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整理与评估

文化资源整理与评估
文化资源整理与评估

《文化资源整理与评估》模拟题1

一、判断并纠错

1、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是:①公平性②效益观③民族观④可持续发展观

二、列举题

1、列举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

1、提供生产加工对象的功能:这一功能是文化资源功能的最直接的体现。以各种方式广泛存在的文化资源,在客观上为人们对其进行开发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

2、创造生产动力的功能:文化主要作用于人的精神思想领域,积极健康的文化使人心情舒畅奋发进取,消极颓废的文化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步。通过开发积极健康的文化资源,可以为社会生产创造出无穷的动力。

3、增加商品的文化附加值的功能:即通过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赋予商品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使其增值的功能。

4、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功能:通过将历史上的和现代生活中可供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来增加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中的文化含量,可以大大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这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硬环境的优化和对软环境的优化。

5、提高企业和地方形象以及知名度的功能: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使开发企业获得经济上的利益,也使得文化得以迅速传播,随着文化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企业和地区的形象及知名度也必然会随着有文化内涵的相关产品的销售而不断提高。

2、列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

①物质文化。②制度文化。③观念形态文化

三、简述题

1、如何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答:

①要具有全球意识。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发达国家在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先进经验。

②制定文化资源开发规划。进行有计划的开发。

③利用法律手段来对文化资源开发进行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保证开发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④文化资源开发属于创意开发,归根到底要靠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去完成。

⑤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只有技术进步了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⑥政府在财力和政策上对文化企业进行支持。这是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我国宗教文化资源分布有哪些特征?

四、论述题

试论文化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①客观性。用客观化的评价方法来降低个人对文化资源评价的影响力,以保证资源评价中个人的主观偏见。

②无宗教性。尽量改善评价方法,客观地设计指标,选择与宗教信仰不相悖逆的评价主体,因为评价人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爱憎对评价有很大的影响。

③数量化。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文化资源进行评价,重要的一点是数量化评价的指标和相应的分析方法,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评价,而不是笼统的个人看法。

④可比性。通过分类比较,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又可以相互比较的资源分类体系,在不同的文化资源中有可比性。

《文化资源整理与评估》模拟题2

一、判断并纠错

1、文化资源评估方法主要有:①可比性原则②问卷评价③专家系统评价④

单一指标法

2、文化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是:①主观性②宗教性③数量化④可比性

二、列举题

1、列举文化资源的特征

①文化是共有的。它不属于某个人和某个团体,是长期以来,人们共同的智慧结晶,使人们

共同努力的结果。

②文化是学习得来的。文化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人类长期学习探索的结果。③文化的基础是象征。以文字为典型,它们是代表着含义的形式。

④文化作为相互关系的整体而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现在随着世界的融合和人们交往的日益密切,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2、列举文化对经济发生作用的方式

1.科技教育优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

2.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3.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4.观念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5.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简述题

1、简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

①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在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不同门类,如生产渔猎交通工具类、民居宗教建筑类、服饰类、生活器皿类(金银器、铜器、木器、陶器、玉器、骨器、石器等)、宗教信物及丧葬用具类、工艺织物类、民间乐器类、饮食文化类等等

②中层是制度文化,它由族谱、系谱、家谱及乡规民约、习惯法、成人仪式婚丧节庆等各种仪式构成,少数民族制度文化必将成为旅游业中民俗风情游和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③深层是观念形态文化,包括少数民族文学与艺术、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

2、革命文化资源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有何特殊作用?

答: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人格来塑造人;以革命先辈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勇于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来鼓舞人;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来凝聚人。革命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它其中蕴含着的这些精神,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弘扬的主旋律。革命文化资源在文化中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后来人,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载体,直观而有说服力,这是其他文化资源所不能比的。

四、论述题

试论文化资源与一般经济资源的区别

《文化资源整理与评估》模拟题3

一、判断并纠错

1、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色及表现形式如下:

①文化遗址②社会经济文化遗址③、古战场④古建筑遗址

二、列举题

1、列举文化对经济发生作用的方式

1.科技教育优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

2.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3.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4.观念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5.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列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

①物质文化。②制度文化。③观念形态文化

三、简答题

1、简述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内涵:人类社会和历史生活中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特征:①文化是共有的。它不属于某个人和某个团体,是长期以来,人们共同的智慧结晶,使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②文化是学习得来的。文化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人类长期学习探索的结果。③文化的基础是象征。以文字为典型,它们是代表着含义的形式。

