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课时检测人民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课时检测人民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课时检测人民版选修3

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联合国”一词首次出现于( )

A.《大西洋宪章》中B.《联合国家宣言》中

C.《联合国宪章》中D.《告世界人民书》中

解析:选B。1942年1月,反法西斯同盟国签署共同宣言,定名为《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一词即源于此。

2.《联合国家宣言》和亚非会议决定共同推崇的原则是( )

A.以集体行动消除对和平的威胁

B.反对殖民主义

C.维护人权和国家独立

D.联合利用各国资源

解析:选C。亚非会议的原则有“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人权和国家独立”,而“反对殖民主义”不是二者共有的。

3.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解析:选D。A项在联合国以前的国联就是保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B项提出成立联合国的构想是雅尔塔会议的决定;C项混淆了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的职能。A、B、C 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4.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两个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

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解析:选D。本题考查比较历史概念的能力。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但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故A项错误。联合国初期被美国所控制,但国联被英法所控制,故B项错误。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故C项错误。只有D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5.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下列对联合国的宗旨表述最准确

的选项是 ( )

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

③促进国际合作

④协调各国行动

A.①②B.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由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全部符合联合国的宗旨,故D项正确。

6.联合国成立后,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主要有( )

①联大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②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③1956年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④1987年安理会第一次强制性通过决议,要求两伊交战双方立即停火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D。①不属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因为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没有取得“大国一致”的情况下,操纵联大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组成“联合国军”出兵朝鲜,这是一场侵略战争。②③④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故选D项。

7.下图所示是1958年刊载于《人民日报》的漫画,最合适它的标题是( )

A.步调一致B.急起直追

C.脚踏实地D.光说不练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裁军。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对裁军有了实际行动,而美国却纹丝不动。故应选D。

8.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英美对于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深感失望

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

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解析:选B。1946年7月29日,二战结束将近一年,国民政府的政治腐败尚未完全暴露,英美政府实质上支持国民政府,故A项错误;对华武器禁运是希望中国不再卷入更大的战争中,欧美社会苦于二战的破坏,反战运动持续高涨,政府不得不考虑社会民众的倾向,故B 项正确;材料与反帝运动无关,国民党的亲美路线不会危害西方在华利益,故C项错误;二战后殖民地不断独立,西方的世界市场并不广阔,故D项错误。

9.“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这段材料出自 ( ) A.《人民能够扭转局势》

B.罗素给爱因斯坦的信

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人类的危机》

解析:选C。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强调核战争将导致严重后果,敦促各国政府作出承诺,不将科学家的科研成果用于战争。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和平运动首先由青年学生拉开序幕,这是因为( )

A.青年学生思想活跃

B.美国青年民主意识强

C.战争对青年的危害更直接

D.美国青年是和平运动的先锋

解析:选C。青年要服兵役,是战争较直接的受害者。所以青年学生成为和平运动的先锋。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形势。

材料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材料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联合国宪章》请回答:

(1)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并联系时代背景说明它的成立反映了当时世界人民的什么愿望。

(2)联合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解析 (1)考查联合国的宗旨,以及联合国成立的背景。(2)回答在当代社会中联合国宗旨的实践。

答案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愿望: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试图把战时同盟的友好关系延续到战后的心愿,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愿望。

(2)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材料二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说:“建设一个比20 世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乃是需要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都做出坚定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可见个人在联合国事务之中是可以、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的。

(1)结合两幅图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是什么?这两座雕塑反映出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维护其宗旨的办法是什么?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通过怎样的方式参加联合国的事务?

解析 (1)属于基础知识考查,直接按教材知识整理即可。(2)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自己的见解,可以各抒己见,但一定要言之有理。

答案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世界人民渴望和平;雅尔塔会议确定了建立联合国的主张。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等。办法:安理会决议采取有效的办法,即在决定一切实质性问题时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2)更多地了解联合国事务及其进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联合国宗旨,评价联合国的事务;宣传联合国宗旨。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习思考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教材P93)

提示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成为创始会员国和安

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后来由于中国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成为在国际上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而败退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却在外力的帮助下,非法占据联合国的席位。在中国的努力下,在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联合国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教材P93)

