abB.bcC.acD.cd读下图,回答6~7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目录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全球性大气环流

总结: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影响气 候
东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之间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冷干
温湿 干燥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
陆地
增温快,较热,
夏 季 冬 季
全球性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南亚季风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 气组成 N2 O2 干洁 空气 CO2 体积 % 78 21 0.03 作用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O3 水汽
(4).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平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 暖相交的锋面. 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锋面上下冷、暖 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
3、逆温的利与弊
利:
(1)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 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2)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 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副热带高 压带被大 陆上热低 压切断 大 陆 增 温形 成热低压 副热带高压 保留在海上
大陆降温形 成冷高压 副 极 地 低压 保 留 在海 上
热力性
质差异
全 球 实 际 气 压 分 布 状 况
北 半 球
陆地面 积广大
海陆相 间分布
一 月
副极地低 压带被大 陆上冷高 压切断
南 半 球
海洋面 积占绝 对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综合题1、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 和 --------------------- 。
(2分)(2)在图中画出B 、D 所代表风向。
(2分) (3)陆地上终年受图中D 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气候,其特点是 ------ ,分布规律是 --------- 。
( 3分)(4)大陆西岸受C 、D 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气候,其特点是夏季 ------ ,冬季 ------------- 。
(3分)2、下左图是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右图表示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表示是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③表示__________带。
⑵右图中A 、B、C 、D 四地气候中由左图中的⑥带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____________,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图中J 气候仅分布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右图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________________弯曲,其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⑸比较我国东南部地区与右图中H 地气候特点差别较大的形成原因。
3、读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该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气候。
除图示地区外,类似气候类型还分布在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2)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3)下图中的四幅气候资料图中,与乙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___________。
这表明乙地的气候特征与甲、丙相比有细微的差别,体现在_____________。
(4)图中甲、丙两个气候区的纬度分布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5)在夏秋季节,危害甲、丙两地区的严重气象灾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成因上相同,都是___________造成的。
4、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每空2分,共20分)(1)图示为北半球的 (1或7)月。
此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 是 。
(4分)(2)此时,图中A 地盛行 风(风向),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该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
(6分) (3)B 地气候类型是 ,成因是 ,其气候特征是 。
(6分)(4)C 地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是 。
(4分) 5、图17中阴影表示某气压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17(1) ①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在该气压带控制下盛行________(上升、下沉)气流。
(2) 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风,常年在该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3) 图示季节,南亚盛行________季风,该季风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左图为“四地气候资料图”,右图为“风向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2中的风向判断,图示是北半球________季,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中甲、丁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在图2中与其相对应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
(填写代表字母)(3)与乙地植被类型相同的另一种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4)C 、D 同为30°N ~40°N 之间的大陆,但气候类型却不同,分别是________、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 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4分)(2) A 气压形成时,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分)(3) 受A 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 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风,D 点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风,此季节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6分)(4) D 地7月盛行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8、下图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1)右图中A 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北半球 季。
(2)右图中,①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此时,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④地区气候类型形成的自然带是 ; ⑦地区气候类型形成的自然带是 。
(3)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区自然带相同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填序号)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D 表示气压带A 是 带, B 。
成_______________气候。
二、选择题1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11、读图 “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极地低气压带23.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1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BCD1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ºN附近 B.乙点位于30ºN附近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14、下列四种气候类型特点的叙述中,反映季风气候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C.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15、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
2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低压槽B.四地中,④地的风力最大C.①、④两地的风向大致相同D.②地位于冷锋锋前,③地位于暖锋锋后23.下面气压变化,最可能是甲处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是()A.① B.② C.③D.④24.甲、乙两处天气系统比较,甲一定()A.气温低 B.风力大 C.降水多 D.气压高16、根据“大气环流的变式图”(图1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B.一般地说,C地降水量比B地少C.D处为副极地高气压带,E处为副热带低气压带D.一般地说,A处在多雨带,E处在少雨带17、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完成6-8题6.如果该图为三圈环流中南半球的低纬环流圈,S线代表近地面,则A.①为高空南风 B.②为大气受热力因素下沉C.③为东北信风 D.④为大气受热力因素上升7.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属于环节① B.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环节②C.夏季风属于环节③D.环节④和环节②的量一样大8.如果该图为太平洋上的洋流示意图,S线代表某条纬线,则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A.E B.F C.G D.H18、北半球夏季保留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 ( )A.亚洲高压 B.冰岛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阿留申低压19、下列有关三圈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由于受热较多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受热较少,气流冷却收缩下沉而形成的C.信风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副极地低压带D.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北半球夏季向南移动,冬季向北移动20、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5~7题。
5.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7.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21、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A.夏季北移 B.冬季南移 C.夏季向高纬度移动 D.冬季向高纬度移动22、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14题。
12.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3.从气流运动看,该图表示的是A.北半球气旋B.南半球气旋C.北半球反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14.若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以东的洋面上,则上海吹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23、上图为局部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39-40题。
39.就北半球说,该图反映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控制地区多出现高温多雨的天气 B.乙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C.甲是副热带高压高带,乙是赤道低压带 D.丙控制地带气候多湿润特征24、右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 关于该图叙述正确的是()A. 该图表示南半球俯视图B. ①③表示低气压带,②④表示高气压带C.在⑥风带影响下天气干燥D. 在⑤风带作用下形成的洋流为赤道逆流5. 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A. ①⑤B. ②⑥C. ④⑦D. ③⑥25、关于东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马来群岛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B.中南半岛上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属热带季风气候C.菲律宾群岛北部冬季吹东南风,夏季吹西南风D.东南亚各地降水均是由于空气的强烈对流形成的26、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