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y Studio3.0中基于药效团的药物设计方法和应用讲义-2011年3月21日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

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器的设计 3. 特殊信号产生器的设计 4. 同步信号提取 5. 编码译码器

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发展

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癌症是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研究的金属抗癌药物已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 景。本文对当前的一些铂类及非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并且就降低铂类药物的毒性和抗药性提出了新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金属抗癌药物铂类药物非铂类药物设计策略 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与医药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发现,许多金属配合物如铂、锡和铜等金属元素的配合物具有潜在抗癌活性,并且不同配合物对不同形式的癌症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通过对其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设计合成高效、低毒的金属抗癌药物,可为临床上化疗法治疗癌症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金属药物有许多其它药物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质,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在癌症临床化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 铂类抗癌药物的应用研究 自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B Rosenberg和V Camp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以来,铂族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不可缺少的药物。1995年WHO对上百种治癌药物进行排名,顺铂的综合评价(疗效、市场等)位居榜前,列第二位。另据统计,在我国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位的化疗方案占据化疗方案的70-80%。 1.1 第一代铂族抗癌药物——顺铂(Cisplatin) 顺铂(Cisplatin)是顺式—二氯二氨合铂(Ⅱ)的简称,分子式是cis—Pt[(NH3)C12],相对分子质量为300。其结构式为:

顺铂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它在l9世纪末就被合成出来,60年代Rosenberg和Van Camp发现它具有抗癌活性,于1978年首先在美国批准临床使用,并迅速成为治疗癌症的佼佼者(现在临床采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中,70—80%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与配位,是治疗癌症的首选药物之一)[1]。顺铂致力于治疗的癌症有卵巢癌、肺癌、宫颈癌、鼻咽癌、前列腺癌、恶性骨肿瘤、淋巴肉瘤等等。顺铂是第一个无机抗癌药物,它不但对癌症的治疗带来了一次革命,而且带动了一门新学科——生物无机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但早期由于顺铂具有肾毒性、胃肠道反应、水溶性差、耳毒性以及交叉抗药等缺陷,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直到1976年通过水化或使用利尿剂的方法缓解其肾毒性以及通过服用5—HT,受体拮抗剂ondansetron来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才使顺铂应用逐渐广泛起来。 各国研究人员先后合成2000多种铂类配合物并进行筛选,研究发现:当配体被较大的有机基团取代时,顺式和反式铂的配合物都具有抗肿瘤活性。也就是在设计反式铂类抗癌配合物时,利用一些空间位阻较大的基团来减少动力学活性。 1.2 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卡铂(Carboplatin)和奈达铂(Nedaplatin) 卡铂是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是美国施贵宝公司、英国癌症研究所以及Johnson Matthey公司合作开发的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分子式是Pt(NH3)2CBDCA。其结构式为: 卡铂与紫杉酵联用在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小细胞肺癌等方面的应用很有价值。卡铂具有:(1)化学稳定性好,溶解度比顺铂高16倍;(2)毒副作用低于