提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又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民主与平等。另一方面,它带来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人们物欲的增长、人与人财富的争夺而引发战争;另外,科技不仅创造财富,同时也制造杀人武器,如核武器的出现。因此,要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我们要不断深入思考,认真反思,更多地去关注人类的命运与前途,更好地利用科技。

3.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为什么如此强烈?(教材P95)

提示(1)越南战争带来的巨大物质损失,更重要的是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折磨和人员伤亡。

(2)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一部分人形成了“新左派”,他们大多是年轻人,对政治、社会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热情。

(3)世界范围的反战运动高涨。

(4)对和平的普遍追求。

4.20世纪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教材P96)

提示(1)核武器毁灭性的后果以及美苏军备竞赛,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的是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2)战后,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成为反战和平运动的重要力量,随后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由于美苏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更由于美苏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几十次,全人类都面临着战争和核灾难的威胁。因此,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广泛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3)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战争特别是核战争已是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因此,和平运动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并出现与生态运动、环保运动等相结合的趋势。

5.你心目中的世界和平是什么样的?(教材P97)

提示本题为开放型题目,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运用辩证思维做出思考,要言之有理。例如:①没有战争。②没有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贫困问题等。③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人能够和平相处。④国际政治中没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⑤尊重各个国家、民族发展自己的文化,延续自身的文明。

二、自我测评(教材P97)

提示(1)随着美国侵略战争的扩大,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新左派”,他们大多是年轻人,对政治、社会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热情。(2)美国侵越战争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美国人民掀起了反战运动。(3)反战运动首先在学生中兴起,波及社会各个阶层。(4)采取的形式:游行示威、反对和拒绝征兵、不纳战税、引火自焚、宣讲会等。

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97)