④文化作为相互关系的整体而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现在随着世界的融合和人们交往的日益密切,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2、简述文化资源评价的原则

①客观性。用客观化的评价方法来降低个人对文化资源评价的影响力,以保证资源评价中个人的主观偏见。

②无宗教性。尽量改善评价方法,客观地设计指标,选择与宗教信仰不相悖逆的评价主体,因为评价人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爱憎对评价有很大的影响。

③数量化。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文化资源进行评价,重要的一点是数量化评价的指标和相应的分析方法,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评价,而不是笼统的个人看法。

④可比性。通过分类比较,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又可以相互比较的资源分类体系,在不同的文化资源中有可比性。

四、论述题

试述革命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其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估探究 【第一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优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四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方法 【5.1 5.2】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改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3.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是由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和利益选择决定的,它影响和制约着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标准的选择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等各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前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应树立这样的价值取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相结合;以人为本;社会公平。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应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

有效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即除了要尽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之外,还要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公众设计便利通畅的表达意见的渠道,使得供需相匹配,同时也应注意避免盲目迎合公众的需求,提倡科学、先进的文化熏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后,坚持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中,政府必须承担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公平,改善公共文化投入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 3.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与基本维度 3.2.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既涉及责任主体,也涉及实施主体,即广大的文化事业单位(图书馆、博物馆等)和一部分文化企业单位(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也包括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广泛,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机构进行评价,即,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站)、艺术表演团体(事业)、艺术表演场馆(事业)5 类,考虑到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性,单独对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的一些方面分别进行评价。 有学者大致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效应、有效供给状况、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绩效评价,其中总体效应是指公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2016—2020年) 一、服务项目与内容 (一)基本服务项目 1、读书看报 (1)公共图书馆(室)、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村指行政村,下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 (2)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含电子文献)不少于0.6册(件),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量不少于0.03册。农家书屋基本配备的图书不少于1200种、 1500册,报纸期刊不少于5-1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张),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4次。 (3)省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150TB,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25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3TB。 (4)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实时更新,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收听广播 (1)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

(2)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提供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 观看电视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中央1、7、 13套,省第1套和地市1套电视节目)。 3、观赏电影 (1)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每一行政村每年不少于12场,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 (2)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4、送地方戏 (1)县(市、区)要在行政区域内重点扶持不少于1个文艺院团。 (2)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采取政府采购方式,每个乡镇(街道)每年有5场以上戏剧戏曲等文艺演出。价格按照省级不低于10000元/场、市级不低于5000元/场、县级不低于3000元/场进行采购。 5、设施开放 (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和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

企业文化评估管理办法

第1章总则 1.1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学发展总战略,全面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促进公司 科学发展,制定本办法。 1.2建设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企 业文化传播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全面落实“五统一”(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企业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要求,引导和激励员工步调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公司决策部署,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1.3本办法适用于*****有限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 第2章管理职责 2.1公司层面 2.1.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决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重要事项;制 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计划和管理办法;领导开展企业文化传播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建设,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中心。 2.1.2在公司党组的领导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 组常务部门为人力资源部,履行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职能。公司各专业部门根据职责承担相应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任务。 2.1.3分、子公司按照一体化建设要求,协助公司总部做好管理工作。分、子公司人事行政部根据职 责承担相应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任务。 2.2分、子公司层面 2.2.1贯彻落实公司决策部署,落实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计划和管理办法,组织所属单位实施企 业文化传播工程、落地工程和评价工程,是开展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落实“五统一”要求的责任主体。 2.2.2分、子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常务部门为人力资源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日常工作。