前药设计原理及应用

前药设计原理及应用 前药是药物分子的生物可逆的衍生物,在体内经酶或化学作用释放具有活性的原药,从而发挥预期的药理作用。在药物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中,前药已经成为一种确切的改善原药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性质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的手段。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批准上市的药品中有5%~7可以归类为前药,并且在新药研究的早期前药这一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前药是一类通过结构修饰将原来药物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封闭起来而导致本身 没有活性,但在体内可代谢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1]。前药原理在药物设计中应用广泛,不仅可对经典的含羧基、羟基、氨基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制成酯、羧酸酯、氨基酸酯、酰胺、磷酸酯等类型的前药,还可制成偶氮型前药、曼尼希碱型前药、一氧化氮型前药及开环、闭环等新型结构的前药,既保持或增强了原药的药效,又克服了原药的某些缺点。 1. 前药设计的结构修饰类型1.1酯类前药 含有羧基、羟基和巯基的药物成酯在前药的应用中是最广泛的,将近49%勺上市药物在体内是通过酶的水解来激活的。酯类前药主要是用来提高药物的脂溶性和被动的膜渗透能力,通常通过掩蔽水溶性药物的极性基团来达到的。在体内,酯键可以很容易的被血液、肝脏以及其他器官和组织中普遍存在的酯酶水解掉。 目前临床上有许多烷基或芳基酯类前药在应用,其中B-内酰胺类抗生素匹 氨西林(Pivampicillin )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2 ]。氨苄青霉素是耐酸、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可以口服,但是口服吸收差,血药浓度只有注射给药的20%-40%。分析结构表明,氨卡青霉素分子中的C2羧基与C6侧链氨基在胃内pH 情况下解离为两性离子,将羧基形成简单的脂肪。芳香酯类不够活泼,在体内酶促分解成原药的速度很慢,将其设计成双酯型前药,末端酯键位阻较小,易于发生酶促断裂,生成的羟甲酯不稳定,自动分解,释放出甲醛和氨苄青霉素,产生药效,生物利用度提高3?5倍,口服几乎定量吸收(98%?99% )。 1.2磷酸酯/磷酸盐类前药 含有羟基和氨基的药物磷酸酯类前药主要是针对含有羟基和氨基的水溶性差的药物而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它们的水溶性来得到更好的口服给药效果。磷酸酯 类前药表现出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同时在体内可以通过小肠和肝脏中的磷酸酯酶快速的转化为原药[3 ]o 磷苯妥英钠(fosphenytoin sodium 为抗癫痫药苯妥英(phenytoin )的胃肠 外使用的有效前药,其水溶性和稳定性较原药都有很大提高。由于苯妥英的水溶性很低(24卩g ? mL 1 ),很难有效给药,因此开发了其前药磷苯妥英钠。该药可在血红细胞、肝和许多其他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酯酶的作用下,迅速而完全的转 变为苯妥英。由于该药极性增加,使其水溶性增加(140 mg ? mL1 ),可制成50 mg - mL 1稳定的混合水溶液通过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途径给药,克服了苯妥英临床应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并消除了苯妥英的药物相互作用[4 ]o 1.3 碳酸酯类与氨基甲酸酯类前药含有羧基、羟基和氨基的药物碳酸酯与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与对应的酯相比对酶的稳定性更好,碳酸酯是羧基与醇基的衍生物,氨基甲酸酯是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第九章 药物合成设计原理和方法 答案

第九章 药物合成设计原理和方法 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靶分子:就合成设计而言,凡是合成的有机分子均可称为“靶分子”(target molecule )。 2、 合成子:是组成靶分子或中间体骨架的各个单元结构的活性形式(synthon )。 二、 完成下列反应 1、 生物碱鹰爪豆碱的合成 N H O HCHO HOAc N N O 2 + + Hg(OAc)2 2 2、 喜树碱中间体的喹啉环的合成 NH 2CHO N O O CO 2Me CO 2N O N O OMe N O CO 2Me COOH N + Friedlander 1)MeOH/HCl 3、β - 咔啉的合成 N H NH 2 N H NH Ar Pictet-Spengler 4 、 Ar C CH 2CH 3 O 2 2) HC(OMe)3/MeSO 3H/MeOH/△ OMe OMe ArC H C CH 3 X 2ArCHCOOMe CH 3 22)浓 HCl CH 3 ArCHCOOH 5、全身麻醉药氟烷的合成。