提示(1)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超乎寻常的威胁和痛苦。(2)要理性和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的成果。(3)关注人类的命运与前途,致力于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它们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从内容上看,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而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从起始时间上看,雅尔塔体系确立有一个过程,但大体上以1945年联合国成立作为其确立的标志;而两极格局的确立则是在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苏走向全面对抗时。可以说,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它始终以美苏关系为主线,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雅尔塔体系的演变就是两极格局,应该不能算同时存在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要求两分天下 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争霸 冷战好象是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的 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相当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之后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就像是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的。冷战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苏争霸。美国为了实现对苏联的封锁,就实行了冷战政策,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两极格局也从此结束,世界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与美苏争霸的关系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中,出现了“两极”、“冷战”“美苏争霸”这些名词,这些国际关系的专有名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讲述的不是很清楚,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有不少的疑惑乃至错误,现在将它们连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雅尔塔体系释读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进行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划分政治版图与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惩治战犯,日、德民主化),实际上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根据美苏两国自己的战略需要划分了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如雅尔塔秘密协定)。雅尔塔体系确立过程中,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形成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阵营,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展开“冷战”。1949年美国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冷战”中展开咄咄逼人的气势,作为回击,1955年苏联等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阵营展开军事对峙,终于演变为“两极”格局,它打破了原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成为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有限战争” 和“全面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除了军事敌对行动外,“冷战”还有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和文化宗教的各种行动。其主要目的是遏止共产主义,稳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 1、背景 (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被美、苏实力均势所取代,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峰巅。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力量,垄断了原子弹,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成为世界首强。②西欧、日本等普遍削弱。③苏联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2)随着二战的胜利,美苏关系改变,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主要原因。随着二战结束,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突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不屈从美国的意志,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2、概念和内容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特别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3、评价 ①实质: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美苏相互妥协的产物。②影响:a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B该体系倡导和平、民主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承认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C有利于苏联和社会主义体系的发展。D它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有利于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它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可以说战后一系列国际争端都直接或间接地和该体系存在与活动紧密联系,美苏双方都力图保护和发展有利于自身的势力范围。 二、冷战 1、背景原因 (1)美国方面:战后美国凭借空前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全球的野心也急剧膨胀起来。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政治上,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并企图操纵和控制联合国,把它作为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工具。由于这一时期,也是苏联影响扩大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的时期,美国认为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革命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是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必须压制下去,但鉴于苏联的强大,又不敢贸然超过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 (2)苏联方面:正全力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力图巩固获得的成果,也不愿轻易动武。这样,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表现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与本单元其他课文相比,内容偏多,涵盖了冷战的背景、形成乃至结束。每一篇目下典型事件介绍翔实,同时拥有历史地图以及历史纵横等众多史料。 本课的教学容量巨大,既要把握整体框架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兼顾典型突出事件的史料研读。没有史料支撑又难以使学生对冷战的过程以及一些本质问题认识清楚。 三、本课重难点 本课重点: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的过程。 本课难点:冷战的特征,以及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四、我对本课的思考 1首先我认为本课在客观上存在另外一大难点:即如何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对整个冷战的讲解? 2本课的框架应当如何体现出冷战在每一个过程中与国际关系的联系? 3史料的选取问题。典型史料众多,应当如何选取? 4对于非常紧凑的课程,学生活动应当如何体现? 五、针对思考提出的教学思路设计及教学方法 1按照传统方式,将冷战的发生、发展、结束作为本课的三目标题。同时将发生与发展两目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讲解。(课时紧张,必须有取舍) 2细节与框架我打算用大量的结构图体现出具体事件与整体格局的关系。这样能够最为直观地体现出本课的难点。 3史料的选取,除了节点性质的事件史料,更多选取的是能够体现冷战“有控制的对抗”这一特征的史料。 4学生活动在大量的讲解下已经没有安排的空间,详见“本课反思”。 六、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基础较弱,存在大量高中未选历史学科的情况。授课应更偏重基础 七、教学过程展示: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通过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历史 照片通过简单介绍导入新 课。 利用这一历史上少见的一幕,引发出学生对本课的思 考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含义:紧紧把握“既通过对冷战的概念介绍,初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在多极化的进程中 ▲课程标准: 1-4 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5-4列举某些重要的国际组织,知道它们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史实,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以及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任务。 2、联系欧盟成立的过程及其发展,体会其在欧洲发挥的作用;从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欧盟的所作所为对于世界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说明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多极化趋势;通过具体案例,认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是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体会和平对世界发展的意义,树立热爱和平的情感。 4、通过对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规则的眼光,用国际视野去看世界,正确看待我们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欧盟这个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是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从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欧盟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FLASH《黑镜头》 2、设问:看了刚才的黑镜头,我想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无休止的战争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灾难、饥饿还有贫困 承转:战争让弱小的民族更弱小,贫穷的土地更荒芜,全世界和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二、情景教学感悟主题 ㈠、苏联解体: 1、进入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情况:负债累累。东欧各国纷纷发生了政变,出示 表格。 2、观看视频:苏联解体(带着五个问题) 3、读图分析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4、苏联解体了,华约和北约组织发生了什么变化? 5、书本1-45图上标出北约两次东扩的国家名称,并说明这些国家有什么特点? 6、华约解体和北约东扩意味着什么? 7、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能够实现世界霸主梦吗? 8、美国:惟一的超级大国,想称霸全球,无奈……. 俄罗斯:前苏联解体,继承了军事上的超级地位, 日本:东山再起,经济实力排居第二 中国:和平崛起,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大业,成为不可忽视的