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承担相应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任务。 第3章管理内容 3.1实施企业文化传播工程 3.1.1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构建统一的企业文化传播平台,组织开展统一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宣传 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认同和遵循统一的公司使命、宗旨、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宣传贯彻落实公司统一的战略目标、战略途径、战略保障、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明确公司发展方向。选树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讲诚信、讲责任、讲创新、讲奉献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实践统一的企业文化。 3.1.2开展企业文化培训。把统一的企业文化培训工作纳入公司培训体系,对各级领导、员工、企业 文化建设管理人员开展企业文化培训。 3.1.3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1.4开展品牌传播。推进企业文化环境建设,在办公、会议、生产营业窗口和施工等场所,弘扬公 司统一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品牌传播,在公司与政府、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间建立价值认同基础上的信任关系,为公司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3.1.5开展传播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公司统一组织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 贴近基层、贴近员工)原则,实行项目化管理,打造传播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的优秀产品。3.2实施企业文化落地工程 3.2.1推进执行力建设。各级领导带头学习、宣讲、践行统一的企业文化。坚持以文化人,用统一的 企业文化武装人、凝聚人、鼓舞人、塑造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素质强的管理者队伍,文明素质高的员工队伍,提升执行力、创新力和战斗力。 3.2.2推进激励体系建设。把统一的企业文化作为人才选拔使用、人才招聘、薪酬管理和评选各类先 进典型的标准之一,把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落实情况作为各级领导业绩考核内容。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陈红宇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4T o tal N o.274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陈红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简述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现状、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行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评估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提出了加快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行绩效评估的对策。 关键词: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12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003—03 1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并没有明显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事业,努力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使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所改观。“十一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共建成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和基层点6896个,建成国家级标准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776个,群众艺术馆463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4%和96.2%,建成9480家草原(农家)书屋,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全区108家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免费开放。478支电影放映队年均放映电影16万场。先后涌现出全国文明村镇38个、先进村镇56个,全区文明村镇(苏木嘎查)319个,盟市级文明村镇(嘎查)937个。全区101个旗县(市区)都跨入“六星级”以上星级文明旗县城行列。并分段开展了“绿色文明长廊”、“边境文明长廊”、“呼伦贝尔草原文明带”等创建活动。与此同时,盟市、旗县公共文化也有所发展。鄂尔多斯市投入60多亿元进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新建、扩建工程,使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明显的提高。市群艺馆晋升为地(市)级一级馆,有两个旗区文化馆晋升为县级一级馆,有4个旗区文化馆晋升为县级三级馆,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4个。建成文化信息共享管理支中心9个、共享服务点229个,达到了文化共享工程扩展型配置基层点的建设标准,有58个苏木乡镇办事处均建有文化站,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其中,有47个文化站室面积达到800m2以上,有嘎查村综合文化活动室744个。已建成草原书屋572个,藏书近100万册。全市公共文化活动场馆总面积达60多万m2,人均0.4m2。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不含村级)近1000场次,举办导向性大型文化活动27次,举办馆站阵地大型活动650多次,送文化下乡活动1000多次,放映电影 1.2万多场,举办广场活动470多场。两级艺术团体每年为基层演出均在1400场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呼伦贝尔市投资4亿元建起了“三少民族”博物馆、民风民俗展览馆、呼伦贝尔档案馆,复原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甘珠尔庙,建起了呼伦贝尔大剧院,新建、扩建149个文化站馆,32个博物馆,因此,被称为“世界博物馆城”。通辽市投入近20亿元兴建了科尔沁博物馆、图书馆、科尔沁体育中心、广电中心、职业艺术学院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了孝庄园、科尔沁历史文化长廊、森林公园等一批文化景观工程。通辽旗县市区建成了苏木镇综合文化站77个,草原书屋1827家。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全市有24所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 如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比改革开放初期有所发展,但与经济发达省区相比,仍然相对落后,依然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落后,文化资源匮乏,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牧民文化消费意愿不强,供需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1 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非常薄弱 对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讲,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则是重点和难点。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多集中在城镇,农村牧区则相对落后,特别是边远牧区,更加落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即便加大投入,也很难有明显改观。在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市中,牧业旗市就占了33个。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致使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基本上没有资金购买新书和科技图书资料,图书资料基本上依靠社会捐赠。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老化,损毁严重。再加上体制、机制和制度的缺失,使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上缺位和失位,直接导致苏木嘎查文化站和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管理混乱和无序。许多文化站、图书室已经成为“空壳”,只有在重大节庆时,才会有一定的活动。目前,农牧民主要文化娱乐方式依然是看电视、打麻将、打牌。 1.3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网络服务形式单一,没有针对性。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还没有真正达到全覆盖,资源和信息无法形成有序和有效地流动。苏木嘎查的文化站并没有联网,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独立状态。 1.4 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素质偏低,专业队伍不稳定 在苏木嘎查文化站中,几乎没有文化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已经建成的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和基层站点中,也没有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维护,致使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和基层站点的文化资源信息处于无法利用的状态。即便一定时期有专业人员,但由于待遇过低,时间一长,也会外流。 ? 3 ? 收稿日期:2012-09-21 作者简介:陈红宇(1963—),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副研究馆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实证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实证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在总量和发展水平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数据,全国文化事业费投入由1980年的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亿元,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公共文化投入规模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缺乏有力的财政保障和支撑,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数量缺乏,品种不够丰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供给分布不合理性,公共文化消费的均等化不足等。虽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量水平显著提升,但实际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全国文化事业费总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从1980年的%下降到2012年的%,而且近10年的文化事业费财政支出占比一直处于%以下。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水平的公共文化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化大发展基础,影响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因此,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公共文化建设正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目标定位在中高速发展的水平之上,结构性调整成为经济工作的关键,经济发展不再一味地追求增长的数量,而更加注重经济建设的质量和内涵。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