CF2Cl CF2 Zn,CH3OH 40℃F2C CFCl BrF2C CHFCl AlCl 50℃ F3C CHBrCl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合物全合成。 1、采用逆合成分析法完成布洛芬(Ibuprofen)的逆推过程并写出合成的反应。 i-Bu COOH i-Bu COOH FGA FGI i-Bu OH CN i-Bu i-Bu i-Bu OH CN O Fc i-Bu+ Cl O Ca i-Bu CN Ea i-Bu Cl +NaCN i-Bu+HCHO+HCl (ZnCl2) Fb 2、采用逆合成分析法完成下面化合物的逆推过程并写出合成的反应。 CHO OH CHO OH Cb CHO + HCHO (NaOH/H2O/MeOH) OH COOH (Al(OPr)3/PhC O) (DIBAL/THF) 3、采用逆合成分析法完成茉莉酮的逆推过程并写出合成的反应。 O O O C5H9 O O FGA C5H9 O O EtO2C O Cb (NaOH/H2O/EtOH)1)NaOH/H2O 2)HCl/△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Bio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chine Design Principle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2周/2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 (一)教学对象 非机械类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结构、计算及放大原则,掌握工业规模生物反应物料的处理及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了解生物工业的相应辅助系统,空气净化除菌,生物用水及制冷的工程原理、设备结构;掌握工程中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及化工容器的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完成对常用生物反应器——机械搅拌通风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反应器的计算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主要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有机化学,物理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 2.主要后续课程: 工厂设计,生物分离工程,毕业设计。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及案例教学。 2.重点内容: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结构及比拟放大;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空气净化过程设备;生物工程供水与制冷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设计,零部件及材料的选用。 3.难点内容:生物反应器质量传递对反应器比拟放大的影响;空气除菌、生物供水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及结构设计、装配图的绘制。

(五)考核方式 对设计计算、结构及图纸的绘制评出成绩。 二、课程设计内容(二选一) (一)年产10万吨啤酒厂糖化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工艺流程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糖化锅的设计:确定糖化锅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年产50吨红霉素厂发酵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机械搅拌通风式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确定生物反应器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三、课程设计环节及学时 本课程设计学时为2周,设计程序为:任务布置、设计计算、工艺方案确定、设备结构确定、绘制工艺流程图及设备装配图。 四、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梁世中.生物工程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潘永亮.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 2.参考书: [1] 张元兴.生物反应器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孔荣.发酵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3] 俞俊棠.抗生素生产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982 [4] 刘国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5] 管敦仪.啤酒工业手册.轻工业出版社,1985 [6] 朱思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7] 胡建生.化工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9] 王专文.人工容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前药原理与新药设计

前药原理与新药设计 探索前药原理在新药设计中的规律,推动新药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文献检索,综合、归纳、分析、概括前药原理在新药设计方面的典型事例。前药原理在新药设计中广泛应用,不仅可对经典的含羧基、羟基、氨基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制成前药,还可制成偶氮型前药、曼尼希碱型前药、一氧化氮型前药及开环、闭环等新型结构的前药,既保持或增强了原药的药效,又克服了原药的某些缺点。利用前药原理设计新药投资少、风险小、成功率高,适合我国国情,是值得推广的新药研究途径。 关键词:前药原理结构修饰新药设计 进入21世纪H我国新药研究从仿制向创制转轨已成共识。然而,新药创制是系统工程,需 要多学科协同作战,难能一蹴而就。但是对我们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服药的重要性不亚于吃饱穿暖,是迫在眉睫一天也不能或缺的国计民生大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新药研究应以开发那些结构类型已知,疗效优于或近于现有同类产品的药物作为主攻方向【1】。前药原理是将已知有生物活性而又存在某些缺点(如:生物利用度差、性质不稳定、作用时间短、有异味等)的药物经结构修饰制成新药即前药,后者体外无活性,在体内分解释放出原药产生药效。与原药相比,前药保持或增强原药的药效,又克服原药的缺点。前药属于结构类型已知,疗效优于或近于现有同类药物的创新药物类型,其特点为投资少、风险小,成功率高因而在新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适合目前我国制药工业中既有的实际情况,为推动我国新药研究工作的发展,现按照结构修饰类型综述有关前药原理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 1、含羧基药物的前药设计 1.1成酯前药设计 氨苄青霉素是耐酸、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可以口服,但是口服吸收差,血药浓度只有注射给药的20%~40%,分析结构表明,氨卡青霉素分子中C2羧基与C6侧链氨基,在胃内pH 情况下解离为两性离子,极性大是影响口服吸收的关键,将羧基成酯,发现其简单的脂肪/芳香酯类不够活泼,在体内酶促分解成原药的速度很慢,血药浓度达不到峰值,其原因是氨苄青霉素分子中羧基邻位的两个甲基占有较大空间,其屏蔽作用阻碍酯酶水解所致。而将其设计成双酯型前药,末端酯键位阻较小,易于发生酶促断裂,生成的羟甲酯不稳定,自动分解释放出甲醛和氨苄青霉素,产生药效,生物利用度提高3~5倍,口服几乎定量吸收(98%~99%)。 近几年!这种双酯前药设计广泛应用于含羧基药物的前药设计中* 1.2成醛前药设计 含羧基药物制成醛基前药,可增加原药的脂溶性,显著提高口服吸收效果,增加血药浓度。如氟哌酸,为广谱抗菌药,作用强但口服吸收不完全,只有给药剂量的35%~40%,其原因为分子中羧基与哌嗪环上的氮原子成两性离子,不易透过生物膜,做成酯不理想,做成醛以后,在体内经氧化形成,!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高。因而含羧酸药物成酯不理想时,可考虑做成醛化物一试* 2 含羟基药物的前药设计 2.1氨基酸酯前药设计 氨基酸的羧基与母药的羟基成酯,其氨基与无机酸成盐!以增加药物水溶性。如甲硝唑-N,N-二甲基甘氨酸酯盐酸盐,水溶性好,血浆浓度高,但水溶液不稳定,需在临用前配制.其原因为分子中的氨基在制pH值为3~5下质子化,有强的吸电子效应,活化了酯羰基,易受OH-离子进攻,使酯键断裂.研究发现,若在酯基和氨基之间引入一个苯基,使成为N-取代的胺甲基苯甲酸酯,可完全阻止氨基对酯键的影响,又不影响体内酶促水解反应,如甲硝唑的这种前药水溶性比母药增加,水溶液稳定性增加,同样条件下可保存14年。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珠海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制订时间:2017年6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