比较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史料运用

第18 卷第3 期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2011 年9 月比较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史料运用 ——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课为例 文晓霞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史料无论在历史研究还是历史教学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历史教科书中的史料运用又是历来教科书编撰者所遵循的原则。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史料运用成为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编撰的一大 特色,而四个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在这一点上都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只有深刻了解了各个版本历史 教科书在史料运用上的特点,才能在历史教学上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史料教学;君主立宪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开始国内外的历史教科书均开始强调史料的运用。我 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于上个世纪90 年代之后,在编辑历 史教科书时就开始注意增加史料的分量,于教科书每课 的版面上开辟专栏,在正文的旁边引入史料,并置于带 有装饰边的方框内。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旧版高中历史教 科书《中国近现代史》的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就引入了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奏折中的一段话,鸦片“流毒于天下, 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1]美国出 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发现美国的过去:从史料中进行 研究》,则特别将史料教学作为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 重要方法,叶小兵教授在她的《历史教育学》中也认为该 书“是以史料为核心并提供方法论指导的教材,为中学 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益的素材,解决了探究性学习 的一大难题”。[2]美国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将研讨史料的价 值和作用作为学生探究社会历史问题的途径,在教师的 引导下自主地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主地获得历史 知识,形成历史认识,这种历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历史 学习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中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 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努力做到论从 史出,史由证来”,基于此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在编撰时都 更加注重了历史材料的引入,力图通过教科书的史料运 用来达到让学生学会利用史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目 的。本文拟就“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课为例,来说明各 个版本教科书在史料运用上的特点,并对其各自的优劣 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必要性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 学科知识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因此人们在认识和了 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必定要通过一定的媒介,那么 这个媒介就是史料。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 史时的根据的东西,梁启超曾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 一书中对史料如此定义“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 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3]史料根据其存 在的形式,又可分为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和实物史料。文 字史料包括历代官员和文人所写的史书,档案文书类, 文学作品类,报刊杂志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 等;图像史料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和研究的视觉图像, 包括绘画、照片、地图等;实物史料大都是由考古发掘 的,包括古代建筑、衣物、器具等。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史料的运用在这种教学理 念中就显得越发重要了,而在四个版本新编的历史教科 书中这一点也体现得尤为明显。由此我们可将高中历史 教科书中史料运用的必要性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上说。自2001 年开始在 全国展开的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将学生放在了第一位,由以往的以教师为本转向了以学 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所 要培养的学生是有自主探究能力、历史分析能力的高素 质的新时代公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历史分析能力、材料阅读能力、历史事件或人物评价等 能力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学会“史 从论出”,即利用解读史料、分析史料进而得出结论的训 作者简介:文晓霞(1986-),女,重庆忠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冷战后的国际格局记忆口诀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世界政治的发展(20-21世纪之交) 一、冷战后的国际格局 1、总的趋势苏联解体欧剧变,两极格局荡无存。 超级大国唯美国,世界形势趋和平。 和平大势不太平,缓和动荡两并存。 2、多极化因素“一超多强”局初定,世界多极有原因。 ①俄国方面苏联解体国裂分,俄国困难势严峻。 ②美国方面美国独霸遭挑战,西方阵营亦裂分。 ③日本方面日本总值曾第一,政治大国目标明。 ④欧洲方面欧洲一体渐推进,赶超美国有可能。 ⑤中国方面改革开放渐强大,世界舞台高声音。 ⑥其他方面苏美争霸互削弱,第三世界渐强盛。 3、多极化趋势当今格局多中心,“一超多强”局初定。 超级大国唯美国,欧盟中俄与日本。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似巨轮。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1、美国霸权主义“一超多强”局初定,美国霸权频频兴。 ①北约干涉和平发展为主流,美国干预兴战争。 借助北约建基地,北约东扩俄震惊。 ②侵略各国北约兵发①伊拉克,狂轰滥炸②南联盟。 “人权高于主权”说,美国霸权多罪行。 2、地区冲突两极格局势均衡,地区冲突频发生。 ①原因苏联解体美削弱,力量失衡多纷争。 民族宗教与领土,矛盾激化兴战争。 ②波黑内战波黑③内战时间长,北约轰炸南联盟。 美国入侵伊拉克,反恐为名多战争。 三、国际裁军和地区缓和 1、国际裁军国际缓和兴裁军,九六联大签协定④。 ①《禁核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裁军军控高潮兴。 (1996)裁军道路多坎坷,美国带头不执行。 ②美国扩军美国拨款军费增,导弹防御大施行。 禁核条约不批准,军备竞赛有责任。 2、地区缓和和平发展为主流,地区缓和有见证。 ①朝韩对话(80年代起)朝鲜半岛两裂分,长期分裂军费增。 八十年代渐对话,经济往来利人民。 ②平壤会晤(20000)朝韩首脑聚平壤,发表宣言交流频。 和平统一共目标,南北缓和势喜人。 [注释] ①兵发:1991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侵略伊拉克的海湾战争。②滥炸: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持续78天的轰炸。③波黑:指波斯尼亚-黑人体艺术塞哥维那。④协定: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战后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演变01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演变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1)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2)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3)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复习建议 在复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我们要将其置于国际关系史中,重点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之间的联系,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演变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利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动对世界形势的影响等。 知识清单 美苏争霸的基本态势和形成原因 美苏争霸不同阶段美苏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及其原因