改革开放的成果应成为新常态时期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文化的发展和对公共文化的均等化消费,因为公共文化服务是通过公共形式来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文化服务和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民文化的素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可以成为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会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也会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进行结构调整的机遇期和内涵发展的窗口期。因此,在新常态下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职能和地位,建设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供给效率,扩大文化发展的规模,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服务。 1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大量研究。关于公共服务供给及其主体,Samuelson[1]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公共物品,提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Tiebout[2]通过分析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问题,认为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也会促使其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皮建材[3]从激励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模型,指出我国现行的激励机构和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高风险使得地方政府较为重视发展型公共物品的供给。王国清等[4]提出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和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市共送书下乡50多万册书,各种歌舞、汉剧专场等下乡演出近300多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万多场次,三是每年开展的书香八**全民阅读活动富有特色。每年开展优惠售书活动,开展每周推荐一本好书的电视专题论坛,举办中国梦.劳动美、阅读与人生、与快乐、与成长等全市职工读书征文活动。四是激情广场活动如火如荼。各活动点均按照要求添置了灯光、音响、乐器等演出器材,已建成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具备必要的水电、卫生、安全保卫等基础条件,每个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都有固定的大家唱、大家舞、大家乐的队伍,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五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品牌化发展。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红土地歌曲比赛、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首届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首届海峡客家山歌大赛、海峡客家书画展、首届海峡客家风情节暨定光佛文化节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龙的连城县姑田镇游大龙、被誉为乡村狂欢节的连城县罗坊乡走古事等传统文娱活动,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性农村文化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电台、电视台和乡镇文化站、乡镇广电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现有文化类专业技术人员531人,其中群文博137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60人、初级60人),图书资料的47人(高级3人、中级23人、初级21人),艺术专业118人(高级13人、中级51人、初级54人),播音主持35人(高级3人、中级13人、初级19人),记者编辑122人(高级18人、中级36人、初级68人),其他类72人。 (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逐年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逐年增长。2007年--2013年,我市文化、文物事业费分别为3484.8万元、3144万元、13385.4万元、13582万元、15076万元、20631万元、3156万元。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设立了2012年至2016年**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金。第一批**市农村文化建设补助资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尊敬的: 上午好!非常感谢文化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某某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某某的省情,某某省下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境内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55个民族;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20xx年某某GDP总量24502亿元,居全国第十位;其中,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某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人才辈出。某某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纳入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x年底,全省有省级公共图书馆2个、省级群众艺术馆1个;地市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 14个;县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9个;博物馆10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乡镇综合文化站2238个;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总面积204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可以说,我省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注重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实践操作等方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了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全省文化事业费亿元,在全国位居13位。投资亿元的省博物馆改扩建、某某图书馆新馆、某某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启动。市州县两级财政多方筹集资金,普遍启动了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和达标改造工程,据统计,201x 年-201x年某某省市县级文化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57亿元,建设规模976万平方米。我厅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评出一级站253个。从20xx年起,文化部为城市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设备和文艺活动基本设备,目前,中央已累计安排下达我省286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76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采购资金12267万元;安排我省199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22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2143个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专项资金3519万元,极大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硬件设施。 二是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年初,在某某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重点提到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马海霞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前国内外有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 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区域分析、比较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等。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偏重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较少;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及缺少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研究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08)01-0089-0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以来,为适应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于是关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加。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国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国内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日益显示 出对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等的积极作用。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本质特性、范围划分,结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区别,介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解决方案及发展对策。 (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构建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一直成为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依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畴。我国文化部将文化产业界定如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 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 程恩富提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文化资源可分为文化自然资源和文化社会资源,还可以分成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具有以精神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无形性、地域差异性、更新和发展性、无限性的特点。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与活动。开发的实质是尽可能的发现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劳动加工使其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开发有两种形式:单项文化资源开发和多项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 吴圣刚提出, 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 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形性、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征。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李东红、杨利美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样重要。资源有价,文化资源的“自然成本”与“使用成本”,应纳入文化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核算。以文化为资源基础的产业,必须为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付费,把生产能力的增长建立在科学的资源观之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 收稿日期:2007-09-14 作者简介:马海霞(197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经济学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2008年3月 第29卷第1期 Mar.,2008Vol.29,No.1