目录 1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模板) 3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2.0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检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主干课程完成之后,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前两年所学理论和应用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够充分把前两年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的编程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通过实现一个中等规模的应用软件,提高利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入社会打好基础;通过对程序的规范编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包括程序结构形式,行文格式和程序正文格式等;并培养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方式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 采用指导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与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办法选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不多于4个人一个小组,不得重复,所涉及数据库的基本表至少在5张表以上,在尽量满足数据库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适当冗余以提高检索的速度。其中学生自主命题需要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核,看是否满足课程要求,检查是否为重复课题。 2、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

金属药物的设计与应用

金属药物的设计与应用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及理论的不断发展,单一学科方向的发展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尤其是对人们所关注的健康问题。现在,医学、生物以及化学在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与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的快速发展,人们从细胞层次、基因层次及分子层次上逐步认识翻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物功能,如生物电子传递、生物化学事件的调控、酶活性中心等,自此金属药物在设计及其应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无机化学在药物设计上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尤其是金属在药物中的应用也有很多。然而这些药物的应用都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利用金属离子杀伤微生物、寄生虫以至于癌细胞等的毒性。随着合成有机药物和抗生素的出现以及现代药理、毒理学的发展,使金属药物的使用陷入活性、毒性的矛盾之中。因此,在上世纪中期,金属药物乃至于整个无机药物的使用都处于低谷,主要着重于有机治疗剂的研究。当时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主导思路是活性与结构:“一种药物一种靶”,研究模式则是合成与筛选,高通量、组合化学。 到了上世纪70 年代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带来金属药物的复兴,至今研究的兴趣有增无减。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Rosenberg等发现顺铂对睾丸癌、卵巢癌、膀胱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癌及白血病均有抑制作用,呈现广谱的抗癌活性,这一工作开无机金属配合物进入抗癌药物行列之先河,为生物无机药物化学奠定了基础。后来人们渐渐认识到,金属配合物,特别是多元金属配合物在生命过程中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如酶与底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血红素、叶绿素分别是Fe2+和Mg2+与卟啉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组分配合物来实现生物化学功能。这些配合物的药理及理化性质已经引起药物研究者分析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一、金属药物的设计 金属配合物对人体产生作用主要是通过有机药物分子进入人体后,与人体内的微量元素、细菌、病毒或者癌细胞中的金属蛋白、金属酶与核酸之间相互作用,促进机体正常代谢的恢复或破坏病原体的正常代谢,所以金属药物在设计时主要以蛋白质和核酸为靶点。 1.以蛋白质为靶点。以蛋白质为作用靶点的金属药物主要有:钒化合物的抗糖尿病作用、砷化合物治疗白血病、锑化合物治疗利什曼虫寄生病、铋化合物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硒蛋白的抗氧化作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利用这些金属合成一些相应的配合物,能够与病原体选择性的结合,从而起到抑制病原体增加以及灭杀病原体的作用。如阿尔海滋默病,其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有tau蛋白的聚集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细胞外的淀粉样多肽沉积。而Cu2+过量则会促进tau蛋白和Aβ多肽的聚集。利用这一点就可以设计相应的金属配合物,使之于Cu2+结合。氯碘羟喹(clioquinol , CQ) 是一种可以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并对Cu2+和其他金属离子都有较强亲合力的双齿配体。CQ在体外可以使Aβ聚集体快速解聚,一般认为因为CQ 与Aβ聚集体中的金属(Cu2+或Zn2+等) 结合,从而使Aβ聚集体解聚。CQ 还能显著减少转基因小鼠脑内Aβ的聚集。在临床上曾被广泛使用,但实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演示教学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等教学理念,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 本课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以应用为目标 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与传统学科型课程不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倒推法,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 3、以实践为主线 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把真实的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举例选用外贸单位的实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能力为中心 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学中干。 5、以任务驱动、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内容先进与实用。教学技术上将“平面教学”与“立体化教学”技术有效应用,即教师课堂上“平面”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短片、图片和难点演示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将生产现场逼真地播放给学生观看。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集