考点聚焦 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背景——美苏实力的增强和西欧的衰落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增强,成为唯一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二)根源 美苏之间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本对立。 (三)“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苏反共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2.“冷战”的发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3月,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发表“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也是美国向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3.马歇尔计划 内容:经济援欧 特点:是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作用: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能力。 4.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1948年,处于各国占领状态的德国成为美苏争夺的热点地区,出现了柏林危机,柏林城被分为东西柏林两部分,随着德国的一分为二,柏林墙也将柏林城分成东西两部分,直到德国重新统一。 5.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①背景:二战后美国为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控制西欧各国对抗苏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5“冷战”的背景相关史料解读

“冷战”的背景相关史料解读 1.“遏制”苏联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它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这个政治力量可以支配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的精力和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的资源,并且它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此外,它还有一个精巧的、涉及面广的组织机构,用以在外国发挥它的影响,这个机构具有惊人的灵活性和多种技能,管理它的人对于地下工作方法的经验和技巧大概是史无前例的。最后,这个政治力量在它作出基本反应时似乎是不去考虑真实情况的。对它来讲,关于人类社会的大量客观事实,并不象对我们那样,是经常用来检验和修改人们看法的尺度,而是从一只摸彩的布袋中武断地、有倾向地抽出个别事实以支持既定的看法。这肯定不是一幅令人愉快的图景。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它应该是我们的政治参谋班子在目前这个时刻进行工作的出发点。要以象解决战时重大战略问题一样的彻底精神和慎重态度,必要时,还要在计划工作方面作出同样大的努力,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不能在这里试图提出全部答案。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第511号 【解读】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 000字的电报,对二战后苏联的理论、政策、行为动机和行动包括美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1947年7月,他又以“X”署名,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更加系统地阐明了上述观点,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方法。以上材料即节选自这份电报,其要点是:①在通过对所谓苏联行为动机和方式的分析基础之上,认为苏联对美国和世界构成重大危险和威胁。②认为如何对付这样一个苏联是美国外交政策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③只有美国有能力通过非军事手段达到遏制苏联的目标。

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考点: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当前世界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安全。 易错微析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例题1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的战争是()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第四次中东战争 D.科索沃战争 答案:D 解析:四选项所述的战争,发生在冷战结束后的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答案D。 例题2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这充分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美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答案:C 解析: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美国推行霸权的表现, 1.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表明了() A.世界多极化正在不断发展 B.民族和地区矛盾异常尖锐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D.联合国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2.读下图漫画,它提示了在当今世界发展中()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C.国际社会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3. 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 ①领土争端②民族矛盾③宗教纷争④霸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虽然当今社会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但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仍然是() A.友好与融合 B.冲突与交流 C.和平与发展 D.霸权与恐怖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 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什么是雅尔塔体系 一般认为,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更明确地指出: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一12月贝日)、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9日一26日)都可看成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

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1945年7月17日一8月2日)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看,史学界基本上认为雅尔塔体系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如何打败法西斯;二是如何安排世界。只是对第二点如何安排世界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凡属于有关战后世界安排的问题,均应属于雅尔塔体制的范围。吴于谨、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把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明确地概括为四个方面: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五国和约、朝鲜战争、旧金山和约和奥地利国家条约等只是雅尔塔体制的既定大框架内进一步的争夺和落实。虽先后有联系,但不宜直接说成是该体制的组成部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06年推行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明:要遵循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科书大量引进各种各样的史料,这些史料也集中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新高考也日益重视历史“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材料题中更多地贯彻了考查能力的原则,在强调考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潜力,特别是学生运用历史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历史课程史料教学的意义 (一)重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就要依赖史料。史料是指在人类的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各种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文字资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三类,它具有详细、丰富、系统完整的特点,是我们了解真实历史和教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历史的真实是蕴涵在庞杂繁多的史料当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大量的史料作为媒介,正如梁启超所说:“举凡人类纪录,无不纳之于史。” 充分结合课本提供的史料以及一切能用的课外知识服务于课堂,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重现历史情境,学生能够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受历史的真实,激发起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 师生应该认识到史料绝不限于历史教科书,史料是丰富多样的。历史课程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经济等多学科内容,高中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不丰富,知识储备有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欠佳,但同时,他们有积极参与学习、探究历史事件的热情。史料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向学生提供了进行学习上创新的机会,对以往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探究;使他们在研习的过程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得以开发出来,发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对书本的观点有更为具体和深刻的理解,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 (三)弥补教材不足,拓展思维空间