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述 文物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山东省文物事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和工作重点,并统筹安排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14000万元,用于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其中,各市县项目补助资金12040万元,为本次绩效评价范围;另包含省直项目补助资金1960万元,未纳入本次绩效评价范围。各市县项目共180个子项目,项目内容涉及规划编制、方案编制、古遗址古墓葬保护展示整治工程、古建筑近现代建筑石刻本体保护工程、人防补助、考古勘察、陈列展示、调查科研和乡村记忆工程九个方面。项目主管单位为山东省文物局,各市县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本级财政部门配合组织项目的申报、初审、上报以及验收等工作。 本次绩效评价,评价组共抽选其中64个项目进行现场核查,预算安排593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818万元,到位率97.98%。64个现场核查项目已支出专项资金2951.54万元,预算执行率为50.73%。截止2018年5月31日,评价组共收到14个地市104个非现场核查项目资料,其余12个项目未提交相关资料。104个非现场核查项目预算安排560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608万元,到位率100%,已支出专项资金2951.46万元,预算执行率为52.63%。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山东省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到“十三五”末,山东文物实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山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格局更加优化。“七区三带”片区保护战略全面实施,齐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形成,博物馆体系建设更加优化完善,文物保护科技手段实现突破,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面实现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转变。 (二)年度目标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剖析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政府主导。从基本国情出发,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一定标准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 坚持社会参与。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和引导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坚持共建共享。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协同机制,明确责任,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

企业文化评估

企业文化工作成效如何评估? 有量化的方法? 在回答问题前,我想首先向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5W1H工作法:Why——为什么干这件事?(目的)What——怎么回事?(对象) 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地点) When——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时间) Who——由谁执行?(人员) How——怎样执行?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时,可先将这六个问题列出,得到回答后,再考虑列出一些小问题,再得到回答后,便可进行取消、合并、重排和简化工作,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产生更新的创造性设想或决策。 我想,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评估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明白企业文化的功能;其次,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和目的(这要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定);再次,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相应的目标。 建立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多人都觉得这很难,其实很简单,就是:紧紧抓住两端——员工、客户;重点关注两件事——人才激励和品牌推广。那接下来指标的设计思路就很清晰了,品牌推广,主要评估:品牌价值,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客户满意度等;人才激励,主要评估: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失率,员工价值观认同度等;此外还有的就是:企业文化工作计划(含培训、活动、仪式等)完成率,员

工参与度等。总之,企业文化评估,完全可以借鉴绩效考核的策略和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评估宜阶段性进行,一年一次最好,而且这是全局性考量,不是针对企业文化部门的。把握住这个原则:要什么考什么!要什么评估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之一就是“从问题入手”,企业文化成效评估也如此,评估不是目的,清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坦率地说,就是要以数据和事实达到教育、推动的目的。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需要找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着重点、突破点和支撑点,让公共文化服务有标准可依。 把握着重点,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保基本。要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规范,加快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分类标准,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以基层为重点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优先考虑将具有区域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的共性和亮点转化为相应标准,率先执行城乡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形成城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模式。 促均等。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各地实施标准为参照,以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困难群众为突破口,借助标准化手段推进区域、城乡和群体间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进程。将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作为文化精准帮扶的重点服务对象,补齐短板,兜住底线,细化帮扶、验收、退出和后续指导等相应标准,建立精准帮扶长效机制。在政府保障、供给内容、设施建设、环境营造、管理服务等环节完善现有标准,更好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强标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及关键标准。必须立足区域实际,在满足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应允许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性标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实施的保障工作和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工作,逐步形成以示范区(项目)为带动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领域标准实施的试点、示范和引领作用。 找准突破点, 盘活公共文化资源 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规范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和利用率,对基础设施、供给、管理、保障等明确统一标准和要求,集中布局、共建共享,尤其要发挥标志性精品文化设施的引领和辐射功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品质与公平。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基