《药物合成技术》习题集适用于制药技术类专业

第一章概论 一、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学好本课程对从事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工作有何意义? 二、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学习和掌握? 三、什么是化学、区域选择性?举例说明。 四、什么是导向基?具体包括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五、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分类方法?所用试剂有哪些分类方法?举例说明。 六、查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报道药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及发展动 态? 第二章卤化技术(Halogenation Reaction) 一、简答下列问题 1.何为卤化反应?按反应类型分类,卤化反应可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在药物合成中,为什么常用卤化物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3.在较高温度或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于非极性溶剂中,B r2和NBS都可用于烯丙位和苄位的溴取代,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比较X2、HX、HOX对双键离子型加成的机理、产物有何异同,为什么?

5.解释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马氏规则的原因(用反应机理)。为什么Lewis 酸能够催化该反应? 6.解释溴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过氧化效应的原因? 7.在羟基卤置换反应中,卤化剂(HX 、SOCl 2、PCl 3、PCl 5)各有何特点,它们的使用范围如何? 二、完成下列反应 C CH 3CH 3 CHCH 3 Ca(OCl)2/AcOH/H 2O 1. Ph 2CHCH 2CH 2OH 2.CH 3 SO 2Cl Cl /AIBN 3. OH 48%HBr 4 CH 3 CH 3 5. 2 O C O CH 3OH I 2/CaO THF/MeOH AcOK Me 2CO ? 6. 三、为下列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条件,并说明原因。 (CH 3)2C CHCH 3 CHCH 2Br (CH 3)2C 1. CH 3 CH CH COOH CH 3 CH CH COCl 2. HOCH 2(CH 2)4CH 2OH (CH 2)4CH 2I CH 2I 3.