高中历史知识-美国冷战政策

高中历史知识:美国冷战政策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

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

试析雅尔塔体系

试析雅尔塔体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雅尔塔体系基本要素 1、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3、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5、原则:“和平”、“民主”。这里的“和平”、“民主”皆有特定含义,“和平”主要是指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民主”则是指对法西斯战败国进行民主化改革。 6、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7、特点 (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8、隐含的主要矛盾 (1)美国苏联的矛盾(争霸)。这对矛盾主导了国际政治生活。 (2)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选修3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知识网络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⑴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 瓦解: 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 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 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 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 3. 形成过程: ⑴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 ⑵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 ⑶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⑷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⑸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4.2冷战的开始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3:4.2 冷战的 开始作业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大连高二检测)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 【解析】“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热战”,B 项正确;A 项与题干意思无关,D 项只看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 【答案】 B 2.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大国首脑曾设想战后由四个警察(美、苏、英、法)共同维持世界秩序,但是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变成了一个警察(美国)领着两个警察(英国和法国),和另外一个警察(苏联)相对抗。导致这种格局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 B.美国实力的增强和英法的衰落 C.苏联政治影响在东欧的扩展 D.美苏两国利益的冲突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根本原因”,A、B、C三项是某一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说明题干揭示的主题。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故选D项。 【答案】 D 3.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 A.遏制理论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集团的建立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解析】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的宣言书,由材料中“反共战争”可以看出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针对西欧经济的,可排除。 【答案】 D 4.杜鲁门声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一致性,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在经济上的表现,故A、C、D三项都是两者的共同点。 【答案】 B 5.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6国代表在莫斯科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这一组织的成立() ①是为了恢复发展苏联、东欧的经济②是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③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④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是经济组织,④排除,故选A项。 【答案】 A 6.下图《“摇翅膀叔叔”送糖果》(摄于1948年6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古巴导弹危机B.柏林墙的修建 C.第一次柏林危机D.马歇尔计划 【解析】题干信息和图片反映了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柏林后实行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主题四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主题四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安徽十年真题 命题点1 联合国 1.[2019安徽,13节选](3)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 2.[2019安徽,16节选]握手是一种礼节,握手是一种问候,握手是一种友谊,但在有些场合的握手却能改变国家和人类的命运。 【面向新世纪的握手】 材料三2019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门槛之际,五大国首脑的握手有着非凡的意义。 (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围绕两大主题,谈谈你对五大国首脑握手的看法。(4分) 命题点2 经济全球化 3.[2019安徽,17节选]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孤立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Windows视窗的开启、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浏览器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的交流,这是世界变平的创世纪时刻。忽然之间人们发现,他们可以和世界更多地方的更多人展开分工合作,并且分享更多类型的知识。 ——摘编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变平”的直接因素。“世界变平”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命题点3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4.[2019安徽,17节选]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主席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走向问题展开了一段对话。对话中的“蒙哥马利之问”饶有趣味、发人深省。请根据对话,完成探究问题。 【历史之惑】 蒙: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 毛:你的看法是,那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 蒙: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它应该很小心,不进行侵略。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 (1)“蒙哥马利之问”反映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什么“历史逻辑”?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为例说明。(4分) 备考提升演练 1.[2019预测]1971年11月,毛泽东主席在接见中国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领导成员时,十分高兴地说:这是中国外交取得的一大胜利,是一件大事。代表团即将前往的城市是( ) A.华盛顿 B.纽约 C.万隆 D.日内瓦 2.[2019合肥包河区二模]发展中国家组装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作为个案,它可以说明全球化时代( ) A.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B.发展中国家并未收益 C.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D.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 3.[2019预测]2019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该组织建立后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 A.推动成员国开放市场 B.制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C.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D.促进成员国公平贸易 4.[2019预测]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