提案参考::基层更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 载支持。 基层反映:基层更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较好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然而对于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民族边疆地方来说,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地满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笔者认为,应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让人民群众广泛享受到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地方优势,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享有文化权益。 首先二号首长,要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积极实施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搞好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重点解决群众活动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和看书难等问题,让广大群众“闲有所去、去有所乐、乐有所益”。其次侯卫东官场笔记,要大力培育公共文化队伍。在乡镇组建村级花灯队、锣鼓队、武术队、舞狮队等村级文艺演出队伍。重点培养农村文化建设带头人,让群众真正融入到文化活动中。再次,要打造乡土文化活动品牌。在继承传统文化节目的基础上,创作一批反映农村新变化、新发展的新作品,逐步实现一村一品,扶持发展好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彝族“火把节”、“荞菜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努力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品牌。 文化惠民,关键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工作的短板也在基层。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加大投入,打好基础,打通“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基层反映:基层更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基层反映:基层更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今天,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基层更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范文,供各人在撰写下层反应、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停进步,较好地富厚了群众文化生存。然而对于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民族边疆地方来说,如何进步大众文化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地满意富厚群众文化生存,是社会主义文化设置装备摆设的根本使命。笔者认为,应坚持政府主导,增强文化基础设施设置装备摆设,完善大众文化服务平台设置装备摆设,让人民群众广泛享受到免费或优惠的根本大众文化办事;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发挥地方上风,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享有文化权柄。二号首长首先,要增强大众文化阵地设置装备摆设。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积极实行田舍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影戏放映等惠民工程,搞好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设置装备摆设,重点办理群众运动难、看戏难、看影戏难和看书难等题目,让广大群众“闲有所去、去有所乐、乐有所益”。其次,要鼎力大举培养大众文化步队。在州里组建村级花灯队、锣鼓队、武术队、舞狮队等村级文艺演出步队。重点培养屯子文化设置装备摆设带头人,让群众真正融入到文化运动中。再次,要打造乡土文化运动品牌。在继承传统文化节目标底子上,创作一批反应屯子新变革、新发展的新作品,渐渐实现一村一品,扶持发展好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彝族“火把节”、“荞菜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努力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运动品牌。侯卫东

政界条记文化惠民,关键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工作的短板也在下层。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把工作重心向下层倾斜,加大投入,打好基础,打通“最后一公里”,不断满意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山州委宣传部理论科付治钦)

企业文化建设评估办法

企业文化建设评估办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附件 集团公司 企业文化建设对标评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及操作要求》的相关规定,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明确企业文化管理对标评估标准,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自查自评和过程控制,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特制定本对标评估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标评估工作原则 (一)结果导向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把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成果作为科学评价和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对照标准,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不断改进,使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提升,着力缩小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 (二)系统全面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对标评估中,既要目标明确,流程规范,内容全面,科学系统的设置对标评估指标,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以对标评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三)以人为本与科学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把“职工群众认可、客户满意”作为企业文化对标评估的标准,同时又把握企业文化本质,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四)客观公正与联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真实的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保证对标评估结果能够准确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真实面貌。 第二章对标评估体系及评价标准 第三条企业文化建设对标评估体系 从企业文化管理的系统性、完善性、实效性、先进性等方面,对企业文化管理状态进行定性、定量自评,同时将领导班子重视情况、员工满意度和用户满意度情况纳入测评范围, 进行综合测评。各单位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企业文化建设阶段性任务的需要,对以下五个项目测评权重进行适当调整。 (一)企业文化管理定性自评:满分100分,设定4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25分;20个子项目,对应5种分值状态。企业文化管理定性测评权重为35% 。测评应用工具是《企业文化管理定性测评表》(见表1)。 (二)企业文化管理定量自评:满分100分,设定一级指标4个类别,每个类别满分25分,二级指标20项,每项二级指标满分5分,分别对应3种量化状态分值。企业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