铂类抗癌药物的机理与应用研究

铂类抗癌药物的机理与应用研究 【摘要】:金属药物有许多其它药物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质,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在癌症临床化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综述了铂类抗癌药的分类、发展和各类抗癌药的简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关键词】:铂配合物、铂类抗癌药物、抗癌机理、分类、应用 一、前言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类因癌症而引起的死亡率是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特点是细胞或变异的细胞异常增殖,并能侵入周围的组织,其潜在的危险性很大。所以人类一直在研究能有效治疗癌症的药物。因此金属类的药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开辟了金属类抗癌药物研究的新领域。随着人们对金属类的药理作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新的高效、低毒、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化合物不断被合成出来。~二、铂类抗癌药物的抗癌作用原理 铂类抗癌药物的抗癌作用原理与传统的抗癌药不同,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初步确定铂类抗癌药物的抗癌机制可分为四个步骤:跨膜转运、水合解离、靶向迁移、作用于DNA,引起DNA复制障碍,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与其他抗癌药一样,铂类抗癌药影响DNA合成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但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增殖快,合成DNA迅速,并且DNA受损后的修复功能不完善,因此,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的细胞毒作用更为敏感,从而显示出药物的抗癌作用。 三、铂配合物的抗癌机理 (1)顺式构型的铂配合物抗癌机理 顺式铂类金属药物是一类新型的抗癌药,其抗癌作用机制与传统的有机药不同。我国著名的生物无机化学家曾提出金属一细胞相互作用的多靶模型,为后来更多的实验事实所支持。郭子建研究了代表性第三代顺式铂类抗癌药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DNA的特异性空间识别作用;发现了一系列抗癌以及对转移性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的金属配合物.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反式构型的铂配合物抗癌机理 众所周知,顺式构型铂类配合物的抗癌机制一般认为是配合物中的金属铂与癌细胞的DNA中含氮碱基作用,形成加合物而阻止了DNA的复制。从目前研究的结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讲义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讲义 编写教师:王曼张云凤

目录 实验1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合成 (1) 一、目的要求 (1) 二、实验原理 (1) 三、仪器与试剂 (2) 四、实验步骤 (3) 五、结构确证 (3) 思考题: (4) 实验2 尼群地平的合成 (5) 一、实验目的 (5) 二、方案提示 (5) 三、要求 (5) 实验3 阿昔洛韦的合成研究 (6) 一、目的 (6) 二、要求 (6)

实验1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合成 (综合性实验11学时)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氰化钠及维生素B1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 了解剧毒药氰化钠的使用规则。 二、实验原理 苯妥英钠为抗癫痫药,适于治疗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及某些类型的心律不齐。苯妥英钠化学名为5,5-二苯基乙内酰脲,化学结构式为: H N N ONa O 苯妥英钠为白色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吸湿性,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合成路线如下: CHO 催化剂C CH O [O]C C O O C C O O +C O NH2 NH2 NaOH H N N ONa O 2

三、仪器与试剂 1、主要仪器 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球形冷凝管、三口烧瓶、水浴锅、真空泵、布氏漏斗、抽滤瓶、圆底烧瓶、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小漏斗等。 2、试剂 名称规格用量 苯甲醛 C.P. 7.5ml NaOH 2mol/L 7.5ml 乙醇 C.P. 20ml VB1 C.P. 2.7g NaOH C.P. 适量 硝酸65%—68%25ml NaOH 15%25ml 醋酸钠 C.P. 1g 尿素 C.P. 3g 乙醇95%40ml 活性炭工业少量95%乙醇-乙醚混合液1:1 少量

金属药物

金属药物 xxx*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金属药物的研究和发展对人类治疗各种疾病有重要的意义。金属药物对抗肿瘤抗癌和消炎等都有作用,研究细胞毒性金属抗肿瘤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药物的细胞摄人、转运、代谢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对金属抗癌药物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高药物的抗癌活性,降低毒剐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铂类和非铂类药物对抗肿瘤抗癌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金属药物;金属抗癌药剂;金属抗肿瘤药剂;金属配合物;金属抗药剂 近10年用予诊段和治疗的几种重要的金属药物,主要介绍7MRI造影剂、金属酶模拟剂、金属抗炎剂、NO调节剂及抗肿瘤药物等,最后对金属药物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医药学中的应用已有5000年的历史。在现代医学和化学疗法的发展初期,也有薪的金属药物被推出。不过,这些药物的应用都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利用金属离子杀伤微生物、寄生虫以至于癌细胞等的毒性。随着合成有枫药物和抗生素的出现以及现代药理/毒理学的发展,使金属药物的使用陷入活性/毒性的矛盾之中。因此,从20世纪中期开始,金属药物乃至予整个无视药物的使用都处于低谷。 1. 金属抗药剂的研究 1.1 银抗感染 银及其化合物用于医学抗菌已有很长时间,比如婴儿出生后立即向其眼睛滴注1%的AgN03溶液在很多国家普遍用于新生儿结膜炎的预防。Ag的磺胺嘧啶化合物10作为一种抗菌剂已应用于临床,并作为一种冰冷剂用于严重烧伤时引起的细菌感染。银杀菌的主要原理在于高氧化态银的还原势极高,使其周围空间产生可以灭菌的强氧化性原子氧,Ag+则强烈地吸引细菌体中蛋白酶上的巯基(一SH),迅速与其结合在一起,使蛋白酶丧失活性,导致细菌死亡[1]。 1.2 锑抗寄生虫 锑化合物用于医学有几百年的历史。N一甲基葡萄糖胺锑酸酯和葡萄糖酸锑钠对由细胞内寄生虫所引起的利什曼原虫有很强的杀伤作用,这些药物中的糖类可把Sb(V)传递给巨噬细胞,在反应部位或附近生成毒性更强的Sb(Ⅲ),从而将寄生虫杀死。但此类药物毒性很大,可引起心肌炎和肾炎。 1.3 铋抗溃疡 铋化合物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已有200多年,这类药物主要包括铋的碳酸氢盐、硝酸盐、水杨酸盐和胶体次构橼酸盐。次水杨酸铋(BBS)临床用于治疗腹泻和消化不良,胶体枸橼酸铋(CBS)被广泛用作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11)是一种新药。由Glaxo公司开发并予1995年首先在英国上市,1996年获得美国FDA的批准,1999年国产RBC在中国独家上市。目前RBC在世界20多个国家使用,被这些国家批准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豳门螺杆菌(Hp),具有{霉裁胃酸分泌、粘膜保护、根除Hp、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以及与抗菌药的协同作用[2]。 作者简介:xxx(1991-), 男, 甘肃武威人, 现为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xxx班学生

微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

微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摘要】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来,以其主题突出、内容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特点被广泛认可。微课是为在线学习而生的,同时作为一门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课程――微课的制作离不开计算机,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下,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体现。文章主要是网页设计在微课设计制作中的教学应用的探讨。 【关键词】微课;网页设计;微课制作 微课起源于美国的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黎加厚认为微课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视频10min内,能够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单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微视频,教学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内容简短。在新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微课的兴起发展源于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而随着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普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变得非常重要,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视频,其制作质量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毫无疑问教师是微课开发的主体,这也就进一步要求教师能够在没一个环节中都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

科学的网页设计与课程制作却成为提升微课教学质量的隐形障碍。 微课教学则是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教学,或可理解为微课包含的教学活动,或是以某个知识点为唯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过程性活动。微课教学主要有微课教学设计、微课作品设计与制作和微课辅助扩展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又需要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展示。因此,一个好的微课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有助于教师开展微课教学,同时有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深入调查研究调整课程结构,积累设计素材 微课程应当扎根于现实课堂。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探究过程的演示、课后的练习等;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是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灵魂,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微课教学设计必然成为其重点内容。微课教学设计是每位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前必须经历的环节,信息化环境下的微课教学设计涉及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资源设计、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策略设计、课堂教学结

药物合成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亲电试剂亲点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者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 2.亲核试剂一些带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分子或负离子,与正电性碳反应时称为亲核试剂,所谓亲核试剂就是一种电子对供体,即路易威斯 3.硝化反应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反应,硝基就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的一价的基团 4.协同反应协同反应又称一部反应,是指起反应的分子—单分子或双分子—发生化学键的变化,反应过程中只有键变化的过渡态,一步发生键和断键,没有自由基或离子等活性中间体的产生。 5.自由基反应通过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均型成自由基而进行的反应,在链反应中起了重要的引发、传递和终止过程的作用 6.重氮化反应芳香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在强酸介质下)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7.卤化反应卤化反应又称卤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或其他基团被卤素取代生成含卤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8.缩合反应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价键结合成一个大分子,并常伴有失去小分子(如水、氯化氢、醇等)的反应 9.氧化反应有机化反应时把有机物引入氧或脱去氢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10.烃化反应用烃基取代分子中的氢原子(包括官能团或碳骨架上的氢原子)或通过加成而引入烃基的反应 11.酰化反应为有机化学中,氢或者其他基团被酰基取代的反应 12.重排反应取代基由一个原子转移到同一个分子中的另一个原子上的反应,分子的碳骨架发生重排生成结构异构体的化学反应 13.还原反应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近的反应。有机物反应时把有机物引入氢或失去氧的反应 二、简答题 1.药物合成反应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讨论药物合成反应的机理,反应物结,反应条件和,方向,反应物之间的关系。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际特点,应用范围与限制。讨论药物合成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质一击各基本反映之间的关系。 2.学习药物合成的目的是什么? 答: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药物制备中重要的有机药物合成单元反应和合成设计原理,使学生掌握药物合成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以及现代药物合成领域中的新理论新试剂和新方法培养对典型药物合成过程中各种变化因素的分析能力及选择合理的工艺条件和控制方法的能力利用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药物合成生产操作实施常规生产与管理参与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3.药物合成反应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研究反应机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范围以及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等,以探讨有机药物合成反应的一般规律 4.卤化反应,在药物合成反应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以制备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的含卤素有机药物 在官能团转化中,卤化物,常常是一类重要的中间体 为了提高反应选择性卤素原子,可作为保护基,阻断基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文 献 综 述 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 姓名:苏方方 学号:331604030123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材料,由于具有晶体的有序结构、可调孔道尺寸、高比表面积、结构新颖并且具有潜在的优良性能等特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MOFs 材料经常被用在催化、气体分离、药物传输、影像和传感、光电子和能量储存等领域。本文以金属-有机框架在药物传输系统方面的应用为重点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加以展望。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药物传输、应用 金属-有机框架( MOFs) 是指由金属离子/团簇与具有一定刚性的有机配体分子所形成的一维、二维或三维等多孔晶态化合物。由于MOFs 的孔道常可在脱除其客体溶剂分子后保持稳定,在MOFs 材料的研究初期,将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气体吸附和对分子的自组装过程的研究; 随着对MOFs 研究的深入,研究的重点逐渐由气体吸附扩展到磁学、光学、分离科学、催化及药物传送等热点研究领域。目前,制约药物传递系统发展的困难之一就是载药量低,而MOFs 由于具有高度的多孔性和其内部的亲水亲油基团,而实现较高的载药量。此外,MOFs 可在非常广的范围内选择不同金属离子与各种有机配体进行络合,因此,将其用于药物载体时,可根据药物的性质,设计出具有不同孔道结构和化学特性的金属-有机骨架。这种材料与这种材料与其他载体相比,除具有载药量高外,还具有种类多样性、结构可设计性与可调控性等优点。 1、MOFs材料的基本特性 MOFs又名配位聚合物或杂合化合物,是利用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间的金属配体的络合作用自组装形成的具有超分子微孔网络结构的类沸石(有机沸石类似物)材料。 1.1多孔性 MOFs大多数都具有永久性的孔隙,孔径约 3.8-28.8nm,较小孔直径的Cu2( PZDC )2( DPYG)与典型的沸石的直径相当,大孔直径的代表性MOFs是Zn4O( TPDC)。通过选择适宜结构和形状的有机配体就可以控制合成的MOFs 孔的结构和大小,从而控制骨架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得到适合于不同应用要求的多孔材料。 1.2 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药物的载药过程主要由载体的吸附性决定,表面积是吸附药物总量的决定性因素。表面积大的载体利于容纳大量药物并可选择性的包裹高剂量或低剂量的药物。报道合成的晶体Zn4O( BTB )2(MOF-177),比表面积4.5×103 m2·g-1,有超大空隙,能键合多环有机大分子。新一代多孔、大比表面积的MOFs 将会有效提高载药量,给现代载药系统带来新的方向。 1.3 具有不饱和金属配位点 MOFs 在制备过程中,由于空间位阻等原因,金属离子除了与大的有机配体配位以外,还会结合一些小的溶剂分子来满足其配位数的要求,如水、乙醇、甲醇、DMF等。另外,这些小分子有时还以弱相互作用( 多为氢键) 的形式与有机配体结合。当合成的MOFs在高真空下加热一段时间后,这些小分子就会从骨架中排出,金属离子的配位就成不饱和状态,有机配体也具有了结合其它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